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

时间: 新华 六年级教案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将师生活动和教学资源事先加以计划,以便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优秀的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是怎么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1.提问激趣。

根据“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回顾与整理

1.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②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2)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

②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较,谁就是被除数。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①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甲:乙×。

④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发芽率=×100%

小麦的出粉率=×100%

产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工程问题。

(1)什么是工程问题?

明确:工程问题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解题。

(3)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有哪些?

预设

生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生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生3: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柱切割组合模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什么是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

(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板书:V=Sh

5、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三、巩固应用练习。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3、4、题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圆柱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生想象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底面是两个圆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获得求“圆柱体表面积”的算法。

学情分析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不知道圆柱侧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及求法。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体验成功的收获,体会小组合作探索成功过程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师引导,动手操作得出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难点: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圆柱由几个面组成?上下两个面是什么?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2、圆面积怎样求?

3、长方形的面积呢?

二、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一顶厨师帽,让学生观察,做着一定帽需要多少布料?用我们以前学的知识能解决吗?教师借机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三、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1、分组,讨论:

(1)、动手将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你发现了什么?)

圆柱的侧面剪开发现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

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地面周长×高。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2)、复习引导:(用旧解新)

上下两个圆的面积怎样求?(如果已知底面半径就能求出底面积)

(3)、小结:小组讨论,将公式延伸。

圆柱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Ch+2πr2

=πdh+2πr2

2、知识的运用:(回到情景创设)

(1)、出示例题:

例2:假如一顶厨师的帽子,高28厘米,帽顶半径10厘米,做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用进一法结果保留正是整十平方厘米)

(2)、独立试做:

(3)、集体讲评。

(4)、讲解进一法。

3.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重点学习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硬币、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会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塞车运动。看,它们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一号、二号、三号谁将会成为最后的冠军,请同学们大胆预测。

师: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冠军,送给一号车手。同学们预测的很好,那么一号的赛车为什么成为了最后的冠军呢?

生:因为一号的赛车,轮子是圆的。

师:其它的车手为什么会比一号的赛车慢呢?

生:因为它们的轮子是方形,是三角形,有棱有角的。

2、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你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还有圆?指名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圆的物体。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汽车作为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正是因为装上了圆形的轮子,不仅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家庭用的圆形套装餐具,满足我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更让我们味口大开,看来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很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对圆作更进一步的认识吧!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1、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创造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

生: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创造圆。

生:进行小组反馈。

教师注意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

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1、利用圆形轮廓描和印圆,方便但圆的大小固定。2、线画圆,比较麻烦但可以画很小的圆也可以画很大的圆。3、旋转形成圆不能留下痕迹。4、圆规画圆,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圆都能画)

师:那你认为这么多方法中用什么画圆最科学最方便?

生: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2、第二次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那请同学们用圆规自已尝试画一个圆。

没有画成功的同学把图案展示,我们愿意帮助你寻找原因。

生:(1、画移位的,2、重新画又找不到位置的,)如:问为什么会移位,为什么会找不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回答问题的原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所以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把钢针戳在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岔开圆规两脚的开口,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请大家也一起试试看。(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刚针戳的位置不一样,(或点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书:能决定圆的位置)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圆规的开口大小不一样。

生: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师:那请同学们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来画一个圆,并用剪刀将你所画的圆剪下来。三、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探究其特征: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

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作用;会看扇形统计图,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重点难点:

会制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是用整个图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例如:下图的扇形统计图反映了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小组的情况。

问:在这个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全班人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

(参加文娱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30%;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60%,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想一想:扇形统计表的特点?(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例5 和桥村2000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如下

粮食作物 84公顷

棉花 24公顷

油料作物 12公顷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制图步骤

(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最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5)名称、单位、制表时间,

板书:(1)84+24+12=120(公顷)

粮食作物:84÷120=70%

棉花:24÷120=20%

油粮作物:12÷120=10%

(2)粮食作物:360°x 70%=252°

棉花:360°x20%=72°

油料作物:360°x10%=36°

和桥村2000年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图

2001年1月制

三、课堂作业

设计

1.李明问班上的每个同学:“你最喜欢哪—项球类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他制成了右面的扇形统计图。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项球类活动欢迎?

(2)哪两项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爱好哪项球类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

(4)图中的“其他”,是把最爱好排球、网球、手球等球类活动的人数合并而成的,你认为这样做合理吗?

五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的音乐成绩,得优的有12人,得良的有16人,及格的有10人,不及格的有2人。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制成扇形统计图。

3.右图是一个养禽专业户去年养的鸡、鸭、鹅的扇形统计图。如果这个养禽专业户共养鸡、鸭、鹅共2500只,算出三种家禽各养多少只。

4.一种牛肉的成份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四、课堂作业

设计

1.(1)乒乓球;(2)足球篮球;(3)羽毛球;(4)合理;

2.略

3.鹅:2500x 18%=450(只)

鸭:2500x 30%=750(只);

鸡:2500x52%二1300(只)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关数的整除概念,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提高判断能力,能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概念之间相辅相承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的整除概念。数的整除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今天我们复习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部分知识。(板书:数的整除复习概念)通过这节课复习,我们要准确掌握概念,并理解概念,弄清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过程

1.复习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请大家看投影片上的三道算式:

①106=1.6②382=19③156=2.5

(1)第①和②、③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2)②和③相比较又有什么不同?(板书:整除)并追问:什么叫整除?

(3)观察整除式382=19,谁能被谁整除?为什么?

(4)在38能被2整除的前提下,38是2的什么?2又是38的什么?(板书;倍数、约数)

(5)什么叫倍数?什么叫约数?

(6)倍数、约数能单独存在吗?它依存于哪个概念?

(7)从382=19这个式子中,可以看出38是2的倍数,还能看出38是谁的倍数?那么38可以叫做2和19的什么?(板书:公倍数)

(8)2和19只有38这一个公倍数吗?有多少个?为什么?

(9)既然2和19的公倍数是无限多个,那么有最大的公倍数吗?有最小的吗?是多少?

(板书:最小公倍数)

(10)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11)依据382=19这个等式,谁能用整除、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来说明等式中3个数之间的关系?

2.复习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1)我们已经知道38是2的倍数,2是38的约数,除2以外,38还有哪些约数?(板书;1,2,19,38)

(2)2的约数有哪些?19的约数有哪些?

(3)观察38,2,19这三个数的约数,你能指出它们的公约数吗?(板书:公约数)

(4)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为什么?

(5)38和2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38和2的什么?(板书:最大公约数)

(6)38和2的最大公约数是几?38和19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7)什么叫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

(8)2和19有公约数吗?是几?有最大公约数吗?是几?

(9)2和19的最大公约数是1,2和19是什么关系?

(10)什么叫互质数?(板书:互质数)

(11)请你举出有互质关系的两个数。

3.复习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1)观察38,2,19的约数的个数,并以此为标准,给这三个数分类,可以分几类?

(2)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板书:质数、合数)

(3)如果把382=19改写成38=219,2和19叫38的什么?为什么?(板书:质因数)

(4)说2和19是质因数对吗?为什么?

(5)质因数能单独存在吗?它必须依存于什么概念?还有什么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6)把38这个合数写成2和19,这两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叫什么?(板书:分解质因数)

4.复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1)在计算中,我们常常需要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我们可以根据数的一些特征来判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的整除特征?(板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2)38,2,19中哪个数能被2整除。为什么?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3)能被2整除的数叫什么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呢?(板书:奇数、偶数)

(4)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依据是什么?

(5)能被5,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6)改38中的一个数字,使它能被3整除,怎样改?

(7)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你能分别举几个数吗?

(三)复习概念间的关系

(1)在刚才复习的这些概念中,有哪些概念不能单独存在,请你列举出来。(板书:倍数、约数、质因数)

(2)倍数、约数、质因数分别依存于什么概念?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依存关系。(板书:依存关系)

(3)哪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4)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叫什么关系?(板书:包含关系)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382=19这个等式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不仅整理出了数的整除有关概念的网络图,还通过分析了解了概念间的关系。

(四)练习

(1)填空。

①在自然数中,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最小的一个数是();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一个数是();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的一个数是();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最小的一个数是();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一个数是()。

②所有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③能被3和5同时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④小于10的所有质数的和是()。

⑤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百位上的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十位上的数是自然数,但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个位上的数是最小合数,这个四位数是()。

(2)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①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互质。()

②最小的质数是自然数中全部偶数的最大公约数。()

③任意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3)思考题。

有14,30,33,35,39,75,143,169八个数。①把这八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②把这八个数分成两组,每组四个数,且使它们的乘积相等。应该怎样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分三个层次教学。

1.通过一题多问,从具体到抽象,把本单元的主要概念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即:

复习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复习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复习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复习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从而有目的、有计划的将这部分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使学生对这块知识一目了然。

2.进一步分析概念之间的各种联系,明确概念间的不同关系。从而提高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约数和倍数与整除的依存关系等。

3.应用概念综合练习。

练习充分,有层次,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9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口算各题。

(1)3/8×2/3= 3×1/3= 7/15×15/7= 1/80×80=

(2)3/8×1/3= 3/5×1/3= 7/15×5/7= 1/80×80/93=

二、新课

1、教学倒数的意义

教师:“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第一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第二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几不是1。)

教师:“像第一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教师举例说明:3/8和8/3互为倒数,就是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教师:“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教师:“例如3/8是倒数,能不能这样说?”(不能)

教师再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

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一组中其他3个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说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说出“互为倒数”,同时让学生明确谁是谁的倒数。

教师:“谁还能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

多让学生说一说,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不是正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出示复习题的第一组算式。

教师:“观察互为倒数的一组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说出它的倒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2)出示例题

教师:“怎样找出3/5的倒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3/5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3/5的倒数,即:3/5的倒数是5/3

教师板书: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5 ─────────→5/3

7/2的倒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写.

教师接着问:“自然数3的倒数是多少?3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3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那么3的倒数怎样求?”(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3的倒数就是.)

教师:“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应该怎样求?”(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就是以这个自然数作分母以1作分子的分数.)

接着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什么数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

“0为什么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把0排除在外.最后归纳出书上的结语.

2.做教科书第34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

学生独立填数,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如:“什么样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那么,要填的应该是什么数?”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找,教师巡视,看学生找得对不对,存在什么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的.使学生明确,根据倒数的意义,只要看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哪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倒数,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知道了倒数的那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的3、4、9题。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一)复习铺垫。

1、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师:师举一个例子问“:”叫?4呢?5呢?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在除法中,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谁还记得?

在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

(2)师: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

(二)激趣,揭示课题。

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比的化简》。比应怎样化简?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某某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学一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思考题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简比?③比的化简与分数的约分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

活动二:说一说。(反馈看书、自学情况)

①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教学比的化简。40:360= 40/360 = 1/9 =1:9

2:18=2/18= 1/9 =1:9

③比较:(生说,师重点强调,突出对应思想:A、 比的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然后约分。B、约分是写成最简分数,化简比到最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C、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思考题中的3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活动三:化简比。

14:21 0.5:2.5 2/9 :1/3

(1)请三位同学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2)反馈,集体订正:请这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

(3)请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带着思考讨论题小组讨论(先思考再讨论

:①3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它们各用什么方法进行化简的?②1、2题化简比的过程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的?请小组讨论后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整数比: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像分数约分那样进行化简。

小数比:可以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整数比,然后在化简

分数比:可以前项除以后项,再根据比值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同点: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4)回顾:比有什么性质,现在谁知道?(生说师课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活动四:练一练。

1、化简比。15:21 0.12:0.4 2/3 : 1/2 1:2/3

2、连一连,完成P53的第1题。

3、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比值是( )。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以下是数学论坛陈春艳的修改:

要求:以下为东山县樟塘中心小学 林敏卿老师的教学设计《比的化简》,欢迎大家就目标确定、教法选择、环节设计、作业设置等方面,提出建议或评点 。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加了一条目标,目的是什么?

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会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一)复习铺垫。

1、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说一个生活中的比比教合适,这么问有点太抽象。

师:师举一个例子问“:”叫?4呢?5呢?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在除法中,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谁还记得?

在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

(2)师: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是不是问题出现太早?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

(二)激趣,揭示课题。

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比的化简》。比应怎样化简?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某某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学一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思考题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简比?③比的化简与分数的约分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

活动二:说一说。(反馈看书、自学情况)

①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教学比的化简。40:360= 40/360 = 1/9 =1:9

2:18=2/18= 1/9 =1:9

③比较:(生说,师重点强调,突出对应思想:A、 比的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然后约分。B、约分是写成最简分数,化简比到最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C、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思考题中的3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活动三:化简比。

14:21 0.5:2.5 2/9 :1/3

(1)请三位同学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2)反馈,集体订正:请这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

(3)请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带着思考讨论题小组讨论(先思考再讨论

:①3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它们各用什么方法进行化简的?②1、2题化简比的过程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的?请小组讨论后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整数比: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像分数约分那样进行化简。

小数比:可以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整数比,然后在化简

分数比:可以前项除以后项,再根据比值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同点: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说的不准确。“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定注意强调“0除外”。

(4)回顾:比有什么性质,现在谁知道?(生说师课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活动四:练一练。

1、化简比。15:21 0.12:0.4 2/3 : 1/2 1:2/3

2、连一连,完成P53的第1题。

3、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比值是( )。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活动五:课堂总结。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 ),后退10m记作( )。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 ),下降50m记作( )。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向西行50m记作( )。

要求: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 98, -1000, -13, 34, -34。

负数 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 ) 。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 )分 二班( )分 三班( )分

三、提高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 ),-45m表示( )。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 ),-200元表示( )。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 ),+16°表示( )。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采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平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 )。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10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教师拿出自己的钥匙,并引出密码锁。分别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或物品见过密码锁,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钥匙。

师:对,这些都是用来开锁的钥匙。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锁是不用钥匙的,你们知道是什么锁吗?

生:密码锁

师:谁知道什么地方或物品上经常用密码锁?

学生可能说出:保险柜、保险箱、旅行箱,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不少,那谁来说一说你在什么东西上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学生可能会说:

●我在旅行箱上见过三位数的密码锁。

●我在保险柜上见过六位数的密码锁。

●有的保险柜上的密码锁是8个数字。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师生交流。师:那谁知道旅行箱上为什么用密码锁,而不是钥匙锁呢?

学生可能会说:

●不怕丢钥匙。

●能够保密,别人不知道密码开不了,也不能仿制。

……

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用一定个数的数字组成密码,可以有许多变化,也就是可以组成许多密码,即使你知道了密码锁是几个数字,也很难判断是哪个密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数字密码锁的秘密。

板书:数字密码锁

二、探索密码锁

1.提出探索由两个数字组成多少个密码的问题,让学生分别写出0打头和1打头组成的密码。

师:现在,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最简单的情况。假如数字锁的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同学们想一想,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自己在本上写一写。用0打头时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密码,然后交流,得出:

用0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00、01、02、03、04、05、06、07、08、09

板书:0打头——10个

师:再用1打头,写一写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完后交流,得出:

用1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10、11、12、13、14、15、16、17、18、19

板书:1打头——10个

师:想一想,用2打头,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生:10个。

2.分别提出:用3、4、5、6、7、8、9打头各能组成多少个?一共能组成多少个?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得出:10×10=100(个)师:分别用3、4、5、6、7、8、9打头呢?

生:分别可以组成10个

师:一共10个数字,每一个数字打头都能组成10个密码,那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呢?

生:一共可以组成100个。

教师板书:10×10=100(个)

3.教师谈话并告诉学生用三个数字组成1000个密码,鼓励学生合作进行推算。师:刚才,我们通过写出几组密码,推算得出:用0到9的10个数字组成两个数字的密码,可以组成100个,那你们想知道,用这10个数字组成三个数字的密码,能组成多少个吗?

教师板书:10×10×10=1000(个)

师:可以组成1000个,你们知道是怎么推算出这个结果吗?同学合作,试着推算一下。

学生先自己推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交流学生推算的方法,说明结果的准确性。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推算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说法:

●组成密码的数字都可以是0、1、2、3、4、5、6、7、8、9的十个数字。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0,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00、001、002、003、…009共10个密码。

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1,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10、011、012、013、…019共10个密码;……,所以第一位数字是0的密码共有10×10=100(个)

同样第一位数字是1,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2,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9,也有100个,所以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共有10×1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可以组成10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在每个密码后面再加一个数字,都能组成10个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十个数字中任一个数打头,后面都能组成(10×1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10×10=1000(个)

只要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首先给以鼓励,然后教师参与交流。

5.简单说明1000个密码与密码箱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计算偷偷打开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箱需要多少时间。算完后交流。师:同学们用不同方法推算出了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个。大家知道,一个密码箱只有一个密码,也就是说,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锁只是这1000个密码中的一个。所以知道密码的人,很容易就打开了,不知道密码的人,要想偷打开箱子,可就难了,你们知道难在哪吗?

生:他得一个一个地试。

师:对,要一个一个地去试,这样就有可能要试1000次才能打开。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每试一个密码要10秒钟,试1000次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算完后,交流计算结果。

1000×10÷60÷60≈2.7(时)

6.告诉学生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000个,让学生计算打开这样一个密码锁需要多少天。师:不知道密码,要想打开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就要花近3个小时的时间。重要的文件箱,都是由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这样的密码有1000000个(板书:1000000个),不知道密码的人,想打开箱子所花的时间会更多。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试一次的时间仍然是10秒,那么打开一个六位密码锁要用多少天呢?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1000000×10÷60≈16666(分),

16666÷60≈277(时),

277÷24≈11(天)

师:可见,数字密码锁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因为打开一个不知道密码的锁会用很长时间,因此就增加了密码锁的安全性。所以人们常把贵重物品或重要文件,放在安全可靠的密码箱中,防止泄密或丢失。

三、汽车牌照问题

1.让学生自己读书并解答。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推算的。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数字密码问题,实际上是运用了我们数学上数的组成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书79页,看汽车牌照问题。试着计算可增加多少个车牌号?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

生:由四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000(个),在这些数码前面增加一个字母,就可以增加1万个。

四、电话号码问题

提出电话号码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解决。交流时,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私人汽车发展得很快,全球的电话拥有量更以空前的速度增长着。请同学们解决一下书中79页电话号码增位问题。这个问题较难,试一试!可以同桌商量。

同桌讨论,试做。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参与。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结果:

●由五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100000(个),把10万个数码每个后面增加一个数字,可增加10个数码。所以,一共可以增加100万个,即:10000×10=1000000(个)

●电话号码没有0打头的,所以要去掉0打头的,所以,五位数的电话号码有10×10×10×10×9=90000(个),变成六位后是10×10×10×10×10×9=900000(个),增加了810000个。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11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教材77、78页及练习十八的内容。

2)、收集生活中应用到百分数地方的知识。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的优点。

教育方面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的应用意识。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科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7、78页及练习十八的内容。

学情分析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通过类比类推理解思路。

根据学生学段的特点,教学中应开放课堂,推广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熟知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区别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意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用从百度搜索的相关知识)

学法:合作探究,自主交流

教学准备

1)、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材料,找到了很多教案作为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小学教学网有关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多媒体课件PPT,给生直观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教学过程

活动一:师生交流,充分感知

师:同学们课前了解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棉68.5%,绦纶23.5%,晴纶8%。

生:我在酒瓶的商标上找到了酒精度11.5%。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含乳量≥60%,脂肪≥3.5%。

生:我在亲亲果冻找到“中奖率为100%”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百分数,虽然没学过,但都会读出来,我真佩服你们!这么多的百分数,说明了什么?

生:百分数的用途很广。

生:百分数很重要,生活中离不开它。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充分感知百分数,并创设了平等交流的氛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活动二:合作探究,充分感悟

师:老师也收集到了好多百分数,看,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课前把百分数圈出来,用课件展示)

(在这里用简单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环保教育。)

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你们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生:百分数是什么样的数?它到底有什么用处?

生: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师: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学生拿出手中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交流,准备汇报)

生:我收集的是: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棉68.5%,绦纶23.5%,晴纶8%。我的理解是把衣服的成份看作100份,其中棉占68.5份,所以68.5%表示棉占衣服成份的68.5%;涤纶占23.5份,23.5%表示涤纶占衣服成份的23.5%;晴纶占8份,23.5%表示晴纶占衣服成份的8%。

生:我收集的是:太平洋的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49%,我的理解是把海洋总面积看作100份,其中太平洋的面积占49份,49%是太平洋面积与海洋总面积比较的结果。

生:我收集的是:中奖率为100%,我的理解是如果你购买100次,100次都中奖,100%是表示购买次数与中奖次数的比率。

师:从同学们的理解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也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通过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理解体会了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与我们学过了分数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小组合作研究讨论,并作好记录)

生:我们组认为它们的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分数有时可表示这种关系,有时只表示具体数量。写法也不同。

生:我们组补充,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容易比较大小,一看就清楚。

生:分母是100的分数不一定是白分数。

(评析: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创设了“现实数学”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及优点,同时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得到交流、沟通,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三:主动应用,拓展升华

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对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得相当透彻了,那么你会写百分数吗?会写请到黑板上写一个百分数。

(学生有一拥而上,写出各种各样的百分数。)

师:同学们写了这么多的百分数,你能任选一个说说它的意义吗?生:我选50%,这节课我举手4次,老师让我回答2次,我回答的机会占举手次数的50%。

生:我选96%,第三单元测查我们班及格人数44人,几个率约占全班人数45人的96%。

生:我选120%,它的分子比100大,有意思,比如工人一天要生产20个零件,结果完成24个,完成的占生产任务的120%。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应用百分数的意义,用一句话表达对自己或同学、老师的满意率?

生:我对自己的满意率为90%。

生:我对自己的满意率为95%。对李某的满意率100%。

生:我对自己的满意率为95%。对同桌的满意率50%,对老师的满意率95%,因为同桌上课时老是吵我,而老师没有发现。

生:我对老师意率为100%。

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上台写分数,选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说意义,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无不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有用,体验到数学思考的快乐和挑战困难后的精神满足。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2过程与方法:

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思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2教学难点

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我正你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

1、向上看(向下看)

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3、电梯上升15层(电梯下降15层)

4、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很好,接下来,老师换一个游戏规则。老师给大家看一幅图片(课件出示第2页例1的几幅图)。

二、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于第2页例1的几幅图的情景呢?

生:有,看天气预报的时候。

师:我国面积非常大,在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地区气温相差非常大。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这六个城市,你能读出这六个城市的天气怎样的吗?

出示例1情境图.

学生读一读。

三、认识负数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师:(课件出示温度计)同学们,认识它吗?

生:温度计。

师: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课件出示℃、℉)

生:℃表示摄氏温度,读作“摄氏度”。

生:℉表示……

师:℉表示华氏温度,读作“华氏度”。那我国用什么来计量温度呢?

生:我国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

师:一大格表示多少摄氏度?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对温度计做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大格表示10摄氏度,一小格表示2摄氏度。

师:0摄氏度怎样规定的?你知道吗?

生: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

师:是的,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读作:0摄氏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师: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师:那零上10摄氏度记作?:+10℃零下10摄氏度记作?:-10℃

生:零上10摄氏度记作:+10℃;零下10摄氏度记作:-10℃。

2、读出水银柱所表示的温度。(课件出示)

教师课件出示水银柱所表示的温度,引导学生读一读。

3、从上面的天气预报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例如:北京最高温度是5℃,最低温度是零下5℃。

师:北京-5℃和5℃一样吗?都表示什么意义呢?

生:-5℃和5℃不一样,-5℃表示比零度还要低5摄氏度,5℃表示比零度高5摄氏度。

生:-5℃和5℃不一样,-5℃比零摄度冷,5℃表示比零摄氏度热。

教师小结:5℃和-5℃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正确读出例1中的各个城市的天气温度。

师生一起小结:当气温高于0℃的时候,我们在数字前面加一个“+”号或者直接用数字来表示,读作零上×摄氏度。当气温低于0℃的时候,我们在数字前面加一个“-”号来表示,读作零下×摄氏度。因此,+5℃表示零上5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5℃表示零下5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板书:+5℃正三摄氏度;-5℃负三摄氏度)

学生自主完成例1的信息表,然后和同桌说说各数表示的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5、教学教材第3页例2。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第3页例2的图片,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生:“20__”表示存入20__元。

生:“-500”表示支出了500元。

生:“-132”表示支出了132元。

生:“500”表示存入500元。

师: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或者数学符号吗?(提示20__.00与+20__.00代表相同的意思。)

师:那在这里500.00和-500.0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500.00表示存入500元,-500.00表示支出500元

学生说出各个数字的含义。

教师小结:500和-500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很好,同学们再试着说说图中其他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交流。

6、思考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例1和例2,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提示:在例1和例2中,都有两种数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支出与收入。

7、0是什么数?

师:我们把海平面的高度看做多少呢?

生:看作0。

师:(课件展示)比海平面高的&39;用(+几或几)表示,例如+5000米比海平面低的用(-几)表示,例如-20__米

把海平面0当成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师:(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怎么表示?

生:记作+8844.43米。

师: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如何表示?

生:记作-155米。

课件展示小知识:海平面,顾名思意,就是大海的水面。它用在测量地面高度上,又称海拔。我国所有的大地测量和标志,都是以黄海海面的基点开始的,任何海拔标高,都是相对于黄海海面的基准点。

(通过对海平面的认识,温度计上的0,得出0像一条分界线,把正负数分开,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小结: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16,-500。像-16,-500,-3,-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读作负八分之三。

而以前所学的16,20__,,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也可以加上“+”号,例如+16,+,+6.3等(也可以省去“+”号)。+6.3读作正六点三。

师:0像一条分界线,把正负数分开。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8、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

(1)、用正负数表示。

①、零上12.5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12.5℃)

零下3.5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3.5℃)

②、广西某地有一天坑,

坑口高于海平面125m,表示为:________,(+125)

坑底低于海平面m,表示为:________.(—100)

(2)、先读一读,再议一议:观察这些数,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同桌讨论,教师指名汇报。

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可以分成正数、0、负数。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正数前面可以写“+”,但通常不写,而负数前面的“-”必须写。正数前面可以读“正”,但通常不读(如果有“+”号必须读),而负数前面的“负”必须读。

四、走进生活

师: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件出示题目进行检测:

1.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__________。月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__________。(100℃,0℃,-88.3℃,-183℃)

2、做一做

胜5场记作_______,读作_________;(+5场,正五场)

输3场记作_______,读作_________。(-3场,负三场)

收入100元记作_______,读作___________;(+100元,正一百元)

支出200元记作_______,读作___________。(-200元,负二百元)

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

3、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

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

4、六年级三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答得0分。根据三个班的得分,说一说他们的答题情况。

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

5、你会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吗?

(1)、华山比海平面高20__m,记作(+20__m)

(2)、死海比海平面低392m,记作(-392m)

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

6、我能判断对错

(1)任何一个负数都比正数小。(√)

(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因为“4”前面没有“+”号,所以“4”不是正数。(×)

(4)上车5人记作“+5人”,则下车4人记作“-4人”。(√)

(5)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6)5゜C和+5゜C所表示的气温一样高。(√)

7、小结交流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吗?

生:家庭收支账本上。

生:冰箱的冷冻室温度。

生:地图上显示的海拔高度。

五、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读出-3℃和-18℃这两个温度,并根据题干思考北京和哈尔滨的温度哪个低些。

教师指名回答。

2、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小组依次回答,教师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后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板书

认识负数

+5℃正三摄氏度-5℃负三摄氏度

5三-5负三

八分之三-

负八分之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法】

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看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学校让我们班推荐一位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做图书管理员,老师已经选好了,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是第三组的。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他可能是哪几位同学?如果要找到这位同学,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这位同学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中引入数学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教学图。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张亮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张亮同学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数对来表示(2,3)。

(3)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强的位置。

王艳(3,4)赵强(4,3)

(4)小结。

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要考虑两个要素:第几列和第几行。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列第几行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电影院和电影票的图片。出示题目: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用电影票来确定位置,电影票一般都写着“几排几号”,“排”表示行,“号”表示列。比如“3排7号”用数对表示是(7,3)。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选择学生感举的事物,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例2。

(1)认识方格图。

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指导学生观察图。

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数对表示图中各场馆的位置。

提问1:我用了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你们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

【大门在示意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数对(3,0)来表示】

你们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熊猫馆(3,5)大象馆(1,4)猴山(2,2)海洋馆(6,4)】

(3)根据数对标位置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和理解位置与坐标中数值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不但会用数对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位置,还会描述坐标图上的物体的位置。】

三、巩固运用

1、小游戏:看谁反应最快。

老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要在3秒内起立。

2、做一做。(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数对中的前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一个数是表示第几行。

五、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

横排叫做行从前到后

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列,行)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14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2.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事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会歌词。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从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引出歌曲的主题——《蓝天向我们召唤》。

(1)让学生学生朗读书中材料,并展开讨论有关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信息。

让学生回家有机会观看“神五”“神六”或“神七”的录像。

教师讲解:

(2)由于编写教科书时“神五”“神六”或“神七”尚未上天。“神五”是单人、单天飞行,“神六”是双人、多天(5天)、行,而“神七”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这说明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飞船的核心技术。

(3)学生朗读《蓝天向我们召唤》的歌词。

学生讨论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说一说“向航天英雄们学习什么”。

(4)欣赏歌曲的范唱录音。

(5)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6)随录音学唱歌曲歌词。

注意: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顿音的使用。

(7)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部分及歌词,这部分旋律节奏比较多样,其中但也增加了学唱的难度,可多随录音学唱,最后随琴声学唱。

(8)初步唱会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旋律,是学唱更加理性。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运用分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教学对策:

设计一些找单位1的量和分析数量关系式的练习,多组织学生说思考过程,通过交流感受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国庆长假之前,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有关内容,在计算中,同学们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相关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

二、基本练习

1、计算练习。

5/129/103410/5122/3926/11

10/2112/257/83/20_5/7

8/15611/6222515/16812/13

11/1222/915/165/125/1410/21

学生任选3道乘法、3道除法进行计算,同时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及时结合学生计算情况进行讲评。

组织学生小结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解方程。

12x=9/113/8x=9/106/5x=15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学生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讲评时指出解方程的格式及依据,及时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3、在○里填上、或=。

5/711/13○5/77/916○7/91/16

5/71○5/75/77/5○5/7

6/73/5○6/73/84/3○3/8

110/9○18/111○8/1

学生不计算,通过已学知识进行判断,然后交流判断理由。

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小结:

一个数乘真分数,结果小于这个数;一个数乘以1,结果等于这个数;一个数乘比1大的假分数,结果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除以真分数,结果大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1,结果还等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假分数,结果小于这个数。

4、根据已知条件找准单位1的量并说说数量关系式。

(1)白兔只数的5/12是黑兔的只数。

(2)已经修了公路全长的3/4。

(3)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加1/8。

(4)第三季度冰箱价格比第二季度便宜1/10。

(5)二班植树棵数相当于一班的9/8。

(6)还剩这堆煤的3/8。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练习,每人选3题说说数量关系,然后指名交流。

5、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用3/10小时走了15/16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走1千米要多少小时?

(2)一种柴油2/3升重8/15千克。1升这样的柴油重多少千克?1千克这样的柴油有多少升?

(3)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鸡的孵化期是鹅的7/10,鸭的孵化期是鸡的4/3倍,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4)一个乒乓球从50分米的高度下落,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时高度的2/5,第三次下落时能弹起多少分米?

(5)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鲜牛奶的2/15。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多少升?

(6)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比鲜牛奶少13/15。一盒酸奶比一盒鲜牛奶少多少升?

(7)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1/5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比一盒鲜牛奶少多少升?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主要交流思考过程。

三、全课总结

评价一下自己的练习情况,分析一下还存在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按照课前的教学设想,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了分数乘、除法计算练习,然后进行了分析数量关系式的练习,最后进行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课堂上学习效果还不错。

但从学生作业情况看,有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未认真读题就列式计算,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当天所学的如果是分数乘法,这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就会全部用乘法来解决问题;如果今天学的是分数除法,他们就全部用除法来计算。也就是说完全是模仿,没有自己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分析。长此下去,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所以要把问题杜绝在源头,在练习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对比练习,逼着他们要独立思考,让他们感到没有自己的思考是无法正确解答题目的。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1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10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

教师准备:

10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我们在前面的知识中已经学习了用三个或四个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形,你能说出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吗?(展示课件)

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更加复杂的立体图形,有兴趣吗?

二、教学新授:(用三个比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创设“比赛”情景一

第一轮比赛:摆(如课件)

要求学生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任意搭,有多少搭多少,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小组每摆一个造型可得10分)

时间为3分钟

学生出现了多种答案,老师巡视课堂。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

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第二轮比赛:画

(1)教师大屏幕出现摆好的立体图形(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让学生仔细观察立体图形后集体动手单独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总结出画平面图形的方法。——从左边开始看,先看有几列,再看每一列有几个正方形。(这种方法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简单易学)

(2)比赛:任选三位同学依次摆出三种图形,让全班各组的同学画,能画出来的小组获得分数50分,反之扣50分。

3、创设“比赛”情景三

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屏幕出示,课件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每个小组限定在2分钟内摆,时间到时各小组摆出图形来,每摆对一个可得50分,反之,摆错了倒扣50分)

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思考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会,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

思考二、(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充分想象。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不能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计算各小组所得分数,宣布获胜小组

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79页练一练1、2。

四、小结

今天学习的观察物体,要从几个方向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呢?(3个)2个方向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但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1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

种 类 摄入量/克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 50

奶类和豆类 450

鱼、禽、肉、蛋等类 600

蔬菜和水果类 900

谷类 1800

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

2、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

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

汇报计算结果,订正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说出获得的信息

根据教师引导说出发现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观察数据,发现,说出不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行计算,订正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谈话:这张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请你运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人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

揭题,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一边进行简要讲解,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人量的百分之几)

四、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较各项活动时间,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提出数学问题

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

3、参照题目,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五、全课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1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旧知。

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⑵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⒉、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⒉、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到第13题。

这六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设计到很多课外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位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全课总结。

计算时,要掌握好计算方法,准确计算。

板书

分数乘法练习课

40×11/20=22(种)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1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解答简单分数除法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能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认识到许多分数除法问题可以借助方程来解决,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x=534x=63x=910

5x=101112x=8923x=67

2、口答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

⑴某数的.35是36。

⑵全厂人数的58是210人。

⑶完成了300个,刚好是计划的14。

⑷一个数的3倍是1225。

3、解答: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35。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生练习,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把谁看作单位"1"?

二、探究新知

师:请看黑板,同学们开联欢会布置会场,用的红气球占总数的49,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

师:指名读题,谁能找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师:题中"总数的49"这个条件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边画图边理解

师:请同学们看图说说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观察图示,你发现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师:你是根据什么列出等量关系的?(同桌讨论)

师:在这个等量关系中,哪个量是已知的?哪个量是未知的?

师:未知的可以设为X,根据等量关系我们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同学们自己能解答吗?(指名板演,其他自练,并提醒学生做完要检验。)

师:做完的同学把书打开72页,对照例题检查自己做对了吗?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师:同学们是用把原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的方法检验的,其实还可以根据题意进行检验,我们可以计算28是不是占X的49,如果是就说明你的方程不但列对了,而且解对了。如果不是就说明有错误出现,好及时改正。

师:回顾例题的学习过程,你认为解题关键是什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不但能学懂知识,还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师:其实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不光能解决有关联欢会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说"十、一假期,老师上街买了一套衣服,裤子75元,是上衣价钱的23,"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求出一件上衣多少钱吗?(能)

指名板演,其他自练。

三、巩固练习

试一试

四、全课

师: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五、作业

六年级数学的表格教案篇20

教学内容:教科书93页“练习与实践”第7~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理解“一种药品降价10%”的含义。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

两种衬衫的原价相同,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价不同。108元原是这两中衬衫现价的和。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

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活动,适时互换角色,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开展竞赛,以提高练习效果。

二、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交流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17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