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
设计教案的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写好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是有技巧的,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方便大家学习。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视频;学会设置“预设动画”和“自定义动画”效果。
2.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视频;学会设置“预设动画”和“自定义动画”效果。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幻灯片修饰,让我们的作品有了统一的风格,今天来看看怎样让我们的作品动起来。首先请大家看看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视频。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操作。
二、讲授新课
(一)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视频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录制声音”命令,打开“录音”对话框。
步骤2:按照提示录制声音。
步骤3:播放幻灯片,检查声音播放效果。
(二)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如何插入声音文件,视频文件的插入与声音文件的插入操作基本相同,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插入声音的办法,尝试在幻灯片中插入有关藏羚羊的视频文件。
投影广播任务:四人为一小组,尝试在幻灯片中插入有关藏羚羊的视频文件。(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三)设置幻灯片的“预设动画”效果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做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幻灯片。为了获得更好的展示效果,我们还可以让幻灯片中的内容动起来。幻灯片中的文字和图片等内容,就像一个个小“演员”,而幻灯片就像一个大舞台。“演员”的出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飞”进来,可以“钻”出去,表演完后,还可以“飞”走。这些都是幻灯片的动画效果,也是幻灯片的一大特色。
PowerPoint中预先设置了一些常用的基本动画模式,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功能,方便地设置动画效果。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怎样让这些“演员”飞起来。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设置完成后,我们可以看到,幻灯片中的图片伴随着“嗖”的一声,“飞入”幻灯片中。是不是很可爱呢?
(四)提供机会,学生动手实践
投影广播任务:根据老师的操作,请同学们完成以下操作:
1.尝试使用其他的“预设动画”效果,观察每种动画的特点;
2.给幻灯片中的其他对象设置“预设动画”效果。
教师随堂检查并给予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练习都很认真,体验了“预设动画”,下面老师请大家说说它都有哪些优缺点。
(五)设置幻灯片的“自定义动画”效果
教师演示操作“在幻灯片中设置‘自定义动画’”过程:
三、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视频;
2.学会设置“预设动画”和“自定义动画”效果。
四、课堂作业
1.尝试使用“自定义动画”,设置各种不同的动画效果;
2.针对文本,还可以设置每个字的动画效果,尝试设置文本的动画效果,让文本按照字的顺序出现。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内容的网页及网站;
认识ACDSee软件——学会使用ACDSee软件游览图片;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掌握使用“MediaPlayerClassic”软件播放音乐和视频文件,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认识ACDSee软件,认识MediaPlayerClassic软件。
教学难点:认识ACDSee软件;认识MediaPlayerClassic软件。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如果把现在的计算机跟20年前的计算机相比,除了性能上的差异外,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以前的计算机只是一个埋头苦干的计算工具,而现在的计算机更像一个“多面手”。除了计算外,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画画、打字、听音乐、看电影和玩游戏等。这里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词“多媒体计算机”。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多媒体世界,去感受多媒体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板书:认识多媒体)
2.讲授新课
(1)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投影。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媒体。
投影广播: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
师:请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就是媒体,媒体是指表达和传播信息的载体,如我们平时所见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就是媒体,它们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到一个计算机应用程序中,形成一个数字化、集成化的交互系统。一台配备了音响、光驱、声卡等硬件和相应的多媒体软件的计算机我们称之为多媒体计算机,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广泛运用到教学、宣传、娱乐等各个方面。
投影广播任务:多媒体电脑图片。
(2)体验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
浏览图片:师:有很多同学绘制了漂亮的图画作品,也保存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但图片的浏览和查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们可以借助看图软件方便地欣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图片,目前用得最多的看图软件是ACDSee。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使用看图软件“ACDSee”浏览计算机中的图片。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①启动ACDSee5.0,②选择你需要查看的图片,③单击“上一张”或“下一张”工具按钮可以显示不同的图片;单击“缩小”或“放大”按钮,可以将图片放大或缩小;单击“浏览”按钮则可回到浏览窗口。
(3)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学生重复老师的操作,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请学生上台操作,鼓励完成自己新发现的功能,演示给同学看,教师讲解,并评价。
②播放声音与视频。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浏览图片,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如何使用多媒体电脑播放音乐和视频文件。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1:启动“MediaPlayerClassic”,2: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文件”来打开音乐文件。3:在“打开”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播放的音乐文件,单击“确定”,开始播放音乐。4:调整音量到合适的大小。5:播放视频文件。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类型有:mpeg、avi、rm和dat等。
(4)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教师发送文件。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3.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知识点:
(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2)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内容的网页及网站;
(3)认识ACDSee软件——学会使用ACDSee软件游览图片;
(4)认识MediaPlayerClassic软件——学会使用MediaPlayerClassic播放音频视频文件。
4.课堂作业
尝试刚才所学习到的知识,向老师提出新的问题。共同解决!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引入铺垫)
1、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
B.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的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列式计算。
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千克)
C.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吃了谁的谁是多少(已知)谁的是多少乘法。
(6)反馈练习。(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
三、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
(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
2、练习四1、2题,完成在练习本上,然后订正。
3、操作:画出体育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倍的线段图自己补充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5×3012×2/32/5×1/37/8×3/4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⑴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⑵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例题。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9/10千米/分。
⒉、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45。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⑴阅读理解。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9/10千米/分。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9/10千米/分的4/45。
⑵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9/10×4/45=9×4/10×45=36/450=2/25
⑶启迪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⑷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
⒊、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⑴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⑵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直接约分。
⒋、试一试。
9/10×4/45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板书:(计算过程)
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⒌、小结。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⒉、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
⒊、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⒋、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板书
分数乘分数
9/10×4/45=9×4/10×45=2/25(千米)
9/10×30=9×30/10=27(千米)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能通过阅读理解读懂题目中文字叙述所反映的实际背景,领悟其中的数学本,弄清题中出现的量及其数学含义.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背景,进行数学化设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调动函数的相关性质解决问题.
(3)能处理有关几何问题,增长率的问题,和物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的引入问题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某些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意识,也体现了函数知识的应用价值,也渗透了训练的价值.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渗透了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函数思想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本小节内容是全章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一节的出现体现了强化应用意识的要求,让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实际中去,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意识是本小节的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是本小节的难点.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常用到函数的知识有:函数的概念,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对数概念及其性质,和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在方法上涉及到换元法,配方法,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思方法..事业本节的学习,既是对知识的复习,也是对方法和思想的再认识.
教法建议
(1)本节中处理的均为应用问题,在题目的叙述表达上均较长,其中要分析把握的信息量较多.事业处理这种大信息量的阅读题首先要在阅读上下功夫,找出关键语言,关键数据,特别是对实际问题中数学变量的隐含限制条件的提取尤为重要.
(2)对于应用问题的处理,第二步应根据各个量的关系,进行数学化设计建立目标函数,将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概括,抽象为数学问题,最后是用数学方法将其化为常规的函数问题(或其它数学问题)解决.此类题目一般都是分为这样三步进行.
(3)在现阶段能处理的应用问题一般多为几何问题,利润最大,费用最省问题,增长率的问题及物理方面的问题.在选题时应以以上几方面问题为主.
教学设计示例
函数初步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常见函数的性质及平面几何有关知识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把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应用问题的阅读分析和解决.
难点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式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b
一、提出问题
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而实际问题中又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刚刚学过的函数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就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几个应用问题.
问题一:如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在直线的左方被截得图形的面积为,求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板书)
(作为应用问题由于学生是初次研究,所以可先选择以数学知识为背景的应用题,让学生研究)
首先由学生自己阅读题目,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让直线运动起来,观察三角形的变化,由学生提出研究方法.由学生说出由于图形的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应分类讨论.分界点应在,再由另一个学生说出面积的计算方法.
当时(采用直接计算的方法)
当时(板书)
(计算第二段时,可以再画一个相应的图形,如图)
综上!
此时可以问学生这是什么函数?定义域应怎样计算?让学生明确是分段函数的前提条件下,求出定义域为.(板书)
问题解决后可由教师简单小结一下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步骤(1)阅读理解;(2)建立目标函数;(3)按要求解决数学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看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某工厂制定了从1999年底开始到20_年底期间的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两个三年计划,预计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则第二个三年计划生产总值与第一个三年计划生产总值相比,增长率为多少?(投影仪打出)
首先让学生搞清增长率的含义是两个三年总产值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问题转化为已知年增长率为,分别求两个三年计划的总产值.
设1999年总产值为,第一步让学生依次说出2000年到20_年的年总产值,它们分别为:
2000年20_年
20_年20_年
20_年20_年(板书)
第二步再让学生分别算出第一个三年总产值和第二个三年总产值
=++
=.
=++
=.(板书)
第三步计算增长率.
.(板书)
计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关于增长率问题的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再指出关于增长率的问题经常构建的数学模型为,其中为基数,为增长率,为时间.所以经常会用到指数函数有关知识加以解决.
总结后再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问题三:一商场批发某种商品的进价为每个80元,零售价为每个100元,为了促进销售,拟采用买一个这种商品赠送一个小礼品的办法,试验表明,礼品价格为1元时,销售量可增加10%,且在一定范围内礼品价格每增加1元销售量就可增加10%.设未赠送礼品时的销售量为件.
(1)写出礼品价值为元时,所获利润(元)关于的函数关系式;
(2)请你设计礼品价值,以使商场获得最大利润.(为节省时间,应用题都可以用投影仪打出)
题目出来后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找出关键量.再引导学生找出与利润相关的量.包括销售量,每件的利润及礼品价值等.让学生思考后,列出销售量的式子.再找学生说出每件商品的利润的表达式,完成第一问的列式计算.
解:.(板书)
完成第一问后让学生观察解析式的特点,提出如何求这个函数的最大值(此出最值问题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方法也是学生不熟悉的)所以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教师可适当提示,如可以先具体计算几个值看一看能否发现规律,若看不出规律,能否把具体计算改进一下,再计算中能体现它是最大?也就是让学生意识到应用最大值的概念来解决问题.最终将问题概括为两个不等式的求解即
(2)若使利润最大应满足
同时成立即解得
当或时,有最大值.
由于这是实际应用问题,在答案的选择上应考虑价值为9元的礼品赠送,可获的最大利润.
三.小结
通过以上三个应用问题的研究,要学生了解解决应用问题的具体步骤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2.9函数初步应用
问题一:
解:
问题二
分析
问题三
分析
小结: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3.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5.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4.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5.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
①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②教师系统评价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通过分析的出结论。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有一天,孙悟空化了4张饼回来八戒急着要吃,孙悟空为难八戒说:“想吃饼也容易,先回答几个问题,答上来就吃!”这下可馋坏了八戒,聪明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八戒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小组活动(1)出示教材27页“分一分”的第(1)、(2)题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代表饼,动手分一分。
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4÷2=2(份)
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4÷1=4(份)
师:每1/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把每个圆都平均分成2份,一共可以分成8份。4÷1/2=8(份)
师:每1/4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学生对那个手操作,把每个圆片都平均分成4份,一共可以分成16份。
4÷1/4=16(份)
(1)出示教材27页“画一画”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在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28页“填一填”“想一想”师:通过刚才的“分一分”、“画一画”、“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1、学生独立完成28页的“试一试”。
集体反馈,同桌之间订正。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数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课堂练习,巩固运用书本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聪明的小朋友们,八戒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饼,也有了新的收获,你们知道它的收获是什么吗?(学生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整数除以分数
除以真分数商大于整数
整数除以分数
除以假分数商小于整数
除以1商等于整数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的第三节课。本节旨在借助图形语言,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参赛者信息:姓名:杨毛毛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8
教学内容:
第十一册106页 例8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税收问题。
2、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计算纳税额.
教学难点: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打过出租车吗?付钱之后你或你的家人曾经主动向的士司机要发票了吗?
有人人打车要发票,有的人不要,谁能说说要发票有什么好处?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纳税,你们想了解有关税收的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2、各行各业都收,国家收的税都用到哪些地方了呢?
小结:同学们,道路改造,城市绿化,教育投入,国防建设等都离不开税收,我们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倘若大家都不按章纳税,我们的城市能这么美丽吗?国家的建设能飞速发展吗?
二、营业税的理解与应用
1、现在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算一笔帐。
出示:“一辆出租车每天的营业额大约是600元,按国家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5%是谁的5%?(板书营业额)国家按一定的百分率来收税,这个百分率称作税率。
谁能提出个一个问题呢?(每天要交多少的税我们也给它个名称叫应纳税额,板书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怎样算?
题目要求每天要交多少的税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600×5%=30(元)
600,5%,30各表示什么?
2、南京市有许多出租车,如果我们每个人打车都不要发票,猜一猜,国家一个月就会有多大损失呢?
出示教师调查的数据和推算的结果。(720万元)
现在还有很多边远地区的孩子没有学校上学。建一所希望小学大约要20万元,用这些钱可以建多少所得希望小学呢?
720÷20=36(所)
看到这些数据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呀?
3、昨天王老师到麦当劳宁海路店进行了调查,请看屏幕。
“麦当劳宁海路店十一月份交5%的营业税9.2万元,该店十一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三、个人所得税的理解与应用
刚才讲的都是营业税,其实税的种类是很多的。
1、王老师工作一个月要拿,工资达到了一定的数额就要缴纳什么税?国家对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是这样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1600元,超出部分500元以内按5%的税率交税
“起征点1600元”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1600元是?
税率5%是谁的5%?“上个月王老师的应拿工资是1960元,王老师该交多少元的个人所得税呢?
王老师交完税以后实际只能拿到多少钱呢?
2、“王老师的先生月工资不到2100元,11月份他交了22.5元的个人所得税,他三月份实际拿了多少元的工资?”
四、巩固练习
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没有问题的话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1.某公司购买了一批总价400万元的的进口设备,按7%交纳关税,该公司要缴纳关税多少万元?
2.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260000元,缴纳了7800元营业税,税率是多少?
3.小明的爸爸看中了一辆标价138000元的本田雅阁,买车还需要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购置这辆车一共要付多少钱呢?
4.某商场的10月份的营业额是200万元,按规定缴纳了6%营业税,营业税中的5%用于城市建设,该商场10月份缴纳的城市建设税是多少万元?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师:依法纳税人人有责,依法纳税从我做起,
六、提高练习
(较复杂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题略)
七、课外延伸
计算父母上个月的个人所得税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根据需要,对声音、图像和视频素材进行简单处理。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声音素材的加工、图片素材的加工、视频素材的加工等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声音素材的加工;图片素材的加工;视频素材的加工。
教学难点:声音素材的加工;图片素材的加工;视频素材的加工。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
所用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建立了多媒体宝库,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采集到的多媒体素材就像一个未经加工的原材料,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加工。下面我们学习一些简单的多媒体素材加工方法。首先请大家听听上节课我们用“录音机”制作的“静夜思”声音素材。
广播声音:播放自己录制的“静夜思”。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我们录制的声音素材中,前后都有一段不必要的杂音,我们首先来看看如何去掉这些杂音。
投影广播任务:运用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四人为一小组摸索去掉“静夜思”前后的杂音。看哪一组最先找到声音素材加工的办法。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时加以指导。
大部分同学完成后,教师总结操作方法并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运行“录音机”程序,打开我们已经录制好的声音文件,播放该文件,找到需要删除的多余部分的位置(第23秒)。
步骤2:将定位游标移到第23秒要删除的位置上,单击“编辑”→“删除当前位置以后的内容”菜单命令。
步骤3:然后将定位游标移到第3秒要删除的位置上,单击“编辑”→“删除当前位置以前的内容”菜单命令。这样我们就把“静夜思”前后的杂音去掉,完成了对“静夜思”声音素材的加工。我们再来听听。
师:同学们对处理后的声音还满意吧。我们有没有办法把它加工得更好?
学生:还可以在“静夜思”中加入古筝音乐。……
师:对,我们还可利用“录音机”中的“插入文件”功能将录入好的两段声音文件合并为一个文件。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打开第一个声音文件,移动游标到要插入位置。
步骤2:单击“编辑”→“插入文件”菜单命令,将会弹出“插入文件”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中要插入的声音文件,并按“确定”按钮,该声音文件就被插入到指定的位置。
小结课堂,学生操作,老师个别指导,播放学生的作品,展示成果。
二、图片素材的加工
对图片素材的加工,常常涉及亮度色彩调整、裁剪、复制、翻转等基本操作。在以前学习使用计算机画图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图片的裁剪和复制。现在请同学们启动“画图”软件,将素材库中图片进行裁剪。
投影广播任务:使用画图软件,对图片进行裁剪。
教师巡视课堂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除了裁剪和复制外,我们还需要对图片本身的效果(亮度、色彩等)进行调整,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利用ACDSee对图片的亮度、色彩等进行调整。
教师演示操作:利用ACDsee完成对图片的大小、旋转、色彩、饱和、滤镜等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利用老师下发的样本,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展示学生修改后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成就感。
三、视频素材的加工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方法。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视频素材的加工。
不同格式的视频图像文件往往大小不同,有不同的用途。通过对视频影像文件格式的转换,可以压缩文件大小。转换影像文件的格式一般是将非压缩的AVI格式转换成压缩的MPEG格式,以减小文件的存储容量。这些格式的转换,我们也可以通过“超级解霸”来实现。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单击“开始”→“程序”→“豪杰超级解霸”→“实用工具集”→“常用工具”→“AVI转MPEG”,启动该程序。
步骤2:单击“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找到目标影像文件,然后单击“开始转换”按钮即可。
四、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两个知识点:
1.图片素材的加工;
2.视频素材的加工。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用分数乘分数的法则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在分数乘法里,我们学过哪几种情况的计算?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口答)
36813
3、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分数乘分数的形式。
2/11×36×
上面两题都是什么数和什么数相乘?
怎样改写成分数乘分数的形式?
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这就把分数和整数相乘改写成了怎样的数相乘?
1、统一法则
由于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和整数相乘就可以改写成分数乘分数,按分数乘分数的法则来计算。这就是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引导计算
把这里的两道分数和整数相乘的题按分数乘分数的法则计算出结果。
说说为什么?
3、教学约分方法
分数乘法计算时,为了简便,还可以直接约分。
看课本10页上的计算。
说说是怎样直接约分的?
1、练一练上下练习
2、练习二7说出错误和改正的方法。
3、练习二8
前2题:每组里哪几题可以直接约分,那些不能,并说明理由。
后2题: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口算出结果。
4、练习二9口算
5、练习二11自己练习,说说想法
练习二10
板书约分、计算过程。
课后感受
由于前面的基础较好,学生学起来挺轻松,但计算方面还有待加强。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1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实物图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条件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演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93页,默读“通过实验”到“π≈3.14”。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6位小数?
2.什么叫圆周率?
3.知道了圆周率,还需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
现在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很快说出你手中圆片的周长约是多少?(π取3.14)
八、出示例1:
一种矿山用的大卡车车轮直径是1.95米,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d=1.95单位:米
c=πd
=3.14×1.95
=6.123
≈6.1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6.12米.
九、课堂练习:
1.投影: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出示“√”,错误的出示“×”)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
(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
(3)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9.42厘米.()
3.小明和爷爷分别沿小圆(A→B→C→D→E→A)和大圆两条路线散步.(如图)
如果速度相同,两人同时出发,谁先回到出发地点?为什么?
小明的路线长:20×3.14+20×3.14
=62.8+62.8
=125.6(米)
爷爷的路线长:3.14×(20+20)
=3.14×40
=125.6(米)
两条路线一样长,两人应同时回到出发点.
4.一棵大树(投影)又粗又壮,不用锯倒大树,你能知道大树的直径是多少吗?讨论.
结论:先测量大树一周的长度,再用周长除以圆周率,就得到了直径.
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努力研究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圆的周长应当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后我们在学习探索新的知识时一定要积极动手动脑,扎扎实实地学好科学知识.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把握分数乘法的意义。
3、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把握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1/4×1/31/5×1/22/3×3/42/5×1/2
14×3/715×4/55/8×2/57/15×5
2、4/11×5表示()。
10×3/5表示()。
二、巩固练习。
1、计算
7/33×3/145/7×427×5/9
5/8×4/157/12×3/714×6/7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汇报时先要求学生说清算式意义,再说计算过程。
2、列式计算
9/10吨的2/3是多少吨?
5/8米的1/2是多少米?
9千克的一半是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解题思路后,集体汇报,强调理解“一半”。
3、1千克牛奶含乳糖1/21千克,蛋白质的含量是乳糖的7/10,1千克牛奶含蛋白质多少千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希望同学们可以更熟练掌握计算。
板书
练习课
求“一半”乘1/2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圆的面积教案。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二、教学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2、教具学具:课件、生活中呈圆形的物品、直尺、三角板、棉线、剪刀、圆形纸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多媒体出示:学校草坪中间的"喷水喉"洒了一圈水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想提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结合学生的提问,抓住有关周长和面积的问题,引导学生区分圆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引出课题"圆的面积")
2、"圆面积"的含义: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猜想: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让学生比较,猜想圆面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2)出示边长和大圆直径相同的正方形,和大圆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重叠后,大圆刚好能够放进正方形里面)这说明了什么?(边长=2r)
引导学生将大正方形分割成四个小正方形,观察比较(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r2,大正方形的面积就是4 r2,圆的面积比4 r2小,可能比3 r2大。)
2、验证:
(1)引导转化:
师:猜想只能是大致的估计,圆的面积公式需要同学们动手推导出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它们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分别怎么推导出来的?(略)
以上这些图形都是通过剪拼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进行推导。那么圆是否也可以把它剪拼转化成为熟悉的平面图形,推导面积公式呢?你能猜一猜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动手操作:
①分小组动手操作,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剪开后,拼成其他图形,看谁拼得好,拼出的图形多。
②展示交流并介绍:你是怎样拼接的?拼出来的图形近似于什么?为什么只能说是"近似"?能不能把拼出的图形的边变直一点?
学生回答,课件演示(以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为例,平均分成32份、64份)想象一下,平均分成128份、256份…会是什么情形?
③小结: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教案《圆的.面积教案》。
(3)动手推导:
①引导:当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圆和它有什么联系呢?(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如何根据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推导出所要研究的圆的面积公式?
学生讨论交流: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C/2=2πr/2=πr,宽是圆的半径。教师板书如下: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圆的面积=πr×r=πr2 S=πr2
②自主探究:
A、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周长的一半,高是半径
B、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底是圆周长的1/4,高是4r C、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梯形
梯形的上底是圆周长的3/16,下底是圆周长的5/16,高是2r
质疑:为什么不能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正方形吗?(用假设法,如果圆能拼成近似的正方形,那么它的其中一条边是圆周长的一半,另一条是圆的半径。而无论哪个圆,它的半径都不可能与圆周长的一半相等。)
你还能用其他更简洁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吗?
D、用圆的1/4拼成一个近似的小平行四边形
E、圆的1/16就是一个近似的小三角形
③归纳评价:通过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或先算出其中的一小份再求出总的面积的方法,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
你认为哪种推导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理解r2的含义并口答:62、72、102、0.52
(4)情景延续:
①如果"喷水喉"的最远射程是5米,你可以自己来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学生求周长和面积)
②由于改进技术,"喷水喉"的最远射程是原来的2倍,那么它的喷洒面积也是原来的2倍。对吗?
3、小结: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想和动手验证,终于得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祝贺大家取得成功!那么,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呢?(半径)是否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
(三)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1、求下面各个圆的面积。(课件出示)
半径为3分米;直径为10米。
2、拿出自己带来的圆形物品,动手测量后计算出它的面积。
介绍你测量的方法,为什么可以这样测量?计算圆面积的依据是什么?
3、一张圆桌的桌面直径是1.5米,油漆师傅要在圆桌面的边上贴一圈铝合金,并在正面漆上油漆。请问,油漆师傅要买多长的铝合金,油漆的面积有多大?
4、王大伯想用31.4米长的铁丝在后院围一个菜园,要使面积大一些,该围成正方形好还是圆形好呢?你能当回小参谋吗?
5、城市广场中央有一个具也没有,所以无法测量。他一边延喷泉外圈慢慢走着,一边想,走完一圈,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算出了喷泉池的面积。你知道小琪用了什么方法吗?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的?你有什么感受吗?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圆面积的知识?你打算如何运用?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14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啊,高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攀登科学的顶峰。
2、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难点:听音乐给歌曲划拍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啊,高山》录音。
(2)、歌中的“高山”是指什么?(高山是指科学的高峰)
教师介绍:这首歌的歌词是受马克思的名言启发而创作的。马克思的名言是“登向科学高峰是没有平坦的路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登上光辉的峰顶。”
(3)、八六拍的含义,即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拍,一小节内有六拍。
八六拍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4)、学生练习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5)、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随录音范唱做挥拍练习(第一乐段)。
(6)、学生简单唱歌曲,感受歌曲第一部分音乐具有叙述性,优美而平静。
(7)、第二部分为两个乐段,四四拍。
(8)、第二乐段在“啊,高山”富有想象的音调后,节奏突变,使用附点和八分休止符,连续的x.__0节奏型表现了青少年向科学高峰进军的顽强意志。
(9)、第二乐段歌词是__的名言,音乐变得宽广起来。
(10)、歌曲后半部分节拍变化了
二、复听《啊,高山》.
(1)、前半部分学生可轻身跟唱。
(2)、学生自己划拍。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了银河,引发了我们对太空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此外,还学习了新的节拍:八六拍。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课件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组习题,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通过学生试做例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的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投影,看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67=42
()()=()
()()=()
问: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板书: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板书课题)
首先研究分数除法的意义。(板书:意义)
(二)新授教学
1.分数除法的意义。
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人一共吃几块月饼?
问:谁会列式计算?
问:你是怎么想的?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多少月饼?
问:怎样列式计算呢?
问:没有学过分数除法,得数怎么得来的?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分给几个人?
问:谁会列式计算?
问:为什么这样列式,怎样算出的得数?
观察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生:后两道除法是根据第一道乘法变化而来的,被除数相当于乘法中的积,除数是乘法中的一个因数,商是乘法中的另一个因数。
板书: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问:与整数除法对比一下,分数除法的&39;意义是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定2~3名学生说。
板书: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书上是怎么说的?打开书第30页看下面几行字,边读边画出来。
做一做:(同学们做在书上。投影订正。)
根据下面的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得数。
问:你根据什么写出得数的?
师:分数除法中的商可以根据与它有关的乘法得出。但是不能每道除法都这么做,下面我们来研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板书:法则)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为什么这样列式?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生:把1米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6份。
(3)4人一组讨论:怎样计算出每段长多少米呢?试说一说算理。
师:有道理,结果也正确,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这种方法也有道理,分数除以整数到底哪种方法好呢?同学们任选一种方法做下面一题。
学生做完后提问:你们用的哪种方法?有用第一种方法的吗?为什么不用?
师:看来第一种方法不能解决所有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第二种方法是可以的。
(4)观察第二种方法,看哪儿没变,哪儿变了?是怎么变的?
生:被除数不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5)试着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板书: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想:为什么要空几个字的地方?为什么要加0除外三个字?(补充板书:0除外)
问:谁再来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同桌互相说一说。要真正理解。
计算法则是否会用呢?我们来自测一下。
投影做一做,学生做在书上,投影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投影)
2.判断下面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对的举,错的举,并说明理由。(投影出示)
(2)题为什么对?举错的说说你的想法?1的倒数是几?
(3)错在被除数变倒数了,而除数没有变。问:这道怎么改?
(4)错在除号没有变成乘号。怎么改?
(5)错在除数没有变成倒数。怎么改?
去计算。)
师:同学们审题非常认真,判断力很强。我们做题时就不应该出现上面的错误了。
下面我们计算几道题,看谁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
3.计算:
4.想一想:如果a是一个自然数,
(3)用一个数检验上面的结果是否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课本32页第3,4,5,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出示一组整数乘除法的复习题,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然后通过书中一组分数乘除法题,让学生观察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再与整数一组题比较,发现道理完全一样,从而很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部分内容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画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讨论试做例1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路,老师都加以肯定,然后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