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

时间: 新华 六年级教案

教案是指教学活动的计划和组织安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设计。这里分享一些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下载,供大家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参考。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1

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授课时数:

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内容:

课文感知与初步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写10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本课“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运用,感受说明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本课“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运用,感受说明文用词的准确。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合作探究等

教具准备:

优盘、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地球图)同学们,关于地球,你知道什么?(生自由说)关于地球环境的问题,环保专家们早就意识到了,在1972年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专家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只有一个地球。这成了当时环境会议的主题,也成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课题,看老师写课题。

2、指名读题(哦,你强调了。你重读了。强调了唯一性)是的,没有第二个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二、初读,梳理脉络

1、作者为什么要以“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为题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请

大家翻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文中有不少生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并想一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检查字词读音,指导写词语。读句子。

3、指名交流,课文写了关于地球哪几个方面的

内容。

师随机板书: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保护地球。

谁能够看着板书,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说一说呢?

4、师小结:在读这一类说明文时,可以先想想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再把这几方面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悟“美丽渺小”,学习说明方法

1、师:课文哪几段写了地球美丽而渺小?仔细地读一读1-2段,把写地球美丽渺小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作者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交流。

句1:说说你的感受。对着图引读。“纱衣”为什么打引号?你知道这“纱衣”指什么吗?从这个打比方,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描写地球美丽的外形,请大家批注在旁边。蓝色和白色的纹痕是什么呢?地球正是有了水,才有了生命之源;而大气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氧气,还为我们抵挡了宇宙辐射。读到这,你觉得这句话仅仅是在写地球美吗?(读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出示图片,齐读句子。

句2: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抬头可看见的星星都数不清,看不见的更是无数,同茫茫宇宙相比——

句3: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列数字)

半径六千三百多千米,大不大?为什么?所以句子中用了一个“只有”。

句4: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打比方)

3、引读:课文先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为我们描摹出一位美丽的地球母亲,读——,再来用做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地球渺小这一特点,读——,以后我们介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用上一些恰当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生动,更具体。

4、茫茫宇宙中,只有这美丽而渺小的地球孕育了生命,难怪作者说——只有一个地球!

四、感悟“资源有限”

1、正是因为地球只有这么大,并且不会再长大,所以,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也显得十分有限,你们知道地球上都有哪些自然资源吗?(理解:可再生、不可再生)

2、这么多的资源,可作者为什么说资源有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4自然段,找出原因,并在体会特别深的句子旁,写下你的感受。

3、生读句子,谈感受,抓重点的词语理解,并朗读。

句子1: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学生说感受。照这样说,是不是地球上的资源就不能开采了呢?(是不能不加节制)什么叫不加节制?不加节制这个词,准确地告诉我们,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好好利用。大家在写文章的时候也注意用词准确,表达恰当。(板书:用词准确)

句子2: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学生说感受。什么是“生态灾难”?你知道哪些生态灾难?造成这一系列生态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举例)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很准确?(随意、不顾后果、滥用)

出示句子1和句子2,你发现这两个句子结构上还有什么特点?(使用关联词语,结构严谨)板书:结构严谨

4、联系资料,加深理解。

出示资料,来看看地球每天在发生着什么变化吧

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人类的不加节制、不顾后果正在毁灭自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听到你们的朗读,看到你们的表情,老师的心情是那样沉重,难怪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

五、总结。

面对人类的摇篮,你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给人类听,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板书课题)(生齐读)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生齐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记住--(齐读)

宇宙空间大得很,有数不清的星球,会不会有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居住的其它星球呢?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从而说明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理念

1、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以自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方法进行生字识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运用对照比较、社会调查、指导朗读、感官刺激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自读感悟、合作交流、自由畅想等多种学习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材料的巧妙组合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具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很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得等几方面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并且无私的奉献着。你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地球。那么同学们绝对地球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谈感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了解我们这位无私的母亲。(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这篇课文。

2、读了课文,老师想问一下,大家心里有什么感受?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想问一下大家,那文中的宇航员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地球的可爱与易碎表现在哪里呢?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自读课文,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

三、自主研讨。

1.汇报交流

同学们刚才的学习非常投入。现在,我们大家就一起探究,说一说你们的感受。

美丽又渺小:

(1)、说说看,你从哪里读出了“地球的可爱”?

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1)为什么可爱?

(2)再给大家读一下这句好吗?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眼前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出地球的可爱?

(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这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什么感情?(赞美,写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

(5)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好处又是什么呢?(比喻、拟人。表达上通俗易懂,有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6)作者为什么将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是地球赋予万物以生命,是地球养育了万物生灵。)

是的,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现在谁再来读这一句,说说该怎样读这句话?(赞美、热爱等)全班同学带着你对地球的赞美和热爱一起读!

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地球的渺小?

(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就象一叶扁舟。

(2)半径6300千米(小而可爱,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有理由就行。)这段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学习了上面这一部分,我们了解了地球。但是大家又知道地球对人类的贡献吗?我们来学习下面这一段,了解地球给了我们什么。

(1)地球无私地向我们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找到书上的句子一起读一下。

结合上面所学的,地球的可爱还体现在哪里?(无私和慷慨)

无私、慷慨在这句话里该怎样理解?(地球有多少资源,她就愿意向我们人类提供多少资源。这就叫做“无私”,这就叫做“慷慨”)

(2)除了矿产资源,地球还向我们提供哪些自然资源呢?

(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

(3)这些资源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中,谁会这么无私,这么慷慨?只有我们的地球母亲,只有母亲才心甘情愿地默默奉献,无私而又慷慨地对待她的儿女。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地球母亲表达吗?(学生自由表达)

(5)我听到了你们对地球母亲的感激崇拜之情,听到了你们从心底发出来的赞叹。让我们再回到这一句话,(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让我们这些地球的儿女们,突出感情的赞美一下我们的母亲吧。

地球易碎:

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它慷慨,无私地为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哺育着我们人类,我们是应该好好的爱护她。然而,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地球母亲的呢?下面我们学习第四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1)‘地球所拥有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人类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这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举例子)是的这通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球的易碎。

(2)还能从哪儿体会出地球的容易破碎?

(3)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生态灾难。

(4)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第四自然段中“本来”是什么意思?(原先,先前)

原先是什么样的.?那么现在呢?(可再生的资源已经遭到破坏。)

这一系列生态灾难是怎么造成的?(认为的)

你从哪看出了这一切都是人为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不但使他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老师这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想看看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吗?

每天地球上共有12亿到15亿千克垃圾产生

每天地球上有75个物种生物灭绝

每天地球上的生物正以每日减少160种的速度在不停地消失

每天地球上有288000平方米森林被毁掉

每天地球上由于空气污染、室内环境污染引起呼吸道疾病、慢性肺病、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等引起的死亡人数平均为304人,超额急诊数达430万人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07亿美元

每天亚马逊热带雨林有8万公顷热带雨林被消灭,这意味着维持各种生物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热带雨林的消亡使每天至少消失一种物种

看了这段话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一下这段话,注意读出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3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拓展与延伸】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状况和相关的感人束缚。

【重、难点突破】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向学生展示图片并进行相关讲述。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位老人却创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

板书:青山不老

二、学习课文,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教学提示: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参考:

如,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在学生对老人创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状况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三、思考交流“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教学提示: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可以适当穿插课外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对“金色的鱼钩”和“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比较轻易地突破重点。

教学参考: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精神是永远不会老的。

四、课文总结

教师小结: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五、作业

找一找有关绿化荒漠与荒山的先进事先进行阅读。

板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5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会交流和讨论,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出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感受;产生对地球现状的忧虑感,并自觉提高环保意识,爱护地球。

教学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自由讨论、自觉感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目,体会情感。

1、板书课题。齐声朗读,体会每一个字的轻重程度。

2、分析作者拟题目的。这种拟题方法很少见过,回忆前面所学课文的拟题方法:有以事件命题,以景物命题,以人物语言命题,读后思考:从每个字的轻重程度,你体会到什么?

3、从“只”字想象,作者写作时怀着怎样的情感?(珍爱)

二、情感切入,感知全文。

1、用自己的方式读全文,告诉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这么珍爱地球?说出一点就行。

2、讨论,分析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美丽渺小资源有限别无去处

3、学生将板书内容连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她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没有她,我们别无去处。

三、理解内容,欣赏评价。

1、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谈体会(自己认可的观点、怀疑的观点、不懂的地方、体会更深的地方),可以先和同学讨论。

2、将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如果是由某一段或句子得出的体会,就写在句段旁;如果是从全文得出的体会,就写在题目下或全文后面。

3、按课文结构展开讨论。

1)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美丽渺小”部分(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从这一段得出什么体会?

分析描写地球“美丽”的词语:纱衣、母亲、摇篮。(比喻、拟人)

分析描写地球“渺小”的词语:五分之一。(比较)

分析“美丽”和“渺小”的关系,从一褒一贬你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矛盾、无奈)

2)教师范读“资源有限”部分(第3、4自然段)。学生谈体会,教师引导分析如下词句:

“慷慨”“枯竭”“不节制”的意思是什么?体会到什么?请学生谈谈从课外了解到的关于矿物资源的知识。

“再生”“随意”“灾难”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生物链的破坏谈谈后果。

想象描绘: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变成灾难,若干年后的地球会是什么样?

3)学生齐读“别无去处”部分(第5、6、7自然段)。教师提问:这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分析设问句和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强调作用。

让学生谈谈课外了解到的相关宇宙知识。

4)学生谈谈教师没能分析到的其他体会,引导出结论:地球很美丽,可是太渺小,这是宇宙发展的结果,人类无法改变;但是,地球资源的枯竭和灾难却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在人类别无去处的时候,我们唯一的选择是:精心保护地球。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师板书“精心保护”。

四、自主讨论,形成认识。

学生自由读全文后,分小组开讨论会“怎样精心保护地球”。

教师小结:珍爱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情感;精心保护,是我们共同的行动。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号召大家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小学生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地球的珍爱。

板书设计

美丽渺小

只有一个地球别无去处→精心保护

资源有限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6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语言朴实、流畅,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又饱含着深情。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我们山里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只能让他们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而老师则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建构的“支架”,从而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信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二、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三、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通过影象让孩子们观察太阳系,让他们对了解太阳系了解地球产生兴趣。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同时播放影象,把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进入相关的幻灯片,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一些的感叹。这时让学生观看地球妈妈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你去哪儿旅游过?那里怎么样?给大家介绍一下。(结合实际情况,学生畅所欲言。)

2、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张家界旅游图,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思考讨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2、读准字音。

3.理解词语。

三、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选择读书方法,读课文。

2.指名汇报读。

思考:“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野”在课文中指没有经过雕琢的、天然的、野性的美。)

四、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二)讨论交流学习效果。

1.山野。(边讲边出示课件)

①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它的惊险体现在断壁悬崖有几十丈高。山风中半边悬空的巨石摇摇晃晃,使人看了惊心。峡谷的名称让人闻而生畏。

②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磅礴就是气势雄伟。从“千峰万仞绵亘蜿蜓”体会出这里的山峰又多又高,而且连绵不断,像“十进而画廊”一样。

③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这里有各种各样随心所欲的美,有的直插云天,高耸云霄;有的水中突起,有的簇拥一起,各种姿态应有尽有。

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④以索溪峪的山与桂林的山、黄山、泰山、庐山作比较。

2、汇报交流水“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水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方法与上一部分的一样,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的时候,老师出示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些方面。

3、汇报交流动物“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的.动物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看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动物那一种自由自在的野性的美。

4、汇报人“野”部分的学习收获:学习了这一部分,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看课件亲眼目睹人进入索溪峪里那一种返璞归真的野性的美。

五、总结升华

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向往。)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段优美的乐曲练习配乐朗读。

2.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抄写在《鉴赏习作本》上,并写下读后感

3、为了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请每小组的同学讨论并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可以自己在画板上制作。也可以从网上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8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

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使学生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具

录音机、地球仪

教学体会

此文知识性较强,指导学生多查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双边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有一个地球》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知识。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

(二)范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文章。

(三)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字音不易读准,教师要重点指导,使学生准确掌握生字的读音

3、解释词语。

天际、遨游、映入眼帘、晶莹透亮、纹痕、摇篮、和蔼可亲、璀璨、慷慨、滥用、枯竭、目睹。

(四)理清文章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地球的?

2.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3.订正:

第一段(1、2):讲地球很小,地球上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

第二段(3、4):讲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有些资源已遭到人类的破坏。

第三段(5、7):讲在宇宙之中,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是地球。

第四段(8、9):讲宇航员的感叹,呼吁人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

(五)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段。

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学生读课文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2、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3、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二)讲读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什么是有限的?

(有一定的限度。)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结果: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什么是“节制”和“不加节制”呢?

(节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不加节制就是没有限制,没有计划地随意进行。)

出示小黑板,解决思考练习的第2题。

指名读句子,注意黑体字的部分,再举个具体例子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板书:(自然资源有限)

(三)讲读第三段。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根据文章内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这部分用什么告诉人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第一,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即使实现了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板书:

(不能移民)

教师引读,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讲读第四段。

实际上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如果我们破坏了地球,我们就别无去处。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板书:精心保护造福后代)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么关系?能试着说一说吗?

(因果关系。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五)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数据,一层一层地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知识,告诉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这么一个地球,如果不精心加以保护,那将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严重的威胁。我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地担负起保护地球的重任。

(六)谈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自己学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大家要畅所欲言,为练笔服务。

(七)解决课后练习第3题。

1.读词语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2.理解“渺小”和“贡献”的词义,体会这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举例:

渺小: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群策群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贡献: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一副好的身体,长大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

(八)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而又渺小

“母亲”和“摇篮”?

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精心保护

造福后代自然资源有限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9

内容:

教科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六课

分析:

课文记叙贝多芬被一对穷苦兄妹的境遇感动而有感触发灵感,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因为这个传说体现了贝多芬同情贫苦人民的善良品格,所以流传甚广,人们都愿意相信。

重难点: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

3、培养学生审美教育

教具:

《月光曲》磁带

教法:

阅读欣赏法

学情:

学生对钢琴曲了解不是很高,需老师点拨

流程:

一、出示课件,营造氛围

1、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字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3、听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为她再弹一曲呢?

2、课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

三、体会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动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弹醉

4、读写抒真情

四、拓展训练

想象背诵段落的景象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所见(谈话)事物联想

月光曲

所闻(时虚结合)大海

时间:

第二节

流程:

一、回顾人物的情感的变化人主线

二、指导朗读

1、月亮升起一节读缓慢

2、大海汹涌要读急

3、陶醉时要读轻柔而慢

三、迁移练习巩固

1、知道“券”读quan而不能读juan,盲和琴字不要多写一点

2、形近字组词

茅——矛恬——刮缕——楼

3、背诵课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赏贝多芬的曲子

四、作业:背诵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10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进而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4、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

2、理解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产生要精心保护地球的理想并付诸行动。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络教室。

2、课前布置同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收集有关地球在宇宙中样子的图片以及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被人类随意破坏而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1、谈话:我想考你们一个问题,回答时思路要尽量开阔一点:我们现在在哪里?

学生回答。(引到在地球上)

2、是呀,我们在常熟、在中国、也在地球上。

板书:地球

让我们深情的呼唤:地球,你好!

3、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有关地球母亲的文章。

补完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4、指导读题。

谈话: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你又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提出初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边读边思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③想想课文围绕地球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初读。

3、检查初读结果

①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通句。

②交流课文围绕地球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相机板书:可爱渺小

资源有限

人类移居

精心保护

三、细读第一、二自然段,感悟地球的可爱渺小。

1、创设情境:

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放映太空行星运行的录象,地球逐渐清晰,最后定格)

2、交流: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3、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喜欢吗?请用一句话,夸一夸我们的地球。

4、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课文里是怎样赞美地球的。

学生交流,映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①请5、6名学生赛读,读出对地球的喜爱和赞美。

②引深:为什么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上网浏览。(学生浏览网页)

③学生交流浏览结果。

④再次进行有感情朗读。

6、默读1、2自然段,思考还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7、学生交流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的确,地球,这个蕴育丰富多采的生命的摇篮,这个人类慈爱的母亲,她是多么美丽壮观,而又渺小啊!

四、学习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新词。

2、搜集人类破坏环境以及移居其他星球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你们对地球有哪些了解?

3、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点击视频,跟随宇航员一起亲眼目睹我们美丽的,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放录像)

看了录像,你想说什么?

4、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又是怎样感叹的呢?谁来感叹一下?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指名读--齐读(很有感慨意味深长)

5、听了宇航员的感叹,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3、4、5、6、7自然段

1、导入:课文接着讲了资源有限和人类移居两个内容,你对哪个比较感兴趣,请选择一下。(请学生举手了解情况,请学一样内容的学生坐在一起。)

2、提出小组学习要求

①用喜欢的形式读相关段落

②组内交流读后的收获

③相互质疑

④打开相关网页浏览。

⑤相互解疑

⑥有感情地齐读相关段落。

3、进行小组学习(问学人类移居的学生,是否赞成移居的观点,并针对自己的观点找依据。)

4、交流学习收获

资源有限

1、一生交流,其他学生补充;一组交流,其他组补充;学习人类移居的学生可随时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导有感情读3、4、自然段

个别读,部分学生读,齐读。

人类移居

1、师:如果地球资源枯竭了,我们怎么办?有的人提出移居别处,你怎么认为?

2、建议来个辩论会。

把学生分成观点相反的两部分,学习资源有限的学生当观众,可随时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疑问。

3、进行辩论

4、指导有感情读5、6、7自然段

师:茫茫宇宙,灿烂星河,只有地球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地球才孕育了如此丰富的生命世界,因此,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除此之外,我们别无去处。

(部分学生读,齐读。)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忍心看着地球日益遭受破坏而无动于衷吗?你们想为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出一份力吗?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2、(点击让绿色永恒网页)大家的建议都不错。我们都想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绿色永恒。同学们,请站起来,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把你此刻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用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力量呼吁全人类。(齐读)

3、(点击绿色宣言网页)让我们向全人类发出绿色宣言。(学生在《热爱地球妈妈》的歌曲声中朗读)

四、延伸

1、(回到主页)作为地球村的小村民,宣传环保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就让我们动手设计保护地球的宣传语,进行一场设计环保公益广告的比赛。(课后)请同学们进入我要留言,在留言版中输入你设计的广告。在周五的赏识教育晨会时我们一起来评比,优秀的将写出来张贴在墙报上,并利用网络进行我们的环保宣传。

2、如果你学了课文后,还想多了解一些环保方面的知识,老师在主页上提供了两个网站,课后可以浏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11

【教学环境】

网络教室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2、感受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

情意目标:

1、逐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和合作探讨的意识。

2、情感欣赏,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热爱自然、热爱地球的情感。技能目标:

1、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2、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2、明确各种说明方法的用处并灵活运用。

3、利用网络深化理解课文,进一步了解资源的宝贵和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发展

【学法指导】

了解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同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导入。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亲。(看视屏)――齐说地球你还想叫地球什么?(摇篮、水球、母亲)

2、我们大家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和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一起,在天际遥望地球吧!(屏示:播放录像,)

3、揭示课题。

看了刚才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是啊!地球是如此美丽,同时又是如此渺校据科学家观察推测,在茫茫宇宙的无数个星球中,只有地球这一个星球适合人类居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屏示课题:只有一个地球)齐

读课题。看老师的手势再齐读课题,强调“只有”。

二、明确目标,理清条理。

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搜集资料,合作探究。

1、初步质疑。

地球美而小这一部分,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过了,刚才也作了回顾。看着板书,这节课你们还想了解哪些问题呢?(生质疑,师引导)

2、屏示学法指导。

一是读书,看看课文中是怎样介绍这几个方面的知识的;

二是查一查你们收集到的有关地球资料,看看资料能不能帮助你解决不懂的问题;

三是合作交流,大家一边读书,一边上网调出已经查找好的资料,和周围的同学议论议论,互相交流一下已收集到的资料的意义和自己的感受;四是汇报成果,学习结束后,每个小组要综合本组的讨论结果,编辑好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选两名代表通过网络传输演示资料给大家,并用慨括性的语言来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学得最主动,最有成效。

3、分组布置任务。

第一组:人类是怎样破坏地球的?

第二组:地球受到破环后的后果。

第三组: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第四组: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四、分组汇报,点拨启导。

1、提出汇报要求。

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补充。

2、第一小组汇报。

(1)引用课文的事例;也可说你身边发生的有关事例。

(2)教师点拨启导,屏示:常见污染种类的图片、影视资料。

的确,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人不经意间残害了我们的地球,破坏有限的生态环境,那么,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3、第二小组汇报。

(1)引用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

(2)教师点拨启导(屏示:资源有限),补充播放有关录像。

4、第三小组汇报。

(1)辩论“当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人类可移居别的星球。”

(2)学生引用课文和查找的资料说服“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真的别无去处。”

是啊,地球母亲无私的养育着我们,精心的保护着我们,曾经是那样的

美丽壮观,那样的和蔼可亲。但就在今天,就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就在人类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地球母亲却止不住发出了悲惨的哭泣,这哭声是从哪里传来的呢?(播放课件:地球被污染)

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我为人类感到惭愧,我们太对不起我们这位伟大的母亲。

地球母亲您真是太伟大了。

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了宇航员的那句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然而又太容易破碎了。”

5、第四小组汇报。

概括总结课文内容:地球是可爱的(屏示:可爱);再结合第一二两组的汇报说明地球又是容易破碎的(屏示:易碎)。

五、联系实际,落实行动。

看着受伤的母亲,苍老的母亲,青春不在的母亲,此刻重温她昔日的美丽,你的心情怎样?要保护地球,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同学们,你们准备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地球呢?(生讨论、汇报)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近几年,世界各国都呼吁环保,看人们已经行动起来了(有选择的播放课件)

联合国委员会发出了呼吁,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制定了各种环保纪念日(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六、提出口号,宣传环保。

作为小学生,作为环保小卫士,我们不仅要自己注意环境保护,还应该向周围的人们宣传环保,让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地球母亲,保护我们的家园!宣传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有宣传口号。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宣传口号简洁好记,震撼人心?你们可以把自己想好的口号打在自己电脑的屏幕上,传给大家.我们来比一下,谁的口号有号召力,有创意!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屏示:精心保护,造福后代)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感情地再来读一读这些宣传口号吧,让保护地球的思想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

七、选择作业,课堂延伸。

1、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

2、画一幅环保的宣传画。

3、学习了课文请说说自己的感想。

4、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树、一块煤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5、朗诵一首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其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课文通过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孝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孝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毁坏后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这几个方面,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基于现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宇宙与地球感性认识很浅显。而对文章内容没有一个很深的了解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首先我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宇宙与地球的有关书籍资料等,并为学生提供地球的奥秘的相关网站,充分的让学生通过资料去感受。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是紧紧围绕“地球的样子”“地球孝人类活动范围斜“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和“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妆这几个方面介绍的,教学时,我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中质疑,在议中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时时在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的补充有关知识:我国的森林资源危机及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的几个数字及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1的感叹的意义了。这时学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我们身边环保、生活实际来谈体会,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我们只有一个家园一一地球,精心保护它吧!"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

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地球奥秘的资料,办一份小报,这样不仅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过回想起这一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学生理解宇航员说的这句话不够全面,学生回答的面有点窄。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的“新闻四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以“我”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因此把学生学习重点放在阅读策略上,围绕略读导读关键问题“课文为什么要以青山不老为题”展开,在读找、讲、思、议的过程中,通过关键句,解读“青山不老”的两层意思。

(二)教学目标

1、能借助鱼骨图,讲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通过抓关键句,评析语句内涵,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能用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提升阅读力。

3、能体悟老人的高大形象和高尚情怀。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20__年为了庆祝祖国60华诞,全国举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而出人意料的是,一位晋西北的山野老人,一个手端一杆旱烟的瘦小老头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提名,推荐人是著名的新闻记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写的人物报道:青山不老。

来,我们一起读课题。

第二板块:出示单元导读页,明确学习目标

1、首先我们得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青山不老》这篇略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并画出来。

3、交流。

第三板块:抓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

1、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得出这个观点的呢?请你边读边找关键句,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一大题。

2、校对作业本题目。我们发现这张鱼骨图的上面一排讲的是老人15年来——克服的困难,下面一排讲的是老人15年来——创造的奇迹,他所创造的奇迹其实就是——这片青山。

3、现在你能借助这个鱼骨图简要地说说文章写了关于老汉的什么事?

作者在讲好这个故事的时候,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青山是不会老的。

第四板块:抓关键句,学习表达观点的方法

1、“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请你默读课文,找出关键句,谈谈自己的观点,“青山为什么不会老的?”

2、学生交流。

预设一:学生谈到青山本身是不会老的。

请你从文中找到老人的青山会长久不老的依据。

学生找出关键句,进行交流。

我们怎样根据找到的句子,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呢?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怎么示范的。

指名读。如果把这段话分成两部分,怎么分?前面在写什么?后面在写什么?师生合作读这两部分。

所以,作者的方法就是:先把事实说清楚,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现在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根据刚刚找到的关键句,运用作者这种方法,把你的观点说清楚“老人的青山为什么不会老?”

这是我们找到的“青山不老”的第一层意思,那另一层呢?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关键句,谈谈自己的观点。

预设二:学生谈到老人的精神不会老。

请你从文中找到老人精神不会老的依据。

交流学生的想法。

3、是啊,老人在这么险恶的环境、艰苦的生活下,用了15年……

你们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数字)

也许同学们对这些数字没有感觉,我们来看: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148个鹤浦小学,4万多个普通教室……通过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数字,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请你带着这个感受读读这句话。我们一起读。

同学们,在老人十五年如一日的坚持下,以前这里风沙四起,如今这里……以前这里是怪物盘踞之地,如今这里……以前这里的大风能逆吹牛马使倒行,如今这里……这就是了不起的奇迹。这就是奇迹背后的故事。

5、现在,请你连起来说说青山不老的另一层含义。

6、相信现在你会回答《语文作业本》第二题了。请把它完成吧!

7、同学们,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他不朽的精神,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拜之情再读读这句话——十五年啊……

此时此刻,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真正领悟到——青山……

第五板块:总结全文,情感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也学到了用事实来表达观点的好方法。

其实这样的植树英雄还有很多,课后可以去了解《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吕梁“植树英雄传”》、《“野人”张侯拉》……正是有这些植树英雄,我们的大地才会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就是通过抓关键句理解“青山不老”的两层含义,并初步了解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方法。因此,我依托导读中的关键习题和作业本中的鱼骨图,再次巩固运用第三单元学过的“有目的地阅读”策略进行整体感知,借助鱼骨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通过以一扶一放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抓关键句,学习作者用事实表达观点的方法,循序渐进地理解“青山不老”的两层含义,从而掌握阅读方法。

这节课的重点:一是再次操练和巩固之前学过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学以致用;二是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落实,通过扶放,有重点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操练,逐步学会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用事实表达观点的方法;三是将《语文作业本》落实到课堂学习中,关键习题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

一开始我在教学设计时往往找不准“着力点”,教学往往会偏向课文内容的讲解,忽视方法的学习,所以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在磨课团队的帮助下,我们关注单元语文要素,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找准“着力点”,设计层层递进的语文活动,整节课才能突出重点,实现一课一得。通过一次次磨课,我领悟到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学生才能真正的学有所得。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和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3、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难点:

感受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你看过“草虫的村落”吗?

2、《草虫的村落》一文通过奇特想象,描述草虫的村落有趣生活,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为友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字词检查。

3、读写本课的生词。

三、梳理层次,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思考:“草虫的村落”在哪?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草虫的村落”的?

(2)“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面对“草虫的村落”,作者是怎样的态度、情感?

4、交流讨论

四、总结回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你从文章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研读、探究

1、交流、探究:“草虫的村落”是快乐的天地,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

A“我想它一定是游侠之流吧!------终于走出一条路。”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要体会到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欢乐的。

B“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感受到它们的快乐、和谐。

C“伫足痴望”,“攀谈得好像很投机”体会到小的相处融洽、快乐。

D“我看到虫子劳动生活的形态------”体会到它们的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2、小结:

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和睦,友好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创造着。

3、小虫们不但有生命,而且还有灵性。你领悟到作者表达这一独特感受的方法了吗?

(1)学生自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汇报

作者用心观察,通过联想、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升华情感。

1、说说你观察过什么?

2、发挥想象,运用作者的写法,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1草虫的村落

游侠归来

和睦相处

奇异的游历音乐演奏会爱散步

勤劳地工作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14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教案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发思考。

思考:“花之歌”,单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它会唱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中的《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另四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浪之歌》。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礼物”。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标注读不通顺的地方。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碰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预设难词:[苍穹]天空。[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泛指帽子。

[祭献]祭祀供奉。[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朋,伦比。

[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或思慕之极。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孤,单独。孤芳,单独的一枝花。

(2)各自练读,或小组内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可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重在感知形象。要从整体感知花的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要读得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及语气的轻重抑扬,要体现出散文诗的抒情性。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中感受到的花的形象,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_______的花。

预设: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是引发学生思考,把握主要内容。回答可能是:美丽的花、永远变化的花、可当礼物的花、自由的花、快乐的花……

2.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小组合作探究。

过渡:这么富有诗意的花,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花在诗人的笔下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自主学习卡

(1)议一议:读“阅读提示”,思考其中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花?

(2)说一说: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理清课文的思路,再分别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想一想:这篇课文只是单纯地写花吗?作者在花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4)学一学:课文中的语言十分优美,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请标示出相关语句,借鉴写法,进行仿写训练。

3.汇报展示,品析美文。

(1)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1小题。

预设:引导学生发现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第一人称叙述。虽然文中并无一个“花”字,但通过文中的“我”可以很容易理解本文把花当作人来写,说出了花的话,唱出了花的歌。特别是本文的前四段,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花的特征。可让学生分别说说从第1—4自然段中可以看出花的哪些特征。

明确:在第1自然段中,“大自然说出来”喻指花开,“又收回去”喻指花落,“然后又说一遍”喻指花开花落的循环往复。

第2自然段交代了花的整体形貌和生长环境,远观那一朵朵花儿就犹如绿草中亮丽的星星点点。

第3自然段是说花的四季变化。

第4自然段是说花的功用,它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可以作为婚礼上的装饰,还可以作为葬礼上的祭献。

(2)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2、3小题。

预设: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及语言表达上来划分文章层次。比如课文前四个自然段都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绘,具体描述了“我”是什么,所以这几个自然段可以归纳为第一部分。剩下的三个自然段主要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绘花的形象,可以归纳为第二部分。但划分层次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予以肯定。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这部分对花的形象展开了描绘,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贡献。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这部分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绘花的形象,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我”怎样和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以及“我”在享受着世界无私地给予的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和行动。

过渡:通过划分课文层次和概括主要内容,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并不只是单纯地描写花的生长与美丽,而是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花的身上又寄寓着哪些美好的品质呢?

(遵循自然的规律,积极、乐观、向上等。)

(3)仿写训练,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4小题。

过渡:这篇文章以花的口吻展开,把花当作人来写,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读这篇文章时,我们能发现文中大量使用了一种修辞手法——排比。排比的运用,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又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还可以深化文章的中心。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展开想象,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中的某一种事物(如草、彩虹、雪、雨等),采用第一人称仿写一番。

仿写句式: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我是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诵一诵,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请同桌评价。

预设:指名朗读,要求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他热爱大自然,故乡的秀美风光赋予他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在纪伯伦的心目中,祖国黎巴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所以在他的笔下,风、雨、浪、花,无不具有生命力。大家在课外可以找来他的其他散文诗作品读一读。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后面“阅读链接”里的文字,看看纪伯伦笔下的风又是怎样的形象。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选自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冰心译

2.阅读与交流。

(1)说说这个文段的叙述方式和《花之歌》有什么不同。(《啊!风》使用的是第二人称,《花之歌》使用的是第一人称。)

(2)风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形象?(变幻莫测、刚毅、坚忍、谦恭、礼让、轻盈、灵敏、和蔼可亲、威风凛凛……)

(3)找出文段中想象奇特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读了这首散文诗,我们是否在大自然的话语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人生就是一朵花,失意时不要顾影自怜,得意时不要孤芳自赏。不论失意还是得意,我们的心中应该总是开满怡人的鲜花。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读散文诗的一些方法,比如说欣赏性地朗读,想象画面。我们更欣赏了纪伯伦优美、亲切、隽永的文字,这些文字就像一首歌,萦绕在我们的脑海、心中。今天大家的表现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出示课件)

爱诵读的你,可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读出花的美、花的精神。

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花的色彩、花的形态、生活中的花。

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出花的韵味、花的追求。

爱国学的你,可以搜集诗词,感受花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地位。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15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加强理解,巩固记忆。

2.了解用对比法说明道理的好处。

3.积累惯用语,了解惯用语的特点。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积累惯用语。

教学难点:

学习用对比法说明道理。

教学准备:

积累惯用语。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读一读。

神采奕奕玄妙斟酒轻盈菜肴耽误吹嘘

2.快乐传真猜猜猜。

一生看词卡后用动作、表情甚至小品来表现词语,其余学生猜。

(在演和猜中加深词义理解,积累词语。)

3.出示词语,读一读。

蜀鄙之僧租船磕头懒惰羡慕传授犹豫

4.写一写。

同时请几名同学上台写,众人点评。

5.你能说一段话,尽量用上这中间的一些词语吗?

二、金钥匙

1.《蜀鄙之僧》这个故事让我们顿悟:原来成功的关键不是你具备了哪些条件,而是你是否有坚定的志向。故事是怎样使这个深刻的道理鲜明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呢?

回顾故事及课文板书。

贫者至富者未至

原因:志坚志不坚

2.是对比使故事更有说服力。

3.齐读“金钥匙”内容。

4.选材练习。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你觉得下面哪个故事更容易让人领会这个道理?说说你的看法。

(1)课堂上,文文和三三私下讨论问题,被老师批评。文文认为是老师找碴儿,此后,每次上课就故意和老师作对,自己的学习也因此一落千丈;三三觉得自己虽然是讨论书上的问题,可在课堂上讲小话,影响了大家,此后,他把问题留到课下再讨论,老师表扬他好学,他学习劲头越来越足。

(2)小虎没考好,他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粗心了点吗!”结果,第二次又考砸了。

引导学生感受对比法的优势。还可让学生运用对比法,将后一材料充实。

三、语文知识

1.出示范文,在语境中感悟惯用语的意思及语言风格。

有一个人,不过是个半瓶醋,却常常吹牛皮。其实,他只会走后门,而且见不得不顺眼的人,常给人家穿小鞋,还自以为是公司里的台柱子。有一次,经理让他制定一份合同书,他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白天在那儿磨洋工,晚上才开个夜车赶出来。经理发现合同书中有很多漏洞,给他指出来了,可他把经理的话当耳边风,直接把合同书的草稿给了客户。结果让对方钻了空子,生意亏了本,最后自己也被老板炒了鱿鱼。

文中的惯用语有“半瓶醋、吹牛皮、走后门、穿小鞋、台柱子、磨洋工、开夜车、耳边风、钻空子、炒鱿鱼”。

a)读一读。

b)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大概意思。

c)重点汇报交流学生不太常说的“半瓶醋、穿小鞋、台柱子、磨洋工”。

并从中感受惯用语通俗、风趣、精炼的语言特点。

2.读读“语文知识”,进一步了解惯用语及其风格与作用。

3.说说你积累的惯用语(可以是课外积累的,也允许说刚刚在课本中积累的)。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知道从人们口头交谈中也可学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可适当引导

你想去肯德基,妈妈不同意,可以怎样叙述这件事呢?

如果想通俗风趣的表达这件事,你可以怎么说?(碰钉子)

相机板书,直到积累,如:狗腿子、闭门羹、碰壁、唱高调、泡蘑菇、打退堂鼓、眼中钉……

四、拓展作业。

积累惯用语并试运用。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1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者,积累重点实词的意思,默写本诗。

2、反复诵读,体会含义,理解主题,品味诗的意境。

3、学会与朋友相处。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学生背诵《春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整体感知

1、“过”,访,探望。“故人”,老朋友。意思是拜访老朋友居住的村庄。

2、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人。早年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他的诗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材不遇的苦闷。由于生活面窄,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多,但其艺术造诣较高,写景诗有不少刻画入微的名句。

3、孟浩然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家乡隐居和到各地漫游,他的诗就是这种生活的反映。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因而写了这首诗。

三、细读品味

1、首联写老朋友邀请“我”去做客。表现了朴实真挚的友情,“具鸡黍”可谓盛情,又有着田家风味,“邀我”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语言平实自然,然而情意深切绵长。

2、颔联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绿树”为近,“青山”为远,一远一近把小村青山远映、绿树环绕的景象表现得生动逼真,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正是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宾主心情才能如此畅快。

3、颈联写诗人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打开窗子,对着窗外的谷场和菜园子喝酒,真是别有一番情趣。端着酒杯款款叙谈农事,说庄稼收成如何,表达了关切之意。此联对仗工整,融为一景,勾画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画卷。

4、尾联写诗人和故人相约再来。老朋友之间推杯换盏,盘桓一日,说不尽的知心语,道不完的依恋情。最后,以相约分别,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再来赏菊花,再来喝酒。尾联收束,却又开出了新意,更觉老朋友之间情深意厚,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四、教师小结

这首诗语言自然,不事雕琢,平白如话,全是叙事写景,但很有韵味。诗人以喜悦的感情,写出了一个生活和平、美丽恬静的农村情景。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过故人庄

具鸡黍、邀——真挚;树合、山斜——清幽;

面场圃、话桑麻——陶醉;

待、还来——情深。

————田园风光、情深意厚。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6个生字;提升默读能力;明白故事的叙述顺序,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默读的要求,在自主默读中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合作讨论,进而理解故事所包涵的意义和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善良的本性,培养学生同情弱者的品质,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及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的"每天一句话"是一个思维的观点,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每天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老师希望同学们这节课就能行动起来,多思考,多提出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课件出示狐狸图片及简介)。

师介绍。

我们以前学过关于狐狸的那些文章呢

(生:《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

这两个故事中,狐狸都是狡猾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看看狐狸还是不是那样狡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首先我们来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这里老师以"三自"为主线,设计了"自主阅读","自主测试","自主评价",希望能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

1,自主阅读

首先我们大家来看"自主阅读"。我们在读写例话中曾经学过:"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还要讲阅读的效果,今天我们按默读的"四不"要求来默读课文,并做好测试和评价,当你读完课文时请迅速合上课本,看大屏幕,你将看到的就是你默读速度的评价。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同学们,我们在第二单元的读写例话中又懂得了: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要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就要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

四,感受(课件)

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思考:

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那些努力,那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学生汇报)

是啊,这种照顾,这种陪伴难道和我们人类不是一样吗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着感人至深的亲情,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18

教学目标:

1、明白随意即席采访的意义及学习随意即席采访的方法。

2、明确随意即席采访的方法及技巧。

3、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礼仪水平。

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题,明确要求:

1、出题激趣:当你需要调查人们对世界足球赛的态度时,该怎么办?

2、总结入题:就要走上街道去询问,那就要去随意采访。板题。

3、提出要求:根据不同人物采用不同语气,运用不同问题进行采访。

二、讨论明法,学会采访。

1、出题讨论:⑴即席采访应怎样选择对象?⑵在采访前、中、后应采用什么不同的语气?⑶应该怎样问题?

2、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3、总结方法:⑴选择对象要注意全面性、正确性。⑵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称呼,不同的语气。⑶问题要小,不断变换问题角度。

三、示例采访,巩固方法。

1、出题:调查人们对青阳建设的看法。

2、小组讨论,学习采访。

⑴选择对象。为了调查某个问题,首先要选好对象。一要注意对象的全面性,对象选择中要有老、中、青、少或工农商学兵;二要注意对象的正确性,要选择愿意接待你采访的&39;人,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

⑵选择语气。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称呼,不同采访时间,选择不同的语气,开头运用征求意见的语气。如:“叔叔,我能问你个问题吗?”中间可运用协商的语气,讨论的语气。如:“你这个意见很好,还能具体说说吗?”“你认为进网吧有好处吗?那你专门去吗?有同学迷上了网吗?”“你看进网吧,应注意什么问题吗?”而且,采访时根据情况,要掌握好火候,达到目的,对别人总要表示感谢。如“谢谢你的合作!”“打扰你了,谢谢!”

⑶提好问题。提问题要小,让人感到容易回答,抓住采访人感兴趣的进行提问。逐步增加问题容量,在采访中,要不断总结提问的方法。更换提问的方式,如上面的提问。

3、总结

注意点:态度要好,采访者要有思想准备,不怕碰钉子,不怕别人笑,始终保持微笑待人,宽容大度的心态,这样才能完成采访任务。

四、大组交流,评选最佳。根据不同采访内容,选择不同对象在小组进行现场模拟即席采访。并相互评议,推派代表参加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记者。

五、布置作业:

(1)调查人们对教师节的看法。

(2)调查人们对青阳建设的意见。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19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采取多中对比朗读的形式,让学生熟读成诵。

课前准备

课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三、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article/,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教学后记:在教学中,我将死的意义拓展为如何看待生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习时,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当这些孩子们平时熟知的语言和事例和课文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活跃起来,这样一篇离孩子们很远的文章一下子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

语文即生活,尤其是这样一篇经典的文章,如果不把它的根深植在生活的土地里,它就会枯萎在学生的心灵里。

板书设计:

20、有的人

有的人有的人

死(肉体)活(肉体)

活(精神)死(精神)

作牛马骑头上

记住摔垮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ppt篇20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

2、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4、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简介贝多芬

你知道哪些描写月光的词语或句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

《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它的作曲者贝多芬是100多年前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谱写出许多著名的乐曲。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最想要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快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来交流你读课文之后的感受吧!

三、研读课文

任何伟大作品的诞生,都有它不平凡的经历,贝多芬的《月光曲》也不例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钢琴曲的创作历程。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我想,假如……贝多芬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默读课文,提出假设,并在书上圈圈点点来印证你的假设。

1、盲姑娘热爱音乐:

哪些词句印证了你的假设?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是呀,这首曲子很难弹奏,能听一听贝多芬是怎样弹的,这是盲姑娘一个美好的愿望。能读出她对音乐的这种向往吗?

她的愿望能够实现吗?

是这样的吗?联系上下文,他们家真的那么穷吗?

是呀,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于是,她只能对她的哥哥说……

真的是随便说说的吗?

听到这儿,贝多芬被深深地触动了,他想……

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质和她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激动,他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为这位穷苦的盲姑娘弹起了刚才的那首曲子!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读读这段话,从哪些字词中,你读出了她对音乐的热爱?

这是她对音乐诚挚的热爱啊!谁能读出这份激动?

贝多芬没有回答,而是即兴创作了一首曲子,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这是为什么?

是呀,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演奏不只是凭技巧,更是倾注了自己的深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的感情。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遇到了一位知音,激发出了他的创作灵感,谱写出了这一首著名的《月光曲》。

2、环境幽静: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读这句话,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

是呀,这样的环境就叫做“幽静”!课文哪里也让你有这种幽静的感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显得格外清幽。

读出幽静的感觉来!

的确,假如没有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贝多芬同样可能创作不出《月光曲》。

四、小结

在一个幽静的夜晚,小镇上的一对兄妹激起了音乐家贝多芬的灵感,创作出了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下节课,我们再来好好地、仔细地欣赏这一名曲!

19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