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电子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时间: 新华 六年级教案

设计教案的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电子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电子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电子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1

教学要求:

1、能按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和文中的重点语句,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

2、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积累课后习题中指定掌握的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节9节。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

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后习题,抄写词语,家默。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述: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意味着夜幕已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作一次书中散步;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的人流中,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十三课《灯光》中讲述了一个在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朗读

三、观察插图,理解课文2-5节

1.请同学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

2.指名读文:

生:大约一切准备憧憬里去了。

3.自由朗读,图文对照,请你谈谈你看懂了读懂了什么?

师抓要点,有机点拨。

(郝副营长正深情地憧憬着)

憧憬是什么意思?他憧憬什么?为什么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是深情的?

(憧憬是向往的意思。他向往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希望革命胜利后,大家都能用上电灯,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

4.文中哪些地方要读出深情的语气?自读,指名读。

5.引读,第二节中的第1、2句向我们交代了郝副营长是(经验),他今晚的战斗任务是(由他道路)

6.齐读第2-5节,注意读出深情的语气。

四、默读训练,理解课文6-10节

1.过渡: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快速默读第6-10节,哪一节中直接告诉了我们?

2.齐读第10节。

3.师述,这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下一代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自己却没来得及看到憧憬已久的电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4.默读回答问题:

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的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默读回答问题。

(1)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2)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3)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出示:答题的方法与步骤。

(1)理解题意

(2)找出内容

(3)摘取要点

(4)组句答题

5.交流自学情况:

第一题: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第二题: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第三题: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6.师述:是啊,我们年轻的战斗英雄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自始至终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他认为自己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的。

7.选择文章的中心

出示小黑板,选择文章中心,并说明理由:

①歌颂了他热爱生活的好品质。(舍主取次)

②刻画了他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为大部队燃书照明自己牺牲的感人事迹。(主要内容)

③歌颂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而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

8.指导朗读第6-8节

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敬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起配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八节。

(1)以记者的视角出发。

第6节:

半小时以后,记者刚回到(团指挥部打响了),他看到了(三发天空),又听到了(震天爆炸声),知道(围墙突破口)。正在这时,记者突然发现(突破口沉寂了),原来是(后续联系)。

第7节:

在这危急的时刻,记者和整个团指挥所有的人都(焦急望着),突然,记者看到(黑暗过去)。他又听到(突破口喊杀声)。

第8节:后来记者才知道(在这打中了)。

(2)从郝副营长的视角出发。

第6节:

半个小时以后,战斗打响了,郝副营长带领部队冲出了交通沟。随着(三发突破口)。正在这时,郝副营长突然发现(后续联系)。

第7节:

在这危急的时刻,郝副营长所处的那片黑暗里(腾起喊杀声)。

第8节:

原来是他突然想起了口袋里的书,便(划着的路)。也因为这光亮,他(暴露打中了)。

五、总结

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发愤图强!

六、完成课后题3,背诵6-9节

板书设计:

灯光

深情地憧憬

壮烈地牺牲

舍生忘死

毫无遗憾

电子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2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圆满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使日常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为迎接明年的毕业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本人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加强综合训练,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本册教材安排阅读课文25篇,其中韵文3篇。全册课文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思想教育深入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1、识字和写字

①本册教材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全册共安排学会206个生字,会认54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熟练掌握默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境,感受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⑥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掌握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⑨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材料。

3、习作

①有顺序地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

④继续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⑤根据表达的需要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正确使用句号、逗号、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等。

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综合性学习

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③以“学和做”、“读报和剪报”为话题,安排了“小组交流”“做一做”、“考考你”、“学做剪报”、和“成果展示”等活动内容。

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4)班共有学生52名,男生23名,女生29名。本班学生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有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各项语文作业,学习习惯较好,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反映灵活,爱回答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朗读水平普遍较好。但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般,大部分学生缺少写作兴趣,不会留心观察生活,写出的文章空洞、无情。

也有部分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较差,病句、错字较多。他们都是农村学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量较少,读书的范围较窄,不少学生还只限于读作文选。学生的积累较少,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被动。亟需教师正确引导,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3)班共有学生50名,男生18名,女生32名。本班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听讲,及时完成语文作业,学习习惯较好,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反映灵活,爱回答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朗读水平普遍较好。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被动。

2、学生的写作水平一般,大部分学生缺少写作兴趣,不会留心观察生活,写出的文章空洞、无情。部分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较差,病句、错字较多。

3、学生的阅读量较少,读书的范围较窄,不少学生还只限于读作文选。学生的积累较少。

三、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2、课堂教学中,注重“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做到精讲多读多练。

3、教会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收集,使学生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与吸收。

4、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5、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通过来理解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以说促读的方法,在读懂内容、抓住重点、理出顺序的基础上练说。

6、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注重学生日常的读书、写字等正确姿势的培养。

电子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石灰吟》和《竹石》,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

2、体会诗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3、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志向;

2、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我们就是在一首首诗歌的沐浴下长大的。有些诗,我们早已铭记于心。

说到柳树,我们会想起贺知章的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提起荷花,我们脑海里会浮现起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谈到瀑布,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谈到母爱,你必定会想起盂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古诗词,请大家看到16课《古诗三首》,今天呢我们要进行一次挑战,一节课学两首,看看同学们的学习能力。

3、请大家齐读课题《石灰吟》、《竹石》,现在我们猜一猜,这两首诗分别写的什么。

(石灰、生长在岩石中的竹子)请完成表格第一栏

(二)朗读诗歌,体会诗意

1、自由朗读2遍,再读给同桌听。请同学展示朗读,请同学跟着朗读,然后播放名家朗读,请男生读《石灰吟》,请女生读《竹石》

2、小组讨论,参考资料,说说你从诗句中分别读出了石灰和竹石怎样的特点,并完成表格第二栏

(三)了解诗人,寻找共同特质

1、师:相传这首《石灰吟》做于他17岁。当时他在求学路上经过一座石灰窑,正值师傅们在煅烧石灰石。他看到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便脱口而出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为何于谦看到石灰会这般激动,甚至为这平平无奇的石头赋诗一首,郑燮为何也会对着普普通通的竹子,而心潮澎湃,不仅为其作画一幅,还落笔题诗呢?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看他们的一生,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请同学们默读诗歌,参照资料2作者生平,完成表格第三行、第四行。

2、同学们的讲述和回答都非常精彩,现在我们看到这两栏(特点与品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共同特质,用一个词来形容石灰和诗人于谦,你会用?(清白)用清白形容石灰,老师能理解,因为不管历经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亦或粉骨碎身,石灰依旧保持着洁白无瑕的颜色,用清白来形容于谦,是想说于谦长得很白吗?那这个时候的清白代表着什么呢?【高尚的人格】迁移学习,用一个词来形容竹石和郑燮。(坚劲)同样的在用坚劲形容郑燮的时候,你们是在赞扬什么呢?【不惧怕人生的挫折】(四)托物言志

1、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人写这两首诗是仅仅是想描绘和夸赞这石灰和竹石这两个事物吗?那诗人实际上是想要写什么,想表达什么呢?展示诗文的思想感情:

《石灰吟》——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清清白白做人的志向这一次让我们在脑海中想着拥有高尚品格的诗人于谦,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于谦两袖清风的高洁,读出于谦那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清清白白做人的志向《竹石》——即使艰难困顿了美好的生活,仍要面对现实,战胜困难,像岩竹一样坚劲勇敢即使风雨浸湿了荡气回肠的梦想,即使黄沙掩埋了跳动的希望,即使艰难困顿了美好的生活,仍要面对现实,战胜困难,像岩竹一样坚劲勇敢。

让我们带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那么,这种明明是要写人,写自己的志向,却不直接写,而是通过写一个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作“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五)拓展提升,指导写法

1、这类诗在我国的诗歌中很常见,而当我们掌握了其中的方法后,我们也是可以写出来。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从这世间万物中选择一种事物,可以随便选吗?有什么要求呢?(特征相吻合)

3、然后,描摹特点,最后,抒发志向

4、小窍门:将表达人类品质和态度的词语直接加在这个事物上,这样就很容易让人从物联想到人了。示例说明:烈火焚烧(石灰经历)若等闲(态度),粉骨碎身(石灰经历)浑不怕(态度)

四、作业布置

1、背诵《石灰吟》和《竹石》

2、阅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诗选,从其中选择一项事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文,100字左右

3、预习《夏日绝句》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1、阅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诗选

2、选择一项事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文,100字左右

电子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4

一、激情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教师板书:石灰吟。朗读课题。

顺势解题:

(1)吟是一种古诗的体裁。比如。有吟诵、赞美之意。

(2)看着这个诗题,你会有怎样的疑惑?

2、教师过渡: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听录音朗读古诗。

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朗读,提出要求: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

2、听着老师的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放开来,自由读读吧!

3、指名读。老师有两个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1、能读下来。2、声音响亮地放开来读。

教师及时的评价:

(1)读下来了,而且还超越了老师的要求,谢谢你打响了头跑。

(2)符合要求,恭喜过关。

(3)他试图在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这种大胆尝试的精神值得肯定。

4、教师范读。之后师生互换读。

5、指名读。教师评价:有板有眼。已经不是在读字了,而是在读诗了。

6、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2、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的心,掏出了肚。)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理解“若等闲”——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气节。

4、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5、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

6、指名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溢了出来。

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

四、走进石灰,体验于谦的坎坷人生

1、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石灰,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留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字,猜测一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只要有理由,有根据。只有你不敢的,没有老师不能承受的?

3、周围合作,大胆猜测于谦会是个怎样的人?

4、组织交流:

(1)一定遭遇过挫折与打击。

(2)一定是个打不倒,压不垮的人。

(3)一定是个为人正派的人。

(4)一定是个刚正不阿的人。

(5)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的人

5、于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出示材料: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同时也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生正气。

6、刚才发言的同学,你从这段资料中,找到了印证了吗?

7、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人格的印证与际遇的预兆。

8、赞颂石灰,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

1)一诵——少年抒怀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教师评价: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听了你的朗读,彼时的于谦一定会和你成为好友。

2)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学生交流,如:嗨,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学生诵读)——你的朗读道出了于谦的心声,真是于谦的知音。

3)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会怎样吟诵这首少年的诗作——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这是于谦最后的深情呐喊。铮铮铁骨,浩气长存,这是于谦一生秉性的再次体现。

4)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评价他:“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

五、总结

电子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5

教学内容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

能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大白纸、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记录评价

一、激情导入(1—2分钟)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三、出示自学指导(2—3分钟)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①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②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2、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5)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10分钟)

依据自学提示检测。

1、读学习目标

2、读自学指导

3、按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

(1)边读边画,解决字词。

(2)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3)结合上下文,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解决自学指导中问题。

4、反馈、汇报学习成果。

(1)读写字词,解释词语。

(2)回答问题。

六、当堂训练(15分钟)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而日中时远也()如盘盂()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

6、孔子不能决也()

7、孰为汝多知乎()()()()

(二)一词多义:

⑴为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孰为汝多知乎

③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⑵其

①问其故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③未有其比

(三)内容理解

⑴《两小儿辩日》选自《》,据说是____时期____所作。

⑵《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道理,表现了他们的可贵精神。

(3)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

文中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

5、独立完成当堂练习。

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

经过:一儿:日初近日中远——远小近大角度

两小儿辩日一儿:日初远日中近——近热远凉不同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实事求是)

电子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6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

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 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 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带着自学提示第2、3个问题再读课文,看看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快速默读批划,可以把体会写在旁边空白处。

2.全班交流:

(1)第2自然段:

说话的人是在欣赏__广场美丽的景色时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发出的由衷赞叹,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指导学生朗读多好啊!,读出赞叹的感觉) 板书:千万盏灯

(2)第4自然段:

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着书上的一幅插图时说的,联系上下文可知道当时是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没有见过电灯,作者和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插图上那个在灯下看书的孩子非常羡慕 板书:吊着的电灯 抓住沉思,他在想什么呢?刚才的同学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郝副营长的语言和神态、动作)像这样写人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思想。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 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 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想象当时他的心情,再读多好啊!,读出羡慕,渴望的语气。

(3)第7自然段:

说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联系刚才的沉思,从他的语言可以了解到什么?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 下学习。) 板书:憧憬中的灯

(他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孩子们将来都能在灯下读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

抓住憧憬,再读多好啊!读出满怀憧憬的语气。

3.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 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

么事情了呢?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回答问题。

①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②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③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2)交流自学情况:

①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②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生:比喻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师:对!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 .这位战斗英雄这样做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用他的生命换来灯光。)

4.是啊,是英雄的牺牲换来了今天__前的璀璨华灯。

师出示课件 在__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师板书:璀璨的华灯

你们从中感受了什么?。 (体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

这璀璨的灯光又象征着什么? (这灯光象征着他们的革命精神,幸福生活。)

5.感悟首尾呼应、以灯光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1.课文在开头、结尾都写到__前的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在__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2.学生读句子。

(体会开头结尾相呼应的写法,象征着幸福的生活是无数英雄的牺牲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

四、课堂总结

播放《国歌》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需要何等的勇气,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需要何种的信仰,我们的革命先辈们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此时此刻,在清明时节来临之际,站在他们的墓碑前你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又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板书

千万盏灯

吊着的电灯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灯光 憧憬中的灯 首尾呼应 一星火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璀璨的华灯

电子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7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精选2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篇1

第八单元  告别童年

单元备课:

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也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本单元收录了几篇文章都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片断,体现了成长中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我们上路了》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全班进行交流:

(1)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 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2)理解“风、雨、雷鸣电闪”各比喻了什么?

(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挫折等艰难考验。)

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

(2)在班级表演读。(师配乐)

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

2、给学生时间练笔,然后请学生在班上朗读。

3、总结。

六.作业:

完成《导学导练》相关作业。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际遇顺逆交错但不能因此畏缩不前,要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学步》

教学目标:

1、联系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父母的呵护关爱,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走好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

3、学习生字,掌握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通过记叙作者看着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时摇晃、踉跄和摔倒的情景,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嘱咐和期望。

2、了解作者:

赵丽宏: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生于上海市区。1968年高中毕业后到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种过田,学过木匠、当过乡村邮递员。在插队期间开始创作诗歌和。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在《萌芽》杂志任编辑,后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3、再读课文,然后交流词语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4、开展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作好旁注。

(2)小组交流,相互启发。

(3)汇报交流,点拨引导:

重点讨论以下句子含义:(尊重学生多元感悟)

(1)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

(2)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3)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退的伤疤,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

(4)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谈你的理解。)

5、讨论:父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着儿子学步的?

6、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美:

本文语言亲切委婉(第二人称),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许多话语哲理性强,耐人寻味。

7、布置作业:(1)完成《导学导练》相关作业

(2)积累有关aabb、aabc等形式的。

教学反思:

教学中首先是语言的亲和力是一般老师不可比的,其次思路清楚,更重要的是老师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文章的中心。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小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天——即将分别的感人情景。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心理,描绘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作者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3、生读文,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1)老师对学生的爱:语言描写“中学的老师要严格的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吹得不错呀,斯巴多尼!”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嘱咐。动作描写“揉了揉他的头发”,体现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

最后一段其实含蓄地点明了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看作文章的精彩点题之笔。“等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了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不得不洗去脸上的唾沫印儿,”是说“我”极想留下一些什么学生的东西作为永久的纪念,所有没收上来的东西都已经还给了学生,只有这“唾沫印儿”是学生主动给予的,“我”极为珍惜,不忍洗去,也就是含蓄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不舍,对学生的爱。

(2)学生对老师的爱:“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抽噎”等等。“拥抱”、“吻”、“抓”、“拉”、“塞”,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

4、写作特点:

(1)本文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全文。

(2)在行文上富于变幻,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行文方法。

5、练习: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6、小结:主题思想

四、作业:拓展延伸,写一篇同题作文

板书设计:新课标第一网

对学生的爱逐一描述

时间顺序对学生家长的回忆对学校最后一天的留恋

对校园的不舍

教学反思: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一文中,作者从教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感人情景。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再现了他那群上课不爱听讲,爱搬弄是非,爱打瞌睡,爱刻字,爱搞恶作剧的学生。这不由使我思考,中外儿童在天性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和我的学生一样既调皮又可爱。

为了引导学生跟文中的孩子们的表现做一下对比,反思自己言行。我让学生先给文孩子分类,然后看看自己是归哪一类的,大家个个积极主动。有好几孩子主动承认爱往桌面刻字;还有两个学生问我自己最近总是上课不专心该怎么办?最让我吃惊的是范志民竟然自动“揭发自己是爱搬弄是非的人。他可是个向来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呀!我想他既然敢于承认错误,那么在他心中会深深反思,引以为鉴吧!

在课堂上,我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引导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一次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我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认错,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远比书本中知识与技能更有价值。

《万岁,母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结合自己经历体会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深情。

3、反复诵读,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 反复诵读,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深情。

教具准备:录音范读,幻灯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万岁,母校》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

3、分层次,概括内容。

(1)第一、二小节,点出建校五十年许多学生重新回到母校的感受。

(2)第三至七节,介绍了不同职业的学生。再现了当年母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3)第八至十一节,描述了师生共聚的感人场景。

(4)理解最后一小节。指出从母校毕业的学生,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在不同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体现母校的作用,培养我们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找学生朗读。

6、分组比赛。

四、编排情景剧《20年后再相会》

五、生谈感受。

六、作业:

1、写一篇作文《20年后再相会》。

2、描绘20年后的校园景象。

教学反思:

下课了,孩子们仍意犹未尽,都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说着……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读懂了许多:不舍、感激、希望、祝愿……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孩子们早已熟知,而现在流露出的是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教育教学的结果不就是如此吗?盘点这堂课,我暗自庆幸,庆幸自己的“机智”,没有错失这样的精彩。但更多的是反思,为什么备课时没有考虑全面呢?可能是我过多地预设了自己对文本的感受,而有些忽略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总是想当然地认为简单,草草了事,没有深入挖掘。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而我恰恰就做得不够好!

《童年的朋友》

教学目标:

本文是一篇自传体小说的节选,教学时应根据自传体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应用到平时的写作指导中,同时还应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外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教具准备:录音范读,一些童年时生活的照片,幻灯片。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请大家说说,你在假期里见到了童年的朋友了吗?是不是跟大家一样,写的也是他童年的小伙伴?要知道答案,我们今天就一同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吧!

二、作家简介

1、你了解到作者的哪些情况。(提问学生,先由学生先说一说)

2、教师补充说不到的情况。

三、课堂互动过程(一)

1、生字词语音检查(加点字注音)

先由教师出示卡片(或pot),列出下面词语,提问学生。

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

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

然后由课代表,教学生拼读这些词语,并当场听写出“噗噗”“发绺”“兜起来”“马鬃”“诅咒”这几个词语。

2、各学习小组根据课文,各提出一个问题考察其他各组。

3、课堂讨论:本课中的外祖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家?

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练习

(1)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

(2)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

(3)本文出现的人物有哪几个?为何要简单的交代母亲?

(4)课文采用外貌描写的方法,请问作者具体写到了外祖母的方面?

(5)课文有几处写眼睛,为何要突出的写她的眼睛呢?(体会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

(6)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问:有哪几句是比喻句?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

(7)课文出现两个破折号,作用是什么?

四、课堂互动过程(二)

抽出本班的两个男生,要求学生当堂完成100字的人物外貌描写比赛,看谁写得快,描写得象。

五、课后练习

1、收集开学第一个星期本班发生的主要事迹,在练习册中写出三四件。

2、对课堂进行的外貌描写进行补充完善。

教学反思:

教学后,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童年朋友的怀念与珍惜之情,还感受到要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第八单元同步作文:

写作要求:

本单元的主题是“告别童年”,多彩的童年值得我们珍惜,童年伙伴也值得我们怀念。把那些充满了童趣的童年生活写下来,重温童年的快乐。

写作指导:

1、选一、两件事反映其特点,写出其思想品质方面的特点,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2、记叙事情或活动,必须将事情或活动写具体。第一,在动笔时要把材料准备充足,对要写的事情作认真回忆。第二,重点写好一些重要场面或过程。把它写得具体形象,整个事情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不要停留在一般现象的叙述上。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篇2

第八单元

不同的思考

8—1蛇肚子里的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字,学会7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课文的几处对比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时时数:三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 同学们,《蛇肚子里的象》这篇文章是一位法国作家的作品,谁能给大家读一遍课文?在读时要注意法国人说话的特点和语气。

2、同学们评议读得怎么样。

二、读课文,注意读得文通字顺。

三、结合课前的预习,汇报自学的成果。(从字词到内容)

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有哪些需要同学们的内容请大家充分交流。

字音、字型、词义、等基础知识部分。

四、在把文章读流利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观察作者画的这两幅画,谈谈你的看法。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书后习题,试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试着给文章分段。

2、根据时间顺序可以给文章分为两段:

一:(1-4)“我”画了两幅蛇肚子里的象,大人们都不能理解。

二:(5)“我”迎合大人们的视觉,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接受。

五、确立下堂课的学习目标。

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目标:

(1)文中重点词句;

(2)作者的写作目的;

(3)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请同学分别来读文章的两个部分,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

二、精读文章,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精读文章进行学习,将其中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语句找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其中的含义。(结合书后第二题所给出的重点句子)

2、含义深刻的句子:

分别从孩子和大人的两个角度来体会他们不同的看法。

3、在读这个故事时,可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讨论交流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讨论书后的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2、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形象、身份、特点,在读到评论性的语言时要读得沉稳、深刻。

3、体会这个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整篇文章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第三课时

一、解决书后问题。

二、开展《小王子》读书交流会。

三、积累《题西林壁》和《咏华山》。

四、作业

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略

六、课后小结:

8—2不留余地的狼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认识1个字,学会3个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故事的不同评价。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齐读课题。并指生读课文。

2、同学们评议读得怎么样。

二、读课文,注意读得文通字顺。

三、结合课前的预习,汇报自学的成果。

师: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有哪些需要同学们的内容请大家充分交流。

关注字音、字型、词义、等基础知识部分。

四、在把文章读流利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观察作者画的这两幅画,谈谈你的看法。

1、默读课文,结合书后习题,试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时间顺序可以给文章分为两段:

第一段:(1-5)讲述狼的故事。

第二段:(6-12)不同人士对故事的不同评价。

五、小组讨论,留给学生思考题,为下节课做准备。

(1)文中重点词句;

(2)作者的写作目的;

(3)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 请两名同学分别来读文章的两个部分,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

二、精读文章,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精读文章进行学习,将其中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语句找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其中的含义。

结合书后第二题所给出的重点句子。

2、含义深刻的句子:

不同人士对故事的评价。(几个句子。)

3、在读这个故事时,可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讨论交流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讨论书后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2、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形象、身份、特点,在读到评论性的语言时要读得沉稳、深刻。

3、体会这个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整篇文章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四、作业:小练笔

五、课后小结:

表达——与众不同的联想

表达内容:

一些普普通通的几何图形,不同的人看到它,会有不同的理解。

看到一个圆,会想到太阳,会联想到团圆……

看到一条直线,会想到平坦的道路,会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

看到一条曲线,会想到起伏的海浪,会想到坎坷的道路……

看到一个三角形,会想到金字塔,会想到稳定……

看到这些图形后,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从你的视角去感受它,描述它,或者把对几个图形的联想组成一个小故事。

表达提示:

1.读书中两段话,可以使想象力更丰富,思考问题更深入。

2.习作时限写有图形想到了什么事物,然后再具体的描述你想到的事物。

交流评改:

1.朗读自己的习作,卡堪忧图形联想到的事物是否自然、贴切,所写的故事或感受是否具体。

2.比一比,谁的联想别具一格,又能使人受到启发。

1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