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教案下载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初一教案下载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初一教案下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教案下载篇1
教学目标: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仔细揣摩人物心理,理解文章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2、暂时的失意不要紧,要以积极的努力去赢得别人的好评。
知识和技能:
1、品味、学习文章中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了解人物不同的性格,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理解文章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2、学习课文中较夸张的个性化语言。
方法过程和能力:
通过圈划、讨论、朗读,感受并理解“我”在表哥来访中经历的复杂的心理变化,理解小小说反映的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把握
重点:
对于夸张化、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理解。
难点:
理解通过比较人物揭示小说主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阅读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了解作者写作风格,代表作品。
秦文君,1954年出生。上海人。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少儿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2、读课文,完成文字积累
(1)正音:
呷(xīā)汤、拙(zhuō)、捋(lǚ)、瘪(biě)头瘪脑、搛(jiān)、衷(zhōng)、怆(chuàng)、校(jiào)正
(2)词语积累:
呼风唤雨、艳阳高照、懒洋洋、嫌弃、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恨铁不成钢、不屑一顾、饶有兴趣、一如既往、彬彬有礼、头头是道、悲怆
二、新课学习:
1、我和表哥是怎样认识的?(请同学简单复述课文)
2、按故事情节发展大致可分为:
(1)和表哥见面前。(1——6)
(2)和表哥成为了“密友”。(7——22)
(3)餐桌吃饭。(23——31)
(4)发现我和表哥真是难兄难弟。(32——44)
3、体味“驾到”的含义。这个词语一般用在什么语言环境中,为什么在这里要用这个词语?
在文中找出“我”是怎样形容表哥的。
“高档次”、“学生精英”、“伟大的表哥”
“他很抬举我”、“姿态那么高,放下驾子称赞我”、“平易近人”、“不负众望”
大词小用,表达“我”什么心理?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
心中不平。一个强者突然走进我的生活,“我”的地位开始动摇,缺乏自信。
4、表哥来家里做客应该是件开心的事,为什么在文章的一开始我希望下特大风暴?而当我和表哥认识之后却又再一次希望下暴风雨?(从咒语中体现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态度的变化
第1——2段阻止
第19——20段挽留
第32段留下来
5、概括
①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注意把侧重点放在我的语言和心理描写上的引导)
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我”外向,张扬,好动,灵活,孝顺)
②表哥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文质彬彬,拘谨,缺乏朝气,在运动方面明显逊我一筹。(“表哥”内向,拘谨,文雅,谦虚,笨拙,温顺。)
③我和表哥是两个性格脾气爱好迥然不同的孩子,那为什么文章末尾说“我俩真是难兄难弟”?我和表哥有什么地方相似?
同病相怜,年龄相仿,有点自卑
启示:人各有长。
6、妈妈和大姨又有什么相似点?
把妈妈和大姨说的话找出来,加以对比,找出共同点。
共同点:教育方式手段一样,肯定别人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
7、分角色朗读餐桌吃饭的片段,从我、妈妈、表哥、大姨的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8、文章最后一段怎么理解?(分小组讨论)
拓展:现实生活中的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能不能和大家说说?
在一些家长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于是总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苛求孩子达到完美,使孩子在无形之中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丧失自我。
本文作者借文中的“我”批评了这一现象。
三、作业:
1、积累词语(必做)
2、小练笔:(选作)
(1)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请你写下来。
(2)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存在的不足也表表自己的优点,让爸爸妈妈充分感受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也表现自己改正缺点的决心,增强自信,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我真想掌握一句呼风唤雨的咒语,假如现在念上一句,来一场特大风暴,表哥一行就的改变来这儿做客的计划。
可惜,艳阳高照。
妈正激动地忙着杀鸡煎鱼煮肉,一边隔一分钟催我一句:“快洗澡,快理发,快换衣服。”仿佛我也是一道要隆重推出的大菜。
我懒洋洋地应付着。换上那种体面的衣服,我就变得不像我,像个乖乖兔。妈却为此满意,她说:“这样,跟你表哥站在一起,反差能小一点.”
他每次在夸奖表哥时,总是带点嫌弃我的口吻。有什么办法?表哥虽然我没见过,可早从妈哪儿知道他是个世界少有的人。他只比我大一个月,可优点大大小小合起来至少有一百条,什么孝顺,整洁,聪明,会弹钢琴,参加过模型小组,打电脑快如飞,写作文得过奖,等等,包括吃饭很文雅,呷汤没声音……总之,妈出差去过表哥家,回来后就如数家珍。
与那样的表哥见面,让人提心吊胆。
表哥果然相貌堂堂,但太fat。他一见面就对我问好:“Goodafternoon.”
妈欣喜地推推我:“用英文回答呀,听见表哥的话了吗?他英语很标准!”
其实在班里我也是个英语尖子,甩几句不成问题,可万一对方再滔滔不绝地出来长篇英语怎么办,所以我果断地对妈说:“又不是举行英文比赛!”然后对表哥说:“你好!”
表哥的妈妈,我的大姨拍拍我的肩。
妈恨铁不成钢地白了我一眼。真扫兴。我回小房间做飞机模型去了。心里想着,有这样高档次的表哥真让人觉得自己矮了一截。
一会,表哥推门进来,我怕他对我做的飞机模型不屑一顾。不料,他倒挺和蔼可亲,点着那小东西说:“太棒了!”我看他不像是讽刺我,就送他一个。原本想让他帮我提些改进意见,不料,他很抬举我,拿着它去对大姨说:“表弟送我的”
人家姿态那么高,放下架子称赞我,我还能不对人家好?我俩一会儿就称兄道弟了。我建议在小房间布置个模拟篮球场,在哪儿玩投篮。我这个主张把他这位天才听得一愣一愣的。不过他平易近人,微笑着答应下来。
大姨饶有兴致地来当观众。
我弹跳好,投篮动作又帅又准,只是太热了,只能脱了体面的上装。妈进来找东西,立刻骂我是猴子投胎,天生的粗鲁。我看看表哥,人家到底是文雅。虽然他的投篮技术差,动作笨拙可爱的像毛毛熊,可人家跳一下捋平衣服,理顺头发。学生精英的仪态一点不变。
你能要求爱因斯坦会打网球,托尔斯泰会驾驶飞机?人家表哥,有那么多优秀品质,体育差一点是小事一桩。况且,他还挺谦虚,老说:“表弟,你很全面。”
大姨为我计算着投进多少回。
我在家,还从来没受到过这种规格的鼓励。我现在仍想学会呼风唤雨的咒语,仍想让老天爷刮暴风下暴雨。这样,今晚表哥一行无法回旅馆,得住在我家。
天,万里无云,一如既往。
到了吃晚饭时,表哥和我已是勾肩搭背,亲如一人。
能与那种伟大的表哥成为密友,也许我有点不凡,是“挺全面”。
只是吃饭时,妈的一句话又让我瘪头鳖脑。
饭桌上,妈不停地给大家搛菜。他给表哥的碗里搛了三块排骨两个鸡腿,堆的像丰收的小山;他也给大姨搛,然后搛了两块排骨给我。
“谢谢!”表哥彬彬有礼,一边不负众望,吃得文静而又迅速。
“多有教养!”妈妈由衷地说。
我瞄了下饭桌,发现排骨盘子空了,妈妈一块也没有。我有点生气地说:“我吃一块排骨够了,另一块你自己吃得了!”
妈妈不高兴了:“看这孩子,多不知好歹!”
大姨说:“这孩子懂事,知道心疼人!那是真孝顺!”
妈则推让说:“别安慰我了,他的气我受多了,也习惯了。古怪呀,这孩子。”
我觉得吃饭没胃口。连汤也咽不下。看见表哥端坐在那儿,很正规地进餐,我确实觉得自己是个小傻子。
天突然暗的出奇,还闪电打雷。我敢对天发誓,这次可不是我念咒语呼来的。我有点像掉了魂,坐在窗前托着腮,活像个小书呆子。
其实什么也没想,脑子让什么东西塞住了,谁能帮我校正一下?
唉,表哥驾到,一切都复杂了。
突然,我听妈叫我,我过去。
妈在洗碗,水龙头冲得哗哗响。她不看我,看着水盆,问:“刚才你不吃排骨,真是为了省给我吃?”
我也没朝她看,转身走了。
路过客厅,听见大姨正和表哥说话,而且,是一句让人心跳的话:“你表弟,够你学一阵的。”
别是把我当反面教材!我的证实一下。
你别看他不会弹琴,没学过电脑,那些一学就会的。你看人家那灵活样,诚实,孝顺,做的模型多漂亮,你做的那叫什么?还有,明天起,你得跟他那样练弹跳……”大姨说得头头是道。
“唉,天天听你说表弟的好话!”表哥好没劲地说,“说的我好没信心!”
我一拍脑袋,这回真像孙猴子那样一蹦老高。而且,我立即冲了进去与表哥握手,告诉他:我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彼此彼此,相见恨晚。
不知怎的,我只叫道:“表哥驾到—”就涌起一种男儿掉泪的悲怆。
《表哥驾到》同步练习
1、掌握下列字词
呷(xiā)汤、拙(zhuō)、捋(lǚ)、瘪(biě)头瘪脑、搛(jiān)、衷(zhōng)、怆(chuàng)、校(jiào)正
2、问题探讨:
比较文中“我”和“表哥”的性格,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我”和“表哥”性格相同点都是有点自卑。
不同点:“我”外向,张扬,好动,灵活,孝顺;
“表哥”内向,拘谨,文雅,谦虚,笨拙,温顺。
启示:人各有长。
3、“妈妈”和“大姨”两位母亲有什么共同点?
“妈妈”和“大姨”共同点通过赞美别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上进。理解父母这样做的目的。“妈妈”有没有看到我的优点?如:“妈妈“在洗碗,她知道“我”还在生气,明知顾问,算是赔礼道歉,想挽回一下“我”的情绪,可怜天下父母心。
4、重点语句品悟
1)她每次在夸奖表哥时,总是带点嫌弃我的口吻。有什么办法!表哥虽然我没见过,可早从妈那儿知道他是个世界少有的人。
妈妈对“我”与“表哥”的态度截然不同,她“夸奖”表哥,“嫌弃”儿子,你可以从文章中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
(2)我在家,还从来没有受到过这种规格的鼓励。我现在仍想学会呼风唤雨的咒语,仍是想让老天刮暴风下暴雨。
这是第二次写到“我”想学会“呼风唤雨的咒语”,“我”幻想用“呼风唤雨”来解决问题,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也表现出“我”的无可奈何。
(3)妈在洗碗,水龙头冲得哗哗响。她不看我,看着水盆,问:“刚才你不吃排骨,真是为了想省给我吃?”
妈妈“不看我,看着水盆”,是一处细致的描写,联系前文妈妈对“我”的数落,可以看出妈妈对“我”的关爱和希冀。
(4)我一拍脑袋,这回真像孙猴子那样—,端老高。而且,我想立即冲进去与表哥握握手,告诉他:我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彼此彼此,相见恨晚。
用一个比喻写出了少年人的活泼调皮;“难兄难弟”的“难”在文中多次描写到,了解这个“难”字,“相见恨晚”的心情也就可以理解了。
(5)守不知怎的,我只叫道:“表哥驾到——”就涌起一种男儿掉泪的悲怆。
去查工具书,看看“驾到”一词是什么意思。这里用“驾到”表现了“我”对妈妈隆重接待表哥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有调侃、有反感、有对表哥的羡慕或好奇,最后却以“掉泪的悲怆”来结束全文。
5、小练笔:
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存在的不足也表表自己的优点,让爸爸妈妈充分感受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也表现自己改正缺点的决心,200-300字,请家长写点评100字左右。
1、表哥驾到
同步练习
1、掌握下列字词
呷(xiā)汤、拙(zhuō)、捋(lǚ)、瘪(biě)头瘪脑、搛(jiān)、衷(zhōng)、怆(chuàng)、校(jiào)正
2、问题探讨:
比较文中“我”和“表哥”的性格,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我”和“表哥”性格相同点都是有点自卑。
不同点:“我”外向,张扬,好动,灵活,孝顺;
“表哥”内向,拘谨,文雅,谦虚,笨拙,温顺。
启示:人各有长。
3、“妈妈”和“大姨”两位母亲有什么共同点?
“妈妈”和“大姨”共同点通过赞美别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上进。理解父母这样做的目的。“妈妈”有没有看到我的优点?如:“妈妈“在洗碗,她知道“我”还在生气,明知顾问,算是赔礼道歉,想挽回一下“我”的情绪,可怜天下父母心。
4、重点语句品悟
1)她每次在夸奖表哥时,总是带点嫌弃我的口吻。有什么办法!表哥虽然我没见过,可早从妈那儿知道他是个世界少有的人。
妈妈对“我”与“表哥”的态度截然不同,她“夸奖”表哥,“嫌弃”儿子,你可以从文章中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
(2)我在家,还从来没有受到过这种规格的鼓励。我现在仍想学会呼风唤雨的咒语,仍是想让老天刮暴风下暴雨。
这是第二次写到“我”想学会“呼风唤雨的咒语”,“我”幻想用“呼风唤雨”来解决问题,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也表现出“我”的无可奈何。
(3)妈在洗碗,水龙头冲得哗哗响。她不看我,看着水盆,问:“刚才你不吃排骨,真是为了想省给我吃?”
妈妈“不看我,看着水盆”,是一处细致的描写,联系前文妈妈对“我”的数落,可以看出妈妈对“我”的关爱和希冀。
(4)我一拍脑袋,这回真像孙猴子那样—,端老高。而且,我想立即冲进去与表哥握握手,告诉他:我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彼此彼此,相见恨晚。
用一个比喻写出了少年人的活泼调皮;“难兄难弟”的“难”在文中多次描写到,了解这个“难”字,“相见恨晚”的心情也就可以理解了。
(5)守不知怎的,我只叫道:“表哥驾到——”就涌起一种男儿掉泪的悲怆。
去查工具书,看看“驾到”一词是什么意思。这里用“驾到”表现了“我”对妈妈隆重接待表哥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有调侃、有反感、有对表哥的羡慕或好奇,最后却以“掉泪的悲怆”来结束全文。
5、小练笔:
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存在的不足也表表自己的优点,让爸爸妈妈充分感受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也表现自己改正缺点的决心,200-300字,请家长写点评100字左右。
初一教案下载篇2
教学目标:
品析文中关键性语句,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重难点:
品析文中关键性语句,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安塞腰鼓》,感受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二、目标展示
1、品析文中关键性语句,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品味语言,感知美点。
三、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就课文的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用“______好,好在______”的句式简要评述文章美点。(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将你的理解批注到书上。(8分钟后看谁完成的好)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文的美点等
交流研讨
学生发言,教师归结:
(1)词语方面如“茂腾腾”好,好在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忘情了,没命了”好,好在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2)句式方面:铿锵短句的运用好,好在营造了激越的气氛。如“愈捶愈烈”“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等。
(3)写法修辞方面: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手法好,好在增强气势,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对比的手法好,好在以水乡比照高原的力量之美。
(4)结构方面: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复叠咏叹好,好在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五、综合训练
1、积累文章中的精彩语句。
2、仿写: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他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初一教案下载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属于一篇自读课文。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编者的意图或许是想让学生领略大自然之美吧。有人评价梁衡的《夏感》是“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的确如此。文章从夏天的景色、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三个方面来盛赞夏天旺盛的生命力,盛赞人们的劳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本文,应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之上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强与文本的对话;要让学生通过联想与想像,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真切感受夏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
刚刚迈入中学大门的七年级学生,拥有一颗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但在学习的重压下,他们却很少为一轮红日而惊叹,很少为一片落叶而感慨,往往对大自然的美熟视无睹。因此,教学本文,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优美的词句去赏析课文,尽情领略夏天的景色之美,人们的劳动之美,大自然的画面之美,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努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3、通过对优美词句的赏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五、教学难点
抓住优美词句赏析课文,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一幅各具风韵的四季图,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播放一段有关夏天的优美音乐,让学生判断音乐中所描述的景物代表哪个季节。
教师提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特点。春天的和煦,夏天的炽热,秋天的色彩,冬天的严寒,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因为我们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对四个季节的感悟也会有异。
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看梁衡先生笔下的夏又有着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一段有代表性的关于夏天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夏天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夏天的兴趣。)
(二)落实基础
1、作者简介: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听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重音与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同时播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伴随着音乐听读,并结合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加以想像,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比较直观的了解,以便尽快熟悉课文。)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并齐读两遍,然后任选三个词语说一段话。
芊芊(qiānqiān)黛色(dài)磅礴(pángbó)
匍匐(púfú)迸发(bèng)澹澹(dàndàn)
(设计意图:检测字词掌握情况,可以让学生重视字词的积累。而用词写“话”,则是强调词语的运用。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三)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在听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初步与文本对话并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
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二个问题:
①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或:夏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先在书上勾画,然后用课文中现成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夏天的特点是“紧张、热烈”而又“急促”的。
(设计意图:文章着力表现的是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学生抓住这一特点,就抓住了理解全文内容的“纲”。同时,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勾画,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②请在文中分别勾画出表现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特点的语句,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
明确:作者是从“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三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通过对这三个方面景致的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夏天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第一段的总领句去找相关句子,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关系,同时领会文章内容,并让学生进一步靠近文本。)
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它有何作用,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最后一段与历代文人多写春花秋月作比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无比喜爱及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齐读最后一段,找出文章的“点睛”之笔,让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同时对学生的写作也会有所启迪与帮助。)
(四)品味语言
根据示例,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示例1: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示例2:我喜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替”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象,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细致生动,富有韵致的句子:
“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39;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琅琅上口。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由具体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伴随着写景视野的逐渐开阔,语言中的大气也张露出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夏天到了”,四字单独成句,斩截,响亮。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这些语言都不经意间显出刚性气质。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既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二,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写作能力。同时,对于刚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从何入手品味语言,多少会感到有些茫然,由教师给出一二示例,他们做起来就驾轻就熟了。)
(五)拓展延伸
1、你知道哪些关于四季的古诗?请写出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夏天的古诗:
1)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描写秋天的古诗: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描写冬天的古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仿句:
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夏之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清凉。
夏之色为暖的红,如热血,如朝阳,散发生命之光、
夏之色是热的红,如雏菊,如艳阳,充满活力。
夏之色为暖之红,如火焰,如太阳,贮满温暖之情。
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清凉。
夏之色为热的绿,如绿叶,如繁林,蕴涵澎湃只请
夏之色为热之白,如沙滩,如船帆,充满烈日豪情;
夏之色为亮的蓝,如蓝天,如夜空,展现魅力之神,
夏之色为灿的黄,如光艳,如夏花,象征着生命的旺盛
夏之色为炫的黄,如黄花,如向日葵,欣欣向荣的影响;
夏之色如凉的青,如荷叶,如山川,折射着燥热之后的思索。
夏之色如火的青,如田野,如山川,表明,生命的至高、
冬之色为清冷的白,如冰雪,如梨花,满含着纯净。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羽翼,如水晶、蕴涵天国之美、
冬之色为寒的银,如月光,如白雪,纯洁了整个世界
冬之色为清冷的白,如冰雪,如梨花,满含着纯净。
冬之色为冷之灰,如枯枝,如铅云,标志着终极之后的空虚
冬之色为炫的白,如雪花,如冰天,昭示着春的临近;
冬之色为静的白,如雪原,如雾凇,蕴涵万物的静谧
冬之色为甜的白,如雪花,如树挂,掩盖了世界的美丑;
冬之色如水的白,如瑞雪,如冰霜,蕴涵纯净之心、
冬之色如洁的白,如霜雪,如冰凌,闪烁着无私的清静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之后,热炒热卖,仿写心中的夏,学生会觉得很容易,同时也达到了讲练结合的目的。)
(六)总结全文
作者梁衡以多情的笔调,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着力表现出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绚烂的夏之图画,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自然景色之美、色彩之美和劳动者的勤劳之美。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品味,我们就会发现“美”就在四季的更替,“美”就在我们身边!
(七)结语、寄语:
[幻灯3]
踩着时间的脚步一路走来,我看到了你,也看到了我自己。
我看到你,从往日充满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长成为如今充满__活力的青少年。
我看到你,正从今时勃发热情的青少年,走向坚强伟岸的成年。
在你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翻滚升腾的麦浪。
在你身上,我仿佛闻到了夏日涌动着的成熟了的麦香。
在你身上,我触摸到了收获希望的喜悦。
在你身上,我听到了生命成长那紧张的脚步声。
在你身上,我才发现,生命里的夏天到了。这正是一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生命季节,这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生命旺季。
来吧,朋友,勇敢挑起肩上的两季,用我们的活力大声赞美这个生命里的黄金的夏季吧!
【设计意图】利用寄语的形式,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呈现文字,既是课堂情感酝酿的最终爆发,又能在教学结尾处推波助澜,再掀一个情感__,达到师生共鸣效果。同时,对文章的情感和主题进行迁移,赋予现实意义,揭示生活真谛。
(八)作业
请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你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绘(300字以上)。
(设计意图:带着品味赏析课文的余温,热情洋溢地描绘自己家乡的夏天,投学生之所好,加大平常练笔的力度。)
附:板书设计
紧张热烈急促
景美赞美
(总——分——总)
人勤
初一教案下载篇4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这篇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难点:《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方法,手段: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
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诵读活动
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正音释义
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
(四)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教师辅助策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交流活动
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六)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己。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七)课外小结
1、请同学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关于对作家冰心的介绍。(可附图、文)
3、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请同学介绍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2、导入课文: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
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时的感受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加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二)诵读活动
1、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速读课文,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2、教师辅助策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
(三)交流活动
1、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2、请同学将本文结合自己上一节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四)提高升华
1、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
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总结性的语句。
教师辅助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同学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己怎样的启示。
教师辅助策略
除关键词语外,教师可提示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同学的关注。
(五)迁移活动
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
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己,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以至创造真我。
板书设计
忆读书
中心内容记叙顺序
多读书
读书好时间顺序
读好书
初一教案下载篇5
导学目标:
1.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导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课时:两课时
预习导引: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重要作品及济南的地理特点。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jǐ)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3.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4.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介绍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检查预习:
见预习2、3.
五、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听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讨论明确:
(1)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特点,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六、研读精彩语段,学习景物描写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思考: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感情朗读第3语段。
七、课外作业:
以《家乡的冬天》为题写一篇练笔,写出你对家乡冬天的真实感受。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课外练笔,感受一下自己家乡冬天的特点,看谁写得好。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技巧,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比较下列三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初一教案下载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
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
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义、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yi蔑miè陋lòu撵niǎn麂jǐ葺qì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6.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板书: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l)本篇开篇怎样写出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振起,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板书:山峦层叠日暮作好铺垫)。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行走在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板书:山陡人稀天晚担心露宿)。
(3)“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
一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表现出意外看到梨花的惊起动情。“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梨花使“我们”产生了希望。“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
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进一步描写出梨树林中的如画境界,表现了“我们”满怀希望在林中寻找人家的心情(板书:意外看到梨花产生希望)。
(4)“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一个悬念(板书:小屋无灯无人设出悬念)。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第一部分的表现作用,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小屋的帮助解决饥饿疲劳,悬念的步步深化,两个误会的穿插和最后彻底解开悬念,抒情结尾的作用。
教学过程
1.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到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板书:小屋助解饥饿疲劳)。
’(l)“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看到:“门是从外面扣着的”,屋内“火塘里的灰是冷的”,小屋“好多天没人住过了”;门板上写着“请进”,屋内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并且用几行“粗大的字”告诉来人“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表现出小屋主人专诚热情地帮助行路的人,准备得非常周到(板书:屋主专诚热情准备周到)。
(2)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表现出并不在屋的屋主帮助素不相识的“我们”解除了旅途当中的疲劳和饥饿,帮助了深山行路的人(板书:助解旅途饥疲帮助路人)。
(3)饱暖以后,“我们”都非常感激屋主,哦”和老余的对话有什么表现力量?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两人猜测起了屋主是干什么的,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出的悬念;“可能”,语气并不肯定,实又深化了前设的悬念(板书:猜测屋主职业深化悬念)。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板书:老人述说屋主名叫梨花)。
(l)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的反应具有什么表现力量?老人的反应表明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和老余在老人进屋后的反应:“主人”回来了、我
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一心以为老人就是主人,“同时抓住”、“抢着说”,表现出急切要向主人道谢的感激心情。老人说“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表明了把他当作主人是个误会。写出这个误会,既构成了曲折生动的情节,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
“我不是主人”,谁是主人呢?再次深化了悬念(板书:误认小屋主人再深悬念)。
(2)老人述说了自己曾经打扰小屋,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是对面山头上“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这段语言在叙述故事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表现力量?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段语言具有插叙故事的作用,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板书:说出屋主名字似解悬念)。
(3)小说写出“我”在这天夜里什么样的梦境?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写出“我”在梨树中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环境是多么美好;“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美好的环境烘托出梨花姑娘,自然界的梨花衬托着梨花姑娘,表现出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情深才会成梦,这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描写,表现了“我”
对她的衷心赞美(板书:梦见梨花姑娘衷心赞美)
3.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板书:梨花之妹说明小屋来历)。
(1)小说怎样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和什么样的出现情景?写这些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结合着“我”和瑶族老人的误认,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的。“我们正在劳动,突然从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听这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的“我”,马上想到“她一定是梨花”;老人更“立即走到她们面前”,弯腰行礼致谢,感谢她们盖了这间小屋;“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再次发生了一个误会(板书:哈尼姑娘出现再生误会)。写出这个误会的发生和解开,又在行文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小姑娘讲出盖房人是解放军,但解放军为什么在这里盖房子?为什么传说梨花姑娘是小屋主人?为头的小姑娘是否就是梨花?这就在讲出了盖房的是什么人的同时,又生出了新的悬念(板书:讲出盖房之人又生悬念)。
(Z)小说怎样彻底解开了悬念?这样安排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由小姑娘说明原委的语言,彻底解开思念的。这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原来是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林中过夜淋了雨,“为了方便过路人”,次晨砍树割草盖起了小屋;梨花看到很受感动,就经常照料小屋;梨花出嫁以后,她的妹妹继续照料小屋。这就沏底解开了悬念,盖造小屋的解放军,照料小屋的梨花和哈尼小姑娘,都是小屋的主人(板书:姑娘说明原委解开悬念)。
这样几经曲折,最后解开悬念,并由梨花之间引出解放军“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之答,既表现出解放军在学习雷锋,又表现出哈尼小姑娘在解放军的影响下也在学习雷锋;更在文中写出“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梨花之妹在讲述小屋的来历时,又先说明那是“十多年前”发生的事;这就表明了学习雷锋的人甚多,而且经久不衰。
4引导学生分析第五部分(板书:热情赞美结束全篇)。小说怎样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从姑娘和梨花并提、引用诗句结束全篇的。“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并提,互相辉映,以梨花衬托小姑娘,赞美学习雷锋、照料小屋、帮助路人的小姑娘,宛如洁白的梨花,心灵纯真美好(板书:梨花衬托姑娘心灵纯美)。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既照应题目,更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
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板书:引句开拓境界深化主题)。
5.引导学生分析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的特点和表现作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体会到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不是按事件发生的顺序从解放军盖起、梨花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而是集中在现在的一个夜晚和早晨,在顺叙“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所见所闻当中,运用两段插叙文字表明过去的盖起和照料小屋。通篇扣住小屋主人是什么人这个故事核心,先设悬念,穿插两个误会,三次深化悬念,最后才彻底解开悬念。从而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突出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板书:故事情节波澜起
伏结构形式回环递进突出主题)。
6.引导学生分析本篇间接描写人物的效果。
本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本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7.引导学生体会本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联系作品来体会,本篇标题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标题为“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8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缓急轻重得当,读出感情色彩。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的特点和作用。
初一教案下载篇7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王称霸,吴越争霸的史实,理解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
能力与方法:通过讲解、阅读教材、归纳比较的方法,学习本课的历史,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封制的崩溃导致春秋争霸,学习齐桓公的胸襟与用人、容人之量,认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认识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革而国强。
【教学重、难点】
重点: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难点:春秋争霸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春秋五霸
1、东周的建立:西周结束,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并说明东周包括整个春秋时期和战国。
2、春秋的特点:讲解特点:一是王权的衰落(原因、表现及影响),二是诸候争霸。指导阅读“引文“。
3、春秋五霸:学生勾在书上,并在地图上找出这些诸候国在地图上相应的地方。
(二)三、齐桓公首霸
1、看地图。“读读”:说的是什么人?与齐桓公称霸有何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何感想。
3、指导阅读小字,看看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在他当国君前后有什么变化?由这种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4、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后,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呢?学生看书解决。
(三)晋楚争霸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晋文公与楚庄王能够称霸,分别与哪次重要的战役直接相关?第一次战役,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说明呢?哪些成语与楚庄王称霸有关。
(四)吴越争霸
1、阖闾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它采取了哪些措施?
2、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是如何重新振作的?与之相关的成语你知道哪些?勾践称霸对你有何启示?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本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
(六)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七)课堂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发现这些霸主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你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谈谈你的看法。
初一教案下载篇8
●教学内容
七年级上册课本11----12页1.2.4绝对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于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初步学会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以及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绝对值定义的得出、意义的理解,以及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两只小狗从同一点O出发,在一条笔直的街上跑,一只向右跑10米到达A点,另一只向左跑10米到达B点。若规定向右为正,则A处记作__________,B处记作__________。
以O为原点,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并标出A、B的位置。
(用生动有趣的引例吸引学生,即复习了数轴和相反数,又为下文作准备)。
2、这两只小狗在跑的过程中,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在数轴上的A、B两点又有什么特征?(从形和数两个角度去感受绝对值)。
3、在数轴上找到-5和5的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表示-和的点呢?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无需考虑数的正负性质,比如:在计算小狗所跑的路程中,与小狗跑的方向无关,这时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数,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
二、建立数学模型
1、绝对值的概念
(借助于数轴这一工具,师生共同讨论,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比如:-5到原点的距离是5,所以-5的绝对值是5,记|-5|=5;5的绝对值是5,记做|5|=5。
注意:①与原点的关系 ②是个距离的概念
2..练习1:请学生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解决有的问题只需考虑的数绝对值。[温度上升了5度,用 +5表示的话,那么下降了5度,就用-5 表示,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它的意义(即:上升还是下降),只考虑数量(即:温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说:温度的变化都是5度。银行存款,如果存入100元用+100表示,那么取出100元就用-100表示,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它的意义(即:存入还是取出),只考虑数量的多少,我们可以说:金额都是100元。]
(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与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应用深化知识
1、例题求解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6 , , 0, -10, +10
2、根据上述题目,让学生归纳总结绝对值的特点。(教师进行补充小结)
特点: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零的绝对值是零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3.出示题目
(1) -3的符号是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
(2) +3的符号是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
(3) -6.5的符号是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
(4) +6.5的符号是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
学生口答。
师:上面我们看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是由符号,和绝对值两个部分构成。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规定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那么大家在今天学习了绝对值以后,你能给相反数一个新的解释吗?
5、练习3: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这个数是什么数?
②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这个数是什么数?
③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吗?
④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对吗?
⑤绝对值是同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这句话对吗?
(由学生口答完成,进一步巩固绝对值的概念)
6、例2.求绝对值等于4的数
(让学生考虑这样的数有几个,是怎样得出这个结果的呢?对后一个问题由学生去讨论,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个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分析:
①从数字上分析
∵|+4|=4, |-4|=4 ∴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和-4画一个数轴(如下图)
②从几何意义上分析,画一个数轴(如下图)
因为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4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即表示+4的点P和表示-4的点M
所以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和-4.
6、练习:做书上12页课内练习1、2两题。
四、归纳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觉得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3、由学生自行总结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的体会。
五、课后作业
1、让学生去寻找一些生活中只考虑绝对值的实际例子。
2、课本15页的作业题。
初一教案下载篇9
回顾与反思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指出注意的问题
沙场练兵
一、比一比看谁最快、最棒:
1、-0.4ab3的系数是次数是。
2、多项式3x2+2x-3x-4的最高次项是,同类项是,常数项是。
3、去括号3a-(2ab-3b2+4)=
4、与2a-1的和为7a2-4a+1的多项式是
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你一定行:
已知小明的年龄是岁,小红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少4岁,小华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的一半多一岁,求三个人的年龄和。
学生抢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本上做,找一名同学板书。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应注意什么问题?(出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弄清本章所学的概念、法则和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写出知识结构图。
布置
作业P1926、8、11
板书设计:
回顾与反思
一、知识结构
二、1、整式有关概念注:单次
三、整式加减(注:同类项的确定,去括号的应注意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建立知识体系得出本章知识结构图,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注重对知识的总结,更注重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反思归纳。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反思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由于留给学生时间较长,课时感到很紧张,今后要注意改进。
初一教案下载篇10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努力从挫折中学习和探索智慧
3.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
能力目标:
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初步形成自我高矮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懂得挫折能够磨炼意志,在挫折中增长智慧
2.知道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重点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挫折的两重性
教学准备powerpoint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时间安排、板书设计、备注等
播放歌曲:
活动思考:
教师讲解:
小辩论:
学生辩论:
快乐猜猜看: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教师总结:
活动: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为学生播放《命运交晌曲》的片段。
1.乐曲的名称是什么?
2.作曲家是哪一位?你对他了解吗?
3.乐曲的主题是什么?听后有什么感受?
1808年,贝多芬发表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
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里,“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短短的30分钟里,表现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社会的冲突。从音乐中我们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声音。他的做法体现了一位不屈的勇者在挫折面前的姿态。
贝多芬一生遭受到数不清的磨难。贫困,几乎逼得他行乞;失恋,简直使他绝望;双耳失聪,对他的打击更为惨重。他痛苦地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愿与人见面。然而种种不幸、挫折磨砺了他的意志,激发了他的进取精神。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深深体会了“人生难免有挫折”这句话的含义,也明白了由于人的态度不同,其行为的结用也不同。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主题是:“挫折面前也从容”。这节课我们将一同探究人们经常使用什么方法战胜挫折?
挫折是不是一件好事?
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小孩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就拿起小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
蝴蝶为什么会过早死去?
失去了成长的必然过程。蝴蝶的成长必须在蛹中经过痛苦的挣扎,直到它的翅膀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激发人的潜能,促使人奋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与困苦,帮助你走向成功。
怨天尤人:造成人的痛苦,磨损人的锐气,摧毁精神支柱
从不屈服:激发进取精神,磨练人的意志
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你的态度如何!
某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补品”,因为每战胜一次挫折,都强化了自身的力量,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
“挫折处方单”
1)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四人。
2)每个学生在三张纸上写同样的内容:“我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挫折是:____X
3)然后传递给同组的另外三个同学,大家互相交流。
4)每个同学在纸上给同组的三个同学写战胜挫折的良方。
5)最后,把“处方单”交给原来的同学。
总结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人们战胜困难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
3.激情探索创新的热情
4.自我疏导
1)要树立正确地人生目标:一个人一旦树里了远大的目标,就不会轻屈服于各种挫折,而是以顽强毅力战胜挫折,不断前进。
2)要正确的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遭遇挫折时,我们要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就能找到有效的应对挫折的方法。
3)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造,是战胜困难和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
4)学会自我疏导:当我们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过多的自责:这些消极情绪对我们战胜挫折是十分不利的。如果不加以克服,就会丧失继续进取的勇气。如果善于自我调解、自我疏导,就能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5)向他人求助:必要时求助于父母、老师或进行心理咨询。当人们遭遇到挫折不知所措时,不妨求助于父母、老师或者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医生会对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循循善诱,使你从“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5分钟
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二、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初一教案下载篇11
植株的生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教学设计
根靠根尖向前生长
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
方案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
根的生长:
(1)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方案一: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
方案二: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部分。
方案三: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观察根尖永久纵切片。
方案四: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
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后找出很伸长最快的部位。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方案一: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并进行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并仔细观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方案三:观察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描述。
方案四:先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的CAI课件,然后在黑板上将叶芽的各分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应部分的图用粉笔连接起来。
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和探究。
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芽的结构及相应的枝条图。提供叶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各一幅,组织学生连出相对应部分。
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2.缺少无机盐时的症状:
3.合理施肥的意义
方案一:观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别培养的菜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二:观察生长正常的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的录像,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三:看书自学,观察教师出示的几株幼苗,进行诊断,鉴别幼苗的病因。
方案四:观察课本插图,进行描述,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做法,树立环保的的意识
初一教案下载篇1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杜甫《望岳》赏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韵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望岳》同步练习
1、本诗作者是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自号“”,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齐鲁青未了”以距离之远衬托。
4、“钟”在这里是“”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望中泰山的。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的“,”和孔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
9.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10.填出下列相应的山名:
东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
1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岱宗_____齐鲁_____造化_____
阴阳_____荡胸_____会当_____
夫______青______钟______入______
眦______凌______览______曾______
12、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1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14、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
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八】1、唐杜甫子美少陵野老诗史
2、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峰峦连绵山色青翠神奇秀丽巍峨高大薄暮鸟归
3、泰山之高峻连绵4、积聚、汇聚人格化神奇秀丽5、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山北背阴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的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6、泰山的最高峰又指人生的最高峰,表达了作者坚忍不拔的性格,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政治抱负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8.(1)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2)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9.示例(1):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示例(2)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示例(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10.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11.泰山;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天地自然;
山之北为阴,山之南为阳;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阔;应当,一定要;虚词,无实义;
指泰山之色,青翠苍郁;聚集;收入眼里,看到;眼眶;登临,登上;俯视;通“层”
12、D
13、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14、C
初一教案下载篇13
在小学我们接触过英语,但是学习英语的时间还比较少,并没有频繁的正式的学习英语,这一过程在初一才正式开始,作为初一的英语老师,教学计划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人,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如下:
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人均分
这次英语考试成绩不甚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对新教材还没有很好的适应。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第一个学期,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走了许多的弯路。
二、教材分析
这套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与原教材相比还增加了文化背景和学习策略等部分,并增加了任务型学习成份和语篇的输入。本书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
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这套教材是基于城市学生的状况编写的,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由于小学基础不好,到初中以后学起来的确有些吃力,光是一千多个单词就吓退了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我们还必须知难而上,为了提高农村的英语教学成绩而努力。
三、教学重难点
1、Modal verb can, must, have to, would like;
Yes/No questions and short
answers
2、What time questions, when questions, Adverbs of frequency;
Prepositions of
Time
3、How questions, How long questions, How far questions;
Prepositions of
Place
4、Imperatives(Don"t), Can for permission
5、Why, What, Where questions;
Adjectives of quality
6、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How, What questions;
Yes/No questions and
short answers
7、There be structure, Where questions, prepositions of place
8、Adjectives of description;
Affirmative statements;
9、Simple past of regular and irregular verbs;
How was your weekend?
10、Past tense of regular and irregular verbs ;
was/were;
四、教学目标(参见新课程标准)
(一)、英语三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二)、语言技能三级目标
五、教学方法
这学期仍然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Task-Basedlearning;
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教育部制订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一册均强调了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学习。
这学期主要通过任务型教学来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是从活动中获取知识。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
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小组活动,学到新的知识,即完成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变。教师备课时重点考虑;
如何设置一个合适的语言环境。这个大语言环境又是由各个小语言环境组成,其中一部分是陈述性知识,另一部分则是程序性知识。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通过活动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完成了知识迁移过程。常用的训练活动有以下几项:
(1)Daily report:值日生介绍自己、家庭成员或朋友的情况,其它学生可互相提问题,询问个人职业。
(2)Play a guessing game:用问题“what does hedo?”引入任务,让学生猜测多媒体课件中人物的职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Ask the way :创设问路情景,根据实际情况 telling the way,eg, I want to go thehospital完成对话活动。
(4)See the doctor、go shopping等:学生可扮演角色,进行对话。
(5)Have a discussion :学生分小组讨论
(6)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up?通过训练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改变了过去老师一言堂的模式,变学生为主体,课堂主要是提供了一个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六、主要措施
1、加强词汇教学。
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
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去冬期末考试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
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枯燥的题海战术已不能适应现今的英语教学。
3、加强交际用语教学。
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语言功能项目时,要尽量避免格式化,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应变能力。
4、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5、大力加强对新课程、新标准的学习和研究。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理解英语课程的性质,把握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我们必须明白: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初一教案下载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
过程与方法: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材料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3.教师提问: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
提示:逃往城市。
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
5.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
6.教师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
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提示:(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8.问题思考: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目标导学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教师提问:如果乔治成功逃往城市,他凭借一手剪裁的好手艺就能够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吗?
提示: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
2.教师提问: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提示:①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②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3.教师提问:市民阶级中分化出了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
提示: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问题思考:这些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
提示: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5.拓展延伸:乔治打算开一家裁缝店,你觉得初来乍到的他能立即开起来吗?
提示:他不能随意开店,需要加入一个叫“行会”的组织。行会内部的首脑称“行头”,基本成员即作坊主称“行东”,行东以下为“帮工”和“学徒”。乔治需要从学徒做起,在学艺期间要向行东缴纳学费,并为其做家务劳动,期满后可升为帮工。帮工要在行东作坊里帮助工作数年,领取少量工资,经行会考核后才能独立开设作坊。
初一教案下载篇15
Unit3Thisismysister.
I.Instructionalobjectives
Keyvocabulary:son,cousin,daughter,uncle,picture.
Targetlanguage:Thisishisfriend.Thatishissister.Thesearehisparents.Thosearehisgrandparents.
II.Educationalobjectives
TrainSs’listeningskill.TrainSs’intuitionthoughtability.
Ssshouldhelpwithhouseholdandrespectparents.
III.FocusPoints
Keyvocabulary.Targetlanguage.
IV.DifficultPoints
Sscanintroducetheirfamilymemberseverydaysituations.
IV.TeachingMethods
Guessinggame
SenceTeachingMethod
V.TeachingAids
Ataperecorder.
Apictureofmyfamilyandfriends.
PPT
VI.TeachingProcedures
StepIPre-listening
TaskOneReviewthewords
TaskTwoLearnthenewwords
T:Doyoulikegames?
S:Yes.
T:Let’splayaguessinggame.Pleaselistencarefully.Heismybrother.Butmyfatherisnothisfather.Hisfatherisnotmyfather.Hisfatherandmyfatherarebrothers.Wehavethesamegrandfather.Whoishe?
S1:Itisyour“表哥”.
T:No,itisn’t.
S2:Itisyour“堂兄”or“堂弟”.
T:Yes,itis.Let’sseehowtosayitinEnglish.
T:It’scousin.Readafterme,C-O-U-S-I-N,cousin.
SS:C-O-U-S-I-N,cousin.
T:Spellit,please.
SS:C-O-U-S-I-N,cousin.
…
T:ThistimeyoumustsayitinEnglish.Sheisyoursister.Butyourfatherisnotherfather.Herfatherisnotyourfather.Herfatherandyourfatherarebrothers.Youhavethesamegrandmother.Whoisshe?
S:It’smycousin.
T:Yourfather’sbrotherisyour…?
S3:“大爷,大伯”.
S4:“叔叔”.
T:Youareright.Let’sseehowtosayitinEnglish.
T:Readafterme,please,U-N-C-L-E,uncle.
SS:U-N-C-L-E,uncle.
…
T:Youruncle’swifeisyour…?
S5:“伯母,婶婶”.
T:Right.
(Teachthenewwordssonanddaughterinthesameway.)
T:Readthewordstogether.
SS:…
TaskThreePracticethenewwords
T:Lookatthefamilytree.Somewordsaremissing.Addthewordsinthebox,please.
T:Checkyourwork.
StepIIWhile-listening
TaskOneListenandcheckthewordsyouhear.
T:LinHaiandDavearetalkingaboutDave’sfamily.Howmanyfamilymembersaretheytalkingabout?Pleaselistenandcheckthewordsyouhear.
(Playtherecordingof2aonce.)
(Asktwomorestudentstosaytheanswers.)
TaskTwoListenandcheckthepicture.
T:Ihavetwopictureshere.WhichoneisLinHaitalkingabout?Let’slistenandfinditout,please.
(Playtherecordingtwiceagain.)
(Checktheanswer.)
StepIIIAfter-listening
TaskOnePairwork.Drawyourownpictureandtalkaboutit.
T:WefindoutthepictureofLinHai’sfamily.Canyoudrawapictureofyourfamily?
SS:…
T:OK.Whenyoufinishdrawing,tellyourpartneraboutyourpicture.Youcanuse“Thisis…”and“Theseare…”totalkabout.Thenreportittotheclass.
(Studentswork.)
(Checkstudents’work.Asktwoorthreestudentstoreport.)
TaskTwoTalkaboutthefamilytree.
T:Lookatthefamilytree.Ithinkit’sabigfamily.Youcandoit
ingroupsoffourorthree.Youcandoitinpairsoronlybyyourself.Thenreportittotheclass.
(Studentswork.Teacherwalksaroundintheclassroomandhelpsthestudents.)
T:Stophere.Let’scheckitout.
(Choosestudentstodoit.)
S1:Lookatmyfamilytree.Thisismy…Thisismy…Theyhavetwo…Thisismy…Thisismy…Thisismy…Thisismy.Myparentshavetwochildren.Thisis…Thisismy…Myuncleandmyaunthaveason.Heismy…
(Asktwomorestudentstodoit.)
TaskThreeHomework.
Writeapassageaboutyourfamily.
初一教案下载篇16
一、课程标准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二、教学要求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从地图中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步骤
[由历史事件导入]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外名叫尤瑞•加加林(________)的前苏联宇航员乘坐飞般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中的人。】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_______)有幸成为登上月球表面的第一人。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出第一步时,他说“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一大步)E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句震惊世界的话。其实太空第一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也说过一句同样有意思的话。你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水球。”
【承转】水星无水,地球少地,看来人类真的把地球与水星的名字给颠倒了。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一下地球的真实面目。
(出示图2-1地球---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
【讲解与提问】这是一张地球卫星图片,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出了什么?
图上白色代表大气,黄色代表陆地,蔚蓝色代表的是海洋,虽然有的地方被云层遮住了,但还是能明显看出海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
【继续提问】从海陆分布比例来看,地球上几分是海?几分是陆?(可让学生看饼状图,也可以让学生从图2-4上估算一下。)
【板书】一、海陆分布(陆海三七分)
【承转】那么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呢?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
只能靠远行: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
【承转】这些古代的远行活动,可以说对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那么分布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黑板出示《大洲和大洋》挂图
【板书】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引路读图】
①哪七大洲和哪四大洋?
(补充: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意为“西方日落之地”;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阿非利加在希腊文中有“阳光灼热”的意思;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是以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的;澳大利亚拉丁语原意是“南方大陆”;直到19世纪初,俄国探险队首次进入南极圈,发现新大陆,南极洲意为“地球最南端”。)
②七大洲中,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③南极洲呢?
④各大洲的大小关系如何?
⑤仔细看图,各个大洲的位置分布有何特点?
⑥读图活动:说说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谁能说一说我们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⑦学生活动(上讲台、边指图边讲):以上面的历史事件(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为例,你作为事件中的主人公,请你说说你当时远行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到过哪些地方,还能讲讲你途中碰到过的事或物吗?
⑧你还知道如下一些事情吗?印弟安人是如何到达美洲的?泰坦尼克号是如何沉没的?百慕大三角谜区在哪里?等等。
【承转】每一个大洲都是一个整体。大洲内部我们又可以分几部分来认识。看图2-3
【提问】大洲由哪几部分组成?
【板书】大洲〓大陆╋岛屿
【提问】观察图2-3,用你话来描述一下什么是大陆、半岛和岛屿。
【承转】大洲与大洲往往远隔重洋,我们来找一找,都有哪些海洋?
【板书】2.四大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根据你自己的认识,说说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云雨的故乡:地球水气的主要来源(画海陆水循环示意图)
资源的宝库:海水淡化;盐(如果把海水中的盐分都提出来,平铺在全世界的陆地上,陆地可以增高150米);鱼类资源;石油(钓鱼岛、我国南海石油开采);可燃冰等。
贸易的通道:海峡(日本海上生命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捷径――—马六甲海峡;大西洋与地中海的惟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海上航线(石油运输等)。
生存的空间:日本神户人工岛;荷兰、澳门的围海造陆。
国防的前线:
[学生总结]
(由学生总结)你在这一课中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老师总结】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海洋是生命物质的起源地,陆地是人类生息的繁衍地。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脚步的加快,海洋将成为人类的又一个生存的空间。
【自我测评】
绘制一幅世界海陆分布简图(可以用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表示大洲轮廓)。
【课后感】
初一教案下载篇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及对珍贵自然遗产的欣赏、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语文真是一座包罗万象的艺术殿堂,走进这座殿堂,我们去欣赏过古朴的赵州桥,参现过宏伟的故宫,游览过如画的苏州园林,真是美不胜收。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同学们,你们也想去山峡游览一番吗?现在就开始我们的三峡之旅吧!
二、整体感知:
1、听解说词,欣赏三峡风光,感受美。
2、谈论观感,说说三峡
3、了解作者及《水经注》
三、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提示:读好文言文关键要把字音读对,把停顿读对。
1、读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阙(que)处叠嶂(zhàng)乘奔御(yù)风
曦(xī)月属(zhǔ)引素湍(tuān)绿潭
襄(xiāng)陵绝巘(yǎn)林寒涧(jiàn)肃
沿溯(sù)长啸(xiào)飞漱(shù)其间
2、根据文意标出停顿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至于夏水襄陵
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e、其间千二百里
f、虽乘奔御风
g、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h、绝巘多生怪柏
3、自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标记。
4、检查一人朗读,全班共同点评。
5、学生欣赏解朗读视频,感受美,学习朗读技巧。
四、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疏通文意。
1、释新词。
2、译美句。学生自读自译,将疑难处做好标记。
3、小组交流合作释疑。
4、集中展示,分组对译,自主评价,教师点拔。
五、巩固。
1、试背课文。
2、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译一译:
1、略无阙处(毫无)
2、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3、夏水襄陵(漫上)
4、不见曦月(阳光)
5、或王命急宣(有时)
6、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7、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8、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9、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10、飞漱其间(冲刷)
11、良多趣味(很)
12、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13、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14、林寒涧肃(寂静)
二、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思考:作者主要描绘了三峡的什么景物?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质疑:
a、本文为何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夏季江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按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写景顺序)。夏天江水暴涨,春冬江水平静,秋天水枯谷空,顺次而下,入情入理。)
b、三峡风光壮丽雄奇,但为什么要写“猿鸣三声泪沾裳”。
视频提示、资料提示:“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三峡千古不夜航”
开放解答(展现三峡多样性的美)
3、自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标记。
4、检查一人朗读,全班共同点评。
三、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美点寻踪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景,品味美文吧!
用“(描述景物)让我不禁想到了(填写原文),三峡的(景物)真(特征)”的
方式品你看到的美景。
四、第五步:延读——拓展视野,延伸练笔。
1、链接:读和三峡有关的诗词,扩大视野
峨嵋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落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送友人归荆楚【唐】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上三峡【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送人归蜀【张祜】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2、联想找出下面诗词和本文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水调歌头游泳》―毛爷爷
更立西洒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3、写你也想写一写你神游三峡后的观感吗!
激发:三峡真是一座文学宝库,古人至此多有题咏,当代学者余秋雨到三峡写道:“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同学们,你们难道不“见贤思齐”,也拿起笔来吗?
指引:这里有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让我们如同泛舟在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卷中。
范写:看,远山逶迤,峰峦绵延,恰如巨龙腾空。群山重叠,层峰累累,尤似万马跃踊。峡阔天开,两岸风光旖旎,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课堂总结: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大自然美景不光可以令我们的身心舒畅,更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涤荡。让我们多亲近山水,多亲近自然,做一个俗中雅人吧!
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一篇《三峡》,区区153个字,却足以令我们神游三峡,留连忘返,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板书设计】
27、三峡
郦道元
山:连绵高耸(静)
水:凶险迅急(动)
冬之景: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景:悲寂凄清(情景交融)
初一教案下载篇18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讨论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四、探究思考: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如何处理的?
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倾向,点拨关键处:
1、文章开头就写"妈妈突然问我",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耶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很紧张。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我"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贬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倾向表现的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预期的"坚定",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另一处是爸爸的话:"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批评了"爸爸"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问目光紧紧盯着十分严厉坚定的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的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心里难过极了"。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叙"我"和万芳的真挚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诚无私的友爱。这一部分,又涉及两个孩子家长的情节,不要忽视。一处是,我0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坐在树底下偷偷的抹眼泪。为甚么呢?因为"又心痛裤子,回家挨说"。这就可见父母平日的为人了,只要损害了财务,也不管原因,对孩子就没有好态度,否则孩子怎么会"怕"呢?另一处写万芳妈妈,不但不夸奖万芳的仗义,反而"让他对着墙站了一个小时"。万芳也深知"我"的妈妈的脾气,"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再站两个钟头"。这些都是批评的笔触。
4、第三部分为什么写奶奶呢?
明确:奶奶直到"我"淌眼泪,才憋不住"突然说:算了,这样多不好。"奶奶很体贴孩子的感情。反衬之下,显得爸爸妈妈只知道东西名贵,却全然不顾孩子伤心,这样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说什么,可是,他没有说"。奶奶是长辈,说话还有顾忌,因为他知道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可见,写奶奶也是为了批评爸爸妈妈的不是。)
5、读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无赖的痛苦心情,作者把这种心情描写得很细腻,思想倾向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结尾,作者同情的写道:"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当然主要是怪父母。
总结语: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教案在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下面是一篇20__年初一上学期设计,欢迎各位老师和学生参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的怀念》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组中的第三篇课文,属略读课文。
人间自有真情在,本组课文的字里行间涌动着人间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本组课文的始终,四篇课文就是四首美好情感的赞歌。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想沟通。它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
(二)教材的特点
《秋天的怀念》这篇略读课文是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史铁生写的,主要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本课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无论是从能力还是情感上,都是学生学习的一片优秀课文。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两点:一是让学生受到伟大母亲的熏陶感染,接受一次“爱”的教育;二是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通过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以上重点和难点要在教学中重点训练,加以突破。
二、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确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熟读生词。
2、能力目标:(1)通过各种读书方法,最终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读课文,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亲的熏陶感染,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制定本篇课文的依据是:第一,根据小学语文大纲对高年级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的要求: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以及学生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安排了好几种学习方法,并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以阅读提示为引子,使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篇20__年初一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课堂拓展
问题:从课文看,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所谓"价值观念",你看,他们那一次交换的礼物,是名贵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弯弯的小藏刀,这种感情纯洁是纯洁,可是这种做法毕竟不对,这样确实给父母出了难题。讨论讨论,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这类事情?怎样预防这类事情?要从课文中找插叙户根据。
明确: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考虑:例如,"爸爸"松龄杨木雕给孩子的时候,应该介绍一点有关这件工艺品的知识,让孩子知道他的珍贵,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间送东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见。如果想课文写的那样,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处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转一些,要注意保护小朋友之间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万芳的妈妈暗示一下,万法方妈妈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会同意自己孩子收受这么珍贵的东西的,重要得倒是叫万芳妈妈不要责备孩子。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为大家整理了
初一教案下载篇19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1、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2、有条件的,可提前为学生播放影碟《城南旧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导入
(1)可以用深情的语言为学生讲朱自清的《背影》中"望父买楠"的片断,以创设情境。
(2)也可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亲教儿子一步步脱险的经历导人。
(3)还可用以下话语导人: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亲的父亲吧!
2、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技影出示问题组: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7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研读与赏析(上)
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初一教案下载篇20
《紫藤萝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掌握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紫藤架上的紫藤萝花正开得旺,请你说说你对它的印象。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紫藤萝瀑布宗璞
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掌握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目标内容。
二、学习导航
A、作者简介(多媒体大屏幕出示作者的画像):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B、了解紫藤(多媒体大屏幕出示藤萝花的画面):
“紫藤”简介:亦称“朱藤”、“藤萝”,豆科,高大木质藤本。奇数羽状复叶,成熟后无毛。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含芳香油;茎皮纤维可织物;果实、根入药医用。
C、学习疑难字词:
注音练习:
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
词语解释
⑴迸溅;⑵繁密;⑶稀落;⑷伶仃;⑸酒酿;⑹挑逗;⑺忍俊不禁;⑻仙露琼浆;⑼盘虬卧龙。
学生查字典,教师正音,学生认读两遍。
D、诵读欣赏(学生听多媒体课文朗读)。
三、朗读比赛;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朗读指导;
1)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注意句子的重读;
5)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四、整体感知
小组讨论:
①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
五、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思考;
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③找出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其好处?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
⑴颜色;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⑵外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2、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先写花穗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
然后写花的形状;“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最后写花的香味。
3、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小组讨论;先找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用“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来回答。
(1)比喻;
“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2)拟人;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
“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