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历史教案 >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 小龙 历史教案

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精选篇1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为了有效组织并实施教学,我对本课内容作出如下分析:

该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十二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课本由“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三个子目构成,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大都市景象繁华,市民生活十分丰富。

从历史发展逻辑来看,宋朝实现了政局上的局部统一,元朝更是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的繁荣提供条件,进而促使了市民阶层的出现,使得市民文化得到巨大发展,也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新的高峰。因此,我将本课的主题定位为:市民生活和文化的发展。根据教学主题,我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三个子目“市民阶层的出现”、“普通市民的生活”、“市民文化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奥苏伯尔:“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某普通初中初一年级学生——

从学生的知识状况看,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储备。但是本课内容较多,学生把握起来较为困难,容易产生混淆,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学习,我将补充市民阶层的相关概念,并用“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的发展”为立意,学生跟随主题思路清晰地展开学习。

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心理学上“形式运算阶段”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但历史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而且“00”后偏向自我思考。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对一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整合三维目标,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材料展示,让学生知道宋朝时期产生的新兴阶级——市民阶级。

2.通过图片展示、播放视频与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主要表现,认识到宋词与元曲的风格特色。

3.通过材料展示与问题探究,让学生学会分析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繁荣的原因,体会到宋元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文化上的又一高峰。

四、重难点:

根据课标和学情分析,可以看出本课内容的重要性,为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市民的生活,难点为市民娱乐文化生活多彩的原因。

重点是:了解市民生活的主要表现。这既是对课标要求的体现,同时只有了解市民生活的表现才能充分体会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特点。

难点是: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繁荣的原因。七年级学生逻辑分析能力较弱,难以认识到市民文化的繁荣与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密切相关。攻克难点有利于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五、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我将采用活动教学法、图示法、史料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因此,与教法相对应的学法是观察法、史料分析法和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本课主题确立为“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的发展”。以此作为本课的线索。经过整合将课本内容分成三个板块“市民阶层的出现”、“市民阶层的生活”、“市民文化的繁荣”。使学生跟随线索,思路清晰地展开本课的学习。

一堂课好的开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导入新课部分我将展示云南夜市的图片、展示夜市建立的史料,切合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是新课学习环节:

市民阶级的出现

宋元时期的城市和文化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出现息息相关,但书本缺少对此的介绍。我将采用展示材料和设问的方式,让学生更好明晰市民阶层的相关含义与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内容。

普通市民的生活

这一子目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将本子目内容分成五部分,分别是“大都市”、“市民商业活动”、“市民娱乐活动”、“社会节日习俗”、“文学艺术生活”。

第一,展示宋元时期几座大都市的城市复原图,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大都市的概况。

第二,展示视频、图片以及史料,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主要的商业活动,体会宋元时期商业活动丰富多样。

第三,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丰富多彩的市民娱乐生活。

再让学生通过猜测三位诗人的诗句所描写的节日,介绍宋元时期相应的节日习俗。

再以任务卡的活动,引导学生为三位词人制作名片。活动中了解宋词的发展、体会宋词不同派别的特点。

最后展示材料和分析材料,让学生了解元曲的特点,并分析其流行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市民文化的繁荣

本子目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将在史料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先通过关汉卿的作品以及罗列市民生活的表现,让学生总结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的特点,由此组织学生讨论市民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的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课题小结部分

通过线索式总结,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理清市民阶层、市民生活以及市民文化的发展关系。

七、板书:

最后板书设计方面,我采用纲要式板书,直观、清晰地展示本课的主题和线索,充分体现条理性和逻辑性。

以上便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的聆听。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和新贵族的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苏格兰人民起义。1640年议会斗争。纳西比战役。查理一世被处死和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88年政变。《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引导学生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从而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通过分析克伦威尔在历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人类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是人类历的又一重大进步。

教学建议

重点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中的典型事件,对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爆发的原因之所以是本节的重点,因为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有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济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当权,要发展资本主义.这就和专制的封建王权产生了根本的矛盾.也由于这个矛盾而使革命爆发.了解它爆发的原因,可以使学生明确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二者的关系,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形成一定的认识。

难点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出现过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证明资产阶级革命并非一帆风顺,中间也会出现波折。初三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因素,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状况缺乏总体把握,对英国阶级力量的对比认识不清,因此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17和18世纪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制度的建立是这一时代的主旋律,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这个旋律中的重要乐章,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重点突破方案:

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要从革命发生的社会条件去找寻。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联系旧知识,并结合教材的新内容连续设问:

a新航路的开辟对英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b英国的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

c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遇到的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的设置要有体现一定的层次,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归纳整理自己得出答案。这样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能力和归纳整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起到了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是一种辅助作用,不会喧宾夺主。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参照媒体资料的教学课件部分)使学生明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经历的议会斗争,内战,共和国建立,克伦威尔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最后确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曲折过程。加深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曲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从阶级力量的对比看,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级的力量,这就决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通过提问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教师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从这一课起,我们学习的内容属于世界近代史。我们先了解一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板书)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板书)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了。市场扩大了,财富来说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 新贵族的势力。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这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板书)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上朝的统治.

(这个王朝的国王家族姓斯图亚特,故名)。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说

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有无限的权力。他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忽视建设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

3.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板书)

查理一世继位后,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王室生活腐化,挥霍无度。国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压榨劳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农民反对封津压迫,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城市平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时常-。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在人民革命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结成联盟,反对封建统治,并取得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革命战争(板书)

1. 1640年议会斗争和革命开始(板书)

首先起来反抗查理一世统治的。是苏格兰人民起义。l苏格兰和英格兰虽然都由查理一世统治,但苏格兰内政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与英格兰是两个国家。查理一世把专制统治推行到苏格兰,引起苏格兰人民的愤怒,苏格兰贵族和资产阶级发动了反英战争,并于 1639年攻入英格兰北部。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起义,被迫在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

提问:请大家设想一下资产阶级与国王参加议会的目的是否相同?他们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组织学生排演历史断剧《1640年议会斗争》:模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斗争的场景。

国王和议会最后决裂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新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克伦威尔出身于新贵族,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内战爆发后;他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5年,英国历上第一支常备军组成.即"新模范军",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一举摧垮了国王的主力军。

2.处死查理一世和共和国的成立

内战结束后,在人民的压力下,议会和军队组成法庭审判查理一世。判决他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的敌人。1649年初,查理一世在王宫广场被处决。同年,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

3.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板书)

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独揽人权。竭力维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甚至掉过头来,同人民为敌。克伦威尔对内下令镇压掘地派,对外镇压了爱尔兰人民起义。1653 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成了英国的无冕,共和国名存实亡了。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板书)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克伦威尔病死后,高级军官争权夺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同被-的斯图亚特王朝达成妥协命运动,1660年5月,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被迎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

5.1688年政变(板书)

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已经最后确立。被-的反动阶级仍在积极进行复辟活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企图建立一个既能镇压群众又能听命于议会的政府,于是把旧王朝的复辟看作的出路。但是旧王朝复辟后,实行反攻倒算,推行对外依靠法国,对内复辟封建统治的反动政策,既损害了人民利益,也损害了资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面对着复辟王朝的高压政策,人民群众从不满发展到武装起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也无法容忍复辟王朝的倒行逆施,迫切要求改变现状。

于1688年发动了政变,-了詹姆士二世的复辟王朝。荷兰执政威廉当了英国国王。

6.《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板书)

为了限制君主的权利,英国议会在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请学生朗读教材中《权利法案》的内容)(提问)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板书)

【作业】

试评价克伦威尔

板书设计:

第15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3.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

二、革命战争

1.1640年议会斗争和革命开始

2.处死查理一世和共和国的成立

3.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政变

6.《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探究活动

a 组织学生排演历史短剧《1640年议会斗争》

模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斗争的场景。分别站在查理一世和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进行辩论最终矛盾激化,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回到300多年前的英国,不自觉的进行角色转换,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他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也恰恰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对学生理解问题很有帮助。

b 趣味历史知识竞赛

选出学生代表排列英王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一世,詹姆士二世的先后顺序并写出与之相关联的历史时间。根据答案正确与否和用时多少选出优胜者。

C 以课后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君主立宪制”和“立宪君主制”的区别及其代表性国家。培养学生上网查找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二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口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帮助学生加强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

3、通过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材料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三个目标。

大屏幕出示材料: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与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当时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约2万左右,而楚出动兵车1400—1500乘,兵力约4万左右(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作战的方式主要是车兵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长平之战: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国派兵攻赵。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敌追击,到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秦王亲自赶到前方,把全国15岁以上的壮丁悉数调到长平,堵截赵的援兵和粮食,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都被活埋。)

4、为了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安排一个小活动:请同学比赛说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春秋时期:一鸣惊人、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三令五申(吴国:孙武)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图穷匕现等)

五、反思完善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归纳要点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六、板书设计

齐桓公: 管仲 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 晋文公: 城濮之战

(争霸) 楚庄王:

东周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兼并) 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精选篇4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课标”要求

关于《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农业产量大幅增加。纺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期,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促进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个突出倾向:农业、手工业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海外贸易的繁荣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9课。本课是有三个子目组成,分别是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图片,分析资料,培养他们这种获得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合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2、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3、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和现实价值。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具体可行,旨在符合《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重点:商业贸易的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的商业贸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并且本子目涉及“市舶司”、“蕃学”等专有名词。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这既是宋代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一次重大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今天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难点)

教法设计: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图片,研读材料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给以必要的讲授。

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导入:名画引领,再现历史。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提问:从中你能看到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你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这一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又有什么新发展?又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我们今天来一起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

㈠农业的发展

1、自主阅读第一子目,圈点批注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并展示学习的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图片再现。通过识读《耕获图》和《秧马》,结合相关事实,了解宋代农业在技术和工具方面取得的进展。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识读,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历史知识,激发兴趣又增强历史体验。

㈡手工业的兴盛

1、自主阅读教材第二子目,了解宋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取得的成就,并展示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图片再现。展示宋代丝织业的图片,瓷器的图片以及阅读课本第43页相关史实。了解宋代无论是纺织业,制瓷业还是造船业,都处于世界水平。

㈢商业贸易的繁荣

1、自主阅读第三子目,了解宋代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并展示学习成果。

2、对比《唐长安城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城平面图》,体会宋代都市商业新的突破。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加深对宋代都市商业贸易新突破的理解。

3、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小组讨论:为什么宋代海外贸易如此兴盛?

【设计意图】使学生们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4、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今天除了纸币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支付?

【设计意图】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5、出示《宋代经济分布图》,以及两宋时期国家赋税收入南北比例变化表,使学生明确经济重心南移。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图表使学生能对经济重心南移这一概念有更直观,深切的体会。

6、研读材料,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7、这节课的学习,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七、教学反思及改进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精选篇5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教学重难点】

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是一个重点内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吧?喜欢看吗?

2、你能说出其中的乔峰是什么人吗?(他的身份),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都提到过哪些政权吗?

3、对,有辽、西夏、大宋、大理,看来乔峰、段誉他们生活在一个多权并立的时代,历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一段时期呢?——有,大约从C10初到1276年元灭南宋再度统一中国,在近三百年时间里,祖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历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吧。

二、教授新课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再到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契丹的兴起

(政权名称:辽,建立者:阿保机,都城:上京)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民族:汉,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

(2)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怎样加强了自己的统治?(“杯酒释兵权”)

宋朝建立后,有没有统一全国呢?(没有)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过渡:因为这时北方还有两个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政权——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于是形成了辽、宋、夏之间有和有战的并立局面。

(二)辽、宋、夏的和战

学生阅读51-52页内容,先根据“动脑筋”讨论回答第1题;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划书并回答第2题:

1.对于澶渊之盟怎样评价?

(他们说的都对。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所谓“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自己的国力。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好的作用:它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双方边境转入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互相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后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完成49页“练一练”:澶渊之盟是(B)之间的和约。(B——北宋与辽)

3.西夏的建立

(民族:党项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宁夏银川))

过渡:当北宋与辽走向衰落时,东北地区靺鞨族的后代——女真族兴起并建立了国号为金的政权。从此,女真族的金政权和汉族的宋政权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三)金和南宋对峙

1.金的建立(民族:女真建立者:阿骨打都城:会宁(黑龙江阿城)——后期迁到中都(北京))

2.金先后灭了哪两个政权?(辽、北宋)

公元1126年,金军乘大学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把这一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3.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灭亡后,它的“皇族”赵构重建政权,后来定都临安(杭州)。由于临安在东京之南,史称南宋。)

4.岳飞抗金

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为正义而战,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

5.宋金和议

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