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九年级主题教案

时间: 新华 九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九年级主题教案,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九年级主题教案。

九年级主题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复述事件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3、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复述事件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三、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二)、信息快递

1、注音:

鸡肋主簿恃才放旷谮害

绰刀夏侯惇讫曹丕

2、简介常识知识

《三国演义》作者,(朝代)小说家。它是我国第一部小说,描写了的历史故事,集中体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全书鲜明的反映了的思想。

3、背景简介: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等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文本探究

读课广文思考

1、杨修被杀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件事,杨修会被杀吗?从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来?属于什么记叙顺序?

导火线:“鸡肋”事件,扰乱军心。

知识精点:

记叙的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2、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并从原文勾画出每一次犯忌,曹操的心理反应。

事件

曹操的态度

3、探究杨修死因

一是杨修摸透曹操心思,曹操既嫉妒其才能,又考虑到他会终成祸患;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置军纪于不顾;

三是杨修卷入统治集团核心的斗争之中。

4、小说将曹杨二人置于矛盾冲突中,鲜明地展现了两人的性格,请结合原文简要加以分析。

杨修:才思敏捷曹操:虚伪奸诈

恃才放旷残忍多疑

卖弄聪明妒贤嫉能

轻率大意老谋深算

4、质疑交流。

(四)、课后拓展

1、杨修的遭遇对你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可从曹、杨角度考虑)

2、三国中的曹操阴险狡诈、老谋深算,除去文中的事情,你还知道名著中哪些事情能体现他的这一特点。

(五)、命题练笔

《我眼中的曹操》

要求:采用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九年级主题教案篇2

(一)知识概要

连词是一种在句子与句子之间,短语之间以及名词等其他词语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不能单独作句子的成份。按其意义可分为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两大类。并列连词连接的双方是对等的。常有的并列连词有and,both…and,either…or,neither…nor,notonly…butalso,aswellas等。但如果连接的两部分意义不趋向一致,意义有转折的并列连词有:but,however,while(而),only(只不过)。还有表示选择关系的并列连词,如:or,orelse,otherwise…再有的是连接双方,互为因果,或表示前因后果的连词有:for,so,therefore(因此),then等。从属连词在初中范围内常常用来连接名词性从句,如:that,if,whether,其次用来连接状语从句。其中有原因状语从句,常用的连接词有:whenwhile,as,since,before,after,once,assoonas,until,till连接条件状语的连词有:if,unless,aslongas等,而原因状语的连接词有because,since,as,nowthat(既然)。目的、结果、方式、比较、地点等状语从句的连接词有:sothat,so…that,such…that,as…as,than,where…它们在句子与文章中几乎无处不见。具体用法见下表。

连词用法一览表

种类功用例句

并列连词连接具有并列关系的词HeknowsneitherEnglishnorFrench.

短语Areyougoingbybusoronfoot?

分句Marywasagoodgirl,butshehadoneshortcoming.

从属连词引导:状语从句I&39;lldoitasyoutoldme.

Youwillbelateunlessyouhurry.

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主语从句Whathesaidprovedtrue.

Whenwe&39;llstarthasnotbeendecidedyet.

表语从句Thisiswhyhedidn&39;tcomeyesterday.

Thatiswherehelives.

宾语从句ThemanaskedmewhichIlikedbest.

Ican&39;tunderstandwhysheissolate.

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定语从句Nicotineisadrugthatgetsoneintothehabitofsmoking.

HecamelastnightwhenIwasout.

(二)正误辨析

[误]Bothmyparentsarenothere.Theywenttotheconcertjustnow.

[正]Neitherofmyparentsishere.Theywenttotheconcertjustnow.

[析]在英语中both一般用于肯定句中,如用于否定句中,其意义也不同于汉语,如:Bothofusarenotright.在英语中应被理解为"我们俩不都对。"而Neitherofusisright。才能被理解为"我们俩无一正确"。

[误]Heorhisparentshassometicketsforthefilm.

[正]Heorhisparentshavesometicketsforthefilm.

[析]由or连接两主语时,谓语动词应与相临近的那一个主语保持一致。

[误]Youshouldstudyhard,andyouwon&39;tpasstheexam.

[正]Youshouldstudyhard,oryouwon&39;tpasstheexam.

[析]or作为连词,这里的意思为"否则"。又如:Hurryup,oryou&39;llbelateforschool.

[误]Thoughheispoor,butheisreadytohelpothers.

[正]Thoughheispoor,heisreadytohelpothers.

[正]Heispoor,butheisreadytohelpothers.

[析]"虽然……但是"是中文中的常用结构,但在英文中用了"虽然"则不要用"但是",用了"但是"则不能再用"虽然",二者只可用其一。

[误]EitheryouorIareonduty.

[正]EitheryouorIamonduty.

[析]either…or连接两个主语时,其谓语动词与相临近的一个主语相呼应,这也叫作就近原则。类似的用法还有or,neither…nor,notonly…butalso等。

[误]TomisourEnglishteacherandteachingEnglishinourschoolnow.

[正]TomisourEnglishteacherandisteachingEnglishinourschoolnow.

[析]并列句中常常在后面的句子中作一些省略,以免重复,但不是所有词都可作任意的省略的。当你连接的是两个系动词时,后面的那个系动词不可省略,也就是讲连接的部分不可省略。

九年级主题教案篇3

课题:杨修之死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见目标1、2、3

教学难点:见目标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_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    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庖官    主簿   谮   绰刀  恃才放旷

(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2.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三、深入阅读

1.找生读第一部分:

师提问:

①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

②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明确:①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②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2.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师将问题总结如下:

1.本部分记叙了曹操跟杨修之间三方面六个小故事,从中可看出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列内容板书)

杨修卖弄聪明     1.破字      忌

2.分酥      恶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梦      愈恶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4.吴质事件  愈恶

5.教植出门  怒

6.教植作答  杀修之心

2.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补叙  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学生齐读第三部分,自己提出重点问题在班上交流,老师总结如下:

1)本部分内容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

2)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

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

(本部分任务的完成以学生自读、讨论、质疑为主,老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拓展迁移:

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的?从他们二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五.布置作业:

请阅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考题目如下:

①我眼中的曹操     ②曹操——奸人也?英雄也?     ③一代枭雄曹操   

④读《三国》看曹操        ⑤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与杨修之死

——评曹操的用人原则

六.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卖弄聪明     1.破字      忌             杨修:恃才放旷

2.分酥      恶             曹操:阴险虚伪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梦      愈恶                 狡诈奸猾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4.吴质事件  愈恶

5.教植出门  怒

6.教植作答  杀修之心

教案评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并由浅及深设置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循循诱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导入部分,既吸引学生,又能很快将对方带入特定的情景中。

九年级主题教案篇4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活动1复习旧知

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2x-1(2)mx+n=0(3)1x+1=0(4)x2=1

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2x-1=3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A.0B.1C.2D.3

活动2探究新知

根据题意列方程.

1.教材第2页问题1.

提出问题: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

(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

2.教材第2页问题2.

提出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

(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

(3)如果有x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

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提出问题:

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活动3归纳概念

提出问题:

(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

(3)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________,这样的________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提出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有什么特点?等号的左、右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要限制a≠0,b,c可以为0吗?

(3)2x2-x+1=0的一次项系数是1吗?为什么?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

活动4例题与练习

例1在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

(1)4x2=81;(2)2x2-1=3y;(3)1x2+1x=2;

(4)2x2-2x(x+7)=0.

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1)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2.注意有些方程化简前含有二次项,但是化简后二次项系数为0,这样的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2教材第3页例题.

例3以-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A.x2+2x-1=0B.x2-x-2=0

C.x2+x+2=0D.x2+x-2=0

总结: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可以将这个数代入方程,判断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练习:

1.若(a-1)x2+3a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4x2=81;(2)(3x-2)(x+1)=8x-3.

3.教材第4页练习第2题.

4.若-4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7x-k=0的一个根,则k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a≠1;2.略;3.略;4.k=4.

活动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知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一般形式中有什么限制?你能解一元二次方程吗?

作业布置

教材第4页习题21.1第1~7题.

九年级主题教案篇5

目标: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性,原因;

氯化铝溶液呈性,原因;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B.C.D.

2.应用实验手段,启发思维

实验1.在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分析为什么?将溶液分成二等份装入二支干净试管中,一支加热,另一支保持室温,进行比较。

现象;

原因分析;

实验2.将新制备的胶体中,分装于二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加入一滴盐酸,与另一支试管对照比较。

现象;

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越低。

2.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盐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例题: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2.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溶液与溶液的碱性强弱?

∵的酸性比酸性强。

∴水解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溶液碱性强于溶液碱性。

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溶液

中,;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溶液中,阳离子有和,阴离子有,,,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晶体中,

在溶液中:

例题分析:

随堂练习

1.在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为了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A.B.C.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A.中的和B.的纯水中和

C.中电子和中子D.明矾溶液中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B.C.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溶液(约1mol/L),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溶液和溶液的体积比约是。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代替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若用固体代替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方法:加酸(),抑制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溶液中混有杂质。方法:加热,促使水解,使生成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九年级主题教案篇6

教师寄语:有生命,就精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

(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

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

(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四、拓展创新

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

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五、归航拾贝

六、达标测试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

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

鲸喷出水柱营养

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

植物开花结果生长

人体排汗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遗传

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

七、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课前预习: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测量

二、合作探究

(一)B

(二)1.①营养②进行呼吸③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长⑥繁殖

2.(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但是,无论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的物质,它们都是一样的。

(2)氧气二氧化碳

(3)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4)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创新

1.(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4)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1)生物能生长(2)生物能繁殖(3)生物能遗传(4)生物能变异(5)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五、达标测试

1.D2.C3.D4.B5、C

6.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

7、动物取食————营养

鲸喷出水柱————呼吸

向日葵朝向太阳————应激性

植物开花结果————繁殖

人体排汗————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生长

子女与母亲相似————遗传

14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