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

时间: 新华 六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里提供优秀的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方便大家写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参考。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1

教学目标:

1、读准并积累本课词语:奇异、玲珑多姿、凝结、细腻、呈现;理解词语“玲珑多姿”。

2、知道课文写了五彩池的几方面。

3、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正确理解语句,感受文章前后联系的紧密性。

4、能借助板书,概括池水的奇异,积累有关语句。感受五彩池的奇异。

重点难点:

1、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正确理解语句,感受文章前后联系的紧密性。

2、通过圈词划句,感受五彩池的奇异。能借助板书,概括池水的奇异,积累有关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一)欣赏图片,感受五彩池景色的奇异。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媒体音乐,出示:欣赏图片)

(二)揭示课题。

有一位作者在游览之后,将这番美景化作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17五彩池)齐读课题

二、反馈预习,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反馈预习,了解1、4节的总起、总结作用。

1、反馈预习,交流写出五彩池特点的词语。

(出示预习要求)读了文章后,五彩池留给你什么印象呢?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梳理文章结构,学习1、4节。

交流:(板书:奇异)对呀,这是五彩池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作者在开头总起介绍了五彩池的特点,最后又再次总结了它的特点。就让我们拿起书来读读1、4节。

(二)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

1、交流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

中间两个小节,作者又为我们介绍了五彩池的哪两个方面?

2、交流并板书。(板书:池子、池水)

3、小结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文章就是抓住(点课题“池”)池子及其中(点课题“五彩”)五彩的池水这两方面来介绍五彩池的奇异的。我们读这类写景物的文章一定要先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这个景物的。现在就让我们来深入学习,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五彩池奇异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学习第2小节,了解五彩池大小、形状上的奇异,积累有关语段。

(一)了解本节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1、指名读第2节,正音。

我们先来看看文中对池子的描写。指名读第2节。(媒体:“玲珑、恰似、一亩、盛开”的拼音)正音。

2、默读第2节,思考本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那这一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直线划出句子。

3、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辨析本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交流:(板书: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引读体会:这里满山坡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这些五彩池——大的——小的呢——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

(二)引导抓住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

1、自读第2节,初步感受作者是怎样描写五彩池的。

(出示:满山池子的图片)如果你是游客,此时你会做什么呀?如果不能用相机,要让你用文字来描写美景,该怎么写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吸引我们的。(出示:“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莲花”)自己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

2、出示句子,引导感受作者的描写中流露出的惊讶之情。

(1)媒体:音乐;师范读,学生想象。作者在文中说——(出示: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这大的池子在作者眼中是不是很大很大的呢?

(2)交流。

点评: “一亩”相当于我们14个教室那么大!可能我们感觉很大。但同样是池子,新疆的天池有7亩多大。而五彩池,大的——并不大呀。一个“不足、不到”把作者的感受表达出来了。

(3)小的呢——男女生分读两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池子大小差异很大)

3、小结:作者就是用了强烈的对比来让我们感受到池子的奇异的。(板书:对比)

(三)感受池子形状各异,有感情朗读有关语句

1、知道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来介绍池子的形状。

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池子的形状的呢?(板书:比喻)引读有关的语句。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玲珑多姿”。

读了句子,你理解什么是“玲珑多姿”了吗?(小巧精致,形状各异)

3、刚才我们读了句子,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让我们再把第2节读好。

四、学习第3节,了解五彩池池水的奇异,简要概括“池水颜色奇异”。

(一)了解第三节的结构特点,概括每层要点。

1、默读第3节,分层。

我们跟随作者去领略了池子的奇异,让我们再去看看那鲜艳多彩的池水吧!(板书:鲜艳多彩)默读第3节,想想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池水的?做好分层记号。

2、巡视,(媒体出示答案)

3、理解这样分层的原因。交流:(板书:现象、成因)

(二)了解五彩池池水的奇异之处,根据板书提示简要概括。

1、读懂并简要介绍池水奇异在哪里。

(1)这节课,我们先跟随作者来了解池水奇异的现象,并把关键的内容提炼出来简要地说给别人听。引读:站在山上,向下望去——自己往下读,把这段话读正确。(媒体出示原第二层)

(2)指名读。

(3)(媒体:隐去后半部分)这池水实在太使人惊奇了——(男生读)

(4)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池水的奇异。

(5) 请学生从这句话中圈一个能反映池水奇异的词语词。(板书:各不相同)

还需要有个什么条件?(板书:同一溪流)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交流时引导学生用上“虽然„„但是„„”这个关联词来把池水的奇异讲清楚。)

(6) 作者又是如何进一步向我们描述池水的水色各不相同的呢?引读: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

(7) 了解作者说的“各不相同”有几种情况。

(8) 交流:

 第一种情况:池子不同,池水不同。(板书:池子不同,池水不同)  第二种情况:同一个池子,颜色不同。(板书:同一个)

(9) 现在你能否连起来介绍一下池水如何各不相同的?

2、有感情朗读有关内容。

你们读懂了课文,而且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也把池水的奇异介绍清楚了。让我们再来读好这几句话。(齐读)如果把各池的水舀起来一看——

此时,你忍不住想赞叹五彩池的池水——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并引出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2、作业:

用上“虽然。。。但是。。。”介绍池水的奇异之处。

从这两句句子中任选一句,用钢笔抄写在本子上。

联系下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写“晴朗的日子”?

板书:

大大小小(对比)

五彩池

(奇异) 池子:不同 同一个

池水 现象 同一溪流,各不相同

(鲜艳多彩) 虽然„„但是„„ 池水 不同 成因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2

一、导入新课

1、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题写的诗常常借眼前的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就叫题壁诗。著名的题壁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

2、板书课题《书湖阴先生壁》。齐读诗题。

3、解题并质疑。读完课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书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的诗)解湖阴先生(导学单)

4、介绍王安石。(导単)补充王安石的晚号。(王安石罢相之后隐居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在南京郊外,只茅舍一处,聊避风雨,四周连墙都没有,他自己买了一头小毛炉,常常骑驴外出游逛,也够逍遥的,那时他的住地在城东七里,离钟山也是七里,故称为“半山园”所以王安石晚号“半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王安石罢相之后所做之诗。

二、预习检测。

1、课前大家已做预习,相信大家也自学了不少的知识,那么在自学之后,对于这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生质疑。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对古诗的朗读。

4个组的7号读诗。3号评价。

4、读好诗句的节奏。

(1)师范读。

(2)自主读。

(3)指明读。

(4)齐读诗。

三、学习古诗。

大家古诗读得很棒,老师相信,接下来的学习大家会更棒。

独学:课件。

默读古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透过景物,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方法提示:可结合注释、插图、自己的想象说说你所看到的画面)

1、生汇报:师板书描写的景物:茅檐、花木、水、田、山。

2、生汇报画面。

3、把我们刚才想象到的美好的画面通过我们的读作以展示。(小组读诗)

群学:诗中虽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湖阴先生”。

各种预设:

预设:勤快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预设:朴实茅檐即茅草房庭院,说明主人的朴实。

预设:热爱生活庭院中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

预设:富有生活情趣。虽住在茅草庭院但是庭院内确是花木成行成畦,可见主人有高尚的生活情趣。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的怎样,(愉悦),带着愉悦的心情读古诗。

预设:主人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护田绕绿”“排闼送青”

2、课件出示后两句。

观察诗句,你发现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

拟人,原因:小河守护者田地。一个“护”“送”让我们看到了小河就像母亲一样的(温柔、深情),青山的(苍翠欲滴)。“护”“送”将一水、两山转化为生命情感的对应物,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让我们读出这种和谐之美。

3、此时,让我们摇身一变,变成诗人,我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送_______来。

对偶。诗句中的对偶。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正因为诗人的绝妙,才成就了这千古名句。生读诗。

4、诗人描写景物,赞美主人的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吗?说说诗人借写湖阴先生的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不仅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品格,还寄托了自己的闲适心态。(恬淡心境)

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简朴、洁净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义的绿水青山,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更是自己闲适心态的寄托。

5·配乐齐诵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诗人的情,诗人的境不仅仅在这首诗中,请看,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liàn)花繁,风敛(liǎn)余香暗度垣(yuán)。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作业:推荐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如《鹿柴》《滁州西涧》《山行》《小池》等供学生品读积累。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一组反映人物品质的词语;体会感情色彩的不同;积累名言警句;

2、学习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让学生弄清“破釜沉舟”这个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并能完整地讲述故事;

3、围绕“你赞成养小蝌蚪吗?”的话题,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4、以“我的收藏”为主题作文。本此习作主题鲜明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目的是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具有的气节。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的典故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读准词语,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大意。

2、了解学生读词以及词语理解情况。

3、要求学生上下比较读词,相互交流:从读词中发现了什么?

4、全班汇报,教师总结。

5、词语运用练习:用相对的一组或几组词语造句。

二、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请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感悟,然后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1)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在骄阳下,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对比”表现方法的好处。

3、同样让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比较哪一段话给自己六夏的印象更深刻?在对太阳花情感的表达上哪一段更鲜明?让学生自读自悟中,明白“拟人”的美妙作用。

(1)在骄阳下,牵牛花枯了,美人蕉谢了,富贵的牡丹也焉了。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指名读古诗文名句。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4、练习背诵。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了解故事大意。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的哪些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从他的行为里体会到什么?

3、学生交流上面的问题。

4、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你赞成养蝌蚪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促进学生形成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养成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学生先自己读一读课本,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将赞成养小蝌蚪与不赞成养小蝌蚪的同学分成正反两方,然后分别开始准备辩论的材料。

3、设计交际场景,提出辩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反驳及时,语言文明。

4、正反双方开始辩论。

5、评议总结,提高交际语言的表现力。

习作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我的收藏”。

习作的具体要求有:

1、通过具体的描述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藏与众不同。

2、写清楚自己收藏的来历和收藏的原因。

3、突出收藏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建议:

1、引言导入,激发兴趣。

你有收藏的爱好吗?在你的抽屉里,都珍藏着哪些“宝贝”?是几颗美丽的雨花石,还是一个自制的飞机小模型?是从遥远的地方寄来的精致贺卡,还是一枚意义非凡的纪念章?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论自己的收藏吧!

2、展示收藏,介绍收藏。

(1)拿出自己的收藏,告诉同学自己心爱的收藏是什么?

(2)具体介绍自己的收藏。可以介绍它的颜色、形状、种类以及相关的知识。

注意:根据收藏的不同特点,选择灵活的介绍方式。

3、回顾收藏来历,揭示收藏原因。

(1)它有什么来历

(2)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3)“我”喜欢它的原因。着重谈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4、独立构思,完成草稿。

5、交流草稿,师生评议。

6、指导修改,完善评议。

(1)在交流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要诚恳。

(2)表达的时候要吐词清楚,语速、声调要适当,注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板书:观点明确、态度真诚、内容具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选用录音、图片或表演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小帆想在寒假里参加田径训练队,父母希望他回老家陪奶奶,他爱奶奶又不想错过训练的机会,他很矛盾。

4、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学生自选交流伙伴组成两人小组,在两人间进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如何去建议他人,如何让他人脱离困境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2)邀请几个小组到班上交流,指导评议。.

5、拓展延伸,小结激励.

(1)说说自己面临的实际矛盾。

(2)鼓励同学们热心出好主意,明晰地交流自己的观点。

(3)师生评议,小结。

第四、五课时习作:我眼中的同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留心周围的人,注意观察,抓住人物个特点。

2、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真实、生动、具体地抓住人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四课时

一、启发谈话,确定对象。

1、同学们,在你们五年多的校园生活中,与同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不妨用的笔写写你眼中的同学。

2、想想:在这么多同学中,我最想写的是谁呢?是什么原因让我最先想到他(她)?

3、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对象。

二、读中学写,领悟要点。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

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2)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拉反映人物的特点。

第五课时

一、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导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二、交流评价,赏识激励。

1、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两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

2、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快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都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

3、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张贴在教室里。

(2)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发表。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写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4.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方法。

2.感悟蚕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阅读材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学习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其中,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人们把中国称为“丝国”。同学们,中国能有这样的美誉,你们知道谁是其中的大功臣吗?(蚕)对,蚕就是首当其冲的大功臣。今天,我们就来增加一些对蚕的了解,一起来学习第8课《春蚕》。(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读生字,纠正错误读音。

3.齐读生字。

三、细读理解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从课文中了解蚕的哪些知识?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历史悠久、生长发育、生理特点、赞美)

3.从老师的板书你对课文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

4.小结。

四、再读课文,赏读语言

1.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好在哪里?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在课文中划出来,并把你想到的在旁边做出批注。

2.学生交流。

3.重点探究。

(1)为什么说蚕丝是用“蚕的生命化成的”?蚕为了吐丝,耗尽了所有的生命,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春蚕这样的人,你觉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还可以用来赞美哪些人?

4.把你喜欢的语句再一次读出来。

五、拓展阅读

1.教师朗读《春蚕的歌》选段

2.谈话小结。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行文紧扣美丽两字由表及里揭示其深刻的内涵运用名人轶事和名言烘托主人的写作方法。

2、学习居里夫人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和具有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难点:

作者对美丽进行的哲理性阐述。

教学设想:

以“问题讨论法”引发师生互动。

学前预习:

网上查找有关居里夫人的信息,总结出“居里夫人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设问题,阅读全文(动笔、圈划)

问题:以文本信息的资料,你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具有哪些方面的含义?

二、结合学前预习,课堂阅读,进行问题的讨论

第一个问题:居里夫人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问题的归纳

1、学识基础

1893年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

1894年获得教学硕士学位,毕业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

2、品质基础

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为人类的科学发展愿意牺牲的品质。

3、家庭基础

1895年与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结为夫妇。

一个科学家如果具备了某个研究领域坚实的科学知识,具备了坚忍不拔,顽强进取,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具备了充分运用一切有利于研究的客观因素的能力,那么他一定能获得成功。

第二个问题:你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具有哪些方面的含义?(文本摘句或概括)

问题的归纳

1、居里夫人的形象之类

年轻漂亮,神色庄重,美丽庄重。

居里夫人属于“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一类很漂亮的女子。

巴黎求学之际,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漂亮,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得到许多追慕者的青睐。

2、居里夫人刻苦求知品质之美

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

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心无旁鹜,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

3、居里夫人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之类

她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美丽健康容貌的隐退,丈夫早逝,社会的歧视,全然不顾,只是默默地工作。

凭谁论短长,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4、居里夫人科学成果的价值之美

居里夫人发现发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福对原子结构的探密,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

作者通过居里夫人形象、品质、精神以及科学价值等诸方面的描绘与叙述,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美丽”所富有的深刻内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在解读全文的第一教时的基础上,朗读全文,整体体悟“美丽”的内涵

二、重点突破课文的难点

1、文本重笔多次描绘居里夫人的形象之美,其用意何在?

突出居里夫人的伟大之处:居里夫人不以外表的美丽作为资本去追求一种平庸无为的物质生活。她都追求的是永恒不败的美丽即: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不开败的美丽。

2、想一想,居里夫人毕生献身于科学的坚定信念是什么?

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不开败的美丽。

3、依据第6段的文本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苏东坡富有哲理的含义?

作者借助东坡的这段话,评价了居里夫人:科学的探索,使居里夫人的青春、美丽不断的消逝,镭射线侵蚀着她的肌体,危害着她的健康(变)。但是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乃至为科学愿意牺牲一切的精神和她的科学的重大贡献将永远载入人类文化的史册(永恒的不变)。换言之居里夫人这种崇高的献身精神的美将是永恒的。

4、理解“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驶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居里夫人就是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伟人就是能超形脱俗,不被人世名利所累,他们为了事业,为了目标,专心致志地、默默地努力着,运用人类所创造的智慧,去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去成就伟大的事业,这就是一种理性的美丽,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

5、请结合上面这些问题的讨论,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超越百年的美丽”含义的。

三、落实基础知识

名人轶事和名言对主人公的烘托作用。

莫泊桑《项链》中的一段话。

宋玉、范仲淹苦读的轶事。

斯佗夫人《汤母叔叔的小屋》引发的革命。

苏东坡《前赤壁赋》中一段话。

诸葛亮、毛泽东。

具体作用见前面的问题讨论,~突出居里夫人的美丽与伟大。

四、解疑

让学生提出不解的问题,师生互动予以解答

五、主旨的探究

作者赞美了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的探索,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从而揭示了为了人类的进步而有所作为,这才是永恒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六、引申拓展

纵观历史,居里夫人是波兰女性的骄傲,试探寻历中国女性的伟大。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6

《离别的礼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

课前准备:

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

1、悭吝( )

2、喋喋不休()

3、尴尬( )( )

4、戛然而止()

(二)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题)

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

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

(1)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

(2)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

三、新授:

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

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

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

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

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

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

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

3、归纳全文的主题:

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四、质疑:

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

1.第1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欣赏月色?

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

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态度?

五、积累感悟:

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长辈的态度,谈谈如何尊敬长辈?

六、课堂训练(附课堂练习)

七、总结(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

八、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作业题。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7

教材分析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群众发展经济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古代官的形象,赞扬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西门豹通过调查得知邺地贫穷的原因;然后重点写西门豹巧破迷信,最后写西门豹发动人民兴修水利,使庄家年年得到好收成。

选编该课文的目的:1、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2、使学生从小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学情分析

1、本班有48位学生,有6位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有12位学生学习成绩良好,有10位学生学习成绩合格,其余的都很差,有的连写字都还不会。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少,平时不愿交流。平时的作业或测评,及格率几乎不超过60%,将近有10个学生平时成绩在10分上下,甚至有的要从基本的识字、写字开始。为此几乎所有的都得从头来。

2、形成这样的原因:(1)原任课教师不重视。(2)学生的资质差,有弱智的。(3)学校与家长缺少沟通,使认识上产生距离。

3、如何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由于学生基础差,不易理解)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的难点是:知道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8

一、激情导入

1、师: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一直到现在的简化字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了解了甲骨文,知道了钟鼎文,也领略过篆书、隶书。但你能把最原始的甲骨文与现代的简化字相联系吗?

2、猜字游戏(12生肖)。

3、谈感想:

当这两种文字同时出现在你眼前时,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自由谈)

二、学习课文

1、导入揭题:

是呀,汉字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它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动情。今天让

我们一起来读一篇由诗人刘湛秋写的散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2、自读课文:

3、思考:

把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段:“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体会两个比喻句。把汉字比作孩子和鲜花。你觉得汉字还像什么?)

第二段:风韵和变化:

⑴(生找到“太阳”、“月亮”这类词)师:在作者的眼里每个字有着不同的风韵。你有没有和作者同样对汉字的感触吗?(学生用“看到……感触到……”展开联想来说话。)

⑵小结:

是呀,这些用笔画组成的美妙图画,这些由横竖构成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

⑶体会书法中汉字的变化。

①师:是呀,书法是汉字最直接、最完美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书法让汉字更充满了生机,更具有了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欣赏书法作品体会括号中的四个词。)

②你还能用其他的词来形容这些书法吗?

(浩如烟海、挥洒自如、热情奔放、豪迈恣肆、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飘逸通达、行云流水。)

③走近沙孟海:

师:在我们宁波有一位世界的书法家。(简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给我们带来的作品。

(请生给每幅作品写一个词。)

师:谁能连起来向老师们介绍一下沙老的书法作品。

第三段:音律美:

师:我们读过《诗经》、《楚辞》,也背过唐诗宋词,更诵过优美的近代诗。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汉字中那跳动的音符,那迷人的色彩。

第四段:总结:

师:汉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它以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风韵展示它的灵性。怪不得作者会对汉字如此钟情,迷恋。正如最后一段中所说;“像……”(生齐读)

(男女生诵读。)

三、导学

1、师:在这一主题单元中还为我们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也提出了很多要求。

2、生快速浏览“我爱你,汉字”版块。

3、说说你下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想从那里着手呢?

四、总结

每一种文字都是民族的记忆与自豪,方块文字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历史和民族的土壤里。让我们继续遨游汉字王国,去感受那祖国文字的神奇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情朗读。

2.过程与方法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课件、朗诵时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学说明: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国母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设计思路

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音乐元素是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彩色的翅膀》

课后作业:完善、修改课堂上的想象习作。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伟大人格的体现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10

目标设计:

积累品味优美句,体会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重点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自主探究体验触情

教具:

录音机VCD

学具:

留言卡

课前准备:

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

课堂流程:

一、诱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习作业(展示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老师的VCD都展现辽阔壮美,我相信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二、课上求知:

(一)师生互动学习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读段

2、出示学习提示:找出能体现草原美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理清层次。

3、老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炼理解精华,学生汇报,

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

[本段重点诱导:“一碧千里”“无边无际”这几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看出草原的辽阔,绿的美;平地绿、小丘绿对比的不鲜明,形成一体,美的那么柔;面对这种境界你的感受怎样?作者用骏马、大牛来衬托(情景交融法);修辞是一大亮点]

(二)生生交流学习第二段(迎客)

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主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作者的激动心情灵活的展现出来。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段(相见款待)

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

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们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了民族团结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放录音《骑着马儿巡逻去》

(四)齐读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

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

三触景体验

1、把你的话写在你的心形卡上贴在黑板,进行爱国教育

2、尝试片段做导游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

3、知道瑞恩是一个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付出爱心的孩子。

4、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资料。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对非洲,对乌干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解非洲的人很多,但有多少人能实实在在给予他们帮助呢,课文的主人公做到了。他是谁?

2、齐读课题。面对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我们做了预习,听课老师还不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谁介绍一下课文内容?

谈话:六岁一年级的小男孩做出这么件惊天动地的事,究竟有多大魅力吸引这么多人,跟他一起做?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瑞恩的魅力。

二、默读课文,感受瑞恩。

1、出示阅读提示。(课件)

2、自由读文,做批注。

3、交流感受。

三、感受人物魅力。

预设:

1、有爱心,坚持不懈。师小结:2美元,70美元,干巴巴的数字放在语言文字中,文字赋予他丰富的内涵,就闪烁出更加明亮的光彩。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2、生相机质疑:渴望每个人喝干净的水“出现了2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有什么作用?

3、“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4、人们募捐。(25美元,7000美元,6万美元)

提问:瑞恩是不是召集所有人帮助,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帮助?(联系单元主题)为什么说地球家庭?家—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什么?亲情——亲情实际上就是—爱。这是怎样的爱?(真诚无私,无国界的爱),怎么读出这种感觉。

5、感受瑞恩的精神。

课件出示:

负责人对说:“这个数目对你来说太大了,你能做到现在这样,我们已经很感激了。”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他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跳舞、欢呼。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6、师小结:瑞恩终于从2美元,艰难挣了70美元,实现了他的愿望。他和妈妈亲自到了非洲,知道人们怎么欢迎他吗?假如你站在当时欢乐的人群中,把欢乐的场景再现一下。(强调兴奋,5000人一起欢呼场景。指导:刚才我们欢呼、鼓掌,听老师读,与你自己默读有什么区别?(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进入文章的情境)

7、问题:得到这么多人帮助,失去什么?

8、师小结;得到了一般孩子想不到也做不到的,失去了一般孩子难以割舍的,这正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瑞恩2美元,2美元的挣,可能坚持一辈子也未必做这么大,有了这么多人帮助,为他寄来25美元,7000美元,一直到6000美元,那为什么题目叫“瑞恩的井’?

9、为什么叫瑞恩的井?(瑞恩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这么多人,无私的爱影响了这么多人,爱,在这么多人之间传递,传递,以至资金积累越来越多,爱越来越厚重。想不想看看做成这么大一件事的瑞恩什么样?想对他说什么?

四、全课小结。

你们看,(课件出示图片干旱、贫穷,饥饿……)尽管小瑞恩和许多人在努力做这件事,但地球上还存在干旱,贫穷,饥饿,战争,但我相信只要每个人怀着真诚无私、跨越国界、跨越种族的爱,地球就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家园。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遗体、追悼、逝世、晚餐、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咳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4.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

3.给各段加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对鲁迅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能做个简单的介绍吗?(交流资料)对,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今天我们再学习关于鲁迅的文章。

3.看看课题,想想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二、预习课文

1.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自己体会,读不懂的,课上和老师、同学讨论。

3.学习生字新词。

三、全班交流

1.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

(2)分辨字型:

“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

“嗽”(中间是“束”,不是“”,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3)理解词语。

(4)组词

仪()悼()逝()餐()搞()

议()掉()晰()参()稿()

冠()悟()摊()咳()嗽()

寇()梧()滩()核()漱()

2.本文作者是谁,你怎么知道的?读读有关语句。

3.读课文。

4.课文共有几段?你怎么知道的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段:伯父跟“我”谈《水讲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5.给各段加小标题。

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受人爱戴;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6.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7.交流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不懂的下节课和老师、同学讨论。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二、学习二、三、四、五段

(一)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二)汇报自学讨论结果

要求:每小组汇报一件事,其他小组可作补充。

1.从第一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带着感情读,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这句话,“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体会到伯父这句话里含义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懂了伯父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觉得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为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2.从第二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敢于斗争)。指名读有关语句。(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抓住“黑洞洞”“碰壁”深入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黑洞洞”,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挫折与迫害。)再指名分角色朗读,体会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3.第三件事讲了什么?(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救助车夫,关心车夫,更关心穷苦人民。)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伯父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4.从第4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和前文的几件事中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爱憎分明)

5.小结:体会这四件事说明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总结全文

1.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有什么联系?(板书:因果)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第四题。

2.预习《高粱情》。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写人的文章,大都是通过记叙几件关于这个人的事或表扬或批评这个人的性格品质。本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四件事,赞扬了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敬爱的感情。对学生来说难点是如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从而很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教学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黄昏写作背景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通过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在学生按提示分组自学课文内容并讨论汇报结果的前提下,教师又进行了适当的归纳总结。

探究活动:

1.学生课下搜集鲁迅的一些名言,摘抄下来,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和故事与同学交流,

2.组织学生看《阿Q正传》的电影,看完交流观后感。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13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进而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4、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

2、理解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产生要精心保护地球的理想并付诸行动。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络教室。

2、课前布置同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收集有关地球在宇宙中样子的图片以及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被人类随意破坏而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1、谈话:我想考你们一个问题,回答时思路要尽量开阔一点:我们现在在哪里?

学生回答。(引到在地球上)

2、是呀,我们在常熟、在中国、也在地球上。

板书:地球

让我们深情的呼唤:地球,你好!

3、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有关地球母亲的文章。

补完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4、指导读题。

谈话: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你又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提出初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边读边思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③想想课文围绕地球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初读。

3、检查初读结果

①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通句。

②交流课文围绕地球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相机板书:可爱渺小

资源有限

人类移居

精心保护

三、细读第一、二自然段,感悟地球的可爱渺小。

1、创设情境:

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放映太空行星运行的录象,地球逐渐清晰,最后定格)

2、交流: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3、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喜欢吗?请用一句话,夸一夸我们的地球。

4、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课文里是怎样赞美地球的。

学生交流,映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①请5、6名学生赛读,读出对地球的喜爱和赞美。

②引深:为什么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上网浏览。(学生浏览网页)

③学生交流浏览结果。

④再次进行有感情朗读。

6、默读1、2自然段,思考还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7、学生交流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的确,地球,这个蕴育丰富多采的生命的摇篮,这个人类慈爱的母亲,她是多么美丽壮观,而又渺小啊!

四、学习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新词。

2、搜集人类破坏环境以及移居其他星球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你们对地球有哪些了解?

3、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点击视频,跟随宇航员一起亲眼目睹我们美丽的,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放录像)

看了录像,你想说什么?

4、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又是怎样感叹的呢?谁来感叹一下?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指名读--齐读(很有感慨意味深长)

5、听了宇航员的感叹,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3、4、5、6、7自然段

1、导入:课文接着讲了资源有限和人类移居两个内容,你对哪个比较感兴趣,请选择一下。(请学生举手了解情况,请学一样内容的学生坐在一起。)

2、提出小组学习要求

①用喜欢的形式读相关段落

②组内交流读后的收获

③相互质疑

④打开相关网页浏览。

⑤相互解疑

⑥有感情地齐读相关段落。

3、进行小组学习(问学人类移居的学生,是否赞成移居的观点,并针对自己的观点找依据。)

4、交流学习收获

资源有限

1、一生交流,其他学生补充;一组交流,其他组补充;学习人类移居的学生可随时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导有感情读3、4、自然段

个别读,部分学生读,齐读。

人类移居

1、师:如果地球资源枯竭了,我们怎么办?有的人提出移居别处,你怎么认为?

2、建议来个辩论会。

把学生分成观点相反的两部分,学习资源有限的学生当观众,可随时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疑问。

3、进行辩论

4、指导有感情读5、6、7自然段

师:茫茫宇宙,灿烂星河,只有地球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地球才孕育了如此丰富的生命世界,因此,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除此之外,我们别无去处。

(部分学生读,齐读。)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忍心看着地球日益遭受破坏而无动于衷吗?你们想为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出一份力吗?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2、(点击让绿色永恒网页)大家的建议都不错。我们都想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绿色永恒。同学们,请站起来,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把你此刻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用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力量呼吁全人类。(齐读)

3、(点击绿色宣言网页)让我们向全人类发出绿色宣言。(学生在《热爱地球妈妈》的歌曲声中朗读)

四、延伸

1、(回到主页)作为地球村的小村民,宣传环保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就让我们动手设计保护地球的宣传语,进行一场设计环保公益广告的比赛。(课后)请同学们进入我要留言,在留言版中输入你设计的广告。在周五的赏识教育晨会时我们一起来评比,优秀的将写出来张贴在墙报上,并利用网络进行我们的环保宣传。

2、如果你学了课文后,还想多了解一些环保方面的知识,老师在主页上提供了两个网站,课后可以浏览。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14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1、明白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2、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

3、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为主。

课前准备

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征”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出征才称得上是伟大的出征呢?

1、展示杨利伟、“神五”图片。大家还记得他是谁吗?

2、出示世界航天的大事件,从这些事件中,你发现什么?

3、出示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你从这些事件中又感受到什么?

4、师述:

20__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历史一刻吧!

5、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初读课文,了解那激动的一刻。

6、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

(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走近人物

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下面让我们一块走近人物杨利伟,感受他的风采。文中是怎么描写的?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吗?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笔画出来。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读中体会

(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

师:其实这些素质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都应具有,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3)、师:神五的成功发射已经载入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大的英雄们缔造的伟大的时刻,请看20__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4)老师充满激情的介绍:

杨利伟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多训练,他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人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5)、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这是一次…..)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进行体会其含义。

4、教师小结:

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送英雄出征

作为举世瞩目的壮行,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都在关注,更不用说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了,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送行的人们吧!

1、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送行人有教练、专家们、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送行人数众多表现出人物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先确定自己的身份,再设身处地地思考)

基本的要求是:

(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

(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4)篇幅要简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39;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四、探究质疑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而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将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进一步来探究几个问题。

1、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2、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

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这样内容更集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五、品味鉴赏

因为抓住一个场面以速写形式报道事件,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一起来欣赏一下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吧!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领会可从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如: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应反复的诵读、细细的品味。

六、课后学习

描写一个场面,要求:

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

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

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七、小结语:

今天,我们一块重温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的伟大历史时刻。这次壮举成功了,我们中国从此步入了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让我们同英雄杨利伟一起向我们伟大的祖国敬礼吧!(在“歌曲《五星红旗》”的嘹亮的歌声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生同唱歌曲《五星红旗》结束。

板书设计:

4、伟大的出征

等待送行庄严出征

站满从容稳健的步伐

激动洪亮的报告声(果断、从容、)

渴望标准的军礼

爱国的情怀

附:

1、世界航天的大事件:

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第一个登月的人:美国的艾德林?康世朗林斯。

2、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1998年7月18日,长征火箭首发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成功。

20__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__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宇航员"。

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篇15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信息。

设计意图

1.大量的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位,抒发自己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一、创设情景。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进行猜谜活动,引出蒲公英。

2.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

3.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蒲公英,请学生们欣赏。

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指导: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把预习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在小组内解决,读完诗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生字生词。

(2)交流研讨

1.组长指名读,(纠正字音)二类字读一遍,组一个词。

2.一类字书写,组两个词。找形近字记忆字形,并组词区别同音字,并组词,找多音字并组词。

3.解释重点词语,找近反义词。

生生质疑答疑

4.教师抽查文中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教师质疑:对于像“收拢”、“徐徐”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对于“手掌”、“拳头”等词语可以利用实物理解;对于“一步不落”、“一不留神”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对于“天擦黑”、“数不清”等词语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

5.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进行评价。

6.课堂练习

多音字组词:

落{数{觉{看{种{

第二课时

情景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自学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做上记号。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研讨:组长组织交流,弄明白不懂的问题,如有疑难全班交流.

预设一:如果学生从文中的小朋友非常善于观察蒲公英,喜爱金色的草地等方面进行回答,教师就要抓住“小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这条主线进行教学。即: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呢?

(草地很美——有了新的发现,不在揪蒲公英了。)

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进行深入理解。

指导感情朗读时,草地的美丽可以利用课件展示蒲公英的美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进行朗读;兄弟俩欢快玩耍时,可以利用课件衬托出情景进行朗读;读小作者的新发现时,引导学生读出蒲公英的可爱等。

对于最后一段,也就是文章的主旨“物我合一”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利用朗读感悟。

预设二:

教师也可以围绕“小作者很喜欢蒲公英”这条主线来安排教学,即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小作者对蒲公英很喜爱呢?”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A:蒲公英给他们兄弟两带来的快乐;

B: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为他们带来的愉悦心情;

C:不再揪蒲公英了,因为小作者有了新的发现;

D:感情升华:蒲公英就像时我们的朋友一样,和我们一同睡觉,一同迎接太阳。

(感情朗读策略同预设一。)

质疑答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设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1.读有关描写花草树木的文章,积累好词好句,以便用于写作。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

1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