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七年级政治教案

时间: 新华 七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撰写优秀的七年级政治教案?这里分享一些七年级政治教案写作案例,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政治教案篇1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地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其交往的对象也逐渐从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范围向更广阔的社会公共领域扩张,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开始日益频繁地接触社会公共生活。面对着社会公共生活,每个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认识,并进而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避免上述原因导致的各行其是最终引起社会生活陷于混乱,就必须在一定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之上确定相应的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体系,并以之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公共生活秩序与个人充分自由发展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所有的公共行为规则中,法律是一种特殊而又必不可少的行为规则,它与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密切相关,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当自觉地以法律这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同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复习重点:

1、理解公共生活:每个人在公共生活中有不同个角色或身份,从身边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要盲目从众。2、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共同规则:共同规则有有形(法律、法规、纪律等)和无形(道德、伦理规则等)两类。

3、我们要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学法、守法、懂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4、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则:违反法律会将依受到法强制矫正;法律是各类规则中最低准则;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5、法律的特点:法律是唯一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创制);法律对全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效力);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法律的目的不在惩罚,而在于关怀和保障(目的)。

6、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社会的安定和和谐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法律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

7、用法律维护权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法律问题;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调解、和解、诉讼、仲裁等)。

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独立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基于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应当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能够关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从众现象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在了解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了解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所具有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生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公共生活。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认知与适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往面的逐渐扩展,学生已经步入其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能否学会正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以及能否适应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尤其是法律规则,对于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着重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以及正确看待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规则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认真遵守公共规则的价值取向。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理解公共生活。

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全面正确地看待社会公共生活。个人要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公共生活,首先就应当认真看待个人在公共生活中所担负的责任——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一个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又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角色,并因其自身的不同角色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承担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人而言是一种代价和付出,从而需要个人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以期能够战胜自我的惰性和对不正当利益的追求。

第二站:学会遵守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初步形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规则意识。

就规则本身而言,主要有无形的道德规则和有形的法律规则两种。这两种规则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发挥着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人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使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够更和谐、更完美。

第八课法律是特殊的规则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有关法律规则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初步形成对社会现象及个人行为进行法律评价的意识,同时在了解法律作用的基础上形成自觉守法的意识。

通过讲授关于法律规则特征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形成对法律规则与其他行为规则的辨别能力;进一步形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尊遵守法律规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自身行为的能力。

通过本课相关内容的&39;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以及法律的其他显著特征;了解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维护个人生活正常进行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解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维护公共生活的和谐离不开一定的规则,不同的规则共同组成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道德、伦理、法律等各种规则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其它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法律规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这种特殊性最主要就体现在法律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规则,并因为这种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特点而衍生出与其他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所具有的明显不同点。正是法律规则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其他行为规则所无法取代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当重视法律规则的作用,进而自觉遵守法律规则。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认识法律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初步认识法律规则。为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客观上就要求存在一定的规则。在社会生活中,规范公共生活秩序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道德规则、伦理规则、法律规则等多方面。这些规则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了维持公共生活秩序的规则体系。在这个规则体系中,道德规则、伦理规则等规则都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规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则,但这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在公共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与其他在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法律规则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规则。

第二站:遵守法律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法律规则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法律规则在维护社会秩序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增强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

第九课法律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通过关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法律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分类,了解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方式。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就本单元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作用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法律规则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从逻辑上来说,在前两课教学已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特殊规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法律规则的作用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成为了必然要求,本课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解决这个问题。从内容上说,本课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法律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划分进行调节以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二是法律的上述作用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法律就在身边。

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从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上来说,主要是通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相关权利与义务,进而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调节。

第二站:用法律维护权益。

本课前一站主要介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而本站则主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七年级政治教案篇2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二、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本班共有学生20人,本学期我的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教材分析:

共有五个单元的内容,每个单元三节内容,每一单元《在公共生活中》让学生懂得如何让学生融入公共生活,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提升自我、适应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单元《过有选择的生活》,让学生对生活有选择,不盲目。第四单元《诚信为本》,让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性。第五单元《守法护法,健康成长》,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四、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

2、课堂上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作业、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5、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乐于并善于终身学习,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7、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8、课后多加强学生的重点知识的练习,以常见题型为主延伸训练。

七年级政治教案篇3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学校和本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南,加强全组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全面落实教学常规,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

根据现代教育精神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和“学会关心”到21世纪教育主体,引导学生确立“尊重、关爱、责任”的基本价值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主动把握自我、发展自我。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对其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升华,让他们学会做人,做到做知法、守法、用法,并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做人的方法,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的主人。

三、教情和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师还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初一学生共有264人,教材跟以前的完全是两码事,既是对我的挑战也是学生的新起点,我们都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据了解学生的生源还算比较好不,只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就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也希望能通过一些激励和创设跟他们米密切相关并喜欢的话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但突出存在的以下问题:

1、学生的认真做题的习惯有待提高。

2、学生分析、理解题意的能力较差。

四、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全面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本学期要继续深入学习、仔细研讨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新教材,研究教法,把握好新教材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组织好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会,鼓励本组教师积极开设公开课和开展各项教改实验。

2、做好教情学情的调查,及时调整教与学。把“备学生”作为最重要的内容加以考虑。本组每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培养好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发挥集体优势

1、增强备课组凝聚力,发挥人才优势,每节课都做到集体备课,三课一评,三课一议,统一教学进度,实施资源共享。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积极探索课堂结构改革,倡导合作式、发现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加强备课组内听课评课制度,每人每学期备课组内公开课不少于一次,加强组内评课的深度,使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早日成长为教学骨干。

3、贯彻落实教学常规,把握好教学的五个重要环节。认真把好练习关,精心选择练习题;做好练习题的批改、讲评;做好课后辅导。

4、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防止学生学习上的分化。

(三)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政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牢固打好基础。

2、课堂教学要重视和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中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3、教学中要注重:

(1)强化思维过程,努力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增强实践意识、重视探究和应用;

(3)倡导主动学习,营造自主探索和应用: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实际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开设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培养钻研精神,提高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注重教学研究(教材研究、应用研究、推理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政治小论文的培训,积极开展政治小论文竞赛活动。

(2)、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中学的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

七年级政治教案篇4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规则约束着我们,如果少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何种重要角色?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话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进而培养尊重规范,尊重法律的观念。

2、了解并掌握法律对人们有规范和保护两方面的作用。

三、出示尝试题

1、社会生活规则的作用

2、社会生活规则的分类

3、法律的显著特点

4、法律在生活中有何作用

5、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法律意识?

四、合作探究

任务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任务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任务三阅读课本第89至90页的情景材料,相互交流后回答

1、你或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经历吗,如果有,请与同学分享

2、如果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情况将会怎样?

归纳总结:法律具有的保护作用

五、课堂小结

七年级政治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难点: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师:小学生写字时,经常会用到田字格小字本,由这个田字格的“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的“格”,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是呀,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青春有格。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青春并不意味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4、“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5、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6、“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教材P28阅读感悟“卢梭的忏悔”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卢梭的《忏悔录》部分内容(见教材P28),体味其中的道理。

2、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交流点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遵守网络规则,等等。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交流点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说谎、欺骗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3、学生分享教材P29“增强自控力”的方法与技能

探究二:教材P30阅读感悟“微尘”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教材P30“微尘”的事迹,体味爱的奉献。

2、学生分享教材P30童小勇事迹,并探讨: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交流点拨:上述同学的议论说明了少数同学心目中“对做公益事业能否长期坚持下去”

持怀疑的态度;但更多的同学是赞赏童小勇同学的行为,并能从中受到感染、鼓舞,体现了榜样的力量。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交流点拨:我会被童小勇同学的行为感染,为他点赞,并打算在学习中生活中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

探究三:教材P31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教材P31“杨震拒贿”,体味慎独的道德准则。

2、学习分享教材P31两种观点,探讨: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交流点拨:上述两种观点说明,做人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对人对事都应尽心尽力,力所能及地承担应负的责任。

(2)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交流点拨:有远大志向、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不畏挫折、意志坚强、自强不息,等等。

拓展空间

每晚睡觉前,回忆一天的所作所为,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有哪些进步?有哪些不足?思考如何改进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好?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年级政治教案篇6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新学期开始,为切实有效的搞好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__大提出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充分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根本依据。大力推行新课改改革,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识,积极探求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路子,较好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开拓我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局面。

二、教学目标: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八年级上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而下册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平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三、质量目标:

本学期所带初三6个班政治教学力争人均分达到70分,优秀率达到30%,及格率达到85%。在期末统考中力争位居九所联考校前三位。

四、教学内容分析: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教材共分四单元十课,设计了28个框。从总的设计思路来看,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开门见山,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负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使命这一逻辑角度与第一单元相承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从大的逻辑来看,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也是从责任与使命这一角度切入的。如果说第二单元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概略性的描绘,第三单元则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三个维度作具体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这样,全书四个单元贯穿“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价值观,凸显“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这一主题。

五、教学重、难点:

九年级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即重点探讨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主要有四个单元组成,它将引导学生正确认清国情、理解国策、战略和方针政策;深刻领会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依法治国、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合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

教材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和方法

1、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

2、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3、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创新;

4、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5、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6、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中心环节;等等。

针对上述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打造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在讨论、辩论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自主式等方法进行教学。

七、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绝大多数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作业能认真完成,这部分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不自觉,上课精力不集中,讲话,不注意听讲,作业又不认真按时完成,教师要多用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这一部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现在的学生生长在对外开放的时代,时刻感受着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是,一些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比中国好,主张全面引进;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意识较弱。一些学生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对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也有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面临考试时,不同程度的陷入考试焦虑;缺乏选择的策略和勇气;缺乏学习积极性。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打算继续延用上学期各班级建立的学习小组,每组5-8人,设组长一名,及时督促检查记忆,鉴于所带班级较多,学习小组表(略)。

八、教学方法及措施:

1、加强学习方法教育,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认真贯彻落实“四助五步六字”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4、严抓班风,学风建设,对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及时交送的学生,作出相应的惩罚,扭转不良习气。表彰思想先进,成绩优秀的学生,树立班干部的榜样作用。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教新教材,要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6、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7、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做准确的登记,细心的检查,全面的询问,严格的要求。慎防住宿学生的安全,走读生的交通安全,教室、住室里用电器的安全。

8、搜集相关资料,利用科学的教育手段,结合本学期的特殊节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励志教育和人道主义教育。

9、加强家访力度,利用电话询问,调查和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探究心理发展规律,结合任课老师,转化学困生,巩固学额。10、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学生与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制定出前进中每一步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并由老师监督实施,及时调整前进步伐。根据学困生基础差的特点,精心制定一套相应的辅导内容,每次辅导有详细的辅导记录,总结优缺,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学生。

11、留守生的帮扶工作。对“留守学生”进行摸底清查,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成立棒扶组织,班主任任组长,由班级骨干任成员。一个学生干部帮一个“留守学生”,一位团员帮扶一名“留守生”,为”留守学生”营造欢乐、和睦、幸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12、积极撰写论文。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认真撰写教学论文,提高科研素质。

13、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第四、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九、本期备课计划:

本册教材总共十课,备课时按照每人一课时,轮流备课。

2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