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有帮助。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1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啊,高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攀登科学的顶峰。
2、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难点:听音乐给歌曲划拍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啊,高山》录音。
(2)、歌中的“高山”是指什么?(高山是指科学的高峰)
教师介绍:这首歌的歌词是受马克思的名言启发而创作的。马克思的名言是“登向科学高峰是没有平坦的路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登上光辉的峰顶。”
(3)、八六拍的含义,即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拍,一小节内有六拍。
八六拍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4)、学生练习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5)、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随录音范唱做挥拍练习(第一乐段)。
(6)、学生简单唱歌曲,感受歌曲第一部分音乐具有叙述性,优美而平静。
(7)、第二部分为两个乐段,四四拍。
(8)、第二乐段在“啊,高山”富有想象的音调后,节奏突变,使用附点和八分休止符,连续的x.__0节奏型表现了青少年向科学高峰进军的顽强意志。
(9)、第二乐段歌词是__的名言,音乐变得宽广起来。
(10)、歌曲后半部分节拍变化了
二、复听《啊,高山》.
(1)、前半部分学生可轻身跟唱。
(2)、学生自己划拍。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了银河,引发了我们对太空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此外,还学习了新的节拍:八六拍。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1.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要比整数乘法的极端过程复杂,因此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保证。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小学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还是以整数乘法为主,他们习惯于学习整数乘法方面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与思路。因此学习本节课内容主要从整数入手,逐渐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刚开始学分数乘法时可能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后计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4.1分数乘整数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题。
(1)列式计算。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提问:你还记得整数乘法的&39;含义吗?
(2)计算:
提问: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如何计算?
2.引出课题。
第二道题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自由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分析演示: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可以画图表示吗?怎样表示?
3个人呢?
求3人一共吃了多少个,
就是要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用加法计算:++==(个)
求3个的和是多少,还可以怎样列式?
用乘法计算:×3
这个乘法算式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都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区别在于,在整数乘法中,相同加数是整数,在分数乘整数中,是分数。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2.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第一次遇到,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式子来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
补充两个例子:若每人吃个,×3=
若每人吃个,×3=
今后每次都要转化成分数加法来计算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中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概括总结计算方法。(同桌互说)
请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4)介绍约分及注意事项。
根据的计算过程,指出: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然后再乘,结果相同。教师示范,注意约分书写格式: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追问:你知道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结果不会变吗?(还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请你比一比,想一想,计算结果约分和在过程中约分,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3.反馈练习:练习一第1题、做一做。
活动3【活动】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于分数乘整数有哪些收获?
活动4【练习】课堂作业
A部分:练习一第2、3题。
B部分:青岛地铁2号线将于20__年底实现东段通车,全线共设车站22个,平均每两个站之间距离是五分之六千米。青岛地铁2号线全程长是多少千米?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39;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主题。
1、口算
8×3/40=
21×2/7=
5/27×9=
5/6×12=
4/5×5/8=
3/7×7/10=
2、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你是如何求的?
1/5
6/7
3/4
3、列式计算
把4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把1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4、根据演示说一说。
假如这是一张纸,请根据演示(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说一说把什么平均分成2份。(竖着分、横着分)
2、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出算式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分数除法
(一)分数除以整数中相关知识。
出示课题:分数除法
(二)分数除以整数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1、探讨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电脑演示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2/7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电脑直观演示,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4/21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探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在()里填上得数,在○里填上“>”、“
如:1÷4=()等三组题
1×1/4=()
1÷4○1×1/4
观察等式左右两边,你发现了什么?
1÷4=1×1/4
10÷5=10×1/5
7÷3=7×1/3
根据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我们来试一试:
8/9÷6
4/15÷12
三、深化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1、
3/8÷5
6/13÷9
5/8÷108/15÷6
2、一小瓶果酱有1/2千克,小明家5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是多少克?
3、填一填
()×5=1/2
()×2=4/5
4×()=1/4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54页例2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理解题意
(1)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置的?
(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给同位讲解吗?
(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小组展讲
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2.填空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
4.一个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__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4)提出问题: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三第6题
(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是多少?算式:×2
(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的是多少。
2、练习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
四、作业
练习二第3、7、8、10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旧知。
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⑵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⒉、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⒉、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到第13题。
这六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设计到很多课外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位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全课总结。
计算时,要掌握好计算方法,准确计算。
板书
分数乘法练习课
40×11/20=22(种)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能通过阅读理解读懂题目中文字叙述所反映的实际背景,领悟其中的数学本,弄清题中出现的量及其数学含义.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背景,进行数学化设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调动函数的相关性质解决问题.
(3)能处理有关几何问题,增长率的问题,和物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的引入问题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某些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意识,也体现了函数知识的应用价值,也渗透了训练的价值.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渗透了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函数思想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本小节内容是全章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一节的出现体现了强化应用意识的要求,让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实际中去,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意识是本小节的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是本小节的难点.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常用到函数的知识有:函数的概念,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对数概念及其性质,和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在方法上涉及到换元法,配方法,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思方法..事业本节的学习,既是对知识的复习,也是对方法和思想的再认识.
教法建议
(1)本节中处理的均为应用问题,在题目的叙述表达上均较长,其中要分析把握的信息量较多.事业处理这种大信息量的阅读题首先要在阅读上下功夫,找出关键语言,关键数据,特别是对实际问题中数学变量的隐含限制条件的提取尤为重要.
(2)对于应用问题的处理,第二步应根据各个量的关系,进行数学化设计建立目标函数,将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概括,抽象为数学问题,最后是用数学方法将其化为常规的函数问题(或其它数学问题)解决.此类题目一般都是分为这样三步进行.
(3)在现阶段能处理的应用问题一般多为几何问题,利润最大,费用最省问题,增长率的问题及物理方面的问题.在选题时应以以上几方面问题为主.
教学设计示例
函数初步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常见函数的性质及平面几何有关知识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把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应用问题的阅读分析和解决.
难点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式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b
一、提出问题
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而实际问题中又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刚刚学过的函数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就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几个应用问题.
问题一:如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在直线的左方被截得图形的面积为,求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板书)
(作为应用问题由于学生是初次研究,所以可先选择以数学知识为背景的应用题,让学生研究)
首先由学生自己阅读题目,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让直线运动起来,观察三角形的变化,由学生提出研究方法.由学生说出由于图形的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应分类讨论.分界点应在,再由另一个学生说出面积的计算方法.
当时(采用直接计算的方法)
当时(板书)
(计算第二段时,可以再画一个相应的图形,如图)
综上!
此时可以问学生这是什么函数?定义域应怎样计算?让学生明确是分段函数的前提条件下,求出定义域为.(板书)
问题解决后可由教师简单小结一下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步骤(1)阅读理解;(2)建立目标函数;(3)按要求解决数学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看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某工厂制定了从1999年底开始到20_年底期间的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两个三年计划,预计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则第二个三年计划生产总值与第一个三年计划生产总值相比,增长率为多少?(投影仪打出)
首先让学生搞清增长率的含义是两个三年总产值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问题转化为已知年增长率为,分别求两个三年计划的总产值.
设1999年总产值为,第一步让学生依次说出2000年到20_年的年总产值,它们分别为:
2000年20_年
20_年20_年
20_年20_年(板书)
第二步再让学生分别算出第一个三年总产值和第二个三年总产值
=++
=.
=++
=.(板书)
第三步计算增长率.
.(板书)
计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关于增长率问题的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再指出关于增长率的问题经常构建的数学模型为,其中为基数,为增长率,为时间.所以经常会用到指数函数有关知识加以解决.
总结后再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问题三:一商场批发某种商品的进价为每个80元,零售价为每个100元,为了促进销售,拟采用买一个这种商品赠送一个小礼品的办法,试验表明,礼品价格为1元时,销售量可增加10%,且在一定范围内礼品价格每增加1元销售量就可增加10%.设未赠送礼品时的销售量为件.
(1)写出礼品价值为元时,所获利润(元)关于的函数关系式;
(2)请你设计礼品价值,以使商场获得最大利润.(为节省时间,应用题都可以用投影仪打出)
题目出来后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找出关键量.再引导学生找出与利润相关的量.包括销售量,每件的利润及礼品价值等.让学生思考后,列出销售量的式子.再找学生说出每件商品的利润的表达式,完成第一问的列式计算.
解:.(板书)
完成第一问后让学生观察解析式的特点,提出如何求这个函数的最大值(此出最值问题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方法也是学生不熟悉的)所以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教师可适当提示,如可以先具体计算几个值看一看能否发现规律,若看不出规律,能否把具体计算改进一下,再计算中能体现它是最大?也就是让学生意识到应用最大值的概念来解决问题.最终将问题概括为两个不等式的求解即
(2)若使利润最大应满足
同时成立即解得
当或时,有最大值.
由于这是实际应用问题,在答案的选择上应考虑价值为9元的礼品赠送,可获的最大利润.
三.小结
通过以上三个应用问题的研究,要学生了解解决应用问题的具体步骤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2.9函数初步应用
问题一:
解:
问题二
分析
问题三
分析
小结: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5×3012×2/32/5×1/37/8×3/4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⑴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⑵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例题。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9/10千米/分。
⒉、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45。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⑴阅读理解。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9/10千米/分。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9/10千米/分的4/45。
⑵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9/10×4/45=9×4/10×45=36/450=2/25
⑶启迪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⑷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
⒊、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⑴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⑵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直接约分。
⒋、试一试。
9/10×4/45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板书:(计算过程)
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⒌、小结。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⒉、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
⒊、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⒋、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板书
分数乘分数
9/10×4/45=9×4/10×45=2/25(千米)
9/10×30=9×30/10=27(千米)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
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1/5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1/5=1/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说明1/2×1/5=1/10。
5、结合演示进行归纳。
用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这1/2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由此可以得到:1/2×1/5=1×1/5×2=1/10(板书算式)
(二)、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
(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公顷)的3/5,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的3/5。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1/2×3/5=1×3/2×5=3/10
(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4/9的1/3是(),3/4的1/5是()。
3、一块地是4/5公顷,这块地的1/7是()公顷。
4、一堆水泥重15/16吨,用去3/7,用去()吨,还乘下总数的()。
5、1千克面条3/2元,王大妈买了7/10千克面条,共花了()元。
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5/18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板书:
分数乘分数
1/2×1/5=1×1/2×5=1/10
1/2×3/5=1×3/2×5=3/10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构筑探索交流的平台,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4张同样大小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例题
口答题
1、把8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2、把4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3、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怎样列式?板书3÷4
引导: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
不满1块那该怎么表示呢?
生:小数或分数
二、实践操作探索研究
师:那怎样用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片,把它看作3块饼,按题目的要求把它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怎样的想的,当学生表述比较好时,教师有选择的.把圆片贴在黑板上,等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接下来我们请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研究所得结果。
(生讲述这样分的理由)
教师总结:
(1)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所以就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分得1/4块,现在一共有3块饼干,每人就可得到3个1/4块,就是3/4块。
(2)如果把三块饼干放在一起分,每人就可以分得3块的1/4,就是3/4块。
总结: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3/4块
板书:3÷4=3/4(块)
师:如果我想把3块饼干分给5个小朋友呢?,每人分得多少块?
学生口述理由。板书:3÷5
师:想想该怎么去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下。
指名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板书:3÷5=3/5(块)
师:如果分给7个小朋友呢?
学生口述3÷7=3/7(块)
三、归纳总结,围绕主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和除法算式之间有和联系?这也正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生相互交流。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
师:除法算式又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生补充: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又可怎么写?
生:a÷b=a/b
师:这里的a和b可以取任何数吗?为什么?
生:除数不能为0。
师: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吗?
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把书本打开到第45页,马上完成“练一练”的第一小题。
集体校对。
师引导:比较上下两行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用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成两个数相除。
师:接下来请大家独立完成“试一试”两小题。
然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师: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生:7÷10=7/10(米)
师:第二个呢?
生:23÷60=23/60(时)
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
集体讲评校对。
师: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口答
师:完成“练习八”的第三题
学生在书本上完成,
教师追问:把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把2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八”的第二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11
课题: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1/5+2/53/10+1/10+7/103/14+3/14+3/14
过程要求:
(1)写出计算过程。
(2)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3/14+3/14+3/14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电脑课件呈现示意图。
(2)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2/11+2/11+2/11=2+2+2/11=6/11
2/11×3=6/11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2/11×3=6/11,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板书:2/11+2/11+2/11=2+2+2/11=6/11
③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A、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数学教案)分母不变。
2、教学例2
计算:3/8×6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3)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2、课本练习二第1、2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计算
5/6×74/13×83/8×32/15×4
3/10×54/9×327×2/316×5/32
五、列式计算
1、3个2/5是多少?2、7/12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4、3/16与24的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本部分知识相对来说简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容易掌握。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12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小学生分数乘法的数学教案,我们来看看。
教具、学具准备
1.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笔合旅嫖颐抢刺教址质?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2.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电脑出示例题:商场里每台电视机的进价是1800元,售价加两成,每台电视机的售价定为多少元?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三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七成 二成五 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例2:曹庄乡去年产棉花37.4万千克。今年遭受虫灾,减产一成五,今年大约产棉花多少万千克?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
37.4×(1-15%)
=37.4×0.85
=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3.练习。
小丽家承包了一块地,前年收小麦8000千克,去年比前年增产一成半。去年收小麦多少千克?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知道了“成数”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习了有关“成数”的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1)某县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这句话的意思是( )是( )的30%。
(2)一块麦地,改用新品种后,产量增加了四成五。这句话的意思是改用新品种后产量是( )的( )%。
2.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成数”。
75% 60% 42% 100% 95%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视频;学会设置“预设动画”和“自定义动画”效果。
2.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视频;学会设置“预设动画”和“自定义动画”效果。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幻灯片修饰,让我们的作品有了统一的风格,今天来看看怎样让我们的作品动起来。首先请大家看看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视频。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操作。
二、讲授新课
(一)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视频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录制声音”命令,打开“录音”对话框。
步骤2:按照提示录制声音。
步骤3:播放幻灯片,检查声音播放效果。
(二)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如何插入声音文件,视频文件的插入与声音文件的插入操作基本相同,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插入声音的办法,尝试在幻灯片中插入有关藏羚羊的视频文件。
投影广播任务:四人为一小组,尝试在幻灯片中插入有关藏羚羊的视频文件。(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三)设置幻灯片的“预设动画”效果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做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幻灯片。为了获得更好的展示效果,我们还可以让幻灯片中的内容动起来。幻灯片中的文字和图片等内容,就像一个个小“演员”,而幻灯片就像一个大舞台。“演员”的出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飞”进来,可以“钻”出去,表演完后,还可以“飞”走。这些都是幻灯片的动画效果,也是幻灯片的一大特色。
PowerPoint中预先设置了一些常用的基本动画模式,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功能,方便地设置动画效果。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怎样让这些“演员”飞起来。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设置完成后,我们可以看到,幻灯片中的图片伴随着“嗖”的一声,“飞入”幻灯片中。是不是很可爱呢?
(四)提供机会,学生动手实践
投影广播任务:根据老师的操作,请同学们完成以下操作:
1.尝试使用其他的“预设动画”效果,观察每种动画的特点;
2.给幻灯片中的其他对象设置“预设动画”效果。
教师随堂检查并给予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练习都很认真,体验了“预设动画”,下面老师请大家说说它都有哪些优缺点。
(五)设置幻灯片的“自定义动画”效果
教师演示操作“在幻灯片中设置‘自定义动画’”过程:
三、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视频;
2.学会设置“预设动画”和“自定义动画”效果。
四、课堂作业
1.尝试使用“自定义动画”,设置各种不同的动画效果;
2.针对文本,还可以设置每个字的动画效果,尝试设置文本的动画效果,让文本按照字的顺序出现。
六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启发思维,开阔思路;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谁能说说圆周长、直径和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
已知半径,圆周长的&39;一半怎么求?
(出示一个整圆)哪部分是圆的面积?(指名用手指一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怎么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学习新课
1.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转化成已知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的,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也要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决定圆的大小的是什么?(半径)所以,分割圆时要保留这个数据,沿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
展示曲变直的变化图。
2.动手操作学具,推导圆面积公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圆周部分近似看作线段,其
用自己的学具(等分成16份的圆)拼摆成一个你熟悉的、学过的平面图形。
思考:
(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2)所摆的图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学生开始动手摆,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在幻灯前边说边摆。)
①拼出长方形,学生叙述,老师板书:
②还能不能拼出其它图形?
学生可以拼出:
等等
刚才,我们用不同思路都能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是:S=r2。这几种思路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转化后的图形与圆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面积公式。
例1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S=r2=3.1442=3.1416=50.2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
想一想;求圆面积S应知道什么?如果给d和C,又怎样求圆面积?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r=2(单位:分米)d=6(单位:分米)
2.选择题。
用2米长的绳子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木框上,羊吃到地上的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1)3.1422=12.56(米)
(2)3.1422=12.56(平方米)
(3)3.1432=28.26(平方米)
3.思考题: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求圆的面积。(如图)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使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2.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老师介绍分割圆的方法,展示由曲变直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从各个角度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渗透了极限和转化思想。
3.安排了坡度适当、由易到难的练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