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教案设计 > 美术教案 >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

时间: 新华 美术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教学自信心。主题创意美术教案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主题创意美术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1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业类型:绘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在假期中可能会画画,可能就没有拿过画笔。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方式可以生动活泼,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在表现方法上可适当作一些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观察和回忆为主,自由地表现自己。

这节课,我是从激趣、观察、探究、评说、描绘、欣赏入手进行教学的,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找出同学的相貌特点;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通过交流和表演进一步感受人物表情变化规律;通过教师的示范发现自画像的表现手法;通过自我表现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隐性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信心,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提高审美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

表现,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教学评价:

1,是否对自画像感兴趣?能否表现出自己的形象特点和表情?

2,能否通过镜子观察并说出自己的脸部特征,能比较别人脸部的不同之处。

3,作品的构图是否基本合理?表现是否肯定、自信和流畅,较少或没有反复涂改的现象?

4,能否参与同学间的相互观察和交流,倾听别人对自己相貌特征的描述?是否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并发表对别人作品的看法。

教学具准备:教师:大画纸、课件。

学生:小镜子、彩色水笔、油画棒。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么判断得这么准?(身材、个头、衣服……)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发表质疑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

4,比较脸型。(胖、瘦、长、短、方、圆……)

5,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四、感受实践

1,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方法: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手法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

2,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老师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

3,作画要求: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学生先找出老师的面部特征,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通过这样的示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具象化。

五、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得太细巧,反而增加了难度。

3,可用些夸张的手法,如:胖脸更胖;瘦脸更瘦;爱笑的嘴更大、更弯;爱哭的没了眼;……—

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

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欣赏评价

1,作业展示:请大家一起欣赏“大合影”。

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3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艺术大师们在表现自己时,特别重视面部神情的刻画(课件欣赏徐悲鸿、凡·高等画家的自画像)。透过他们的神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增加美术文化含量,提高修养。

七、课后延伸

1,老师打算将这张“大合影”扫描进电脑,作为你们教室电脑的桌面背景,你们同意吗?

2,这张“大合影”是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的你们组成,老师希望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的集体、一个互助的集体。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集体主意识。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1.根据树叶原有的形状组合,拼贴图案。

2.发展剪、贴、添画的美工技能。

活动准备:1.收集多种形状颜色的树叶,并进行压制处理(叶子压平整不要完全脱水)剪刀、胶水、双面胶、画纸、各种树叶(颜色、大小不一样的)。

2.粘贴画范例(小金鱼、小乌龟)

3.轻柔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观察树叶。

1.引导

师:“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风把树叶吹落下来,老师把他们请进了我们的教室,让它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让我们来看看吧!”

2.观察树叶

出示真实的树叶

让幼儿认识法国梧桐树叶,桃树叶,女贞树叶,银杏树叶、香椿树叶等,并说说叶子的样子?(让孩子们认识一些常见树叶,有象征性的,并让两叶子进行比对,注意:一大一小树叶不能比高低。让幼儿仔细的观察并说出叶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它像什么?(幼儿在回答时可让幼儿有秩序的一次起来说)

二、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粘贴画制作过程。

“小树叶真神奇,形状不同,可以像那么多东西!看看我们把几个树叶拼摆在一起会变成什么?”

1.出示范画(金鱼)

粘贴的是什么?是有哪几种树叶粘贴成的?

我们看看还拼成了什么?

出示范画(乌龟)

他是用同等大小的叶子拼成的吗?

请幼儿仔细观察并回答。

树叶除了可以拼贴小金鱼和小乌龟,还可以拼成什么?(让孩子们发挥想象,积极回答)

2.教师现场做粘贴画一幅

“小朋友来看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树叶,我们刚才认识了一下它。”(法国梧桐树叶)

“这么漂亮的树叶,老师想用它做一幅画。小朋友们来看看。”

引导并示范孩子怎样用剪刀(让孩子知道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胶水、双面胶、彩笔等粘贴添画。和孩子们一起做一幅秋天的图画。(提醒孩子,让孩子们自己动脑经除了用剪子修剪树叶的外形,还可以用用手撕出来。让孩子观察树叶画制作步骤,对过程有整体系统的印象。)

三、制作粘贴画

“老师的树叶拼贴画做完了,你想不想也来做一副树叶拼贴画?”

要求:在拼贴画前,我们先在你的脑中想好拼什么,其次选择你想要的树叶,在纸上先拼好,然后再用胶水粘贴。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抬起你的小板凳找一个位置开始拼贴吧!

在孩子开始进行拼贴画时,在黑板上出示多种不一样的树叶拼贴画,以引导幼儿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时间。

1.幼儿自由选择树叶,初步尝试拼摆。播放轻柔的音乐。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种树叶,你想用树叶粘贴什么呢?”请幼儿自由的选择树叶,构思自己的树叶粘贴画,在画纸上拼摆,调整。

2.请幼儿跟同伴说说自己拼摆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相互启发更好的创意。

3.让幼儿粘贴,制作作品。

请幼儿适当调整或重新组合好的作品,粘贴,添画,美化自己的作品。注意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胶水涂抹在叶子的反面,并涂抹均匀。树叶要轻压,防止碎裂。

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分层指导。

四、欣赏作品。

将幼儿的作品一一定在白板上,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欣赏粘贴画作品,获得美感与经验。同时,让完成作品的孩子帮助没有完成作品的孩子们,体现合作精神。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利用橡皮泥在石头上创作娃娃脸。

2、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创作,体验在石头上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石头每人一块、橡皮泥。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石头,激趣导课。

1、课件播放不同类型的石头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石头上的不同花纹图案。

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在石头上自然形成的一些有趣画面,许多人非常喜欢这样的石头,有的人还把石头摆在家里做装饰欣赏它,很有意思,也很漂亮。

3、课件出示石头娃娃。老师从石头王国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一起请他出来和大家见面吧。

二、欣赏石头娃娃,引导幼儿了解其特点。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1)师:看了这么多石头家族的石头,我有问题了,石头娃娃和这么多石头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观察并说一说。

2、创设情境,激发创作兴趣。

师:其实,今天石头娃娃不仅是要和我们交朋友,他还需要我们大家帮帮他呢!你们愿意帮助他吗?我们来看看他需要我们为他做些什么?

播放课件,教师相机讲解:这些都是我的朋友,因为我们要参加石头王国的选美大赛。可是我们的设计师有事今天不能来了,不能帮助大家设计了。所以我想请小朋友们帮帮我的这些朋友。好吗?

三、幼儿创作石头娃娃。

1、教师介绍创作素材:石头、橡皮泥。

2、分组创作石头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欣赏。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能选择多种作画工具装饰爸爸的领带。

2.熟悉爸爸的衣饰特点,更主动地关心爸爸。

二、活动准备:

1.色彩、图案各异的领带若干条。

2.已剪好的领带形状的卡纸,人手一份。

3.水彩颜料、油画棒、积木、旧报纸(用于印画)等。

三、活动过程:

(一)爸爸喜欢的领带。

1.出示色彩、图案各异的领带,请幼儿想一想家里谁最喜欢用领带。

2.请幼儿自由观赏领带,说说领带的颜色及花纹。

3.启发幼儿讲一讲想用什么材料和方法来装饰爸爸的领带。

4.观察教师分别用油画棒、积木或报纸印画的方法装饰领带,印画时,注意不要把颜料沾染到其他地方。

(二)给爸爸做条领带。

1.鼓励幼儿挑选一种作画工具,装饰爸爸的领带。

2.教师提醒幼儿印画时别印太多,注意别印到领带外面。

(三)给爸爸戴领带。

把设计好的领带装饰在爸爸的画像上进行展览,引导幼儿互相欣赏。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5

【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

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

⑴助比较区别。

⑵借助想象展开。

⑶借助语言媒介。

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⑴课件展示:

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⑵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

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⑵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6

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教案

课题: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2、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其他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3、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形象、颜色等因素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几幅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说明卡通形象惹人喜爱是因为画家在设计它们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当中,由此导入新课。

二、          授课过程:

(一)                                     小复习:

通过欣赏一些再现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

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特点。

(二)                                     师生共同欣赏、分析美术作品,通过师生互动活动,让学生学会初步学会分析美术作品。

1、                                       师生共同分析〈〈婴儿最初的爱抚〉〉。

(课件展示作品)

这是一幅表现母子的粉笔画,是母子亲情的展现,我们先来看它的色彩:画面中最明亮的色彩就是小男身上的颜色,呈一种淡淡的赭黄色,是一种暖色(可以由学生回答),画面的背景也是一种以橘黄为主的暖色,母亲衣服是一种发暖的白色,上面的花纹和背景的颜色相呼应。整个画面呈一种温暖和谐的色调。我们可以想象在温暖的室内妈妈正在和孩子做着这种亲昵的游戏。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画面的形象:画面中的母亲正深情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而小孩子则顽皮的用手抓妈妈的下巴。整个人物形象逼真、自然、生动。画家正是通过这种温暖和谐的色彩、逼真动人的形象表达了一种细腻的母爱和温柔的母子亲情。

2、                                       同样是表现母爱的,如果形象和色彩发生了变化,给我们的感觉是不是完全不同了呢?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二幅作品〈〈面包〉〉。(课件展示作品)

——学生:对这幅作品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这幅作品是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画面上饥饿的孩子急切的拉着妈妈要东西吃,而母亲由于贫穷实在难以满足孩子们这种最基本的要求,这是最令她痛苦的,但她又不愿意让孩子们看出她痛苦的心情,所以只能背过头去,偷偷的哭泣。

——师生共同分析作品的颜色、形象。

——教师:颜色是一种深褐色,形象画的简洁有力,寥寥几笔却画出感人的形象。画家把母亲这种极度痛苦的背影和孩子们急切索食的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致。刻画出一个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形象,表达出画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可见,表达不同情感的美术作品,它所用的形象和色彩也完全不同,同学们在后面分析、欣赏其他作品时要注意分析它们的形象、颜色等内容。

3、                                       欣赏珂勒惠支的另一幅作品〈〈反抗〉〉,(课件展示作品)

——学生读鲁迅对这幅作品的解释。

——教师:鲁迅先生的话恰倒好处的解释了这幅画所表达的感情,虽然只是一个背影,却分外有力量,表现出一个光辉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勇斗争的劳动人民的赞扬之情。可见形象并不再多少,只要形象表达的生动,准确,一个背影就能表达出坚强的力量,

4、                                       学生自己分析两幅作品,一幅罗中立的〈〈父亲〉〉,一幅是靳尚谊的〈〈肖像〉〉。分成小组,欣赏、讨论,初步分析作品的形象、颜色等内容,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学生讨论、分析作品,并找同学回答自己的分析结果。

——教师:在学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讲解这两幅作品

(1)〈〈父亲〉〉:父亲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位典型的陕北老农的形象,画面中老农干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干瘪的嘴巴,大而粗糙的手及手中粗劣的大碗,都表现的非常真实,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注。

(2)〈〈肖像〉〉:这幅肖像画是为我国着名歌唱家所画的肖像,擅长民族唱法和演唱中国歌曲,画家有意选用了北宋画范宽的名作〈〈雪景寒林图〉〉来做背景,这个背景与我们熟悉的婉转、响亮的歌喉,在风格上十分和谐,画面中的身穿黑色的连衣裙,在背景的映衬下,人物显得淳朴、端庄,真切的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是一情调高雅的优秀绘画作品。

(三)                                     师生共同分析再现和表现这两种创作方法,得出表现和再现的关系。

(四)                                     师生共同分析一些抽象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其他的表现情感的途径。

(课件展示作品)

1、〈〈哭泣的女人〉〉:

——学生说一下对这幅画的感受

——教师:这幅作品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哭泣的女人〉〉画家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了极度主观的变化,象人物的五官、手都进行了变化处理,并且用了黄与紫、玫瑰红与黑等对比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表现出任务悲哀的心情。

2、〈〈绿衣女人〉〉:

——教师:在这幅作品中,几个模糊的人物并不是主角,画面的主角是色彩,画面中,用了大量鲜明纯净、和谐的色彩,这些色彩闪烁着柔光,显示出一种平和的气氛,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3、〈〈门神〉〉:

——教师:这些作品是我国民间绘画的一种,我们称为年画。门神是我们过年是张贴在门上的,民间习俗用来保佑人们的平安。年画用这种夸张、变化的形象,对比鲜明的色彩来表达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                                                                                            

三、          课件展示库尔贝的〈〈打石工〉〉,让同学们分析,欣赏。

——学生说一下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看法

四、教师小结。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利用种子进行粘贴作画,根据种子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现一定的物体形象。

2、发现自然材料的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能在活动中耐心、细心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如“瓜子、芝麻、绿豆、黑米、大红豆等,每组提供一份。

2、不同颜色卡纸画、胶水、棉签、卫生纸若干。

3、课件《种子粘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种子盒”,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摇动盒子,请幼儿根据声音来猜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猜完之后,导入透明盒子里请幼儿看一看都有哪些种子。

2、小朋友想一想种子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刚才说了种子可以发芽,可以做粥等等。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看的图画,我们一起请它们出来好不好?

3、播放课件,边看边讲解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1)、出示种子示范画,引导幼儿欣赏观察。

教师:小朋友们,种子宝宝们可真厉害啊,这些图画可真漂亮啊!由各种各样颜色和形状的种子宝宝组成的的图画就叫做种子粘贴画。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教师:刚才看了这么多好看的种子粘贴画,相信小朋友们很好奇是怎么做出来的吧!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看看样该怎样操作。

首先,用棉签沾上胶水涂在图画里,不能涂的太多哦!然后选择你喜欢的种子宝宝粘在胶水上面,粘上后用嘴巴吹一吹。如果是小米可以直接撒在上面。拿种子的时候要互相谦让。保持画面的干净。这样我们的图画就会变的漂亮了。

4、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活动延伸:我们的种子粘贴画都完成的不错,下面我们把它放到作业袋里面吧。你可以请好朋友去和你一起欣赏哦!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的有关要求,选择“星空”这个与天文、地理、航天等科学知识紧密相关的主题星空,指导学生运用收集图片资料、观察星空、绘制和设计有关星空题材的美术作品等方法,了解美术星空与科学的关系。

教材从认识星空入手,展现了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认识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与神秘,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获取大量的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艺术创作灵感。通过绘画与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艺术视野,拓宽美术的表现题材。学习收集图片、处理图片和从有关的图片获取创作源泉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课文以观察和讨论的方式导入,逐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星空”的丰富感受。包括地球与太空,’人类与宇宙的探索,有关星空图片的获取,星空的色彩,星球的形状与布局,日月星辰的运行与变化,形态与明暗的对比等等,从而获得美感启示。

教材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安排学生绘制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善于用绘画语言表达视觉感受的能力,立足于学生兴趣,鼓励多种技法的尝试,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体会视觉艺术中点、线、面、色彩、肌理等构成要素所形成的视觉美感。“活动二”安排学生以星空为题材,制作一件平面设计作品,力求把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设计意识的培养,并启发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制作手法,培养灵活处理表现手法的能力。有条件的话可以学习电脑绘图软件的操作,利用电脑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从图片中获取美感启示、从作品创意等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

“资料库”收集了有关绘画特殊技法的介绍,供作业时借鉴使用。

“学习大空间”提供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图片,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启发学生进行科幻画的创意表现,使学习得以延续,且提供了教学选择的参考。

二、教学目标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6课星空

◆能从自己获得的星空图片中获取某种美感启示。

◆初步懂得美术作品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表现宏观世界,从而有助于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能运用合适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表现星空的美术作业。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教材依据学习活动设置选择图片。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信息:星星、行星、星团、星云、科学探索等图片以及绘画与设计作品,并采取艺术作品与星空图片相对照的方式呈现,启迪学生的创作思维,为教师实际教学选用图片时提供方式上的参考。作业指向是将美术的触角伸向遥远而神秘的太空,体验运用美术语言表现更为广阔的宏观世界,对于材料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较为宽泛。教材呈现了不同形式的学生作业和艺术家的作品作为学生作业时的参考,对教材中提供的绘画中常见的表现技法可作尝试。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6课星空

2.教学组织

课前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如有关星空的图片、绘画作品,星空的科学知识,神话故事等。安排学生采用不同途径,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把收集的图片资料粘贴在教室里。使学生课前就有交流,为本课学习作准备。学生还要准备绘制工具,例如水彩纸、毛边纸、色纸、颜料、上色工具以及盐等。

3.教学策略

首先,以“美丽而神秘的星空”为题,组织一次讨论活动,讨论内容包括人类是怎样对宇宙进行探索的?古今中外有哪些关于星空的美丽传说?你对星空有哪些了解?获得哪些美感启示?围绕讨论做好有关准备,如相关知识、图片、文字资料的搜集,掌握赏析图片的方法,考虑小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

在讨论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提出问题,把握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精美的星空图片是如何拍摄的?夏夜为什么繁星闪烁?为何月有阴晴圆缺?星座为什么往往以动物命名?使学生从有趣的设问入手,在讨论中加深对星空的认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列举不同星云、星球、星团、星座的图片,分析它们的色彩、形态、结构形式、运动轨迹,获取美感,引发创作冲动。

接下来是学生的创作活动。在学生获得了初步的美感启示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展开师生的交流活动,并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呈现的绘画作品,分析其创意、构图、色彩、表现形式等等,教师就某一特殊表现技法如撒盐法作演示,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构图、材质、色彩、技法等内容的具体的想像、创意上,为作业做准备。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第一节课参照收集的星空图片,借助合适的材料和表现手法,绘制一幅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绘制方法不限,水墨、素描、水粉、水彩、油画棒等工具都可以画出很好的效果,表现形式抽象、意象、具象均可,并可尝试各种特殊技法。第二节课作业借助收集的资料,以星空为题材,制作一件平面设计作品,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设计星空图片展之类主题的招贴画,绘制手法可以手绘,可以用材料制作、图片剪贴,也可尝试用电脑制作。重点在营造神秘的氛围,表达对宇宙的独特感受。

4.教学评价,

作业展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业的评价可参照教材上的建议,一般采用互评、自评与教师点评的方法。教师注意评价方向的引导,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其明确改进提高的方向。“活动一”的作业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技法,同时加强构图意识;“活动二”的作业注重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考虑作业的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培养设计意识的形成。

本单元学习能有效地进行学科综合,因此学习评价可关注学生是否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为我所用”,体会美术与科学的联系。

四、教学选择

可在下列程序中选择实施本单元的教学:

1.古今中外关于星空的想像与描绘——人类的科学探索——对图片的赏析——表现技法的介绍——想像创作活动。

2.用学校天文台观测星空——交流感受——赏析——创作活动。当然,我们不排除还有更好的单元教学设计和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

“活动二”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可能会有困难。因为对于主题不明确、脱离学生生活的平面设计,要此年龄段学生设计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有相当难度,一般会指向对画面构成意识的关注,而作业往往流于简单,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教学调整。建议把学习大空间的内容安排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借助星空的题材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让学生尝试画一幅关于星空的科幻作品。另外也可以根据第一节课的作业情况,组织一次本年级星空题材的图片、作业展,第二节课就以此主题设计一幅展览的招贴画,既符合教材中活动二的安排,又使活动有实用价值。

五、教学建议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活动一”旨在让学生尝试表现,运用不同技法表达对星空的感受,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环节。教材重点展示了一些特殊技法的图例,例如撒盐法、吹色法、油色吸附法,但如果学生作业仅停留在对这些简单技法的探讨上,就会导致作业难度过低。因此,这一环节还应强调画面的构图处理、色彩搭配等问题,力求画面完整,能表现内心的感受,而不仅仅是技法的训练。应适当增加一些有说服力的图片,让学生注意点、线、面、色彩等问题,使活动更有质量。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教学导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有多种方式的选择。例如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进入教学,引发学生对星空的无尽遐想。精选的图片、优美的音乐、有感染力的语言等等,都能拓展学生想像的空间。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可请地理教师或科学家举办有关宇宙星空的科学知识讲座,或在学校宣传橱窗内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

利用其他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的学习方案,进行探究性的美术活动。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学校电脑房开展本单元教学,一些网站有较丰富的教学相关资料,教师可以收集整理,制作一个虚拟网站,引导学生查找学习所需的资料,使其能有满意的收获,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作业可采取独立完成或合作的方式进行。较为复杂的平面设计作业可在课后制作完成。“活动一”作业适合合作完成,使教室气氛更活跃,帮助学生体验造型乐趣。

[教案]何嘉僖老师的教案

课目

第6课星空

年级

7年级下册

执教

何嘉僖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能从星空图片中获得某种美感启示,借助合适的材料和手法表现星空。

教具:cai课件,用特殊表现手法绘制的画,构图练习材料。学具:盐、水彩纸、色纸、颜料及上色工具等。

一、活动激趣

1.教师出示用撒盐、吹色、油色吸附、染纸等方法表现的画,分发给小组。

2.学生讨论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3.鼓励学生尝试表现。学生分组制作,比赛看哪一组用的方法多,效果好,速度快。

4.学生把作业粘贴在教室展板上?

用撒盐、吹色、油色吸附、染纸等方法表现的画面。

二、欣赏探究

1.出示星空的图片,与学生作业比较。

提示语:广阔的天空,深邃而神秘,闪烁的星星好像宝石镶嵌在天幕上。刚才我们活动中运用的手法是否可以表现美丽的星空呢。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关于星空的故事、传说.以及宇宙知识,激发学生对星空的探索欲望。

3.欣赏星空的图片,从星空的色彩、星空的形状与布局、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形态与明暗的对比等方面进行交流,从而获得色彩、节奏、造型的美感启示。

4.进一步欣赏表现星空的作品。

胜井三雄的“计算机设计展的海报”分析;经电脑处理的“银河系图片”;皮尔·门德尔的“平面设计”作品分析等。

5.教师出示一幅表现星空的平面设计作品,利用photoshop软件改变了构图、色彩、形状的新画面,分析构图、色彩、形状等,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6.几名学生上台分别作构图的拼摆练习。7.台下学生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并调整构

图,通过对比加强对构图的认识。

星空的图片;

表现星空的作品:胜井三雄的“计算机设计展的海报”、经电脑处理的“银河系图片”、皮尔·门德尔的“平面设计”作品等;教师表现星空的平面设计作品.以及利用photoshop软件改变了构图、色彩、形状的新画面;

教师准备展板,一些简洁造型的纸卡、双面胶等。

三、尝试表现

1.结合星空的图片资料,借助合适的材料和表现手法绘制一幅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可以合作完成作业。

(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新的表现手法)

2.星空图片循环浏览。

3.教师个别指导。

星李图片展示;

播放音乐,营造气氛。

(《twinkle,twinkle,

littlestar》等歌曲)

四、课堂小结

1.星空给了我们很多美感启示,也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激发我们去探索它的奥秘……

2.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收集与星窄有关的科幻画、绘制工具。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运用合适的材料、方法创作关于星空的科幻画。

教具:cai课件(flash动画、探索太空的影像资料、与星空有关的科幻画等)。

学具:水彩、水粉、油画棒等绘制工具以及科幻画。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与星空有关的flash动画。(展现星空的美丽画面,设计的两个卡通人物展开有关星空的对话,引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与星空有关的flash动画。

二、欣赏感受

1.播放一段探索太空的影像资料,以及呈现星空的图片资料。

2.提示语:科技的腾飞,帮助我们探索宇宙未知的领域,也为我们获得了丰富的视觉形象,展现了神秘而美丽的新世界,启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3.欣赏与星空有关的绘画作品。

探索太空的影像资料;

星卒题材的绘画作品。

三、交流探讨

1.学生交流、讨论与星空有关的科幻画和科幻电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课堂保持活跃的气氛。)

2.畅谈对星空的认识以及自己的理想与愿望。

(教师引导讨论的方向,例如如何利用宇宙为人类服务、理想的宇宙世界、未来的家园等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星空题材的科幻画、科幻电影片段。

四、构思设计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1.先设计创意,画出草图;

2.然后谈出自己的想法,同学提出建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最后完善构思。

五、创作表现

1.运用合适的材料,结合第一节课中学习的特殊表现方法绘制关于星空的科幻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并给作品取名字。

2.在投影仪上展示作业,并进行介绍。

3.学生相互评价作业。

(针对作业的构思、立意、构图、色彩等方面问题展开评价。)

4.激励学生进一步加强探索宇宙世界的热情,关爱自然、关爱生活。

投影仪呈现学生作品。

[资料]图片资料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砖石雕刻作品的有关知识

2、运用刻、挖法,学习制作泥板雕刻,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砖石雕刻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掌握泥板雕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2、难点:根据材质的特点,巧妙构思,创作出具有一定主题的浮雕作品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浮雕作品《五四运动》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之一),说说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出示课题《砖石上的雕刻》

3、引导学生欣赏历代砖石雕刻艺术作品,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砖雕作品的艺术魅力

4、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第7页的泥板雕刻步骤图,师生共同探究:怎样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制作一件浮雕作品。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5、提出作业建议: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板雕刻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展创作思路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评价:以“泥雕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9、拓展延伸:欣赏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品:玉雕、木雕等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2—4自然段地学习,能正确理解“挨挨挤挤、碧绿、嫩黄、莲蓬、饱胀、破裂、姿势、仿佛、衣裳、偏偏起舞、随风飘动、舞蹈、停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4、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真正读懂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本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齐读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

2、观看影片《采莲》片段

3、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观后感。

4、指名交流: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

过渡:课文中描写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

从作者的文字中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呀?

(是呀,荷花真美!)说说课文哪一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第二段)

新授

学习第二段

再读第二段,要求: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品析句子(生自由选择,随机出示)

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

②理解:“挨挨挤挤”,一个人能表演出来吗?(看课件)

③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

④指导读:你能把这一句话再读给大家听一下吗?(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对荷花的喜爱);指名读(1-2位);齐读。

学习写荷花的句子。(出示课件)

①根据学生读的任意一句关于描写花的句子,出示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课件出示)

②请生说出其喜欢的句子是画面中的哪一种情况,进入画面学句子。

③图文对照,学习写花骨朵的句子。

(a)读这句话,感觉到了什么?

(b)通过哪些词表现的?

(c)指导读:请你读读这一句,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d)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④学法迁移,半扶半放学习写荷花“才展开”和“全展开”的句子。

过渡:老师喜欢什么句子,你们想知道吗?我也读一读,好不好?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教师范读。

指名读;(有谁和老师一样喜欢这句话的?你能读一读吗?)

大家听出来了没有,我们读的时候都突出了哪一个字?(冒)

给“冒”换一个字理解。(钻、露、长、冲)

激发想象,荷花冒出来干什么?

过渡: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池塘变得更美了。

3、感情朗读第二段

第三段课文。

出示课件:一池的美丽荷花

过渡:你们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生齐:很美)看看那一朵(生齐:也很美)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

1、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齐读)

2、研读句子:同学们你们知道着位画家是谁吗?(大自然)

感情朗读第三段。(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的画卷。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学习第四段

过渡: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了。下面听老师读,好不好?

1、师配乐朗诵第四自然段

过渡: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自由地美美地读吧?

2、生自由感情朗读(配乐)

3、指名读(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读给我们大家听一听)齐读。

正因为荷花那样的美,才使得作者仿佛也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生齐:荷花)加入到荷花的行列。在池塘中玩耍的蜻蜓、小鱼是怎样和他大招呼的?

想象荷花还会听见什么?

过渡:你们愿意变成一朵美丽的荷花仙子吗?请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还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

6、(配乐切换画面)交流自己的想象

总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是聪明的、富有想象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吧!

美文欣赏

过渡:美的景致总让人流连忘返,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叶圣陶爷爷用一篇不足400字的短小美丽的文章,写活了一池荷花!为了拓展你们的课外知识,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段文字(拿出补充材料)这是朱自清爷爷所写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赞美荷花的文字。

1、(课件配乐出示:文字、画面)师范读

2、生自由感情朗读

五、布置作业:

回家后将《荷花》、《荷塘月色》片段读给爸爸、妈妈听,并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3《荷花》说课材料

张珏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先从正面(1-3自然段)对荷花的清香、形状、姿态等做了细致的描绘,然后用侧笔(4-5自然段)通过作者美丽的遐想,进一步表现荷花随风摇曳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深深的迷恋,虚实结合,写出了荷花的极致,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设计流程

1、 观看影片,导入课文

2、整体感知,理情思路

3、图文对照,品析文字

4、美文欣赏,拓宽视野

三、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堂课中的一些做法:

一)由影片导入,萌发情感

一堂新授课,导入是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影片具有较强的直观的表现力,它能将书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唤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感受,于是,我在课文开始便安排了观看影片《采莲》片段,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都看得很投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读议结合,深读悟情

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了蕴涵在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荷花》一课,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多读这些句子,从中体会这些句子的表现手法,进一步领悟这篇文章的语言艺术之美。我采用边读边想,边读边议,以读代讲,以读促说等方法。例如:在学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时,让学生通过换词比较,以领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在读的形式选择上,我视教学内容而定有配乐朗读,配画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反复玩味,把自己置身于课文之中,让自己的心与作者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去揣摩,学生也因心领神会而产生情感共鸣。在读的具体指导上,为避免孩子乏味,课堂上我采取多样的读来指导学生有范读,自读,个别读,齐读,小组读等等既避免了学生失去兴趣,又帮助了孩子更好地了解,理解所读内容。

三)创设意境,激发想象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人的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境是儿童智慧活动的能量和动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极易点燃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火花,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活跃学生的想象思维,把课文内容制成课件,融画、情、声、景于一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体验,去想象。在上《荷花》时我主要创设了这样两个问题: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以及设想在静静的荷花池中还会听到什么动听的故事?在进入第二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伴着优美的乐曲闭上眼睛将自己想象成美丽的荷花仙子,并随之出示这样一幅画面,鱼儿在水中自由嬉戏的江南采莲图,也就是在这样的意境下将学生的想象思维推向了高潮,学生的答案层出不穷,并极富想象的。关于“冒”出来干什么的问题,我记得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他说:“荷花想冒出来呼吸二氧化碳。”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个平时并不起眼的孩子竟然有这么丰富的课外知识,并能与自己的想象合理地结合起来,还有许多平时不太爱回答的学生在课堂上也纷纷举起了手,让我不得不惊叹于孩子的想象的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是意境激发了他们想象,是意境激发了他们的灵感。

评张珏老师的《荷花》

金美丽

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做出的精当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谈,则其功至伟。”“读”一直就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留给学生尽量多的读书时间,让他们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尽情陶醉于美文境界,较好领略文章真味。

(一)、速读与思考同步,感受课文整体美

一篇课文的信息很多。同时也是分主次的,有的是重要的、关键的,有的是枝节的、次要的。张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边读边想,进行有效地取舍,在思考的过程中,把重要的信息收入记忆库中。思考就是要"带着问题读",其目的在于“授之以渔”,避免学生在读课文过程中的盲目性,增强阅读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

所以在开课时,我开门见山,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荷花的?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边读边想,边想边找,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学生自读完课文以后就找到了答案,知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学生还从自读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了荷花很美,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细读与想象并行.领悟课文意境美

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换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如果是朗读,那就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如果说理解能够再现形象美,那么想象更能体验到美的意境。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细读应该起到重要作用。

细读就是对课文的重点描写部分进行细致阅读,在理解宇、词、句的基础上.去感知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所表达的情感。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张老师引导学生画画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合作:说说读文后的感受,互相解疑。

学生按照学法细读课文,依托于他们寻找的关键词句,在读的过程中产生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荷花池边,看见了千姿百态的荷花,进入到了课文美的意境。在这一环节,学生的想象也很丰富,说出了自己想象到的许多荷花的姿势“荷花有的只展开两三片花瓣,像害羞的小姑娘,低头看着水中的倒影: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好像是可爱的娃娃在晒太阳呢。……”通过这种表述,我们就可以看出学生的确开动了脑筋,发挥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而且这种想象力又是从细读中所找到的重点词句为依据。从这里,可以看出只要把细读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贯彻了,学生是有发现能力的,而且学生的想象会像没有套过缰绳的小马驹,纵横自如,无羁无束,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想象,有助于学生置身在美的意境之中。

(三)、感情朗读,体味课文情感美

“言为心声”,心中的情感如何,就会从言语的表达中体现出来。朗读就是这样一种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它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涉及到语音、语调、语速和情感等诸多因素,通过朗读也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两次朗读第四自然段后,在课件音画效果的衬托下,学生大受感染,不仅声情并茂的朗读起课文来,还促进了学生体味课文的情感美。在这里他们投入的是真情实感,他们的情感、兴趣、思维都在朗读表演中得以反映,我想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地深入、透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张老师在教学《荷花》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对课文的理解,对文章所描摹的意境之美的把握,对作者情感的体味,都得以很好的掌握,从而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张老师又注意让学生在朗读词句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并且说出想到的画面,以此来突出培养学生感受美好事物、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教育。如在读完课文中的想象部分后,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自己也是一朵荷花,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我”什么等。我想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想象了美,也表达了美,使美感进一步得到深化;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在学生感受了课文讲到的荷花美后,张老师及时出示《荷塘月色》中的精彩片段,向学生渗透课外积累的意识,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名篇佳句,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当然,在张老师的这次教学中,还是有不足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最主要是几个教学环节衔接导入语言上的把握还不够生动优美。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11

课题十四:风筝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欣赏多种风筝,了解风筝左右对称的特征,苏少版美术教案——风筝回忆放风筝的场景、气氛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表现能力。苏少版美术教案——风筝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左右对称的特征,认识、熟悉风筝的种类。

教学难点:把放风筝时的场景、气氛和感受的亲身体验加以表现。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导入新课:提问:你玩过风筝吗?都玩过哪些风筝?

2、欣赏多种风筝,了解左右对称的特征:教学生如何玩风筝,从风筝结构与放飞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风筝能平衡飞在空中的起码条件就是左右对称。同时欣赏课本中的风筝,引导学生感受风筝美,它不仅是对生活中动植物等的摹仿,更是对生活中事物的提炼、美化。

3、展示风筝的照片,直观体会风筝的多种样式。通过对风筝实物的观察和触摸,感受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的风筝。

4、放映录像,观看风筝的艺术节的录像。

5、把自己放飞的场景或是录像中的映象最深的画面表现出来。

6、生生互评、取长补短、修改画面。

二、拓展:

研究风筝的飞行原理以及它和飞机飞翔的原理的关系。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12

设计思路: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欣赏一些表现性的美术作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分析、欣赏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自己欣赏一些美术作品,让他们了解美术作品表现情感的途径和方式。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2、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其他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3、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形象、颜色等因素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课余时间看动画片吗?

学生:看过。

教师:同学们看过什么动画片?

学生:〈〈猫和老鼠〉〉、〈〈蜡笔小新〉〉、〈〈唐老鸭和米老鼠〉〉等。

教师:既然同学们看过这么多动画片,那我们来看一些动画形象,看看同学们熟悉不熟悉?

——教师展示一些动画形象,学生回答。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形象很熟悉啊,应该很喜欢它们吧,老师也很喜欢它们,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看到这些形象,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帽、老鼠、鸭子的形象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形象都是经过画家夸张、变化的,更主要的一点是画家把自己对它们的欣赏、喜爱之情融入到设计当中去,才设计出如此招人喜爱的作品,这样的画我们称为卡通画,也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我们知道美术作品有很多种,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其他的美术作品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品当中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教师展示课件来展现这节课的课题

二、          授课过程:

1、                                       通过欣赏回想上一节课的内容:

——课件展示“美术可以再现生活”

教师: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来看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美术可以再现生活,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作品是再现的美术作品,再现性的美术作品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些再现性的美术作品,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再现性的美术作品《藏族妇女》、〈〈粉笔生涯〉〉、〈〈丰年〉〉等作品

教师:这些作品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学生:都很逼真。

教师:有的同学说的很正确,逼真和写实就是再现美术作品的特点。请同学们记住这一点,因为在这节课中我们还要用到。

(二)                                    师生共同分析、欣赏表现性的美术作品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个小小的幼儿成长起来的,都是在母亲精心的抚育下慢慢成长的,所以母爱是值得我们永远歌颂和宣扬的一个主题。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两幅有关母亲的作品。

——课件展示〈〈婴儿最初的爱抚〉〉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说一下这幅作品给你的感觉?

学生:感觉很温馨、很舒适。

学生:能感觉到一种母爱。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准确。这是一幅表现母子的粉笔画,是母子亲情的展现,我们看看画家是通过哪些手段来表现这种母爱的?

——课件展示“色彩”两个字

我们先来看它的色彩:画面中最明亮的色彩就是小男身上的颜色,呈一种淡淡的赭黄色,是一种暖色(可以由学生回答),画面的-背景也是一种以橘黄为主的暖色,母亲衣服是一种发暖的白色,上面的花纹和背景的颜色相呼应。整个画面呈一种温暖和谐的色调。

——课件展示“色调、温暖、和谐”等字样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画面的形象:画面中的母亲正深情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而小孩子则顽皮的用手抓妈妈的下巴。整个人物形象逼真、自然、生动。

——课件展示“形象、逼真、生动、自然”等字样

画家正是通过这种温暖和谐的色彩、逼真动人的形象表达了一种细腻的母爱和温柔的母子亲情。

——课件展示“感情、温柔细腻的母子亲情”的字样

教师:同样是表现母爱的,如果形象和色彩发生了变化,给我们的感觉是不是完全不同了呢?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二幅作品

——课件展示作品〈〈面包〉〉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这幅作品的看法

学生:画面上的人感觉很贫穷,表现了画家对他们的同情。

学生:画面上,孩子正在向妈妈要面包吃,但妈妈却没有,很可怜。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能理解画面的内容和含义。这幅作品是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画面上饥饿的孩子急切的拉着妈妈要东西吃,而母亲由于贫穷实在难以满足孩子们这种最基本的要求,这是最令她痛苦的,但她又不愿意让孩子们看出她痛苦的心情,所以只能背过头去,偷偷的哭泣。

教师:这幅作品的颜色是什么颜色?

学生:深褐色

教师:这幅作品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学生:简洁,潦草

教师:那么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他们太贫穷了,母亲和孩子都很可怜,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

教师:很好,那作者对画面中的人物持什么态度?

学生:同情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不错。那画家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同情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画面的人物画的简洁有力,寥寥几笔却画出感人的形象。画家把母亲这种极度痛苦的背影和孩子们急切索食的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致。颜色用的是深褐色,更渲染了人物的痛苦。表达出画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可见,表达不同情感的美术作品,它所用的形象和色彩也完全不同,同学们在后面分析、欣赏其他作品时要注意分析它们的形象、颜色等内容。

——课件展示珂勒惠支的另一幅作品〈〈反抗〉〉

教师:对这幅作品鲁迅先生有一段话,恰到好处的解释了这幅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我找同学起来读一下。

学生:“她浑身是力,挥手顿足,不但令人看了就生勇往直前之心,还好象天上的云,也应声裂成片片。她的姿态,是所有名画中最有力量的女性一个。”——鲁迅

教师:这幅作品虽然只是一个背影,却分外有力量,表现出一个光辉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勇斗争的劳动人民的赞扬之情。

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几幅作品,下面我想让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分析,自己来分析两幅作品。

——课件展示〈〈父亲〉〉、〈〈肖像〉〉两幅作品

教师:这两幅作品一幅是罗中立先生的油画〈〈父亲〉〉,还有一幅是靳尚谊先生的〈〈肖像〉〉,同学们在下面根据我们前面分析的方式,从这两幅作品中任选一幅,从它的颜色、形象上来分析一下,

看看它表达了一种什么内涵。每四个同学一组,进行讨论,每组找一个同学起来发言,将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告诉同学们。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现在同学们讨论的怎么样了,哪一个小组起来说一下?

学生:以〈〈父亲〉〉为例,这幅作品很逼真,颜色暗淡,表现了父亲饱经沧桑,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说的很好,还有同学起来说一下吗?

学生:〈〈父亲〉〉这幅作品,形象逼真,画面的颜色,前面的比较重,后面的比较亮,形成一种对比关系,从父亲的形象上看,他很不容易,过的很艰难,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1)刚才这两位同学分析的很好,〈〈父亲〉〉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位典型的陕北老农的形象,画面中老农干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干瘪的嘴巴,大而粗糙的手及手中粗劣的大碗,都表现的非常逼真,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见的隔膜,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注。

(2)〈〈肖像〉〉这幅作品是为我国着名歌唱家所画的肖像,擅长民族唱法和演唱中国歌曲,画家有意选用了北宋范宽的名作《雪景寒林图》为背景,这个背景与我们熟悉的婉转、响亮的歌喉,在风格上十分和谐,画面中的身穿黑色连衣裙,在背景的映衬下,人物显得淳朴、端庄,真切的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是一幅情调高雅的优秀绘画作品。

(三)                                     师生共同分析再现和表现的关系。

教师:我们刚才欣赏的作品中,有没有再现的因素?

学生:有

教师:举例?

学生:〈〈婴儿最初的爱抚〉〉、〈〈父亲〉〉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这两副作品都是以情感为主的表现性作品,人物表现的很真实,可见在表现性的美术作品中可以有再现的因素。只是主角是情感罢了。那再现的美术作品中有没有表现的因素呢?我们来看一幅再现的作品       —课件展示〈〈丰年〉〉

教师:这是一幅再现性的美术作品,这里面有没有感情的因素?

学生:有

教师: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丰收后的喜悦

教师:对,在以写实为主的再现性美术作品中,也有情感的表现

不过主角却是写实的景物。

——课件展示再现和表现的关系

教师:再现和表现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能完全分割开来

(四)                                    分析欣赏一些抽象作品

教师:我们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表达喜悦可以微笑、大笑甚至还可以喜极而泣,美术作品也一样,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另外一些美术作品,

——课件展示《哭泣的女人》

教师:这幅作品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很奇怪,很夸张

教师:这幅作品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哭泣的女人》,画家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了极度主观的变化,象人物的五官、手都进行了变化,并且用了黄与紫、玫瑰红与黑等对比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表现出人物悲哀的心情。

——课件展示〈〈绿衣女人〉〉

教师:这幅作品同学们说一下画面的主角是什么?

学生:绿衣女人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画面中主要表达的东西是人物还是颜色?

学生:颜色

教师:在这幅作品中,几个模糊的人物并不是主角,画面的主角是色彩,画面中,用了大量鲜明纯净、和谐的色彩,这些色彩闪烁着柔光,显示出一种平和的气氛,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课件展示作品〈〈门神〉〉

教师:这些作品是我国民间绘画的一种,我们称为年画。门神是我们过年是张贴在门上的,民间习俗用来保佑人们的平安。年画用这种夸张、变化的形象,对比鲜明的色彩来表达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三、          课件展示库尔贝的〈〈打石工〉〉,让同学们分析,欣赏。

教师:这幅作品是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同学们在下面分析一下,看看这幅作品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回答:这幅作品描写了两个打石工,他们穿的破破烂烂,工作很沉重,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幅作品逼真的刻画了两个衣衫褴褛的工人在进行着沉重的劳动,象人物的动作、衣服的描绘,都让人感觉到他们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表现了画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          教师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谁能起来说一下?

——让学生把这节课的收获说出来,能让学生更明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了怎样分析美术作品

教师:那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呢?

学生:主要从颜色和形象上

教师:很正确,其实分析、欣赏美术作品还应该注意很多问题,比如画面的构图、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年代等,以后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品的内涵,体会作品表达的感情。

下节课同学们带着颜料我们亲自来体验一下表现性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13

我精心设计的——《唱脸谱》

湖北宜都  谭平

课题概述

《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

一、赏析与导入  ──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我在这节课中采取的是综合评价方式,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14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对颜色的辨认能力低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对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教幼儿去认识颜色

怎样让孩子去辨别颜色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幼教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从玩中导入课程

把幼儿领到自由活动场地,让他们像平常一样坐在玩具上玩,他们会唱着“跷跷板,俩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你上我下多神气……”

二、开始提问认识颜色

师:玩的开心吗?幼:开心!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骑的是什么玩具吗?举手回答。

幼:我骑的.是小马、小鸡、大象、兔子……

师:那谁知道ΧΧ小朋友骑的小马是什么颜色呢?举手回答!

幼:他骑的是蓝色的马。

师: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幼:老师,是绿色的。

师:你们还有人和他俩不一的吗?幼沉默!

师:那其他小朋友你们认为是绿色的站这边,蓝色的站那边!

都站好了就表扬说小马是绿色的那对并让其他小朋友给他们掌声鼓励!

分别问出他们所骑的玩具是什么颜色对了表扬,错了告诉他们过会再问他们看他们记得没,给以掌声鼓励。

三、颜色的归类

把幼儿平均分四队,告诉他们每队所代表的颜色,让他们去把红、黄、蓝、绿的玩具各对拉到各队所站的位置上!师:看那队的小朋友最棒能把属于你们那队颜色的玩具找对!等他们拉好后,表扬找对的小朋友你们真棒,都找对了!找错的让这队帮他们一起再找找!

四、活动的延伸

俩人一组,让幼儿彼此说一说彼此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活动场地那些别的玩具都是什么颜色的。让幼儿回家看看自己家的那些东西是红、黄、蓝、绿 色的,明天来上课了告诉我!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整个活动中,通过玩能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积极回答问题,从玩中认识四种颜色。也许是我选择的是在教室外的自由活动场地所以整个活动过程还是蛮愉快的。

对于颜色的归类我让他们分四组去找的目的是让他们团结,一小组一队谁拉错颜色了组里的其他幼儿会说拉错了。

不足:教室外组织的,有幼儿跑去玩滑滑梯的,纪律方面有点乱。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环境描写,人物言行体会老汉(村支书)无私无畏,舍已为人的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课文在结构、语言上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哮、肆、豹、搀、祭、奠。

2、读通读顺课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词语: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拥戴。

3、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___的事;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4、句画文中村支书的言行,思考批注,他是一个___的人。

5、句画文中对大雨和洪水描写的语句,思考批注,当时的情况___,村支书有___的品质。

6、全文在结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7、给文章重新命题:___桥。

二、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

2、摘录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3、阅读迁移练习:

同步阅读168页《星星点灯》

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课文赞扬了盲人星星___的美德。

4、运用课文“设置悬念,结尾点题”的写法写一个人。如《晨雾中的人影》《天名英雄》《这是谁干的》等。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理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要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行文思路:

⑴(1~4)突遇山洪

⑵(5~16)疏导撤离

⑶(17~27)桥塌殉职

⑷(24~27)祭奠英灵

二、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及环境描写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体会语言的精妙

1、体会人物特点、写法:

老支书言行描写:

忠于职守、铁面无私、舍己为人(短句、比喻、拟人)

大雨、洪水环境描写:

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2、指导学生抓住环境、言行读出对老支书的崇敬、怀念之情。

三、研读课文在语言,结构上的特点

语言:言行、比喻、拟人、短句。

结构: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1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地选用多种颜色在树干上添画树叶,继续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图画纸,油画棒一盒。

2、带领幼儿欣赏秋季多彩的树叶,观察树叶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秋娃娃的礼物》启发幼儿的想象。

1、教师讲故事:秋娃娃带着七彩画笔来给树妈妈送礼物。它飞呀飞呀,看见枫树妈妈,它拿出了红画笔,围着枫树妈妈转呀转呀,枫叶变红了,枫树妈妈换上了红衣裳(出示红枫叶);它看见了银杏树妈妈,就拿出黄画笔,围着银杏树妈妈转呀转,银杏树叶变黄了,银杏树妈妈换上了黄衣裳(出示银杏叶)。绿衣服送给松树妈妈,桔黄色的衣服送给梧桐树妈妈(出示桔黄色梧桐树叶)……。秋娃娃飞呀飞呀,大树妈妈都换上了新衣裳。

2、教师提问:秋娃娃给大树妈妈的礼物是什么?你们愿意帮助秋娃娃,给大树妈妈穿上彩色的衣裳吗?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通过添画彩色的树叶,给大树妈妈穿衣裳。

师:我们怎样给大树妈妈穿上新衣服昵?你想让树叶娃娃变成哪些颜色?(启发幼儿给大树妈妈画上各种颜色的树叶);给树叶娃娃涂颜色时要先画好树叶轮廓再均匀地涂色,不要涂到线外面,涂好一片再换颜色。树叶要靠近紧大树妈妈。比比看,谁给大树妈妈穿的衣服最漂亮。

三、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大胆使用颜色及均匀涂色。

2、提醒能力强、速度快的幼儿多画些树叶娃娃,靠紧大树妈妈。

四、展览幼儿作业,供幼儿欣赏。

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哪棵大树的衣裳颜色最漂亮,涂色最均匀。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17

[分析]布艺温馨

一、教材布艺温馨分析

布艺温馨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布艺温馨它柔化了室内空间生硬的线条,给人以视觉上的温馨感、触觉上的舒适感、趣味上的个性感,布艺温馨彰显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布艺还是一种变废为美的工艺活动。布艺中的“布”,是各种纤维品的总称,可收集的布艺温馨材料有:裁剪衣服时剩余的边角余料,旧衣服、袜子、手套、毛巾等。根据材料的质地、花色、品类因材施艺,运用捆扎、填充、剪切、缝纫、装饰等方法制作布艺作品,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布艺温馨陶冶其个性,发展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等。

本课围绕“布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个相关学习活动:利用各种旧布料展开联想,制作一件布艺小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活动一更多涉及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自由性。活动二则更多涉及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功能性。。

活动一有两个层次:欣赏和制作。欣赏视角触及现代家居与民间传统布艺。前者烘托出“温馨”气氛,能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提升其生活情趣。后者则从千阳布枕切入,展示着中国民间美术的辉煌和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教材中呈现的几件作品都使用了填充的基本方法。这些布艺小品充分利用了材料的形状和色泽、花纹等特点,通过丰富的联想,恰到好处地添加了一些辅助材料作为装饰,造型质朴、稚拙,难度也不大,适合此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比如用婴儿袜制作的“小狗”,其“眉宇”之间那个用线固定的褶子.最是传神之笔。至于那两只用长筒袜做的“大嘴巴”,其填充物就是作者的两只手了,所以,它们适合于作表演的道具。教材中展示了打结、捆扎、缝纫三种制作方法,一是帮助学生在造型上产生联想,二是在制作方法上给予启示,不呈现过程而呈现方法,希望给予学生更大的拓展和想像空间,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比之下,活动二的技术强度要大一些。教材中呈现了制作难易程度不同的小挂袋做法:利用牛仔裤上现成的口袋裁剪而成的小挂袋简单巧妙,发掘出了原材料自身的美感,充满趣味和青春气息。人形小挂袋则制作难度很高,其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在造型、材料花色的搭配和制作方法上获得启示。其他三个小挂袋都利用了不同的材料,使用了不同的制作方法,展示了不同的造型。

小挂袋创意大致为三类:一、原材料已有口袋结构且富于美感,只要简单加工;二、在原材料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折叠、叠加、裁剪、缝合;三、先构思,再选择布材制作。后者一般需要材料充足,技能水平高才能做到。在此强调了一个能体现布材特质的细节:抽去边缘的纬线或经线,使布呈现出漂亮的须须状布边。利用废料制作的关键是对废弃物料如何利用——变废为美,这就是借助联想的方式使之升华。光靠想入非非是不成的,必须用技艺去达到理想的境地。前者叫“因材联想”,后者则叫“因材施艺”。

制作好挂袋后要想办法把它挂起来,呈现舒展的状态。如:利用棍子作支撑,再连线用于悬挂;或是先钉扣子或钻眼,再拴上小线圈用于悬挂;或者干脆用图钉直接钉在墙上。教材中那个三层式的小挂袋的袋口穿入了有弹性的线圈作为支撑,而且还在口袋内面衬入了硬壳纸使之舒展。

对于学生而言,做出一个能装东西并能挂在墙上的口袋就是学习目标,至于是用毛巾、布片、手套还是帽子,以及造型、大小、制作方法都没有限制。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展示在家中,心中的愉悦和成功感不言而喻。如果学生不仅想到自己,还能想到给自己亲密的家人“量身定做”一个小挂袋,其价值和意义就更大了,家长的鼓励和赞许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能运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

◆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出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

三、教学思路

本课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应努力创设温馨生活的氛围,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和创新的学习热情。通过欣赏和制作等学习活动,获得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比较、触摸、制作中感受材质,产生丰富的联想,灵活运用各种制作方法进行制作,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从中体验制作活动特有的乐趣。

教学过程的安排,可设立如下程序:

活动一:创设情境——欣赏激趣——感受材质——学习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创设情境”时可利用或实物展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布艺制品,让学生重新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激趣”环节可利用课件欣赏民间布艺制品。也可结合当地的民间布艺制品进行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从民间工艺品的造型、色彩和装饰方面汲取营养。“感受材质”时让学生把布和其他的材质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触摸、挤压、拉扯、拆开等方法对布料的特点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学习指导”应在造型和制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可通过对原材料方向的变换、原材料局部造型的改变等,设置几个小游戏,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创造表现”环节中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和经验提示。“交流评析”时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二:欣赏激趣——方法探索——学习指导——创造表现——评价迁移。

“欣赏激趣”环节中,通过对小挂袋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本活动的学习注重功能性。“方法探索”环节可在交流讨论中比较出各种小挂袋的共同特征和区别,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心任务。“学习指导”可从核心任务出发,就如何利用所带布材进行构思、设计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创造表现”可以自主表现,也可以合作完成。“评价迁移”时关注作品的实用性,让学生畅想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进而引发学生对生活、学习用品继续创新的愿望。

四、教学选择

在民间布艺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考虑将活动一分为两课时的活动:专题欣赏和制作。

五、教学建议

1.要提前数周,乃至第一堂美术课就叮嘱学生收集本课所需的废弃布制品及各种花色品类的碎布片,并在讲授本课的前一天通知学生带齐所需用品。

2.本课教学除指导学生观赏课本中的范图外,还应设法为学生提供观赏的实物,力求稍大,以便让学生看清楚,有所借鉴。

3.要使学生充分了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运用的方法。如怎样处理和利用布的柔性、伸缩性,纱线滑落,出现毛边、须边……

4.在手套、袜子等材料上进行刺绣装饰时,可在布材内放置硬质板材如文具盒等,可防止将布材两面缝合到一起,又可降低刺绣的难度。

六、教学资料

一、关于布软雕和千阳布枕的介绍:

在千阳民间,布制品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布只占有平面与厚度二维空间,但却能利用它的软体特性填充物料,制造出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艺术形象,产生雕塑的艺术效果,专家们将它们称之为布软雕。

千阳布枕主要有虎枕、鸡枕和猪枕。虎在民间备受尊崇,虎枕是娃娃们的保护神,是母亲爱心的艺术表现。常用红、黑两色,在造型上突出颈部省略四肢,集威猛、稚拙、善良、顽皮、生动于一身,是民间送娃娃满月、周岁的最佳礼物。在千阳民间,枕猪枕意在祝愿小孩多睡觉、少哭、肯吃肯胖,因其造型肥胖、情态憨厚而备受人们喜爱。鸡枕的由来则是民间传说娃唾鸡枕能长得乖巧、聪明。

二、布艺制品使用案例

1.布艺通过色彩、图案、形态、质地、大小、重叠等不同的表现方法,可以鲜明地体现居室主人的个性风格、情趣爱好。如有个球迷朋友酷爱足球,在他的房间里,墙上有当拉拉队员时用的长围巾。窗帘、床单、桌布、沙发套、椅子套,电视机套、均醒目地印或绣上了足球的图案,让人一进门便知此君是个铁杆球迷。

2.就性别差异而言,女孩更加喜欢参与布艺制作。为了充分调动男孩的学习兴趣,这里提供一个男孩的房间布置图片(图1)。

●参考书目:

◆《中国民间美术丛书绝活儿——千阳布枕》湖南美术出版社

◆《生活环保系列5——旧衣新款》吉林美术出版社

◆《生活美劳diy一布玩篇》吉林美术出版社

◆《明天儿童手工系列奇妙手工乐园——布布皆惊奇》明天出版社

◆《现代纤维艺术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朱尽晖编著

◆本页图片均出自《儿童家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张欣)

[教案]肖华、魏璇炫老师的教案

课目

第3课布艺温馨(活动一)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肖华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一看,试一试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1.课件展示现代家居中的布艺制品。

2.课件展示民间布艺制品。

3.课件展示课题。

玩一玩,做一做

4.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5.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6.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1.课件展示:

(1)“快乐转盘”:将原材料设计成“转盘”,在转动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

(2)“百变魔方”:将原材料局部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折叠、收紧或挪动一下,产生新造型。

(3)画面竞猜:一一展示学法指导提示图。

2.实物投影:展示小组作业时出现的纱线滑落、毛边、须边等状况。

评一评,说一说

7.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8.学习引申:

(1)课件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课件展示:

(1)各种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图片资料(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笔筒等)

(2)童话剧表演:部分学

生运用布艺小品为道具表演童话剧。

课目

第3课布艺温馨(活动二)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魏璇炫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家中废弃的衣物或布料、针线包、剪刀,以及装饰用品,如:丝带、绢花、纽扣等。

教师:实物挂袋,图片,备用布料,设计纸若干。

激趣

1.问:你们在家时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烦恼吗?比如橡皮擦、小玩具不见了等等。

2.隆重推介小挂袋。不要看它小,它可是个整理小能手。它能把物品有序地收纳好,随时都能准确找到。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小挂袋。

事先将布艺挂袋挂在黑板上显眼的位置。

探索

1.谁能给挂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个能挂起来的口袋。

2.挂袋还可以做成这样!

(欣赏手工挂袋图片,见书本)

谁来根据挂袋的不同结构来给它进行分类?

基本/基本型口袋/单袋型

外形\异型布局\多袋型

3.出示多袋型挂袋雏形(图)

这是一个基本成形的挂袋,怎样才能赋予它更多的个性特色呢?你从刚才的欣赏中获得什么灵感?(重新展示图片)

(将雏形的设计图纸附件分发到各组,组内交流,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设想。)

4.。展示各组设计图,略评。欣赏教师根据雏形设计的多款变化。

思考:可在哪些地方进行突破性设计?

如:挂法的设计处理,形的修剪,袋口、边缘的设计处理等。

5.引导学生根据设想选材。

分析自己所带布材的特点(硬度、编织方法以及花纹特点、色彩)。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布材。

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幻灯、挂图形式都可。

多媒体演示多款设计的演变。

多种布料的特性和可用的范围。

尝试

分发设计纸。

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设计。

充分利用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完善自己的设计。

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播放轻松的音乐。

欣赏

展示自己的设计成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和最佳合作组合。

学生作业

另注

分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每2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

[资料]图片资料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18

美术活动教案雪花飘

活动目标:

1.欣赏剪纸雪花,初步感受剪纸这种独特的制作方法所表现出的美感。

2.通过折叠、绘画、剪的方式初步掌握剪雪花的基本步骤,尝试剪出各种线条和图形的雪花。

3.对剪纸活动感兴趣,体验剪纸的乐趣,发展幼儿手腕和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1.活动白板:歌曲《雪花和雨滴》第一段,《雪花和雨滴》伴奏,剪纸雪花成品,剪纸图示。

2.冰盆四个,内有剪刀,正方形宣纸,铅笔若干。

3.展示板。

活动过程:

1.歌曲《雪花和雨滴》,引出雪花。

(1)演唱歌曲《雪花和雨滴》。

(2)了解雪花的特征。

教师:你们见过雪花吗?是什么样的?

2.观察图示,探索雪花折叠剪的方法。

(1)观看图示,探索折叠雪花的方法。

教师:这个雪花是怎么完成的?先要做什么?怎么来折?要准备一张什么形状的纸?一共折了几次?

个别幼儿尝试。

(2)幼儿操作探索折叠的方法。

(3)欣赏雪花,探索剪的方法。

教师:雪花上有哪些图案花纹?他们像什么?是怎么剪出来的?剪的时候我们的手握在哪里?(中心角)可以在三角形的哪一边剪?

教师:剪图形时要注意什么?从什么地方剪?剪到什么位置才不会剪断?

3.教师交代用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现在我们用纸来剪雪花打扮我们的活动室吧!

教师:剪窗花的时候,先折再画后剪,可以在三角形的一边剪图形、也可以两边,注意不要把它剪断了。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张贴幼儿的作品,感受作品的丰富和变化。

(1)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2)幼儿互相欣赏,讲述自己喜欢的窗花。

活动延伸:

用剪好的雪花布置活动室。

20__美术活动教案小鸭戏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位置组合,以及在原形的不同位置添画的鸭子嘴巴、眼睛,表现出小鸭戏水的不同形态。

2.分别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彩纸,并能沿目测方向不断移动撕出原形和椭圆形。

3.能耐心地进行撕纸活动,初步形成节约意识。

活动准备:

1.黄色、橘黄色腊光纸,双面胶(糨糊、胶水),操作纸、记号笔。

2.水粉颜料、水粉笔,每组一个空纸篓3.小鸭玩具一个。

4.幼儿用书:《小鸭戏水》。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鸭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小鸭的形态。

1.教师:嘎嘎嘎,谁来了?小鸭子的头是什么样子的?身体和头,哪一个大?嘴巴又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自由回答后,教师小结。

教师:小鸭有圆圆的脑袋,椭圆的身体,扁扁的嘴巴,游来游去真可爱。

二、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嘶帖小鸭子的方法。

1.探索撕纸的方法。

教师:我找到黄色、橘黄色蜡光纸,可是没有剪刀怎么变出小鸭子的头和身体呢?(分别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腊光纸,眼睛要看者要撕的地方,拇指和食指一边向前移动一边撕)

2.探索撕圆形和椭圆形的方法。

教师:怎么撕出圆形形呢?(可以直接撕出圆形,也可以将纸对折一部分撕出半圆形后,打开就是圆形。)怎么撕出大的椭圆形呢?(可以直接撕出椭圆形,也可以将纸对折撕出一个长的半圆形,打开后就是椭圆形。)

3.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操作情况调整策略,对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可要求他直接撕;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可先提供形状模具让他用铅笔描出圆形或椭圆形,再沿铅笔线撕4.探索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组合方式及鸭子嘴巴、眼睛的添画位置。

教师:小鸭子在水里玩耍时会做出什么样子的动作?(将圆形和椭圆形随意性组合。)现在,小鸭子在干什么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它的眼睛、嘴巴应该画在哪里呢?(可以请个别幼儿画上。)

三、讨论添画内容。

教师:如果让你在小鸭子旁边画一些其他的物体,你会画什么呢?(可具体引导:水里有什么?小鸭子会遇到谁?。..)

四、幼儿在幼儿用书上进行撕贴添画活动,教师帮助个别幼儿。

1.教师一点一点地慢慢撕,要有耐心地进行撕纸活动。

教师:按形状的大小进行撕纸活动,小的从边上开始撕,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五、点评幼儿作品,鼓励幼儿看自己的画面创编故事。

教师:说一说,你的小鸭子在干什么?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19

杨青

教学目标 

师生共同体会荷花的美丽,了解作者是如何表现荷花的美的,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荷花。(录象欣赏)让学生自由说说看到的美丽的荷花。

二、总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配乐录音,出示课文荷花图。

2、听完了,你最深的感受是——“美”

3、你觉得荷花哪一方面的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味、形、姿态)原来荷花的美是因为它味美、形美、姿态美,你们读课文真仔细。

三、分组互助学习一至三段。

1、荷花的美给你留下了深深的美的印象,我们来细细研究研究叶圣陶爷爷是怎么把这些美表现出来的。

分组:重点研究味美的同学组成一组。

重点研究形美美的同学组成一组。

重点研究姿态美的同学组成一组。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点拨,和他们一起体味。

重点点拨:

味——清香

形——荷叶多、大、绿花——全开、未开、含苞欲放色——白、嫩黄

长势——冒

2、学生按顺序汇报交流。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3、你们说的非常好,能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吗?

四、师生共研第四段。

1、作者怎么说自己是一朵荷花呀?

2、不光是我一朵,有一池呢!(启发学生想象)

3、听教师配乐朗诵。

4、风过了,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5、学生练习朗读,交流汇报。

五、课文内容发散

互相交流有关荷花的课外知识。

杨青老师教育教学效果鉴定

杨青老师自98年以来,热心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勤练基本功,不断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在我校、区里做课,受到好评。2001年被评为市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她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充实提高自己。除了作好学校的业务学习笔记以外,她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杂志,如《卡尔威特的教育》、《魏书生系列教育丛书——语文教学》《魏书生系列教育丛书——家庭教育》《魏书生系列教育丛书——班主任工作》《全国小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新理论〉等等,并做了大量的。翻开她的书,总能看到她批注的圈圈点点和。她还到北京、上海、南京、濮阳、等地参观学习。这些学习,使她更新了观念,开阔了眼界,加深了文化积淀,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从98年直到现今,她担任二至六年级语文课兼同年级思想品德课,每节课她都认真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是语文课,十分重视钻研教材,深究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教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如教〈草船借箭〉一课,她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分小组自编自演。讲〈再见了,亲人〉时,她采用感情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教〈画杨桃〉时,她就让学生亲自去画一画,感悟课文的内涵……老师教的自如,学生学得轻松,学生对学语文兴趣很高,班级语文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布置作业 时,杨青老师别出心裁的将作业 分为几类,让程度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做到因材施教。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杨青老师坚持让学生写日记。通过勤练笔来提高写作能力。平时的教学中,她总是本着“七分表扬,三分批评”“肯定大多数的原则”,鼓励学生,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这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心,也赢得了家长的心。在2000年我校组织的“家长评议教师”活动中,杨青老师的满意率达到了98%,许多家长希望杨老师能一直教下去,把学生送毕业。

杨青老师从99年开始担任教研组长,她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热心帮助每一位教师,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发挥了组长的带头作用。

杨青老师教学基本功很扎实,在郑州市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课余时间,杨青老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从2000年开始,她承担了学校的电化教育省级课题。在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她利用休息时间,查阅大量资料,请教刘红梅、贺玉海等专家,撰写实验方案,三易其稿,最终获得市电教馆领导好评。实验期间,她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实验,设计量表,搜集资料,做好记录。2003年3月,她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了两万余字的实验报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在省级专家组成的结题验收会上顺利结题。所整理的实验档案被选送到会上交流展览。

主题创意美术教案篇20

【活动背景】

现在的孩子看动画片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东西,往往要看动画片就要买很多的动画光碟,但是看完了之后幼儿对它又没有什么兴趣了,就丢在一边,于是就被家长给丢弃了,于是我想到了利用——光盘,制作很多出有用的东西来,我想孩子们应该也很喜欢,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环保意识也会提高很多,知道有许多废旧材料可以用来进行装饰。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大胆的在光盘上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技能。

2、在创作活动中,体验光盘再利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光盘若干、彩纸、浆糊、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故事的形式引入)

师:小熊带了颜料去户外写生,在马路边看见一个朋友在哭,知道它是谁吗?其实就是小朋友以前在家里经常看见的——光盘。小熊就问:“朋友你为什么要哭啊?”“家里人嫌我没用了,就把我丢在垃圾堆里”“哦,原来是这样啊!别着急,我来帮你。”

师:孩子们,你们看见小熊是怎么帮助它的吗?你们想和小熊一起来帮助光盘朋友吗?我们一起来吧……

二、小朋友分组作画,老师个别指导,重点指导涂鸦光盘。

老师介绍分组作画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组:涂鸦光盘。

方法:宝宝们在光盘上有用刷子随意刷上自己喜欢的颜料,静置光盘等颜料干透后,用棉签蘸颜料勾画出轮廓,并进行添加想象画。

第二组:黑白光盘。

方法:宝宝们先在光盘上刷上黑色或白色的底色,静置光盘等颜料干透后在白底上用黑色和在黑底上用白色添画人物。

三、展示小朋友作品,和小朋友一起评价作品,表扬和鼓励小朋友。

1、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用了什么方法在光盘上作画的;

2、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光盘,为什么?

3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