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

时间: 新华 六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优秀的教案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方便大家学习。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遇到别人误会时学会向别人解释的方法。

2、运用正确的态度向别人解释,消除误会,培养胸襟宽阔。

教学设计:

一、尝试激趣。

⒈你遇到过别人误会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⒉交流导入:板题《学会解释》

⒊目标激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这时你可以适当做解释。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向别人清楚地说明原委,这样才能相互沟通,消除误会

二、分层明法:

1、看图出题单小英早上乘车去学校,正赶上北大桥堵车,挤得水泄不通。她绕道赶到学校,迟到了5分钟,老师批评她不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

2、组织讨论:

⑴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老师,应该这么说:老师,您好!早上的事我想说明一下情况,但我并不想为我迟到辩解。)

⑵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39;误会,向对方说清楚事情的原委。

如上题:我早上乘车来学校,正赶上北大桥堵车,挤得水泄不通,我没有办法,只好绕道赶到学校,却已经迟到了。我没有早一点来学校,那就不会迟到了。老师,我以后一定注意,请你原谅我。

⑶怎样解释。也就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的时机,解释时还要注意态度,要使对方愿意听你的解释,以取得好的效果。

3、:请你一下单小英这样解释行吗?

注意点:

1、解释注意了称呼,运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目的,让老师愿意听。

2、解释说明了原因,表白了自己的诚恳的态度,

三、结合实践,进行训练。

看图进行同桌交流。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是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看闲书来倒挺起劲儿。

四、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优秀。

五、布置作业:李东方放学回家,路上看到小妹妹跌倒了,便去搀扶,一位阿姨走出来却说:“你怎么把我的孩子碰倒了。”练习解释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看课文,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读好。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2、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在古诗中大家都能读好这些生字,我们去掉古诗的语境,你还能读准这些生字吗?

3、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那我们向他学习,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范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看板书)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

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

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是呀!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罢罢罢,还是看这里,有的只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四、全诗回读、情感共和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不变的月。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回读或背诵全诗指名背小组背比赛背)

在月亮的光影里,我们看到诗人的背影如此美丽;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个诗人都曾经陶醉,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它以如此的凄凉带我们到那诗人的编织的清幽淡雅的诗的境界之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一定可以跨越时空,体会古诗的无限境界。(齐背古诗)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依据“由预习而提问——由提问而入文——随精读而深化”的教学程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意义,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辨析,背景渗透。

由“相片”做引线,展示抗战时期的一组图片,包括敌人封锁中的村镇、炮火轰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杀的民众、抗击敌人的战士、支援抗战的民众等。

学生谈观感。

生:抗日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检查预习效果,了解学情。整体感知课文,交流质疑。

1、初读课文,学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生:一位年轻妇女让我给她的丈夫写一封信,信中加了一张小小的照片。

2、小组交流预习中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浅层次问题。归纳出不能自学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问题,相机归纳。

师:有几个小组谈到了:崇高的心意的怎样的?这三个小组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一个。

1)崇高的心意是怎样的?为什么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与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师:有一个组提到了良民证,它代表了什么,人民为什么如此恨它,要焚烧它?另一个组的问题和这个问题是相似的。归纳:

2)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人们为什么焚烧它?

师:有一个组提到为什么要给他们寄这样一张相片?为什么以相片为题?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信封信纸用起来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非要用这张相片?

师:问题提出来了,要解决问题还要靠——

生:读书解决。

三、品读课文,具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1、以“这是一张___的相片”为话题,“说话要有理有据”为发展语言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并抓住重点句段,相机进行朗读的指导。

本环节教学主要注意点:

(1)要求学生给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并“有理有据”地依托文本谈出个性化的见解。

(2)抓住“良民证”“验讫”等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充分联系时代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抓住重点的语段进行朗读练习,通过资料补充、边读边想等方式,指导学生把文本“读明白”。

预设点:

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纸,亲手折叠、裁剪成的。可是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师:请同学们先想想:这是一封什么信?为什么要用特别的信封信纸,还要加上一张特别的相片,表达特别的心意。

师:哪里写出了信封信纸的特别?

生:在第一段。

生读。

师:还有哪里?

生:第二段也有。

生读。

师:第一段中的抗属是什么?

生:抗日战士的家属。

师:哪一句具体写了信封信纸?

生: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纸,亲手折叠、裁剪成的。可是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师:为什么非用这个写不可?

不用这种纸行不行?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师:为什么用这个不可啊?

生:是因为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师:这个问题明白了?只有用这样的信封信纸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意。

预设点:

验讫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的不像!

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

她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为了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师:那天,我的一个远房的嫂子来让我写信。除了这样的信纸信纸以外,还有一张小小的相片,这张相片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3至5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生默读。

师:有的同学边勾画边在重点的地方加了标记。有的同学还边勾画边做了批注。我们交流一下:

生:我勾的第3自然段这。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师:同学们,“讫”是什么意思?

生:讫就是说结束终了。

师:“验讫”呢?

生:检验结束了

师:谁检验结束了?

生:敌人检验结束了

师:戳记是什么意思?

生:印章。

师:他们是怎样检验照片的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还有勾其他句子的?

生读:“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的不像!”

师:难怪我说这照片不像,比现在还老。从这里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本来挺年轻,可她宁愿给自己的丈夫看自己老些的样子,就是因为她想让丈夫看看她被战争折磨的样子,鼓励他能坚决地勇敢地去打仗,把敌人都打退喽,以后才能过更好的`生活。

师:还有哪里写出了人物的表情?

生:第六自然段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

师:敌人在的时候,不是只有这一张相片啊,几千几万人在照相啊,但却拣不出一个有笑容的,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是啊,所有的人都哭丧着一张脸啊,这相片是怎样照出来的?

生:照相的时候,敌人拿着刺刀在身后。

师:读读这段好吗?

生读。

师:不照行不行?再来读一读

生:不行

师:读读这段

生读。

师:想象敌人拿着枪刺逼着的情景,自己再来读读这段。

生读。

师:同学们,拿枪刺逼着照的相片用在了何处呢?你找到了吗?

哪段写了?

生读: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为了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师:良民证是什么,有了解的吗?

生谈自己的看法

师:如果不带良民证会怎样?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良民证是一种进出的证件,像身份证。

师:不是身份证,还有补充吗?

生:这是一个良好居民的证明

师:谁发的?

生:日本人。

师:日本人定义什么样的人是良民?

生:不反抗日本人,不心怀不轨的人。

师:心怀不轨是贬义词,不能用到这里。

出示良民证的图片:我们看看日本人颁发的良民证。

看图片。

师:良民证没有什么特别,可是姿势有特别的地方。这是什么姿势?

生:举手投降的姿势,

师:难怪文章的良民证加了引号,也难怪老百姓把良民证统统都烧了。再读读这段

生:自由读

师:知道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了吗,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知道了吗?

师总结照片的样子

2、围绕“为什么寄这样的一张相片”这一问题展开思考,引导学生理解“相片”的代表意义,体会那位年轻妇女的思想情感,也体会作者的情感。

本环节教学应注意:

(1)继续强化“说话要有理有据”的要求,引导学生既概括性地谈出相关的结论,又依托文本进行说明。

(2)注意文中体现人物情感的重点词语和段落,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中悟情。

预设点:

“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样子!你看这里!”

她走过来指着相片角上的一点白光:“这是敌人的刺刀,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

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又抬高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师:她为什么把这张照片寄给远方打仗的丈夫?她是怎么说的?赶紧看看书上的话吧。

生:这个妇女是这样说的:“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样子!你看这里!”她走过来指着相片角上的一点白光:“这是敌人的刺刀,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

师:听出来了,我们在家里受的苦可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呀。她郑重地说,谁读一读

生:读“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样子!你看这里!”

师:除了这段,还有哪段表达了青年妇女的心意?

生:第十一自然段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十一自然段

师:真是发自内心的呼喊哪。

这位妇女刚刚介绍照片的时候还是笑嘻嘻的,后来变得庄重起来,现在又抬高了声音,谁再来读一读?

生: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又抬高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师:知道青年妇女为什么要寄这样一张相片了吗?

青年妇女的心意到底是什么样的,谁来读一读。

生读:“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师:这照片师千千万万照片中的一张,这心意也是几千几万老百姓的心意啊,“叫她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又抬高了声音说——

生: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师: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要寄这样的相片,那为什么以相片为题呢?你来说一说。

生:她是想激励她在前线打仗的丈夫,相片代表了她们的心意,所以用相片作为文章的题目。

师:用什么激励?

生:用相片……(略)

生:我认为主要是将从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而且更要表达了激励前方的战士们的心意

还代表了那个艰难的时代。

所以以相片为题。

师:这张相片表达了青年妇女崇高的心意,为什么说这和英雄气概相当?

生:这种英雄气概就是不怕日本人的进攻,保护老百姓。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意,同学们想一想,青年妇女是在积极鼓励丈夫,前方的战士积极得打仗,保护着人民的生活,所以,我觉得——

生: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为人民的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师:请大家再读一次。

读:我觉得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为人民的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四、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布置第二课时学习任务。

1、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思考:这位年轻妇女会在信中对她的丈夫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追忆往事、表达心愿、殷切鼓励、细致问候等角度思考。

2、布置作业,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

(1)推荐阅读孙犁的《荷花淀》、《采蒲台的苇》等文章。

(2)阅读有关抗日题材的作品,或采访年长的人士,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敌占区的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3)回忆信件的格式,了解家信的特点,有条件的可以找一封家信读读。

第二课时

一、回味全文,延展情感。

1、学生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本课语言的魅力,感受文章深沉的情感。

2、读后交流:用年轻妇女的口吻来简要复述这件事。

二、交流资料,准备“写信”。

检查第一课时作业完成的情况,组织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1、交流抗战时期敌占区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2、交流信件的基本知识,了解家信的特点。

3、进一步进行想象练习,说说这封信中可能会谈到什么。

三、写书信,交流评改。

1、学生写书信,教师个别指导。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4

课前准备

1、查找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

2、鲁迅形象图片、本文生字词及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课件出示鲁迅形象图片)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导语及资料袋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谈自己从课外书中获得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他的一篇作品。(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2、齐读课题。师:“闰土”在当时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更是一对好朋友)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识读。

检查读文情况,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自己思考,教师加以引导。(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今天读来感到陌生。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在读完课文后,集体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课前预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文章的主要内容,少年闰土给自己的印象,闰土讲的许多“希奇的事”等等)

3、你最喜欢哪些段落?为什么?能把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吗?学生轮流读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句。

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情况,能解决的马上解决;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

带着问题,深入探究

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指生读第3自然段。看哪位同学能解释。理解“五行”的意思。(五行:指水、金、火、木、土)

2、就是这样一位少年,我们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齐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清楚这是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议:闰土的外貌描写给你怎样的印象?

3、闰土和“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第二天他给“我”讲了好多“希奇的事”。(课件出示闰土给我讲希奇事的课文插图)他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自由读文,在课本空白处作批注。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儿)在这几件希奇事中,你对哪件最感兴趣?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最感兴趣的事,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请有声有色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的感悟。(小组内读,相互评价;推荐读)

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闰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和“闰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指读有关句子。(此处重点处理:“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闰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检查朗读情况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最喜欢哪些段落?想读给大家听吗?自己先试一试。指名学生朗读。

抓住重点,深入探究闰土讲的四件事中,哪一件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快速默读课文。小组内交流后发言。(学生根据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自圆其说即可)

再浏览全文,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闰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研讨表达,体会写法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学生读所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1)重点处理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两处对闰土的外貌描写。①月夜闰土刺猹的场景。

在优美的月夜田园景象中,通过对闰土刺猹时外貌、动作的描写,一位勇敢机智的少年形象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对表达的作用,可以用舒缓的语气,体现出静谧的特点。人物描写可以用略带兴奋的语气来读,把人物的机敏勇敢通过语气体现出来。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背诵第1自然段。

②“我”和闰土初次见面的情景。这是对闰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见人怕羞。这与第1自然段的描写合起来,构成闰土的外貌特征。从这里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少年。指导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平缓的`语气去读。

(2)闰土和“我”的对话部分。

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可采用先自读、后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注意:闰土讲的这些事,“我”是不知道的。所以读闰土的话可以干脆利索,体现他的聪明能干;读“我”的话时,可以读出好奇和佩服、羡慕的语气。

教师小结:作者是抓住了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去刻画人物特点的,通过这几方面的描写,一个天真活泼、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闰土和“我”的交往过程,想象少年闰土的形象。师: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历尽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将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课后反思

1.紧扣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让学生学得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章,要把住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文章。

2.注重课前预习。学生的课前预习有老师参与,学生不是流于形式的预习,而是学有所得。不但解决了生字新词,而且读通了课文,更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

3.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与文本、老师、学生之间形成对话,最后还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4.抓住文章重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在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时,我没有给人物描写法“贴标签”,而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描写,说出自己觉得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学文后,我利用作业:“运用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做一个片段描写,写后全班交流,看别人能不能猜出自己写了谁”,促进学生运用。

5.整堂课看似大道至简、行云流水,但还很不尽人意。首先是忽略了语文字词教学,对字词没有放到语言环境中加强训练,学生缺少了字词语感训练;其次是没有做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我”盼望闰土,“我”惜别闰土,没有指导学生读出“盼、惜”;没有指导学生读出月夜刺猹的场面。实感惋惜。另外,教学设计提纲化,也是我需要改正的,最好能将教学设计更细化,教学才会做得更细致化。

6.检讨:让学生说出作者写作目的这教学目标拔高了。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5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过程与方法: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乐园教学重点: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1、诵读2、想象3、研讨

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美文——

1、教师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三、朗读赏析探究

赏美图,配佳句——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①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②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说美点,品美韵——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思想美: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可以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4、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赏美乐——《黄土高坡》音乐FLASH,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三。(目的: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做好《练习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景 文 图 韵 乐

生命力量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7

【教学环境】

网络教室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2、感受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

情意目标:

1、逐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和合作探讨的意识。

2、情感欣赏,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热爱自然、热爱地球的情感。技能目标:

1、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2、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2、明确各种说明方法的用处并灵活运用。

3、利用网络深化理解课文,进一步了解资源的宝贵和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发展

【学法指导】

了解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同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导入。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亲。(看视屏)――齐说地球你还想叫地球什么?(摇篮、水球、母亲)

2、我们大家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和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一起,在天际遥望地球吧!(屏示:播放录像,)

3、揭示课题。

看了刚才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是啊!地球是如此美丽,同时又是如此渺校据科学家观察推测,在茫茫宇宙的无数个星球中,只有地球这一个星球适合人类居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屏示课题:只有一个地球)齐

读课题。看老师的手势再齐读课题,强调“只有”。

二、明确目标,理清条理。

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搜集资料,合作探究。

1、初步质疑。

地球美而小这一部分,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过了,刚才也作了回顾。看着板书,这节课你们还想了解哪些问题呢?(生质疑,师引导)

2、屏示学法指导。

一是读书,看看课文中是怎样介绍这几个方面的知识的;

二是查一查你们收集到的有关地球资料,看看资料能不能帮助你解决不懂的问题;

三是合作交流,大家一边读书,一边上网调出已经查找好的资料,和周围的同学议论议论,互相交流一下已收集到的资料的意义和自己的感受;四是汇报成果,学习结束后,每个小组要综合本组的讨论结果,编辑好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选两名代表通过网络传输演示资料给大家,并用慨括性的语言来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学得最主动,最有成效。

3、分组布置任务。

第一组:人类是怎样破坏地球的?

第二组:地球受到破环后的后果。

第三组: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第四组: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四、分组汇报,点拨启导。

1、提出汇报要求。

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补充。

2、第一小组汇报。

(1)引用课文的事例;也可说你身边发生的有关事例。

(2)教师点拨启导,屏示:常见污染种类的图片、影视资料。

的确,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人不经意间残害了我们的地球,破坏有限的生态环境,那么,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3、第二小组汇报。

(1)引用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

(2)教师点拨启导(屏示:资源有限),补充播放有关录像。

4、第三小组汇报。

(1)辩论“当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人类可移居别的星球。”

(2)学生引用课文和查找的资料说服“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真的别无去处。”

是啊,地球母亲无私的养育着我们,精心的保护着我们,曾经是那样的

美丽壮观,那样的和蔼可亲。但就在今天,就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就在人类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地球母亲却止不住发出了悲惨的哭泣,这哭声是从哪里传来的呢?(播放课件:地球被污染)

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我为人类感到惭愧,我们太对不起我们这位伟大的母亲。

地球母亲您真是太伟大了。

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了宇航员的那句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然而又太容易破碎了。”

5、第四小组汇报。

概括总结课文内容:地球是可爱的(屏示:可爱);再结合第一二两组的汇报说明地球又是容易破碎的(屏示:易碎)。

五、联系实际,落实行动。

看着受伤的母亲,苍老的母亲,青春不在的母亲,此刻重温她昔日的美丽,你的心情怎样?要保护地球,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同学们,你们准备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地球呢?(生讨论、汇报)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近几年,世界各国都呼吁环保,看人们已经行动起来了(有选择的播放课件)

联合国委员会发出了呼吁,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制定了各种环保纪念日(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六、提出口号,宣传环保。

作为小学生,作为环保小卫士,我们不仅要自己注意环境保护,还应该向周围的人们宣传环保,让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地球母亲,保护我们的家园!宣传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有宣传口号。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宣传口号简洁好记,震撼人心?你们可以把自己想好的口号打在自己电脑的屏幕上,传给大家.我们来比一下,谁的口号有号召力,有创意!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屏示:精心保护,造福后代)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感情地再来读一读这些宣传口号吧,让保护地球的思想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

七、选择作业,课堂延伸。

1、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

2、画一幅环保的宣传画。

3、学习了课文请说说自己的感想。

4、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树、一块煤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5、朗诵一首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其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课文通过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孝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孝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毁坏后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这几个方面,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基于现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宇宙与地球感性认识很浅显。而对文章内容没有一个很深的了解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首先我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宇宙与地球的有关书籍资料等,并为学生提供地球的奥秘的相关网站,充分的让学生通过资料去感受。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是紧紧围绕“地球的样子”“地球孝人类活动范围斜“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和“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妆这几个方面介绍的,教学时,我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中质疑,在议中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时时在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的补充有关知识:我国的森林资源危机及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的几个数字及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1的感叹的意义了。这时学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我们身边环保、生活实际来谈体会,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我们只有一个家园一一地球,精心保护它吧!"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

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地球奥秘的资料,办一份小报,这样不仅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过回想起这一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学生理解宇航员说的这句话不够全面,学生回答的面有点窄。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加强理解,巩固记忆。

2.了解用对比法说明道理的好处。

3.积累惯用语,了解惯用语的特点。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积累惯用语。

教学难点:

学习用对比法说明道理。

教学准备:

积累惯用语。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读一读。

神采奕奕玄妙斟酒轻盈菜肴耽误吹嘘

2.快乐传真猜猜猜。

一生看词卡后用动作、表情甚至小品来表现词语,其余学生猜。

(在演和猜中加深词义理解,积累词语。)

3.出示词语,读一读。

蜀鄙之僧租船磕头懒惰羡慕传授犹豫

4.写一写。

同时请几名同学上台写,众人点评。

5.你能说一段话,尽量用上这中间的一些词语吗?

二、金钥匙

1.《蜀鄙之僧》这个故事让我们顿悟:原来成功的关键不是你具备了哪些条件,而是你是否有坚定的志向。故事是怎样使这个深刻的道理鲜明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呢?

回顾故事及课文板书。

贫者至富者未至

原因:志坚志不坚

2.是对比使故事更有说服力。

3.齐读“金钥匙”内容。

4.选材练习。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你觉得下面哪个故事更容易让人领会这个道理?说说你的看法。

(1)课堂上,文文和三三私下讨论问题,被老师批评。文文认为是老师找碴儿,此后,每次上课就故意和老师作对,自己的学习也因此一落千丈;三三觉得自己虽然是讨论书上的问题,可在课堂上讲小话,影响了大家,此后,他把问题留到课下再讨论,老师表扬他好学,他学习劲头越来越足。

(2)小虎没考好,他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粗心了点吗!”结果,第二次又考砸了。

引导学生感受对比法的优势。还可让学生运用对比法,将后一材料充实。

三、语文知识

1.出示范文,在语境中感悟惯用语的意思及语言风格。

有一个人,不过是个半瓶醋,却常常吹牛皮。其实,他只会走后门,而且见不得不顺眼的人,常给人家穿小鞋,还自以为是公司里的台柱子。有一次,经理让他制定一份合同书,他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白天在那儿磨洋工,晚上才开个夜车赶出来。经理发现合同书中有很多漏洞,给他指出来了,可他把经理的话当耳边风,直接把合同书的草稿给了客户。结果让对方钻了空子,生意亏了本,最后自己也被老板炒了鱿鱼。

文中的惯用语有“半瓶醋、吹牛皮、走后门、穿小鞋、台柱子、磨洋工、开夜车、耳边风、钻空子、炒鱿鱼”。

a)读一读。

b)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大概意思。

c)重点汇报交流学生不太常说的“半瓶醋、穿小鞋、台柱子、磨洋工”。

并从中感受惯用语通俗、风趣、精炼的语言特点。

2.读读“语文知识”,进一步了解惯用语及其风格与作用。

3.说说你积累的惯用语(可以是课外积累的,也允许说刚刚在课本中积累的)。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知道从人们口头交谈中也可学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可适当引导

你想去肯德基,妈妈不同意,可以怎样叙述这件事呢?

如果想通俗风趣的表达这件事,你可以怎么说?(碰钉子)

相机板书,直到积累,如:狗腿子、闭门羹、碰壁、唱高调、泡蘑菇、打退堂鼓、眼中钉……

四、拓展作业。

积累惯用语并试运用。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9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这位老农身上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祖国的坚定决心。

2.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请读书吧!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抓“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

奇迹

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

⑵写完了吗?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

3.指名学生汇报:

⑴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3700亩林网有多大的面积我们学校大约有40亩,相当于几个我们学校那么大?(100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板书:山沟。多么令人敬佩啊!带这种感情齐读。

⑵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景色美吗?请轻轻地读读这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么美的山林是谁创造的?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

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去读?(赞美,满腔的欣喜。)

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试试看,能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吧。你一个人能背吗?请试试看。

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⑴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看课件

⑵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⑶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

⑷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老师与大家齐读这段好吗?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⑸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板书: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阿!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

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面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3.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板书:

老人精神

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6.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7.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____。

请谁来读读呢?(指名学生读)

四、课外拓展。

1.我们把这位可敬的老人推荐为“感动中国”的候选人,请你替他填一份简历。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

主要外貌特征:

生活习惯:

主要感人事迹:

2.巩固小练笔:你如果有机会来到这座青山,看到老人创造的绿洲,又看到了老人的铜像,站在铜像前,你会从心底里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什么?

题目:青山是不会老的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以“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把自己站在铜像前默默地对老人说的写下来。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10

教学目标:

1、自我介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了解本册数学书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3、明确数学课和数学作业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悟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我介绍

二、简单认识本学期学习任务

三、介绍本学科的相关要求

问题1:上课前要做哪些准备?怎样爱护书本?

(一)学习用品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放在左上角。(书,练习册,练习本,文具)(安排检查组长)

2、书本要包皮,不乱涂、乱划、乱写。

3、作业用铅笔,练习册上错题用红笔改。

问题2:课堂上注意哪些纪律?在教师办公室注意哪些纪律?

(二)学习纪律

1、坐姿端正不做小动作(慎言慎行)

2、积极发言,声音响亮,表达完整。

3、老师讲话时看老师,老师写字时看黑板。

4、预备铃响后马上回座位静候老师到来。

5、上课迟到或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6、在教师办公室不得随意讲话,排队三人以上时,第四人应在办公室外等候,出一人后再进。

7、做作业独立完成。

(三)课堂作业的要求

1、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作业。

2、在每次写作业之前,先在第一行写上第几次。

3、认真书写,字迹工整,争取做到干净、整洁、不涂改。

4、每格写一行,做完一题空一行。

5、有错当天及时订正,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6、只用铅笔写作业。

7、凡是请假的同学,来校之后立即补作业并及时上交。

四、全课小结

少壮不努力,一生不给力!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愿我们在小学二一(二)班这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里,快乐每一天,进步每一天,收获每一天!

二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a、二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开学第一课):公路上、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有的人安全意识不强。

b、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c、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d、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课外不玩火,不玩水。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切勿双手撒把。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11

教学要求:

情感目标: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发现不揪喜爱

早晨中午傍晚

绿色金色绿色

合张合

蒲公英会合拢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_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音乐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_,)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话平台

欣赏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本美,与大自然的美互相呼应。)

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培养学生边看书边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困难。)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识字要有一个过程,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循序渐进。)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朗读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1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你去哪儿旅游过?那里怎么样?给大家介绍一下。(结合实际情况,学生畅所欲言。)

2、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张家界旅游图,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思考讨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2、读准字音。

3.理解词语。

三、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选择读书方法,读课文。

2.指名汇报读。

思考:“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野”在课文中指没有经过雕琢的、天然的、野性的美。)

四、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二)讨论交流学习效果。

1.山野。(边讲边出示课件)

①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它的惊险体现在断壁悬崖有几十丈高。山风中半边悬空的巨石摇摇晃晃,使人看了惊心。峡谷的名称让人闻而生畏。

②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磅礴就是气势雄伟。从“千峰万仞绵亘蜿蜓”体会出这里的山峰又多又高,而且连绵不断,像“十进而画廊”一样。

③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这里有各种各样随心所欲的美,有的直插云天,高耸云霄;有的水中突起,有的簇拥一起,各种姿态应有尽有。

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④以索溪峪的山与桂林的山、黄山、泰山、庐山作比较。

2、汇报交流水“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水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方法与上一部分的一样,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的时候,老师出示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些方面。

3、汇报交流动物“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的.动物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看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动物那一种自由自在的野性的美。

4、汇报人“野”部分的学习收获:学习了这一部分,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看课件亲眼目睹人进入索溪峪里那一种返璞归真的野性的美。

五、总结升华

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向往。)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段优美的乐曲练习配乐朗读。

2.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抄写在《鉴赏习作本》上,并写下读后感

3、为了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请每小组的同学讨论并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可以自己在画板上制作。也可以从网上下载。)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14

《爱之链》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先请大家看老师写个字(板书“爱”)。轻轻地读一读这个字,你会想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哪些人或事?

2、师:听着大家这一个个爱的故事,让我觉得非常感动。

(多媒体出示图片,配乐述说)

师:爱是什么?

爱是一束淡淡的茉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大爱无言,那时蔺相如对廉颇默默的忍让。

至爱无声,那时沉船时,哈尔威船长伟岸的身影。

3、师:今天,在这浓浓的爱的氛围中,老师又带来了一篇和“爱”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师: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认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或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找出那些深深打动你的句子,作上记号。

(2)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并思考:围绕这几个人主要讲了哪几个关于“爱”的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A、雪花飞舞纷纷扬扬颠簸寒战

师:这些词语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提醒:“颠簸”的“簸”字是多音字,还有个音是第四声,可以组词“簸箕“。

这些词语都出现在课文第一小节,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冷的感觉读出来。

具体找找,从哪些字词能感觉到冷?(天冷,身冷,心冷)

抓住这些关键词再次朗读。

B、倒闭凄凉

师:文中的谁也正面临如此处境呢?

C、车胎瘪了脚腕蹭破没穿袜子沾满油污

师:读了这些词语,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D、荒芜人烟天经地义潸然泪下

师: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

(2)、师:爱是温馨的,爱是深情的,爱是博大的。在刚才的朗读中,有哪些内容深深地打动了你?再去投入地读一读那些打动你的句子或小节,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再次浏览全文,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围绕这几个人物主要讲了哪几个关于“爱”的故事。

5、讨论课文脉络。

根据几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1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渔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质。

2.体会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人物语言中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渔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穷人》这篇文章。

(二)学习第一段,感知“穷人”生活

自学提示:请你默读第一大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家境贫寒:吃的、穿的

2.外面环境恶劣:环境描写

3.家里温暖、和睦:温暖而舒适、安静地睡着。(与外面环境进行对比:感受渔夫和桑娜勤劳)

(三)自主合作,融入“穷人”境界

1.过渡:孩子们,就是如此穷困的“桑娜”一家,他们还有一个更加不幸的邻居“西蒙”——在重病中又没有一个人照顾的寡妇!已是深夜,桑娜推开屋门走出去,对丈夫十分担心。忽然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西蒙,于是她推开了邻居“西蒙”的门。孩子们,拿起书来,饱含深情地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让我们与“桑娜”一起去看看可怜的“西蒙“吧!

2.(课件:“西蒙”惨死图。)师旁白:面对“西蒙”的凄惨死去,面对两个嗷嗷待哺的孤儿,亲爱的孩子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桑娜”,你会怎样做?

同学们,那“桑娜”是怎样想的呢?又怎样做的?请自由地读读课文第8-11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反复地体会体会,然后把你的体会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当然,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就是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

(1)“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 师:是的,面对“西蒙”的悲惨病死,面对邻居留下的孤苦零丁的婴儿,“桑娜”——如此善良的渔民,怎能不这样做呢!?她本能地决定:非这样做不可!(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她忐忑不安地想。”你知道什么叫“忐忑不安” 吗?(形容心神不定。)是啊,“桑娜”抱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会“忐忑不安”呢?是啊,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丈夫会同意吗?自己的生活已经贫困到了极点,再加两个孩子,养得活吗?但是不抱养两个孩子,他们也活不成啦!想到这些,桑娜矛盾极了,怎么安得下心来呢?!

(3)“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说自己的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太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师:不错,作为“桑娜”和“渔夫”——生活极度贫苦的劳动人民,置身于沙皇的黑暗统治,还想有好日子过吗?

(4)“……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是说“桑娜”只要丈夫愿意收留这两个孩子,自己宁愿挨揍。自己宁愿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师:“桑娜”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她的决定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桑娜”那善良的、金子般的美好心灵!

(5)“……”文中用了五个省略号,可以看出桑娜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啊!

3.是的,“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么艰难,丈夫的负担是那么重,“西蒙”的孩子是那么可怜……当“桑娜”对亲人的挚爱和对别人的同情这两种情感不能兼容时,她多么的矛盾!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还是下了抱养孩子的决心!孩子们,相信你们对“桑娜”的所作所想一定有很深的感触,那就带着你独特的感受,让我们再读这段话(配乐齐读)

4. 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1)第16自然段的作用

(2)“皱眉”、“严肃、忧虑”、“搔搔后脑勺”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5.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渔夫高尚的品质。明确学习的任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三)总结全文,续写“穷人”故事

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由此看见,环境、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十分重要。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设计意图】这样续写,能激发学生续写兴趣,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穷人

生活贫困 精神高尚

(副板书: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16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三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0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三

第一课时

高春杰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指代的不同内容。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三、教学难点:

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四、教具准备:

计算机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不同内容。

2、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4、正确地评价少儒子这个人物。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螳螂捕蝉》。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古文吗?我们是怎样学习古文的呢?

(回忆学过的古文,复习学古文的方法。)

所学过的古文有《狐假虎威》、《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等

学古文的方法:

(1)多读。

(2)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3)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查阅有关资料。

二、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

(一)、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1、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对照译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结合上下文讲一讲每个“其”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出不懂的问题。

4、查阅有关资料。

(二)、逐要求进行检查:

1、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

(1)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2)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心汉王朝的兴衰,他著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如果同学们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新序?说苑选译》。《说苑》一书共20卷,《螳螂捕蝉》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事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2、检查朗读:

(1)谁愿意第一个把课文朗读一遍。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流利,停顿是否合理。

(2)评读,再指读。

(3)练习读出一点儿古文的味道。

a老师示范读第一句。b学生体会读。c指名读,齐读。

3、检查字词的理解。

(1)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课件显示整篇课文,“其“字加点)

a、文中这么多的“其”字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一边读课文一边说说“其”字在不同句子中分别指的是谁或什么?

(指一人说)其他同学作裁判,看他和你理解的是否一样,如果认为他说的不对,可以随时举手订正,看谁判断准,反应快。

b、理解了这么多“其”的意思,你有什么发现吗?

(课件把所有带“其”的句子及解释全部显示)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同样一个“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事物是不同的。在古文中像这样的字或词很多,它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这是我国古代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同学们以后还会深入地学习。

(2)检查注释中没有的、必须通过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子(你)是(这,此)务(追求)悲(动听)

(学生逐个讲解自己所查的重点字词的意思,课件重点出示这四个字的意思。)

注:“悲”在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均没有“悲鸣”的解释,学生大多选“悲哀”,这里老师须引导学生理解“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此时它不但不悲,反而是在唱着动听的歌,这“动听”的意思是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有许多字古今的意思差异很大,所以同学们要想深入学习古文还要预备一本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

4、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

(2)指名讲故事内容。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提出不懂的问题:

1、老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1)少孺子为什么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吴王为什么不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

2、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可结合课外资料谈)

3、全班交流

(1)少孺子为什么要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故事(课件显示“故事”)。

(2)学生结合当时的形势来说一说。(课件显示“春秋形势图”)

a、学生谈。

b、引导学生找出“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什么。(找出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c、老师操作课件,并给予进一步补充:如果吴王为了夺取地盘而攻打楚国,就可能使吴国遭到巨大损失,甚至丢掉整个江山。可见少孺子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

d、少孺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劝阻吴王不要攻打楚国,要考虑周到,通盘谋划。)

e、既然目的是这个,直接向吴王讲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想象少孺子听了吴王“敢有谏者死!”这个命令后的心理活动,认识到直谏不行,不见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故意地“怀丸操弹,游于后园,”故意地“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就是要引起吴王的注意,趁机讲这个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精心安排设计的,足见他用心良苦。)

(3)吴王为什么没有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呢?

a、少孺子的目的达到了吗?读读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意思?(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b、吴王说:“好啊!”他在夸赞什么?

(1)少孺子聪明

(2)少孺子机智、勇敢。

(3)少孺子忠心爱国。

c、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吴王在夸赞少孺子的同时还在为自己没有攻打楚国而庆幸,为国家有少孺子这样的栋梁之材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说了一句“善哉!”(生读)

应当重重奖赏的忠臣,能杀吗?——不能。

四、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1、吴王决心伐楚,态度极其坚定时,他是怎么说的?

a、学生自读

b、学生体会读。

c、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

d、全班体会读

2、指导学生对比朗读吴王的话。

a、指名前后对比读。“敢有谏者死!”——“善哉!”

b、全班对比读。

c、师生合作对比读。

3、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与理解自由朗读全文。

五、学生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收获或体会。

a、可以谈对课文道理的理解。

b、可以谈对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的感受很深,这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一直流传至今的原因。回去以后把它背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编排一个;也可以发挥想象,练习创造性地复述。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检查背诵课文。指导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略)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1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18

教学目的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会交流和讨论,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出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感受;产生对地球现状的忧虑感,并自觉提高环保意识,爱护地球。

教学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自由讨论、自觉感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目,体会情感。

1、板书课题。齐声朗读,体会每一个字的轻重程度。

2、分析作者拟题目的。这种拟题方法很少见过,回忆前面所学课文的拟题方法:有以事件命题,以景物命题,以人物语言命题,读后思考:从每个字的轻重程度,你体会到什么?

3、从“只”字想象,作者写作时怀着怎样的情感?(珍爱)

二、情感切入,感知全文。

1、用自己的方式读全文,告诉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这么珍爱地球?说出一点就行。

2、讨论,分析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美丽渺小资源有限别无去处

3、学生将板书内容连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她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没有她,我们别无去处。

三、理解内容,欣赏评价。

1、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谈体会(自己认可的观点、怀疑的观点、不懂的地方、体会更深的地方),可以先和同学讨论。

2、将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如果是由某一段或句子得出的体会,就写在句段旁;如果是从全文得出的体会,就写在题目下或全文后面。

3、按课文结构展开讨论。

1)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美丽渺小”部分(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从这一段得出什么体会?

分析描写地球“美丽”的词语:纱衣、母亲、摇篮。(比喻、拟人)

分析描写地球“渺小”的词语:五分之一。(比较)

分析“美丽”和“渺小”的关系,从一褒一贬你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矛盾、无奈)

2)教师范读“资源有限”部分(第3、4自然段)。学生谈体会,教师引导分析如下词句:

“慷慨”“枯竭”“不节制”的意思是什么?体会到什么?请学生谈谈从课外了解到的关于矿物资源的知识。

“再生”“随意”“灾难”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生物链的破坏谈谈后果。

想象描绘: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变成灾难,若干年后的地球会是什么样?

3)学生齐读“别无去处”部分(第5、6、7自然段)。教师提问:这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分析设问句和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强调作用。

让学生谈谈课外了解到的相关宇宙知识。

4)学生谈谈教师没能分析到的其他体会,引导出结论:地球很美丽,可是太渺小,这是宇宙发展的结果,人类无法改变;但是,地球资源的枯竭和灾难却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在人类别无去处的时候,我们唯一的选择是:精心保护地球。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师板书“精心保护”。

四、自主讨论,形成认识。

学生自由读全文后,分小组开讨论会“怎样精心保护地球”。

教师小结:珍爱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情感;精心保护,是我们共同的行动。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号召大家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小学生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地球的珍爱。

板书设计

美丽渺小

只有一个地球别无去处→精心保护

资源有限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19

《彩色的翅膀》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学生质疑:

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

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

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建构“海岛”意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

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海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

(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教师引导语参考: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教师引导语参考: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

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观察通讯站站长如果问大家: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给谁尝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教师: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过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段雷达兵的“战功”介绍吧!

3.课内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演。

结识战士“小高”

教师: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通讯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 “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师引导语参考: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认识升华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2.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生活呢?

战士们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有什么意义吗?

……

教师:同学们问得真好,这些问题,也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的。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

第二: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3.学生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

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编辑部,有条件的把信发布在网站上。

六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篇2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写这六个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有关草原的图片、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有关草原的图像,激发学生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笔下,感受草原的独特之美。请同学生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导学生学习重点生字词。

3、通过刚才的读,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三、品读课文,体会美景

1、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呢?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自读画出有关句子,想想自己怎么从中具体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的?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学生谈出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表示我的愉快”中感受到草原的美时,引导学生通过原句和“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对比,体会两个“那么”对草原空气和天气清鲜、明朗程度的描写,并指导读出这种开阔明丽的感觉。

若学生谈“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一句时,可相机点拨“一碧千里、茫茫和并不茫茫”的意思,指导读出草原一片碧绿,广阔无垠的美。

在老舍笔下草原无边无际,而作者为什么说它并不茫茫呢?引导学生在继续感受中体会。

若学生谈出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中感受到草原美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画国画,体会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所带给人的饱满、润泽、青翠之美,并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3、作者初见草原就一下子被草原的天和草原的天底下一碧千里,广阔无垠的美所吸引,让我们轻轻的读,感受草原的美。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朗读。

4、想不想去草原看看,亲自领略一下草原独特的风光呢?播放有关草原的录像,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

5、在这碧绿无垠的大草原上,作者产生了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

6、如果此时你是作者,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呢?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并交流。

四、自主阅读,感受人美

1、如果说草原的美已深深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那么草原的人又是怎样的热情好客呢?请同学们自读下文,想下文中每个自然段各写什么内容?再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引导学生练习给每段加小标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内容。

3、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方面?多读读,想想为什么自己感受深?

当学生谈到欢迎远客时,可引导学生读初入草原时,“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望见河时的惊喜。

通过重点语句“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想象主人欢迎远客的情景,读出迎客的热闹场面,体会蒙古人的热情纯朴。

当学生谈到亲切见面时,可引导学生拓展想象主客相互握手时,会说些什么?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当学生谈到热情款待时,可引导学生讲讲蒙古族人的风土人情,感受主人欢迎客人的隆重场面,并相机指名朗读。

对于联欢话别一段的学习,可重点抓住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感受美丽、宽广、充满生机的草原,养育了勤劳、纯朴、热情好客的人民,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谊。并相机指导朗读。

五、指导写字、积累词句

1、仔细观察文中的生字,和同桌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在刚才的复习生字中,你觉得那些字比较难写呢?引导学生搞清难写字的书写要点,范字后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3、《草原》一文,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把你认为生动形象,印象深刻的词句找出来和同桌交流后,抄写在好词好句本上。

2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