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

时间: 新华 七年级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有合理的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展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感知、体会江南竹乡的美丽景色,明白作者所寄寓的深情。

品析本文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的作用,培养与增强语感。

在欣赏、感受自然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作品的内容美和语言美。

教学难点:

品析本文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的作用,培养和增强语感。

课时:2课时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开展式。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了解作者,通读课文。

教师:制作课件。

设计思路:

通过联系生活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初读与朗读品析两个教学环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质疑探究,培养学生勤思考,善提问,会探究的学习品质,在领悟文章本身及大自然的美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同学们,竹子是大家熟悉和热爱的植物,在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几乎处处都能见它的身影,你能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谈谈你对竹子的感受吗?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小结:说到竹子,同学们的话就多拉,竹子不仅是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而且与我们的精神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随着当代画家兼散文家黄蒙田,一起去江南竹乡走走。(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晾(liàng)沏(qī)隧道(suì)竹箬(ruò)

屏风(píng)密密匝匝(zā)山麓(lù)山岚(lán)

2.理解词语

(1)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

(2)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情况相符

三.整体把握

1.范读课文,也可听课文录音,(出示课件1:图--竹林、山、水、乐--清脆的鸟鸣。)

教师要尽可能地注意到语气、语速、语调、重音等,以此来感染学生。同时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了解作者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课件2)

想一想: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几部分?各段的段意是什么?

(2)作者是臬描写江南竹乡的面貌?

说一说:

(1)竹林深处的人家,生活上有什么特点?

(2)作者用了过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不切文题吗?为什么

(3)你觉得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由朗读,交流发言,相互评判(出示课件了)

按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行踪,课文分五个部分,简单如下:江南竹乡--走入竹海--来到竹坞--来到竹海山村->

留下深刻的印象(竹子多)(感受独特)(所见所闻)(百姓生活)并形成板书:竹林深处人家--远看:多、广淳朴、恬静、和谐深入竹林:密、美

画家:束手无策,画不出一幅画来

作者情感:喜爱、赞美

(本步着眼于使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发言,相互评判的形式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最基本的信息:内容、情感、谋篇布局)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文章结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等方面,整体感知了课文,明白了这是一篇以游踪作线索,移步换景,描述了江南竹海和竹海深处人家安适生活的散文。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竹林深处人家》这篇课文,对它的内容和主题都比较熟悉了。今天,我们来细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写景艺术和语言艺术。

通读课文,合作探究

(方法:全班分为6组,每组7-10人,进行研读、讨论,最后由一位同学总结,全班交流。)

投影显示问题:

本文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你觉得文中的哪些语句特别精彩?画出来作些批注并交流。

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能找出来并归结出本文抒情的特色吗?

学生圈点、批注、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感知、体会、品析本文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等的作用,培养与增强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因而即使是相同的语句也会有不同的见解,但这正体现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判能力,评议时要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有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增加体验的深度与广度。)

质疑探究

师:在读了本文后,也许你觉得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答,现在把这些不明了的地方向大家提出来,看看大家能否帮助你到解答。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竹林深处进行描写的?

描写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哪些句子景中有情、融情于景?

(质疑问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及问题意识。学生不一定能充分理解课文所示背景,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再读深化

请大家自由朗读

把你认为优美的句段朗读出来。

拓展延伸,多思多说多写

请大家考虑,找一处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然后学习作者的写法,给自己插上想像的翅膀,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二、过程与方法:

(一)反复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分析文章的重点语句,深入领会人物感情

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学习目标:

1、走近作者

2、美读课文

3、重点字词

4、走近老王

5、品味老王

6、怀念老王

7、感悟老王

8、关注“老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

2、难点: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学法分析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教学过程:

(一)1、进场导入: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爱的人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

补充: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__”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2、教学导入:杨绛的自述

1966年__开始,我和默存也在劫难逃1966年8月9日,我被“揪”了出来,3天后,默存也被“揪”了出来那时候,他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同属学部,命运也相同每天上班,各自挂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牌子,我原来是个“资产阶级学者”,自幸级别不高尖顶高帽都需缴还帽子上的名目经过规范化,我就升级成了“资产阶级学术”,和默存一样自己用毛笔工整地写上“资产阶级学术”等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他的专职是扫院子,我的专职是扫女厕一天,默存在被揪斗中,头发给人剃掉纵横两道,成了“十”字怪头,我赶紧将他的“学士头”改为“和尚头”,抹掉了“十”字有一晚,同宿舍的“牛鬼蛇神”都在宿舍的大院里挨斗,有人用束腰的皮带向我们猛抽默存背上给抹上唾沫、鼻涕和浆糊,渗透了薄薄的夏衣我的头发给剪去一截斗完又勒令我们脱去鞋袜,排成一队,大家伛着腰,后人扶住前人的背,绕着院子里的圆形花栏跑圈儿,谁停步不前或直起身子就挨鞭打发号施令的是一个“极左大娘”——一个老革命职工的夫人;执行者是一群十几岁的男女孩子我们在笑骂声中不知跑了多少圈,初次意识到自己的脚底多么柔嫩等我们能直起身子,院子里的人已散去大半,很可能是并不欣赏这种表演我们的鞋袜都已不知去向,只好赤脚上楼回家

有一家的大娘却狠,口口声声骂“你们这种人”,命我爬进铁丝网拦着的小臭旮旯,用手指抓取扫帚扫不到的臭蛋壳和烂果皮押我的一个大姑娘拿一条杨柳枝作鞭子,抽得我肩背上辣辣的痛

那是八月二十七日晚上剃了“阴阳头”的,一个是退休干部,她可以躲在家里;另一个是中学校长,向来穿干部服、戴干部帽,她可以戴着帽子上班我没有帽子,大暑天也不能包头巾,却又不能躲在家里默存急得直说“怎么办?”我说:“兵来将挡,火来水挡,总有办法”我从二楼走上三楼的时候,果然灵机一动,想出个办法来我女儿几年前剪下两条大辫子,我用手帕包着藏在柜里,这会子可以用来做一顶假发我找出一只掉了耳朵的小锅做楦子,用默存的压发帽做底,解开辫子,把头发一小股一小股缝上去我想不出别的方法,也没有工具,连浆糊胶水都没有我费了足足一夜工夫,做成一顶假发,害默存整夜没睡稳(因为他不会帮我,我不要他白陪着)

我笑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洗脸可以连带洗头,这回我至少也剃了半个光头果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只是变了样我自恃有了假发“阴阳头”也无妨可是一戴上假发,方知天生毛发之妙,原来一根根都是通风的一顶假发却像皮帽子一样,大暑天盖在头上闷热不堪,简直难以忍耐而且光头戴上假发,显然有一道界线剪下的辫子搁置多年,已由乌黑变成枯黄色,和我的黑发色泽不同——那时候我的头发还没有花白

街上的孩子很尖利,看出我的假发就伸手来揪,幸有大人喝住,我才免了当街出彩我托人买了一只蓝布帽子,可是戴上还是形迹可疑,出门不免提心吊胆,望见小孩子就忙从街这边躲到街那边,跑得一溜烟,活是一只过街的老鼠默存愿意陪我同走,可是戴眼镜又剃光头的老先生,保护不了我,我还是独走灵便

他们全所是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七号走我们“连”是一九七0年七月十二日动身下干校的干校的地点在河南罗山,上次送默存走,有我和阿圆还有得一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王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杀去世工宣队领导全系每天三个单元斗得一,逼他交出名单得一就自杀了默存烧锅炉,我种菜,第一项是建造厕所,挖井浇菜

“__”结束后,我们获得了自由,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

3、教师结语: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作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本来是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一下子成了人人喊打,鄙视的对象,受人冷眼,而这个时期,却有一位朴实的劳动者,给了作者一家温暖,以及力所能及的小小帮助他一位车夫,杨绛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

(二)环节一“走近老王”: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阅读课文,走进老王的心灵并让学生找出生字僻字

伛 yǔ 攥 zuàn 惶 huáng 恐

荒僻 pì 塌tā败 取缔 dì

骷髅 kūlóu 翳 yì 滞zhì 笨

愧怍 kuìzuò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3

【设计意图】

达成目标: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珍爱生命。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6.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雨的四季》是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它是写景抒情散文。要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美,赏析散文的画面美及其情趣美。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趣。因此,赏析好本文,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会有一定帮助。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运用自读、诵读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2、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也已不陌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文本内容对他们不陌生,教学本文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梳理情节理清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体验作者情感。

2.在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的语言,感受文章所表现美,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粗犷痒嗦嗦诱惑静谧莅临吝啬咄咄逼人”

2、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3、运用自读、诵读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4、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5、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去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

播放四季之雨的&39;配乐图片。

学生说观感

(二)拜访作者

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听雨篇

1、师生共同诵读文本。感受作者的优美文采。

2.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2,初步感知文本。概括事物特点。

三、【合作交流】

活动一品雨篇

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这句运用了(感官、写作手法或修辞、特点.)”表述出来。

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拟人句子: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表达作用:“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示出雨后春景;”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的给我们展示了对雨的热爱。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绿茵茵的波浪““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整棵树,以及她的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体富有人的形态,“明亮的眼睛”“手臂顿时柔软”“萌发的叶子像绿荫的波浪”更加替下了书的生动,形象,也给了读者不一样的感受

活动二:悟雨篇

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2、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3、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雨的四季》写得美轮美奂,打动人心?

调动感官显色彩

巧用修辞绘神韵

按照顺序层次清

融情入景巧抒情

活动三:炫雨篇

雨使你想到什么?

提示:有关雨的诗词、歌曲、谚语、文学作品、电影……

美文四读

音韵美正确读

意蕴美理解读

境界美品味读

人性美感情读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4,学会分析,善于联想想象。

四、【综合建模】

课外拓展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刘湛秋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飘落的羽毛

像一阵爱的抚摸

秋天,异样的恬静

苹果神秘地挂上白霜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一只解缆的船

像滚动的绒线球

西风扬起蓝透了的云帆

枫叶在偷偷地把你张望

也许追求比秋天更多寥阔

也许幸福会不期而降

大自然

你的美每搅动

心灵便有一千种和谐的音响

教师小结:岁月像一条长河从我们的生命中缓缓流过,总会有一些东西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也许是一处风景。只要你热爱生活,就能在孤单时享受寂寞的美丽,在黑暗中看到黎明的曙光,在风雨中想见七色的彩虹!让我们一起睁开慧眼去书写美好的生活吧!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

2.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体会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

教学重点:

熟悉情节,把握形象,体会角色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童话这一文学体裁。

导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将讲讲这个故事。

二.简介作家作品:

这是一篇的童话,它的作者很了不起,是安徒生。周扬说:

“丹麦出了一个安徒生,赢得了世界的、不只限于少年儿童的广大读者。”下面哪位忠实的读者想大家推荐一下他的主要作品?(学过的有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另外还有可爱的《丑小鸭》、美丽的《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等等。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三.学习新课:

1.(请再读一遍题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谁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新装、皇帝)如何展开的?速读课文,看谁能填对老师出的题目。每空只能用一个字。

情节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说出起止。

2.请一位同学照此顺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情节完整,语言连贯,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说得简要明白。

3.你认为哪个情节最精彩?(或你最喜欢哪个内容?)(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哪句话最生动?(举例说明并说说)为什么?(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鲜明生动、逼真传神,活灵活现,符合人物性格特点。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几个精彩的片段。

看新装(分角色朗读)

穿、展新装(课本剧表演)

4.思考讨论:

(1)找出在故事情节中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想想起什么作用?(推动作用)人们都怕这一点,才让骗局步步得通。(它的作用从下面的问题中也可看出来)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甚至皇帝本人都不敢说真话,老百姓一开始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略)这些是什么描写?(心理描写,它说明了人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原因:皇帝:为保住皇位;大臣:为保住官位,也怕杀头;老百姓:怕杀头。)小结:或为保住皇位或官位,或怕招来杀身之祸。既然这样,大家就只好上当受骗了。

(3)全文的情节其实就围绕一个“骗”字展开,我们来看看各色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表现出什么什么性格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

起先是骗子设骗局,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来欺骗皇帝和大臣们,然后大臣们同骗子一起来欺骗皇帝,最后皇帝、大臣们一起参与到欺骗的行列中欺骗老百姓,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一群骗子!老百姓起初也不敢说真话,最后是——

谁说的?为什么要由一个小孩的口来说出?(所根据的西班牙民间故事中是由一个黑人说出来的,安徒生作了改动)

(因为他天真纯洁,无私无畏,不懂世故,无所顾忌,他说的话更能揭穿骗局,暴露统治者的丑恶本质。)与他相比,你对其他人的印象如何?安徒生就是这样用童心写童话,用你们的语言写属于你们的故事,把严肃的道理放在诙谐的故事中,不愧为世界屈指可数的童话作家。

(4)说了这么多,谁能说说什么叫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往往采用拟人手法,将世界上的事物人格化。)出示投影。

(5)童话最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想象和夸张)本文就是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著称。两者关系如何?(夸张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本文的想象非常奇特。比如写骗子设的骗局。写他们的骗局毒辣得很,谁要说一句真话,说看不见衣服,就借专制皇权说你“不称职或愚蠢得不可就药”于是上上下下的人就异口同声、自欺欺人的造假,甚至不惜当众出丑。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啊!

有同学可能回说:这些情节太夸张了。哪些情节比较夸张?举例说明。(结合课后练习二)(可顺势讲一下“爱新装”的作用——引子昏庸无能、奢侈虚荣,这样的皇帝为骗子所捉弄也就很自然了,从而引出下文。)

质疑:你相信这些人和事吗?(可争论)我信。为什么令人信服呢?安徒生说:“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否则我的美丽的接骨树丛就不会从茶壶里冒出来了。”他的这篇童话是有其真实基础的,它写于1837年。(当时的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饥寒交迫;而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事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一则民间故事改编《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讽刺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其他时代有这种人和事吗?现在呢?有些人为什么要弄虚作假?怎样才能杜绝这种行为?

明确:(有。童话首先是概括了历代帝王的共同特点,再者,那些溜须拍马的大臣、善钻空子、巧取豪夺的骗子,在其他时代也大有人在。因为在许多时候,说真话反而倒霉,人们也就不敢说真话,致使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事情也就时有发生。)(现在也有。比如假冒伪劣。学生举例说明。)(有私心,为了私利。一个“私”字。如故事中的皇帝为了权、大臣为官、百姓为避祸)(大公无私)

你说过假话吗?(知错就改即可)在我们地生活中如果遇到假、恶、丑,你会怎么做?

(我们应当坚决打假,去伪存真,与丑恶现象作斗争。)同学们,我们从自身做起吧,就像童话中地那个小孩子一样无私无畏,说真话、做好事、热爱美,创造美,以实际行动战胜假、恶、丑,让世界相信:明天会更好!希望属于你!

总结:我们今天听了一个童话故事,认识了一些人,懂得了一定地道理,具有了百倍地信心。这是我们共同地收获!

布置作业:

课下你能学有所得吗?

1.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几篇有代表性的童话作品,说说故事,讲讲道理。

2.给本文写一续篇,大胆想象,合理夸张,且能自圆其说。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5

目标:

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与区别

2、了解——学科的特点与高考的要求

3、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与老师的学习要求

4、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与应有的态度

讲授要点:

一、开场白与自我介绍

二、理解"语文"

1、语文——语言、文字

(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

(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

(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

(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达到表达的目的)

2、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

(1)初中固定一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块构成;

(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

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的作用小;

2、积累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

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

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

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需要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的习惯你养成了吗?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量大,自修实践性强。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学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努力。语文考试在五个层级上考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赏析评价。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说到底,就是考学生的记性与悟性。

而记性与悟性绝不能在短时间内速成,需要长时期的积累与良好习惯的养成。怕记怕背,懒于动手,是学语文的大忌。要学、会学、坚持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这个主体的一个根本性的要求。"一切皆从习惯开始"没有良好的习惯,语文教学必无效率;没有良好的习惯,何谈记性、悟性的生成与发展?没有良好的习惯,哪来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形成?

那么,学好语文应该要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放声朗读的习惯。这个习惯现在小学生还做得比较好,中学生就差多了,而且随年级的升高,习惯越差。高二、高三的学生你就很少听到他们自觉地放声朗读了。有早读课的地方,早读听到的基本是外语的朗读,而语文的`朗读只在一种情况下出现,那就是有老师当面督促或是有课文背诵将要检查时,这种朗读带有明显的应付性。探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以为考试不考有声朗读,不必费劲地发出声音。

其实朗读自有好处。古人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这里说的是文言文的学习,那么现代文呢?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朗读可以"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他还说即使是自己写的作文,也要拿出来读,"才见出声音是否响亮,节奏是否流畅"。

这就是说现代文的学习仍离不开朗读。朗读与默看比,更容易让人身心俱入,专注集中。避开学习这个功利层面,朗读还能从美学的感受上产生心理的愉悦,体验出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预习新课的习惯。老师教新课前,学生一定要先预习,做到:1、能流畅地读出课文;2、围绕课后练习,做出基本思考;3、找出难懂的地方,准备质疑;4、可以根据课文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有了预习,才能提高听课效率,才能学得主动。

(三)记笔记的习惯。首先做好课堂笔记,老师讲的要点,一时还弄不懂的问题答案都要先记下,这将有助于自己课后复习理解与总结积累。其次做好读书的笔记,可以写在书上(自己的书),也可以写到笔记本上。可以是抄录的词语运用或美言警句,也可以是自己的赏析点评。俗话说得好"好头脑子,不如懒笔头子",有时听过、看过,却不如"记过"。笔记可以长自己的记性。

(四)勤用工具书的习惯。《现代汉语辞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作为中学生这两本工具书应必备,条件好的还可以置办一些其他的工具书。遇到陌生的或模糊的字词,要勤查,不要想当然。例如高中语文课本《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有一处:"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这里"龟"是个易读字,"龟裂片"一词,结合实物,虽带模糊,好像也能懂。如果放过去,错读产生了!查一下工具书就知道,这里"龟"有两个读音,前读"guī"后读"jūn",又认识了一个古地名"龟池"的读音。俗话说"平时学习懒一懒,考试分数减一减",你容易错的,也是考试容易考的,为什么不勤用工具书呢?

(五)思考与说话的习惯。课堂上,有的同学懒于思考,怕回答问题,总是等老师最后"真情告白"。有的同学虽然对答案有所知,却怕当众说话。口语训练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离不开交际,说话既可以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又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一个经常在公众场合说话的人,其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优于那些公众场合说话少的人,这也是"用进废退"的道理。农村中学的学生多不爱讲话,有的即使说话声音也小,语文课常处于沉闷状态,这是一定要改变的。

五、语文学习的境界

(1)要学——态度问题

(2)会学——方法问题

(3)能学——持衡问题

六、具体要求

(1)工具书齐全(《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不能少);

(2)早读天天读,一半时间不能少;

(3)课前先预习,不预习不听课;

(4)课上认真听,身心投入勤用脑;

(5)课堂记笔记,课后看笔记;

(6)作业天天做,不等老师布置自觉做。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6

一、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其文体与本单元的另两篇讲读课文《秋天的怀念》及《散步》不一致。这是一篇散文诗,应作为诗歌来上。而诗歌的特点,《毛诗序》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钟嵘《诗品序》中则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天地的阴阳之气摧动了万物,而这万物的变化就感动了你内心的性情,表现出来就形成了诗)。简言之,就是自然感动了诗人,诗人去描绘自己内心映照下的自然。具体到《金色花》,那就是孩子对母亲的爱是如何在金色花中体现出来。

这首散文诗也有着与其它两篇课文相似的地方,就是文中的亲情都有着缺憾。史铁生是在母亲去世后才真正明白了母亲的牺牲,从而决定改变自己的生命来报答母亲;莫怀戚是感觉到了母亲陪同自己的时日已短才决定委屈儿子。同样,在文中,孩子在大半时间内都躲藏起来,但他的爱却没有消退过。学习前两篇文章,有助于学生迅速把握文本的主题。要理解本文的独特之处,还应当了解泰戈尔有些悲凉的人生经历。他自少年时代起,母亲、五嫂、妻子、次女等挚爱的亲人逐一离世,这对他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无论他经历过多大的痛苦,但这份爱不会消失,这就构成了这篇文章乃至《新月集》最核心的主题。同时,泰戈尔特殊的文化背景也让这首散文诗有了更加深厚的内涵。母亲的沐浴、阅读《罗摩衍那》以及到牛棚里去,乃至金色花自身,都有着宗教的神圣色彩。因此,这种爱同样也超越了母子之爱,有了博爱的情怀。

教学这篇文章,主要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现自学——“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会在妈妈________时,__________”,“孩子如何体现对母亲的爱”。接着再补充泰戈尔的生平、文化背景,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中的文化内涵及情怀。不过,我始终以泰戈尔的一首诗贯穿教学中,以便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通过对这首诗的品读,去理解文本、理解泰戈尔。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文本,体会文本中表现出的母子之爱。

2、结合补充材料,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伟大情怀。

三、教学设计:

1、导入:

本文选自《新月集》,它的意思就是把儿童比作新月,其主题是赞颂童真及母爱。但作为东方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泰戈尔笔下的童真与母爱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比较阅读①

请大家先读读这首选自他的《飞鸟集》的短诗:“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

大家读懂了吗?

提示:花与果永远不可能相见,但什么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2、自读活动1把握内容

文中的孩子也自己的母亲分离的,请大家填写表格: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会在妈妈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

寻找“我”躲在一边

沐浴后散发香气

读《罗摩衍那》投下影子

到牛棚回到妈妈身边

提示:

在上面的活动中,哪些是对孩子活动的总写?

虽然“我”在妈妈寻找时调皮地躲起来,但“我”离开妈妈了吗?

3、自读活动2体会亲情

当孩子与母亲玩耍时,他如何表现对母亲的爱?(小组讨论,老师提示,让学生归纳细节中的描写并发言,学生再朗读相关段落)

提示:

1、母亲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肯定时刻都有花相伴,那么“我”在散发香气时,就在这花中。说明“我”的爱什么样?(无处不在)

2、母亲在读《罗摩衍那》时,“我”为什么知道她读到了哪里?(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母亲)

3、为什么回到母亲身边时就要求她讲故事?(与母亲撒娇,分离得太久,渴望得到母亲的爱)

比较阅读②:

再读上面《飞鸟集》的诗篇,你发现,永远不能相见的花与果之间有什么相联系?(爱与期盼)

4、自读活动2体会情怀(结合补充材料,思考内涵并朗读)

既然有着如此深沉的爱,为什么要分离呢?我给大家补充泰戈尔的一张年表:

补充材料①:

1861年,泰戈尔诞生

1875年,母亲沙罗达去世。

1884年,五嫂自杀,诗人承受了巨大哀伤。

1902年,妻子病逝,写哀悼诗。

1903年,次女病死。

泰戈尔还是个少年时,母亲就去世了。当时的他直到从火葬场回来,才意识到母亲永远不会回来了。后来,与他年龄相仿的五嫂就成为了他心中的母亲、姐姐甚至暗暗爱慕的对象,但五嫂后来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家中自尽。泰戈尔的妻子因为文化水平较低,因此从没有在他的心中引起重视,两人生育了几个子女,却缺少感情的交流,泰戈尔也从没有在作品中提及妻子。可是,当妻子猝然离世时,他才发现了妻子的珍贵,第二年他的爱女也去世了。

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大家发现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些悲剧而沉沦。大家细读文本,在文中金色花在哪些地方出现?(母亲沐浴回来的道路上、书房外、牛棚上,几乎无处不在)从中我们体会到什么?(虽然他与母亲、与自己所爱的人早早永离,但在他的心中,这种爱是无处不在的)

补充材料②

泰戈尔是印度人,这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印度人心中,神明无处不在。他们一日一浴,因为他们相信恒河水是神圣的银河水经过大神的头颅流下的,在其中沐浴直至死亡就能最终与神明相融。《罗摩衍那》是他们最喜欢阅读的史诗,他们相信死前念诵“罗摩”的名字就能让身体解脱。牛棚在印度家庭中很常见,因为他们认为牛是大神的坐骑,被称为“圣牛”,他们将牛当作神明的化身来照料。而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因此它的色彩也被认为具有神圣的色彩。

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笔下的情感还仅仅只是母子之间的亲情吗?(神圣的博爱)

比较阅读③

再读《飞鸟集》中的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什么样的爱?(学生自由回答)

教后记:

比较阅读是自读课文的一项重要学习方法,但如何使用比较阅读需要重视。我在教学中,将《飞鸟集》中的那首小诗贯穿其中,学生们从开始的似懂非懂到最后的逐渐体会,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了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当然,我在教学中,也引用了《秋天的怀念》及《散步》中那些带有无奈的情感,学生感觉到了这篇看似只是童话的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内涵。

教学本文,其实主题很容易把握,但如何让学生看到主题在文中的体现并最终能读出主题的深刻内涵是关键。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大体上认识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样的设计还是有作用的。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文言文必须读通的道理。

2.了解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论述。

3.初步熟悉几个文言虚词。

教学重点:

1.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2.弄清实词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是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开始,怎样学习是关键,着力抓把诵读,使学生当堂成诵,疏通文义后,让学生在课上背诵。(全班齐背,再个别同学分行背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背诵,所以大家要多读,读熟才能背。

正音:

愠(yùn),罔(wǎng),殆(dài),谓(wèi),哉(zāi),

诲(huì),焉(yān),亦(yì),识(zhì)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大家读过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为什么叫“子”呢?(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所记,用“子”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论语》和孔子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孔子,(BC511—BC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先世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曾担任过委吏、司寇等小官,后罢官,周游列国,终不在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著者七十二人,但他看不起劳动人民,政治上维护贵族统治,提倡德治和教化。

学生再读课文,老师领读全文。

诵读前四章,教学步骤如下:

①齐读1~2遍②颂读并划分停顿③疏通文义④自由练习诵读(抽查个别学生),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1.“学而时习之”

“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这些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③]

〈译〉学习了知识按时去实习它,这是很愉快的事。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知”了解。

“愠”怨恨。“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三句话中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叫“反问”,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

2.“温故而知新”

“故”指旧的知识,“新”指新的体会或发现。

〈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章

“罔”指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译〉只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

孔子在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贡”章

这章形式与其它各章不同,是学生提问,老师作答。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谥号”:在封建时代,帝王和大臣死后要根据他生平的功业给他一个名字叫“……”,孔圉的谥号是“文”。

“谓”叫做,称为。“敏”聪敏。“耻”以……为耻(意动)。

“是以”因此。

〈译〉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作业]背诵全文六章,前四章会默会译。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前四章的内容。

5.“默而识之”章

“识”记。“之”学习所得。“厌”满足、厌倦。

“诲”教导。(“厌”同“餍”满足)“何有于我哉”

〈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学生而又知厌倦,哪一样我能有呢?

6.“三人行”章

“择”选择。“善”好的地方。“改”改正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好地方学习,对他们的不好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

背诵课文

[练习]一~四

(要求):把课文间行抄在本上(空3行),一行写字义,两行翻译。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8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不进入我们的课文学习,我们不妨先进行一场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的欢迎仪式,或者说是语文学习的启动仪式。这场欢迎仪式将分为三个主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二、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乐园;三、确定语文学习的目标。

切入主题之前,我首先要讲一下学习上的要求:

⒈准备四本本子:

①笔记本(学习日志):每一天都记号日期,记下错题、基础字词知识、上课要求、作业要求、课堂重点内容,来不及先记书上,课后整理,课下反反复复多回顾。

②作业本③听写默写本④作文本⑤课余读书摘抄本读书札记

⒉准备好语文学习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⒊上课要求:

①双手放桌上

②除规定的讨论朗读时间外,保持教室安静,不讲和上课内容无关的话,树立公共课堂的公共意识,上课不认真不守纪律由课代表扣分记入期末总评成绩

③主动答疑:课上完之后,都可以到办公室提出疑问。

⒋作业要求:

按时完成作业,字写端正,第二天到校立即上交小组长,没有做完的(包括听默写没有通过)中午到办公室检查,完成后回家

预习:字词摘录、课文熟读、思考课后问题

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

我们看到幻灯片上特别凸显了这个“大”字,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两个字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学。它有一个很大的彰显其特色的学习范围,你的视野会变得非常开阔。

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

⒈课文:

现代诗歌、现代散文、民间传说、说明文(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新闻通讯、人物传记、小说节选、微型小说、文言文、古典诗词。

人物分析、语言分析、情感分析、段落分析、语义分析、自我启发和感悟

⒉语言文字基础:

现代文:注音、字形、多音字、成语、熟语、造句、词义、句型、修辞、语法、标点符号。

文言文、古诗词: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

⒊写作:以记叙、抒情、议论文章为主

以上这些是我们三年系统性的学习要接触的内容,由此可见第一即是内容范围上的大,跨越古今、国别,现代性、古典性、启蒙性、社会性相杂糅。第二则是学习效用之大,小学时你们的老师肯定说过,学好语文就意味着为其他学科的审题解答奠定基础,语言文字是人类沟通交流最基本的条件,在一些思想家比如卢梭看来,语言文字认识和接受的不平等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之一,语言被划为了贵族语言和平民语言,文字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导致了人类的贵贱有别,而我们现代教育的语文学习即是要打破这种不平等,要每个人都掌握相同的语言文字运用才能,获得人类文明中平等的认知权、沟通权和思考权。

二、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乐园

下面我们来继续探讨语文学习的第二个主题,我们学习语文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简单地阅读分析课文,写命题考场作文,以及反复的做题上,这是理科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在课堂外有很大的延伸空间,这就是所谓的大乐园主题。学习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我们应该提倡一种快乐语文的学习方式,这些乐趣总的体现在:

⒈阅读的乐趣

上课,完成作业,只是我们看到的学习的表面,学好语文,离不开阅读大量的文字,阅读应该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一本课外的好书可以提前几年提升你的知识境界,可以更新你的知识含量,21世纪一份报纸一周的信息量比18世纪人类一生掌握的信息量还多。你们不用抱着学会什么的任务心态去阅读,要利用课余非学习的时间,仅仅是捧起一本书,随意的翻开,不用怕读不懂,第一遍不懂,多读几遍肯定就会有自己的理解。抄下你感到有意义的句子,当你确实有了很深的感悟想要抒发的话,写一篇读后感是水到渠成的事。

⒉电影、音乐的乐趣

一本好电影比我们的课文有更深的心灵震荡,一首好的歌词会有诗一样的语言,让我们获得更美的文字体验。

三、确定语文学习的目标

阅读、欣赏电影和音乐,提升的是我们的文艺素养和气质,我希望这是你们一辈子都离不开的事。但是三年,我们有一个短期的目标,每一学期的期末考,三年后的中考,要检查你掌握的知识能力,决定你能不能升入杭二、学军、杭高这样的全国。所以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掌握良好的阅读文章能力、文字运用及写作能力;会背诵一定篇目的古诗词、文章;掌握现代文、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知识。我的要求是:把我当做你们的向导,跟着我,多思考,把每一次课当做一步楼梯,一步一步的走,认认真真地上好课,做好作业,背诵好文字,持之以恒,千万不要落下。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9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话《女娲造人》;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欣赏诗歌的兴趣。

2、知识能力目标

品位诗歌语言,理解诗中所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提高诵读能力。

3、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

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选取适当的角度,品位诗歌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品位语言,感悟诗情;联想和想象的训练。

教学难点

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领会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启发想象,导入新课

1、(出示星空画面)

师: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你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那深邃的夜空,面对繁星点点,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根据画面自由想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师:夜空是神秘的,是亲切的,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就对浩瀚飘渺的夜空情有独钟。他不仅用眼睛去眺望夜空,而且还用心灵去感受夜空,他以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融天上地下为一体,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天上的街市》。诗中描画了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了自己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品位探究,体会诗情

有人说,诗歌是文字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就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

(课件展示欣赏诗歌的四个步骤)

第一乐章:朗读感知——感受诗歌音乐美

1、(课件展示配画配乐的诗朗诵)

教师引导:要求学生边听边看,体会本诗的感情基调。

提问:诗中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绪?

2、学生活动:带着自己的理解,集体朗读全诗。

第二乐章:研读体会——感受诗歌语言美

1、教师引导:

a、帮学生确立研读本诗的三个角度:精当的用词、诗句的含义、联想与想象的运用。

b、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了解讨论情况并给予指导。

2、学生活动:

a、根据教师提供的三个角度,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读品位诗歌的精妙之处,印象深刻的地方可做记号,写体会。

b、小组内交流心得体会,包括疑难问题。

c、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研读成果。

第三乐章:联想想象——感受诗歌图画美

1、教师引导:(诗歌画面回放)

美丽的语言,会把人带进美妙的意境,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诗中的画面,静思片刻,用最细腻的笔触描绘你心中的“天上的街市”。(可依诗歌想象,也可自由想象)

2、学生活动:

根据诗情画意,联想与想象自己心中的“天上的街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写,可画,可唱,可演,并向全班同学展示。

第四乐章:吟诵品位——表现诗歌内涵美

1、教师引导:经历了诗歌欣赏的三个阶段,相信大家对这首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其中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你能饱含深情的朗诵这首诗吗?

2、学生活动:配乐朗诵,自由结组,明细分工,共同完成整首诗的朗诵。

3、集体吟诵,与前面的集体朗诵做比较。

(三)延伸拓展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郭沫若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下节课交流自学成果。

(四)结束语

(五)作业

朗诵并背诵《天上的街市》。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0

【教学目的】

1、了解童话故事用想象的手法和夸张性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2、合作探究故事中离奇现象产生的诸种原因,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演课本剧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初步学会运用想象,扩展故事情节,进行课本剧表演。

【教学难点】

分析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关系,来体会童话所揭示的深刻意义。

【课型】

探究合作、课本剧表演课。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这是为什么呢?(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想象奇特,同时在每一篇故事后蕴含一定的道理。)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二、整体感悟,合作探究

1、用一句简洁的话浓缩故事情节。

2、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⑴一个无比威严的、至高无上的皇帝的竟然会赤条条地、一丝不挂地走到大街上游行,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背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呢?

⑵谁在骗?谁受骗了?

3、教师小结: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一个圆也不是,方也不是,三角更不是,扭曲的、不规则的怪圈!

三、由浅入深,突破难点

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⑴最精彩的是哪一种骗?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具体举例说明。

教师小结:大胆想象并非胡思乱想,应植根于生活,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合情合理的联想,让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夸张的运用,是出于表达作者强烈感情和人物特性的需要,它也应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

⑵由皇帝、大臣、百姓用谎言营造的怪圈,最终是被谁捅破的?

⑶小孩子其实只说了谁都能说出口的一句真话,犹如一把利剑。皇帝及其一帮人阵脚大乱,提着裤子仓皇逃窜了吗?

⑷可见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教师小结:安徒生用笔也达到了极至,并在故事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四、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1、教师提示:引述爱因斯坦的名言:“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而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或思路去重新理解自己以前所看过的童话故事。

2、学生进行课本剧创作表演。

⑴两位导演上台抽签,决定表演次序。

⑵两个班级的学生表演小队依次进行表演。

⑶其余学生做为观众,边观看边填写表演评价表。

五、交流评价,总结提高

1、学生讲评,发表自己的观感及对表演者的看法。

2、采访参加表演的学生,由他们谈一谈自己对此次表演的感想。

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从大家的发言中老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在这次课本剧表演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了,真是了不起啊!今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习,兴趣盎然地在实践中真正提高了思考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老师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会以这一次课本剧表演作为契机,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去面对新的挑战,尽最大的努力去创造性地完成自己。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2、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围绕着赏析人物形象展开,通过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根据人物描写的方法展开讨论,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教师帮助归纳、总结。教学中主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讨论、探究,在文中找到具体的细节描写,归结父亲的性格特征。学生具体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而学会运用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台阶》这篇课文的情节,知道了作者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父亲现实的生活画卷,今天我们就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

二、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一)、教师分析人物描写

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外貌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核心方法提示:抓住关键,由表及里,综合评价。

(二)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性格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细节描写,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

1.教师示范

如:“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这一段运用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父亲在众人仰慕时的不自在,表现他谦卑的性格特征。

2.让学生在文中寻找,用圈点批注法分析语段。

以“运用了_________的方法,写出了父亲的_________(内容),表现出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为句式回答。

3.学生细读、思考、讨论、交流。

三、学习通过情节的安排补充人物性格

1.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

2.教师分析

如: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3.学生细读、思考、讨论、交流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四、教师归纳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勤劳、顽强、淳朴、善良、谦卑、倔强的人

五、尝试写作

这节课我们领会了细节描写的神韵,文章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完成了对父亲性格的刻画。文章少了细节,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让我们也来尝试一段描写。

大家看,小说有这样一段情节:“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作者写到这里,没有将我和母亲展开描写,留下了一段空白。

请大家发挥想象,给小说补充一段情节,对母亲看到父亲闪腰时的心理、动作或神态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50字左右。

(学生写,教师巡视)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

板书设计

《台阶》

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情节的安排补充人物性格

父亲是一个勤劳、顽强、淳朴、善良、谦卑、倔强的人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并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分角色演故事。

3.认真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介绍“海里布”石头的来历。

4.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读和写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并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分角色演故事。

【教学难点】

认真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介绍“海里布”石头的来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故事导入

教师口述: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教师提示:《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二、介绍作者

甘珠尔扎布(1903年7月17日1970年),别名韩绍约、川岛隆良,蒙古族,辽宁彰武人。《猎人海力布》是甘珠尔扎布整理的。民间故事有两个突出的特点: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从这两个特点,我们就可以发现:民间故事往往因为时代久远、又是口头传播,所以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作者。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流传、宝库、珍宝、焦急、叮嘱、崩塌、发誓、迟延、后悔、酬谢、牺牲、谎话、扶着、催促、避难、震天动地(重点指导生字“珍”为前鼻音音,“叮、”为后鼻音;“酬、珍、嘱、誓”为翘舌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难(nán、nàn)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②读一读:面对这些逃难(nàn)的同胞,即使再困难(nán),我们也要帮助他们。

学习多音字:传(chuán、zhuàn)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chuán)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②选一选:从他的传(chuán、zhuàn)记里,我们知道他母亲是得了传(chuán、zhuàn)染病而死的。

(3)理解词语

练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珠玉宝石的总称。()

崩裂而倒塌。本文指的是突然分裂开后而倒塌。()

从头到尾完全照原样。本文指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鸟商量,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到的消息告诉别人的经过从头到尾说一遍。()

各种鸟兽的总称。()

形容非常真实。、()

震动了天地。本文指大山崩裂的响声巨大。()

①指名回答。②拓展“原原本本”,说AABB式的词语,并积累。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猎人海力布的几件事?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得到龙王的宝石。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讲海力布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第四段(第11自然段):讲人们永远纪念海力布。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理清全文写了几件事。

(2)梳理课文思路

练用简短的话说说整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四、学习“会写字”

酬、焦、珍、叮、嘱、延、悔、誓、扶、塌、谎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酬、珍、叮、嘱、悔、扶、塌、谎”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延”半包围结构,“誓、焦”上下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酬、悔、嘱”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延”,学生练写。

酬:酉字要窄、里边有一短横,州字第二笔是竖撇、稍长,中竖要短,右竖最长。

嘱:尸字要窄长,禹字上窄下宽、各部分都要扁、中间一竖贯穿到下框。

悔:母字竖折和横折钩下边都稍往左拉、末端要交叉,中间一横左右都出头。

延:左边是廴与辶不同,右边不是正字、上边是短撇、末笔竖折是一笔。

誓:折字要扁宽、扌的一提和斤字的横稍长,言字的上横最长、下边都要窄。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优美的句子,并积累:

(1)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2)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3)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2.练习运用:

根据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参照板书,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快速默读,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猎人海力布的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分角色演故事。

2.认真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介绍“海里布”石头的来历。(重点、难点)

3.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读和写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教育。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围绕猎人海力布写了几件事。继续阅读课文,猎人海力布在你眼中是一个怎么的人?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猎人海力布在你眼中是一个怎么的人?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特点: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三、品读释疑

出示: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1)从哪些词中能看出,他的热心助人?(理解感受:每次、总是、只、很少)

(2)学生朗读积累,引出下文的学习

(一)研读“救小白蛇得宝石”

1.师生分角色朗读:猎人海力布、小白蛇、老龙王

2.设疑:这些都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中用了很多“问”、“说”,但是怎么问,怎么说?没写。大家试着在“问、说”前面加点词。

出示: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1)指名学生填空、交流。(同情地、关心地)

(2)请填空的学生根据填写内容演一演,演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3.请学生照着样子给“救小白蛇”部分的内容加词句,可以加神态、心情、动作等。(学生自由加内容)

4.分享,并三人一组,进行分角色演一演。

5.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热心助人。

(二)研读“救乡亲变石头”

1.分角色读“救相亲变石头”的内容。

2.提问:有什么发现?(与“救小白蛇得宝石”有相同点有很多人物描写,并进而回顾学习方法)

3.用学习“救小白蛇的宝石”的方法,学习“救乡亲变石头”

4.三人小组,演一演。

5.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舍己为人。(注意引导学生区分:“热心助人”与“舍己为人”的异同)

(三)整体感知,加深感悟

1.全班分角色自由准备演一演“救小白蛇得宝石”和“救乡亲变石头”两部分内容。

2.指名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3.现在,哪位同学知道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是怎么来的吗?谁来简要地说一说?

(四)小组表演展示

1.仔细阅读课文,三人小组自由选择一个片段,试着分角色演一演。

2.方法指导:人人都喜欢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在触动我们每个人心中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生活、世界和我们自己的全新的东西。表演故事也是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还能让学习富于情趣。表演时要有一定的夸张些的动作,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

要求:表演故事要求有以下几点:

熟悉表演的内容,表演时脱稿演出;将课文中叙述性、简单的内容根据表现角色的性格与特点进行丰富,可以给人物加上动作、语言等,但切记东拉西扯;几个人合作要做好分工,互相配合;表演要戏剧化。别怕过火,表演时要配上丰富的手势、面部表情和戏剧化的身体语言。

3.三人小组继续展示表演。

四、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我们在猎人海力布身上感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文中,还有很多省略的地方没有具体写。

出示: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你们想他会怎么说?说什么呢?请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一下,写一段话。

(2)三人小组合作完善这段话,并以文中人物的口吻演一演,全班分享,评议。

【设计意图:在练笔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文中海力布的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品质。】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六、当堂检测(必做)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教材课后题小练笔。)

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其实就是缩写课文,将一篇长课文压缩成一段话。

七、课后作业(选做)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背景音乐响起)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请同学们将你们自己查找的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老师明确: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处处可以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背景图片闪示)

(二)正课

一、初读诗文,知情节

学生朗读诗文,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及表达感情。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里,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陪着母亲,与妈妈三次嬉戏,却不让她知道,一种儿童特有的顽皮与天真,跃然纸上。

二、品读诗文,感悟美

请同学们自由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诗节,要求围绕着"我"和妈妈的性格特点,在诗文中找到你认为最美、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地方:优美的字词、绝佳的好句、奇妙的想象。然后在四人小组间交流着读,试试看,能不能读出这种美感,演绎出这种美感;我们还要比比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教师指导朗读:读准情感,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责备、薄怒、疼爱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天真、欢快的语气。)

在朗读中解决:"我"和妈妈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三、研读诗文,创造美

老师发现,这首小巧的散文诗,不仅语言清新,情节奇特,想象丰富,堪称外国诗歌的佳作,实际上,我们还可以重新巧排诗句,使之成为一首赋予了我们自己的情感的诗歌,同学们想不想试一下?那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做这个游戏。请在小组内讨论完成,看哪个小组改编得又快又好。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情节的完整性。

四、诵读诗文,积累美

赛读、赛背,积累新知,积累好词好句好诗篇。

五、小结

如此一首清新美丽,深情动人的散文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感人的母子亲情,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象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这不正是一种永恒的美吗?

如此清新的小诗,只有满怀纯真的童心和真诚的爱心才能吟唱得出。让我们敞开心扉,用童心去关照世界,改变世界,发现美,追求美,歌唱美吧!

(三)作业

1.学习这首散文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主题,模仿这首散文诗的语言风格,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

2.比较阅读《纸船》。提示从内容、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4

我说课的题目是《犟龟》,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     说教材

1、         说体系。《犟龟》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

本课是学生升初一之后接触到的第一篇童话,第一课时简介了童话特点,引导学生默续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情节。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课文,进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探讨和主题的争论,最后进行拓展创新练习,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         说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新课改语文第一册的要求,结合《犟龟》一文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实际,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指导学生品味、感悟课文。(2)发展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1)回顾课文、师生到互动,,设疑解疑、感悟课文、发散思维、想象创新。(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道德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做任何事情,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困难。

3、         说教材处理。本文是一篇童话,因此品味、感悟课文是阅续的重点,在品味、感悟的基础上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探讨和主题的理解,进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说教法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质颖、探究、互相对同学提出的有价值问题进行归纳、补充,在教学时,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

三、     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须教。在教学中我着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中也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合作分角色读对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在自主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对有争议的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我还设计了两个拓展创新题,让同学们自由想象,开阔思维的视野。

四、     说教学程序

(一)        说课型和结构设计

课型:“续、议、练”式

结构设计:组织教学——导入——研讨——小结——拓展练习——作业。

1、组织教学:教师用目光巡视课堂,稳定学生情绪,然后师生问好。

2、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把握了故事情节,了解了童话的特点,同学们也知道了小乌龟历尽千辛万苦去参加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那么它的理想实现了吗?它算个成功者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共同学习德国当代儿童文学家米切尔﹒恩德的《犟龟》。目的是通过设疑,激发本节课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研讨:结合上节课学生质疑,确定思考题:

①    小乌龟并未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算不算个胜利者?

②    归纳主题

③    狮王二十八世已经战死,没有举行婚礼,怎么会有狮王二十九世?

4、小结:这节课我们深入分析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做任何事情,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而且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5、拓展练习:

给出两个童话的开头,续写后面的内容,要求大胆想象,合理创新。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想象力和创新力。

6、作业:将续写练习写在小作文本上,不少于200字。

(二)      说练习和作业设计

童话就是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初一学生正是爱幻想、想象的年龄,设计这两个续写练习,正是培养他们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创新中有合作意识,学以致用,寓教于乐。

五、     课后反思

师生互动、各具特色

《犟龟》一文是两课时,我结合新课标及课改教参设计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全新精神。第二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漫画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第一课时学生自由质疑的基础上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研讨,并渗透思想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三个问题讨论完毕,并且不同组有不同的想法,体现质疑精神。最后的习题设计是学练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教师仅仅是知识的发现者与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起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因在学院上课,听课教师多,学生对环境也较为陌生,有点放不开,不如在平时的课堂上活跃,座位变动也大,平时的合作小组多数没坐到一起,也影响了上课的情绪。

真金不怕火炼。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力求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中学生。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5

教学目标:

品析文中关键性语句,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重难点:

品析文中关键性语句,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安塞腰鼓》,感受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二、目标展示

1.品析文中关键性语句,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品味语言,感知美点。

三、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就课文的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用“______好,好在______”的句式简要评述文章美点。(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将你的理解批注到书上。(8分钟后看谁完成的好)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文的美点等

交流研讨

学生发言,教师归结:

(1)词语方面如“茂腾腾”好,好在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忘情了,没命了”好,好在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2)句式方面:铿锵短句的运用好,好在营造了激越的气氛。如“愈捶愈烈”“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等。

(3)写法修辞方面: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手法好,好在增强气势,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对比的手法好,好在以水乡比照高原的力量之美。

(4)结构方面: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复叠咏叹好,好在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五、综合训练

1.积累文章中的精彩语句。

2.仿写: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他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6

【教材分析】

《伤仲永》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学生在刚刚接触过古文,对古文中的实、虚词释义、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它是王安石的一篇杂文体散文,作者通过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告诉人们不要单纯地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这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材目标】

通过自读和教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

了解“实词”“虚词”的具体含义,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如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育非常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和教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实词”“虚词”的具体含义,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如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育非常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

目标随堂检测法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充足的课前预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分享自背古诗,其他学生点评。

二、师读《伤仲永》,学生点评导入。

三、赏读课文,完成检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初读下的自知

1、出示任务:

①自读《伤仲永》及课下注释。

②依据预习所知道,完成自知检测。

2、自知检测

①《伤仲永》选自,作者是,字。他是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②“伤仲永”的意思是

③文章讲了(地点)(人物)

(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朗读中的自品

1、出示任务:

①快速的将注释标注到原文中。

②以自己的理解读《伤仲永》

③完成自品检测。

2、自品检测

①完成生字注音

隶()焉()

邑()谒()

扳()称()泯()矣()

②朗读、朗诵《伤仲永》

(三)诵读中的自究

1、出示任务:

①自己朗诵《伤仲永》

②依据课下注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表示伤仲永年龄变化和才能变化的词句。

③完成自究检测。

2、自究检测

①第一处年龄是,其过人之处是。

第二处年龄是,其出现的改变是。

第三处的年龄是,其又有了的变化。(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四)再读后的自量

1、出示任务:完成自量检测

提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惊叹;“不能称前时之闻”→遗憾;“泯然众人矣”→痛心

2、自量检测

①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才能变化。

②思考:不同年龄段中,我们和仲永相比,谁更厉害?

1.自读课文

2.自知检测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他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②“伤仲永”的意思是:替方仲永感到惋惜。

③文章讲了金溪(地点)方仲永(人物)从天才走向平凡(发生了什么事情?)

1.标注注释

2.自品检测

①生字注音:

隶(lì)焉(yān)

邑(yì)谒(yè)

扳(pān)称(chèn)泯(mǐn)矣(yǐ)

②个人、小组、集体多种方式朗读、朗诵文章。

1.自读课文,画出要求词句。

2.自究检测

①第一处年是生五年,其过人之处是“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处年龄是十二三矣,其出现的改变是“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处的年龄是又七年,其又有了“泯然众人矣”的变化(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1.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知识水平变化。

2.相比之下我们更厉害,因为他的才能日益降低,而我们参加了后天教育,才能日益增加。

掌握文章课题、大致内容和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正音,多次朗读,熟悉课文,培养语感。

给予字眼指导,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方仲永起伏的成长过程。品析主人公的变化和作者情感的变化。完成课后第二题。

带着脉络梳理读重点句子,直击主题--后天教育必不可少。

四、总结概括

无论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后天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忽略了后天学习,只会像方仲永一样,徒念昨日之美,徒增今日之伤。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7

一、教育目标 

㈠知识储备点 

1、了解童话这种文学作品的特点。 

2、通过反复朗读、讨论,领会课文主题。 

㈡能力培养点 

1、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2、了解此类文章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 

㈢情感体验点 

领会本文含义: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二、教学重、难点 

1、弄清小乌龟在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他是如何处理这些困难的从而正确理解文章主题。 

2、通过小乌龟的种种表现,把握文章主旨。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㈠ 本课目标 

1、了解童话的一般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结构。 

㈡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回顾《龟兔赛跑》的故事,初步领会小乌龟的特征。 

2、语文活动――讲故事,说形象 

每学习小组讲述一个关于小乌龟的故事,并讨论其中小乌龟的形象。 

3、合作探究 

⑴整体感知:教师播放朗读全文的动画片,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⑵双边互动 

『互动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标记生字新词,读一读,写一写 

②体会各种动物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它们的动作﹑表情。 

『互动2』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进一步体会各种动物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它们的动作﹑表情。 

『互动3』 

童话对话的朗读,要求:各组推选出最佳角色 

4、学习小结。 

5、实践探索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犟龟》。 

第二课时 

㈠本课目标 

分析小乌龟形象,弄清主题。 

㈡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小乌龟在参加狮王二十八世婚礼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怎样说的? 

2、双边互动 

『互动1』 

课文朗读与表演,要求: 

① 朗读的同学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② 表演的同学注意动作、表情; 

③ 其余的同学事后加以评价。 

『互动2』 

小组讨论:小乌龟“想了一天一夜”,它都想了些什么呢? 

『互动3』 

课文的标题是“犟龟”,小乌龟的“犟”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如何评价这样的性格? 

『互动4』 

小乌龟并未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算不算个胜利者? 

3、学习总结: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4、延伸拓展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犟龟”的人和事?谈谈你的感受。 

5、布置作业 

小乌龟参加完婚礼后,回来时又碰到了那些劝阻过它的小动物,请同学们好好想想,这时那些小动物会说些什么呢?小乌龟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揣摩它们的语言、神态、心理等,并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在自己的周记本上。 

6、板书设计 

17、犟龟 

1、腿短路长 

2、走反方向 我的决定 

3、婚礼取消 不可改变 

4、狮王去世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8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寻找发现画面细节,通过看、听、说、演等多种通道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感受乌龟坚持不懈朝目标前进的精神,能用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故事录音、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出故事主角。

小朋友,你们了解乌龟吗?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能感受到这只乌龟现在的心情吗?

二、师生共读,触摸故事。

1、观察画面细节,引出故事。

(1)听故事录音第一段。

(2)引导幼儿观察三幅连续画面,从图中读出陶陶思考了整整一天一夜做出参加狮王婚礼的慎重决定。

2、经历第一次被嘲笑的遭遇,初步呈现乌龟的决定。

(1)陶陶经过一片荆棘丛,遇到了谁?蜘蛛发发为什么要大笑?

(2)陶陶会放弃吗?它怎么说的?(我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3、经历雨天和烈日沙漠的考验,鲜明乌龟坚持不懈的决心。

(1)一路上,陶陶经历了哪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雨天、沙漠两幅画面。

(2)一起演一演这只勇敢、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乌龟。

4、经历走反方向的挫折,强化乌龟坚持不懈的决心。

继续听故事,提问:陶陶犯了一个什么错误?(方向走反了)还要不要去参加婚礼?

5、经历狮王去世,希望破灭的打击,突显乌龟坚持不懈的品质。

陶陶经过一片岩石荒漠时又遇到乌鸦阿嚏,乌鸦告诉陶陶什么?陶陶是怎么做的?

三、故事结尾,感悟哲理。

1、故事转折,体验惊喜和愿望实现的快乐。

教学反思:

根据文章体裁及教学要求,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去想象,突出童话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1)观察画面,理解、体验陶陶参加到年轻狮王婚礼的意外惊喜。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礼物的细节,呈现故事结尾。

2、教师小结点题。

现在你们知道封面中的陶陶为什么微笑了吗?对!坚持就是胜利!

小百科:犟龟的”犟“意思是原指固执。不服劝导。文中指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遇到任何困难的阻碍都不改变一往无前的精神,但也乐意听从正确的劝阻。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9

【教学目标】

1、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5、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像。

2、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3、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

老师: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像,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像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2、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3、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三、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理解词义。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对骗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设计】

一、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

1、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

⑴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2、理解文章主题: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3、多侧面地评价骗子:

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4、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⑴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⑵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⑷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⑸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二、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全班讨论,教师梳理,明确

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

拓展性阅读训练(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讨论)。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四、教师小结

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五、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要求:

1、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2、书写规范、工整。

3、字数300字左右。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20

一、教学目标

(一)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二)分析“犟龟”形象,理解深层含义。

(三)品味语言特点,学会心理描写。

二、课时安排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话的世界是瑰丽而生动的,在童话作品中,天地日月、风云雷电、山川鸟兽、花草虫鱼,都可以被赋予“人”的性格,“人”的思想感情,并以其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个性活跃在幻想生活的舞台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德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的童话《犟龟》。

(二)自读

1.先请学生把作品自读一遍,注意捕捉作品中的语言信息,梳理作品的结构。

2.请几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角色各自的不同特点;注意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朗读语气、语速的把握。

(三)讨论

1.故事的叙述应该有始有终,这篇童话叙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明确:起因——小乌龟听了鸽子的谈话,决定参加狮王的婚礼。

经过——路上所遇到的种种阻碍,以及战胜困难的过程。

结果——小乌龟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

2.作者并非只是单纯编织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还鲜明地塑造了一个极为可爱的小乌龟的形象,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犟。

3.作品中的“犟”有怎样具体的内涵?

明确:认准一个目标便一往无前,坚持到底,遇到任何困难都不改变初衷。

4.对形象特点的概括应该有一定的依据,这个依据的来源是作品本身。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小乌龟这一特点?

示例:

(1)文中多次写到小乌龟说“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突出了小乌龟朝着既定目标义无反顾前进的决心。

(2)当蜗牛告诉小乌龟“你走的方向完全反了”时,小乌龟也没有动摇他的信念,而是掉转方向继续走自己的路。

(3)文中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小乌龟的一句话“我会准时赶到的”,表明小乌龟自始至终的坚定信心。

5.小乌龟“犟”的内涵中含有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那么,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乌龟参加狮王的婚礼是十分困难的呢?

示例:

(1)文章开头的“狮子洞路途遥远,而庆典不久就要开始”从距离和时间上交代了小乌龟实现理想的困难。

(2)途中小乌龟走错了路,也给这次行程增添了难度。

6.小乌龟的这种“犟”是否还有什么新的内涵?提示一下,也就是说这种“犟”并不是一味地固执己见,一条道走到黑,我们能找出例子证明这一点吗?

明确:小乌龟并非不听别人的正确劝阻,相反,只要是有助于目标实现的意见,他还是乐意接受的。当听到蜗牛说“你

走的方向完全反了”后,小乌龟就非常感谢他指路。

7.我们如何来评介这样的“犟”呢?

(此问的答案大体可以趋向一致,如有同学提出相反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8.童话的世界决不是一个孤独的生活舞台,那里还活跃着许多鲜活的生命,这些生命同样也具有社会中人的思想和言行、道德与爱憎。下课后,同学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出一两个实例加以分析说明,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1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