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时间: 新华 六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习的博大和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吟春诵春,引入春景。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首歌吧。会唱的跟在后面唱,不会的哼哼也行。

2.春天,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妆点着世间万物。你们能找到春天吗?“春回大地千山秀”,中国还是一个文化的国度,你能从诗歌之中找到春天吗?

3、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也有一段写春的语句,找出来读读看,看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4、出示: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说说,感动你的是什么?哪个词?

(2)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引导想象,描述自己脑海中的形象。

(3)在你的想象中,大自然还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导读:这是一位美丽的母亲……这是一位多情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4)配乐朗读。

(5)读到这个地方,我不禁想起了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许,我们在欣赏完这首歌后,我们对这段话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歌曲:《多情的土地》

(6)再读课文。

(7)过渡:这么美的春景,一定也激起了同学们对春天的美好回忆和无限向往,这位伟大的母亲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赞颂的地方。我们也能用这诗一般的语言赞美她吗?

()是她()的()

()是她()的()

二、孔子论水

过渡:就在这美丽的泗水河畔,1510年前的一天,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来这儿尽情地游玩。他们在游玩之时都谈论了些什么呢?

(1)了解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走进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读读他的话,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让我们凭借着孔子的话,走进孔子伟大的精神世界……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指名读。

(2)你知道孔子的这番宏论是围绕哪两个字来展开的吗?

(3)你又知道孔子的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吗?

(4)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呢?孔子看出了水有哪四种精神?

(5)你能围绕其中的一点说说你的理解吗?

(6)相机指导朗读,引导深入理解。

(7)同学们,孔子仅仅赞美的是这泗水河里的水吗?他赞美的是水的精神,更准确地说是诸如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教化等等等等这样被他称之为“君子”所具有的精神。

(8)什么是君子?那是堂堂正正的人,那是壮怀激烈的人,那是虚怀若谷的人……孔子一生都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征程中完美着、践行实自已这颗“君子”的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同学们,孔子,这是单单说给学生们听的吗?不,他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呀,那也是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啊。说这句话的时候,孔子47岁。一个四十七岁的人还对自己精神的修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是多么了不起啊。

(10)也正是孔子这伟大的精神,赢得了历史的高度评价——(出示)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11)还记得课前听的《论语》吗?这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语录的,这是我们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食粮,想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孔子还有一句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12)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崇敬,再读一遍。

附板书:

孔子游春

泗水春景

有德行

观水悟道:有情义

真君子

有志向

善教化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2

《灯光》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生说。

三、细读课文

1.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_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四、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1.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_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_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五、小结

板书:

灯光

灯光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火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⑵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⑶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阅读提纲,进行整体感知。

4.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导语: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高深的转基因技术,你们能读懂文中的内容吗?(生齐答:能。)

2.追问: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写法将这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这般通俗易懂?

(用打比方(比喻)的写法来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

3.默读课文,用“”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比喻)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5.指名反馈,全斑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⑴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号施令”的。

句中用“大管家”“发号施令”来说明基因在动植物体内所发挥的作用,写得十分通俗、形象,让人一读就懂。

⑵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用“搬家”这种生活中熟悉的行为,来介绍转基因技术,十分形象直观,使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⑶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

用搬家适应新环境的生活行为来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原理,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

6.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8.教师过渡、引导:文中除了打比方的写法令人叫绝,还有其他哪些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9.学生自由发言,并指出文中相关的内容。

⑴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第l与第5自然段)

⑵设问激趣的写法。(课文第1与第2自然段)

⑶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文第7、8、9自然段)

⑷举例说明的写法。(课文第7~10自然段)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马上提出建议,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斑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说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4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两个重要内容——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学情分析

学生是跨越式实验班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近六年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娴熟。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从五年级开始接触SURF电子批注工具,坚持在扩展阅读时运用,掌握比较熟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借助SURF工具进行协同阅读,集体交流;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了解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SURF使学生掌握批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大量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电子阅读兴趣,体会与他人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乐趣,了解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体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合作学习,利用SURF工具进行批注阅读,互相交流,深入讨论,领悟体会本课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环境与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Vclass课堂互动教学平台、SURF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板书“我最好的老师”)看了题目,我想知道你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老师可能跟你们想象中的“最好的老师”大不一样。他是一位科学老师,名叫怀特森。他是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2、自学课文,批注阅读

(1)教师借助SURF,在关键处设置阅读提示:

文章题目处设置“问题图标1”: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文章题目处设置“问题图标2”: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文章结尾处设置“评价图标”:你觉得怀特先生是个好老师吗?请尝试评价他那“独特”的教学方法。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借助SURF,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并适时批注。

阅读完后请浏览他人的批注内容,进行回复评价。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课文,边阅读边应用SURF作批注(见图1)。

部分学生批注:

①怀特森先生用特殊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情的真伪。(byqiulinshan)

②他教会了“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bycaikaixuan)

3、学生汇报,检查反馈

(1)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及时反馈,重点解决核心问题:“为什么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最好的老师?”

(2)课堂交流,深化认识。

“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谈一谈:究竟如何去接近真理?并填一填“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也要(敢于怀疑)”,坚持不懈地探究,最终才可能走向成功。

4.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感谢怀特森老师让我们明白了学习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重要性。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人的哪些事例?让我们再来看一些事例,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学生使用SURF批注阅读,阅读后自行浏览其他同学的批注内容,实现阅读体验共享。

拓展阅读篇目:《嗅苹果》(必读)、《100℃人生》(必读)、《“聂利实验”背后的故事》、《学无止境》(必读)、《细节与结论》。

5.讨论交流,知识内化(在“阅读论坛”中完成)

师:通过这段时间学习的文章,你认为哪一种精神对你启发影响最大?学习中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教师在“阅读论坛”中设置讨论主题“你认为学习中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学生进入阅读论坛,深入讨论交流(见图2)。

部分学生在论坛中的讨论发言:

①《坚持自己的观点》:一天,我和妈妈在做一道数学的简便运算题,这道题让我和妈妈起了矛盾,我说用交换律,妈妈却说用结合律,我对妈妈说:“除法不能用结合律!”就这样,我和妈妈谁也不让谁。最后,经过爸爸的评判,我战胜了妈妈。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就一定会胜利。

②《热爱》: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热爱,因为只有热爱,才能把精力放上去!有些人喜欢学习,你不逼他,他的成绩都很棒;有的人不喜欢学习,你逼他也学不好。

⑤《要敢于怀疑》:做人要敢于怀疑,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的观点,有时老师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你要勇于去解决你心中的疑问,不要把困惑藏在自己的心中,那样你的疑问永远解决不了。你要去“打败”老师,让自己更聪明!(byhuangxiaooxuan)

教学反思

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强调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传统课堂上学生的自学一般是个体行为,很难进行思想交流,教师也很难立刻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因此,我选择了利用SURF电子批注支持学生的协同阅读,它的在线批注和交流展示、讨论等功能,极大地支持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借助SURF充分实现了阅读体验共享,老师更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学生借助SURF批注感悟准确而深刻。由于学生认真批注并仔细阅读和回复批注,实现了阅读体验共享,课文重难点问题轻松解决。并且有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我设的填空题大胆地说出了不同的填法。我趁机表扬他勇于独立思考,正是本课精神落实在实践中的最好体现。本堂课学生熟练运用SURF软件自主合作学习,批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的电子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真观。自主积累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准备:

1投影片

2搜集有关中山陵、莫高窟、圆明园、故宫、漓江、黄山等名胜古迹的资料。

3课前出好一期黑板报。

4准备一次演讲(限定2分钟)参考话题(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2)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3)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

5课前参观校(或乡镇)的有线电视台,采访节目制作的有关情况。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一幅绘画作品(如《黄山雪霁图》、《秋兴八景图》等),说说看了图的感受。

讲述:这是明代画家董其昌的画,怎样才能画好画呢?他说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板书)。其实不光是学画,这种方法对我们学习语文也很有益处。那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什么意思呢?学习语文为什么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应该怎样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途径来学习语文知识呢?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

二指导看图,学习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一页的三幅图。

(1)观察第一幅图。

(2)讲述;图上画的天文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的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我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创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天仪,并取得了辉煌的天文学成就。看到这些古代天文仪器,会想到什么?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对,我们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的。

(3)观察第二幅图

过渡:在参观了古天文仪器后,老师又带领同学们去了天文展览馆,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说说展览馆墙上的照片上有些什么内容。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要从小爱科学,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4)观察第四幅图

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说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碑刻,碑刻就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者图画,这些文字或图画大多出自画家之手,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图上的同学们看到这块碑刻,会怎样想,怎么说?

指名说

同学们在书法课或外出旅游时,欣赏过哪些碑刻?在欣赏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讨论交流

2指导观察第2~3页通版插图。

(1)逐幅图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观察第2页最上面的两幅图。

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他们游览了漓江和黄山之后会有什么感受?

分组讨论。

指名说。

观察第3页最上面的图。

分别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同学们参观了植物园会有什么收获?与丹顶鹤一起嬉戏会有什么样的乐趣?

指名说。

(2)观察大海图。

a.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样的景象。

b.小结: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很长,站在海边,眺望大海,能让人领略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美景象(投影映示,教师简要释义,学生朗读)。

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包括生活积累),结合自己所读的关于大海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见到辽阔大海后的感受。

指名说。

观察右边的两幅图

a说说图上同学在干什么,中山陵和莫高窟在什么地方,同学们游览这些名胜后会说什么。

指名说

b让学生结合造假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山陵和莫高窟的资料,介绍一下这两处名胜。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获得了什么知识?

指名说

(3)观察第三行插图

观察左边一幅图

a说说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说说圆明园美在哪里,它又是怎样被破坏的。

请同学介绍

c听了同学介绍有什么感想?

指名说

观察右边一幅图

a说好所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故宫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同学们课前已经查阅了资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师多,谁愿意老介绍?

指名说

评点

c听了同学们介绍你懂得了什么?

指名说

评点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有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

(5)你们的家长曾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名胜、什么景点,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

三、总结

1通过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

2谈谈准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讨论交流

3小结: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从课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大自然中获取。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图中的这些同学,他们走出课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语文知识,收获很大。

当然,“行万里路”并不一定要有“万里”之遥,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读好社会和自然这本大书。同时还可以结合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作业

1阅读徐霞客的故事,学习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精神,加深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体会。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中“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上一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学习,你知道了应该怎样学好语文吗?

2、教师谈话:学习语文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不仅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更要在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图。

(1)教师边指图边讲述:图上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边是控制室,里面的几位同学通过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况,也可以把信号传到预定的地方,右边是学校电视台的播音室,通过摄像机和专门的路线可以把声音传导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据需要加以处理。

(2)图上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指名说。教师给予提示和补充。

(3)课前同学们参观访问了校(或乡镇)有线视台,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制作节目的?指名说。

(4)小结。

2、观察第二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表情怎样?

同桌讨论、交流。

2、小结。

3、请班上毛笔字写得好的一两名同学作书法表演(字不宜多),并表扬认真写字的同学。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指名说。

2、我们在第十一册已经学习过演讲,老师也请大家课前作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演讲?请两位同学作演讲表演,同学予以简短评价。

3、观察第三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指名说。

2、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集体或单独朗诵、配乐朗诵、背诵、抽签朗诵或背某一诗文,突出某一主题的朗诵,比如背有关写月亮的诗句,指定某一作品的朗诵、背诵,比如背李白的诗句等。

3、抽签背诵古诗文。教师评价。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他们办的黑板报质量怎样。指名说。

2、我们班这期的黑板报出得也非常好,栏目丰富,插图精美,书写完整。我们请本期的作者和编辑分别来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选择内容、写好稿件、确定栏目、设计插图的。

指名介绍。同学评价。

3、同学们对出好黑板报还有什么建议?指名说。教师评价。

4、观察第4页左上角的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么样。

指名说。

(2)展览各组课前出的小报,说说质量怎样,然后请几位编者或作者谈谈是怎样编这期报纸的。指名说。

5、观察第5页6右下脚的插图。

(1)讲述: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正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郊和他的母亲。

(2)图上同学表演得怎样?指名说。

(3)同学们学过不少课文,也演过课本剧,请参加过演出活动的同学谈谈演出的要求和体会。

(4)小结。

三、总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应用语文的例子。

2、小结。

四、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五、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十一),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收获。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6

《习作3:___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2.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习作方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难点: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搜集哪些事情让生活更美好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明天会更好》音频、微课《美好生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明天会更好》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学生自由回答)是啊,生活中,听听音乐会让心情放松,愉快;种种花,把种子种下去,等待发芽、长大,会有成就感;旅旅游看看美景,会增长见识。如何用笔镌刻它,化为笔下灵动的文字,记录这美好生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半命题作文: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合作,审题指导。

1.回忆你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组内自由交流:

师引导点拨:本次习作,其实就是把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感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写下来,能表现生活的内涵,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写法引领,明确思路。

师引导点拨:

1.立意选材,新颖、典型。

半命题作文立意选材范围广,要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新颖、典型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吸引读者。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如:从家庭考虑,可选择美食、亲情、母爱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友谊、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谦让、诚信、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阅读、集邮、梦想、创意等。

2.开篇点题,结尾扣题。

开篇点出文章主题,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要写什么。结尾要扣到主题上,首尾呼应,使中心更明确。

3.行文过程,切入点要小。

习作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能小中见大。从自我生活实际中选择拟题,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4.描写事例,生动具体。

习作时围绕中心,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达到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回顾课文,学以致用。

1.回顾课文《竹节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接着写出“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入迷。

2.仿照《竹节人》的写法,小组合作交流你选择的事例。

五、明确要求,例文导航。

1.欣赏微课《美好生活》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

2习作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写作视角要与众不同,突出一个“更”字。

(2)能结合具体事例,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用心想好后再写,要认真书写,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4)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3.例文赏析:

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傍晚,一抹黑色出现,静静蚕食着天空,路灯逐渐亮了,像是家人对孩子的呼唤,柔和的亮着,指引回家的路。

我和妍骑车穿过一辆又一辆自行车,以极快的速度向家驶去。

到了回家的路口,我向妍道别,然后回过头无奈的看着连续不断的汽车,像窜流不息的小溪一样流过。我粗略地数了一下,竟有三十多辆。

终于看见一条大一点的车缝,我眼睛一亮,正要冲过去,一辆汽车在我鼻前呼啸而过。我目瞪口呆,轻抚着胸口,在那里,我的心脏正急促的跳着……我苦笑不得,继续等待。

突然,一辆车的速度慢了下来,无视后边拼命鸣笛的车龙停了下来。窗玻璃被旋开,一位阿姨扭过头对我说:“小妹妹,你等很久了,你先过吧!”从没想过这种事真的会发生在我身边,我原以为,这座城市,已经被冷漠吞噬了。我惊讶地问她:“为什么?”那位阿姨却笑着说:“曾经,我也像你一样,常常被前面的车堵得不行,直到有一天,一辆车很谦让地让我先过。”

我突然感觉,城市的空气里多了些温度。我向她道过谢,继续向家前行。很快,我坐在了沙发上。回想起那句话,心口暖暖地充满着一种叫感动的东西。

第二天,我骑车去上学。我和另一辆自行车被堵在一条小路上。小径很窄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于是,我偏过头,轻声地对我旁边的人说:“你先过吧。”他感激地看了我一眼就迅速地骑了过去。原来我也可以让人感动啊,想着想着不禁轻笑了出来。我开始觉得,这座城市很温暖,很可爱,很美好。

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六、实战演习,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温馨提示: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5)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7

《瑞恩的井》一文很长,如果每个点都关注的话,估计35分钟的一节课室来不及上完的。于是,我在教学中抓住了三条线,一条是非洲儿童的痛苦生活,学校老师发出的募捐;一条是瑞恩自己的捐助,包括他在妈妈的要求之下每天通过做家务来挣得美元为非洲儿童捐款;还有一条就是瑞恩发动大家的募集活动;通过这三条线的教学,学生既能清楚地理清线索,也知道了课文的主题“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含义。

对于文中要求理解的三个词语的意思,“捐助”、“募捐”、“募集”我通过课文三句句子的指导学生也能比较顺利地解决,就是“募集”这个词学生知道其意思,但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在他们概括的基础上,我告诉他们“募集”就是“广泛征集”的意思,他们才恍然大悟。看来,以后必要的也是需要的,不能老是参考“教材全解”,不然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如、词语、句子的理解,估计也快还给老师了,总之,五年级学生,既要培养他们的概括和表达能力,但对于一些基本能力也丝毫不能放松。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8

《灯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4、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流程:

一、扣文题,整体感知

1、出示课题“灯光”,本文围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3、学生推荐要注意的词语,给大家一些温馨的提醒。

如:豫皖苏平原、围歼战、胸墙、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等。

4、寻找灯光:划出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

学生勾画,同桌轮读。

5、(课件出示)紧扣文章题目,寻找相关语句,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静静地读,依据这些语句,用精炼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避免重复,抓住重点:_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6、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认识倒叙的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

(设计意图:传授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文章篇幅较长,引导学生扣文题,勾画相关语句,使学生快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这正是学法的传授。生字教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课堂给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理清课文表达顺序,认识倒叙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积累写作经验。)

二、理文脉,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这是文章的文眼。学课文时,依据文眼,理清脉络,我们的目光便不会游离于次要内容,围绕文章重点展开学习,这是学习课文的又一个好方法。

2、自读自悟,认知文本

“多好啊!”出现了   次,第  次是(谁) 在        这一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     ,会想        。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可作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引导学生体会第三次郝副营长说这句话时的神态。

什么叫“陷”?怎样地陷?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顺着文脉来认知文本,利于学生有重点地自读自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传授学文的方法,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组织学生有方向的学习,展示学的过程。)

三、奔中心,聚焦“灯光”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聚焦“灯光”。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能用拆词法说说它的意思吗?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2)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1)想:(配乐)教师深情而满含敬意地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写: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3)读: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是一味地放,对于重点及难点,也应适当地点拨。以“灯光”为突破口,直奔文本的中心。通过理解重点词“千钧一发”,了解当时危急的情况,认识“灯光”对战友与对郝副营长自己的不同意义,理解他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采用“想”“写”“读”三种方式,引领学生多层次感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受到情感熏陶。)

四、拓文路,升华主题

1、最后的告别: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战友们脱下帽子,泪眼婆娑。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涌动着无数的心里话想对亲爱的郝副营长说。你听见了吗?

2、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3、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推荐影片:《长征》《太行山上》……

推荐书籍:《红岩》《英雄人物的故事》

4、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设计意图:拓展文路,让孩子们郝副营长作最后的告别,给学生一个情感的宣泄口。由直观可感的“灯光”,升华到象征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联想到诸多英雄人物,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由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观看影片,阅读书籍,了解更多革命先辈的事迹,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9

单元小结(第4课时)

作文我身边高尚的人

作文内容:

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一个人

作文要求:

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起草作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的作文课,我们练习写一个人。咱们一起来看看习作要求。

二、审题

1.默读习作要求,想一想:

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学生要明确:A、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B、要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高尚的原因;

C、把内容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2.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高尚精神?(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有高尚精神,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出贡献,也体现了具有高尚精神)

3、你打算写谁,为什么要写他?在小组里说一说,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交流。

三、指导写作

1.你打算分哪几部来写?重点写什么?

交待“我”身边高尚的人是谁。

通过一两件事,体现他的高尚精神。

“我”要向他学习些什么。

2.如果现在要你动笔写,你有哪些困难?(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四、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五、写完作文后,自己修改,在小组里互相修改。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月光曲》这一钢琴曲的名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成的吗?那么,我们就先来听一听《月光曲》,然后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吧!(教师放《月光曲》请学生欣赏。)

(二)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默读课文,画下不认识的生字和词。

(1)读准字音qùn券

这个字的声母是“q”,不是“j”,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

生字中,有两个字的字形容易写错,我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

“券”,下半部分是“刀”,我们可以这样记:

“盲”,上半部是死亡的“亡”字,“亡”是丢失的意思,眼睛丢失了,不就瞎了,成了盲人了吗?所以“亡”不要写成“云”。

(3)理解字义。

课文中有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记忆。

例如:

①通过查资料或记住词语。

莱茵河:西欧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奥、德、法、荷等国,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②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幽静、恬静、安静

这三个词语都有静的意思。但是,“幽静”比“安静”更静,多用于形容环境、夜色等。如:清晨,校园十分幽静。

恬静:安静、宁静。

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入场券:就是我们用来进入场地的票据。

④抓住重点字理解。

入场券:抓住“券”,“券”就是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那么“入场券”,本课就是指听贝多芬演奏作入场凭证的纸片。

⑤有的词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

水天相接:先解释“相接”,即“连接起来”。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开的两个词合起来解释,就是水和天连接起来。

微波粼粼: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来解释为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3.请学生再读课文,看一看刚学过的生字记住了没有。

4.出一个小小的练习,给学生做。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

券纯熟波涛汹涌

(2)组词

谱()旅()券()

普()旋()卷()

芬()盲()纯()

粉()育()吨()

汹()涌()陶()

凶()通()淘()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可能一时还说不清楚,但是,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围绕题目,扩展内容说清:课文主要记叙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2.引导学生分段。

我们看看课文主要记叙了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那么请同学默读课文,看一看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的是《月光曲》的谱写经过呢?画下来。

那么,这篇课文怎么分段呢?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至结尾。

3.学生按分好的段读文,读熟。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思考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所写的事实和联想。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①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②有一首曲子叫《月光曲》。

③下面一段将介绍有关《月光曲》的传说。

④这是一种倒叙的开头写法。

2.练习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至结尾)。

1.这一段,可以用学生提问的方法来学习。

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我们以学生的问题贯穿整个段落的学习中。

(1)贝多芬为什么会给一位盲姑娘弹曲子?(我们引导学生看书,从书中找答案。)

请同学默读2、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学生默读后,要找同学分别读这两段。怎么理解的,就怎样读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①贝多芬虽然是个音乐家,但是他并没有脱离群众。他能在演出的间歇到小镇上走一走,正是有这样的行动,才能与兄妹俩相识。

②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这使得他一定要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琴。

A.理解:“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贝多芬的曲子肯定难弹,这位姑娘也弹不好。上文已交待了“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盲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听一听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兴、很满足的事情;同时,也说明她很喜欢音乐。

B.理解:在姑娘说话以后,哥哥的态度怎样?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内心很矛盾。

C.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

(可出示投影片,请学生选择。)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意思是:

a.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

b.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可听,可不听,你别在意。()

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让哥哥着急,其实,她很想听音乐会。()

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为了这位懂事的姑娘,他决定进去为姑娘弹曲子。

(2)为什么贝多芬弹了一曲还要再弹一曲给姑娘听?

请学生读姑娘的话,体会。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①这段话,标点很重要,先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姑娘说话时的语气很坚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动。

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听过曲子之后,马上做出了判断,而且心情是异常的激动。

③姑娘说“多纯熟啊!”“多深哪!”说明姑娘很懂音乐,很爱贝多芬的曲子,因为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创作的曲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姑娘虽然看不到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这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小镇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正是由于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使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他很激动,所以要再弹一曲给盲姑娘听。

(3)为什么文章在叙述过程中,几次对环境进行了描写?

(可以请学生把写环境的语句画下来,分句体会。)

①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这里提到了“幽静”的小路。“幽静”就是非常的安静。

正是由于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贝多芬才能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如果是喧闹的小镇,这不大的琴声是不可能引起贝多芬的注意的。

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这就是特定环境的描写。它会收到很好的写作效果,我们不妨在我们的作文中试一试。

②“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这是对兄妹俩的家庭环境的描写。

这是一个气氛非常和谐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弹一架旧钢琴。这说明他们家的确很穷,这与前面介绍的兄妹两个人的对话是一致的。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这是作者特设的环境。我们说创作是要有灵感的。

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4)《月光曲》的内容是什么?

请学生仔细读下面这段话,让学生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请用“——”和“”分别表示出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物。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

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出:

①贝多芬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弹奏出来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是带着感情创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②哥哥在静心地听贝多芬的演奏,被他的演奏深深地吸引,而且是在那样一个月光柔和、清幽的夜晚。他看着月光,听着乐曲展开了联想。

③当哥哥看到妹妹听得那样入神,那么投入,他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大海那美妙的、神奇的变化。

哥哥很清楚妹妹酷爱音乐,懂音乐。又在自己清贫的家中迎来了著名的音乐家是多么的兴奋,她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的。哥哥非常了解自己的妹妹,看到妹妹那样专注地听,就知道了妹妹已听懂了音乐的内容,已被这音乐所感染,妹妹是在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2.练习朗读。

(三)老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已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你们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了全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下面,我们就带着感情,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指导学生朗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猜读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迷人的张家界》,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过渡:是的,仙境般迷人的张家界有着举世罕见的自然风光,实在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张家界市的另一个主要景点——索溪峪去看看好吗?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1)野是什么意思?2)野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是“着重”的意思,此时应马上指导学生个别、齐读课题。)3)索溪峪野在什么地方?即课文围绕“野”写了哪些内容?

4、在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让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一读课文,读通读顺,扫清理解的障碍

1、学生自学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思考上述的几个问题。

2、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是否发现课文特别多生字词?它们是我们阅读的障碍,我们齐心合力把这些障碍都搬了。(出示课件“我来读读”,检查生词读写:“赋予”“淑女”“撅__”“老叟”“荡涤” 指名读,齐读。)

3、这些小石子都踢开了,看这些大石块能不能搬开。(出示词语:断壁悬崖、拔地而起、胆颤、磅礴、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浩气长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窈窕淑女、怦怦直跳 指名读、齐读)

三、二读课文,整体把握,感知索溪峪的“野”

1、这些词放在课文中再读,相信能读得更好,对索溪峪的野会领略得更好。

2、随机抽三个同学合作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检查是否收到应有的效果。

3、同学们读得太好了。相信理解得也不错。先看看这些词语在课文中你能不能理解呢?(老师出示图片,有“千峰万仞”“窈窕淑女”“抱伙成团”“直插云天”“绵亘蜿蜒”

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加以形容,还可以追问:你为什么能想到是这个词呢?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词语理解得不错。看看刚才那几个问题都找到答案了没有。

5、指名回答并板书。

第二课时

一、三读课文,重点探究,读懂索溪峪的“野”

1、刚才,我们已几次进入索溪峪,也谈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已把它写在了黑板上,很不错。但是,同学们,如果别人问你对索溪峪的印象如何,你的谈话而已,别人怎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学们可以从下面的几个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反复研读课文,把重要的句子读得烂熟于心,肯定能让人无懈可击了。(课件出示)

1)为风光片《索溪峪的山》配音。

2)以索溪水的语气做自我介绍,告诉游人索溪的水是什么样的。

3)现在你就是一名导演,你的任务是以“索溪峪的动物与人”为主题,拍一部影片。制定你的拍摄计划。

4)将各种游人在索溪峪的表现通过表演和旁白加以展现。

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合适自己的方式研读课文。

3、下面每个组选出一名组长。听清老师的建议。

一、要明确你们的任务是什么。

二、想一想,重点研究课文的哪一部分,可以让你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配音小组到老师使用的电脑前,小组长做好指挥,看画面配音。

“水”小组活动,一定要体现你们的创造性。

导演小组,你们也要脱离课文,体现你们的创造力。

表演组的表演要恰到好处,不要因过分的夸张让人哑然失笑。

4、学生分组练习。

二、演绎索溪峪的“野”

1、刚才,大家兴致很高,都有上佳表现。哪一个小组先汇报一下?觉得他们的汇报有哪些优点缺点随时记录在小本子上,他说完后,大家共同评价。

2、学生汇报完先自己评价,然后让其他学生评价。

三、漫谈感受、总结升华、

1、同学们,索溪峪的山美不美,水美不美,猴子和人可爱不可爱。这种美是怎样的美?

2、对,这种美是野性的美,是自然的美,自然的美就是不加修饰的美,就是天然的、质朴的纯真的美。

3、学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4、总结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12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熟练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够感悟并有所启示。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瑞恩的爱心、同情心、学会关心他人。

教法:互动参与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瑞恩的井》,这是生活在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的一个普通男孩身上的故事,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故事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募捐mùjuān草棚péng羞怯qiè水泵bèng

登载zǎi擦cā罐guàn

三合作学习

(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交流对课文整体感受(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根据文章的内容、写法设问,质疑解难

(二)重点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学生点评。

找出描写瑞恩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瑞恩:富有爱心,具有超人的毅力,恒心。(例子略)

四探究学习

1、“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这句话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既是瑞恩决定攒钱的原因,也是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精神动力,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进一步表现了瑞思的真诚,无私,没有国界的爱。

2、瑞恩的行为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真理。

五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如何看待给瑞恩以极大支持的妈妈。

3、瑞思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又如何实现呢?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13

(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件,观看图片。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都是关于手指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手指》。

(二)、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学生默读)

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浙江崇德县(今桐乡县)人。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美术和文学创作。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掊,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神,别具风采。他还勤于翻译工作,译过屠格涅夫、柯罗连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将并日本长篇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

(三)、谈话导入、整体感悟: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四)、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默读课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书并标画相关语句。

3、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交流: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6、汇报交流: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六)、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课文最后一段;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课堂练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14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啃、聊、唠、滤、聆、皿”等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可以想象与可以听见的声音,善于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4、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体会并掌握设问开头引领段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声音和可以听见的声音。

2、学会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音和图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倾听

2、说说“倾听”的意思。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习:学会倾听

(二)初读课文,感受内容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并认读

顷刻 啃骨头 聊天 奔驰 唠叨 过滤 聆听 器皿 嘈朵

辨析:

柳-聊  皿-血  嘈-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类声音。请用笔划下来。

2、课文中多处用了一种方法引领开头,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问。给人以亲切交流的感觉,让人从心底感到自然、和谐)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受来。

4、“聪明的人”和“没有感觉的人”是怎样对待“听”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5、你从声音的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想象声音之美。

1、读课文1-3自然段,谈谈你最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声音的美,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现画面的美。)

2、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读自已认为最美的部分。

3、用换词法理解“顷刻”。

4、体会雪花满足而温柔的感觉是什么。面对这种境界你想说些什么?你认为美吗?

(品读:善良的雪花吻了吻孤灯的面颊,怜爱的泪水夺眶而出……)

5、想象这三种声音会是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嚓嚓嚓咻咻)

(二)思考、概括、感受生活中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1、默读4-9自然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听得见的声音?画出课文中的动词。

(吹掀啃拨唱吵啄打落扫摇冲开关……)

2、你从声音里感受到喜、怒、哀、乐了吗?

3、将这些声音进行分类。再读一读,融入自己的感情。

4、小结:是啊,我们什么都听得见。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渐渐成长。)

(三)重点理解如何过滤声音,学会选择和思考。

1、自由读,学习10-13自然段。

2、说说“聪明人”和“没有感觉的人”各是怎样对待“听”的?理解什么是“过滤”,什么是“声音的过滤”。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过滤”声音的?

4、小结:在声音的世界里,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看、用心听、也用心想,就能感受到这个神奇的世界了。

(四)感受声音,学会聆听。

1、多媒体展示,倾听各种声音的美妙,比较各种声音,让学生学会听辨,并写出相应的拟声词。

2、听一首曲子,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

3、听一段话,感受心灵之声。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升华: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眼、用耳、用心,各种美妙的声音便在你耳边

萦绕,在你心间流淌。学会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很美,来自心灵的声音更美。同学们,你听得见吗?

2、拓展:看到汶川大地震,你听到了什么?看到北京奥运赛场上运动员额头的汗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神舟七号上天,你听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想象的声音  美

学会倾听  现实的声音  趣  世界在欢笑

过渡的声音  妙

小学六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篇15

学习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能辨析“募集、募捐、捐助”这三个词语。

3知道瑞恩是一个善良、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

教学重点

1会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

教学难点

1知道瑞恩是一个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

2理解“瑞恩的井一一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介绍“井”,导入新课。

(请看到过井的学生举举手,并请他们说说井的作用。)

(井一一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

2出示课题——瑞恩的井,齐读。

3根据课题提问。

归纳学生的问题:

瑞恩是谁?

瑞恩怎么会有一口井的?(为什么这口井是瑞恩的?)

这口井在哪里?

……

(以上问题较为简单,当场可以解决。)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

2检查朗读的情况。

(1)文章共有几小节?(12小节)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出示:

瑞恩是。从老师口中,他知道,(6岁的加拿大一年级的小学生)(学校正在为非洲儿童募捐)还知道。于是,他挣到了70美元。可是这钱不足以打(70美元可以打一口井)(帮长辈做家务)一口井。在的帮助下,瑞恩开始了面向整个加拿大的,也加入(妈妈)(募捐活动)(他的同学)了捐助的行列。他们还与非洲的孩子们。两年后的,8岁的瑞(相互通信)(一个夏天的早晨)恩和妈妈来到,这里有一口,当地的孩子们(乌干达的一所小学附近)(瑞恩的井)(热烈欢迎瑞。现在,瑞恩的募集活动,那些钱将被用来。恩的到来)(还在继续)(在非洲打井和购买设备)

4交流答案,齐读这段话。

5辨析“捐助、募捐、募集”。

(1)这段话包括三层意思:

出示:

①学校正在为非洲儿童募捐。

②瑞恩靠做家务挣来了70美元,他的这笔钱将用来捐助乌干达北部一所小学的孩子们。③瑞恩在妈妈的帮助下开始了面向整个加拿大的募集活动,这一活动至今还在继续。

指名分别读这三句句子。

(2)从课文中找到与这三句句子相对应的小节。

(1~2节)

(3~4节)

(9~12节)

全班齐读1~2节,男生读3~8节,女生读9~12节。

板书: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在募集

(3)利用工具书,比较三个词语的异同。

相同:都有捐款、捐物的意思。

不同:募捐是募集捐助的意思。

募集是广泛征集的意思。

捐助是拿出财物来帮助的意思。

“募集、募捐”有号召大家来捐助的一层意思。

捐助则是指自己捐款捐物。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瑞恩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可以用书中的句子来说。

2交流:

瑞恩是个善良的孩子。(有同情心、助人为乐、关心别人、心好等都行。)

板书:善良

(1)瑞恩回家对妈妈说:“我需要70美元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

(2)瑞恩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又一次提出请求:“非洲的孩子们就要死了,他们没有干净的水喝!”

(3)瑞恩眼睛一亮,爽快地答应了。

(4)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注意黑体字的读法。)

瑞恩是个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孩子。(有毅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等都行。)

板书: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1)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板吸尘,瑞恩干了两个小时。当朋友们在外边玩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个2美元。

(2)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的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3)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注意黑体字的读法。)

四三读课文,悟悟道理。

1齐读课文,找找直接点题的一句话: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

(个别读)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生活在非洲这片平脊的土地,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没有食物,没有水,饥饿、疾病、死亡威胁着人们。而瑞恩捐助的这口井给那里的人带来了希望。

2我们从瑞恩身上学些什么?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好!

这就是瑞恩的井带给我们的启示。

3说话练习:

以《好样的!瑞恩!》为题,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4总结全文。

附板书:

瑞恩的井

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在募集

善良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好!

2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