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时间: 新华 七年级教案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流程,从而增强教学自信心。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行政区划和居民构成等基本情况,了解美国工农业生产的特点,掌握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工业分布和主要城市。使之认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通过读图分析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读图能力。

三、通过学习美国国内种族不平等和贫富悬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反对种族歧视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教学重点

农业和工业的生产与分布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工业和主要城市的分布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美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有关景观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加拿大和美国都是北美地区经济发达的国家。它们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差异也是明显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美国的知识。

【提问】展示美国国旗的图案,大家数一数美国国旗上有多少道条纹、多少颗星?其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的国旗由13条红白相间的横条和50颗五角星组成,通常称为星条旗。它象征美国由最早独立的13州发展到今天的50个州。美国的国旗反映了美国的建国历史和领土组成。它反映了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它反映了美国把领土从大西洋逐步扩张到太平洋沿岸以及海外的过程。它还反映了印地安人受苦受难的过程,其领土的扩张史也是印地安人的血泪史。

【引导读图】读美国政区图,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岛,

说明美国领土的范围和海陆位置。说出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的经纬度位置。

【学生回答】(略)

【板书】第二节 美国

一、美国的领土组成,50个州和1个特区

【引导阅读】阅读下文:美国居民的种族和民族构成相当复杂,其中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占绝大多数,还有占全国人口11%的黑人,他们是被贩运来的非洲黑奴的后裔。美国的黑人原主要分布在南方,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而后逐渐迁往北方并进入大城市,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工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仍然受到歧视。印地安人是美国原有的居民,由于惨遭殖民者的杀害,人口大量减少。目前所剩的130多万人也只能生活在荒凉的特别划定的区域内,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美国的华侨和华人约有80万,主要居住在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和纽约,华侨对美国西部的开发曾作过重大的贡献,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美国是世界上的移民国家,世界上有100多个民族的后裔生活在美国,他们带来了各国的技术和传统,互相交流、吸收,共同建设了美国这块土地。

从上文,你可以看出什么?(分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教师小结】美国是一个种族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和种族歧视的社会。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板书】二、多民族的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1.欧洲移民及其后裔为主的多民族国家

【承转】美国有2.5亿人口,世界上有100多个民族的后裔生活在美国,他们是如何分布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美国人口分布图”,思考美国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在哪里?人口稀少的地区在哪里?美国人口70%以上分布在城市吗?你能概括出美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城市人口比重大。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山区人口稀少,70%人口居住在城市。东北部地区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是世界上的人口密集区和城市带。

【承转】人口的分布与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分布又有了新的变化。

【引导讨论】为什么美国人口一度从南部迁往北部,现在又有从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的趋势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人口最初集中在大西洋沿岸东北部地带。随着北部和西部的开发,人口曾较大规模地从南方移向北方,从东部迁往西部。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从传统的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向南部和西部新兴工业区迁移的趋势。说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使工业分布不断变化,使人口随之迁移。

【板书】2.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承转】美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条件是一个重要条件。我们观察一下美国和加拿大哪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请同学们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水文等方面与加拿大做一个对比。然后每个小组由一位同学说明本小组的意见,再请一位同学对全班的发言进行小结。

【学生小组发言和学生小结】(略)

【教师小结】美国本土在温带和亚热带,东西两侧均濒临海洋,使美国气候既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同加拿大相比,其热量条件优越的多。另一方面这里的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热条件配合的好。对农牧业生产十分有利。这里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在美国落基山以东地区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上,水分条件也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美国三面临海,尤其东西两侧均为浩瀚的大洋,而且多曲折的海湾,由于纬度位置比加拿大低,港口终年不冻,为其提供了比加拿大更为有利的海运条件。沿海地带受海洋影响比较大,气候温和湿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使之成为美国城市密集、工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像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等。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四、教学步骤

(一)第一课时

一、移民国家

1.导人新课。

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等。

创设情景: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像(播放美国街头-队伍录像片段),看看在美国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说明美国是一个由各种人种构成的移民国家。)

总结: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板书:移民国家。

2.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华盛顿:美国人。爱因斯坦:德国犹太人。杨振宁、李政道:中国人。乔丹:非洲人。)

3.阅读教材81页图9.2“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 (白种人占84%,最多;其次黑种人占13%;其他占3%。)

4.阅读教材81页2题中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在美国社会中,黑人、印第安人和华人在政治、工作、生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即美国存在种族歧视问题。美国政府总是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而自己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却始终解决不了。)

板书:种族歧视。

5.情景教学。

(1)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展示华人在美国工作、生活的资料。

问:华人对美国的建设都有哪些贡献? (西部开发,修筑铁路;科学界获诺贝尔奖的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

等;航空领域有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王赣骏。)

板书:华人的贡献。

6.过渡:有众多的中国人生活在美国,那么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其他自然环境与中国有哪些异同?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1.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美国位于西半球的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西南与墨西哥相邻,北临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部分属北温带,少部分属寒带。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属热带。)

4.展示美国国旗。

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他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5.展示美国的气候图。

引导: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温带大陆气候、亚热带温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高山气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带大陆气候。)

6.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问: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

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7.引导。

由纬度位置可以推测到光热资源。

由平原面积可以推测到耕地资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对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2、让学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是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对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是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自己身边,学习地理应注意搜集身边的地理信息。电视中的各种节目、报刊杂志、图书馆的藏书,互联网站等都传递着许多地理信息,我们要逐步学会搜集地理信息并思考相应的地理问题,本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地理的途径、方法以及技能等。

二、课前热身

学生分组讨论:看哪位同学最新的信息中地理信息最多?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并且分组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一组搜集的最多。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提示:要学好地理,首先要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再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最后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或生活圈子,从实践中去学习。

2、四边互动

互动1:教师对学生搜集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地理问题,然后提问:

(1)为什么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连续发生地震?

(2)为什么我国南方、北方的部分地区常发生水、旱灾害?

(3)为什么南方能大面积种植柑橘,北方却不行?

(4)为什么吐鲁番的哈密瓜那么甜?

(5)为什么南极洲蕴藏着大量煤炭资源?

明确:观察和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问题,探究其成因和规律,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对比、分析、综合、观察、联想等方法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地理。

互动2:要学好地理,我们单靠坐在教室里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周边的环境,走进大自然,通过野外旅行,学会观赏大自然。野外旅行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游园、滑雪、探险、狩猎、海滨休闲、水上漂流等。野外旅行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步行、骑自行连、乘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教师用投影出示讨论问题:

1)你曾经外出到过哪些地方旅行?

2)旅行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采用什么交通工具?

4)时间如何安排?

5)旅行路线如何?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选一两名代表汇报。

进一步提问:野外旅行要准备好哪些物品呢?

明确:地图、指南针、笔记本、望远镜、照相机等。

强调:还要学习并掌握一般的地理观察、地理摄影、地理素描、地理标本制作等技能。

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野外旅行能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增长地理知识。地理学习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生活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应用它;我们身边就有地理知识,只要留意就会学到很多正在使用的地理知识。

四、达标反馈

讨论:学生分组设计一条附近地区野外旅行线路,内容包括:地点、旅行线路、开始和到达时间、旅行内容、交通工具、物品准备、注意事项等。

五、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学生先小结本节课内容。教师点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学好地理,懂得了学习地理的方法途径,进而发展了自己的地理意识和创新精神。

(2)方法小结

本节课主要采用讨论法学习。

六、作业

设计一条最好的旅行路线,最好的地图,进行一次野外旅行。

七、板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5

美国的面积达9,363,400平方公里, 仅次于苏联、加拿大和中国, 为世界第四位.

美国陆地(阿帕拉契山除外), 可以分为七个主要地区:(1)阿帕拉契山区, (2)沿岸低地, (3)中部平原区, (4)奥沙克山区, (5)落矶山脉, (6)西部草原、盆地, (7)太平洋海岸低地.

阿帕拉契山区

从美国东北向西南沿伸到乔治亚州与阿拉巴马州. 此区又可细分为三个并列的带状区. 从东到西分别是 ①蓝岭地区②脊岭和山谷地区③阿帕拉契山草原区. 蓝岭地区夏天凉爽, 闪烁的河水与优美的天然景色, 使它成为一个怡人的游览区. 河流切穿山脉造成陡峻葱郁的山谷. 脊岭和山谷地区在蓝岭地区的西部, 由纽约州到田纳西州一连串的山谷所构成. 山谷的底部都相当平坦. 富庶的农场与繁荣的城市, 如阿尔巴尼和肯诺克斯维里等城市就座落在山谷之中. 阿帕拉契山草原区在脊岭区与脊岭山谷区之西. 山谷、平地为良好的耕地. 草原地下有丰富的煤矿与石油. 美国境内许多大的工业中心, 如匹兹堡, 即位于此区.

沿岸低地

沿岸低地可分为三区:①大西洋沿海平原, ②山麓高原, ③海湾平原(墨西哥湾沿海平原). 大西洋沿海平原从新英格兰伸到佛罗里达南角. 在弗吉尼亚, 农业一直很重要, 在缺乏可耕地的新格兰区, 人们转向海上, 从事捕鱼或航海的工作. 大西洋沿岸海湾多优良的港口. 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城、诺福克以及费城, 皆为海湾中繁荣之大城. 山麓高原是下坡线内陆的不规则高原. 下坡线正是山麓高原与大西洋沿岸平原交会的地方. 这块山麓高原一直由新英格兰伸展到阿拉巴马州的中心地带, 此区生产烟草、苹果或饲养乳牛. 佛罗里达州南端的墨西哥湾, 为海岸平原. 这块土地平坦的平原的分布由温带到热带, 可产稻米、副热带水果, 北邻美国棉花带. 海岸平原最重要的两条大河是密西西比河与俄勒冈河. 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密苏里河构成世界上的河流系统之一. 它灌溉大部分的内陆平原以及部分的海湾平原.

中部平原区

本区由阿帕拉契山高地一直到落矶山脉. 内陆平原的西部就是所谓的"大草原"地区. 世界上许多产量的农场与的工厂都在内陆平原上. 在内陆平原的发展上, 五大湖区与密西西比河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这五大湖——伊利湖、休伦湖、密执 安湖、安大略湖与苏必略湖是世界上的淡水湖区, 它们的总面积达244,780平方公里. 水牛城、芝加 哥、克利夫兰、底特律、多伦多及密尔瓦基这些城市的工商业, 又都与大湖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奥沙克山区

本区高耸于内陆平原上. 这个地区是以它粗放的美而出名, 并是一个为人喜爱的渡假胜地. 此地有许多急湍、清流以及地下山洞. 山上长满茂密的森林并且蕴藏煤、铁及其他矿产.河谷地区之外的土壤都太过贫瘠而无法耕作.

落矶山脉

落矶山由新墨西哥州的北方, 经过加拿大延伸到阿拉斯加. 这座高大连绵的山脉构成北美洲大陆的脊梁, 而大分水岭则穿过落矶山脉. 这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水岭.

西部草原、盆地区

这些地区位落矶山的西部. 科罗拉多河将草原切割成深的峡谷, 崎岖的地形及鲜明的色彩使它成为世界上的自然奇景之一. 位于盆地与丘陵中间的"大盆地"是沙漠地区.

太平洋海岸低地

内华达山与卡斯德山脉共同构成本区的东界. 哥伦比亚河谷是这块四面由山墙阻隔的地区中, 便于通行的路线. 山地上有着大森林与丰富的矿产, 其中尤以金矿为最多. 内华达山与卡斯卡德山脉的西部是一连串肥沃的山谷, 美国西部的许多主要城市就在这个山谷里. 沿海丘陵在上述山谷的西侧, 这些山地在许多地方笔直滑落与太平洋中, 然而洛杉矶周围的沿海平原则相当宽广. 太平洋与大西洋沿岸不同的是太平洋沿岸的海湾为数极少.

气候

美国气候有许多不同的类型. 有些地区非常炎热, 有些地区则非常寒冷. 有些地方雨水过于丰沛, 有些地区雨水不足. 然而大多数地区的气候都很温和, 这种温和的气候推动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 也提高美国农业的经济成长. 而亚利桑那、南加州、佛罗里达和夏威夷, 也因为冬天温和的气候, 观光事业兴盛. 降水量(如雨、溶雪、霜与雹)在美国的分布均匀. 不过, 西部大部分地区较为干燥的内华达州平均年降雨量1885公厘. 而最多雨的路易斯安那州平均一年竟有14321公厘的降雨量. 美国全国最潮湿的地方是夏威夷考艾岛的卫阿里拉山. 年平均雨量高达11,700公厘. 最干燥的地方是加州的死谷, 年平均雨量甚至不到50公厘;死谷也是美国最热的地方, 气温曾高达57℃, 这是7月10日的纪录. 美国最低气温的纪录是-62℃, 这是1971年1月在阿拉斯加普洛斯派湾所创下的纪录.

人口与民族源流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

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

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②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④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讨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图的步骤:

①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③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④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小结]

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7

(课堂导入)

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亚洲全有——地形复杂)

(讲授新课)

板书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提问 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活动:

(1)读图6-3,亚洲地形图,6 -4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填图练习)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

(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

归纳 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5)小组讨论:

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讲解 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 亚洲地形的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 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6-3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16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