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模板2025
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历史教案模板2025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历史教案模板2025,方便大家学习。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1
教学目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巴黎公社;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产物;通过分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在欧美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国家确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产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不平等的加剧,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等等,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抗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在和资本家的不断斗争中,逐渐产生了自己思想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运动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用来改造世界和解放自己。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第一国际的建立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巴黎公社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重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是本课重点。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资产阶级为自己挖掘了坟墓。巴黎公社是当时社会主义运动的典型例子,恩格斯说“想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请看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第一次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代表着时代的最高峰。同时,公社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和研究。
难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本课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要分析透彻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巴黎公社不同于以往的无产阶级运动,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这些都体现在巴黎公社的原则中。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要紧密联系工业革命影响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阐明矛盾发生的根源及不可调和性,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并对经济危机、早期工运特点加以解释。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工人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从历史条件分析其必然性和偶然性。由学生概括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原则,并得出结论:巴黎公社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同时,也有局限性;公社的原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保卫巴黎公社的战斗,可适当增加些资料,吸引学生兴趣和进行革命主义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则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学生阅读教材第76-78页并概括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和工业革命有没有联系?能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暴露出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频频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壮大起来,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转化,不再作为资产阶级的附庸。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理论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同时,工人运动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的指导,马、恩在广泛吸收人类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唯物史观揭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剩余价值学说,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找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科学社会主义不但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而且经历史验证,是完全正确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第一国际
学生阅读78页第四自然段,分析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阅读79页关于《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材料,概括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
主要活动:声援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其顶点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帮助各国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如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斗争目的由要求政治民主发展到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目的更明确,群众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巴黎公社
学生阅读79页第二自然段,分析巴黎公社成立的根源及特殊原因,指出巴黎公社出现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有必然性,同时也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有偶然性。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生概括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及局限性:
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的产物,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后,建立了新兴国家政权;公社的选举公社委员会,兼管立法和行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公社的实施措施,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说明了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但同时,巴黎公社有突发性的特点,未对所有制做出明确规定,不完全等于社会主义运动。
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大胆试验。公社的原则也是最宝贵的经验,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并用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的问题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
板书设计 :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2
《综合探究一》教学设计
东洲二中何建国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通过一个情景的设计,让学生学会地图的选择。然后分别设计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土地利用图四幅图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学会判读和使用,从而使学生了解获取地图信息的基本要领。
二、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图1—11A和图1—11B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选择地图。
2、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使学生能将有关地图的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图的种类
难点;地图的运用
四、 探究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
入
出示各类地图(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地形图,土地利用图)
出示图1—11A和图1—11B提问:
1、 哪一幅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
2、 台湾省在两幅地图中内容的详细程度是否相同?
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 从两幅图中你分别能了解到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图A,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图B,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总结:同学们知道那么多的地图,那么同学们会使用这些地图吗?这节课就让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使用地图的能力吧!看看谁用的好,用的妙。
学生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图。
学
生
思
考
教
学
探
究
情景探究一:
出示杭州旅游图,设计出自己的旅游方案。
提示:1、教师下发有关杭州旅游景点的介绍材料。
2、教师告诉学生策划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行程问题、景点停留时间、参观内容、以及路线兴趣。
情景探究二:
郭莉莉准备到湖南的张家界风景区游玩两天,想选择一个旅游公司,请各小组以一个旅游公司路线策划组的身份,帮助她设计一条路线,并且报出旅游价格,争取她加入你们的旅游团。
教师提供张家界景点的一些介绍,以及价格参考。
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
学生互评,选出最佳设计奖
小组讨论
设计方案
介绍方案
互评方案
新 课
小 结
提问:1、本节课你有什么体会
2、你还有什么问题。
自我小结
作业
绘制新沙岛景观分布图
完成时间一周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3
教学设计示例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世界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问:请大家回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哪种远古人类?(北京人)那么,北京人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历史上它的地位又如何呢?
一、完全形成的人
最初的人类在人类学中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一般把这一阶段的人类在分成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请同学们参照教材第一页的表格和图片。明确我们中国的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处于四个阶段中的哪一个阶段。回忆他们在体态,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随着晚期智人的出现,现代人种在体型、肤色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逐渐显现出来。这种差异并没有本质区别。因此古印度社会的雅利安人和现代社会的德国纳粹党人所宣扬的人种高贵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历史,人们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又是按怎样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呢?
二、氏族公社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定居下来,形成了氏族。在中国古代史中,我们曾经接触过氏族这一概念。请问:在氏族中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人们按血统关系组成固定的集团。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氏族公社的发展中,我们习惯上把它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时期。
请同学们思考划分这两个时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妇女和男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起初,妇女在食物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这就是母系氏族。之后适合于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父系氏族最终取代母系氏族。
进一步提问:造成这种地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氏族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当然无论母系氏族还是父系氏族,财产是公有的,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他们的地位也是平等的。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原始社会最终瓦解,国家产生。
三、原始社会的瓦解和国家的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逐渐出现了剩余产品。这种状况引起了连锁反应。一方面工具、牲畜产品甚至部分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同时`为减轻劳动强度,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产品,人们把战俘变成奴隶。私有财产和奴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中出现了贫富分化阶级差别扩大,出现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对立。当矛盾无法调和时出现军队,法庭,监狱和城墙。这样原始社会瓦解国家出现。
在本节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历史的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相关内容,加强对这段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中外对比的习惯。
扩展资料
早期人类的演化
南方古猿
1925年达特教授将发现于塔昂的幼年灵长类化石,命名为"南方古猿",并认为它是一种最接近人类的古猿。但是,达特的鉴定遭到了各方面的反对,有人怀疑这是一件黑猿幼体的化石。从此,塔昂"幼儿"渐渐被人淡忘了。
1936年,在南非一个叫斯特克方丹的金矿区,比勒陀利亚特兰斯瓦尔博物馆脊椎动物馆馆长罗伯特·布鲁姆把在这里发现的一些化石拼合起来后,认出这是一件成年南猿的头骨。1938年的一天,一个名叫克罗姆德莱的学生发现了一具特别的头骨:脸部比斯特克方丹的南猿要平,下颌骨厚重;虽然门齿和犬齿较小,但臼齿相当大,与人牙不同。这与塔昂和斯特克方丹的标本差异如此之大,看来南非曾存在地两种不同的早期种类。较小的一种颇为纤细,臼齿小,即达特命名的南猿非洲种。而下颌硕大的克罗姆德莱类型的臼齿很大,布鲁姆用它建立子一个新属新种,?quot;傍人粗壮种"。
几年之后,有相当数量的两类化石被发现,在它们之间已能建立起明确的科学界限。一种人科动物,其中包括克罗姆德莱的标本应当叫"南猿粗壮种",体型硕大,体重可达68Э恕A硪恢纸闲。舷讼福逯毓兰圃?6~45千克,即南猿非洲种。
布鲁姆继续他的搜索,很快找到了更多的证据。但是他找到的新的粗壮种材料,使问题又变复杂了。看来,在两种南猿中,粗壮种生活的时代较晚,但却显得更加复杂。它们的下颌和臼齿比南猿非洲种更不像人。布鲁姆着手了解南猿非洲种的时代,并作了大胆的推断,宣布南猿非洲种大约生活在200万年以前,即上新世晚期。
布鲁姆的观点受到了学术界同行的嘲笑。令其他学者感到困惑的是,当他们观察南猿这种人科动物的躯干时,难以想象人的祖先在200万年前居然仅有黑猿相仿的脑量,但却能用两脚到处奔跑。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南猿仍未被科学界所接受。部分原因是达特教授是一名解剖学家,并不充分了解古人类学,而古人类学权威都在美国、英国和德国。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这些南猿的脑量不足以令这些科学家们信服。因为他们仍然被皮尔唐人大脑量的错误概念所支配。南猿在他们眼里充其量是一种变异的黑猿。
尽管如此,化石仍然在不断出土。1947年,布鲁姆在崩炸一些洞穴时意外地引出了一系列重大发现。一个脑量为485毫升的成年女性头骨被发现,随之而来的发现包括一件男性下颌骨,上面留有磨蚀得很平的牙齿。1947年8月,又发现一件几乎完整的女性骨盆。这是除头骨以外最重要的发现,因为它可以提供人类直立姿势的信息。它表明南猿已能直立行走和奔跑。其他骨盆和大腿骨的残片也再次证实了这点。
到1949年,从南非的洞穴中发现了三十余个南猿个体的化石。到50年代中期,共有五处遗址出土了几十个南猿非洲种和粗壮种的个体。越来越多的发现,使布鲁姆确信,非洲种和粗壮种是两种不同的生物。而南非人布赖恩对不同地点的沉积物作相对年代分析,确认纤细种南猿时代愈古老,个体愈小。它们向体型增大的趋势演化。相反,粗壮种南猿的时代总是较晚,而且在它们生存的时间中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根据目前发现的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大约在280万年前,南非斯特克方丹地区只生活着南猿非洲种,它们不会制造工具。到了200万~150万年前,这一地区生活着两种人科动物,粗壮南猿以非常粗糙的植物为生,不会制造工具;而另一种会制造工具。粗壮种南猿是灭绝了的一条进化旁支。
东非的发现
东非的奥杜威峡谷是地球上的一条大伤疤。它南北长约32千米,深约90米。古代河流的深切,使峡谷两壁露出了由漫长岁月沉积的地层剖面。这里埋藏着丰富的动物化石。肯尼亚内罗毕的柯林顿纪念博物馆的年轻馆长路易斯·利基,在1931年筹足所需的经费,开始了奥杜威的考察。
几乎整整20年,利基与妻子和儿子在这里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们找到了当时东非和中非最古老的人科动物头骨,而且还发现了这类动物的栖息地。从复原的头骨来看,这是一个已接近成年的男性,很像南非的粗壮型南猿,臼齿极大,头骨显示出非常独特的性状,厚实的脸部以及低平的额部,特点比南猿粗壮种更甚。利基将其定名为一个新属种叫"东非人鲍氏种"。后来,这具头骨被定为南猿属中的一个种,叫"南猿鲍氏种",这是一种超级粗壮型南猿。经多次测定,鲍氏种的年代大约在距今175万年前。这一年代测定结果证实了布鲁姆对南猿非洲种距今200万年的估计相当准确。
然而,谁是最早的石器制造者,仍然困扰着古人类学家。1960年,利基夫妇的儿子乔纳森在发现东非人的地点,发现了第二具人科动物的牙齿和骨片。路易斯·利基意识到这个人科成员要比鲍氏种更像人。
虽然这具新的化石与鲍氏种一样古老,但是它代表了一个独特的新种,甚至比南猿非洲种更为纤细,更具人的特点。利基将这具化石定为人属,称其为"能人",并相信他才是石器工具的制造者。这一看法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从非洲的发现可以知道,人类早期的演化呈现一种镶嵌的模式,常常有两种不同的人科动物共生并存。比如,在南非粗壮种南猿与人属动物共存,在东非南猿鲍氏种与能人共生。它们甚至被发现在同一居住面上。有证据表明,大约在130万年前的库彼福勒,南猿鲍氏种曾与直立人并存过。
根据目前的化石材料,科学家们对早期人类的演化作出了三点结论:
(1)人科动物与猿至少在500万年前已分道扬镳。
(2)在250万年前人科动物进化的不同路线至少有两支。
(3)其中一支人科动物进化到人,而其他类型大约在100万年前完全灭绝。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4
知识结构
夏商西周文字已有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天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历法《夏小正》出现天干地支医学医药学知识丰富,已经分科治疗地理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周易》中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生物学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甲骨文中记载了许多动植物名称古籍《上书》和《周易》艺术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青铜器上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思路
在讲述甲骨文时,应利用书中提供的《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较成熟的文字。通过展示适当的甲骨文图片,使学生对甲骨文以及其史料价值有进一步的了解。讲述科学和技术时,教师应强调周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环保知识。
可以采用由学生列表归纳夏、商、西周时期各自文化成就的形式进行小结。
甲骨文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甲骨文,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当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由于,占卜之事大到国家军政大事、帝王起居,小道百姓生活,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成为现今人们研究上古史的重要史料。
易错概念
我国的.信史开始于商朝,而不是公元前841年(西周)。造成错误的原因是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理解为有确切纪年的历史了。
典型例题
例1与夏朝相比,商朝文化的进步表现在()。请从下面表达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奴隶地位低下②青铜冶铸技术提高
③成熟的文字再现④历史上的确发纪年开始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夏、商时期文化发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夏、商两朝文化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比较。
例2从商代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请从下面表述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②今天汉字的雏形
③商王的社会活动④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表面上是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在考查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情况。汉字大约产生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因此,说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是不准确的。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5
岳麓版——《陆王心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研习,阅读教材学习陆王心学的主张,培养史料分析及历史信息获取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理学的历史影响,提高历史问题思考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理学的影响。
难点:对“致良知”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法;2.合作探究法;3.史料研习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王阳明格竹”的故事:阳明治学,初效朱熹格物致知之说。曾与友同静坐格竹,以期致知。友三日而惫。阳明持至七日,豁然顿悟,遂反其道而行之。那究竟王阳明是如何反其道而行之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陆九渊的心学
教师课件出示如下表格,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心学代表人物陆九渊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与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不同的观点主张。
学生阅读教材,得出陆九渊的世界观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心即理也”,“心”是世间万物的本源。并提出了“发明本心”的方法。
(二)王阳明的心学
(1)教师课件展示王阳明画像,简单介绍王阳明生平,并讲授: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的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课件展示如下两则小故事,加深对王阳明心学的理解:
故事一
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继承陆九渊的观点,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故事二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人天生具有良知,要“致良知”。
(三)理学的影响
(1)师生共同归纳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回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教师课件展示如下名言:
①鲁迅的名言:吃人。(《狂人日记》)
②戴震:“人死于法犹有可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③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④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
⑥张载:“为天地立心,为声名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要求学生感受如上名言,并结合教材进行小组讨讨论:理学的影响如何?教师引导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理学。
(3)学生讨论之后自由发言,教师最终总结:
①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清代学者戴震所抨击的,“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②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结过程宗教师提示认识历史现象要采用辩证的观点,、客观,一分为二的进行分析。任何只强调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分别复习陆九渊和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
作业:自主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六、板书设计
陆王心学
一、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发明本心
二、王阳明
③致良知
三、对理学的评价
积极、消极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6
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
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
(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示投影:说说你对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的看法?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讨论了解:a、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划出有关的句子。b、指名读一读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c、读一读曹操的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学生默读思考。
(4)火攻一战的结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课文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a、理解“锣鼓震天”“丢盔弃甲”。b、说说曹操逃跑的原因
(5)总结段意,这段话讲了什么?
四、读透课文,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练习”第二题。
3、把今天学过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讨论孙权、曹操输赢的原因。
板书设计:
战役的起因:南下,夺取江南的地方
赤壁之战战役的准备:铁锁连船、准备火攻
战役的过程:假投降、火烧曹营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领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文章中心一层层表达思想感情的。准备开三国故事会。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板书课题)
2、请学生简要说说火攻一战的过程。
二、领会文章的中心。
1、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1)周瑜: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2)曹操:骄傲轻敌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在学习上,对你有什么用处?(多请几名同学说一说)
三、开三国故事会。
1、分小组准备故事会材料。
2、组织小评委,推选主持人。
3、开三国故事会。
4、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给优胜小组颁发奖状。
四、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1、把你今天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2、联系实际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3、预习《田忌赛马》。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东吴: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胜败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7
课题名称《灿烂的青铜文明》科目历史年级初一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学习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他们都是刚刚入学的新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历史这门新的学科,还有些许陌生与彷徨,学习方法也尚待掌握,本课就需要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分析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夏商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的辉煌灿烂,全面发展。
2.感悟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二、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知。
2.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找我夏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制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以及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培养自己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
2.“青铜文明”的概念。教学资源学案式导学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5分钟)
课件展示联合国50周年前夕,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礼物——“世纪宝鼎”(具体信息)。引出课题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活动2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本,圈点勾画自己获取的信息,然后完成学案上提供的知识网络。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校对,学生完善内容。教学活动31.教师课题释义,向学生讲述“青铜”“青铜文明”以及“青铜时代”,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活动4
1.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8
第一课家住平原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① 通过认识丰富多样的区域生活,初步学会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人们生产生活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
② 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地区自然和社会生活特点的方法,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区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学会尊重、理解异乡人们的文化。
③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利用《世界地形图》,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分析信息,并会运用多种方式展世界主要平原的景观、生产和生活。
情感态度目标
①通过认识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大平原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人们生产生活及文化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强化“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
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③学生学会理解、尊生并欣赏各个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人们生产生活、居民特色、精神生活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比泰国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生产生活、居民特色、精神生活等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以下请下载)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9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稍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以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次,还应说明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的意义。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出示三则材料:
自元代以来,松江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当时流传“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镇)纱”的民谣;
“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徐光启《农政全书》
山东邹县“鬻布于邻”。——吕坤《实政录风宪约》
学生从中得到结论:说明到明代,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学生回忆唐宋时期我国古代商业情况,以便对比了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前代的空前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工商业城镇兴起。(讲解《皇都积胜图》,以说明明清两代商业发展的盛况。)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徽商、晋商”的小字,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经营范围。应特别注意他们还有人投资于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
①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②想法”的思路大致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10
一、整体思路说明整体设计思路自学为主,引导为辅指导依据说明杜郎口模式
二、教学目标设计·基础知识1.掌握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教学重点难点·情感态度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鼎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策略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教学方法的设计
五、课堂难点解决措施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可以自己下去找些资料
教师引导辅助学生掌握重难点六、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过程
引入及导学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名诗古句,引起学生感官上的刺激教学过程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导学教师活动书写板书导学案
(一)文景之治:
阅读课本67和68页,完成以下任务:
1、背景:西汉初年,社会状况如何
西汉初年,经济,到处一片景象。
2、措施:汉高祖吸取了教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西汉初年的状况
①减轻。②注重发展。
3、表现:“文景之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文帝、景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了此局面的形成
①奖励。②提倡。③重视。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阅读课本68和69页,完成以下任务:
1、措施:(1)政治上:为加强,武帝接受的建议,下令允许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
(2)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含义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2、作用: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开始进入时期,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盛世局面。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11
一、中国境内已知最早期的人类——元谋人
二、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之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打制石器,采集,渔猎,保存并使用自然火
地位:世界上出土早期人类遗骨化石和遗物最丰富的遗址
三、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1.8万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状况: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爱美,
地位:是我国氏族社会的开始
体质进步:相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术: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会捕鱼
生活进步: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生活的集体——氏族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时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春秋时期齐、晋争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三)基本教学思路:
1、通过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教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新课程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司母戊鼎。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在过带被视为立国重器。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他将从各地收集到的青铜铸成九鼎。从此,九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到了周朝时,楚国的诸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在周天子的境内检阅军队。当时的天子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趁机询问九鼎的轻重。楚庄王问鼎有什么含义?他想干什么?
学生可能答出:想代替周天子统治天下,是对周天子的挑战。
师:结果遭到了王孙满的斥责。后来人们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楚庄王作为一个小小的诸侯为什么敢向自高无上的王权发起挑战?这说明周天子的力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衰弱。
一春秋争霸
1东周的建立
师:楚庄王生活的那个时代被称为什么时期?
生看书回答:春秋战国。
师:在这之前,中原处于那个王朝的统治之下?(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
生:西周。
师:课本导言说到了导致西周灭亡的一个事件,也是一个典故,有点像大家小时候听的“狼来了”的故事,知道是什么吗?
生:烽火戏诸侯。
师:这最终导致西周在公元前771年灭亡。在灭亡的第二年,周平王又建立了东周。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引导学生观察西周与东周都城的位置,加深两个朝代的印象和区别)
生:西周的都城镐在西边,东周的都城洛在东边,所以称东周。
师:春秋时期,时代特征发生了什么变化?诸侯师不是像以前那样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师:所以春秋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诸侯争霸。周天子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但是力量严重衰弱,反而要看强国的脸色。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在西周建立时,诸侯不争做霸主,而是到了东周才争霸?(引导学生从分封制的内容展开分析)
生:诸侯被分给了土地、平民、奴隶。在领地里有权设置官员、征税、设立军队。
师:这样经过几代人的经营,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在加上国人暴动,使得王室衰微。如果你是诸侯还会听天子的话吗?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霸主?
学生很可能只答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师(补充):还有南方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合称为“春秋五霸”。大家可以看地图,了解一下这几个国家分布的位置在哪里。在这些诸侯中首先成就霸业的是哪一个?
生:齐桓公。
2春秋首霸——齐桓公
师: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成就霸业?他有哪些条件?大家看地图,齐国位于现在的哪个省,它的东边是什么?
生:通过观察地图发现位于现在的山东,东边是广阔的大海。
师引导:海洋盛产哪些资源?
生:有鱼、盐。
师: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长期不食用会四肢无力。从地图上看其他的诸侯国是不是像齐国靠海?不靠海的诸侯国要吃盐需要通过什么途径获得?
生:只有吴、越靠海。其他国家要吃盐就从产盐的地方进口,通过购买的方式。
师:齐桓公正是凭借丰富的鱼盐资源,使得别的国家的财富流入自己的口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什么?
生:财富。
师:这为齐桓公的霸业奠定了经济基础。大家再看P30的这句话,从中我们能看出齐桓公称霸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什么?
生: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盛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师:同时,齐桓公通过什么手段来扩充疆域,打出了一个什么口号?
生:尊王攘夷。
师:什么是“尊王”,什么是“攘夷”?
学生阅读课本注释,加强了解。
师:在当时北方有很多少数民族经常到中原骚扰,势力弱小的诸侯国没能力抵抗。齐桓公有力地抓住机会,出兵援救。你是被帮助的诸侯你会怎么想?
学生通过角色互换,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齐桓公通过这个方法提高了自己在各诸侯国中的威望,为齐国赢得了政治上的声誉。这是他成功的外交策略,也是争霸的有力手段。通过这些条件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生:实现了国富兵强。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2.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教学情境进行深入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
2.学生能根据教学情境归纳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在展现中国和平外交的情境中,生成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
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竖版世界地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
(一)解读三维学习目标(内容同前)
重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的“主要内容”和“走和平发展道路”标记并解释。能力目标强调分析材料的能力。
第一目 中国外交硕果累累
教师ppt展示新中国外交经历的五个阶段,我国外交经历的五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 60年代“两只拳头打人”、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现在,我国对外活动进入更为活跃时期。(简单解释)
(二)综合探究一:你能够列举其他材料说明我国对外关系取得的丰硕成果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回顾IPAID上的电子书——《我国外交的辉煌历程》,整理导学案,理清思路,回答问题。
事先把学生分成外交成果组、外交政策组、和平发展组以及技术支持组。分别展示汇报。
外交成果组学生用ppt展示我国2014年的外交成就。展示一组习近平会见各国领导人的图片,播放视频短片:2014年中国外交丰收之年。
教师总结,中国的外交,布局更加完善,气势更加恢弘,影响更加扩大,道路更加宽广。中国外交硕果累累。
第二目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ppt展示外交政策的含义:它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主权国家做标记,。
结合习近平访欧材料——一桥飞架中欧,谈谈你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材料如下: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访问欧洲,以下是__的重要讲话片段:
1.“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
“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我们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我们也再不能重复坚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历史悲剧。我们必须有足以自卫防御的国防力量。”
3.“在南海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不怕事,有关我国领土主权完整的事情,当然要坚决捍卫!”
4.“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没有私利。对于一切有助于局势缓和政治解决的方案,中国持开放的态度。”
(三)综合探究二:谈谈你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各个小组汇报。
然后请外交政策组学生播放视频:习近平主席在柏林发表的一段讲话。据此来谈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教师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重点讲解讲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中国说“不”,引导学生看教材106页。
(四) 小试牛刀
本题练习时找一名同学上前勾画重要语句,并书写答案要点。再找另外一名同学点评。其他同学书写在导学案上,教师针对讲解并介绍答题方法。采用计时器,计时5分钟。着重运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
习题:习近平主席寄望亚洲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今年的第四次亚信峰会上他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在周边国家赢得广泛共识。
谈发展时,习近平主席引用形象的比喻,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双方应该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谈及双边关系,习近平主席指出 “我们有一种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愿望”,“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
上述中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参考答案: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亚洲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②中国提出新的亚洲安全观,赢得周边国家的广泛共识,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中国提出共同,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并提出务实合作,优势互补的发展战略体现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也体现了我们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目 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教师引导,我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从 “一边倒”、到“两只拳头打人”;从“一条线、一大片”到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我国外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五)综合探究三:我国外交辉煌外交成就的取得还有哪些条件?新时期我国在世界上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和平发展组学生用ppt展示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上扮演了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
教师总结,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正确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六)构建体系
3.结束新课
重温这幅竖版世界地图,共同构建世界梦,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板书设计
9.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一、硕果累累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2. 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3.基本目标 维主、安、发利益,促发
4.宗旨 维和,促发
5.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1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美苏争霸》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有关二战后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国际格局的形成。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美苏争霸的概况,认识美苏争霸的原因及后果。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精心设计并营造阅读、思考、质疑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与价值观
首先在合作探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其次正确认识美苏争霸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在历史上落后的国家建成高度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任重而道远,另外对待今日的美国,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它的霸权政策,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它政治谋略的合理部分,这是一个合格的具有民族危机感的社会主义公民应有的理智的分析。
本节难度大:内容抽象概括,且概念多,观点多,理论敏感点多。
3、教学重点:美苏争霸三个阶段中苏联的战略意图与美国在第二阶段中的政策调整。因为这两点的掌握对于学生分析和理解今天的国际形势有很大的帮助。
4、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美苏争霸中,既有紧张又有缓和的局面。因为教材对此只作概括性的列举,并未具体分析,难以理解。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能力。此外,他们的信息来源较广泛,思想前卫活跃,对美苏争霸多少都有一点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因此要在课堂教学抓住学生思维热点,既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美苏争霸,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分析和理解今天的国际形势。
三、教学策略
1、教法运用
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感悟历史。
2、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等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培养自学能力。
四、过程设计
1、导入。地图,显示美苏方位。
提问(1)战后初期,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主宰的国家是哪两个?
学生回答:美国、苏联。直接导入本课主题。
2、破题。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这是任何一节历史课都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目的是从破题入手,使学生形成本节教材最基本的历史概念。
提问(2)什么是美苏争霸?
指导学生阅读、概括教材有关内容,形成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形式(现象)和内容(实质)两方面对这个概念进行解析。
3、分析原因。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问题(3)美苏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在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及教材挖掘和分析上,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其根本原因。在这里我让学生看一段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4、梳理过程。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旨在弄清美苏争霸的基本过程。
方法:通过以下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
问题(4)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双方首脑、代表事例、基本态势?
这里涉及到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下大力气,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里,我主要是用表格的形式归纳课文中的相关内容。
而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教材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如:
在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的学习中,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古巴导弹危机"?这里通过古巴导弹危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结论: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播放视频资料使学生的参与程度得到提高,再现历史情境,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在这里展示世界地图,指出苏联和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通过设置如下问题来回答这个问题:全球四大洋,苏联仅有一洋不临,请问是哪一洋?苏联要控制印度洋必经哪里?苏联控制印度洋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至于如何理解美国在第二阶段中的政策调整?这里关系到美国的两任总统及他们的对外政策,只要对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理解美国政策调整的本质了。
在第三阶段的学习中,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星球大战计划"?美国为什么推行这个计划?对于这个问题,我预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让有准备同学讲解"SDI"及"NMD"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对80年代美苏两国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就可以知道美国推行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企图在美国经济复苏而苏联经济陷入困境之时,乘机击垮苏联,夺取世界霸权。
为什么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的时刻又有剑拔弩张之时?其实说紧张尚可理解,如何看待缓和呢?这是本节的难点,这里采用师生互动讨论的方法,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发掘隐藏于字里行间的根本原因,得出这样的结论:双方的意图在于"以退为进";根本原因是双方军事经济实力的消长。这样做可以深入浅出地解决了本节的难点问题。
问题(5)战后苏联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苏联在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战略意图,因为教材中已经有叙述,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表格将知识归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苏联在美苏争霸三个阶段会有这样的对外政策?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制作表格的时候,将苏联每一阶段政策制定的背景考虑进去了,并且还增加了苏联在斯大林领导时期的有关内容,以便学生复习和将知识系统归类。
5、合作探究,拓展思维。
设计一些具有思辩性的问题,分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辩论。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如:
问题(6)美苏争霸给美苏两国经济及世界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从美苏争霸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注意引导学生分别从对美,对苏及对世界局势等三方面分析其影响,学生根据课内外所掌握的知识,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实事求是地逐一列出美苏争霸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6、板书设计
7、总结与反馈
主要任务:巩固和落实课堂教学内容。
(一)小结:
1、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美苏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
2、美苏对华政策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
美苏的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
(二)从争霸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给学生命制4道左右选择题,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历史教案模板2025篇15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编写、表演小历史剧;引导学生课后撰写题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小历史剧:《鸡毛飞上天》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议一议: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必然性?
看谁找得快:学生在教材上找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方法。
看图片《农民纷纷申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北京郊区农业实现合作化,农民向党中央______报喜》,加深认识。
教师简单介绍手工业合作化的情况。
公私合营
身边的历史:参观当地的一两个老字号店铺,并请管理人员简单介绍一下该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成果汇报)
教师解释“公私合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