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教案设计 > 美术教案 >

创意美术教案

时间: 新华 美术教案

教案使教师能够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创意美术教案呢?这里提供一些创意美术教案,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创意美术教案

创意美术教案篇1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谈歌的微型小说《桥》,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的事。(板书: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

二、还记得,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吗?

肆虐的洪水:我们通过录像一起回顾一下,当时惊心动魄的情景。(看录像)

看过录像,说说这是怎样的洪水?肆虐的、疯狂的、狂暴的、如野兽般的

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打开书指读一段。

从哪个地方体会到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惊慌:(板书:像野马势不可挡 疯了似的拥挤跑)

面对这肆虐的洪水,一百多号人,一座窄窄的木桥,此时人们将面临的是什么?

联系生活中春游上大客车,几时号人,窄窄的车门。(混乱,难以脱离危险,很可能桥毁人亡)

三、就在这样一个危机的时刻,这样如此混乱的场面下,一位如山的老汉出现在了人们面前。

1、指读:7、8节

2、你们体会到什么?

“清瘦的脸上”:操劳

“不说话、盯”:(板书:不说话盯)说明他在思考,沉着冷静

3、“他像一座山”:(板书:像山)(比喻句,把老汉当作山。)追问:看出什么?高大(稳重)对了,有一个就叫做“稳如泰山”。就像前面的神态描写“不说话、盯”

既然是个比喻,那么本体喻体之间就有相似之处。想一想,老汉和山有什么相通之处?(高、挺拔)

4、在人们的心目中老汉的形象是(高大的)为什么呢?(1)直接(2)正像上文所提到的,(这是一个受全村人拥戴的老汉。)

5、什么叫拥戴?为什么拥戴?想象一下,老支书为村所想,为民所想的事例。

平日里怎么样?平日里谁家的院墙要重修了,老支书……;平日里李家没粮了,老汉……;平日里王家的牲口丢了,老支书……;平日里两家人闹了矛盾,老汉支书……

评价:(你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来谈,体会得很好。体会得很深刻。)

6、小结: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小事,但他是在急人们之所急,想人们之所想。所以村民们见到他就意味着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等于是看到了希望。

此时的人们看到了他也就是看到了生的(希望)。所以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不知所措的人们能够(停住脚,望着老汉。)

四、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得怎么做的?

自由读文10——23,画出描写老汉语言和动作的词句。体会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1、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善于指挥,组织能力强)

看,这两句话说得多么简短有力,9个字,既点出当时的情况,提醒人们当心。告诉人们怎么做。板书:(排队走)

2、党员排在后面:(板书:党员后走)

说的对,党员在危急时刻就应该这样做。这是我们党的纪律,一个党员的职责。

来看这是党章中的段落(看党章)指读。

读:老支书以严格的当即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来我们读一读这句话。

喊:在跑风雨中,洪水、和人群的嘈杂声中。一定要简短有力。强调党员后走。

3、当混乱的局面刚刚得到控制,人群中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指读:党员也是人)

4、他是怎么回答的?(接读:可以退党,到我这报名)

的确是这样,如果这喊话人是一个普通群众,那(她就可以里理解,有情可原):如果喊话人是党员家属,这也……(可以理解);可他如果是个党员的话……谁来说说?(结合党章、一个干部的职责来谈、誓言)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有那位党员说出这样的话,他就不配党员这个称号。所以老支书才会冷冷地说:(齐读)

此时,老汉处事不惊,他的将决果断。再次激起了党员们的党性。群众被他的做法所震撼,被他的行为所感染。引读:竟……

五、过度:可此时,洪水已经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人们的生命再一次濒临死亡的边缘。此时我们的面前出现的又是个怎样的老汉呢?

指3人:分角色朗读14—23小节。谁愿意说说

1、凶狠(生汇报,板书:冲揪吼):难道老支书真的无情吗?想想他此时的身份是什么?(老党员、支部书记、党的干部)(父亲)你说的对,而此时此刻他已经忘却了自己还是个父亲,忘却了生死;此时的他只是一个老党员,一个党的干部,他唯一的目标就是坚守自己的(职责)。

他所说的话,所提出的要求,不是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党。当他发现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公然违反党纪的时候。作为一个老党员、党的干部,是绝不允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的。

谁来把这段再读读:指读,评读

指导:突然冲,发现立刻制止;揪,愤怒;反问的语气,是质问;是不容置疑的命令。比喻:它完全被激怒了。

有情,但不循私情,把所有的情给了群众,情系群众,在儿子和群众之间他毅然选择了群众。这就是你们知道的的优秀人物。

2、这个小伙子是谁?(老汉的儿子)

那是他生命的延续,是他最亲最爱的人,虎毒还不食子呢,他对自己的儿子也这么无情吗?

友情:联系20节。

小结:说的对,老支书并非无情,当生死关头时,他忠于职守,情系群众,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也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最后的关头,把儿子先推上了生命之桥。当他眼睁睁看着洪水将儿子吞没的时候,它是那么的痛心疾首。一个父亲岂能不爱自己的儿子呢?

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学生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3、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板书:喊)

4、儿子是怎样看待父亲的?

瞪:怨恨。恨什么?眼看我死?

站:理解父亲,听从了。他也是个好党员。

推:孝顺。这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正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才教育出这样的好儿子,好党员。

五、多么可敬的父亲,多么可爱的儿子,一对多么让人钦佩的父与子。(老师读最后一段。)

面对这位一天内痛失两位亲人的老人,你就是人群中的一员,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关怀、照料、把对父子二人的感激,化作感恩的心。)

六、总结写法:同学们这篇文章缓缓紧扣,动人心弦。不仅是老支书的崇高精神感动着我们,还原自于小说的作者富有特色的表达方法。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1、开篇以中国画泼墨般的手法,渲染出了肆虐的洪水,惊恐的人群。

2、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句子,一段,语言极其精炼,表现出紧张的气氛。

3、开头悬疑,结尾释疑。巧设悬念,情节跌宕起伏。

4、文章虽是悲剧结局,却给人以悲壮的感觉,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

创意美术教案篇2

我精心设计的——《唱脸谱》

湖北宜都  谭平

课题概述

《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

一、赏析与导入  ──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我在这节课中采取的是综合评价方式,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创意美术教案篇3

设计思路: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欣赏一些表现性的美术作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分析、欣赏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自己欣赏一些美术作品,让他们了解美术作品表现情感的途径和方式。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2、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其他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3、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形象、颜色等因素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课余时间看动画片吗?

学生:看过。

教师:同学们看过什么动画片?

学生:〈〈猫和老鼠〉〉、〈〈蜡笔小新〉〉、〈〈唐老鸭和米老鼠〉〉等。

教师:既然同学们看过这么多动画片,那我们来看一些动画形象,看看同学们熟悉不熟悉?

——教师展示一些动画形象,学生回答。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形象很熟悉啊,应该很喜欢它们吧,老师也很喜欢它们,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看到这些形象,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帽、老鼠、鸭子的形象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形象都是经过画家夸张、变化的,更主要的一点是画家把自己对它们的欣赏、喜爱之情融入到设计当中去,才设计出如此招人喜爱的作品,这样的画我们称为卡通画,也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我们知道美术作品有很多种,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其他的美术作品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品当中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教师展示课件来展现这节课的课题

二、          授课过程:

1、                                       通过欣赏回想上一节课的内容:

——课件展示“美术可以再现生活”

教师: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来看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美术可以再现生活,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作品是再现的美术作品,再现性的美术作品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些再现性的美术作品,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再现性的美术作品《藏族妇女》、〈〈粉笔生涯〉〉、〈〈丰年〉〉等作品

教师:这些作品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学生:都很逼真。

教师:有的同学说的很正确,逼真和写实就是再现美术作品的特点。请同学们记住这一点,因为在这节课中我们还要用到。

(二)                                    师生共同分析、欣赏表现性的美术作品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个小小的幼儿成长起来的,都是在母亲精心的抚育下慢慢成长的,所以母爱是值得我们永远歌颂和宣扬的一个主题。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两幅有关母亲的作品。

——课件展示〈〈婴儿最初的爱抚〉〉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说一下这幅作品给你的感觉?

学生:感觉很温馨、很舒适。

学生:能感觉到一种母爱。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准确。这是一幅表现母子的粉笔画,是母子亲情的展现,我们看看画家是通过哪些手段来表现这种母爱的?

——课件展示“色彩”两个字

我们先来看它的色彩:画面中最明亮的色彩就是小男身上的颜色,呈一种淡淡的赭黄色,是一种暖色(可以由学生回答),画面的-背景也是一种以橘黄为主的暖色,母亲衣服是一种发暖的白色,上面的花纹和背景的颜色相呼应。整个画面呈一种温暖和谐的色调。

——课件展示“色调、温暖、和谐”等字样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画面的形象:画面中的母亲正深情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而小孩子则顽皮的用手抓妈妈的下巴。整个人物形象逼真、自然、生动。

——课件展示“形象、逼真、生动、自然”等字样

画家正是通过这种温暖和谐的色彩、逼真动人的形象表达了一种细腻的母爱和温柔的母子亲情。

——课件展示“感情、温柔细腻的母子亲情”的字样

教师:同样是表现母爱的,如果形象和色彩发生了变化,给我们的感觉是不是完全不同了呢?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二幅作品

——课件展示作品〈〈面包〉〉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这幅作品的看法

学生:画面上的人感觉很贫穷,表现了画家对他们的同情。

学生:画面上,孩子正在向妈妈要面包吃,但妈妈却没有,很可怜。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能理解画面的内容和含义。这幅作品是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画面上饥饿的孩子急切的拉着妈妈要东西吃,而母亲由于贫穷实在难以满足孩子们这种最基本的要求,这是最令她痛苦的,但她又不愿意让孩子们看出她痛苦的心情,所以只能背过头去,偷偷的哭泣。

教师:这幅作品的颜色是什么颜色?

学生:深褐色

教师:这幅作品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学生:简洁,潦草

教师:那么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他们太贫穷了,母亲和孩子都很可怜,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

教师:很好,那作者对画面中的人物持什么态度?

学生:同情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不错。那画家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同情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画面的人物画的简洁有力,寥寥几笔却画出感人的形象。画家把母亲这种极度痛苦的背影和孩子们急切索食的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致。颜色用的是深褐色,更渲染了人物的痛苦。表达出画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可见,表达不同情感的美术作品,它所用的形象和色彩也完全不同,同学们在后面分析、欣赏其他作品时要注意分析它们的形象、颜色等内容。

——课件展示珂勒惠支的另一幅作品〈〈反抗〉〉

教师:对这幅作品鲁迅先生有一段话,恰到好处的解释了这幅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我找同学起来读一下。

学生:“她浑身是力,挥手顿足,不但令人看了就生勇往直前之心,还好象天上的云,也应声裂成片片。她的姿态,是所有名画中最有力量的女性一个。”——鲁迅

教师:这幅作品虽然只是一个背影,却分外有力量,表现出一个光辉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勇斗争的劳动人民的赞扬之情。

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几幅作品,下面我想让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分析,自己来分析两幅作品。

——课件展示〈〈父亲〉〉、〈〈肖像〉〉两幅作品

教师:这两幅作品一幅是罗中立先生的油画〈〈父亲〉〉,还有一幅是靳尚谊先生的〈〈肖像〉〉,同学们在下面根据我们前面分析的方式,从这两幅作品中任选一幅,从它的颜色、形象上来分析一下,

看看它表达了一种什么内涵。每四个同学一组,进行讨论,每组找一个同学起来发言,将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告诉同学们。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现在同学们讨论的怎么样了,哪一个小组起来说一下?

学生:以〈〈父亲〉〉为例,这幅作品很逼真,颜色暗淡,表现了父亲饱经沧桑,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说的很好,还有同学起来说一下吗?

学生:〈〈父亲〉〉这幅作品,形象逼真,画面的颜色,前面的比较重,后面的比较亮,形成一种对比关系,从父亲的形象上看,他很不容易,过的很艰难,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1)刚才这两位同学分析的很好,〈〈父亲〉〉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位典型的陕北老农的形象,画面中老农干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干瘪的嘴巴,大而粗糙的手及手中粗劣的大碗,都表现的非常逼真,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见的隔膜,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注。

(2)〈〈肖像〉〉这幅作品是为我国着名歌唱家所画的肖像,擅长民族唱法和演唱中国歌曲,画家有意选用了北宋范宽的名作《雪景寒林图》为背景,这个背景与我们熟悉的婉转、响亮的歌喉,在风格上十分和谐,画面中的身穿黑色连衣裙,在背景的映衬下,人物显得淳朴、端庄,真切的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是一幅情调高雅的优秀绘画作品。

(三)                                     师生共同分析再现和表现的关系。

教师:我们刚才欣赏的作品中,有没有再现的因素?

学生:有

教师:举例?

学生:〈〈婴儿最初的爱抚〉〉、〈〈父亲〉〉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这两副作品都是以情感为主的表现性作品,人物表现的很真实,可见在表现性的美术作品中可以有再现的因素。只是主角是情感罢了。那再现的美术作品中有没有表现的因素呢?我们来看一幅再现的作品       —课件展示〈〈丰年〉〉

教师:这是一幅再现性的美术作品,这里面有没有感情的因素?

学生:有

教师: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丰收后的喜悦

教师:对,在以写实为主的再现性美术作品中,也有情感的表现

不过主角却是写实的景物。

——课件展示再现和表现的关系

教师:再现和表现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能完全分割开来

(四)                                    分析欣赏一些抽象作品

教师:我们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表达喜悦可以微笑、大笑甚至还可以喜极而泣,美术作品也一样,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另外一些美术作品,

——课件展示《哭泣的女人》

教师:这幅作品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很奇怪,很夸张

教师:这幅作品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哭泣的女人》,画家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了极度主观的变化,象人物的五官、手都进行了变化,并且用了黄与紫、玫瑰红与黑等对比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表现出人物悲哀的心情。

——课件展示〈〈绿衣女人〉〉

教师:这幅作品同学们说一下画面的主角是什么?

学生:绿衣女人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画面中主要表达的东西是人物还是颜色?

学生:颜色

教师:在这幅作品中,几个模糊的人物并不是主角,画面的主角是色彩,画面中,用了大量鲜明纯净、和谐的色彩,这些色彩闪烁着柔光,显示出一种平和的气氛,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课件展示作品〈〈门神〉〉

教师:这些作品是我国民间绘画的一种,我们称为年画。门神是我们过年是张贴在门上的,民间习俗用来保佑人们的平安。年画用这种夸张、变化的形象,对比鲜明的色彩来表达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三、          课件展示库尔贝的〈〈打石工〉〉,让同学们分析,欣赏。

教师:这幅作品是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同学们在下面分析一下,看看这幅作品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回答:这幅作品描写了两个打石工,他们穿的破破烂烂,工作很沉重,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幅作品逼真的刻画了两个衣衫褴褛的工人在进行着沉重的劳动,象人物的动作、衣服的描绘,都让人感觉到他们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表现了画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          教师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谁能起来说一下?

——让学生把这节课的收获说出来,能让学生更明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了怎样分析美术作品

教师:那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呢?

学生:主要从颜色和形象上

教师:很正确,其实分析、欣赏美术作品还应该注意很多问题,比如画面的构图、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年代等,以后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品的内涵,体会作品表达的感情。

下节课同学们带着颜料我们亲自来体验一下表现性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创意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画面中小鱼轻盈的体态和自由愉快的意境。

2、尝试用先按后提的方法画小鱼。

3、完成自己的作品后能安静等待,小声和同伴交流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课件:关于“鱼”的国画作品多幅。

2、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欣赏课件,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1)教师:画上有什么?它们可能在哪里?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教师:如果你也是画中的一条小鱼,你想怎么游?要干什么?(引导幼儿想象小鱼说了些什么,学一学画面中小鱼的动作,感受不同的动态)

2、师幼共同探索小鱼的画法。

(1)教师:怎么样才能一笔画出小鱼的身体呢?请你们用自己想的方法画画看。

(2)幼儿尝试,教师提炼总结。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可先与同伴讨论自己的构思,如自己想画几条小鱼,可能怎么游,要去干什么,然后再进行创作。

4、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可侧重从画面的构思以及按提方法的掌握上进行评价。

创意美术教案篇5

【活动背景】

现在的孩子看动画片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东西,往往要看动画片就要买很多的动画光碟,但是看完了之后幼儿对它又没有什么兴趣了,就丢在一边,于是就被家长给丢弃了,于是我想到了利用——光盘,制作很多出有用的东西来,我想孩子们应该也很喜欢,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环保意识也会提高很多,知道有许多废旧材料可以用来进行装饰。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大胆的在光盘上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技能。

2、在创作活动中,体验光盘再利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光盘若干、彩纸、浆糊、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故事的形式引入)

师:小熊带了颜料去户外写生,在马路边看见一个朋友在哭,知道它是谁吗?其实就是小朋友以前在家里经常看见的——光盘。小熊就问:“朋友你为什么要哭啊?”“家里人嫌我没用了,就把我丢在垃圾堆里”“哦,原来是这样啊!别着急,我来帮你。”

师:孩子们,你们看见小熊是怎么帮助它的吗?你们想和小熊一起来帮助光盘朋友吗?我们一起来吧……

二、小朋友分组作画,老师个别指导,重点指导涂鸦光盘。

老师介绍分组作画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组:涂鸦光盘。

方法:宝宝们在光盘上有用刷子随意刷上自己喜欢的颜料,静置光盘等颜料干透后,用棉签蘸颜料勾画出轮廓,并进行添加想象画。

第二组:黑白光盘。

方法:宝宝们先在光盘上刷上黑色或白色的底色,静置光盘等颜料干透后在白底上用黑色和在黑底上用白色添画人物。

三、展示小朋友作品,和小朋友一起评价作品,表扬和鼓励小朋友。

1、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用了什么方法在光盘上作画的;

2、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光盘,为什么?

创意美术教案篇6

美术教案-瓶子穿新衣(通用2篇)

-瓶子穿新衣篇1

设计意图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 活动目标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重点难点利用瓶子的各种形状来设计成装饰物。 活动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3.欣赏作品。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 (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美术教案-瓶子穿新衣篇2

瓶子穿新衣(大班)

一、设计思路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

在设计活动时,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首先,根据我园“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特色课程的要求,我着重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创造。如:对各种形状不同的瓶子的联想,对装饰材料的组合运用,这些都隐含着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

其次,我也注重我园的基础课程。在技能的传授上老师也开拓思路,把孩子们原有的一些平面装饰技能重新组合运用到立体装饰上。对孩子来说,在技能上也是一次飞跃。除了这些还不够,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以及技能的提高,都需要幼儿内在情感的投入。而环境创设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于是我带领幼儿外出参观“饰品自助店”,并在活动室创设了“延中创意室”,让孩子身临其境。大大激发活动兴趣。

在选择材料及材料投放时,注意因材施教。如:为能力较差的孩子,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他也能体验成功感。由于了解了每个孩子,激发了他们内在的情感,孩子们的作品是成功的、富有创意的。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三、重点难点

利用瓶子的各种形状来设计成装饰物。

四、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3.欣赏作品。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  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

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

(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

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2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