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2024七年级地理教案

时间: 新华 七年级教案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考虑到所需教具的准备,例如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接下来给大家分享2024七年级地理教案,希望对大家写2024七年级地理教案有所帮助。

2024七年级地理教案篇1

第三节地图

第一课时

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

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学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提问: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

提问: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学生:把课桌缩小。

提问: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缩小了10倍

提问: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

提问: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要会读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指导学生读P19“C图-c”、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甲、乙、丙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甲点在乙点的什么方向,丙点在乙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甲点在乙点的正北方向,丙点在乙点的正东方向

提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提问:同学们打开书,看图P19“C图-a”,谁发现了这张图与“C图-c”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4、5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断:汽车沿什么方向行驶?

黑板画板图:

讲解: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这样的地图怎么判断方向呢?

学生:用人们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学生活动:1)分别说出B、C、D各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2)假如图中B、C两点的实地距离是90千米,分组讨论怎样确定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B点在A点的正东方,C点在A点的正南方,D点在A点

图2的西北方向。

提醒学生:知道实地距离,确定比例尺,首先在地图上用直尺量出B、C两点的图上距离,再与实地距离相比,可得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2厘米2厘米即:1:90千米9000000厘米实地距离

板书:3、一般定向法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地球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学生: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方;当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南方。

学生活动: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假如在野外考察或旅行迷了路,你能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在北半球)看哪个小组的点子多?

学生:1)可用指南针

2)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定方向

3)晴天的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方向

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提问:同学们想的点子非常多,说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知识,也说明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图可以表示出地面的各种景物,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观察“一些常用图例”。

板书:三、图例和注记

提问: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性。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一种特殊语言,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怎样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相互交流记忆方法;

2)每人发三张卡片,画出三种图例;

3)小游戏: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课后小结: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是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

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观测校园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二、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方向

2、指向标定方向

3、一般定向法

三、图例和注记

2024七年级地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

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

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过程: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1.美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亿,原有居民是,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黑种人占。

3.美国华人、华侨约万人,在、和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

1.小组讨论:外来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给移出国带来哪些影响?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现象?

2.阅读第81页资料,说说华人华侨对美国有哪些贡献?

3.小组活动:

读第84页,完成以下问题。

1.(1)~(5)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

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读图完成(1)~(3)

4.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5.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

Ⅳ、我能掌握我总结。(10-15分钟)

巩固练习:填充图美国部分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美国原有居民是。

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

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

教兴国的战略观念。

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

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教学过程: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分钟)

1.读图9.12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工业产品种类,产量,技术,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美国的硅谷在,因生产而出名。

Ⅱ、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阅读了解目标

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

1.自学内容交流反馈

2.阅读材料第86页说出美国有哪些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二位?从中说明美国是当今世界工业最的国家。

3.小组讨论: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活动:读第87页,完成以下问题。

(1)阅读4则资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2)看图9.11、9.12,总结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

5.学生讨论:中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借鉴美国工业的发展的经验?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信念?

巩固练习:完成填充图美国工业部分

自绘美国本土示意图,要求填注临海、邻国、五大湖、主要工业城市等。

知识拓展: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微电子工业、电脑软件、机器人、通讯设备、计算机辅助设备、光纤技术、超导研究、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

美国在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工程、化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术部门居世界首位,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芯片等方面落后于日本。

目前中国的那些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

2024七年级地理教案篇3

亚洲及欧洲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2024七年级地理教案篇4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社会课的重要性;

2.了解社会课的内容;

3.了解社会课的学习目的;

4.了解社会课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要性、内容、方法。

三、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图册、投影片、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社会课的重要性

1.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一旦离开社会,任何人将无法生存。

2.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

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学好社会课,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建设家乡,完成历史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课的内容(人与社会的关系)

1.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位置、疆域、人口、民俗、气候、资源、经济、文化、交往。

2.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3.当今社会状况:

(1)路线、方针、政策;

(2)当今世界上五大问题:

1)和平问题;

2)人口问题;

3)粮食问题;

4)资源问题;

5)环境问题。

4.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要求:P.2(4点)

1.了解周围的社会情况,了解中国的国情,理解社会科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

2.提高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和参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以及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3.知道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确立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4.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

(四)方法:P.3(3点)

1.认真读书。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学做社会调查。

社会课课堂规范:

1.课前准备好《社会》课本、地图册、作业本、填图册与笔记本。(讲述用途)

2.认真记好笔记。

3.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测验。

4.作业要求,(作业本、填图册为必做)作业本评分每错一题扣除10分,最低分为20分。交作业要及时。填图册填图要求。评优、良、及格、差。

第一章地图

第1~1节地图的语言

教材分析

地图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具有阅读、填绘地图的技能,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学会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和获取社会知识,是中学社会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节是学生了解、掌握和使用地图的基础。教材安排了实地方向辩认和地图上常用的三种定向方法等到内容,目的使学生区分实地和地图方向的判别,并能根据一般、指向标、经纬网三种地图,弄清“方向”问题,由于经纬网的概念对初一学生来讲尚未建立,因此,教材从经线、纬线等到基础着手,阐述了经纬网的意义,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经纬网定向法”这一难点问题。教材通过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和比例尺的换算,帮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关键使学生明确比例尺有大有小,包容的实地范围的“大小问题”;教材通过常见图例的列举,目的让学生读懂地图上各种符号表示“什么”问题。如果说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的话,那么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则是“工具”的工具。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问题探究法。从学生日常生活着手,思考实地方向辩别的种种方法,引入地图上定方向的三种方法,一般定向法学生装在小学时已经学过,地图上添加了指向标以后,或者在南极点上建造一座房屋其四面朝向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归纳指向标、经纬度网定向法。

2.实物演示法。由学生自学实地定向法的四幅图片和文字说明,并上讲台演示时钟表盘图确定实地方向;指向标定向法,可让学生在参照点上画指向标的方法,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经纬网定向法,需要演示经纬网地球仪,从中明确经线、纬线的指向和地球自转方向,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

3.读图法.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量杭州到北京的图上距离,从而引入比例尺的概念、换算和比例尺的三种不同表示方式。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本中三幅没比例尺地图反映出来和北京市区图,说明比例尺有大有小,包容范围有大有小,反映的内容有详有略。最后了解图示的常见图例。

4.讲述法。教师向学生讲清楚地图的最大特点是把广阔的地球表面上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就是反映图中所画的地理事物较实地缩小的程度,其表示方法有三种。比例尺有大有小,采用大小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反映地理事物有详有略,包容的范围有大有小。图例、注记内容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学,教师板画巩固。

二、课时安排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实地定向的方法;

2.掌握地图上的方向;

3.区分经线与纬线的不同特点,并了解经纬网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经纬网、东西半球、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

2.教学难点:经纬网定向法。

三、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球仪、经纬仪、地图册、投影片、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地图的概念

把地面上的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方位和比例,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及颜色绘在纸上成了地图。

(二)地图的作用

勘察、筑路、航空、航海、旅游探险、科学研究、国际交往、行军打仗。

(三)地图的三大要素(称地图的“语言”)

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1.方向N

(1)常用的三种定向方法:WNEN

1)一般定向法:W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WSES

2)指向标定向法:用箭头标出正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最精确的定向方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例: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

(2)实地测方向:

1)太阳测方向(太阳自东向西)

住房坐北朝南;

独立大树:叶:南茂北疏;树轮:北密南疏;

山坡:南面:繁茂、北潮湿背阳(多青苔)。

2)北极星定方向:指正北;

3)钟表定方向:太阳:6时在E;12时在S;18时在W;

①手表当时的时间数的1/2的数对准太阳,其12点处向北(24小时的表用正点计)

②对准太阳,时针与12点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即一头指北,一头指南。

(3)经纬线:

1)经线:

①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②指示南北方向;

③呈半圆,长度相等。

2)纬线:

①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

②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自成圆圈,称纬线圈;

④赤道最大,极点为“0”,长度不等。

3)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东经度:(E)O0经线以东的1800为东经;

5)西经度:(W)O0经线以西的1800为西经。

6)东西半球:国际上习惯于用于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我国位于东半球。)

(4)南北两半球:

1)赤道:O0纬线,长40075KM,把地球平分南北两半球;

2)北纬:赤道以北至900N,也称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

3)南纬:赤道以南至900S,也称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O0~300300~600600~900

(6)经纬网:

1)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2)作用:可以准确地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三)小结

通过设问,让学生了解地图上常用的三种方法中,普遍采用和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分别是什么定向法。巩固00经线和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以及中国所在半球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地图上的比例尺;学会运用比例尺公式进行换算;理解大、小比例尺地图反映的地理事物的特征。

2.掌握地图上的图例与注记;

3.掌握读图的步骤.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常见图例记忆。

2.教学难点:大比例尺、小比例尺及地理上反映的地理事物特征差异。

三、教学准备

中国政区图、市(县)图或镇(街道)图。

四、教学过程

(一)比例尺(缩尺)图上距离

1.表示公式:比例尺=实地距离

2.三种表示形式:

(1)线段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KM)

0102030KM

(2)文字式: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十千米

(3)数字式:1:1000000或1/1000000;(1百万分之一)。

3.比例尺的分类:

(1)大比例尺:大于1:200000(二十万分之一);范围小,图详细;(学校图)

(2)中比例尺:1:20万~100万分之一(一百万分之一);(市、县图)

(3)小比例尺:小于1:1000000(一百万分之一);范围大、图简单(国家图、世界图)。

(二)总结:比例尺越大,图中范围越小,图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中范围越小,图简单。

(三)图例、注记;

1.图例:为了把地面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画在地图上,人们设计的一系列的符号叫图例。

2.注记: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四)小结

1.让学生归纳这两节课学习了哪三方面的内容,教师归纳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最基本的语言,也称地图的三要素。但地图的语言十分丰富,除所讲的以外,还有地形图中的等高线、等深线、气候图中的等降水量线等等,我们今后在学习中逐步加以了解。

2.随堂练习:

《填图册》第一页1~2,第二页2。

2024七年级地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日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

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

国家 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探究题活动: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 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

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

三、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图片

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日本

一、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2024七年级地理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俄罗斯的疆域、位置和简要历史,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及自然资源特征。

2.通过对俄罗斯疆域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做出适当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俄罗斯国家变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心国际时事,并能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用具

《东西半球图》、《俄罗斯地图》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谈话法

教学提纲:俄罗斯

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

2.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

3.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

二、自然环境1.较平坦的地形2.温带大陆性气候3.主要河流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1.森林资源

2.水力资源

3.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矿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学习新教材第一节:疆域和自然环境(板书)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

[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地区。北部、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线与黑海、波罗的海相邻。

2.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

[提问]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

[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十分不利。

[读图]从图上找出穿过俄罗斯的一条重要纬线,一条重要经线。[提问]这两条经纬线分别说明什么?

[教师归纳]北极圈从俄罗斯北部穿过,北部属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东经160°经线从东部穿过,俄罗斯地跨东西两个半球。从上述俄罗斯所跨经纬度及海陆位置不难看出,国土之广大,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领土东西长达一万千米,坐火车穿越全境要一个星期,全部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3.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板书)

[读图]请一位学生到黑板前指图(《东西半球图》),说出亚欧两洲分界线。[提问]从亚欧两洲分界线看,俄罗斯属于哪一个大洲?(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从上述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国土三分之二在亚洲,应属亚洲国家,但从教科书上看,是做为欧洲的国家介绍给大家的。

[提问]为什么说俄罗斯是欧洲的国家?(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人口集中在欧洲部分,而且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所以我们说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属于欧洲的国家。那么它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呢?

4.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板书)

二、自然环境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各地形区的分界线,总体看俄罗斯地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叶尼塞河以西以平原为主,分别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二者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叶尼塞河以东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以东为东西伯利亚高地。总的看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山地集中在南部。

1.较平坦的地形(板书)

俄罗斯的这种地形特点及地理位置特点,对气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提问]俄罗斯气候有什么特点?(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0℃以下,气温较低,年降水量为500毫米以下,降水较少。)

[教师补充]俄罗斯气候总的看大部分地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俄罗斯气候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至70°之间,北极圈从北部穿过,较高的纬度是造成俄罗斯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俄罗斯的广大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又是造成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使之形成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板书)

但是由于俄罗斯国土辽阔,实际各地气候并非那么整齐划一,东西南北有很大差异。

[读图]读课本“俄罗斯气候图”,指出俄罗斯各地气候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俄罗斯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又临北冰洋,为极地气候。东部太平洋沿岸受季风影响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中、西部虽然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表现在气温、降水上也有很大差异。

[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亚欧大陆西部、中部气温、降水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西部为东欧平原,地势低平,受大西洋影响较大,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西部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但中部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远离海洋,又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气候是较为复杂的,这一点与其国土广大是分不开的。但分布最广、最突出的气候,仍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这种气候特点对俄罗斯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大部分河流封冻期长。)

3.主要河流(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并回答问题:从图中分析这些河流有什么特点?怎么形成的?

[教师归纳]主要河流分别于流经欧洲的伏尔加河,流经亚洲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些河流多为世界长河,是俄罗斯辽阔的国土孕育了它。受地势影响,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造成俄罗斯气温较低的北冰洋沿岸,水量却很丰富,水和热量的配合有些不尽人意,伏尔加河则因流经东欧平原,成为俄罗斯主要的内河航道。

过渡俄罗斯辽阔的国土不仅使各地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使之趋于复杂,而且也为俄罗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尤以森林、水力、矿产等资源最为突出。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板书)1.森林资源2.水力资源3.矿产资源

[读图]在《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石油、煤炭、铁矿产地。(教师边讲边在俄罗斯地图上贴矿产符号)。

2024七年级地理教案篇7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学了这些有什么用?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这里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说。

三、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成因

今后每节课前都进行“地球人考察”活动,屏幕显示“方舟计划”,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公元2070年,地球人口已达100亿。由于工业革命200多年来的盲目发展,尽管人类在2070年科学、技术、经济达到很高水平,但,孕育人类的自然界已破坏殆尽,再也无法承担这庞大的人口压力。同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人们行为失范……人类和地球面临着毁灭的危机。

幸运的是,人类此时已经拥有自由航行于太空的能力。于是,全球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方舟计划”,准备把地球上的一部分(约1亿)普通公民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为了不重蹈地球命运的覆辙,全球委员会决定:这1亿人要经过严格挑选和考查,“合格地球人”考查于是展开……”

今天,我们从娃娃抓起,在同学们之间也来考查一番,希望我们的考察训练能够让同学们成为真正合格的地球人,为地球发展贡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使“方舟计划”不需要实行,让我们和地球和谐发展。

四、装上地理头脑

举例一:展示课本图:“风沙掩埋了古文明”,问: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学生七嘴八舌:

1.尊重自然规律。

举例二:听老家姑姑谈家乡变化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4.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上4条比较抽象,不用多解释,也不需要学生掌握,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需要应用到。

【教学后记】

本节课看似很简单,其实很难,不知道该对学生说些什么!本着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为原则,课堂上注意随机应变,不必要求学生掌握什么记住什么,只要这节课下来,学生对老师、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节课就算上成功了!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辅助材料: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有关课程课件(自制)等

教学辅助媒体: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教师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第二组讲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教师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都有哪些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并引导:最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教师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3页图1.2,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图或挂图,然后让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教师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作业设计: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下节课带来,并比比看谁做的。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14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