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数学上册简单教案

时间: 新华 六年级教案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包含合理的板书设计,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展示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里分享一些六年级数学上册简单教案下载,供大家写六年级数学上册简单教案参考。

六年级数学上册简单教案篇1

课题: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1/5+2/53/10+1/10+7/103/14+3/14+3/14

过程要求:

(1)写出计算过程。

(2)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3/14+3/14+3/14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电脑课件呈现示意图。

(2)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2/11+2/11+2/11=2+2+2/11=6/11

2/11×3=6/11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2/11×3=6/11,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板书:2/11+2/11+2/11=2+2+2/11=6/11

③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A、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数学教案)分母不变。

2、教学例2

计算:3/8×6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3)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2、课本练习二第1、2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计算

5/6×74/13×83/8×32/15×4

3/10×54/9×327×2/316×5/32

五、列式计算

1、3个2/5是多少?2、7/12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4、3/16与24的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本部分知识相对来说简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容易掌握。

六年级数学上册简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39;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主题。

1、口算

8×3/40=

21×2/7=

5/27×9=

5/6×12=

4/5×5/8=

3/7×7/10=

2、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你是如何求的?

1/5

6/7

3/4

3、列式计算

把4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把1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4、根据演示说一说。

假如这是一张纸,请根据演示(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说一说把什么平均分成2份。(竖着分、横着分)

2、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出算式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分数除法

(一)分数除以整数中相关知识。

出示课题:分数除法

(二)分数除以整数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1、探讨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电脑演示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2/7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电脑直观演示,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4/21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探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在()里填上得数,在○里填上“>”、“

如:1÷4=()等三组题

1×1/4=()

1÷4○1×1/4

观察等式左右两边,你发现了什么?

1÷4=1×1/4

10÷5=10×1/5

7÷3=7×1/3

根据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我们来试一试:

8/9÷6

4/15÷12

三、深化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1、

3/8÷5

6/13÷9

5/8÷108/15÷6

2、一小瓶果酱有1/2千克,小明家5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是多少克?

3、填一填

()×5=1/2

()×2=4/5

4×()=1/4

六年级数学上册简单教案篇3

一、引入课题

日历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聪明的祖先,在上千年前就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制定了这个记载时间流逝的工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日历中的规律吧!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月历:

二、观察月历,规律分类

通过观察月历,我们发现月历中所呈现的规律特别多,但归纳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横向型

2.纵向型

3.左上到右下型

4.左下到右上型

5.综合型,比如“工”字型,“3×3”方框型等。

二、观察月历,探索规律

1.横向型

如图所示,如果我们横向圏定三个数字,它有什么规律呢?因为横向是一列连续的正整数,所以后边的数总比前边的数大1。

若前面的数是16的话,则中间的数为17,最后面的数是18,若换成字母,中间数为X,则前一个数为X-1,后面一个数为X+1。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2.纵向型

如果我们纵向圏定三个数字,它有什么规律呢?因为纵向是不同周次的同一天,所以下边的数总比上边的数大7。

若中间的数是8的话,则上面的数为1,下面的数是15,若换成字母,中间数为X,则上面的数为X-7,下面的数为X+7。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3.左上到右下型

如果我们从左上到右下圏定三个数字,它有什么规律呢?显然,左边的数字总比右边的数字小1,上边的数字又总比下边的数字小1,所以右下的数总比左上的数大8。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思考,上面的数总比下面的数小7,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1,所以右下的数总比左上的数大8。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若中间的数是9的话,则左上的`数为1,右下的数是17,若换成字母,中间字母为X,则左上的数为X-8,右下数为X+8。

4.左下到右上型

如果我们从左下到右上圏定三个数字,它又有什么规律呢?显然,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1,下面的数又总比上面的数大7,所以,右上的数总比左下的数小6。我们也可以这样去理解,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7,左边的数又总比右边的数小1,所以,右上的数总比左下的数小6。

若中间的数是8的话,则左下的数为14,右上的数是2,若换成字母,中间的数为X,则左下的数为X+6,右上数为X-6。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5.综合型

(1)规律一、规律二综合的:如“十”字型。

若中间一个数为18,则左边的数为17,右边的数为19;上面的数为11,下面的数为25。用字母表示,若中间的数为X,则左边的数为X-1,右边的数为X+1,上边的数为X-7,下面的数为X+7。5个数的和为中间数的5倍。

(2)规律三、规律四综合的:如”X”型。

若中间一个数为16,则左上角的数为8,右上角的数为10,左下角的数为22,右下角的数为24,若中间的数为X,,则左上角的数为X-8,右上角的数为X-6,左下角的数为X+6,右下角的数为X+8,5个数的和为中间数的5倍。

(3)规律一、规律二、规律三、规律四综合的:比如:“工”字型;“H”型;“3__3”方框型等。

下面我们以“3__3”方框型为例来探索它的规律:若中间的数字为10,则它前面的数字为9,后面的数字为11,第一排的数字依次为2,3,4,第三排的数字依次为16,17,18,若中间的数字为X,则它前面的数字为X-1,后面的数字为X+1,第一排的数字依次为X-8,X-7,X-6,第三排的数字依次为X+6,X+7,X+8.

除以上几种类型外,常见的类型还有“L”型、“V”字型、“M”型、“W”型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继续进行探索。

三、课时小结,巩固提升

下面我们把学习的内容回顾一下:

(1)横向型:从左到右,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1,三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3倍。

(2)纵向型:从上到下,下边的数总比上边的数大7,三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3倍。

(3)左上到右下型:从左上到右下,右下的数总比左上的数大8,三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3倍。

(4)左下到右上型:从左下到右上,右上的数总比左下的数小6,三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3倍。

四、教师寄语鼓励成长

今天的日历之旅一定对大家有很多启发,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时间,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愿同学越来越聪明!

六年级数学上册简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 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 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二、探究新知

(一) 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 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 (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 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 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 测量验证

1、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 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 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秘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 介绍圆周率

1、 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 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 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强调∏≈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四) 推导公式

1、 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 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 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 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 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 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这节课,同学们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进行科学的验证,发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们正在走一条科学的研究之路,希望你们能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六年级数学上册简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导学教学法

创新理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创设分长方形纸这一情境,旨在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空间,抓住他们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探究主体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教师不要过多提示,主要指导学困生完成探究任务。】

三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

2、初探算法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师提问:计算时为什么要用×1/3?)

观察3和1/3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

1/3÷54/5÷31/3÷5

指生口算。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口述算法后)

【设计意图: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过涂一涂,进一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通过三组算式来验证提出的假设,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9/10÷3015/16÷20_/15÷218/9÷6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指生口头编题,其他学生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难易程度适当的习题,让学生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的快乐吗?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老师希望今后你们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22页练一练

七.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1)4/7÷2(2)4/7÷3

=4/7×1/2

=2/7

1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