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电子版

时间: 新华 六年级教案

教案使教师能够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选择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电子版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电子版,方便大家学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电子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内容的网页及网站;

认识ACDSee软件——学会使用ACDSee软件游览图片;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掌握使用“MediaPlayerClassic”软件播放音乐和视频文件,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认识ACDSee软件,认识MediaPlayerClassic软件。

教学难点:认识ACDSee软件;认识MediaPlayerClassic软件。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如果把现在的计算机跟20年前的计算机相比,除了性能上的差异外,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以前的计算机只是一个埋头苦干的计算工具,而现在的计算机更像一个“多面手”。除了计算外,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画画、打字、听音乐、看电影和玩游戏等。这里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词“多媒体计算机”。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多媒体世界,去感受多媒体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板书:认识多媒体)

2.讲授新课

(1)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投影。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媒体。

投影广播: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

师:请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就是媒体,媒体是指表达和传播信息的载体,如我们平时所见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就是媒体,它们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到一个计算机应用程序中,形成一个数字化、集成化的交互系统。一台配备了音响、光驱、声卡等硬件和相应的多媒体软件的计算机我们称之为多媒体计算机,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广泛运用到教学、宣传、娱乐等各个方面。

投影广播任务:多媒体电脑图片。

(2)体验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

浏览图片:师:有很多同学绘制了漂亮的图画作品,也保存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但图片的浏览和查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们可以借助看图软件方便地欣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图片,目前用得最多的看图软件是ACDSee。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使用看图软件“ACDSee”浏览计算机中的图片。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①启动ACDSee5.0,②选择你需要查看的图片,③单击“上一张”或“下一张”工具按钮可以显示不同的图片;单击“缩小”或“放大”按钮,可以将图片放大或缩小;单击“浏览”按钮则可回到浏览窗口。

(3)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学生重复老师的操作,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请学生上台操作,鼓励完成自己新发现的功能,演示给同学看,教师讲解,并评价。

②播放声音与视频。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浏览图片,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如何使用多媒体电脑播放音乐和视频文件。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1:启动“MediaPlayerClassic”,2: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文件”来打开音乐文件。3:在“打开”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播放的音乐文件,单击“确定”,开始播放音乐。4:调整音量到合适的大小。5:播放视频文件。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类型有:mpeg、avi、rm和dat等。

(4)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教师发送文件。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3.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知识点:

(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2)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内容的网页及网站;

(3)认识ACDSee软件——学会使用ACDSee软件游览图片;

(4)认识MediaPlayerClassic软件——学会使用MediaPlayerClassic播放音频视频文件。

4.课堂作业

尝试刚才所学习到的知识,向老师提出新的问题。共同解决!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电子版篇2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学生2: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电子版篇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1/3。

(4)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2、找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2/5。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8。

(3)男生人数的1/3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解答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即: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又如何解答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4/5。这个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共同画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分析数量关系式

提问:根据水份占体重的4/5,可以得到什么数量关系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例1和复习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因此单位1相同,数量关系式也相同,都是把体重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是: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进一步完善。

提问:根据题目的条件,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现在已知体内水分的重量,要求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说出用方程解答。)

让学生试列方程,并说出方程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把方程解完,并写上答案。

出示教材的检验,提问:要检验儿童的体重是不是正确,应该怎样做?(用求出的体重乘4/5,看看是不是等于水分的千克数。)

2、比较。

提问:我们再把例1与复习题比较,看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整理出: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三、巩固练习

1、做书P34做一做

要求学生先按照题目中的想说出想的过程,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订正时要说一说是按照什么来列方程的。

2、做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

四、小测:(略)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单位1已知用什么方法解答?未知呢?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2题

教后反思: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能找出关键句,并根据关键句说出相对的数量关系式。为孩子创造做数学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获取新知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又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

再根据题目的条件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来解答;并学会了怎样验算。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学生很可能获得超出结论自身的价值的若干倍的数学知识。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电子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构筑探索交流的平台,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4张同样大小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例题

口答题

1、把8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2、把4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3、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怎样列式?板书3÷4

引导: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

不满1块那该怎么表示呢?

生:小数或分数

二、实践操作探索研究

师:那怎样用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片,把它看作3块饼,按题目的要求把它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怎样的想的,当学生表述比较好时,教师有选择的.把圆片贴在黑板上,等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接下来我们请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研究所得结果。

(生讲述这样分的理由)

教师总结:

(1)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所以就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分得1/4块,现在一共有3块饼干,每人就可得到3个1/4块,就是3/4块。

(2)如果把三块饼干放在一起分,每人就可以分得3块的1/4,就是3/4块。

总结: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3/4块

板书:3÷4=3/4(块)

师:如果我想把3块饼干分给5个小朋友呢?,每人分得多少块?

学生口述理由。板书:3÷5

师:想想该怎么去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下。

指名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板书:3÷5=3/5(块)

师:如果分给7个小朋友呢?

学生口述3÷7=3/7(块)

三、归纳总结,围绕主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和除法算式之间有和联系?这也正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生相互交流。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

师:除法算式又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生补充: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又可怎么写?

生:a÷b=a/b

师:这里的a和b可以取任何数吗?为什么?

生:除数不能为0。

师: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吗?

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把书本打开到第45页,马上完成“练一练”的第一小题。

集体校对。

师引导:比较上下两行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用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成两个数相除。

师:接下来请大家独立完成“试一试”两小题。

然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师: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生:7÷10=7/10(米)

师:第二个呢?

生:23÷60=23/60(时)

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

集体讲评校对。

师: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口答

师:完成“练习八”的第三题

学生在书本上完成,

教师追问:把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把2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八”的第二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电子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身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认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常用工具;

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PowerPoint、认识多媒体作品制作工具、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等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讨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比较学习法。

所用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课堂上,取代粉笔“沙沙”声的,是宽大的屏幕、丰富多彩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动感的电影……多媒体教学方式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多媒体作品种类也很多,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师使用它帮助教学,学生使用它帮助学习,企业使用它介绍产品。可以说PowerPoint是我们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最常使用工具之一。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多媒体制作工具——PowerPoint。

二、认识多媒体制作工具

师:和我们学过的Word软件一样,PowerPoint拥有典型的Windows应用程序的窗口,我们可以同时使用多个PowerPoint的窗口,可以自由切换,操作非常方便。

投影广播:PowerPoint界面和Word界面。

师:PowerPoint的窗口界面与Word窗口很相似。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两个软件的界面,找出其中不同之处。

生:……

师:对,刚才同学们找出它们许多不同点。PowerPoint跟Word不同点在于,在PowerPoint中,文字必须在文本框中输入。虽然PowerPoint跟Word有这么多不同点,但是PowerPoint与Word大部分却是相同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体验一下PowerPoint的神奇功能。

三、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师:利用PowerPoint做出来的演示文稿,是一个扩展名为“Ppt”的文件。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就叫幻灯片,每张幻灯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老师操作。

教师演示操作:建立一张简单的幻灯片:

步骤1:启动PowerPoint2000软件。

步骤2:先选择“空演示文稿”,再单击“确定”。

步骤3:在打开的“新幻灯片”选择默认版式,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4:在文本框中输入“走进藏羚羊”。

步骤5:用名称“走进藏羚羊”保存文件。

步骤6:按键盘“F5”或播放按钮播放,观看播放效果。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教学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许会发现制作多媒体作品也不是一件难事,跟以前学过的制作电子文档也没有什么区别。事情可并不像看到的这么简单。我们先来看看《走近藏羚羊》这个作品吧。

投影展示《走近藏羚羊》。

师:这个作品围绕藏羚羊这个主题,设计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六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的主题和所用媒体素材各不相同。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

师:其实,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就像拍一个小电影一样,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在动手制作之前,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构思。要想清楚表达什么主题,如何分解主题,选用怎样的素材最合适。

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根据投影上《走近藏羚羊》设计图表,4人为一小组,探索PowerPoint功能并插入第二张幻灯片“藏羚羊档案”及其余幻灯片。

教师巡堂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加以指导。

教师总结并演示操作过程。

1.使用菜单“插入”→“新幻灯片”,插入第二张幻灯片“藏羚羊档案”。

2.使用同样的方法插入其余幻灯片。

3.保存并播放幻灯片。

三、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三个知识点:

1.了解身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认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常用工具;

3.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1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