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培优教案
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培优教案精选篇1
《祖父和我》
教学目标: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能准确、清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祖孙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设计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要善于运用朗读促说话、朗读促写作、朗读促理解及朗读促感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说明]:学生在读到大花园的美景时,往往把那里的美丽、生机勃勃和祖父隔离开来。因此在学生了解“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凝聚着温情的字眼,有家真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我们会偶尔彷徨、偶尔感伤,但家人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源泉。特别是儿时的我们,那个陪我嬉戏玩乐,为我们遮风防雨的至亲是谁呢?可能同学们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或者是祖母、祖父。《祖父和我》写了一副怎样的童年生活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设计说明]:直接导入,通过质疑增加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落实知识卡片关于语调的知识,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3.预设问题通读全完: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快乐、自由等)。
4. 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而这些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都隐喻在美景和鲜活的童年趣事背后,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感知。小组交流读后感,在体现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认知。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圈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及解答作业
1.小结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以第3-7段为例,让学生了解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并以第7段中“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一句为例,你认为这样比喻恰当吗?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时美丽的样子(进一步明确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景美”及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选点读析
1.作者笔下如此美丽的大花园,无疑是“我”的乐土,小结上一节课学生对大花园的理解,我们可以用“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美丽……”等词来概括。这样美好的环境从何而来?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把美好的大花园和慈爱的祖父联系起来,让他们领悟到:这样美好的环境都是祖父营造的啊(“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是祖父日复一日地维系着这个园子;我调皮、胡闹,祖父都不责备我;祖父对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会适时教我知识等等)。
3.重点欣赏感悟:
先引入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感知到“我”的童年乐趣的来之不易,更加凸显祖父对我的爱和我对祖父的依恋。然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29、30段,找出大花园里花草虫碟等的共同特点。
学生找出:“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怎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将感知升华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4.拓展延伸:品读文章第1、2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为什么重复介绍祖父的年龄?),通过全班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合作探究,老师总结释疑。(偌大的呼兰河,祖父是我的亲人、的依恋、的温暖;童年里,祖父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原来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道出了浓浓的祖孙情。)
[设计说明]:大花园里的美景时祖父创造的,大花园里所有食物的随意自由是“我”赋予的,而“我”的快乐从何而来?通过质疑让学生思考。原来祖父给我的不止是爱,更给了我一颗享受快乐、向往自由的心。
四、作业
1.写一篇寄情于景的小文章,例如:通过对校园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你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热爱(300字左右)。
2、现在的孩子童年生活也可谓丰富,学弹琴、学画画……与课文中的小女孩相比,你更愿意选择拥有怎样的童年生活?为什么?
(以上两题选做一题。)
3.自查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章背景,写一篇关于萧红的人物介绍(200字左右)。
4、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
[设计说明]:这样设计作业的目的:1、巩固学生对文章中写景手法的掌握;2、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知;3、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培优教案精选篇2
《夏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夏日的午后你们曾经到大自然中去吗?去观察过什么呢?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全班交流)
2、师: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生字词。
3.同学们,当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有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在你眼前出现。请同学们再次走入课文,静静地读一读,在作者描写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说说你的感受。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请把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三.理清文章条理。
1.同学们,一幅幅画面是那么生动、可爱,让我们印象深刻。同学们,夏日的午后,人们往往容易困倦,可是作者呢?他对于午睡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请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生反馈:“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3.作者逃避午睡,相关的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想一想,这种感受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时候所产生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14)“我”逃避午睡,享受那充满生命快乐的后花园的精彩。
第二部分(15-17)成年后,“我”仍逃避午睡,牵挂窗外的自然。
第三部分(18)逃避午睡,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过渡:罗兰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罗兰的童年如美丽的画卷,赏来心情舒畅。让我们走入作者的童年,去感受作者在午后的快乐生活吧!
四.指名读文章1—3段:
1.儿时的作者是怎样逃避午睡,跑到园子去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文章的1——3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词句。
2.学生反馈:
重点句子的赏析:
“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A勾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B注意作者描写的动作的叠词的运用,再现作者逃避午睡时的动作及神态。
(悄悄爬,轻轻迈,经过,打开,享受)
C指导朗读。
D第三段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是下文的总起)
五、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认真读书,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很好!儿时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当他悄悄地走到院子里,享受到怎样的快乐?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他到底获得了哪些快乐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抓住情趣,赏析画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11自然段,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呢?从作者的文字背后你读到了怎样的情趣?快拿起手中的笔,勾画一下。
2.学生反馈:(在此部分的反馈时,教师要把握住训练的重点,详讲“野花图”“戏蚁图”和“菜园趣”,而对于其它的画面则通过以读带想的方式略处理。)
A“野花图“片断精读:
“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树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①指名读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引导: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们的鼻子去闻……如果用我们的耳朵去听……)
②你们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能够将优美的文字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
③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读书的能力又上了一层。请大家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预设: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④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读表现出来,读书的能力更上了一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B“戏蚁图”片断精读:
“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①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我”观看地上的蚂蚁。)
②根据上个片断的学习方法,想像地上一群蚂蚁的忙碌和“我”与之亲近的情景。
③读出作者看蚂蚁时的那种专注和逗蚂蚁的乐趣。
C“菜园趣“片断精读:
“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
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①你读诗,眼前出现了什么画卷?
②你爱这宁静的菜园吗?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③作者呢?他爱吗?那个词让你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板书:享受)
④让我一起享受宁静的夏午吧!全班齐读。
3.重点朗读,体会情感。
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出示句子:“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
①联系上文理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②用相近的词语来替换“总是”、“从不厌倦”,说说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联系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④读句子,读出童年的“我”对快乐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三、品读文章15——18自然段,感受作者成年后对午睡的态度。
1.成年后的作者仍不放弃对午后风光的享受。此时的作者又是看到怎样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读15段。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作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妙感受)能读出来吗?
3.是啊,在这样的午后,作者在享受着这样美丽的景致,难怪他会说出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①读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个字?(醒)
②说说喜欢的理由。
③你们对这三个“醒”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快乐的画面,那么“我也醒着”又是什么意思呢?
④“我也醒着”,这个“醒”的意思是说作者不仅“人”醒着,他的“心”也醒着。你们看,一个看似普通的“醒”字,在罗兰的笔下竟然运用得这么神奇,把她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真切,多么让人赞叹!来,让我们读读这个充满夏日诗意的句子。
4.有感情的自由读最后三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作者和大自然都睁大眼睛,共享这美妙时刻。他们似乎心灵相通,他们彼此欣赏。)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吧。齐读最后一段。指名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
四.全文小结:
夏日午后,也许会让你感到疲倦,可是作者却在这午后感受到了别样的美丽。真好。我想,只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你也会享受到生命的美丽!
五.课后练习
1.摘抄文中的优美文字,积累几个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夏午》的原文,你对罗兰写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利用班级读书会的时间,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感悟。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培优教案精选篇3
《离别的礼物》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
课前准备: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
1、悭吝( )
2、喋喋不休()
3、尴尬( )( )
4、戛然而止()
(二)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题)
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
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
(1)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
(2)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
三、新授:
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
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
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
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
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
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
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
3、归纳全文的主题:
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四、质疑:
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
1.第1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欣赏月色?
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
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态度?
五、积累感悟:
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长辈的态度,谈谈如何尊敬长辈?
六、课堂训练(附课堂练习)
七、总结(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
八、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作业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培优教案精选篇4
《跟祖父学诗》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后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回答课后问题。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体会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亲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3.学习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达,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条理,回答课后思考题,体会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激发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材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全文,读准生字。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体会小作者的童真与可爱,体会作者在学诗过程中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一至十段。
一.导入新课:
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我们的作家萧红把自己小时候学古诗的故事写了出来。很有趣。看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二.指名读全文:
1.听听生字的音发准了没有。
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3.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2、提出问题。
3.读了这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思考:我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你觉得作者经历了哪些过程?
(跟着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乱叫。然后读的好听的诗就喜欢读,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最后学诗意也是胡猜乱想,流露出童真非常可爱)
五. 细读文章1----10段:
1.最初作者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谁能描绘一下作者学诗的情形呢?
2.体会一下“房盖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分角色有感情的将这部分读一读。也可以讲讲你的体会。
六,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文章后半部分,体会作者在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和学习诗意时的有趣与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与可爱。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作者开始学习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学的呢?哦,原来是在祖父口口相传中学习的,她的学习方法就是乱喊乱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二,那么作者学习也很挑剔,有喜欢念的也有不喜欢念的,看看她喜欢念什么诗?为什么喜欢呢?
1.指名读11—17段。
2.作者喜欢什么诗?我们也来念念。(指名读)你们喜欢吗?
3.下面我们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喜欢呢?
(原来是字音好听,还有发音很好玩)你们读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作者通过这个事例写出了孩童的天真可爱,非常有趣)
4.谁有感情的把这部分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诵)
三.读到一定的时候,就有新的要求了。祖父开始讲意思。那么小作者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吗?
指名读最后一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小作者完全没有理解意思。只是想着吃的,和凭感觉判断)这一部分更深入的表现出作者的天真可爱。特别是与爷爷的对话显得非常真实,非常有趣。谁能读出这种感情呢?
指名分角色朗诵。教师指导,反复朗诵。
四.学完了作者学诗的经历,你觉得真实吗,有趣吗?谈谈你学诗的体会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围绕学古诗选取哪些典型事例呢?总结一下。
小结:文章选取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的材料要生动,要准确的表达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集中,表达意思明确。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培优教案精选篇5
《少年旅行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会写本课5个生字,注意“簿”、“茂”的写法。
2、知道本组诗歌从哪几方面学了少年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浓郁的抒情色彩。
4、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柯蓝的资料。
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1、同学们,你外出旅行过吗?你觉得旅行的过程中的收获是什么?
2、有一支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的少年旅行队,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分享。[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结合生活经验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教师激情引读。诗人从哪几方面写了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闻、所做?指名读课文。
(点评:教师的激情引读,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朗读这组散文诗。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出发》
(1)少年旅行队出发了!我们赶快跟上他们的步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出发》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我们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个知识的世界里去。”到“生活里去”,到“知识的世界里去”代表什么? “永远”、 “长久”有说明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谁能美美地读,读出旅行队员们出发前的期待与渴望?
(4)[出示课件“我们不停的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世界……”]这里“……”表示什么?试着补充一下。
在这之前还有哪里有省略号?试着说一说。
[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这个省略号在句首,它省略的什么?
(5)总结学习方法。①细读文章,了解大体内容,标出不懂的问题。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③由课文留白处展开合理的想象。④有感情朗读。
(点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尤为重要。)
2、请同学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从《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细细品味。
(点评: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学法迁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少年旅行队队员在旅途中的心情。
理解重点:《老师》:“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最重要的实现让我们看到许多困难,然后才看到成功。……”你体会到什么?
《小纸船》:“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更何况怎样?
《听广播》:“这种联系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血液里……”这种“联系”指的是什么?
《标本》:“不要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去了地方……”什么是“无用的东西”?应该记住哪些?
(点评:设计全班交流的目的是相同诗段的交流为深化认识,不同诗段的交流为交互学习。)
5、少年旅行队队员们一路唱着欢乐的歌走来——齐读《旅行者之歌》。结合课文说一说你对“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 的理解。
6、背诵《旅行者之歌》。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诗中说:“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大山”“大海”和“所有河流”真有这么大的神力吗?你有没有这一类体验?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点评:再次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旅行者之歌》。
3、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簿——薄 幢——撞
2、区分字形。
“溪”右半部分的写法;“茂”下半部分的写法。
2、听写生字。
(点评:及时复习,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