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历史教案 >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

时间: 新华 历史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有合理的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展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下面是一些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免费阅读下载,希望对大家写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有用。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

教学目标

掌握: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与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了解: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及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认识: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白居易的《忆江南》以及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教师解释: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的开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板书课题: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展示目标(学生读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影响)。

二、先学(13分钟)

(一)自学教材(8分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学指导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学习任务。好,开始!

1、西晋建立的时间、统一全国的时间、灭亡的时间?

2、内迁“五胡”的名称?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3、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

4、淝水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5、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二)自学检测(3分钟)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性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A北魏B西晋C东晋D前秦

2、.淝水之战的双方是

A前秦和西晋B东晋和宋C前秦和东晋D宋和前秦

3.“草木皆兵”这一典故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三)我的疑惑(2分钟)

过渡语: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解决组内的疑问和自主检测部分,解决不了的疑惑举手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三、后教(22分钟)

(一)教师点拨,拓展延伸。(7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自主学习部分完成的很好(评价优秀小组)下面共同梳理下本节课的知识点,请看大屏幕。

1.教师精讲点拨,构建知识体系;(见课件)。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5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迅速完成下面合作探究题,小组之间讨论统一答案。

(要求:1.个人独立思考,把答案写在学案上;2.组内讨论,达成统一观点;3.小组选派代表班级展示。)

合作探究题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长提出来,课堂上由其他小组同学解决,或者由老师帮忙解决。第二部分是老师在本学案上设计的合作探究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案上题目进行交流,分组分题目进行课堂展示,教师结合课件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精讲点拨。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2.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教学情境进行深入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

2.学生能根据教学情境归纳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在展现中国和平外交的情境中,生成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

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竖版世界地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

(一)解读三维学习目标(内容同前)

重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的“主要内容”和“走和平发展道路”标记并解释。能力目标强调分析材料的能力。

第一目 中国外交硕果累累

教师ppt展示新中国外交经历的五个阶段,我国外交经历的五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 60年代“两只拳头打人”、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现在,我国对外活动进入更为活跃时期。(简单解释)

(二)综合探究一:你能够列举其他材料说明我国对外关系取得的丰硕成果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回顾IPAID上的电子书——《我国外交的辉煌历程》,整理导学案,理清思路,回答问题。

事先把学生分成外交成果组、外交政策组、和平发展组以及技术支持组。分别展示汇报。

外交成果组学生用ppt展示我国2014年的外交成就。展示一组习近平会见各国领导人的图片,播放视频短片:2014年中国外交丰收之年。

教师总结,中国的外交,布局更加完善,气势更加恢弘,影响更加扩大,道路更加宽广。中国外交硕果累累。

第二目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ppt展示外交政策的含义:它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主权国家做标记,。

结合习近平访欧材料——一桥飞架中欧,谈谈你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材料如下: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访问欧洲,以下是__的重要讲话片段:

1.“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

“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我们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我们也再不能重复坚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历史悲剧。我们必须有足以自卫防御的国防力量。”

3.“在南海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不怕事,有关我国领土主权完整的事情,当然要坚决捍卫!”

4.“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没有私利。对于一切有助于局势缓和政治解决的方案,中国持开放的态度。”

(三)综合探究二:谈谈你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各个小组汇报。

然后请外交政策组学生播放视频:习近平主席在柏林发表的一段讲话。据此来谈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教师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重点讲解讲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中国说“不”,引导学生看教材106页。

(四) 小试牛刀

本题练习时找一名同学上前勾画重要语句,并书写答案要点。再找另外一名同学点评。其他同学书写在导学案上,教师针对讲解并介绍答题方法。采用计时器,计时5分钟。着重运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

习题:习近平主席寄望亚洲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今年的第四次亚信峰会上他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在周边国家赢得广泛共识。

谈发展时,习近平主席引用形象的比喻,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双方应该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谈及双边关系,习近平主席指出 “我们有一种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愿望”,“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

上述中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参考答案: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亚洲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②中国提出新的亚洲安全观,赢得周边国家的广泛共识,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中国提出共同,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并提出务实合作,优势互补的发展战略体现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也体现了我们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目 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教师引导,我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从 “一边倒”、到“两只拳头打人”;从“一条线、一大片”到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我国外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五)综合探究三:我国外交辉煌外交成就的取得还有哪些条件?新时期我国在世界上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和平发展组学生用ppt展示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上扮演了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

教师总结,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正确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六)构建体系

3.结束新课

重温这幅竖版世界地图,共同构建世界梦,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板书设计

9.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一、硕果累累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2. 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3.基本目标 维主、安、发利益,促发

4.宗旨 维和,促发

5.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3

第一课家住平原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①   通过认识丰富多样的区域生活,初步学会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人们生产生活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

②   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地区自然和社会生活特点的方法,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区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学会尊重、理解异乡人们的文化。

③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利用《世界地形图》,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分析信息,并会运用多种方式展世界主要平原的景观、生产和生活。

情感态度目标

①通过认识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大平原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人们生产生活及文化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强化“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

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③学生学会理解、尊生并欣赏各个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人们生产生活、居民特色、精神生活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比泰国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生产生活、居民特色、精神生活等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以下请下载)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4

知识方面: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

重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

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教学资

源准备

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5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识记水平了解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掌握原始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能力

训练

过程

方法概括提炼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从炎黄战蚩尤到禹建立夏)联系归纳原始社会发展全貌(华夏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进程)评价论证涿鹿之战的意义、有关“人文初祖”黄帝传说的依据分析判断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整理表述课本以外有关黄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为活动课做准备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情感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们引以为荣道德意识黄帝、尧、舜、禹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黄帝——人文初祖

难点

尧舜禹

“禅让”的含义

教学方法

1.利用地图册,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以及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使他们对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征战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2.对于“涿鹿之战”,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征战的部落双方、过程、结果做出解答、在此基础上,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耕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都出现了。)

引导过渡:与大汶口考古发现可以互相印证的传说很多,本课将使你了解到十分有趣的内容。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祭黄帝文》中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振兴祖国的精神象征。大家再看国父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段话,p12中华开国5000年,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的呢?——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轩辕氏指的就是黄帝,鲁迅也把黄帝作为伟大的民族象征。他在一首诗中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说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过去了,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那么黄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我们民族有过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华夏之祖——黄帝

资料: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这在古书里是有解释的。《淮南子》一书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黄帝为什么又名轩辕氏呢?根据史料记载,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一、炎黄战蚩尤

黄帝是原始社会末期一个氏族部落的首领,那么他的部落居住在什么地区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氏族部落及首领呢?大家把地图册打开翻到《涿鹿之战》和《炎黄战蚩尤》,在地图上找到黄帝、炎帝、蚩尤部落的活动区域,他们共同生活在我国的黄河流域,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第12页上面小字部分,在当时,氏族部落为了争夺食物和地盘,经常发生战争,大家参照课文讲述一下当时发生的一场战争“涿鹿之战”(讲述的内容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启发)。黄帝战胜蚩尤后,威信更高了,被中原各部落尊为共同的领袖。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并,统称为华夏族。华夏族就是中华民族的前身。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叫做“炎黄子孙”。古书记载,黄帝以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尧、舜、禹,和后来的夏、商、周三代,都是炎黄的后代。不仅中原的汉民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节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启蒙运动的兴起;法国的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启蒙思想的影响。

2、通过欧洲启蒙运动兴起、内容、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反对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的斗争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中国、日本。

3、通过学生对欧洲启蒙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以及百科全书派的代表狄德罗等勇于献身和捍卫正义事业的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讲的是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运动。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西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并享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垂死挣扎的封建制度却成为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推翻这个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于是,启蒙运动便应运而生了。在随后的岁月里,启蒙运动波及全世界,在政治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而且也为美国独立战争起了动员作用,并影响了美国的政治制度,鼓舞了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

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法国启蒙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每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都有以社会物质生产的一定阶段以物质生产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所以理解思想解放运动必须从它的背景和原因入手;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的高潮是在法国,它又为法国大革命和欧美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甚至对亚洲各国都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所以,它是本节的重点。

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造就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意识对物质有主观能动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启蒙运动的反教权、反专制的“理性”思想是当时资产阶级冲向封建营垒的两把锋利的匕首(也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革命有力的思想武器,启蒙思想成为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启蒙学者们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和生活,并以其富有先导性的理论唤醒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反封建意识,给处于黑暗统治下的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成为世界近代史上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使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或启蒙的时代。因此,启蒙运动的内容和影响是本节的重点。

重点、难点突破

由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如:启蒙运动为什么会发生?启蒙运动发源于英国,而为何却高潮于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实质是什么?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那么它的矛头直指谁?孟德斯鸠从哪些方面发展了洛克的学说?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本质是建立怎样的一个国家?卢梭与伏尔泰、孟德斯鸠思想的最大的不同点。(君主立宪制和“人民主权”说。)为什么说“卢梭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不同思想的根源。并启发学生思考: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有哪些?启蒙运动的有何影响?比较这一时期中西方反封建思想的不同处等。

难点分析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区别和联系。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世界史上两大思想运动,都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两大运动的本质虽是一致的,但它们产生在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受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影响,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也有所不同,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搞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这对于学好本节的内容十分重要。

课内探究活动

课前,让学生分组收集、查阅、整理有关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图片、图象资料,如:启蒙运动的背景材料、启蒙运动领导人的生平事迹、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现象。(注意:教师及时了解各组的材料收集情况)。然后,根据各组特点,再进行有侧重的分工,如;有的组介绍启蒙运动的背景材料,有的组介绍启蒙运动领导人的生平事迹等。

注意:在课前教师要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如:启蒙运动的核心为什么是反专制主义和反教权主义?启蒙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看待启蒙运动的影响?

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节欧洲的启蒙运动

重点:启蒙运动的内容、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区别和联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

由各组分别展示、介绍其课前准备的有关启蒙运动时期的资料。由此导入  新课。

对学习中的共同问题展开讨论。如:什么是启蒙运动?什么叫“理性”?理性思考的内容是什么、人们应怎样判断问题?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阐释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他们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政治权利。所以,资产阶级要反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于是强调人的价值和权利的思潮兴盛起来,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人们的迷信与愚昧是封建主义的君权、神权、特权能够在很长时间里占统治地位的重要前提之一。破除迷信,批判蒙昧主义,自然成了启蒙运动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它被称为“启蒙”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理性学说有了科学的依据和强大的生命力。于是,欧洲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思想为什么发源于英国而在法国达到高潮?”(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资产阶级力量强大。但同时,法国又是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堡垒,专制主义、等级制度盛行。作为第三等级的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这一思想传播到法国,使专制制度危机下的法国人注入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启蒙思想家辈出,运动达到高潮。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许多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旧体制发起了猛烈冲击,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启蒙思想。)

“英国革命披上宗教外衣,而法国大革命高举自由与民主的大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害怕人民革命,他们宁肯树宗教旗帜,不广泛宣传霍布斯、洛克的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在英国还没有达到高潮;在革命中始终高举宗教旗子。而法国资产阶级从英国人的启蒙思想中得到巨大力量,使启蒙思想达到高潮。法国人以“自由、民主、平等”作为自己的旗子。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那么它的矛头直指谁?孟德斯鸠从哪些方面发展了洛克的学说?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本质上来说,依然是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政权组织形式。卢梭与伏尔泰、孟德斯鸠思想的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卢梭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以歌德和赫尔岑对伏尔泰和卢梭评判突出卢梭的思想对法国社会的影响,点明其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灵魂。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不同思想的根源是他们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阶层的利益,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经历。

在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启蒙思想”与从前的“人文主义”有何联系和区别?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背景、主要内容、反封方式和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让学生比较这一时期中西方反封建思想的不同处。(中国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一定的影响。法国启蒙思想,彻底批判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由此可见,精神力量一旦化为物质力量,其巨大作用是难以限量的。启蒙运动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在更宽广、更长远的领域和时间里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或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启蒙运动的背景材料和启蒙运动领导人的主要观点,让学生在课上分析、讨论,从而从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能力,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7

课题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重点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2.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

教学过程

训练引导及反馈调整

指导启导疏导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板书〕

1、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a、奖励垦荒屯田〔板书〕

b、重视兴修水利

c、多次减免租税

d、提倡勤俭节约

小结这些措施的实行巩固清朝的统治

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2、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a、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

b、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前提

问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比明朝更加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鼓励商人开矿

②、南京、广州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

③、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大

④、边疆少数民族手工业也发展起来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业业繁荣起来

3、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出现

北京、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城镇

4、让学生思考,集体讨论

清朝前期的经济,为何能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启导

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什么?〔康乾盛世〕

疏导

人民的反抗斗争

清朝政府调整政策

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8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1、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考试说明】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二、教学过程

(一)南昌起义

1、原因: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2、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发动。

3、意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

1、背景:

(1)"八七会议"的召开(内容:清算错误、确定总方针、决定起义;意义:指明方向)

(2)秋收起义进攻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开展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斗争失败的教训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建立:1927年10月,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意义: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土地革命:

(1)方针:"八七会议"上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在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4、根据地建设:(只作了解)

(1)指导思想: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表现:①经济建设(作用);②武装斗争(反"围剿"斗争):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接连向各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③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

(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

(1)原因:"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进程:1934年10月开始→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何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何地?),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39;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着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遵义会议:

(1)背景:党内"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2)时间、地点:1935年1月。

(3)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4)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9

中华文化的勃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法、学法]

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

1)思想:

(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何学说?

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教育:

(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世影响巨大,被誉为我国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准备的表格来总结。)

(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三、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

四、作业:课本57页填表题

附:板书设计

一、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经》朴素辨证法的思想。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学说。

2、对教育的贡献: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温故知新

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

3、他编订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

三、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四、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实行仁政

五、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A:实行法制;B:主张建立君主-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六、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还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七、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

二、导入新课

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39;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三、探讨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

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1、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

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

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

3、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_;

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今天我们回头看一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族呢?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鲜卑族不见了?对此大家思考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和感慨?

四、学习小节: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在其统治区域内进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五、活动与探究

阅读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还有哪些?写一份微型历史专题报告。

附:板书设计

一、北方的统一和融合

1、北魏建立;2、统一北方;3、融合的概况

二、迁都洛阳:

1、迁都的原因;2、迁都的作用

三、孝文帝改革

1、历史背景;2、主要措施;3、历史作用

四、北朝的形成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1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学习要求:知道柏拉图《理想国》的主要内容,知道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成就,了解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师承和突破,体会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重点: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的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难点:理解并评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归纳并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出现繁荣的原因。

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感受他们在认识世界、探索真理方面的求真与创新精神。

认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深远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搜集文献资料,结合西方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初步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并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如文艺复兴运动与希腊古典文化的关系和异同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活动,感受其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批判精神。

通过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使学生认识社会意识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等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体验哲学家理性主义的思想,树立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教学流程】

问:在必修I中,我们了解了古希腊历的一位“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同学们还记得他是谁吗?

答:苏格拉底。

在必修III中,我们再次接触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答:……

投影:

⒈“认识你自己”(哲学意义上的“自我”)

⒉倡导“美德即知识”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苏格拉底的徒弟、古希腊着名的思想家——柏拉图。

投影: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师徒关系

柏拉图出生在雅典附近的伊齐那岛,他家世显赫,但其青少年时期却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与战争间频繁更迭的政体中度过的。

柏拉图成年后,雅典城邦的生活开始趋于稳定,重新出现了歌舞升平的局面,人们开始出席各种社交活动,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就是在一次赛诗会上相识的。当时,柏拉图带着自己的作品前去参加比赛,在举行比赛的剧场前,正好遇到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柏拉图也挤进了聆听对话的人群,听完苏格拉底的话,柏拉图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很多一直苦苦思索却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一瞬间豁然开朗,他当即拜苏格拉底为师,是年,苏格拉底61岁,柏拉图20岁。

苏格拉底对柏拉图一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以至于他一生创作的绝大部分对话,都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发言人。

另一方面,苏格拉底因不能见容于雅典的民主政体而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改变了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态度,他开始寻找自己的心目中的理想国。

投影:

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背景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2

章节内容课题名称:《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共1课时

时间2020月日班级七年级班

课程标准内容要点:知道安史之乱是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认知提示: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了解统治者的作为与王朝盛衰的关系。

唐朝的繁荣盛世大约持续了100多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斗争的序幕。从此,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土崩瓦解。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教材内容

分析《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是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5课,主要学习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三方面内容。

本课三方面内容关系如下:三部分内容展现了唐朝灭亡前后的基本历史概况,串起这三部分内容的线索是地方上节度使势力的发展变化。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历史的变迁,实质是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的结果。

基于以上对“课程标准”、“知识点关系””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上面。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还处在感性认知阶段,因而容易混淆历史与现实、文学作品与真正历史之间的关系,并且非常容易因为个人喜好对历史人物做出不客观的评价,应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七年级学生爱听历史故事,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插入一些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

整体思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结合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制定出学习目标,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评价任务,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设计教学活动,认真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分组讨论,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同时,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提高目标的达成度。

学习目标1、背诵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研读史料,观察图片,归纳并说出唐朝衰亡的原因,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

评价任务1、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唐玄宗,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回顾唐朝后期相关史实,加深对唐亡原因的理解。

2、评价方法: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3、评价过程:学生可以分组活动,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发言后,各组之间进行互评。最后教师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对各组活动情况和发言内容进行点评,根据各组的综合表现,评定等级。

4、评价总结:评价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看活动过程,看是否有合作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二是看各组发言的质量,主要指人物评价的标准、方法是否得当,评价是否客观全面;三是看学生的基本素养。教师重点点评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画像,引出杨贵妃的故事,进而带领学生走进中后期的唐朝。

通过对杨贵妃介绍引发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的兴趣。

目标1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的原因

展示第一组图片:杨贵妃与唐玄宗图片和高力士与杨国忠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出第一条原因: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展示第二组材料:李白的一首诗以及唐朝节度使势力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出安史之乱的第二条原因:社会矛盾尖锐,节度使势力膨胀。

2、总结安史之乱:原因:

时间:755年

人物:安禄山、史思明

3、展示第三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出安史之乱的影响: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准确掌握安史之乱的基本史实,注重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目标2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教师提问: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百姓的生活如何?

分组讨论三分钟

学生回答:略

评价标准:叙述正确,并且能够列举史实。

教师总结: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越来越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无以为生。

2、黄巢起义的经过

学生阅读教材自学,然后叙述。

3、唐朝的灭亡

朱温叛变,被镇压,起义失败。后来朱温把持朝政,权倾朝野,于907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该部分知识重点在黄巢起义的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目标3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展示五代十国地图以及五代十国各政权表格,介绍五代十国的基本情况。

1、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展示一则文字材料,根据材料分析归纳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唐朝藩镇割据。

2、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展示五代十国战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以史为鉴:今天的中国政府存在着腐败问题,结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第一,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第二,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第三,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第四,亲近贤达之人,远离不肖者。……

展示唐朝兴亡曲线图,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1、通过引用的材料,让学生提高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进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学会以史为鉴、借古鉴今,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指导。

小结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立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以至走向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唐朝走向了衰落。在衰落过程中,地方上的藩镇割据、中央的宦官专权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到了唐朝末年,经过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唐王朝奄奄一息,直到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老师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做出梳理,使学生的知识脉络更加清晰。

作业1、评价唐玄宗。

2、做本课练习册。

让孩子们学习掌握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做好复习工作。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3

教学目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巴黎公社;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产物;通过分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在欧美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国家确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产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不平等的加剧,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等等,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抗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在和资本家的不断斗争中,逐渐产生了自己思想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运动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用来改造世界和解放自己。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第一国际的建立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巴黎公社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重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是本课重点。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资产阶级为自己挖掘了坟墓。巴黎公社是当时社会主义运动的典型例子,恩格斯说“想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请看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第一次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代表着时代的最高峰。同时,公社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和研究。

难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本课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要分析透彻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巴黎公社不同于以往的无产阶级运动,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这些都体现在巴黎公社的原则中。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要紧密联系工业革命影响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阐明矛盾发生的根源及不可调和性,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并对经济危机、早期工运特点加以解释。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工人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从历史条件分析其必然性和偶然性。由学生概括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原则,并得出结论:巴黎公社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同时,也有局限性;公社的原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保卫巴黎公社的战斗,可适当增加些资料,吸引学生兴趣和进行革命主义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则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学生阅读教材第76-78页并概括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和工业革命有没有联系?能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暴露出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频频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壮大起来,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转化,不再作为资产阶级的附庸。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理论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同时,工人运动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的指导,马、恩在广泛吸收人类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唯物史观揭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剩余价值学说,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找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科学社会主义不但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而且经历史验证,是完全正确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第一国际

学生阅读78页第四自然段,分析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阅读79页关于《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材料,概括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

主要活动:声援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其顶点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帮助各国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如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斗争目的由要求政治民主发展到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目的更明确,群众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巴黎公社

学生阅读79页第二自然段,分析巴黎公社成立的根源及特殊原因,指出巴黎公社出现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有必然性,同时也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有偶然性。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生概括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及局限性:

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的产物,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后,建立了新兴国家政权;公社的选举公社委员会,兼管立法和行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公社的实施措施,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说明了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但同时,巴黎公社有突发性的特点,未对所有制做出明确规定,不完全等于社会主义运动。

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大胆试验。公社的原则也是最宝贵的经验,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并用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的问题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

板书设计 :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4

一、课程标准

1、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

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读图法、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

五、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欣赏图片:

欣赏安第斯山脉地区风光,同时配上印第安人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风光图片美不美?

学生答:美!

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答:想!

(一)寻找安第斯

1、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两张图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图),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

2、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当地图片,设计问题:“走进山区,探索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二)探秘安第斯

1、幻灯片展示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

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

学生回答:低海拔处……高海拔处……

2、幻灯片展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

设计问题: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原因?

学生整理(教师引导)回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3、教师引导过渡:

设问:秘鲁山区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奇特的生产方式出现文明,是什么人最先在此创造出的呢?

学生回答:印第安人!

教师出示印第安人图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遗址图片。

(三)走进安第斯

1、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目标要求

1)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2)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

2、学生成果展示:

衣: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秘鲁人培育出抗寒的马铃薯品种,还利用昼夜温差大发明了常年保存马铃薯营养价值的方法。

住:如图(PPT)

行:骆马能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展示秘鲁国徽:

问题:秘鲁国徽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它出现在国徽上面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骆马。

(四)感悟安第斯

教师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秘鲁人“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懂得了?

学生回答: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历史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5

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

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

(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示投影:说说你对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的看法?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讨论了解:a、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划出有关的句子。b、指名读一读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c、读一读曹操的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学生默读思考。

(4)火攻一战的结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课文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a、理解“锣鼓震天”“丢盔弃甲”。b、说说曹操逃跑的原因

(5)总结段意,这段话讲了什么?

四、读透课文,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练习”第二题。

3、把今天学过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讨论孙权、曹操输赢的原因。

板书设计:

战役的起因:南下,夺取江南的地方

赤壁之战战役的准备:铁锁连船、准备火攻

战役的过程:假投降、火烧曹营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领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文章中心一层层表达思想感情的。准备开三国故事会。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板书课题)

2、请学生简要说说火攻一战的过程。

二、领会文章的中心。

1、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1)周瑜: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2)曹操:骄傲轻敌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在学习上,对你有什么用处?(多请几名同学说一说)

三、开三国故事会。

1、分小组准备故事会材料。

2、组织小评委,推选主持人。

3、开三国故事会。

4、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给优胜小组颁发奖状。

四、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1、把你今天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2、联系实际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3、预习《田忌赛马》。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东吴: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胜败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

5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