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历史教案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时间: 小龙 历史教案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和新贵族的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苏格兰人民起义。1640年议会斗争。纳西比战役。查理一世被处死和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88年政变。《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引导学生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从而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通过分析克伦威尔在历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人类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是人类历的又一重大进步。

教学建议

重点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中的典型事件,对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爆发的原因之所以是本节的重点,因为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有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济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当权,要发展资本主义.这就和专制的封建王权产生了根本的矛盾.也由于这个矛盾而使革命爆发.了解它爆发的原因,可以使学生明确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二者的关系,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形成一定的认识。

难点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出现过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证明资产阶级革命并非一帆风顺,中间也会出现波折。初三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因素,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状况缺乏总体把握,对英国阶级力量的对比认识不清,因此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17和18世纪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制度的建立是这一时代的主旋律,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这个旋律中的重要乐章,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重点突破方案:

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要从革命发生的社会条件去找寻。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联系旧知识,并结合教材的新内容连续设问:

a新航路的开辟对英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b英国的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

c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遇到的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的设置要有体现一定的层次,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归纳整理自己得出答案。这样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能力和归纳整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起到了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是一种辅助作用,不会喧宾夺主。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参照媒体资料的教学课件部分)使学生明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经历的议会斗争,内战,共和国建立,克伦威尔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最后确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曲折过程。加深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曲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从阶级力量的对比看,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级的力量,这就决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通过提问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教师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从这一课起,我们学习的内容属于世界近代史。我们先了解一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板书)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板书)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了。市场扩大了,财富来说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 新贵族的势力。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这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板书)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上朝的统治.

(这个王朝的国王家族姓斯图亚特,故名)。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说

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有无限的权力。他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忽视建设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

3.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板书)

查理一世继位后,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王室生活腐化,挥霍无度。国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压榨劳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农民反对封津压迫,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城市平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时常-。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在人民革命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结成联盟,反对封建统治,并取得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革命战争(板书)

1. 1640年议会斗争和革命开始(板书)

首先起来反抗查理一世统治的。是苏格兰人民起义。l苏格兰和英格兰虽然都由查理一世统治,但苏格兰内政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与英格兰是两个国家。查理一世把专制统治推行到苏格兰,引起苏格兰人民的愤怒,苏格兰贵族和资产阶级发动了反英战争,并于 1639年攻入英格兰北部。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起义,被迫在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

提问:请大家设想一下资产阶级与国王参加议会的目的是否相同?他们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组织学生排演历史断剧《1640年议会斗争》:模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斗争的场景。

国王和议会最后决裂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新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克伦威尔出身于新贵族,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内战爆发后;他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5年,英国历上第一支常备军组成.即"新模范军",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一举摧垮了国王的主力军。

2.处死查理一世和共和国的成立

内战结束后,在人民的压力下,议会和军队组成法庭审判查理一世。判决他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的敌人。1649年初,查理一世在王宫广场被处决。同年,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

3.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板书)

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独揽人权。竭力维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甚至掉过头来,同人民为敌。克伦威尔对内下令镇压掘地派,对外镇压了爱尔兰人民起义。1653 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成了英国的无冕,共和国名存实亡了。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板书)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克伦威尔病死后,高级军官争权夺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同被-的斯图亚特王朝达成妥协命运动,1660年5月,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被迎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

5.1688年政变(板书)

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已经最后确立。被-的反动阶级仍在积极进行复辟活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企图建立一个既能镇压群众又能听命于议会的政府,于是把旧王朝的复辟看作的出路。但是旧王朝复辟后,实行反攻倒算,推行对外依靠法国,对内复辟封建统治的反动政策,既损害了人民利益,也损害了资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面对着复辟王朝的高压政策,人民群众从不满发展到武装起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也无法容忍复辟王朝的倒行逆施,迫切要求改变现状。

于1688年发动了政变,-了詹姆士二世的复辟王朝。荷兰执政威廉当了英国国王。

6.《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板书)

为了限制君主的权利,英国议会在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请学生朗读教材中《权利法案》的内容)(提问)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板书)

【作业】

试评价克伦威尔

板书设计:

第15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3.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

二、革命战争

1.1640年议会斗争和革命开始

2.处死查理一世和共和国的成立

3.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政变

6.《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探究活动

a 组织学生排演历史短剧《1640年议会斗争》

模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斗争的场景。分别站在查理一世和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进行辩论最终矛盾激化,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回到300多年前的英国,不自觉的进行角色转换,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他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也恰恰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对学生理解问题很有帮助。

b 趣味历史知识竞赛

选出学生代表排列英王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一世,詹姆士二世的先后顺序并写出与之相关联的历史时间。根据答案正确与否和用时多少选出优胜者。

C 以课后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君主立宪制”和“立宪君主制”的区别及其代表性国家。培养学生上网查找历史资料的能力。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精选篇2

经济大危机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二、要使学生认识:

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3. 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2.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板书本课标题) 一、“繁荣”及其崩溃(板书)

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

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

1.危机爆发(板书)

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1929年10月24日上午10点多钟,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伊始,大批股票拥入市场。盲目抛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乱,这一大抛售额达1000多万股,创股票交易所记录,股票价格暴跌。到11月中旬,交易所证券贬值50% 股票市场全部崩溃、信用破产。(指引学生观看课本“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图,以增强感性认识)

2.危机的特点(板书)

特点一,范围广。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不及的。

特点二,时间长。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 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

特点三,破坏性大。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3.危机的影响(板书)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为二点,并做如下讲述:(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流离失所。(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为追求自己利润而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罗斯福新政(板书) 罗斯福是美国历一位的总统。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

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

新政的目的: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的主要措施(板书)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还有比如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图)。

新政的效果: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罗斯福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精选篇3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希特勒与纳粹党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二、二六兵变,季米特洛夫,共产国际“七大”,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西班牙内战。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和发展的分析和认识,培养学生通过史料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而演变的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英法美的绥靖政策是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两国反法西斯失败的主要原因。

重点和难点重点: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反犹狂潮难点: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讲授新课一、纳粹政权的建立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在三个法西斯国家中,意大利早在一战后就出现了经济衰退和政治混乱的严重局面。利用这样的条件,墨索里尼在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墨索里尼加紧了世界范围的武力扩张。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0年代下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威斯计划后大量流入德国的英、美资本。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美抽走大量资本,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使德国成为首批牺牲者而很快卷入危机。另外,由于德国是战败国,既丧失了全部殖民地,又不能以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因此,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思考《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德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现实和《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煽动民族复仇情绪,骗取了社会各阶层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

在此基础上,希特勒又乘机向对他夺取政权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垄断资产阶级靠拢。对于政权武装力量的支柱——国防军,希特勒也极尽争取拉拢之能事,最终换取了他们的支持。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二、 反犹狂潮

德国法西斯政权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最后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离德国。(爱因斯坦)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紧缺,再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这次经济危机对它的打击就更显严重。1931年经济危机发展到最严重的地步。日本政府加强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同时,无论是经营电力、化学、飞机等行业的新财阀,还是生产钢铁、煤炭和造船的老财阀,都更加依靠国家政权和军事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与军事有关的新工业新产品,使得原本军国主义传统浓厚的日本社会更加军国主义化。在这种形势下,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军部为核心力量。(解释注①)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扩张。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纳粹党能够在德国夺取政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比较找出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方式与德国有什么不同呢?

2.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31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936年3月,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四、轴心国集团的形成在扩张过程中,三国相互勾结,相互承认掠夺的成果,于1937年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从此法西斯国家依仗联盟,更加有恃无恐地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精选篇4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二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口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帮助学生加强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

3、通过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材料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三个目标。

大屏幕出示材料: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与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当时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约2万左右,而楚出动兵车1400—1500乘,兵力约4万左右(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作战的方式主要是车兵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长平之战: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国派兵攻赵。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敌追击,到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秦王亲自赶到前方,把全国15岁以上的壮丁悉数调到长平,堵截赵的援兵和粮食,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都被活埋。)

4、为了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安排一个小活动:请同学比赛说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春秋时期:一鸣惊人、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三令五申(吴国:孙武)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图穷匕现等)

五、反思完善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归纳要点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六、板书设计

齐桓公: 管仲 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 晋文公: 城濮之战

(争霸) 楚庄王:

东周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兼并) 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精选篇5

西欧庄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饿。饿死的事情决不是没有听说过。他当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惧的牺牲品,也时常受到邪恶的领主管家的欺骗。他还要交很多的租税并服役,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蔑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可怜虫。

5.问题思考:材料二中农奴的生活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材料展示: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7.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目标导学二:庄园法庭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2.教师提问:

(1)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

提示:司法权。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

提示:罚金。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提示: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习惯法或村法。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提示: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三、课堂总结

正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和自给自足的庄园奇景,构成了中世纪西欧文明的独特性。但历史辩证法总是彰显着永恒的道理,当一种新制度建立的时候,却孕育了否定这个制度本身的新元素。

板书设计

1.兴起的时间、发展

2.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

3.居民:佃户(自由农民和农奴)

4.领主与佃户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

5.庄园法庭:特点与作用

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