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规范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好的六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六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品读相关语句,分析晏子等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品读文章相关描写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并体会晏子爱护国家、维护尊严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全文,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文中的重要字词
2、现在我们仍然以小组为单位,三个同学扮演三个角色,分别是楚王、左右、晏子,还有一个旁白,我们合作翻译全文,在翻译的同时要注意各自的身份、说话的语气
二、概述情节,感知全文
1、文章讲述了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谁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简单概括文意
2、明确:王欲辱晏—晏智斗王—王自嘲终
三、品味语言,感知人物
1、本文虽然简短,两百字都不到,却为我们塑造了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大家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人物,结合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说说人物个性 明确:楚王;
★傲慢无礼、自以为是,他知道晏子是“习辞者”,却要“辱之”,仗着自己的国力强大,想要羞辱晏子,羞辱齐国,显示自己的威武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通过楚王的动作、语言描写,看出楚王当时似乎胜券在握,目中无人,盛气凌人,进而得意地看着晏子,且语言犀利,充满蔑视 追问:你觉得如果加入楚王的心理描写,你认为他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xī)也(15),寡人反取病焉”通过楚王的动作“笑”看出他当时的窘迫和尴尬,自己精心设计的阴谋在晏子的机智应变下以失败告终,只能借故自嘲,无可奈何地苦笑 晏子;
☆晏子避席对曰 通过晏子“离开座位”这个表示尊重的礼仪动作,看出晏子十分冷静,面对楚王刻意的挑衅,他压制心中的怒火,不露痕迹,其实是先礼后兵,可见晏子的足智多谋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一系列的语言描写,第一句,慢条斯理,言在此意在彼。第二、三句,自问自答,与第一句一起暗暗地,却又巧妙地进行比喻,第四句话锋一转,锋芒毕露,将齐国的“盗”比喻为“橘”,它生于齐是“橘”,也就是“不盗”,而生于楚却成了“枳”,也就是“盗”,争锋相对地反驳了楚王设下的危机,可见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从容不迫、充满智慧 同样是橘,只因生长的区域不同,名称不同,味道不同,造成这个差距是因为不同的生长环境,而人生长在齐国不盗,进入楚国却盗,暗示楚国的水土造成人的盗 追问:你觉得当时晏子是怎么样说这几句话的?你能否试读看看
2、晏子面对楚王的挑衅和侮辱,从容不迫地和对方周旋,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明确:作为出使的使臣,他必须完成出使的任务,维护人格,更要捍卫国家尊严
四、复习巩固,拓展迁移
1、是啊,晏子虽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是却能言善辩,聪慧无比,我们以前是不是也学过晏子的其他故事,谁来说说看。
2、假如你是楚国的大臣,你能否找出晏子话语中的破绽,巧妙地反击他的论辩?
预设;
A:淮北的枳虽然苦涩,没有橘味美,但是却可以入药,而齐人在楚国偷窃,却是毫无益处,晏子把楚人类比为橘,略显牵强
B:你说楚国的风水使人善于偷盗,那你来到楚国怎么没有偷东西呢?
C:你们齐国太贫穷,没什么东西可以偷,我们楚国东西多,你们齐国人才偷
五、作业设计
1、熟读并逐句翻译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2
一、教材说明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选编《学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可简要介绍一点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文提供动力。
2.指导小学生初学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更不要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语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有困难教师予以帮助。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结合注释,理解故事的内容。文章结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对事情作了结论而并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因此,重点抓住“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弄明白“弗若之”的原因,总结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一心二用地做事其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了加深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3.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端,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对于本文,可以按如下步骤指导朗读。
第一,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示范,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第二,指导学生读通。教师可领读,然后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
本文朗读时,句中可作如下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第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熟,最后达到能背诵。这里注意“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4.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熟知的成语故事,如,《揠苗助长》《掩耳盗铃》《鹬蚌相争》,让学生自读,能背诵更好。
四、参考资料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六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3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
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我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第二教时,重点研读的是课文重点段落2、3段。我将目标定为:
1、细读课文,推敲理解课文的词句。
2、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学第二段时,重点抓住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引导学生抓住“阻挠、要挟、轻蔑”这三个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深入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去感受,体会了当时的情况。从而对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勇气、胆略,拳拳爱国之心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
在教学第三段时学习的内容是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学生从詹天佑的所说、所做、所想之中感受到詹天佑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在理解“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时,抽象的说明学生不容易理解,我通过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讲解方法来说明。让学生动手画箭头,标方向,运用创设情景,你是詹天佑纪念馆的讲解员来进行学习的方法,演示推拉的火车头。把抽象的事物变形象了,陌生的变熟悉了,使詹天佑高大的形象跃然于学生眼前,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深刻的教育。
此外,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六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4
教材分析
《长城赞》是一篇长对联,叙述了长城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学情分析
“长城”之象,于学生,图片多见而亲临者少;“长城伟质(长),仅晓概念而感会浅,更莫说成因和意义了。因此标定如下……
教学目标
深刻认识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坚立长城之志,增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重点难点
1.深刻认识长城伟质和成因.
2.立长城之志,感华夏之恩。
教学处理
第一课时:介绍长城和对联知识并感读课文。(略而不述)第二课时:全力教铸“重难之点”,以达目标。(案程详下)
教学准备
1.手绘地图两件
2.地球仪一个
3.临长城老照片一张
4.类长城青砖数块
5.有关诗词故事歌曲等数篇首
教学过程
导入并感读:
前一课我们感读了《长城赞》一文,对长城感知不深。因此,加深理解它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尤显得重要。
全课统设四大要点
1.感长城之伟质(惊长城之奇最)
2.掘长城之成因(叹民族之伟大)
3.展华夏今长城(赞祖国之发展)
4.论“不到长城非好汉”(立志)
【一】长城之伟质
总发:一字概括长城的基本特征。
弥合:(师生切磋)统曰为“长”。一谓时间之长——“上下两千年”;一谓空间之长——“纵横十万里”。
(1)具解长城之长“两千年”.
设疑:“两千年”是怎样的概念?
弥合:1.历史观:须经20个朝代;500多个皇帝;82个诸侯国。2.生命观:人的寿命至长者百年。3.建筑观:一般的楼宇过百年则颓。(师启学发)4.昔照观(老照片)。
插说:1.“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语于“生命观”之后。2.“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语于“建筑观”之后。3.“万岁,万岁,万万岁”语于皇龄之后。4.“人生易老天难老”语于“老照片”之后。
段结:我们的长城之长——“万寿无疆”(《诗经》);继往开来;与天地同在。
(2)具解长城之长“十万里”.
设疑:“十万里”数从何来?
弥合:1.纵横说:我国东西两条线(复线);南北数条线。(长城走向)2.建筑说:春秋起(楚国始建方城),战国分(战国七雄各筑己城),秦皇连(秦皇一统连各家之城为一),汉王增(汉朝又增补陕甘西阙),后代缮(以后各朝代多修补),元明重(及明朝,工时长达100年)
设疑:“十万里”是怎样的概念?
弥合:1.最比“珠峰”8000米;2.最比长河“亚马逊”;3.最比地球长赤道;4.较我国域贯东西。
插说:1.“坐地日行八万里”于“赤道”说之后2.亚马逊河5000千米之说于“长河”之后。3.我国东西跨度为5000千米之说于“国域”之后。4.毁长城其所有砖石1米厚×3米高可舖绕地球一周有余之说。
段结:我国的长城无愧为“伟大”二字,无愧为世界八大奇迹之“首”,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象征。
【二】长城之成因
设疑:如此伟大的长城是怎么来的?
弥合:统曰,心和力。1.用工方式观:肩扛、身背、手抬……(古朴的&39;劳动方式)2.客观地形:沿长城走线海拔均在千米之上。(见其难度之大)3.参工员数近4万万(仅秦嬴政年间80万劳工;明朝工期达100年计算约得)4.监工方式:鞭笞棍打。
插说:1.“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2.老师示范背砖的方式。3.我国地理形势的特点(呈三级阶梯)
段结:长城是力量和智慧的结晶,每一块砖都凝结着劳动者的汗水,每一段长城都有屈死的冤魂。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知道它的不易。
【三】今之长城
设疑:古长城已成为过去,现在还筑长城吗?
弥合:(统曰之后启)1.政治上:实行民生、民权。
2.经济上:空前发展。3.文化上:空前进步。4.国防上:空前提高。
插说:1.__有关“展望前景”的讲话。2.世纪工程的列举(例: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水利工程……福民工程)3.人民解放军及航天工程的进展…….。4.__《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段结:今华夏长城之筑,方兴未艾。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协力,坚修永筑,福祉当代,功在千秋。
【四】“不到长城非好汉”
设疑:是否到过长城,好汉的标准是什么?
弥合:1.类长城远大目标的怀有者。(狭隘者不在数)2.血汗艰辛壮举的创建者。(安逸者不在数)3.大观景下的敬仰者。(破坏者不在数)4.志坚如山的执着者。(动摇者不在数)
插说:正面:1.例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2.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反面:3.历史工程阿房宫的焚毁者。4.知难而退的自私者。
段结:学“长城”,不仅要知长城,观长城,到长城,更重要的是要立长城之志。此乃“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真正所在。(顺接下文)
【尾声】凸露课旨,强化文意
设疑:1.长城之志在文是如何表述的?2.在《国歌》中又是如何表述的?3.在现今金融危机形势下又应如何显示?
弥合:1.文中共有三个短语(见第一段)2.《国歌》“我们万众一心……”等語。3.坚定信心,加强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课结:壮歌“起来,不愿做努奴隶的人们……”。
作业:笔绘长城走向图。(下课)
六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5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重点:在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基础上,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仔细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六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圈画与朗读,体会唐僧师徒四人的不同性格特点。
2.让学生懂得在一个集体中团结、信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圈画,分析师徒四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难点:让学生了解发挥集体性需要扬长避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
《西游记》中的很多故事都家喻户晓,故事中唐僧师徒四人克服种.种困难,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达到西天取得真经。几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其中的《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故事。
二、检测预习,整体感知
复述课文:根据“悟空做了什么,八戒做了什么,唐僧做了什么,沙僧做了什么”格式复述。
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根据复述可知,他们此时各有不同的言行举止,其中你最喜欢谁?从文中找到相关依据。
预设:最喜欢悟空。 如:§2(齐读)“行者掣出„„才断了灵光。”——行者考虑周全、明察秋毫、智勇双全。
2、最喜欢的悟空,师徒四人中最讨厌的又是谁? 预设;
①最讨厌唐僧 如:§3“唐僧闻说,倒也信了;”“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轻信他人、毫无主见 我们为唐僧提个醒吧!——集体成员间要互相信任。
②最讨厌八戒 写猪八戒的总共就四句话,全部找出来,齐读。——爱挑唆,搬弄是非 我们给八戒一个忠告吧!——集体成员间不要窝里斗,要互相团结
3、唐僧胆小怕事、固执绝情,八戒搬弄是非,爱挑唆,沙僧在干吗? 沙僧——冷眼旁观 为沙僧提个醒!——当集体成员间有矛盾冲突时,我们应该想办法化解矛盾,不应该冷眼旁观。
5、小结:他们是一个小集体,这个集体成员中的优缺点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成员之间互相团结、互相信任,把集体作用发挥到。
四、课外作业
悟空尽心尽力,却被无情驱赶,两个师弟也都把他看做“歹人”,请你做审判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评,为悟空翻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记叙文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阅读目标:1.品味作者自然朴实又充满真情的语言;
2.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鉴赏作者笔下塑造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深情,培养健康的情感。
2.用心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真情的语言。
3.联系全文,走进生活,体会作者母亲对其进行的“生命教育”,提升浓浓的亲情。
[教学方法]
个人思考,同伴启发,教师引导;在讨论中形成自我认识,在探究中关注细节,在畅谈中深化感悟。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说说你知道的与“母爱”有关的诗词、故事、名人名言,大家来共同分享一下:
生甲:孟母三迁的故事、岳母刺字的故事。
生乙: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
生丙:孟郊的《游子吟》。
(师:母亲是我们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到的人,母亲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二、阅读探究,感悟人物。
(师述:美国作家惠特曼曾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老舍身为一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母亲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否与惠特曼说的一样?
探究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小组探讨,选代表回答。
2.师归纳: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做事认真;她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最会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含蓄而深沉,她的爱无私而伟大。
探究二:为什么母亲会有这样的性格?
(提示:民族性和时代性决定的。)
探究三:母亲对老舍先生性格有什么样的影响?同学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影响所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
1.学习小组探讨,推选学生代表交流。
A.9自然段: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B.10自然段:好客的习惯。
C.12自然段:做事做人讲原则,做人的道理。
E.17自然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 师述:大作家老舍先生对母亲心存感激。他这样说过:“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怎么理解“生命的教育?”(代出具体的细节描写)。
(提示:表现母亲坚强的个性的句段:①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②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提出办法;③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三、再读课文,领会主旨。
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再读课文,感受深刻之处。并说说你从作者的母亲身上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师巡回引导,全班交流)
(过渡)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她那朴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一世。
四、畅谈母爱,提升亲情。
当我们看着亲爱的母亲日渐衰老的容颜,当我们喝着母亲亲手为我们煲制的浓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
请列举一、二件典型事例或令你难忘的一幕,说说母亲对你的影响。
(生畅谈,感受母爱,体验亲恩。音乐《母亲》歌带低吟。)
五、鉴赏特色。
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又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一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苦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作者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瘟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达内心的恐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可是慈母不会再侯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作者满怀感情运用口语,宣泄了对母亲的依恋与思念、失去慈母的在悲伤与哀痛和内心深处那一份再也无法回报母爱的愧疚之情。
六、总结拓展。
1. 总结课文:在这篇课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引人入胜。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近乎排比的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使人们自然地将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2.美文欣赏:莫言的《卖白菜》。
七、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的特点,练笔《我的母亲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