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美术表格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怎么写好教案美术表格?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教案美术表格,方便大家学习。
教案美术表格篇1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自建构式小班教材。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本美术活动中,重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知色彩,体验珠子滚画的快乐,培养幼儿对色彩产生兴趣的同时认识三原色。
活动目标:
1.认识三原色,尝试用珠子进行滚画并观察珠子滚画的轨迹
2.能愉快地参与玩色活动。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色每组各一盘,珠子。
2.鞋盒盖子人手一个,湿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
1.教师出示珠子。
今天我请珠子来画画,猜猜珠子可以怎么画画呢?可以在哪里画画?
2.幼儿讨论,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
二、认识材料,并演示讲解操作方法
1、教师介绍材料
认识三种颜色的颜料(红、黄、蓝)、鞋盒盖子、弹珠
2、示范珠子蘸色作画的方法。
(1)将珠子放到颜料盘里滚动,它就会传说彩色衣服
(2)把珠子放到盒子里,两手拿着盒子轻轻晃动,珠子就开始画画啦。
(3)没有颜色了,还可以到其他颜料盘里滚一下,继续画画。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各种尝试,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2.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色彩重叠发生的变化。
四、集体欣赏作品
1.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说说珠珠画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教师带领幼儿整理材料。
教案美术表格篇2
设计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教师常常感到小班的美术活动难以开展。为此,我们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展开了研究。以下是我们设计的一组美术活动方案。在设计中我们尽量选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让幼儿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并让幼儿直接与将要表现的事物及相关作品互动,以获得对所要欣赏和表现的事物的积极情感体验。整个活动设计以幼儿的视觉感受为主,让幼儿自然地进入美术活动情境,最后通过提供半成品(或是具有审美性的背景设计)来激发幼儿的创作动机,如“一瓶花”中的花瓶、“小鱼吐泡泡”中的小河、“毛毛虫”中的不同颜色的即时贴底板等。当幼儿完成作品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富有美感的画面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从而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进而喜欢参与美术活动。
活动一:小鱼吐泡泡(蜡光纸贴画)
目标:
1、尝试将大小不同的蜡光纸圆片黏贴在底板上,并在教师的提醒下有颜色搭配和图形组合的意识。
2、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用糨糊黏贴的方法。
3、能大胆黏贴,体验不同大小、颜色、组合方式的“泡泡”贴在展板上的美感。
准备:
1、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的图片或PPPT。
2、颜色、大小不一的蜡光纸圆片,A4大小的白纸或黑纸每人一张。
3、泡泡枪或泡泡器(也可以用直接可吹的泡泡水等)。
4、底板上布置几条小鱼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张贴所有幼儿的作品为宜。
5、幼儿有玩吹泡泡的经验。
过程:
一、调动幼儿关于泡泡的经验
1、你们吹过泡泡吗?你们看,我会变出泡泡。(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适时丰富词汇:许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导幼儿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之舞》PPT,帮助幼儿整理前面获得的经验
1、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
2、他画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
3、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观察泡泡不同的组合方式,特别是重叠、聚合、分散的组合方式,以帮助幼儿丰富泡泡组合的图像经验,便于幼儿在后面创作时主动运用。用“紧紧”这个词来引导幼儿具体感受泡泡的组合方式很关键,因为如果问题太宽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小班幼儿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问题具体、语词准确特别重要。)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黏贴泡泡的状态
1、出示大底板,指着底板上的小鱼说:“小鱼也喜欢用嘴巴吹出许多的泡泡呢!”
2、你们想让小鱼吹出一个什么样的泡泡呢?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演示贴“泡泡”。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底板上贴上一个圆片“泡泡”,在贴之前教师问:“你们想把它贴在中间还是旁边,上面还是下面呢?”同时教师用动作演示每一个地方,最后将“泡泡”贴在幼儿选择的位置上,边贴边说:“先用食指蘸上糨糊,从‘泡泡’白色的这一面的中间开始抹开去,记住每个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将手指擦干净,再把‘泡泡’贴在底板上。”当贴第二个“泡泡”时,教师问:“是紧紧靠着第一个泡泡呢,还是离它远一点,或者离它很远呢?”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幼儿运用前面的经验,进一步强化图像组合意识。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明确怎样贴在一起或分开贴,将幼儿无意识的黏贴引导为有意识的黏贴。通过与幼儿讨论如何选择“泡泡”的大小和颜色,强化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为后面幼儿的个性化黏贴作铺垫。)
4、再次交代操作要求。
(1)今天我们要学习用糨糊来黏贴“泡泡”。(教师逐一介绍工具材料——糨糊、抹布。)你们会用糨糊黏贴吗?
(2)谁会用糨糊贴“泡泡”?(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如何正确抹糨糊及黏贴。)
(分析:此环节的目的有二:一是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幼儿认为不用教师教自己也能学会这个本领<其实教师在上一个环节中已经有目的地讲解并演示过>,增强幼儿自主观察、学习的意识;二是教师可以由此了解幼儿在前一个环节中学习的情况,发现幼儿的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强化和补充,使指导具有针对性。同时演示的幼儿又给能力较弱的幼儿做了一次示范,既满足了该幼儿的表现需要,也满足了其余幼儿再次观察学习的需要。)
四、幼儿创作
教师提醒幼儿选择颜色、大小不一的圆片进行黏贴,并将多余的圆片放回原处。
五、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1、师幼一起将所有作品布置在大展板上,教师引导幼儿找到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
2、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对别人的作品发表看法。如:“你喜欢哪里的泡泡呢?”
活动二:毛毛虫(纽扣贴画)
目标:
1、尝试在即时贴底板上用纽扣组合黏贴成不同姿态的毛毛虫。
2、通过观察玩具毛毛虫的变化和教师所绘的毛毛虫造型,尝试用纽扣按一颗紧挨着一颗的方法连接拼贴毛毛虫。
3、知道将不用的纽扣按颜色放回相应的盒中。
准备:
1、各色鲜艳的可反复使用的即时贴底板(可用废旧纸盒的内底板贴上即时贴做成)人手一块。
2、足够数量的各色大纽扣。
3、绒布玩具毛毛虫。
过程:
一、调动对毛毛虫的已有经验
1、出示绒布玩具毛毛虫。谁来了?这只毛毛虫是怎么样的?你们用手来比比看。(引导幼儿注意到这是一条长长的毛毛虫。)
(分析:让小班幼儿用动作比划“长”,利于加深幼儿对毛毛虫“身体长”的印象,为后面创作时表现长长的毛毛虫作准备。)
2、这条毛毛虫可调皮了,它不停地把身体变来变去。(教师将毛毛虫扭成交叉状。)你们看,它的身体变成什么样了?你们来学学看。(教师用线条画出毛毛虫的交叉造型。)
3、它又变成什么样了?(教师将毛毛虫的身体变成拱形。)这次,谁来学一学它的样子?(教师用线条画出拱形毛毛虫。)
4、毛毛虫的头也会变。(教师将毛毛虫的头扭向后方。)你能发现毛毛虫现在想做什么吗?(引导幼儿发现:头向后的毛毛虫就好像在向后看。)
5、如果我想让毛毛虫向地下钻,头应该怎么变呢?
(分析:改变头的方向就可以改变毛毛虫的造型,幼儿如果能体会到这一关键点,便可以在后面黏贴时表现不同姿态的毛毛虫。同时,教师的提问可以提示幼儿根据头的方向想象毛毛虫所处的环境,如毛毛虫在向上吃树叶、在向下钻地洞、在草地上玩等,这样幼儿在后面黏贴时就能自发地添画毛毛虫的背景,使画面更丰富,更有吸引力。)
二、明确黏贴的任务和要求
1、今天老师请你们黏贴出一条长长的毛毛虫,而且是在做不同事情的调皮的毛毛虫。用什么来做呢?
2、教师逐一介绍纽扣和即时贴底板。
3、谁会将纽扣黏贴在底板上?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在即时贴上黏贴纽扣的方法。
4、教师讲解并演示黏贴的方法:先将纽扣直接放在你想黏贴的底板位置上,再用力向下按一按就好了。黏贴时,要一颗纽扣紧挨着一颗纽扣,这样才能黏贴成长长的毛毛虫。
5、请全体幼儿用动作模仿并说出黏贴的方法。尤其强调要一颗紧挨着一颗,不用的纽扣按照颜色放回对应的盒子里。
(分析: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明确黏贴的方法,降低操作难度,使他们更有信心地、快乐地投入黏贴活动。)
三、在教师指导下黏贴毛毛虫
1、教师提醒幼儿将纽扣一颗紧挨着一颗黏贴,鼓励幼儿摆出不同姿态的毛毛虫。可用情境性语言引导:“你的毛毛虫正在干什么呀?毛毛虫的头在转向哪里呀?是在向前爬行呢还是在向后喊朋友呢?”
(分析:情境性语言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幼儿展开想象,关注毛毛虫的姿态和造型,而且能自然地引发幼儿画出小草、地洞、树等简单的背景,丰富画面。)
2、提醒幼儿将不用的纽扣放回盒中。
四、相互欣赏作品,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1、谁能告诉我,你的毛毛虫在干什么?
2、引导其他幼儿验证,通过头部方向的变化和身体的`扭曲,变化出毛毛虫的不同姿态。
3、针对幼儿将不同颜色的纽扣混杂在一个盒里的情况,强调按颜色分类摆放的方法和要求、并请个别幼儿示范。
活动三:一瓶花(蔬菜印画)
目标:
1、通过用蔬菜印制感受印迹和色彩融合的美。
2、通过猜测、探索等掌握蔬菜印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3、通过观察同伴、相互讨论、描述自己的印制方式,学习印制活动的基本常规。
准备:
1、各种已切好的适合印制的蔬菜、如芹菜头、青椒、苦瓜、藕等蔬菜的横切面。
2、一只花瓶和一束花(可以是真花、绢花或塑料花,花的颜色和形状要多样)。
3、梵高的《向日葵》图片或PPT。
4、装有颜料的盘子,抹布。幼儿人手一份A4纸大小的底板纸,每张纸上已贴好用报纸剪成的花瓶。
过程:
一、调动和丰富关于花的经验
1、(出示瓶花)今天老师带来一瓶美丽的花。你觉得哪种颜色的花最好看?(帮助幼儿梳理并意识到花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每一种都很好看。)
2、这瓶花中的花朵都是一样的吗?(引导幼儿发现并用动作模仿花朵的不同形态,指导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述:花朵有圆圆的、长长的、尖尖的、大大的、小小的。)
(分析:语言的描述和动作的表达可让幼儿获得一些对于花朵的造型概念,为后面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横切面的蔬菜印制作准备。)
二、欣赏梵高作品《向日葵》,体验一瓶花如何表现在画纸上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瓶花的画。你们看,它漂亮吗?哪里好看?
2、这瓶花的花朵是什么颜色的?看上去什么颜色最多?(引导幼儿发现这瓶花的色调。)
(分析: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花朵的不同色彩及其给人的不同视觉感受。这样一方面帮助小班幼儿积累色彩方面的视觉经验,另一方面促使幼儿在印画时注意色彩的搭配。)
三、认识印画材料,讨论蔬菜印画的方法
1、今天我们要用蔬菜来印出一瓶花。(教师逐一让幼儿观察各种蔬菜的横切面。)它好像什么?我们要用它们蘸上颜料来印出各种颜色和形状的花朵。怎么印呢?
2、教师讲解并演示印画的方法:先选择一个喜欢的蔬菜横切面,抓住上面,在自己喜欢的颜料盒中用力蘸一下,想好你要在花瓶的什么位置印,然后向下用力按住再轻轻提起就完成了。
3、请个别幼儿尝试,其他幼儿观察后进行评价。
4、想换一种颜色怎么办呢?(教师强调一个横切面只能在一种颜色里蘸,用完后要放进同色盒中,让其他幼儿用。自己换色要换另一个蔬菜横切面。)
(分析:培养幼儿正确的用色习惯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有交代,还要演示给幼儿看,并在幼儿操作时注意个别指导。)
四、在教师指导下印画
1、鼓励幼儿尽量多选几种蔬菜的横切面和颜色印画,如:“你试一试,用另一种蔬菜可以印出什么样漂亮的花呢?换一种颜色印出来的花好看吗?”
2、提醒幼儿选择两种以上的蔬菜印画,并把用过的蔬菜放回原处。
五、集体欣赏
1、你喜欢哪一瓶花?为什么?猜猜它是用什么蔬菜印的?
2、针对幼儿在印制活动中的常规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美术表格篇3
美术教案-课例《唱脸谱》七年级艺术—《唱念做打传精神》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3 更新时间:-8-30 文章录入:松树]
教材:艺术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
课时:第二课时(共二课时)
教学思路:加深学生对国粹艺术的认识,让我们在动手做脸谱和唱戏歌中体验戏剧,并参与表演,激发他们对戏剧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
教学目标:
1、唱会《唱脸谱》,学会简单的虚拟动作。
2、了解脸谱在京剧表现中的作用,并绘制简单的脸谱。
3、拓展课的内容:提高学生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利用所学虚拟动作及绘制脸谱综合表演,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歌曲的感染和。
教具准备:《唱脸谱》伴奏带、纸、画笔、颜料、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复习
1、音乐:
a、复习歌曲《唱脸谱》。
b、复习京剧知识
(1)产生至今约200多年
(2)分类①传统京剧(《铡美案》);②现代京剧(《红灯记》)③当代戏歌(《唱脸谱》)
2、美术:欣赏并复习点线面知识,对称与均衡;
3、音乐:
学生跟伴奏复习歌曲(唱得不错,但还缺少什么?)--引入新课
在京剧表演中,除了唱腔,还有配合唱腔的动作神情。
二、认识与体验
音乐:
1、学生分组讨论:歌词中的角色有什么动作表现?
2、学生进行表演。
3、教师示范:兰花手、虎口掌、剑指导。
学生学习模仿:强调兰花手表现女性曲雅、秀气、虎口掌,表现男性的勇猛、刚直。
美术:
1、京剧表演除了唱腔动作神情之中,他们的行动也引人注目,脸谱尤为突出。脸谱的作用?塑造个性。
2、《唱脸谱》中的各个角色都有什么样的个性呢?
通过上节课布置查资料任务,请学生讲一讲?
3、分别讲角色故事,总结人物个性。
4、脸谱的颜色。(1)特点:鲜明(观察总结)
5、为脸谱上色。(教师参与)
三、表演展示
1、制作脸谱面具。
2、学生表演《唱脸谱》(加上动作,戴上面具)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1、中国其它剧种。
2、请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
课例《唱脸谱》
课题概述
《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课例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我在这节课中采取的是综合评价方式,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资料库
一、 理论依据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也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
二、教学素材
(一)有关脸谱:脸谱是塑造人物的特殊手段,在京剧中是其它角色不能替代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它特点。一般以红色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色代表粗犷、耿直,如"张飞";白色代表奸邪,如"曹操"。各有特定的脸谱,观众一看脸谱,即知其为何人,
脸谱是学习花脸行当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勾脸也是一功,要用画笔蘸色,对镜勾勒,首先勾画眉,次勾画眼窝、鼻窝、嘴角脸膛全部,然后勾画脸纹。
在脸谱中还有一种化妆方法,叫揉脸,将选择的油彩放在手中,揉搓均匀,在脸上拍均匀后,再用笔在管理权限部位,进行勾画,像《四杰村》的余千、《野猪林》的卖刀人、包公戏中的赵虎……都是这样画法。脸谱中,又分多种谱式画法,象三块瓦、元宝脸、整脸、碎脸、老脸、破脸、油白脸、粉白脸、六分脸、歪脸、象形脸、妖魔鬼怪脸等等。
(二)脸谱的化妆技巧
脸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勾脸也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象书法和绘画一样,用笔要准确有力,渲染需浓淡有致,勾勒则惜墨如金,这样才能画得生动有神,惹人喜爱。
勾脸不能按谱照搬,要根据自己的脸型、表演特色和所演剧目,把脸谱勾活,才能生动地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著名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郝寿臣先生有"活曹操"的美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出色表演,他创造的曹操脸谱也起了很大作用。据解剖学家的研究分析,他勾的曹操脸谱脑门部位的线条纹理,恰好与面部神经相应,因而表演时极大地有助于演员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使脸谱与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勾脸来弥补脸型的不足,以改变脸型与面部解剖的关系。脸型窄小,个子不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脸谱进行加工与再创造,花脸演员们常说的"勾脸能变形"就是这个意思。
勾画脸谱要经过以下程序:
1、净脸垫底;2、定位和揉眼、鼻窝;3、勾白粉底;
4、填膛画黑眼窝、勾黑线;5、勾红色通天柱;6、脸谱勾成。
脸谱是花脸表演的重要部分。脸谱是人物内心的外化,是人物内心的表达,脸谱不是死的面具,他是人物外部特征和内心情感最具代表的表现形式。可见脸谱在京剧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教案美术表格篇4
一、说教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为我们报告的是一些动人的故事,在教学课文时要入情入境,捉住那些冲动我们的地方,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这篇课文作者满怀蜜意地塑造了一位平凡的老共产党员的灿烂形象,面临狂奔而来的大水,他以本身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奉上超已往世亡的生命桥,用本身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去世亡桥梁。课文情节跌荡升沉,扣民气弦;语言简洁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要领上很有特色。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一是引导学生在动人故事中受到情绪的熏陶和熏染,领会作者表达的头脑情感;二是资助学生在念书思索中意会作者的表达要领。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对于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是对于老汉的高尚品质恐怕理解的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感悟,让学生自己从课文重点词、句子、段落感悟,从而理解文本,体会出老汉身上的品质,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四、说学法
学生读悟结合,老师及时点拨
五、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每年的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候,连续降雨容易造成山洪暴发。桥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该是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桥的扣人心弦的故事。(这一导入让学生感受了课文的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检验学生掌握课文程度)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洪水、老汉、村民、等关键词。
(三)细读品句,感受情势危急
过渡: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这一环节给学生创造紧张的氛围)
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大雨和洪水)
2、汇报交流。
⑴、生读找到的句子,师出示课件:(重点句)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⑤、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2)、仔细观察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师适时引入课文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短句等,并且入情入境的指导朗读)。
3、播放视频感受气氛的紧张
(四)、继续感悟,体会英雄形象
过渡语: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极度恐慌,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唯有一个人表现的非常镇静,这个人是谁?在这生死关头他又作出了怎样的人生抉择?
1、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找描写老汉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老汉?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理解代替学生的行为。可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师可重点引导能够彰显老汉品质的句子。指导学生研读课文,通过交流促读,读中交流,交流中读,使学生在读悟中探究人物形象)
2、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几个小节,理解课题含义。
(音乐声起)就这样一位舍己为人的老汉,就这样一位老共产党员,就这样被无情的大水冲走了……但是冲不走的是什么?(通过对老汉品质的总结,为理解课题含义做铺垫)
回过头再看题目“桥”它还是简单意义上的桥吗?它更是一座(生命桥,一座摧不毁的桥,一座精神之桥……)
请你赞美一下老汉吧,尽量用上桥这个字。(充分理解课题含义的基础上升华情感)
(五)、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生活中具有老汉一样优秀品质的人,为的是打开学生的视野,发现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九、教学评价
本课教学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读,让学生感悟好汉形象。由于不是熟习的学生,学生对课本的掌握水平我也不是分外明白,因此许多关键不知道可否到达本身预测的结果。好比在找句子谈感觉关键,以及明白课题寄义,从读悟中了解作者的表达要领等等。
教案美术表格篇5
活动目的: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装饰扇子。
2、知道天热了可以用扇子来纳凉,体验凉快的感觉。
活动准备:
1、布置环境“扇子王国”
2、用各种废旧硬纸板(衬衫盒、鞋盒等)裁成各种图形的扇面、蜡笔、皱纹纸、胶水、双面胶
3、轻松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参观“扇子王国”。
1、“今天,我要带宝宝们去扇子王国,那儿有很多漂亮的扇子,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看看吗?”幼儿有序地参观“扇子王国”,教师提醒幼儿观察扇子的形状、颜色、图案。
2、“我们看了那么多漂亮的扇子,谁愿意来做我的好朋友,跟我说一说你看到的扇子是怎样的呢?”幼儿就座
3、师幼讨论: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看到的扇子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
(2)“宝宝们动动脑筋,扇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教师告诉幼儿:夏天到了,天气热了,可以用扇子来纳凉。
4、小结:“扇子王国”的扇子真多真漂亮啊!有圆圆的、方方的,有的像太阳,有的像孔雀的尾巴,上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呢!哦,我们真喜欢啊!今天,我们也来做把漂亮的扇子吧!
二、做扇子。
1、教师介绍材料和制作方法。
(1)师介绍扇面、扇柄。
“宝宝们想一想,有了扇面和扇柄怎样来做扇子呢?”请1—2名幼儿到前面来演示。
(2)师演示制作扇子的过程:
小小扇面转一转,我来找找双面胶,慢慢脱下白衣裳,手指宝宝来帮忙,轻轻按上小扇柄,我的扇子做好啦!
2、装饰扇面。
(1)“看!扇子做好了!可是你们看看扇子上面什么都没有,一点都不漂亮,跟“扇子王国”的扇子比起来差远了。宝宝们动动脑筋,怎样把扇子打扮的漂亮点呢?”幼儿讨论。
(2)介绍装饰扇面的材料。
“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漂亮的东西来打扮你的扇子。”
师出示材料:方法一、可以用五颜六色的蜡笔在扇子上画上漂亮的图画。方法二、用皱纹纸团成小点点,用胶水粘到扇子上。
3、幼儿分组操作,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评价: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打扮扇子的,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扇子摇摇。
1、制作完扇子,请幼儿扇一扇,说说有什么感觉(凉快)。
2、游戏“扇子摇摇”:小扇子,手中拿。扇一扇,大风吹,你扇我,我扇你,呼啦呼啦真凉快!夏天夏天真快乐!
教案美术表格篇6
我精心设计的——《唱脸谱》
湖北宜都 谭平
课题概述
《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
一、赏析与导入 ──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我在这节课中采取的是综合评价方式,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教案美术表格篇7
课题:菊花(中国画)
课型:中国画临摹
年级:五年级
课时:1课时
执教者:情在天涯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 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
(——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
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
(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菊叶、菊枝、菊花)。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②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中菊花和菊叶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叶脉)。
③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已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
(出示分步步骤图)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慨,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的勾出花辨、干后填上藤黄色。花蕊用绿色填上。
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 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板书设计 :在图片里
教案美术表格篇8
设计意图: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手指作画工具简单,操作方便,在指印上添画一些简单的笔划,就可以画出许多生动有趣的形象,它具有一般画笔无法获得的效果和乐趣,这种绘画手法能陶冶身心、增进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学会运用手指印添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2、让幼儿体验运用指印画进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体验用指印作画的方法和添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
指印的联想和画面内容的组合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初步学习单个造型的指印添画。
2、材料准备:颜料、记号笔、擦手布、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儿歌导入:(大拇哥、二拇弟、兄弟十个真有趣,印出指印比灵气,画出形象好神奇。)
2、欣赏图片:(逐一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好!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小朋友们想看吗?小朋友们一边看,一边想:图上有什么呀?跟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说一说。(幼儿自由观察、讲述)
3、让小朋友们看图片。(树、手帕、)
(1)请幼儿说说这些画上有什么?
(2)请个别幼儿讲述。
(3)老师小结。
二、探究新知(启发幼儿构思漂亮的指印画)
1、老师这里有一棵树,(出示没有叶子的树干),你们怎么让它变得漂亮一些?
2、出示图②:这是没有图案的花瓶,怎么让它漂亮起来?
幼儿回答:(可以在花瓶上用指印添上漂亮的图案,如树木、花朵、小朋友------)
三、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1)伸出手指头沾上颜料,点在画纸上
(2)换颜色时手指头要用布擦一下。
(3)注意在做指印画的时候,画面要保持干净、整洁。
四、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印画出与众不同的内容。
2、引导幼儿在适当的位置添画。
3、作画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五、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通过幼儿指印画作品展示,感受成功的喜悦,以及指印画带来的乐趣。
活动延伸:在美工区尝试用多种彩色颜料印指印,组织合理有趣的画面。
教案美术表格篇9
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第1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一、教学实施建议
1、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校园场景线描写生。色彩写生各一幅;一组静物及名画家作品若干幅。
(2)学生准备学具:名画家作品资料若干幅。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选择在校园中开始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中具有美感特征并最适合绘画表现的局部,进行必要的观察提示。
②回到教室中继续进行课堂教学。出示教师课前所作的校园写生范画,静物线描及色彩范画,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教师是怎样基本正确地表现出校园场景和静物的艺术形象的。
(2)发展阶段
①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真实场景视频资料片及表现性美术作品,提示学生加以比较分析、讨论。
②欣赏作品,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作品进行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小结:师生共同用讨论的形式,以写实的手法对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传达出创作者对所表现的事物的认识和情感,是美术创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之一。
3、课后拓展
提示学生注意所能见到的美术作品,哪些属于再现性的创作,欣赏、分析作品中突出再现的具体物象。
二、教学评价建议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看学生是否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再现性创作的概念。
教案设计
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第1课时)
一、基本理念:美术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依据《美标》注意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二、设计思想:以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把学生在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纳入课堂,创生知识,教学才更富吸引力。本课通过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写生和创作,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增强学生表现自然和生活的能力,增进学生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再现生活真实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源于生活真实,而又高于生活真实的美感特征。
2、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在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重点、难点:欣赏讨论作品;艺术表现手段、特征;
五、教师准备教具:一组静物,范画四幅,名画家作品若干幅。
学生准备学具:名画家作品资料若干幅。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同学们在这所中学已经学习生活一年多了,请你说一说我们的校园最美的地方,或最适合绘画表现的地方。
2、新授:选择在校园中开始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并最适合绘画表现的局部,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3、回到教室中继续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出示课前所作的校园写生线描,色彩范画;出示静物(二至三件实物)及其线描写生、色彩写生教师范画,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教师是怎样表现景物的,哪些地方与真实面貌不同。
4、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真实场景资料片及表现性美术作品,指导学生加以比较分析、讨论。
5、欣赏作品请学生回答:
(1)你对作品中的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2)说明作品中真实地再现出哪些具体的个别对象?
6、研究与讨论:
(1)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
7、小结:师生共同用讨论的形式,以写实的手法对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传达出创作者对所表现的事物的认识和情感,是美术作品基本手段和方法。
教案美术表格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的叶子,知道秋天叶子的变化。
2、了解叶子的不同用途。
3、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秋姑娘(配班老师扮演,头上戴着花环,脖子上戴着用不同叶子穿成的项圈,裙子上有用叶子装饰成的大大的秋字)
2、秋天多么美的音乐
3、礼品盒一个,内装用叶子做成的叶贴画、叶拓印画,叶的贺卡
4、塑料小筐内装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每组一份,胶水、颜料、线
5、叶子的用途的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秋姑娘来了)情境引入:
教师:“今天咱班请来一位特殊的客人,是谁呢,你们看,他来了”教师边说边播放音乐《秋天多么美》“秋姑娘”随音乐飞进活动室,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客人身上有什么,现在什么季节,启发幼儿说出客人是秋姑娘,并向客人问好,欢迎客人到来
二、秋姑娘的礼物:
“秋姑娘来到咱们班,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礼物,秋姑娘出示神秘箱,秋姑娘的礼物是什么呀?这么神秘,还藏在神秘箱里,大家猜猜看,幼儿随便猜想,找幼儿摸出礼物,让幼儿用各种感官观察,用眼睛看,这些礼物是什么,用什么做的?并用小嘴巴说一说,用小手感知一下这些礼物的不同,教师与幼儿小节这些礼物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叶贴画用叶子贴成,叶拓印用牙刷把喜欢的颜料刷到页面上再印到纸上,叶的贺卡把叶子风干再塑封,这些礼物都是叶子做成的,叶子真神奇啊。
三、观看课件,了解树叶的用途
小朋友喜欢秋姑娘的礼物吗?秋姑娘说了,要小朋友回答出它的问题,就会把礼物送给大家,秋姑娘的问题是:“树叶还能干什么?请小朋友观看电视,答案就藏在电视里”请秋姑娘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树叶的不同,找幼儿回答树叶的用途,并请秋姑娘为答对的幼儿发礼物,教师与幼儿小结叶子的用途,可以做叶贴画、叶拓印、叶的贺卡,叶子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有的叶子还能食用,比如香椿能做香椿鸡蛋,炸香椿鱼,花椒芽叶通过加工食用等
四、幼儿操作活动,为秋姑娘制作礼物:秋姑娘给我们送来礼物,我们该怎么办?也给秋姑娘做些礼物吧,不过秋姑娘说了喜欢用叶子做的礼物,小朋友想想叶子能做什么礼物?
1、老师示范,“你们看,老师能用这些叶子变魔术,他们都能变成什么?教师边说边用叶子做叶子的书签,叶贴画小鱼、蝴蝶,叶印画花朵。
2、引导幼儿制作“叶子这么神奇,我们快点用它给秋姑娘做礼物吧“,幼儿说以说打算用叶子做什么,再让幼儿自愿选择制作的内容,将幼儿分组,一组做叶的书签,一组做叶拓印,另外两组做叶贴画
五、为秋姑娘送礼物
播放音乐《秋天多么美》请幼儿随音乐给“秋姑娘”送礼物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我在选题时,考虑到叶子是幼儿所熟悉的,且利于幼儿探索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符合幼儿兴趣,会动手操作出自己所想象的作品,但本节课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学习用点、线、面来装饰树叶,但我在上课时欠缺对点线面的分析,幼儿不够理解这一概念。我提供的范作中忽视了暗示性的想象作品,装饰的作品可以抽象一点,以帮助部分幼儿根据范例进行创意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本班幼儿的自主性很好,对记号笔,剪刀等美工材料都能很好运用。
教案美术表格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进一步感受上海旅游界的气氛。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收集旅游节花车巡游的资料、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讨论:
1、旅游节的花车巡游时的花车是怎样的?
2、与我们平时看见的车辆有什么不同?
二、我们来做个花车设计师,设计一辆美丽的花车。
三、讨论:可以设计怎样的花车?
四、幼儿设计草图
1、提示幼儿花车的设计不一定像我们平时见到的车辆。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设计不同的花车。
五、讲评
我们是小小设计师:介绍自己设计的“花车”。
大班美术活动:正面人和侧面人(黑白画)
美术活动:正面人和侧面人(大班黑白画)
目标:
1、在学画正面人和侧面人的基础上,表现出人物的动态。
2、进一步学习运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准备:
1、人物剪纸的各种动态图片
2、记号笔、八开纸。
过程:
1、请幼儿观察台上幼儿的正面与侧面的区别。
2、台上幼儿做出各种动作:如:走,跑,跳,弯腰等,并请其他幼儿根据台上幼儿的动作摆弄人物剪纸的图片。
3、出示幼儿优秀作品,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分析讲解绘画方法提出要求。
(1)要画出正面或侧面的人物脸部特点。
(2)画出人物的动态。
(3)主体加密,背景要疏。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评价作品。
(本活动分二教时进行)
目标:
1、在学画正面人和侧面人的基础上,表现出人物的动态。
2、进一步学习运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准备:
1、人物剪纸的各种动态图片
2、记号笔、八开纸。
过程:
1、请幼儿观察台上幼儿的正面与侧面的区别。
2、台上幼儿做出各种动作:如:走,跑,跳,弯腰等,并请其他幼儿根据台上幼儿的动作摆弄人物剪纸的图片。
3、出示幼儿优秀作品,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分析讲解绘画方法提出要求。
(1)要画出正面或侧面的人物脸部特点。
(2)画出人物的动态。
(3)主体加密,背景要疏。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评价作品。
(本活动分二教时进行)
教案美术表格篇12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形态各异的杯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实物——杯子,自主参与绘画,画出杯子的主要特征。
2、鼓励幼儿用点、线、图案等大胆地装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体验写生画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杯子。
2、画板、笔、纸等。
3、四个角度画的杯子,五角星贴花。
4、幼儿围坐成圆形。
活动过程:
1、观察杯子,了解杯子的结构。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师:杯子上有什么?
幼儿观察讲述。
师:(指杯口)这又是什么?(杯口)除了有杯口,还有什么?(杯身、杯把、杯盖等)
2、学习从不同角度取景写生。
师:我很喜欢这只杯子,想给它拍张照,用什么拍呢?
__教师示范取景框的使用,及时画下所拍照。(勾画的要大)
师:你想给他拍张照吗?站在哪里拍好呢?站在不同角度看看杯子有什么变化。
__带领幼儿围着杯子用取景框观察。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__幼儿讲述。
3、出示范例画,请幼儿对照找出各个角度的杯子。
师:老师这儿已经拍了几张这只杯子的照片,请你们来找一找,我站在哪个角度拍的?
幼儿找出后请大家再观察。
4、提出幼儿绘画要求。
__引导幼儿进行装饰。
师:你想让这只杯子变得更漂亮吗?怎样让它变得更美?
__提出要求。
师:我这里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杯子呢,你最喜欢哪一只杯子,请你也来给它拍张照,好吗?你可以选择一只杯子,找个合适的位置观察这只杯子的样子,把你看到的那个角度的杯子画下来;也可以几个人围着一个杯子坐下来,把你看到的那个角度的杯子画下来,注意要画得大。画好以后你还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点、线条、图案进行装饰,把它打扮的更美。
5、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__幼儿自选杯子或自由组合绘画。
__提示幼儿根据角度观察杯口、杯把、杯身的形状,并鼓励幼儿大胆装饰。
6、评价。
你最喜欢哪一张照片,请你把五角星送给它,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
教案美术表格篇13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利用橡皮泥在石头上创作娃娃脸。
2、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创作,体验在石头上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石头每人一块、橡皮泥。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石头,激趣导课。
1、课件播放不同类型的石头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石头上的不同花纹图案。
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在石头上自然形成的一些有趣画面,许多人非常喜欢这样的石头,有的人还把石头摆在家里做装饰欣赏它,很有意思,也很漂亮。
3、课件出示石头娃娃。老师从石头王国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一起请他出来和大家见面吧。
二、欣赏石头娃娃,引导幼儿了解其特点。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1)师:看了这么多石头家族的石头,我有问题了,石头娃娃和这么多石头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观察并说一说。
2、创设情境,激发创作兴趣。
师:其实,今天石头娃娃不仅是要和我们交朋友,他还需要我们大家帮帮他呢!你们愿意帮助他吗?我们来看看他需要我们为他做些什么?
播放课件,教师相机讲解:这些都是我的朋友,因为我们要参加石头王国的选美大赛。可是我们的设计师有事今天不能来了,不能帮助大家设计了。所以我想请小朋友们帮帮我的这些朋友。好吗?
三、幼儿创作石头娃娃。
1、教师介绍创作素材:石头、橡皮泥。
2、分组创作石头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欣赏。
教案美术表格篇14
课型:欣赏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难点: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美术教案-齐白石作品《荷花》及小朋友的画重点:初步了解中国绘画的表现能力。知识目标:学习中国画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和艺术表现能力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的自豪感.教具准备:教具挂图及有关图片。美术教案-齐白石作品《荷花》及小朋友的画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授简单提示以前的欣赏内容。提出课题:(板书)欣赏齐白石的画介绍齐白石的主要成就问:你们知道齐白石这个名字吗?齐白石是现代有名的大画家,他是湖南湘潭人,生于1863年,1957年逝世。白石爷爷一生勤劳、刻苦。画了数以千计饿画件,他观察事物很细致,并加以融汇提炼,形成了自己的特有艺术风格。作品以大写意为主,题材广泛。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有杰出的贡献》欣赏《荷花》问:你们看这幅《荷花》画的是什么季节?用什么绘画工具表现的?都用了哪些颜色?小结:这幅荷花实际大写意的中国画。表现的是秋天池塘荷叶已枯黄,然而荷花还在散发着清香。整个画面画的很满,荷叶大,用墨轻重对比强烈,荷叶、荷花、荷梗、莲蓬等互相穿插自然有序,那盛开的荷花颜色鲜艳夺目,荷花中间还长出了一个绿嫩的莲蓬,与那快要成熟的莲蓬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大自然的感觉。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荷叶是用赭石,荷花是用胭脂加曙红,荷花中的嫩莲蓬是用绿色。共同欣赏齐白石的其它作品。学生谈感受,老师加以补充。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齐白石的一部分作品,通过介绍齐白石刻苦学习的故事和事迹,希望我们从小向齐白石爷爷学习,画出像齐白石爷爷一样的画。课后分析: 第二节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知识目标:学习色彩的表现方法。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进行爱护人类朋友和心灵美的教育。教具、学具准备:美术课本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新授提示上节课欣赏内容。提出课题(板书)小朋友的画提问:这些作品你们最喜欢哪一幅?归纳:①《海岛》是表现四周环水的小岛上盖起了漂亮的小房子,这些小房子是红房顶、白墙,颜色特别好看,十分醒目。小画家采用的方法是:先用重黑线勾勒出房子的外型,再用朱砂色染房顶。②《幸福》小画家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照射在大地上,树木和房屋的色彩对比很强烈。还有妈妈带着哥哥和小妹妹在花园散步。③《瓶花》很多家庭用瓶花来装点环境,美化生活。李山小朋友用油画棒将鲜花勾画出来,用玫瑰红画出花瓶,用蓝色画出有格格的台布,整幅画颜色协调统一。④《我最快》表现了小朋友们骑车竞赛的情景。重点刻画了1号小朋友骑车的姿势夸张了他俯下身子、车座高、车把低的特点。为了突出赛车飞快的车速,在车的后面还添加了几条白线。⑤《太阳马》是一个小朋友牵着一匹象太阳一样发出光芒的马,穿过田野和村庄,太阳马照亮了大自然。这是一种神奇美丽的想象。捷克小朋友是在多色纸上用刀深刻白线勾出轮廓,在浅刻出红色、橘黄色,颜色很鲜艳,用刀大胆有力,马的头部前面颜色有一种放射感。⑥《爱鸟节》小画家画出了小朋友们爱护小鸟的场面。小画家将亲手制作的鸟巢放在树林里,帮助小鸟盖好新家。小鸟们见后欢快的飞舞和歌唱。整个画面颜色十分协调。⑦《我和小鸟》表现小画家喜爱小鸟的心情。身穿红衣服的小朋友好象一个音乐家,同一群鸟儿歌唱,不管是大鸟还是小鸟都张着嘴唱的十分起劲。⑧《秦淮月》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表现方法,描绘了秦淮水天一色的幽静画面,黑瓦白墙的房子、岸边的乌蓬船,造成一种江南风景幽雅而迷人的效果。小结:我们欣赏了小朋友八幅作品,有些作者与我们是同龄的。希望同学们努力向他们学习,画出比他们更好、更美的作品。课后分析:欣赏作品时在时间安排上可有所侧重,挖掘每幅作品的主要特点。
教案美术表格篇1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折出三角形,巩固对角折的技能。
2、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大小排列的方法。
3、引导幼儿有顺序进行粘贴,培养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三张大小不同正方形纸。
2、蜡笔。
3、松树的图片。
4、浆糊。
5、美术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松树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松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教师:这是小松树。那你们仔细看一看小松树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什么呢?(请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松树像一座宝塔一样,上面小、下面大,长满了绿绿的叶子。
2、教师启发幼儿回忆三角形的折法。
(1)让一位小朋友到前面开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三角形。
(2)幼儿操作后,教师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折三角形时,只要把正方形角对角折整齐,抹平就可以了。
二、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3张正方形纸,现在请你们把它们都折成三角形。
三、引导幼儿学习有顺序地排列、粘贴小松树。
教师:三角形折好了,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怎么样才能把它们拼成一棵小松树?(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松树像一座宝塔一样,上面尖尖的、小小的、下面宽宽大大的。所以我们要把最小的三角形放在最上面,最大的三角形放在最下面,中等大小的放在中间,对吧?(教师一边说一边操作)
教师:每一个三角粘在一起的时候要让它们的角都要对准上面三角形的中间。三个三角形要连在一起不能分开,这样,小松树的树冠就做好了。
教师:做好树冠以后就要把树冠贴在这张白纸上,然后在最大的三角形下面添画树干。明白了吗?
四、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总结,收拾教具,结束活动。
教案美术表格篇16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肢体发育还不协调,动手能力弱,这节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动手练习,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感受图画的快乐情境,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2、会使用彩笔画波浪线和圆圈。
活动准备:《小鱼游游》视频及涂色卡片、彩笔、水草、小鱼头饰,《小鱼游》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视频(小鱼在水草间游来游去)
提问:视频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小鱼是怎样游的?我们来模仿一下。
小鱼在玩什么游戏?他们都躲到了哪里?
2、幼儿再看视频中的图片(画面定格)
观察图片中的色彩,感受图片的美。(告诉幼儿图片中,弯弯曲曲的水草线条是波浪线)
3、涂色
小朋友,让我们来画一幅小鱼游游的图画吧!(图中水草和泡泡是虚线,让小朋友连线,练习画曲线和圆圈)
4、游戏
小朋友带头饰(鱼、水草),扮演水草的小朋友要不停地扭动身体,扮演鱼的小朋友在水草见游来游去,并播放背景音乐《小鱼游》。
活动反思:幼儿能够用笔顺利地画出波浪线和圆圈,深切感受线条美,能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分享快乐。
教案美术表格篇17
[分析]布艺温馨
一、教材布艺温馨分析
布艺温馨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布艺温馨它柔化了室内空间生硬的线条,给人以视觉上的温馨感、触觉上的舒适感、趣味上的个性感,布艺温馨彰显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布艺还是一种变废为美的工艺活动。布艺中的“布”,是各种纤维品的总称,可收集的布艺温馨材料有:裁剪衣服时剩余的边角余料,旧衣服、袜子、手套、毛巾等。根据材料的质地、花色、品类因材施艺,运用捆扎、填充、剪切、缝纫、装饰等方法制作布艺作品,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布艺温馨陶冶其个性,发展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等。
本课围绕“布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个相关学习活动:利用各种旧布料展开联想,制作一件布艺小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活动一更多涉及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自由性。活动二则更多涉及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功能性。。
活动一有两个层次:欣赏和制作。欣赏视角触及现代家居与民间传统布艺。前者烘托出“温馨”气氛,能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提升其生活情趣。后者则从千阳布枕切入,展示着中国民间美术的辉煌和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教材中呈现的几件作品都使用了填充的基本方法。这些布艺小品充分利用了材料的形状和色泽、花纹等特点,通过丰富的联想,恰到好处地添加了一些辅助材料作为装饰,造型质朴、稚拙,难度也不大,适合此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比如用婴儿袜制作的“小狗”,其“眉宇”之间那个用线固定的褶子.最是传神之笔。至于那两只用长筒袜做的“大嘴巴”,其填充物就是作者的两只手了,所以,它们适合于作表演的道具。教材中展示了打结、捆扎、缝纫三种制作方法,一是帮助学生在造型上产生联想,二是在制作方法上给予启示,不呈现过程而呈现方法,希望给予学生更大的拓展和想像空间,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比之下,活动二的技术强度要大一些。教材中呈现了制作难易程度不同的小挂袋做法:利用牛仔裤上现成的口袋裁剪而成的小挂袋简单巧妙,发掘出了原材料自身的美感,充满趣味和青春气息。人形小挂袋则制作难度很高,其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在造型、材料花色的搭配和制作方法上获得启示。其他三个小挂袋都利用了不同的材料,使用了不同的制作方法,展示了不同的造型。
小挂袋创意大致为三类:一、原材料已有口袋结构且富于美感,只要简单加工;二、在原材料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折叠、叠加、裁剪、缝合;三、先构思,再选择布材制作。后者一般需要材料充足,技能水平高才能做到。在此强调了一个能体现布材特质的细节:抽去边缘的纬线或经线,使布呈现出漂亮的须须状布边。利用废料制作的关键是对废弃物料如何利用——变废为美,这就是借助联想的方式使之升华。光靠想入非非是不成的,必须用技艺去达到理想的境地。前者叫“因材联想”,后者则叫“因材施艺”。
制作好挂袋后要想办法把它挂起来,呈现舒展的状态。如:利用棍子作支撑,再连线用于悬挂;或是先钉扣子或钻眼,再拴上小线圈用于悬挂;或者干脆用图钉直接钉在墙上。教材中那个三层式的小挂袋的袋口穿入了有弹性的线圈作为支撑,而且还在口袋内面衬入了硬壳纸使之舒展。
对于学生而言,做出一个能装东西并能挂在墙上的口袋就是学习目标,至于是用毛巾、布片、手套还是帽子,以及造型、大小、制作方法都没有限制。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展示在家中,心中的愉悦和成功感不言而喻。如果学生不仅想到自己,还能想到给自己亲密的家人“量身定做”一个小挂袋,其价值和意义就更大了,家长的鼓励和赞许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能运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
◆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出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
三、教学思路
本课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应努力创设温馨生活的氛围,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和创新的学习热情。通过欣赏和制作等学习活动,获得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比较、触摸、制作中感受材质,产生丰富的联想,灵活运用各种制作方法进行制作,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从中体验制作活动特有的乐趣。
教学过程的安排,可设立如下程序:
活动一:创设情境——欣赏激趣——感受材质——学习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创设情境”时可利用或实物展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布艺制品,让学生重新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激趣”环节可利用课件欣赏民间布艺制品。也可结合当地的民间布艺制品进行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从民间工艺品的造型、色彩和装饰方面汲取营养。“感受材质”时让学生把布和其他的材质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触摸、挤压、拉扯、拆开等方法对布料的特点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学习指导”应在造型和制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可通过对原材料方向的变换、原材料局部造型的改变等,设置几个小游戏,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创造表现”环节中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和经验提示。“交流评析”时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二:欣赏激趣——方法探索——学习指导——创造表现——评价迁移。
“欣赏激趣”环节中,通过对小挂袋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本活动的学习注重功能性。“方法探索”环节可在交流讨论中比较出各种小挂袋的共同特征和区别,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心任务。“学习指导”可从核心任务出发,就如何利用所带布材进行构思、设计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创造表现”可以自主表现,也可以合作完成。“评价迁移”时关注作品的实用性,让学生畅想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进而引发学生对生活、学习用品继续创新的愿望。
四、教学选择
在民间布艺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考虑将活动一分为两课时的活动:专题欣赏和制作。
五、教学建议
1.要提前数周,乃至第一堂美术课就叮嘱学生收集本课所需的废弃布制品及各种花色品类的碎布片,并在讲授本课的前一天通知学生带齐所需用品。
2.本课教学除指导学生观赏课本中的范图外,还应设法为学生提供观赏的实物,力求稍大,以便让学生看清楚,有所借鉴。
3.要使学生充分了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运用的方法。如怎样处理和利用布的柔性、伸缩性,纱线滑落,出现毛边、须边……
4.在手套、袜子等材料上进行刺绣装饰时,可在布材内放置硬质板材如文具盒等,可防止将布材两面缝合到一起,又可降低刺绣的难度。
六、教学资料
一、关于布软雕和千阳布枕的介绍:
在千阳民间,布制品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布只占有平面与厚度二维空间,但却能利用它的软体特性填充物料,制造出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艺术形象,产生雕塑的艺术效果,专家们将它们称之为布软雕。
千阳布枕主要有虎枕、鸡枕和猪枕。虎在民间备受尊崇,虎枕是娃娃们的保护神,是母亲爱心的艺术表现。常用红、黑两色,在造型上突出颈部省略四肢,集威猛、稚拙、善良、顽皮、生动于一身,是民间送娃娃满月、周岁的最佳礼物。在千阳民间,枕猪枕意在祝愿小孩多睡觉、少哭、肯吃肯胖,因其造型肥胖、情态憨厚而备受人们喜爱。鸡枕的由来则是民间传说娃唾鸡枕能长得乖巧、聪明。
二、布艺制品使用案例
1.布艺通过色彩、图案、形态、质地、大小、重叠等不同的表现方法,可以鲜明地体现居室主人的个性风格、情趣爱好。如有个球迷朋友酷爱足球,在他的房间里,墙上有当拉拉队员时用的长围巾。窗帘、床单、桌布、沙发套、椅子套,电视机套、均醒目地印或绣上了足球的图案,让人一进门便知此君是个铁杆球迷。
2.就性别差异而言,女孩更加喜欢参与布艺制作。为了充分调动男孩的学习兴趣,这里提供一个男孩的房间布置图片(图1)。
●参考书目:
◆《中国民间美术丛书绝活儿——千阳布枕》湖南美术出版社
◆《生活环保系列5——旧衣新款》吉林美术出版社
◆《生活美劳diy一布玩篇》吉林美术出版社
◆《明天儿童手工系列奇妙手工乐园——布布皆惊奇》明天出版社
◆《现代纤维艺术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朱尽晖编著
◆本页图片均出自《儿童家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张欣)
[教案]肖华、魏璇炫老师的教案
课目
第3课布艺温馨(活动一)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肖华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一看,试一试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1.课件展示现代家居中的布艺制品。
2.课件展示民间布艺制品。
3.课件展示课题。
玩一玩,做一做
4.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5.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6.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1.课件展示:
(1)“快乐转盘”:将原材料设计成“转盘”,在转动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
(2)“百变魔方”:将原材料局部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折叠、收紧或挪动一下,产生新造型。
(3)画面竞猜:一一展示学法指导提示图。
2.实物投影:展示小组作业时出现的纱线滑落、毛边、须边等状况。
评一评,说一说
7.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8.学习引申:
(1)课件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课件展示:
(1)各种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图片资料(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笔筒等)
(2)童话剧表演:部分学
生运用布艺小品为道具表演童话剧。
课目
第3课布艺温馨(活动二)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魏璇炫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家中废弃的衣物或布料、针线包、剪刀,以及装饰用品,如:丝带、绢花、纽扣等。
教师:实物挂袋,图片,备用布料,设计纸若干。
激趣
1.问:你们在家时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烦恼吗?比如橡皮擦、小玩具不见了等等。
2.隆重推介小挂袋。不要看它小,它可是个整理小能手。它能把物品有序地收纳好,随时都能准确找到。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小挂袋。
事先将布艺挂袋挂在黑板上显眼的位置。
探索
1.谁能给挂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个能挂起来的口袋。
2.挂袋还可以做成这样!
(欣赏手工挂袋图片,见书本)
谁来根据挂袋的不同结构来给它进行分类?
基本/基本型口袋/单袋型
外形\异型布局\多袋型
3.出示多袋型挂袋雏形(图)
这是一个基本成形的挂袋,怎样才能赋予它更多的个性特色呢?你从刚才的欣赏中获得什么灵感?(重新展示图片)
(将雏形的设计图纸附件分发到各组,组内交流,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设想。)
4.。展示各组设计图,略评。欣赏教师根据雏形设计的多款变化。
思考:可在哪些地方进行突破性设计?
如:挂法的设计处理,形的修剪,袋口、边缘的设计处理等。
5.引导学生根据设想选材。
分析自己所带布材的特点(硬度、编织方法以及花纹特点、色彩)。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布材。
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幻灯、挂图形式都可。
多媒体演示多款设计的演变。
多种布料的特性和可用的范围。
尝试
分发设计纸。
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设计。
充分利用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完善自己的设计。
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播放轻松的音乐。
欣赏
展示自己的设计成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和最佳合作组合。
学生作业
另注
分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每2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
[资料]图片资料
教案美术表格篇18
杨青
教学目标
师生共同体会荷花的美丽,了解作者是如何表现荷花的美的,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荷花。(录象欣赏)让学生自由说说看到的美丽的荷花。
二、总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配乐录音,出示课文荷花图。
2、听完了,你最深的感受是——“美”
3、你觉得荷花哪一方面的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味、形、姿态)原来荷花的美是因为它味美、形美、姿态美,你们读课文真仔细。
三、分组互助学习一至三段。
1、荷花的美给你留下了深深的美的印象,我们来细细研究研究叶圣陶爷爷是怎么把这些美表现出来的。
分组:重点研究味美的同学组成一组。
重点研究形美美的同学组成一组。
重点研究姿态美的同学组成一组。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点拨,和他们一起体味。
重点点拨:
味——清香
形——荷叶多、大、绿花——全开、未开、含苞欲放色——白、嫩黄
长势——冒
2、学生按顺序汇报交流。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3、你们说的非常好,能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吗?
四、师生共研第四段。
1、作者怎么说自己是一朵荷花呀?
2、不光是我一朵,有一池呢!(启发学生想象)
3、听教师配乐朗诵。
4、风过了,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5、学生练习朗读,交流汇报。
五、课文内容发散
互相交流有关荷花的课外知识。
杨青老师教育教学效果鉴定
杨青老师自98年以来,热心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勤练基本功,不断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在我校、区里做课,受到好评。2001年被评为市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她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充实提高自己。除了作好学校的业务学习笔记以外,她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杂志,如《卡尔威特的教育》、《魏书生系列教育丛书——语文教学》《魏书生系列教育丛书——家庭教育》《魏书生系列教育丛书——班主任工作》《全国小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新理论〉等等,并做了大量的。翻开她的书,总能看到她批注的圈圈点点和。她还到北京、上海、南京、濮阳、等地参观学习。这些学习,使她更新了观念,开阔了眼界,加深了文化积淀,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从98年直到现今,她担任二至六年级语文课兼同年级思想品德课,每节课她都认真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是语文课,十分重视钻研教材,深究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教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如教〈草船借箭〉一课,她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分小组自编自演。讲〈再见了,亲人〉时,她采用感情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教〈画杨桃〉时,她就让学生亲自去画一画,感悟课文的内涵……老师教的自如,学生学得轻松,学生对学语文兴趣很高,班级语文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布置作业 时,杨青老师别出心裁的将作业 分为几类,让程度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做到因材施教。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杨青老师坚持让学生写日记。通过勤练笔来提高写作能力。平时的教学中,她总是本着“七分表扬,三分批评”“肯定大多数的原则”,鼓励学生,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这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心,也赢得了家长的心。在2000年我校组织的“家长评议教师”活动中,杨青老师的满意率达到了98%,许多家长希望杨老师能一直教下去,把学生送毕业。
杨青老师从99年开始担任教研组长,她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热心帮助每一位教师,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发挥了组长的带头作用。
杨青老师教学基本功很扎实,在郑州市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课余时间,杨青老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从2000年开始,她承担了学校的电化教育省级课题。在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她利用休息时间,查阅大量资料,请教刘红梅、贺玉海等专家,撰写实验方案,三易其稿,最终获得市电教馆领导好评。实验期间,她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实验,设计量表,搜集资料,做好记录。2003年3月,她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了两万余字的实验报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在省级专家组成的结题验收会上顺利结题。所整理的实验档案被选送到会上交流展览。
教案美术表格篇19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业类型:绘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在假期中可能会画画,可能就没有拿过画笔。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方式可以生动活泼,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在表现方法上可适当作一些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观察和回忆为主,自由地表现自己。
这节课,我是从激趣、观察、探究、评说、描绘、欣赏入手进行教学的,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找出同学的相貌特点;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通过交流和表演进一步感受人物表情变化规律;通过教师的示范发现自画像的表现手法;通过自我表现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隐性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信心,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提高审美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
表现,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教学评价:
1,是否对自画像感兴趣?能否表现出自己的形象特点和表情?
2,能否通过镜子观察并说出自己的脸部特征,能比较别人脸部的不同之处。
3,作品的构图是否基本合理?表现是否肯定、自信和流畅,较少或没有反复涂改的现象?
4,能否参与同学间的相互观察和交流,倾听别人对自己相貌特征的描述?是否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并发表对别人作品的看法。
教学具准备:教师:大画纸、课件。
学生:小镜子、彩色水笔、油画棒。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么判断得这么准?(身材、个头、衣服……)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发表质疑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
4,比较脸型。(胖、瘦、长、短、方、圆……)
5,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四、感受实践
1,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方法: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手法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
2,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老师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
3,作画要求: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学生先找出老师的面部特征,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通过这样的示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具象化。
五、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得太细巧,反而增加了难度。
3,可用些夸张的手法,如:胖脸更胖;瘦脸更瘦;爱笑的嘴更大、更弯;爱哭的没了眼;……—
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
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欣赏评价
1,作业展示:请大家一起欣赏“大合影”。
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3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艺术大师们在表现自己时,特别重视面部神情的刻画(课件欣赏徐悲鸿、凡·高等画家的自画像)。透过他们的神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增加美术文化含量,提高修养。
七、课后延伸
1,老师打算将这张“大合影”扫描进电脑,作为你们教室电脑的桌面背景,你们同意吗?
2,这张“大合影”是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的你们组成,老师希望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的集体、一个互助的集体。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集体主意识。
教案美术表格篇20
泰安市宁阳镇中心幼儿园 冯静 【设计理念】
花开的季节,五彩斑斓的蝴蝶吸引着孩子,他们多么渴望与蝴蝶追逐、嬉戏。根据托班宝宝的年龄特点,设计这节美术活动《花蝴蝶》,锻炼宝宝手指灵活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学习用团,揉,粘贴的技能装饰蝴蝶。 【活动准备】
各色皱纹纸若干,胶水,抹布,大型蝴蝶轮廓四个。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宝宝学会装饰蝴蝶的方法;难点是宝宝在装饰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合作完成作品。 【活动过程】
1. 出示蝴蝶轮廓,引起宝宝的兴趣。
“宝宝看看,我们的大蝴蝶漂亮吗?”(幼儿自由回答)
“我们一起再给它穿一件漂亮的裙子,好不好?那怎么做呢?”
2.讲解,并指导幼儿操作。
“看老师,我们先把皱纹纸团一团,揉一揉,揉成一个小球,沾点胶水,使劲按在蝴蝶的翅膀上。”“小蝴蝶的裙子还是不好看,我们在一起做给他填满好不好?”。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宝宝给蝴蝶穿的裙子真漂亮,我们一起和蝴蝶跳舞好吗?” 【活动延伸】
把做好的蝴蝶投放在环境创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