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

时间: 新华 六年级教案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好的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篇1

一、学习目标

M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N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O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P4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导语,明确要求

在上一组课文中,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情。你可想过,人与自然的相处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真情。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课文,先读读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谁来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明确哪些任务?(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图引入,初读全文

M看一组有关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

N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不懂的字词先自己想办法试着解决。

O学生自由读课文。

P出示要求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词语意思。

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M默读课文,然后跟周围的同学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N交流反馈: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并朗读相应的段落:

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第1至2自然段);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

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第5至7自然段);

人类应保护地球(第8至9自然段)。

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M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N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O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是显得非常──(渺小)。她所蕴含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只有一个地球)。

课后作业,抄写词语

抄写“词语盘点”中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M听写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同桌相互检查,改正错字。

N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问问自己:是否高兴了、着急了、痛心了、气愤了或是担忧了?把触动你心灵的词句画下来,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板块研读,深究题意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条条颤抖的波浪线条记下了你们心灵震动的痕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感悟大家画下的词句。

M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读。

(2)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N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1)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矿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①明白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②从“几百万年、几亿年”感悟矿物资源形成时间的长及来之不易。

③从“不加节制”等词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

(2)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

①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

②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a.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

b.补充有关生态灾害的资料,加深理解。

③指导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O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了“40万亿公里”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②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公里”有多远?(以前学过《太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公里,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

③指导朗读。

(2)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设想。(教师可介绍有关火星和月球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白,这种设想是遥远而困难的事情)

P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其实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体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担忧之情)

Q结合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

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说理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一些知识。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内容浅显、主题鲜明。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环保教育,同时培养其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独创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一、整理思路,活用文本

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只有一个地球》思路清晰,从写作顺序入手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章的布局进行系统的了解,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预习的时候,我注重让孩子们说说,文章讲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的内容?课上,让学生随心所欲谈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在七嘴八舌中,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便一一明朗起来。

二、切入中心,重点议读

一篇文章往往包蕴着丰富的内涵,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能力范围之内的最深刻理解、得到最大提高,就必须紧扣中心。

在教学中,我围绕保护地球这一中心主旨进行教学。通过让孩子体会地球妈妈的可爱温柔,地球资源的有限,破坏后无法移居进行思考,让学生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资源。层层递进进行思想的升华提高。

尤其是在处理有限资源环节。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地球资源的资料了解地球资源现状,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肆意破坏,了解地球面临的生态危机,充分的读、议,使学生全面而清楚地了解到由于人类对地球的无节制破坏,已使地球面临资源缺乏甚至枯竭的危机,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从而使学生心灵受到较大触动,认识到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发出“保护地球”的呼吁。

三、鼓励表达,训练思维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在讲课的最后,我让孩子谈谈:你想对地球、对人类、对自己说些什么?由于有了前面认识上的升华,所以学生的思维马上被调动了起来。

王杉:我想对地球妈妈说,地球妈妈,非常非常对不起,你慷慨无私的为人类提供资源,为人类做贡献,但我们人类却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你,我代表人类向你说声对不起。

于佩杰:我想对大家说,保护地球吧,她是我们的家园。

王泽泰:我想对地球说,地球妈妈,对不起。昨天我不小心弄断了你的一根头发,我决定明天为您美容。

杨明昊:我想对自己说,爱护地球就是爱自己

……

60个孩子就有60个不同的回答,60个回答就有60个不同的认识,孩子的回答虽然稚嫩,但发自内心,感人肺腑,我想,听了这样的话,地球也会欣慰的露出笑容。。

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教师应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设计意图: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

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篇3

教学目标:

1、回忆课文主题,读懂故事。

2、感悟哲理,真正做到启心灵之智,示行为之范。

设计理念:

1、体现“以链接内容为起点,拓展学生视野,使课堂向课外延伸,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思想。依据“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的教学程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2、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体现小学语文“阅读引路——链接拓展”式阅读教学,彰显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本单元所学课文。

1、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2、每篇课文中主要告诉我们哪些人生的道理?

学生思考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展示课件

(1)做人也须像梅花那样,品性高洁,不媚俗,不唯上,永葆自己内心的清静纯洁。——《卜算子·咏梅》

(2)陷入绝境时要沉着冷静、机智果断。——《跳水》

(3)以“清贫”生活为乐,无论革命事业处于何等困境,始终坚持信念,不彷徨、不动摇、不退缩的崇高气节。——《清贫》

(4)“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看似简单的愿望,但要想真正达成,也需要长时间的心性修养。——《儿子的采访》

(5)“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挑柴》

二、阅读本次链接的三篇文章,用“感言”的形式表达对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

展示课件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课件展示):

1、《听的艺术》:做每一件事都有一个路径。

2、《方法》:听话不要听一半,

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到说话人的头上去。

3、《爱的诠释》:爱的智慧的诠释就是应“需”而为。

在该环节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读懂古诗,也要注意每篇文章最后的起“点睛”作用的话,并由此进行思考,谈感受,写“感言”。

三、拓展延伸,链接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细微的事件给人启迪、耐人寻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观察,细心体会,真心感悟,随时记录。

展示课件

学生可以自己谈一谈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篇4

教学目标

1、自觉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课时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动漫童谣童谣,自己读读: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童谣写的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④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⑴、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⑵、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⑴、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⑵、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篇5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学会9个生字,掌握“枯萎”、“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等词语。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和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情意目标

懂得人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蕴含意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义。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用中积累。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种树的话都明白吗?齐读。

2、 情境,加深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你们就是种树人,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满意的答复吗?

A、 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后悔吗?(不后悔。我之所以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才能长成百年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枯萎了也没什么后悔的。)

B、 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样?

二、 主动探究,悟道理。

1、 种树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有数;似乎懒懒散散,

实则从从容容。种树人的用心良苦没有白费,现在读课文最后三节。

2、 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我”从种树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3、 着重理解:“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不确定”是指什么?

(2)同学们知道哪些在艰苦环境中自主自强的人的事例吗?或者生活在温室里,经不起风雨的人的故事吗?请你联系知道的人、事、物,谈一谈。

(3)“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主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4、 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1) 提示:A、从自己的求知和生活自立情况谈;

B、 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谈;

C、 从家庭教育情况谈;

D、 从转变观念,教育改革方面谈。

(2)要求:A、紧密结合自己学习本课懂得的道理谈;

B、开拓思路,从不同方面思考回答;

C、充分表达个人见解,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三、 总结拓展

同学们列举的事例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呀,小小的种子深埋地下,为了生存,它掀翻土壤,奋力向上,终于沐浴阳光雨露,长成参天大树;身患重残的张海迪大姐姐身残志坚,在逆境中奋斗,在困境中成长,她的人生收获累累硕果……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事例无不告诉我们:人要主动地接受生活的考验和磨练、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本领,自立自强。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牢牢地抓住它,去拼搏,去奋斗,去赢得生命的辉煌。

四、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后,试着写感受。

五、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 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喜欢,为什么?

2、 同桌互读互背互评。

3、 班内背,教师给予鼓励。

4、 课外练习,向父母谈谈这位种树人育苗的做法和他所讲的道理,听一听父母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一)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 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能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二)桃花心木

树——————————人

拼命扎根 自立自强

汲水生长 学会生存

经受风雨 经受磨练

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篇6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听写词语。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读课文(1~10)

1)有感情的朗读,思考:小岛是一个怎样的岛?礁盘南边有什么秘密?菜地的土、菜种从哪儿来?你从什么中得到体会呢?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

岛上条件艰苦,战士们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建设海岛。他们爱海岛就如爱自己的家。

2.读第11~25自然段。

1)小组交流讨论:将军为什么变了脸色?将军看到了什么?队长说了什么?将军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战士们有什么行动?从这些情节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2)班内交流。

a)菜地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表达了将士们对祖国、对海岛的热爱之情。

b)将蔬菜给首长吃,表达了战士们对首长的爱戴。

c)首长将菜倒进汤里,哽咽着说“我谢谢你们”,表达了将军对战士们的关爱。

d)“战士们自觉的围了过来,让将军把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碗里”。表现了战士们理解将军,更用行动表达对将军的理解、爱戴。

e)感受将士们为了祖国的海岛同甘共苦的品质。

3.读26自然段,思考:

将军有什么举动?这一举动的含义是什么?

交流明确:

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敬意,对战士的感激……

4、选取自己感动的片段,感情朗读。

三、情感升华

1.感情朗读,体会将士们的爱岛之情,也表达对将士们的崇敬之情。

2.给驻守边关、海防前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

4、礁盘

小岛(礁盘)没水、没树、没草、没土

战士绿色菜地(中国地图)

将军行军礼

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篇7

一、教材说明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属历险小说类,重点是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是乱石野草。鲁滨孙孤独无助,面临的是严酷的生存问题。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课文叙述鲁滨孙在荒岛上选择合适的容身地方:有水源、有树阴、能防野兽,盖起简陋的住所,解决了生存的重要条件——居所。描写鲁滨孙“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解决了生存的必要条件——食物。通过这些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的聪明才干和坚强的意志。

在荒岛上生活,还要面对被野人屠宰的恐惧,这也非常惊险。发现野人的脚印,“恐惧万分”“不安的心情”,并不是说鲁滨孙胆小,而是突出遭受野人宰割的恐怖。

鲁滨孙在荒岛为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解决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而在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一个人要解决这四大难题,无疑是一种极其严酷的挑战。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建议

1.本课是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先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再按要求读课文,多读几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然后,读课文重点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讲一讲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最后,交谈一下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

2.教学本课,要使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熟悉鲁滨孙战胜各种困难的经历。因此,应让学生反复读课文重点部分,练习讲述鲁滨孙荒岛生存的故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谈谈从鲁滨孙的经历中想到什么,从鲁滨孙的身上学到什么。进而讨论一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

3.《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历险小说类。记叙探险、历险的故事,以“险”扣人心弦,情节跌宕曲折,向来拥有众多的读者。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奇”与“险”相结合,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魅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源,学完课文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原著。还可向学生推荐《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篇8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第二课时

(一)主动探究,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综合实践,练能力。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课本剧,练写作。

2.小组内排练课本剧,练表演,练表达。

3.班上演出,赛水平。

(三)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萎”“锻炼”等字。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威尼斯水城之美。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重点难点:

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品读欣赏。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五威尼斯

(齐读课题)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查找的资料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带着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威尼斯这座城市它有哪些特点?给人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特点就是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

生: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水多、桥多、船多。(板书:水多、桥多、船多)

师:下面请大家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威尼斯的?

生:介绍了威尼斯的水多、桥多、船多的特点

生:介绍了威尼斯的教堂和广场

生:还介绍了威尼斯的面食尤为突出

板书:水多桥多船多

教堂广场

面食突出

师:这类写景文章,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并把自己的独特感悟写下来,这样,才是真正地阅读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思考: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把你最喜欢的地方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把自己的体会记录在旁边。

学生汇报

生:我最喜欢这句话(出示:所谓水多,是因为它不光城外是水,连城内也被无数的大小水道所分割。在这座城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路有多少,水道就有多少。座座楼房濒水,家家庭院临水,门前就见水,窗下漾着水,墙根就泡在水中。各式各样的建筑,不管高的矮的,都像从水里长出来的一样。)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水很多。

生:这句话写出了水多的特点。

生:在这句话中突出了威尼斯水多的特点。

生:这句写出了威尼斯的水很美。

师:你能带着这种美美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读

师:威尼斯不愧是一座水城啊,你看(生接读:座座楼房濒水,家家庭院临水,门前就见水,窗下漾着水,墙根就泡在水中。各式各样的建筑,不管高的矮的,都像从水里长出来的一样

生:威尼斯的桥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所谓桥多,是因为在城中数不清的大小水道上,架设了数不清的桥。从两个数不清就可以看出桥的数量很多。

师:你说的很好,能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语言。

生:威尼斯的桥不但数量多,而且形状也多,(那些桥有月牙形和半圆形的,有平直、高大、宽阔的,有窄小得几步就能走过去的,当然也有走上百步才能过去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威尼斯的桥也很美。

师: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读

生:白颜色的桥居多,间有灰色、暗褐色或黑色的,衬上渠道中微微荡漾的绿水,真像一幅精美的水彩画。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桥的颜色也很多,很美。

生:所谓船多,是因为水道上到处帆樯林立,各式各样的船让人目不暇(_iá)接。在这句话中我从到处、各式各样、目不暇接这几个词语中知道了威尼斯的船很多。

生:威尼斯最负胜名、巍峨宏伟的建筑是圣。马可教堂。教堂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上有成千上万的灰鸽在地上觅食,或在人们的头顶翻飞。有时,鸽子会轻轻落到行人的肩上、手臂上亲昵(nì),给人一种非常祥和友好的感觉。这段话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圣。马可教堂的巍峨宏伟,很有名气。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资料(出示:圣马。可教堂由于其中埋葬了耶稣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其坐骑是狮子,当威尼斯摆脱拜占庭的控制,成为一个城市共和国后,元老院决定圣。马可为城市的新守护神,以代替狄奥多尔,所以威尼斯的城徽是一只巨大的狮子抱着福音书。圣马可教堂不仅仅是一座教堂而已,它是一座非常优秀的建筑,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它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

师: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的代表建筑,堪称建筑艺术的典范。

生:从这段中写的鸽子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

生:这也体现了威尼斯的另一种文明,人与动物的和谐。

师:你的感受真实。

师:威尼斯的那些风光还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生:威尼斯商店里吃的东西很多,而面食尤为突出。光是面条的花样就有很多种:有空心粉,也有实心粉;有长条的、圈状的、贝壳状的,也有水果形、蝴蝶形、小鱼形的,五花八门。传说,这些面食的做法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学去的,也有人说是他把意大利的面食文化介绍到了中国。不管怎么说,普遍吃面食是中国和意大利两个国家的共同特征。从这段话中让我们了解意大利面的花样很多,形状很好看。

生:这段也把意大利和中国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体现了两个国家的友好。

师: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概括威尼斯的美吗?

生:威尼斯真不愧是一座梦幻之都啊!

生:威尼斯的景色太美了。

生:……

师:是啊,威尼斯的景色真是太独特了、太美了。(板书:风光独特)

师:同学们,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这座水城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作者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描写威尼斯的

生:围绕一句话把景物特点写具体。

生:这样的描写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师:我们在写这类文章的时候,也要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威尼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也有很多的特点,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三方面内容呢?

生:作者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三方面来写的。

生:因为这几方面最能突出威尼斯的特点。

师:这样才能突出景物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在写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同学们,作者巧妙的构思,精美的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副其实的水城,你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句子

师:从你们精彩的朗读中,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威尼斯的美。

师:如果让你把威尼斯水城介绍给你的家人或朋友,你想怎么介绍?

生介绍

师:听了你们精彩介绍,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作者在介绍威尼斯水多、桥多、船多的时候,对于船的方面介绍的比较少,只是略写,这也提醒我们在写作时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师:你们想了解威尼斯的船吗?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有关威尼斯的短文,请同学们用到本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篇阅读。(威尼斯的小艇)

生汇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览了威尼斯这座被蓝天、碧水和白帆包裹的美丽城市,欣赏到了它独特的风光,威尼斯不愧是一颗镶嵌在意大利东北部的明珠,一座梦幻之都啊!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小练笔运用我们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处风光

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篇10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

⑵怎么学下棋?

⑶学得结果怎么样?

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

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篇11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

3、对比写法。

阅读《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3、小练笔: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语文教案反思六年级篇12

1、情境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体会到了故事中动物鲜明形象,令大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感受着故事中动物的神态行动。同样在我们同学们的生活中肯定也会遇到过自己记忆比较深的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可以说保护动物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再来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新闻。(出示图片)来完成今天的习作。教师启发学生收集课外的相关资料、素材,指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定向观察,也可根据图画进行合理想象。

1、阅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将习作要求理解透彻。

2、想一想自己与动物之间的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事情,或者根据课本中的图画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在自己的脑子中进行构思。

3、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搜集相关资料、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回顾本单元的多种方法,自己整理材料,使学生能够更充分的了解习作要求,并进行资料的收集省略。

说说你是如何保护动物的?

一、观察图片,畅所欲言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2、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二、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1、读读课本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

2、明确习作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展开想象,补充情节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故事情节。

(1)什么时间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2)为什么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3)几只小鸭子是怎样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4)鸭妈妈看到小鸭子跌入下水道,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5)鸭妈妈是怎样向巡警求助的?

(6)鸭妈妈是怎样带领巡警赶到出事地点的?

(7)巡警奋力搭救小鸭子的场面?其他司机怎么表现的?(神态、动作等)

(8)小鸭子被救出后鸭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

(9)在救助小鸭子的过程中,路人会怎么样?

(10)从这个故事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产生怎样的感受?

4、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的是什么?(动物间浓浓的亲情,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

三、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1、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2、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

(1)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2)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3)哪些要略写?

四、组织讨论,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五、学生自由习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节。

2、学生选择几个情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写具体。

3、学生自由打草稿。教师巡视,参与习作,随时指导、点评。

4、学生习作结束后,修改习作,自己写出自评语。

1、认真观察图片。

2、学生合理想象。

3、大胆的在小组发言,和同学共同交流自己的看法,提自己的意见和看并从中学到有用的方法。

4、学生尝试写作。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为写作做好铺垫。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拓宽明确写作的方法。

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