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初三历史教案电子版

时间: 新华 九年级教案

教案的编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注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写好初三历史教案电子版是有技巧的,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初三历史教案电子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三历史教案电子版篇1

一、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使他们的知识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各种能力,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及复习重点

1、复习前的诊断,以历年中考试卷为住找出考点及学生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挖掘考点确立复习重点;用上年的中考试题,在复习之前检测,进行诊断,发现问题,明确复习难点,向学生下发复习意见,征求意见,收集学生对复习的建议和要求。

2、复习方法(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单元为重,以基础知识为主,归纳、整理知识网络,并弄清记忆内容,理解的内容,综合运用的内容。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全面夯实基础。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运用发现探究,抓紧考点。复习之前,大同基础知识记忆关;元素符号,化合价,原子团,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等,总之该牢记住一定先过关。

第二阶段运用训练为主,强化知识点,以中考说明为主,要复习依据,按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配以中考复习训练题,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阶段借助多媒体,增大复习教学的容易,课件集体设计,共同使用,还要走近实验,既培养学生能力又能挖掘兴趣。

第三阶段把时间还给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并对学生的考试方法进行辅导,看成长记录本,看重点试题,同学之间讨论,向教师质疑。

三、复习措施

1、组织学习《银川市20__年初中毕业,开学考试学习考试说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了解命题和要求,了解通常知识的考点,使整个复习有针对性。

2、研究复习方法与复习教学模式注意讲练结合,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各准备一节示范课,与校内同行观摩与借鉴。交换班级传授,学生有新奇感,在方法上是有互补性。

3、统一进度,统一方法,统一使用资料(用好中考说明,选择性使用),统一考试时间,统一使用中考信息。注意阶段性检测,把好命题关,阅卷阅卷流水作业,教师逐题分析,主要错误出现在哪里,分析产生的原因,如何帮助学生改正,找出学生答题中的亮点,便于教师讲解。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投入更多关爱,提出更多的建议,展示给学生更多的希望,让学生尽力去做,并且做的更好。

四、复习安排

1、4、20—4、30复习酸、碱、盐知识的学习

2、5、8—5、15进行全书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复习

3、5、16—5、24进行《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性质和制法,用途的复习

4、进行化学用语的复习(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意义和书写。

5、化学与生活实际问题

6、化学计算(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五、复习策略

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按章节复习,目的在于夯实“双基”

第二阶段分块复习

构成物质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身边的化学物质

化学与社会发展

科学探究

目的在于弥补化学知识掌握过程中的某些缺陷,增强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的程度,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第三阶段进行模拟训练,能在增强应试能力由于时间短,内容多,为了达好的复习效果,同学们在复习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1、在前期复习中更要注意基础

2、由于试题“能力立意”命题的特点,在中期复习中,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结合,习题化有机的融入实践探究内容,提高各部分知识的融汇

3、在中后期复习中,要紧密联系实际

4、把握热点,关注社会,知识迁移。

初三历史教案电子版篇2

一、指导思想

紧扣历史课程标准,结合知识与能力要点和《考试说明》,理清基础知识,掌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拓宽视野,遵循2013年中考备考思路,适当发展创新,适应2014年中考。

二、复习备考安排

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

1、复习时间:2014年3月初——4月底教学时间约8周2复习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

1、复习时间:2014年5月初——5月底,教学时间约4周。

2、复习内容:以《中招考试说明》为复习纲要,以中考题型为导向,进行专题归类,结合现今热点,前后相联,从结合点归纳部分专题。提供以下专题,

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时事热点。通过训练学习、复习、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可利用选择题和填充题的形式在课前一天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解决疑难问题。再补充相应的材料题,加以巩固、理解。

第三轮:综合复习,考前演练

1、复习时间:2014年6月初——中考前。教学时间约2周。

2、复习内容: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练题形式要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检测、月考等,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

3、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三、复习措施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3、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试题以及开放性试题也是近年来中考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考查,学科之间的综合考试)

4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收获。

5、正面激励学生,力争目标实现。复习时,多给学生表扬,在自查中醒悟,在愉悦中上课,定期检测,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实现。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初三历史教案电子版篇3

为积极备战20_年中考,使历史复习做到有章可循,让学生的会考成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安排

从2月21日起,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按照《考试说明》要求,紧扣教材,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第一轮复习,再进行第二轮复习,此轮复习主要依据是《考试说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串联能力。

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

1、复习时间:20_年2月第——4月底教学时间约8周

2、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第一轮复习的时间最长,也是夯实基础的最关键时期。每年中考试题几乎都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熟悉课本非常重要。这一阶段要找准考点,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认真研究历史课标,知识与能力要点,《考试说明》,最短时期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依据教材将考点编成复习资料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点。

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

1、复习时间:20_年4月中旬——4月底教学时间约2周

2、复习内容: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时事热点。经过全面复习,再进行专题归类。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每一专题的内容分好类,利用选择题和填充题的形式在课前一天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再与学生分析完成。课后再布置相应的材料题、问答题,加以巩固、理解。

第三轮“综合检测”复习

1、复习时间:20_年4月底——会考前。教学时间约1周。

2、复习内容: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强化训练,注重落实。

强化训练,对复习内容进行消化和巩固。考试说明是中考重要指导用书,把握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结合九年级每次考试的主观题,进行研究性复习。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做到早发现早解决,让学生以最佳状态参加到复习迎考中来。对于历史知识掌握好的同学应加以鼓励,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历史与思品知识掌握一般或较差的同学,课后多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误区,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中考复习策略:

一、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回归历史课本的复习。

初中《历史课程课程标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落实课改精神的指南针。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研究和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其精神,明确考试要求,为师生复习指明方向。而教材是我们平时教学的重要文本,也是落实课标和中考说明的平台。因此要认识教材的重要性,会考历史冲刺复习阶段,要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回归历史教科书。真正做到把课本由厚读到薄,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考前应认真研究课本,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复习,以科学、严谨、变通的态度去阅读课本,钻研课本,才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紧扣《课程标准》,掌握主干知识

掌握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线索,会用线索思考问题和帮助答题。中考材料题和问答题都是以一个重大的事件为核心,考查相关历史知识,如果知识线索明析,就会“牵一点而引出其他”。所以复习时要用“串糖葫芦”的办法,“抓住点”“串成线”“网成面”。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阶段特征,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游忍有余。

三、专题整合,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能纵横联系,进行立体复习。

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

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整理出若干专题,如中国受屈辱史、抗争史等;

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改革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科技创新专题、民主政治专题等;

根据知识内容整理的专题,如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专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专题、战争专题、外交成就专题。

四、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周年大事问题等

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体现时代主题。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古知今,为现实服务。会考试题中往往不回避热点,热点、焦点、周年问题仍然会出现在试题中。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发展、关注社会进步,力图使学生能够将历史与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以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增强对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琐事”。因此,在历史复习必须从历史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平时养成读书看报看新闻的习惯,关注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多肜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守住课堂阵地,拓展课外空间,增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洞察力,提高考场应变能力。

五、模拟强化,应试技巧

模拟强化,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考试时安定情绪,心要静,沉着冷静合理分配时间,要控制好答题时间。第一,认真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领会题意。第二,审题。审题是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明确试题的&39;具体要求,完整准确把握题意;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第三,答案规范化。做到观点正确,文字准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要点全面。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复习应该紧扣考纲、教材,打牢基础,理清知识脉络,专题汇总,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能力、技巧。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根本、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要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读书,做到“五看四抓”,即看目录、看标题、看正文、看图表、看材料,抓概念、抓线索、抓框架、抓重点。不能死记硬背,而要融会贯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惟其如此,方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使学生们在今后的会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初三历史教案电子版篇4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1课时

[课型]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

【找一找】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地一日游的设计线路。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线路设计和导游。

初三历史教案电子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同盟会的建立;同盟会的性质和政治纲领;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

2.通过对三民主义的分析和评价,对于同盟会发动和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同盟会的性质及其初期活动。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及其评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民主革命主张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正义之声,而保皇派反对革命的观点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族利益的不义之言。

3.通过对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摧毁一个旧制度需要经过艰苦斗争,是要付出鲜血和生命代价的。学习革命党人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如何挽救民族命运、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的国家。中国社会各阶层先后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革命任务落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肩上。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相继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鼓舞了全国人民,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重点分析

①同盟会的建立是重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理解和认识这一点,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

②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重点。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公开提出摆脱民族危机、建立符合本阶级要求的国家的设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及失败原因的理解。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同盟会的建立”:

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分析背景: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c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d革命形势的迫切需要(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然后教师分析政纲(参见下文)。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其意义(学生分析,教师补充):从同盟会的规模、领导机构、组织形式、政治纲领、人员构成可以看出,它已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关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建议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掌握16字政纲,然后教师重点讲清其涵义。第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意愿。需强调:“反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族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第二,“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需强调:这一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第三,“平均地权”,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教师需强调:这种通过“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要求的。这16字政纲后来被阐发为“三民主义”(详见“难点突破方案”)。

难点分析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他们难于理解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教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掌握“三民主义”概念及涵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光复汉族的主权国家。“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制的土地纲领。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其次要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教师突出说明:从字面上看,它与兴中会的纲领没有两样,但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一,孙中山把反对清朝统治同反对帝国主义瓜分的斗争结合起来,指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其二,孙中山把“驱除鞑虏”的民族斗争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以皇帝为中心的满族统治者。“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这是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最重要的发展,也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核定地价”的办法及后来提出的“土地国有”政策,反映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包含着逐步取消封建土地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国家土地所有制,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要求。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其内容明确: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号召力,因而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此也就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初三历史教案电子版篇6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欧洲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海地独立;“多洛雷斯呼声”;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思想认识:

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到殖民者的压迫、掠夺。造成了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激起拉美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在独立运动中,拉美人民联合起来,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取得反殖斗争的重大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通过分析,让学主认识到联合起来,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3.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是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英雄。

能力培养: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西葡殖民者对拉美人民的压迫、剥削,是引起拉美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自己学会找出并归纳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粉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重点分析: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逐渐成为斗争的中心。两支起义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对西班牙殖民者发动进攻。实现了配合作战。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奠定了拉丁美洲信心国家的基本格局。因此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难点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在教材中并没有完整的描述,学生分析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因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不是某一个因素的作用。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初三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内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讲师过程中,运用相关地图(有条件的运用课件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进军路线做详细描述,并在进军过程中显示两支部队解放的地区)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培养他们史地结合的意识。可以适当分析南美的地形特点,体现起义军在进军过程中的艰巨性,为分析战争胜利原因打下基础。

难点突破方案:

初三历史教案电子版篇7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二、教学目标

知道但丁和《神曲》。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品的朗诵与分析,理解其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看图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名言赏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教师引入:改革开放以来,对个性的追求成为一股潮流。近30年来,很多大中小学生在他们的毕业留言册上都写过这句话,或者在憧憬未来时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同学们,在你们的留言册上有过这句话吗?你们谁能说出这句名言的作者和他揭示的主题思想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新课导语:社会越是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就越为社会所尊重。作为新新人类的“90后”,同学们是追求个性化的主力军。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段人类历最早追求个性解放、尊重人权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①西欧社会的主宰力量是(),他们的专制统治禁锢思想,扼杀人性。

②()世纪,西欧许多人发掘和继承()和()的文化传统,追求()和(),表现了人类()的本性。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

③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向()过渡的标志。这部作品批评了()的罪恶,强调()的伟大;提倡追求(),反对()。

④达•芬奇是意大利的画家、()、()和(),还涉足()等各个科学领域。堪称()的文化巨人。

⑤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国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和《》,合称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以上是我们本节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那么,同学们看看四个子目的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边讲解知识结构,边板书或使用多媒体展示)

2、活动探究:

步骤一:看一看,画家笔下的诉说

图一:中世纪的一副镶嵌画(图略)图二:《最后的晚餐》(图略)

教师提问:比较上面两幅图画,你觉得画中人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图二人物内含“神秘的微笑”,其含义是什么?(通过中世纪宗教绘画与《最后的晚餐》的比较让学生找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以前相比反映了什么思想的光辉。教学目标: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

步骤二:读一读,文学作品流淌的情感

《神曲》节选(内容略)《哈姆雷特》节选(内容略)

学生带着感情朗诵后教师提问:《神曲》表达的主题内容是什么?结合《哈姆雷特》的节选,谈谈你如何理解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并简要概括这些作品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教学目标:知道《神曲》,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步骤三:议一议,新时期的“文艺复兴”

北京大学教授林庚老先生说:“由于文艺复兴,欧洲社会才逐步地步入了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自由发展时代,同时也就使自然科学得到更大的发展,所以才会有了这个时代的胜利。”钱学森老先生说:“欧洲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也是科学的伟大复兴,它把人们从上千年的封建枷锁和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人重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人自身。因而,给了人们无穷的力量和勇气,为人类的才能和智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现在受到的教育,体会两位文化老人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目标: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巩固提高

①如果有人想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你会说“他”是

A但丁B达•芬奇C彼特拉克D莎士比亚

②15世纪以抨击教会、反封建为思想核心创作一部文学作品,对它评价的应该是

A国王和贵族们B教皇C城市资产阶级D僧侣们

③被认为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莎士比亚的《麦克白》B但丁的《神曲》

C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D拉斐尔的《大卫》

④如果让你出一期“张扬人性——欧洲中世纪的终结”的主题板报,请完成下列题目:

本期板报的中心历史事件是

在人物方面你选择的是、和。

你会选用他们的哪些成就(文字或画作)展示在板报上(每人一项)?

如果让你对他们的成就做个评论,你怎样描述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用三个词写出你在学习生活中从他们身上学习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反思

1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