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九年级历史教案

时间: 新华 九年级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每节课制定的教学方案,其中包括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内容。怎样写九年级历史教案?这里提供九年级历史教案分享,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1

学习目标:掌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简述世界大战的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基本史实。了解德国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简况和19世纪30年代“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学习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学习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关系。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全文,并将答案写在导学案上。并用双色笔在课本上勾画出知识点及重难点,记录自己的疑惑点。

(一)纳粹政权的建立

1、背景: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激化了社会矛盾。以_________ 为首的法西斯组织 ____ ,利用社会各个阶层 _________ 的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2、建立与影响:年 上台,逐渐集 和 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着手建立法西斯 统治,标志世界大战 洲策源地的形成。

3、德国法西斯罪行:①利用“ _________ ”,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士。 ② 解散一切工会,取缔了除_________ 党以外的所有政党,独裁专制。③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 _________ ,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 ④掀起反犹狂潮:希特勒早在《 》中,就叫嚣犹太人是德国的“ _________ ”。希特勒执政期间,一步步加紧对 _________ 人的迫害。他们被剥夺了德国_________身份,不得 _________ ,不许担任_________,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不得参军;严禁与 _________ 人通婚等等。

(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局会混乱。

2、1922年,_________标志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意大利法西斯的头目是______________。)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经济危机打击了日本,激化了国内矛盾。

2、1936年,日本军部内部的_________通过“二二六兵变”事件控制了政府,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 洲策源地的形成。

3、20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了侵略性的_________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叫_________,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

4、试着比较: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和德日分别是怎样摆脱危机的?分别有哪些影响?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2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这首《爱我中华》一定非常熟悉,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师: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发展的历程中通过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文化的特征。首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多少。咱们来进行一个民族知识小竞赛怎么样?(学生抢答)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师: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生: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主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92%,少数民族有55个占8%。

师: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

生: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从全局上看,各民族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大杂居。从局部来看,在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区里,又有其他民族相对集中地生活在一起(例如,天津市汉族为主,但是天穆一带又是在津回民的聚居区)这叫做小聚居。

师:这种特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人口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决定了各民族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新中国建立后各民族一律平等,在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就明确规定:——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请同学们以藏族为例,探讨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和亲、会盟)。

(2)管辖: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与_班禅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近代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同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

(4)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班禅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合作互助,共同发展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认同。

(学生读图找到我国设立的自治区。)

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有哪些?

活动:请同学们以藏族人大代表的身份,在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上分组模拟西藏人民如何管理本民族事务

①组-针对近期发生在西藏的_,联系西藏解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发表一份谴责声明

②组-商定一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以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组-利用西藏的资源优势,与外商洽谈一个招商引资的合资项目

④组-从文化、教育、民族节假日、工作时等方面制定一项民族优惠政策

A.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例: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西藏的门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但在全国人大中还有自己的代表。这表明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也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B.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例:西藏立法和行政机关在执行全国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西藏自治区还有变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权利。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C.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D.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那么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呢?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封建制、农奴制,甚至是原始公社制度等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经过广泛深刻的民主改革,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师: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世界屋脊之上也有了电气化火车呼啸而过的身影。这些工程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边疆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如毛纺、皮革制造等等。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少数民族地区也紧跟对外开放的步伐,在这些地区国家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师: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原因: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_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样不但能使西部人走向富裕,同时也能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课件演示)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更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

小结: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最后,让我们衷心地祝愿中华大家庭团结兴旺,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

(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了解这一人类历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板书课题)

一、 新时代的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二月革命虽然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概括为三点。第一,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二,人民群众手中掌握着武装;第三,列宁号召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布尔什维克党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列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学生回答略)列宁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

现在来想一个问题,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从11月6日晚发动到11月7日晚取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短时间取胜的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回答从略)我们把大家所说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第二,由于人民群众掌握着武装;第三,由于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

在首都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国各地,到1918年2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4. 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板书)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这是代表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府,这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府。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对外政策的法令是《和平法令》。经过同德奥谈判议和,苏俄退出了战争,人民赢得了和平。对内则通过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人民获得了土地。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事情,苏维埃政府做到了,这是多么的使人欢欣鼓舞啊。

5.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板书)

对苏俄这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帝国主义国家是极端仇视、害怕的。他们千方百计欲置其于死地,而国内被的反动阶级也不甘心失败,他们妄图在国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卷土重来。苏维埃政权,恢复他们所失去的一切。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我们请同学们分析概括一下,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哪些具体困难呢?(学生回答略)这些困难威胁到了新生的政权,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巩固政权的艰苦斗争。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苏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基本胜利。苏维埃政权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其意义重大。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各自文明遗存。

2、理解人类早期文明——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

3、理解应用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与今天。

4、理解文明成果是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

难点是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

课堂导入:

有一个谜语:在早晨有四条腿,到中午成两条腿,到傍晚又成为三条腿,这是什么?相传这个谜语源自希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怪物,他在路边用这个谜语刁难路人,猜不出者即被吃掉。有谁知道这个狮身人面像坐落在哪里?

自主学习:

一、金字塔的国度:

1、约公元前3000前,在非洲东北部流域一个统一的国家建立起来,这是人类最早的古文明之一。

2、古埃及的统治者俗称法老,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的一个陵墓是。

3、看课本第7页金字塔图文以及第8页“修建金字塔”图文,你能想到的描述金字塔的词语有哪些?这两组图文对比,你对金字塔有何感想?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新月沃地指的是亚洲西部一个狭长肥沃地带,在沃地东部依两条河流形成农业区,叫,在世纪,王国的统治者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国家。

2、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有何影响?。

3、阅读第9页楷体字及第10页俗语,想想,这部法典,是维护哪些人的利益的?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亚洲南部,由于河的滋养,约年开始出现国家。后来雅利安人侵入古代印度,把当地居民变为奴隶,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制度,史称。其影响是,。

3、通过课本10页楷体字,说出种姓制度的几个等级及其顺序。再结合11页表格,说说这几个等级的身份和职责。

4、12页“练一练”

合作探究:

1、11页“动脑筋”

2、12页“活动与探究”(同时结合8/9/10页的地图)。

精讲点拨:

1、金字塔是法老动用全国奴隶大兴土木而建,目的是延续生前的。因此,金字塔也折射出古埃及的奴隶制阶级关系。

2、种姓制度是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特别是婆罗门阶层的特权地位,是古代印度社会的主要特征。种姓制度的不平等激化了当时社会矛盾,也为之后宣扬众生平等的佛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结合地图,新月沃地不能等同于历的两河流域,后者只是前者东面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在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一带。

达标检测:

1、古代非洲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的是:

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

2、观察右图:这一文物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闻名的重要遗产。它记载的是:

A、伊利亚特的内容B、一千零一夜C、古__D、《汉谟拉比法典》

3、乐山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西亚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应该选取的素材是: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D、论语

4、假如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导印度去旅游,他发现自己竟属于:

A、第一等级婆罗门B、第二等级刹帝利C、第三等级吠舍D、第四等级首陀罗

5、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力不断。他所在的两河流域曾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在该流域的文明古国是: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

6、下列国家中,推行过种姓制度的有:

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

7、印度奴隶社会种姓制度所反映出的实质是:

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B、四个等级间权力义务的多少

C、严格的等级关系D、等级间的种族差异

8、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利益受到保护的见证是:

A、推行等级制度B、修建规模宏大的金字塔C、汉谟拉比法典D、把佛教定为国教

9、古代埃及法老权力的象征是:

A、狮身人面像B、空中花园C、木乃伊D、金字塔

10、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被征服者属于

A、婆罗门B、刹帝利C、首陀罗D、吠舍

11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②婆罗门③首陀罗④刹帝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

12、识读下面的历史文物回答问题: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5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大事件,能说出《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2)初步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3)列举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他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美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自由而不怕牺牲的精神

(2)通过提供史料,让学生归纳《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史料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3)讨论“华盛顿创造美国历史”,培养学生正确、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意义。独立战争不仅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且创造了一个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2)通过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认识落后地区、民族的人民,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不懈,就能最后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民族国家的新生。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大事件,《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列举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难点: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评价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辩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美国的纽约港矗立着一尊美丽的雕像——自由女神像,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雷雨交加,她始终默默的注视着这个年轻而又富有朝气的国家。大家知道这位自由女神她的左手和右手分别拿着什么吗?(左手拿着《独立宣言》,右手高擎火炬)意味着“自由照耀世界”。

我们为什么说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独立宣言》又是一部怎样的文件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画面回到那段峥嵘的岁月。讲授新课:

一、莱克星顿的枪声

演示:哥伦布和“五月花号”的图片。

学生: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此后大批欧洲的殖民者踏上了美洲大陆。教师:从1607年英国派出一支殖民队在北美东海岸建立第一座城市詹姆斯敦,后来发展为弗杰尼亚殖民地。到1733年,最后一个殖民地佐治亚的建立,英国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十三块殖民地奠定了现代美国的基础。

演示:美国国旗(星条旗有多少个星星和条幅,代表什么意思?)学生:美国国旗中十三个红白相间的条幅代表的是美国最初的这13个州。

教师: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使他们渴望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发展本民族的经济。然而,英国殖民者对北美经济的发展抱什么态度?(压制)那么英国是如何压制其发展的呢?下面我给同学看两则材料和几幅漫画,结合课本,咱们来想一想英国是如何压制了北美经济的发展?演示:征税漫画。

学生: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面对英国的殖民压迫,北美人民发出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吼声,掀起了激烈的反抗斗争。1773年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就是北美人民反抗斗争的一个突出事件,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到导火线。面对北美人民的反抗,英国采取了高压政策,他们调来更多的军警进行镇压,并且下令封锁波士顿港。一场争取自由,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爆发了。

演示:《莱克星顿的枪声》

教师:北美人民在莱克星顿打响了抗英斗争的第一枪,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了。

二、《独立宣言》的旗帜演示:《独立宣言》图片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看书并在书上画出要点(起草者、发表的时间等重要信息)演示:《独立宣言》部分条款,将其中部分重要的信息圈出。

学生:《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宣告人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明确规定了建国后的国家制度。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独立宣言》的内容分析其影响。学生活动:交流沟通,发表见解。学生1::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学生2:对美国建国以后的国家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学生3:成为欧洲大陆各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

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做简要的评价,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独立宣言》发表的影响。《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独立宣言》对美国建国后的国家制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宣言》所体现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也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后来,发表《独立宣言》的7月4日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演示:美国人民庆祝国庆日的活动,播放美国国歌《星条旗》。创设情境。学生:感受美国人民的喜悦心情,从而联想到我们国家的国庆日,培养爱国精神。

三、“开国元勋”华盛顿演示:华盛顿的戎装形象教师:第二届大陆会议还决定组织大陆军,并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从此,美国人民开始了有组织的反英斗争。演示:《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

学生活动: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波士顿、萨拉托加、费城和约克镇的位置,用彩笔描出大陆军进攻的路线。演示:萨拉托加大捷图片

教师: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一次扭转战局的决定性战役。美军取得了开战以来第一次巨大胜利,提高了美国人民反英斗争的信心。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从此美国独立战争逐步走向胜利。1781年,英军司令康华利率领七千名英军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至此,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军事对抗阶段结束。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演示:英美力量对比表格

学生活动:讨论弱小的美国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英国?学生1:美国人民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学生2:华盛顿正确领导,大陆军英勇作战学生3:人民的积极参加

学生4:荷兰、法国等国的国际援助

教师: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意义:(1)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独立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2)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欧美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学生活动:课堂辩论

正方――华盛顿创造了美国历史。

反方――不完全是华盛顿创造了美国历史。

教师:教会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史论结合的方法;将人物放置在当时历史环境下评价;抓住历史人物活动的主要方面,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华盛顿是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亲自主持了美国1787年宪法,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组成了联邦政府。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及其民主制度的形成作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被誉为“美国国父”。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美国是怎样诞生的,及它独立的过程和意义。此外,我们要明确的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华盛顿所起到的作用,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又开创民主政治的先河,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板书设计:

第四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标志:莱克星顿的枪声建国:《独立宣言》的发表建军: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正式独立:英美签署《巴黎和约》美国国父:华盛顿布置作业:

1、P24-25每课一得材料阅读

自我测评

2、P25活动建议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6

重点: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

难点:种植园经济的性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让学生回忆前课《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主义罪恶》情况。引出新课。

教师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课前提示,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学。同时教师应当指出,美国的独立战争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一次必然的事件,这是为什么呢?(1).战争的起因

边演示课件边讲述

1.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与从欧洲来的大批移民共同开发,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各地经济往来与交流,北美十二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造船工业成为主要的工业部门。南部种植园经济,主要种植烟草、蓝靛、甘蔗等以商品为主的经济作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这里教师应当提出:种植园经济性质是什么呢?教师接着指明,它进行的是商品生产,它又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种植园主既是地主、奴隶主,又是农业资本家。这就是它的性质。

2.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从欧洲到北美殖民地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的频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作为统一的语言,这样就由来自欧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形成了。

3.英国殖民压迫、掠夺

英国政府面对着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了什么政策呢?疑问性的提出问题后,教师指出:是严厉地采取了掠夺、压迫的高压政策,对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派军队武力镇压。北美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组织起来准备武装斗争。

4.北美人民积极要求摆脱英国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和永远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表示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日益高涨。让学生看课本84页《波士顿倾茶事件》插图。教师指出:北美人民的反英怒火,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了。这样,波士顿的倾条事件就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综合上述因素,美国的独立战争这一事件的爆发不是偶然的。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教师可以将美国独立战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进行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2)、独立战争的经过

1.爆发-一来克星顿的枪声

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战,在来克星顿打败了偷袭康科德的英军,这一战役就是独立战争的爆发。让学生记住"1775年4月"这个战役的时间。它也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时间。教师结合自制的教学课件让学生明确来克星顿的位置。

2.建军-一大陆军、华盛顿

教师讲述,独立战争爆发后,1775年5月在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教师疑问性的提出:华盛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设计让学生讲述,然后教师补充。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

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发布了《独立宣言》。利用课件讲述。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这次战役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战争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抗英战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胜利--约克镇战役

6.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联邦政府的成立

教师结合以文简要讲述这两个问题,向学生交待清楚即可,不多的展开。教师只说明:美国独立后。在1787年制定了一部宪法,历称"1787年宪法"。现在的美国宪法,就是1787年制定的。根据宪法的规定成立了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让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加以理解。

(4)、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性质及其意义

1.胜利原因

教师讲述胜利原因时,首先启发学生分析战争初期美英双方力量的对比,美方处于不利地位,教师利用教学课件中的柱状示意图分析英美双方的力量对比,通过数字加深学生的印象。明?quot;孤证不利"的观点。即分析战争胜负要从史实出发,从战争对立双方的具体情况去寻找原因。对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的探讨可采取历史情境设置的办法。将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分别代表美英双方。站在本方立场上总结得失。为活跃气氛可以选出两方的统帅整理本方观点。

2.意义

教师启发性提问,大家分析思考独立战争的意义影响是什幻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间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如下;(1)_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了独立;(2)有利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3)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明确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突出特点。

【巩固小结】

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强大。它为什么能够在短短300多年的时间内有如此迅速的发展。要找到答案,就需要从美国的起点入手。而独立战争正是美国的起点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当时大的历史环境看拦懒⒄秸窃缙谧什准陡锩闹匾槌刹糠郑谑澜缃飞险加兄匾匚弧?

探究活动

北美独立战争时开国元勋故事会

步骤:

1.教师选出有一定水平的同学几名。

2.分配任务:查找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汉密尔顿等开国元勋的资料。

3.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口语化形成故事稿件。

4.选择时间和教室。

5.开展故事会。

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

采取历史情境设置的办法对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进行探讨。将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分别代表美英双方。站在本方立场上总结得失。为活跃气氛可以选出两方的统帅整理本方观点。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7

一、教材

主要内容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为主题,以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和影响以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应如何应对。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既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又将成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基础,她是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能阻挡。因此,本课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这一主题起到了总结的作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又可以使他们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含义、主要原因及具体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中国应对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前自主预习题、课中探究题、最后的课堂总结等问题的设置,使学生体念参与整课学习的快乐,使课堂达到最佳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使学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意识,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肯得基、麦当劳、可口可乐、海马汽车、奔驰轿车、家乐福、耐克、海尔集团、波音飞机……教师提问: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学生回答:经济全球化趋势教师设问,导入新课: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是如何到来的?它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新课学习:通过设置6多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学习课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学生既体验合作学习,有解决本课难点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感受经济全球化趋势,从而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就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通过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让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教师提问:我们当前的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第一个子目“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正文和小字部分,提取有效信息,找出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1)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客观环境;(2)各国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3)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PPT补充资料的得出。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通过收集和整理出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增强论从史出的能力,突出重点。)教师出示三则材料,理解内容。

(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课堂小结:当今全球化大潮汹涌澎湃,在国际利益的博弈中是自强还是退却,国人已经找到了一个振聋发聩的答案:那就是在风浪中与全球共同搏击,建立和谐世界,谋求共同发展!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8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时的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事业,为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本学期初三年面临中考升学,我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通过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复习经验总结如下:

1、立足点:考试说明、指南、课本

考试说明是指导,考试说明没有要求的知识点复习期间砍掉

2、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讲求方法,实施有效教学,讲究效果。由于历史是开卷考,初三年总复习每一节课最好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考试说明阅读教材,熟悉教材,巩固每节课的基础知识点。偶尔进行课堂小测,尽可能训练学生不用查书就做好选择及辨析题。同时,结合指南、《复习与提高》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训练讲评,在训练和讲评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

3、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

(1)抓住关键性字眼如标志、转折、最早、最大、第一等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同时可结合题目让学生训练。

(2)对复习中觉得重要的地方可要求学生用红笔打记号:有△、波浪线、括号等各种标志,

(3)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办法。

①抓住关键词强化记忆;如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耻辱,成为----转折点。

②谐音记忆法;哥伦布航行时间1492年记成“医师救儿”,-5是迪亚士航行的&39;时间,+5是达伽马航行的时间,麦哲伦航行的时间1519年可记成航海成功,找我要酒。《辛丑条约》可用前进宾馆四个字记忆。

③生活实际联系记忆法;如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前119年,前十火警电话,第一次与第二次相差19年。

④线索记忆法;如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八下历史》有建国以来的我国的农村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调整的过程,可整理成1952年土地改革----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堂课有时让学生齐读、默读、老师讲解、做笔记,做练习交替进行,尽可能让学生不觉得疲劳。

4、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1)辨析题:这是学生薄弱的题型,指导学生答题规范很重要。

(2)指导学生做好材料解析题。注意训练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今年中考材料题占22分,有的材料答案就直接从材料中得出,有的材料从书本可以找到答案,有的答案要从材料或图片中获取信息,归纳概括得出答案,这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具体做法:

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

②带着问题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

③对初三年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以及认识到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

2.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要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两次科技革命的时间以及发明成果和以此相对应的理论基础,从而引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继前两次科技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又一次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板书课题)

教师演示多媒体,展示课题及本课要学的知识: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

2.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和作用?

【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师提问: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部门。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这就是第三次技术革命。

其实刚才的那段话中,已经揭示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大致时间和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多媒体展示: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

2.内容:

3.核心

多媒体展示:第一轮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美国

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6.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基因工程

7.2000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的山羊在哪里诞生?中国

多媒体展示:第二轮

1.是谁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瓦特

2.是谁发明了火车?史蒂芬孙

3.是谁发明了轮船?富尔顿

4.谁被称为“汽车之父”,我们中国人根据他的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卡尔、本茨

5.美国的一对兄弟通过研制、并试制飞机成功,他们是谁?莱特兄弟

多媒体展示: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学生抢答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理论牛顿力学电磁学爱因斯坦相对论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影音资料,组织学生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用心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采取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片段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组织学生从刘邦、项羽领导战争的目的着手进行讨论,探究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启发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

六、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精心准备,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2、组织学生编写《大泽乡起义》剧本、服装的设计和准备、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导排练。

3、制作多媒体课件,含破釜沉舟等成语故事(视频)。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师:秦始皇师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统治能千秋万代,但秦朝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存在短短的15年,那为什么秦朝只是昙花一现,又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2、师:“伐无道,诛暴秦”从课题中可看出秦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呢?(农民起义)为什么秦朝末年农民会起义呢?(秦末残暴的统治)

(新课讲授)

一、?秦的暴政

师:请学生浏览书本第62页,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活动“梦回秦朝”,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给出四则材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秦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4人一组合作完成。(出示资料)

情景一:

1、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

2、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徭役繁重

?情景二:(老百姓的生活)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

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这首《爱我中华》一定非常熟悉,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师: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发展的历程中通过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文化的特征。首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多少。咱们来进行一个民族知识小竞赛怎么样?(学生抢答)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师: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生: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主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92%,少数民族有55个占8%。

师: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

生: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从全局上看,各民族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大杂居。从局部来看,在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区里,又有其他民族相对集中地生活在一起(例如,天津市汉族为主,但是天穆一带又是在津回民的聚居区)这叫做小聚居。

师:这种特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人口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决定了各民族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新中国建立后各民族一律平等,在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就明确规定:——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请同学们以藏族为例,探讨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和亲、会盟)。

(2)管辖: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与班禅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近代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同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

(4)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班禅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合作互助,共同发展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认同。

(学生读图找到我国设立的自治区。)

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有哪些?

活动:请同学们以藏族人大代表的身份,在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上分组模拟西藏人民如何管理本民族事务

①组-针对近期发生在西藏的,联系西藏解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发表一份谴责声明

②组-商定一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以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组-利用西藏的资源优势,与外商洽谈一个招商引资的合资项目

④组-从文化、教育、民族节假日、工作时等方面制定一项民族优惠政策

A.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例: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西藏的门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但在全国人大中还有自己的代表。这表明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也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B.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例:西藏立法和行政机关在执行全国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西藏自治区还有变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权利。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C.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D.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那么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呢?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封建制、农奴制,甚至是原始公社制度等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经过广泛深刻的民主改革,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师: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世界屋脊之上也有了电气化火车呼啸而过的身影。这些工程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边疆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如毛纺、皮革制造等等。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少数民族地区也紧跟对外开放的步伐,在这些地区国家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师: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原因: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样不但能使西部人走向富裕,同时也能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课件演示)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更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

小结: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最后,让我们衷心地祝愿中华大家庭团结兴旺,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12

基础知识

了解

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掌握

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概括表达

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对比鉴别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

讨论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情感

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民族团结

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

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开国大典相关多媒体、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

┢────────────民主主义革命────────────┓

上溯到1840年→

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

3年以来

旧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北伐)→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____,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讨论回答: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即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还给新中国规定了国家机关总则。《共同纲领》集中体现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府主席。

③会议确定了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方式,

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

1、让学生观看第3、4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

设问: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回顾刚讲的内容)(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1)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2.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强化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或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历史责任感,激励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科技革命博览会。

利用多媒体在短时间内展示出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图片,包括火车、轮船、飞机、汽车、电灯泡、电话、电脑、人造卫星等,请学生说一说展示了哪些发明,这些发明分别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入:同学们通过这些信息、资料可以发现人类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许多发明对我们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

出示幻灯片:课题。

导入方式补充:

1.出示幻灯片:杨利伟。

提出问题:图中人物你认识吗?载人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由此导入,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概况:出示幻灯片材料,介绍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发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战后,这些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并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提出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起源于哪个国家?你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你比较熟悉、体会较深的是哪些技术?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14

一、内容标准

本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列克星顿的枪声、《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第一目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开始的标志事件,第二目讲述《独立宣言》的颁布、内容、标志及评价和独立战争的结束,第三目讲述美国独立战争后为巩固成果颁布的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对于美国的知识还是知之甚少,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也多为二分法。教学中要考虑学生实际,补充一定的知识,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利于他们在青春转型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识记

(1)识记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止时间及标志、爆发的根本原因、颁布的文献名称、历史影响及其性质。

(2)了解《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和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

(二)能力培养:

(1)通过归纳美国建立历史背景中的若干因素,掌握分析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发生必然性的关系;

(2)通过归纳美国建立的大事件,以及战争过程中国家间的复杂关系,掌握归纳和综合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前后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美利坚民族已经出现,因而这场战争不仅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民族解放战争。

(2)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地区的民族、人民只要紧密团结在一起,英勇抗争,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争敌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正确了解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杰出人物对民族、对国家、对历史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

(1)认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2)探讨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加深对美国独立战争历史影响的认识。2.难点

(1)对《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两面性的理解。

(2)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理解二者的复杂关系。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是哪个国家?(美国)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美国国旗是什么样呢?(星条旗)多媒体显示美国国旗。

第1页

提问:哪位同学能给大学介绍一下美国国旗的含义?生:(议论,一同学代表介绍)

师:美国国旗由7条红色、6条白色共13道宽条组成,蓝色长方形中有50颗白色五角星。13道宽条象征美国最初的13个州。五角星象征美国50个州。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象征纯洁和清白,兰色象征警惕、坚韧不拔。每年6月14日为“美国国旗制定纪念日”。

美国国旗记载着美国由13个州扩张演变为50个州的历史,也纪念着13个州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所做的历史贡献。今天,看见美国国旗,人们就不由自主的想起那场为独立、自由而战的美国独立战争。

第14节美国的独立战争(多媒体显示)【讲授新课】

师:请大家跟随我走进“美国独立战争纪念馆”。【前言】

本纪念馆主要介绍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经过、影响、迄今仍在使用的美国1787年宪法以及美国国父----华盛顿。

本纪念馆的一大特色是:需要各位游客积极参与,与我一起来布置好各展厅的内容。【展厅一:认识美国】

展示幻灯片,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美国独立之前的历史渊源,同时导入展厅二。

【展厅二:战争爆发的原因】

边演示课件边讲述

1、英国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从1607年--1733年先后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块殖民地,这就是后来美国最初的13个州。

2、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在这些殖民地建立的过程中,大批欧洲移民纷纷涌来,这些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是德、法、荷兰等国人。他们与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贩卖到美洲的黑人经过100多年共同的开发,初步形成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语言,并最终融合成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3、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经过大家一百多年共同开发,北美十三块殖民地经济有了很快的发展,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尤其是造船工业;中部盛产粮食;南部种植园经济,主要种植烟草、棉花等以商品为主的经济作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

4、英国殖民压迫、掠夺

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到18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强化了对北美的殖民统治,制定各种税法,对殖民地的各种日用品强行征税,颁布高压法令,增派驻军,镇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想以此把北美殖民地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的市场。

师:面对英国的殖民压迫政策,北美人民做出了什么反应?

生:组织反抗。

综上所述,由此得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师:那么,看来一场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下面我们进入“展厅三”。【展厅三:战争的经过】

1、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列克星敦的枪声(播放视频)

第2页殖民地人民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开始联合起来。1774年,12个殖民地的代表齐聚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要求英国取消对殖民地的经济限制和有关法令,遭英政府拒绝。1775年4月,波士顿民兵在列克星顿镇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2、建军:1775年5月,13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决定武装反抗英军,征集志愿军,决定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幻灯片展示—华盛顿示威什么样的人物。)

3、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视频展示,利用课件讲述《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意义。)起草者:杰斐逊。

4、独立战争的胜利:

(1)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1777.10)(电影视频展示)这次战役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战争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抗英战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2)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1781)

(3)正式独立: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5、美国为什么能够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幻灯片展示)(1)战争的正义性(2)人民的积极参加(3)华盛顿的个人作用(4)荷、法等国的国际援助

美国独立战争以胜利宣告结束,这场战争,不仅对美国,对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那么这场战争的性质?(教师讲解)

具有双重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建国之初的美国,虽然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但百废待兴。为了把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巩固下来,于是他们制定了1787年宪法。让我们一起走进【展厅四1787年宪法】。

【展厅四1787年宪法】

1、1787年宪法----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1787年,全国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宪法规定由各州组成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个机构组成。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于最高法院。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根据宪法,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纽约宣誓就职,美国联邦政府成立。

(幻灯片展示讲解三权分立的内容)

总统

行政国最高法院会

司法三权分立立法

第3页

2、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百人相等的权利,带有种族歧视的特征。

美国独立战争以胜利宣告结束,这场战争,不仅对美国,对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进入展厅五。

【展厅五独立战争胜利的影响】

【展厅六我看华盛顿】

多媒体展示:华盛顿的画像。(学生说出华盛顿的功绩)

提示: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领导人。

(1)功绩:A、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B、组织制定了1787年宪法,成立了联邦政府,担任了美国第一任总统,为发展资本主义和建设资本主义法制做出了贡献。

(2)局限:但他维护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利益,主张保护奴隶制,杀害印第安人,损害了包括黑人奴隶、印第安人在内的广大美国劳动人民的利益。【留言】

师:请大家走进“留言厅”写下你们的留言吧。展示:

1、本次参观你了解了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

2、参观后,你有哪些感受?感受最深的是哪一部分?【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主要从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三个方面去把握。总的来说,本节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人物,领导了一场战争,一份宣言,引导了一次革命,并制定了一部宪法。

九年级历史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第一届大陆会议。来克星顿之战。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思想认识:

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特别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能力培养: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通过作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强大。它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内有如此迅速的发展。要找到答案,就需要从美国的起点入手。而独立战争正是美国的起点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当时大的历史环境看,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近代占有重要地位。

重点分析:

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不同。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而是受到外来势力英国的压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区别于英国和法国的重要特点。了解它就可以理解美国独立战争为什么具有双重性质。对于把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亦有很大帮助。

难点分析:

种植园经济的性质。种植园虽然是用黑人奴隶劳动但种植园进行的是商品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面向市场,它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不明确这一条就无法理解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为什么在这一时期的反英斗争中能够达成一致。当然这两种经济形式的巨大差异又为日后的美国内战打下伏笔。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在敌强我弱,战争形势极端险恶的情况下,美国能够反败为胜绝对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明确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不可以简单化。

重点突破方案: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他们自己阅读教材并提炼知识点的能力。然后提出问题:

美国独立战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相同的地方有哪些?

明确一点,即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是资产阶级革命出现的共性。学生由此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析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的差异有哪些。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教师进行总结。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候北美地区并未形成统一国家;美利坚民族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民族意识加强;在独立战争爆发前,北美人民的反英斗争已经出现高潮;北美人民的斗争是反对外来压迫而非本国封建势力。

难点突破方案:

a种植园经济的性质涉及历史概念,和后面的内容有必然的联系。宜以教师讲述为主。

b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对初中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设问的时候不宜过于直白,要引导学生通过美国相对弱小但最终获胜而英国强大却最终失败的原因的探讨,明确“孤证不利”的观点。即分析战争胜负要从史实出发,从战争对立双方的具体情况去寻找原因。

2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