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

时间: 新华 七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初一语文教案怎么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初一语文教案怎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1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对大海的艺术描写。

2、品味、感悟散文诗的优美的艺术和作者奇特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在文章当中寄托的美好感情。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屠格涅夫由“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之称号。毫无疑问,在屠格涅夫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小说创作占领这重要的地位。其实,他的散文诗的价值并不比小说逊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诗——《蔚蓝的王国》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对大海的艺术描写。

2、感受作者在文章当中寄托的美好情怀。

三、教授新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或者范读课文。

2、你从刚才的朗读中了解到了什么?

3、你有哪些疑难问题?

学生畅所欲言。

(二)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蔚蓝的王国的?

1、朗读课文。

2、小组讨论归纳。

3、共同交流

4、再次质疑,共同解决。

明确:一(1)抒发对大海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二(2—6)写“我”和其他人在大海上快乐的行为。

写海写人,以写人为主。大海是平静的,安详的美丽的。人是快乐的幸福的年轻的。写大海是简笔勾勒,写人侧重于写人的感受。

三(7—11)写大海上见到的神仙世界

写人写海,以写海为主。文章着力描写了一个海上的神仙世界。写海岛,写鸟,写花,写“女人的声音”,写眼睛会闪出亮光,脸上会现出笑容的他,把一个充满神奇,充满美,充满爱的世界写的真正如天堂一般。我们不能不陶醉于作者笔下的大海,也不能不折服于作者的语言魅力。

四(12)再次抒发对大海的热爱。

(三)精读课文,巩固理解

1、“并不是风在推动它前进;驾驶他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他像是有生命的东西,完全听从我们的使唤。

驾驶小船的不是风而是心灵,这可能吗?你是怎样理解这种现象的?

思考讨论后明确:驾驶小船的不是风而是心灵,随着人的心意前进,人们的心灵在大海上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

2、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流水——所有的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

连续写天空、海洋、风帆、水流等没有生命的物来倾诉爱情,而且要连续倾诉两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思考讨论后明确:连续写天空、海洋、风帆、潺潺流水等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在倾诉爱情,作者是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大海得可爱,充满了青春的魅力,带给人们无限的快乐和幸福,也表现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

(四)小结

从刚才的学习中,你觉得的那些地方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四、作业

熟读课文,想一想《蔚蓝色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

一、学习要点

1、奇特的想象

2、优美的语言

3、比较阅读

二、新授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思考:蔚蓝色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讨论明确:

相同之处:两者都描写了想象中的美好的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理想,都是把想象中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作对比。

不同之处:《蔚蓝色的王国》通过想象所描绘的内容是生活中的确存在的事物;《天上的街市》通过想象所描绘的内容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前者是以“虚”写“实”,后者是以“虚”写“虚”;《蔚蓝色的王国》所描写的想象比较具体,内容比较丰富,《天上的街市》所描写的想象世界,只是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进行简笔勾勒,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更大。

(二)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思考:1、这篇课文描写蔚蓝色的王国,运用了许多形容词。把他们圈点出来,想想这些词为什么用得好?

运用形容词:蔚蓝、光明、青春、幸福、精美华丽、年轻、快乐、和煦、愉快、精美绝伦、五彩缤纷、甜滋滋……

说这些词语运用得好,是因为作者运用这些词语充分描写了想象中的世界。

(三)继续朗读,理解主题。

(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1、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2、赞美美好的青春生活。

3、歌颂爱情的美好。

4、表达岁月易逝的人生感慨。

(四)比较阅读

老人

阴暗艰难的日子来临了……

自己的疾病,亲人的痛楚,老人的凄凉与暗淡……你所珍爱、你为之献身的一切,正在一去不复返的衰败和瓦解。生活已经走着下坡路。

怎么办呢?痛惜?悲伤?与己、与人,这都毫无用处。

在那枯萎、虬曲的树干上,树叶变小变稀了,可是依然那样翠绿。

你也收缩起来吧,走向内心,沉缅于自己的回忆之中吧——在那里,在凝神沉思的心灵深处,你往昔的、只有你一个人理解的生活,将会在你面前现出他那芳香的仍然新鲜的绿意,闪现出春之爱抚与活力!

《蔚蓝的王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蔚蓝的王国

(1)我们轻快的小船在微波中飘荡,时起时伏。并不是风在推动它前进;驾驶它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它像是有生命的东西,完全听从我们使唤。

(2)我们看到一些岛屿,晶莹明澈的仙岛,岛上的碧玉宝石光艳夺目。——仙岛隆起的岸上飘来醉人的芳香;一些岛上像下雨似的朝我们身上飘洒白玫瑰花和铃兰花;另一些岛上忽然飞起一群五彩缤纷的长翼的鸟儿。

(3)鸟儿在我们头顶上回翔,铃兰花和玫瑰花同沿着平滑的船舷翻滚的珍珠似的浪花融合在一起,分辨不清了。

(4)随同花儿和鸟儿一起飘来一阵甜滋滋的声音……其中仿佛有女人的声音……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

(5)她,我们每一个人都爱着的那个人——她就在这儿……虽然看不见,但近在咫尺。不消片刻,她的眼睛就会闪出亮光,她的脸上就会现出笑容……她的手就会拉着你的手——拉着你一起进入永不衰败的天堂!

1.怎样理解“驾驶它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里”这句话的含义?

2.课文所说的“蔚蓝的王国”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蔚蓝”能给你什么感受?

3.文中写岛屿的句中很美,你喜欢哪几句?写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4.第五段中的“她”指代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写“在梦中”看见蔚蓝的王国?

6.反复朗读课文,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潺潺(chán)舷(xián)

2.①无忧无虑:毫不忧虑。形容心情安然自得。②飘洒:飘舞着落下来。

3.大海上见到的神奇世界。

4.小船。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它像是有生命的东西,完全听从我们使唤。

5.形和质色味白玫瑰花和铃兰花长翼的&39;鸟儿

6.不是。思游万仞,想像无限,完全是意念所操纵。

7.“她”指大海,是海之神,爱之神,是作者心中的爱神。蔚蓝的王国。

8.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意思是小船似乎是完全理解人的心灵的,随着人的心意前进,人们的心灵在大海上自由地驰骋,心灵和大海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

9.作者是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大海的可爱,充满了青春的魅力和美丽,带给人们无限的幸福和快乐,也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

《蔚蓝的王国》教学反思

1、选择最适合自己个性的课题。

这是海口市美兰区举行的一次三十五岁以下中学语文教师的优质课评比活动。我选的课题是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在许多老师的眼中,这是一篇不好上的难度很大的文章,十八位参赛的老师中只有我一个人选这篇文章,其他老师大多选择雷同篇目,光是《七颗钻石》就有四个人选择,他们看到我选这一课题都说很有挑战性。

而我觉得只有这一课题才是最适合我的。我对《蔚蓝的王国》这篇文章几乎是一见钟情,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意境朦胧,充满想象与神奇的色彩。这样的文章最适合我唯美的个性,我能驾御,并能借助它体现我的教学个性和风采,所以我死心塌地的选择了它。现在想来真应该感谢屠格涅夫为我们留下了这篇精美绝伦的传世之作,并被伯乐发现选入了中学教材。

2、从全新的教材入手。

这是一篇我从来没有上过的文章,对我是一个未知而神奇的领域,等待我去开拓、解读,用全新的视角、全心的感受、全新的体验、全心的思维去亲近它,深入它,挖掘它。正因为一切都是新的,所以不受任何旧有模式的束缚,能上得有新意,有自己的风格。

3、教学设计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以情动人至关重要。当我把教案写完,再重读一篇的时候,居然被自己的在教案中投入的感情而打动和感染了,不由又重读一遍。无论是写教案还是写文章,我觉得真情实感的流露是非常重要的,你的作品首先得打动自己,然后再是打动别人。在我设计的教学内容中,凝聚着我的生活感悟,还有一直以来的阅读积累、感受和体验。同时,我将作者笔下的“蔚蓝的王国”引申到古今中外,引申到现实,引申到你我他的心中,并融入了我对生活的感情、态度和见解,这种个性对文本的解读,凝聚着真、善、美的感情,被我淋漓的诠释,从而感染了学生,也感染了听课的老师。

从这一堂课的准备与授课中,我深刻感受到,语文教师在备课与课堂中,必须联系生活,融入文本,融入自己的感情。语文教学中以情动人,往往能给你带来惊喜。

4、教学流程的设计简洁、流畅、有亮点、富有创意。

牵动人心的导入、问题的设计、言简意赅的结束语等因素在教学流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优质课评比要求教师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要上完一篇课文。参赛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风采,在简洁、精练、流畅中突出自己的亮点。因此,问题的设计不可太多,当然,太简单和表层的设计会让你的课苍白无力而又肤浅。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顾全到深度和广度着实不容易。而本人根据《蔚蓝的王国》的特点,在“美”文上找到切入点,并重在探讨文中“美的人”、“美的景”、“美的情”,最后上升到“美的梦”——“永不衰败的天堂”这一主题的范畴。

首先,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课前播放美妙动听、海浪声声的钢琴曲,舒缓情绪,营造氛围。“椰风海韵醉游人”。大海,是我们的故乡,我们是海之子,生长在面朝大海,四季花开的地方,生长在蔚蓝的王国里。同学们,《庄子》里有一句话:“乘物以游心”,当你驾着风帆,乘风破浪,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游心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一利用音乐营造氛围,创设情景,再用诗情的导语把学生带到想象中的蔚蓝王国。

其次,问题的设计,从整体感知——精读品析——合作探究——拓展迁移四个层面设计问题,逐层深入,环环扣扣,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领悟不断加深,让语文课堂渐入佳境。

当然,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也非常关键,如何引领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让学生积极发言,这就需要教师深厚的功底和教学机智了。

最后,是结束语。我设计的结束语与拓展迁移部分所设计的让学生说说心中最美丽的梦,衔接紧密,升华自然,充满诗情画意:每一个美丽的梦都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们飞过痛苦、飞过绝望,飞向远方,飞向美好的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乘着隐形的翅膀,高扬生命的风帆,向着心中理想的王国奋进……最后,祝愿大家美梦成真!(播放歌曲《隐形的翅膀》),在嘹亮的歌声中结束本课,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还应该简明、精练、富有文采,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这也应该是每个语文老师的终生追求。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2

教学目标

1、本文充满了希望、热情和生命的气息,阅读时注意感受,从而提高自己感受美、体悟美的能力。

2、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3、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4、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

重点难点

1、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3、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4、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教具学具

1、运用课件,展示有关春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图片(根据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春天美景、flash欣赏。

2、运用课件,展示知识点及学生课外搜集的有关诗文。

预习要求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笔记本上。

2、反复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入

由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组织学生了解朱自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柔如彩虹》钢琴曲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像。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2、要求学生在协作组内模仿朗读录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朗读比赛)

3、要求学生在听示范朗读时,用简洁的语言理出全文的线索,并分别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春天的美好景色。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边听边想、班内交流。

组内朗读、互相改进朗读方式,推选出选手在班内做示范朗读。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做好标记。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三、赏析“春景图”

1、组织学生研读课文,对精彩的或自己喜爱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并做好点评。(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2、布置协作组任务:在“绘春”部分任选其中一幅图画进行赏析,可从描写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精彩语句等多角度赏析。

四、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组织、参与活动)

五、解读作者眼里的春天:

1、创设问题情境:作者眼里的春天具有怎样的生活哲理。

2、师生共同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六、领悟“春“的内涵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颂春”部分,体会其含义。(组织交流、点拨、评价)

2、学习评价: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情感体验,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

七、语文活动:

1、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搜集有关“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内容名诗、名句编制一期以“春春天无处不在”为主题的壁报。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3

【教材分析】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通过对被_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反衬出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强盗本质,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_了,人类渴望和平。”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战争历史也有一定了解。学习本课只要注重引导、点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不要战争和_,要和平”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幸福生活,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_导入,积蓄情感

在进入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个电影片断。

点击课件:《南京_》影片片断剪辑。

老师提问:这是故事片《南京_》中的几个片断,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这个小片段的心情或感受。

老师归纳总结:沉重

恐怖

残忍

是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看到这一场面无一不会感到悲痛,惨烈。这个痛苦不仅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在二战中,面对这样_的人,又何止千万。1941年,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间,纳粹就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多个孩子。法国的哲学家萨特在参观这个遗址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点击课件:萨特的话。)萨特着重用“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表达自己的观感,1988年10月21日,旅美作家聂华苓在南斯拉夫参加悼念活动后,写下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二、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把握文本情感

1、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部分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部分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部分是摘录遗言。全文的顺序是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呼唤和平。

2、这些记录中,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你们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沉重的记忆:

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的班级……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的爸爸妈妈的地方他们杀孩子,还杀老师,也有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淳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他们在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在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的最后几个字。

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

美丽的记忆:

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表现了南斯拉夫的民族精神。课文第四部分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吐露心声和愿望,没有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亲报仇”。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也是美丽的记忆。

老师总结: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_,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_,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作者对日本作家充满了鄙弃的感_彩。这位日本作家还能承认南京_的事实,而日本右翼分子还在鼓吹军国主义,这是值得警惕的。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安格尔对战争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并给予了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引用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纪念馆长跪不起的事例和日本官方依然百般抵赖,不承认当年滔天的罪行,不承认南京_、不承认曾经在中国使用生化武器、不承认有过随军_。他们恬不知耻地说,他们是“进入”而不是侵略。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东北陆续发现大批昔日遗留的化学武器的事例进行对比。)提醒人们不能忽视至今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4、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_了。正确认识历史,消灭战争,保卫和平。课文中写有很多人每年来纪念,说明他们没有忘记历史。在37页下面就有“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中国人在这里提到南京_,并不是要报仇,而是让子孙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让日本人的内心感到无地自容。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_。

5、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的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6、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字加了引号?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生命价值。

7、六十几位作家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作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右翼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_是事实,但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个尔的三个问题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就要有良知,作家不称他为作家,而称他为“日本人”,表达了对他的鄙弃。作家写许多人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无形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

8、课文为什么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

在我们生活中,伴随孩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秩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呼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用“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通过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写出了_的野蛮_,揭露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四、总结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再现了法西斯的残酷,赞扬了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4

教案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案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案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案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卜事,分析课文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做到纳举目张。

课时安排:

安排两课时。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三、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卜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那么,长妈妈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学习新课。

(一)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

思考: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哈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明确: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3、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然而,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二)齐读第18————28自然段。

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指名学生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残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这就是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

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请你说说: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小结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三、作业

字词注释

1、谋死:谋杀。

2、隐鼠: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不是很畏惧人的小老鼠。

3、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4、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5、顺顺流流:即"顺顺溜溜",顺当。

6、元旦:这里指农历正月初一。

7、辟头:开头。

8、长毛:太平天国的军队恢复留发的传统,用以对抗清朝剃发留辫的律令,所以当时被称为"长毛"。

9、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

10、远房的叔祖:指周兆兰,字玉田,是个秀才。

11、制艺和试帖诗:都是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诗文,这里指当时书坊刊印的八股文和试帖诗的范本。

12、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陆玑,三国时吴国吴郡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解释《毛诗》中动植物名称的书。《毛诗》即《诗经》,现在的版本相传为西汉毛亨、毛苌所传,故称《毛诗》。

13、《花镜》:即《秘传花镜》,清代杭州人陈淏子著,是一部讲述园圃花木的书。

14、全体:全身。

15、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这里是震惊的意思。

16、深不可测:形容极其深奥。

17、执干戚:拿着盾、斧。干,盾牌。戚,一种像斧的古代兵器。

18、刑天:《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

19、《尔雅音图》:宋人注明字音并加插图的一种《尔雅》版本。《尔雅》是我国古代的辞书,作者不详,大概是汉初的著作。

20、《毛诗品物图考》:把《毛诗》中动植物画出图像并加明考证的书。日本冈元凤作,共七卷。

21、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22、聚族而居:同一家族聚在同一处居住。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松树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说明。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说明。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设计方案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说明文《松树金龟子》。同学们,你们认识金龟子吗?(教师拿出一只金龟子)这就是金龟子,当然它不是松树金龟子,它是我们这个地方的金龟子。全世界的金龟子大约有三万多种,我国有一千三百多咱。俗称“瞎撞子”,幼虫称为“蛴螬”,也有“地蚕”、“土蚕”、“枋桃虫”等。在我们小的时候,这还是一种美味呢!(教师谈一谈小时与此有关的事情)。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仔细观察过它吗?它有什么习性,你了解吗?我想大大概没有。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这种动物的,是怎样描写这种动物的。

设计方案二:关于金龟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我们备课组曾做过一番探究,有说是“金牛”的,有说是别的什么的等,最后通过查资料搞清楚了就是俗语说的”瞎撞子“。也可以用对这种动物的探究作为导语,目的能够激发学生探求的精神和意识。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读准下列生字

锹炫耀无动于衷打扰鞘翅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动于衷抑郁仪表堂堂

3、在这篇课文里,法布尔把自己对松树金龟子的一些发现告诉了大家。你认为法布尔有哪些主要发现?它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

4、说明文是一种知识性较强的文体,其目的是让人“知”,因此这种文体在语言上最主要的特点是准确。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吗?另外,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生动)请你结合全文并找了出一些句子,来简要分析一下。

三、探究交流

说明:自主学习分两步走,1——3题为一步,因为这三个题主要是整体感知性的题目,另外也包括了一定的探究的内容,像第3题的最后一问;第4题作为一步。

1、2(略)可让学生把一些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问一问。

3、法布尔的主要发现是:松树多龟子的习性,特别是它的婚恋与发音原理。在说明这些发现的时候,应该具体一点来说。他之所以有这些发现,是他走出实验室的结果,是他走进田野,深入昆虫的生活,进行长期、仔细观察的结果。应该让学生找出一些表现出作者认真、仔细观察的语句来体会、感悟。例:“我抓住机会跟踪它们,观察它们”等。

4、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作示范,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1)语言的准确性。

示范举例:“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瓜钩着树枝”,其中的“啃”、“钩”用得就很准确,如果换成了“吃”、“抓”就会大为逊色。再例“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中的“一些”起修饰限制作用,如果删去就会影响说明的准确性。

(2)语言的生动性。

示范举例:“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外面闪着金属的光泽……”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金龟子的外形。

说明:对于通过作者对金龟子的关爱之感情来显示出的语言的生动性,是一个难点,学习不易把握,教师应简要的讲一下。为了体会感受语言的生动性,应让学生读一读。

(三)梳理

让学生谈一谈学习了此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与情感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四)探究性作业: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得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种生物,然后写一篇观察笔记。

说明:此题应该给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并随时抽查一些学生的观察情况,以避免让此作业成为一种形式。

补充说明:

关于作者法布尔的经历应该是很感人的,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对于什么时间介绍,教师应灵活处理,如可放在自主学习的第3个题的后面

《松树金龟子》复习要点

1、法布尔和《昆虫记》

2、词语提示:

掠过()锹()颚()枚()卵()翼()天赋()点缀()炫耀()

献媚()抑郁()鞘翅()螽斯()

炫耀:夸耀。

献媚: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的某种姿态或举动。

无动于衷:一点也不动心。衷:内心。

抑郁:心有愤恨,不能诉说而烦闷。

3、中心思想:本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等方面的

情况.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

4、全文结构:全文共2l段,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介绍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

第二部分(第4至20段),介绍松树金龟于的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这是教学设计>文章的主体部

分.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4段),介绍金龟子的生活习性。“出世”“奔向”“拜访”这些拟人化词语用得准确而又风

趣。

第二层(第5至7段),介绍金龟子的婚恋生活。

第三层(第8至18段),侧重介绍松树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唱歌的原因。

第四层(第19、20段),说明金龟子的死亡与繁衍。

第三部分(第21段),从松树金龟子与农作物的关系,呼吁人们“别去打扰它”,渗透了作者对金龟子的

人文关怀。

5、写作特色:

(1)从观察人手,进行科学的说明。

这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这篇课文可以看作是一篇科学观察报告,作者在观察,同时也带领读者在观察,在细致地观察。他介绍的情况和结论都来自观察。对观察的结果,作者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介绍。可以确定的,用肯定的语言,如说雄金龟子的折扇“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对推测得到的,用不确定的语言,如“它们可能要到深夜才繁殖”,“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我无法作证”,对没弄清的,也明白地告诉人们,如对昆虫为什么叫的问题,作者明确地说:“还没有搞

清楚。”

(2)生动形象的语言。

《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课文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拟人的手法。课文在许多地方把松树金龟子当作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爱憎感情和思想行为,读来感到十分亲切。把金龟子人格化,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把金龟子当作人来描述,在课文中是主要的。作者使用的词语,几乎全部是写人的词语,如“仪表堂堂”“慈母职责”“大献殷勤”“视而不见”“舞蹈表演”“炫耀”“献媚”“无动于衷”“大喊大叫”等等。特别是第7段,雄虫向雌虫求爱的场面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二是通过作者跟松树金龟子的关系或对其态度的描述反映出来。作者对金龟子的外表、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的描述中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全文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昆虫的赞美之情。结尾的“别去打扰它吧!”一句充满对松树金龟子的爱心。“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作者简直是在用诗的语言来赞美金龟子的美丽。总之,这篇科学小品注入了作者的灵魂,融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于一体。法布尔不仅是位杰出的昆虫学家,而且是位出色的文学家。他的科学小品差点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语言的准确性与说明事物的准确性融为一体。

为了科学地说明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作者准确地选用了动词。如:“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舞。”加点的动词用得多么准确,如果把“啃”换成“吃”,把“钩”换成“抓”,把“咬”换成“嚼”,那么就会大为逊色。用词的准确,也表明了说明事物的准确。如:“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至少也跟堆虫一样需要有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慢慢地老死”等,加点的这些词语起着修饰作用、限制作用,如果把它们删去,就会影响说明的准确性

《松树金龟子》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法布尔《昆虫记》中的片段,作为一篇科学小品文,我设计时主要想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能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2、结合语句感受作者善于观察、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

3、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态画面。

在45分钟的课堂结束后,我反思了整堂课。觉得基本完成了任务,但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1、应留点时间给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环节只有老师设疑,没能鼓励学生设置疑问,然后大家共同探讨。虽然老师设置的疑问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如果有疑问还是应该给时间他们交流一下,也许还能生成更精彩的内容出来。

2、推荐课外短文时应引导学生品味其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在给学生推荐课外的《昆虫记》时应再一次感受法布尔的写作特色,他善于观察,能用准确而生动的词描绘出他所看到的事物。这样在老师给学生们推荐这本书时就更有说服力了。

3、点评学生时教师语言应力求多变。

师:你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14:我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生15: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身边的事物。

生16:我从这节课中学会了: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生动。本文就使用了大量的拟人修辞手法。

生17:科学地观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生18:要关注细节。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老师也很高兴你们学到了这些。

当时对学生的评价太笼统,没能做一个归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升一下。因为有的学生获得的是能力上的提升,有的学生是从写作方法上获得了提升,有的学生是从意识的角度得到了提升。教师在总结的时候应从这些方面鼓励大家的收获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6

【导学目标】

1.学习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方法。

2.领悟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

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mónǐ)遨游(áo)

严谨(jǐ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lǜ)

(2)词义

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几率)或可能性,它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烧灼:是指高温炙烫。

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

稠密:又多又密;数量多密度大。

严谨:形容态度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遨游:漫游,游历。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2.作者名片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3.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09时整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地面,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1)老师领读重点段落: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让学生听读;

(2)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部分,让其他学生模仿。

2.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1.文章有哪几个小标题?

【交流点拨】(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我看到了什么

(3)神秘的敲击声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与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哪些意外?相应的又有哪些心理活动或举止?

【交流点拨】(1)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2)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3)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4)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5)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

3.画出文中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

【交流点拨】(1)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2)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3)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4)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5)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近地时,飞船靠什么摆正的?

【交流点拨】主伞变成双吊摆正飞船。

2.描写飞船落地时,哪三个短语准确写出了落地顺序?

【交流点拨】(1)离地面5公里;

(2)飞船离地面1.2米;

(3)飞船停住了。

3.“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话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环境描写,写出了我经历生死攸关后内心的平静、沉着。

4.历尽艰难的飞船成功返回,少不了“我”的操作。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我是一个冷静、沉着、勇敢、有毅力的中国优秀航天员。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通过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与返回,表现了航天员杨利伟不仅沉着、冷静、勇敢、有毅力,而且严谨。赞扬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

2.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请你向杨利伟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点拨】向杨利伟勇敢的行为敬礼,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用自己的脚步带领我国航天载人技术攀向了更高的山峰,是他们这些勇敢的航天员,让我们明白,生命也许真的需要冒险,是去征服自然,也是为了挑战自我。

(2)写一句励志语句送给自己、勉励自己。

【交流点拨】①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②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③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④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_

(3)查阅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

【交流点拨】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已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板书设计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沉着冷静

勇敢有毅力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7

【教学目的】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2、体会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理解“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教学设想】

1、安排一教时。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层层具体说明云的形态、光彩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应为教学的重点。可以通过列表,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放映有关云的彩色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

3、预习要求:

⑴认真看“阅读提示”,把握学习的两个重点。

⑵掌握课文注释中的字、词语(会读、会解释)。

⑶朗读课文,注明段的序号。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解题

问:从课题看,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云和天气的关系即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

二、朗读课文(检查读音和语句停顿)

三、正音、正率和解词

峦山(与“恋”区别)霎(与“刹”区别)盈缕(注意汉语拼音规则)

晕(还有一个音)朦胧连绵不断(注意加粗字写法)

解释词语:姿态万千点缀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

四、统观全文,了解结构

提示:联系前面课文,《苏州园林》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我国的气候》是“先分说后总说”的结构。思考这一课是怎样的结构形式。

学生发言,归纳:

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问:课文第一段是怎样的结构形式?

学生发言,归纳。

“总──分──总”的结构。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

“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问:从第一段,看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你可以举哪些例?

学生先自读,再发言,归纳。

1、为了具体写“姿态万千”,用了八个比喻。结合课后练习二,说明这些描写准确而生动,不仅形象具体,而且有动态特点。

为了具体写“变化无常”。作者用“有时……美丽”,“有时……阴森”,“刚才……阳光灿烂,一霎间……大雨倾盆?进行对比。

2、用词非常准确、生动:

例:各种云运动时有不同的特征,有的“飘”在空中,有的整齐地“排列”着,有的“来来去去”,有的满满地“盖”住了天空;写天气变化用“点缀”、“笼罩”;“阳光灿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准确。

五、重点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问:第2段上下文有何关系?起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归纳。

“薄云”“晴朗”;“低而厚密的云层”“阴雨风雪”──承上说明“云的各种形态”,启下引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默读课文第3.4、5、6段。

思考这部分的结构层次。

同学讨论,明确。

分为两层:第一层(第3~5段)说明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H层(第6段),说明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按课后练习一的要求,边看课文,边境表。可以补充每一类云的“位置”一栏。

云种类云的形状位置天气的情况卷云像羽毛像绫纱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天气晴朗卷积云像粼波很高它不会带来雨雪积云像棉花团2千米左右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高积云像羊群2千米左右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天晴卷层云仿佛白色调幕高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高层云像毛玻璃低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雨层云布满天空更低雨雪就开始下降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更低马上就会下暴雨

由上面云的位置、厚薄和天气的关系与第2段是相照应的。“象征”“预兆”用词准确。

问:如何说明这部分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

同学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归纳。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4、用词准确:

问: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

默读第6段课文。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是过渡句、也是中心句。边读课文,边填表。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光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露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西阴雨袭晚霞东几天晴

问:这段没有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细致的描绘,怎样使语言鲜明生动的?

学生讨论,明确。

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

最后读第7段课文,说说每句话写了什么,怎样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回答,归纳。

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局限性;还要依靠天气预报。──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提示:最后两句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它与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时’等词是相照应的,表明使用词语的准确性。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8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汉语之美之奇之瑰丽。

2.明确阅读的重要性与个性化写作的必要性。

二、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三、学习重点

感受语文之美,明确学习方法及要点。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学科,激发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案教案 导语

同学们好!以后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如果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问题,或者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我都愿意和同学们交流、探讨,我希望能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我主要是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什么是语文,怎样学习语文。

虽说这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觉得这确实有探讨的必要性。因为,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以识记为主,以字词的积累为主,而现在,我们同学由小学生成为中学生了,由儿童变成少年了,我们就要去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去感悟《离骚》汉赋的气势如虹、唐诗宋词的凝炼隽永、诸子散文的词彩句丽;去探讨那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的四大名著。

我们有着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学习语文丰富的内涵,他能使你满腹诗书,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历史,志存高远;他能使你心灵纯洁,感情丰富;他能使你聪明智慧,善思善辩;他更能使你文思泉涌,笔下生辉。

(二)何为语文

1、问大家一个应该非常简单的问题:

什么是语文?(自由回答)组织讨论。

2、小结

①语:语言。语言是最基础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利用它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现代语言学要求每个人至少掌握一种语言。进入新世纪,要求更高,升学就业,考工晋级还要考英语。

中国的语言是汉语,我们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就是汉语的基础,初中的语文课在小学的基础上加以拓宽延伸,就远的方面而言,学好语文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就近的方面而言,学好语文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后面再具体讲。

②文:文字(文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们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古代的人最早以结绳记事,后来逐渐有了六书造字法。我们中国的文字是独特的方块文字,每一个字都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好汉字自然不用多说,写好汉字更显得十分的重要。汉字的书写非常讲究,书法就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

③语文学科:我们今天要学的语文,除了说话写字(语基及其运用)以外,还包括现代文的阅读理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以及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的训练。

④语文的性质: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是交际工具,它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语文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深入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文。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处处留心皆学问”(苏轼审鸡头案的故事),我们也可以说是“处处留心皆语文”(张大千与梅兰芳的君子小人故事)。

3、刚才的回答我们似乎是在力求科学。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个风格,回答得尽可能诗意一些,这样,我们以“语文是……”的形式在练习本上尽可能地多地写一些话,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然而小组内交流,请把大家认为精彩的话作上记号,待会儿请一个同学组织一下代表小组发言。

①独立书写,小组交流;

②各组奉献,前面已经被人讲过的就不必再说(发言者自己先报姓名。老师遇到十分精彩的,要问这个创作者的姓名,要求课后交上来)。

4、出示袁卫星的有关语文一段话,请大家尽快记诵。

①大声地朗读。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袁卫星)

②提问:你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几本书?

③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典故?读过哪些本书?

④背诵,默写。

(三)如何学好语文

1.你听说过什么办法?你认为哪些比较可行?(自由发言,小组讨论,请另一人发言。也要先报姓名。)

2.老师总结:课堂内外须做到“六要四多”

课内:

①要认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

②要积极思考并努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③要养成记好笔记的习惯

④要把字写得工整美观,笔划清楚,万不可潦草

⑤要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响亮

⑥要把作文写得新颖、生动、流畅

课外:

①多阅读文章、报刊、文学作品

②多写日记、周记、心得体会

③多看有益的影视节目

④多上网搜集资料信息

(四)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

1、做好课文的预习:

①读课文一遍,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在作业本上抄注音、注解一遍,词语三遍。作业本距离左边1厘米处划一竖线。第一行写课题,第一行第一列写日期,第二行开始写内容,要写题目,题号统一写在第一列。次日交。

②再读课文,试着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然后明晰作者的思路是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技巧是什么,语言运用特点是什么;文章值得借鉴的是什么,读后受到的启发有哪些,文章有什么不足及需要商榷的地方。如果是名家名篇,还需要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文章诞生的背景等。书上留下读过的痕迹。

③三读课文,试着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绪。特别是抒情性强的作品,如诗歌、抒情散文等,吟诵得好,就学好了一大半。

2、有目的的认真听好课,做好笔记。争取课堂多发言,积极参加讨论(四人小组,组长)。注意要收放自如。有疑问的地方先做好记号,等合适的时机再问。

3、整理思路和笔记,写写学习心得。按时的、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书上课后有作业的,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同上。每篇课文上好后准备好听写,听写内容包括字词以及一些重要的问题。作业优良计,听写100分计。有错误,及时订正,每个写三遍。不合格的重做重听。

(五)其他事项:

1.课前演讲,写好稿子在方格稿纸上,提前一天给老师看,内容可关于语文的各方面。时间3-5分钟。其他同学点评。10分计。

2.随堂作文,45分钟完成。写在作文本上,第一页写目录。100分计。

3.做个随笔集,给它取个名字,自己也可以取个笔名,配点画。每周随笔两篇,思想健康,内容自定,形式不限,字数最少300字。5分计。

4.做个摘抄集。每周两次,如果是短文章,全抄,写明作者及出处;如果是书籍中的语段,至少500字。抄完后就你所摘录的这段写感想。感想至少也是100字。5分计。

5.剪报本,贴好后,注明报纸名称、版面和日期。写点评,一个点评至少100字。半个学期交一次,一个学期交两次。优良计。

6.课外读本自己看,选取内容自己上。加分。

7.词语手册自己看,抽查,扣分。

8.作业本在预习时自己做,上完课做完作业。一个单元交一次。平时抽查,扣分。

9.每人每周练习三篇钢笔字。

10.积累。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

(六)结束语

同学们,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将要在一起度过三年的时光,我们要好好地度过这三年。我很爱你们,不过请记得爱是相互的,我也同样需要你们爱我,非常需要。你们应该向我和其他人证明你们都是真诚、善良、懂事,并且勤奋学习的人。

我相信你们在这三年里会是你们自己和我共同的骄傲,无论在语文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我现在不需要你们在口头向我保证,相信大家在内心已经向自己作出了保证,并且将会在行动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9

《带上她的眼睛》

【导学目标】

1.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

3.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

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选择,我们就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用它们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不要让它们消沉下去,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探索。回眸2016,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刘慈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有关“眼睛”的文章。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闲暇(xiá)

凸现(tū)拍摄(shè)蔚蓝(wèi)合拢(lǒnɡ)

(2)词义

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2.作者名片: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3.文体知识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听范读录音,小组互读精彩片段。

2.整体感知

(1)请看标题--《带上她的眼睛》,你能设计几个怎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嘛?(带上她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交流点拨】①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带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后一次领略地球表面的风光。)

②为什么是最后一次呢?(因为小女孩被困在地心里面再也无法出来了。)

③为什么出不来了呢?(因为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

(2)将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连贯起来,写成一段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我觉得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了,领航员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无法看见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步骤三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本文曾获得1999年第__届银河奖一等奖,其能够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构思的巧妙。

【交流点拨】第2段:“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第43段:“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写出了刚刚毕业的小姑娘,花季才刚刚开始啊,就被终身囚禁,太惨了!开头的那句“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是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这样的表现手法叫伏笔。

2.巧妙地运用伏笔与照应,可以收到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效果。文中像这样的伏笔还有不少,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运用旁批法来体会其作用。课文中原有一些旁批,找出文中其他地方的伏笔和照应之处,通过旁批的方式,说说这里的伏笔和照应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每个同学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旁批,写出自己独特的体会或疑惑。写完之后交换看,精选最棒的一则旁批交流。邻座的同学互相观摩,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组长负责组织。

(1)“热,热得像--地狱。”小女孩说的这句话非常奇怪,为什么会热呢,因为太空中是很寒冷的,这不合常理。而且还说热得像地狱,这就更加难以理解了。这几处就是埋下的伏笔。

因为“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当然会热得像地狱。

(2)小女孩为什么不想让大家知道她现在的处境呢?不想让文中的“我”知道她是一个被囚禁在地心里再也出不来的人呢?

【交流点拨】小姑娘是想一个人承担这些生命中巨大的苦难,不想朋友们为她担心,这是一个懂事的小姑娘。从反面来说,这也说明这个小姑娘处境实在是太惨了,惨得连她自己都不愿意向别人提起这个事情。

(3)“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这是一处伏笔,照应后文的“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交流点拨】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3.同样的脆弱,同样的悲惨。小花的生命是脆弱的,小姑娘的生命同样是脆弱的。所以说,文中这么多的伏笔和照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表现出小姑娘的处境。小姑娘的处境怎么样?请你设想一下。

【交流点拨】同它对接,在舱门打开的一瞬间,我看到了“落日六号”内整洁的陈设。我走了进去,那个小姑娘同二十年前相比,长高了,这是在失重环境中长期生活的人的通病。她对着我微微一笑,说:“你来了。”这二十年的光阴,就在她的微微一笑中烟消云散。我带着她回到了地面,她留下的资料果然起了大作用,人类对地心世界的认识更为充分,一个崭新的纪元开始了。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文中的伏笔与照应,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科幻作品的无穷魅力。希望本文的学习能够为大家打开一扇阅读科幻作品的大门,领略科幻的神奇。

【交流点拨】今天通过对科幻小说伏笔的旁批与品味,我们不仅读出了构思的精妙,也读出了科学及献身的精神。愿同学们课外读更多的佳作,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能学上一招。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10

教学目标

①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

②学习欣赏神话传说。

③培养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④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重点

①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②口语表达。

③想像写作训练。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活动内容给小组命名。

②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

③每组准备一个档案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可从放映《星球大战》影片片段导人活动,唤起学生对未来世界的遐想,对人类起源的思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科学探索热情。

二、故事大王比赛

①每组每人搜集一种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小组内互讲故事。

②每组选出一名讲故事的代表,参加班级故事大王比赛。

③比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④小组将部分参赛的神话故事进行搜集整理、汇编成册。

三、自由辩论会

①搜集查找关于“人类起源新说”的资料。

②从中选定一种说法,并围绕这一说法继续查找相关资料。

③让小组成员熟悉资料内容,为参加班级自由辩论会做好准备。

④辩论形势灵活,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展开辩论。每一小组可在比赛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资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成立,同时还可以反驳其他的小组的观点。

a、以小组合作情况、发言情况及准备资料的多寡评出一、二、三等奖。

b、比赛后与其他小组交流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并汇编成册。

四、给未来人画像

①每组设计一幅未来人像,可以用电脑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

②每幅画要做简要说明,说明主要包括:

(1)外形设计理念;

(2)服饰搭配理念;

(3)人体结构的变化:如皮肤、肌肉、骨骼会有哪些改变……

③画像要求100cm×80cm,将画像悬挂在教室墙壁上,每组派代表到画像前阐述本组的创作理念。

④根据画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设计是否有创意、说明内容是否充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⑤每人以“未来世界”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

五、成果展览

①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评委会成员,组成评委组。

②每小组将本次活动编辑的册子、资料、获奖奖状整理好,布置一个有特色的展区。

③每小组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区前,回答评委组提出的问题,并为本组展区设计·作简要的解说。

④由评委组给各个展区做出评定,评出一、二、三等奖。

活动评价

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根据小组在各个活动中的获奖情况,评出最佳合作奖、最佳口语交际能力奖、最佳表现奖、最佳创意奖等一系列奖项。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了解了关于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感受了古人丰富的想像力及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了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好的确培养和提高。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1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2、把握课文的主旨:物外之趣

3、背诵课文

【教学悟点】

1、本文表现了什么样的趣

2、是怎么表现的

3、怎样解释文言词

【教材分析】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本文主旨显而易见,但由于本文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虽花的时间也可能要多一些,重点可定在教学目标2和教学悟点3上。

【教时安排】

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方法指导

1、可以用课文前的谈话来导入

2、可以设置一个情景来导入:

如在有云的时候,让同学们到课外看云,然后说说,看到了什么

再如找一块有斑痕的墙壁,让同学们想象这是什么图像,发生过什么故事

(总之,明确一点,那就是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3、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文言文语体简约,含义隽永,学习它,我们可以继承祖国的灿烂文化,了解历的许多事情,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方法:

A、预习:读三、四遍课文,做好预习笔记(注音、释义)

B、注音: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法。

C、释义:◎加字法。例: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换字法。例:昂(抬)首(头)观之◎找通假字。例:项为之强,(注释:强通“僵”)

D、找出文章成语并解释: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E、整体把握大意,重点语句翻译

F、熟读背诵

二、疏通课文,整体把握

1、由学生介绍作者和《浮生六记》

2、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正音

3、以小小学习组为单位,根据以上介绍的方法在笔记本上为不会解释的词释义

4、全班交流,疏通全文(老师提出重点词语解释和重点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课文P221、2

重点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果如鹤唳去端,为之怡然称快。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齐声朗读全文,再次把握文章内容

6、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先同座练习,再选学生向全班交流(全班可有四个同学分工复述,然后适当组织评价)

三、自主讨论,研究问题

1、小小学习组讨论:

A文章表现了什么样的趣?

B文章写了充满“物外之趣”的哪几件事?

◎“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

◎“余”“怡然称快”的一件事是:

◎“余”既惊又愤的一件事是:

C文章哪些语句能表现作者的专注神态?

D这些“物外之趣”作者是怎样感觉到的?

四、练习巩固,熟读成诵

1、分层反复朗读

2、自背、互背、当堂背诵、默写

五、总结复习,迁移拓展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魏武帝曹操)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比较)可知。”

太祖悦,即施行焉。

1、解释加点的词

2、翻译阴影句

3、这个故事主要表现了曹冲的什么特点?“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斑羚飞渡》

主题丛书:《藏羚羊的跪拜》、《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藏羚羊遇到了狼》、《鹤群翔空》、《雅典娜的救赎》、《泣血深情》、《高原大鹰》、《义鼠》、《失去声音的鸟》等等。

设计说明

本课例有两大突出的特点:

1.主题鲜明。本节课是一堂主题烘托课,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此我专门选了一类主题相似的文章,在学生充分学习课文的同时,从动物身上学习一些可贵的品质,意识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技法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探究写法上的特点,体会所蕴含着的强烈感情。然后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上的同一类文章,进一步从写法上、感情上加深体会。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感情。

2.品味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关注自然、关注生活,思考人类与动物的生存关系。

课前活动

自行预习课文,扫清字词

课中活动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动物小说《斑羚飞渡》。先一下,什么是动物小说?(幻灯片1)今天小说的主人公是斑羚,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幻灯片2)下面,进入我们的第一个环节——

一、初读感知(幻灯片3)

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个故事,简要地概述一下?(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在头羊的带领下,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了困境(的壮举)。

被逼至悬崖的一群斑羚以飞渡的形式延续了种族。当然,这个飞渡是有代价的:至少牺牲一半的斑羚!读完这个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震撼、感动、惊心动魄、悲壮…)

下面,我们就走进文本,看看这群走投无路的斑羚为了自救,是如何通过飞渡来摆脱困境的?(看看哪些文字所表现出来的瞬间触动了你、震撼了你?)

二、品析感受(幻灯片4)

请拿起笔,把触动你、震撼你的文字圈画出来,并写下你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然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如果有疑难和困惑同组内解决不了的,可求助于其他小组。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质疑)

从时间上看,飞渡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但作者却用了大段的文字细细叙述和描写。下面,我们重点赏析一下第9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斑羚飞渡的?(边读边品边指导)

1.作者抓住关键动词描述了惊心动魄的飞渡场面。半大斑羚:飞奔、跃、跳、猛蹬、起跳、落;老斑羚:钩、蹿跃、坠落。

2.用了形象的比喻描写老斑羚。“老斑羚就像燃料

3.用了鲜明的&39;对比。老斑羚“笔直坠落”与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老斑羚死得悲壮、伟大。

在故事的高潮部分——飞渡这个场面描写中,作者抓住了一系列关键的动词,运用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并借助多种表达方式,把斑羚飞渡时的悲壮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产生了惊心动魄的效果。

这次成功飞渡,功不可没的是——镰刀头羊。好,让我们再次走近它,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幻灯片8)

1.请你在文中找出描写头羊的句子,说说文章重点描写了它的哪些表现?从这些表现中你看出了什么?(课件)

明确:文章重点写了它的三次“咩”声。

(1)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

(2)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地走进斑斓的光带时,发出吼叫,召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经想救的方法,并迅速指挥实施;

(3)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它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有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静、临难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2.文章在刻画这群斑羚形象的时候,特别注意环境的渲染,尤其是关于彩虹的描写。请你找出相关描写的句子,并思考这些句子的妙处。(课件)

明确:

(1)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是一种生的希望。彩虹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

(2)飞渡时与彩虹相映,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飞渡的悲壮美;

(3)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13

散文凝炼质朴,蕴藉秀美,生动有趣。既是美好思想情操的载体,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学习价值。文学作品的阅读题在中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文学作品里面现代散文又占了更大的分量。因此,如何进行初中现代散文教学,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了语文教师着力探究的问题。我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进行了情境教学和合作探究教学,如:歌曲导入、真情访谈、激情辩论等。

【要点:研修主题的切入点和课例】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质量吗?

经过反复思量,我决定以“爱”为主题,要求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所以,我想让自己、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一道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为了上好《散步》这课,我准备了很久。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几首歌曲,决定用中央电视台20__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让爱住我家》的FLASH来激情导入,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流程设计为“情境导入”、“赏读文本”、“互动感知”、“分享体验”、“回报亲恩”五个环节。

进入“互动感知”环节时,我对学生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亲或其中的一位,面对分歧,你是怎样作出抉择的?”一瞬间,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纷纷作出了抉择。余娇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会想到母亲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培育之恩,我会选择走大路。”比作者想得更远、更好。甘萍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觉得选择很困难,但我会选择走小路。因为‘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也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想母亲是明理的,她会理解我的;她又那么疼孙子,自己改变主意要顺从孙子走小路,所以她应该是不会怪我。我选择走小路,我的小儿子会很高兴,他会给全家人带来欢乐的。”张琼辉同学却反对:“虽然母亲对我的选择会理解,难道母亲就没有想法吗?她是否会想:‘我老了不中用吗?自己的话连孙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儿子一场。’课文说,‘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他不至于会哭闹。”陈小梅同学说:“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我会听从丈夫,因为我不想让丈夫左右为难,也不想在母亲心中留下坏印象,因为媳妇难当。所以文中的妻子很伟大。”全班同学都笑开了。其他同学们也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本,作出自己的表述。

我对他们的选择表示了理解和赞赏,因为从学生的抉择中,我感受到他们正在正确抉择自己未来可能的生活:有责任的生活,有爱心的生活,富有创意的生活。

学生很配合我,加上我精心设计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的教学用语,以及学生“现场访谈”、“赏读文本”、“回报亲恩”的精彩表现,我对这节课比较满意。

【要点:课前预设】

前一天上预习课时,我发现“赏读文本”环节,很多学生能找出优美或精彩的语句,但因为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朗读时语气、语速、重音把握不好,赏析也不到位。“回报亲恩”环节,学生的思路不开阔,只一味想到怎么做,形式太单一。反复思考,我忽视了以下几个方面:

【要点:课堂实际效果】

第一、不切实际,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对于末尾一句“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必强求,可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之间“爱”的角度进行点拨。第二、平时授课,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致使思路不开阔,解决问题形式单一。在“回报亲恩”环节中,我提示学生可采用绘画、唱歌、写感恩话等形式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第三、教学手段的使用还不够丰富。对于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钻研和使用不够。

【要点:教学反思】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的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对于难点的突破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也很大。就我而言,比较满意的是在处理美点时,我原来的想法是每个小组一一展示,可实际操作时,我发现可能时间不够,于是,我就临时决定,第一组具体说,其他组说出不同的和没有的,这样既保证了时间又避免了重复,课堂的完整性体现的很好。课堂教学真是一门艺术啊!我喜欢音乐,所以选了几首乐曲,《让爱住我家》、《相亲相爱》,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被带入情境。由此我想到了新课改对一个老师的多元要求,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要点:理论支持】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储备。

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知识,如每课的生字词、文学常识、作家生平、课文的写作背景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课前运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来加以解决,教师可制定一套有效的检查方案,如小组检查并记录完成情况,教师抽查,督促学生及时有效的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把学生的预习作业在班级进行交流,让学生的预习效果形成互补,共同提高。这些固定的知识,属于积累型的知识,学生只要愿意做,是能有效的完成的,教师应该鼓励、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固定知识的学习就会有较好的保障。

总的来说,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为进一步开启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的关键。

【要点:感悟与反思】

从全局来看,整个课堂上对于营造一种和谐活跃互动的气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措施还需要努力挖掘。这一堂课对我自身来说是一种新模式的尝试,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检验;希望在不断地深入思考、反思自我的基础上,自己的实践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14

教学目标:

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文中&39;鹤鹰之战&39;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

教学重难点:

文章描写细致传神,语言贴切富有表现力,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以及语言领悟能力,在教学中宜注意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二、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伫(Zh)立绮q)丽湮(yn)没剽悍(p)盘旋(Xn)

②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绮丽:鲜艳美丽。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敌众:人数少的抵挡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只鹰抵挡不住众多鹤的攻击。

无济于事:济,帮助。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本文指鹤群环绕着飞。

(二)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2、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3、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提示:

这篇文章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39;我&39;是鹤群翔空全过程的目击者,又是文中情感抒发者。运用第一人称,可以使&39;我&39;的所见和&39;我&39;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没有半点雕琢的痕迹。作者从南侧群山上空浮现一排小斑点写起,一直写到鹤群向北飞去为止,叙述了自己观察到的鹤群翔空的全过程。其中鹤鹰之战是重点,战前,战斗,战后,是三个大层次。战前又有两个小的层次,前一层写&39;一&39;字形模队的飞翔貌,后一层写变换方向。战后,也分两层,一层是护送,一层是远飞。

(三)深人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四)通读,进一步思索以下问题,并从总体上体会全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1.作者描写鹤悠然飞翔于空中的意图是什么?

2.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39;立即崩溃&39;&39;惊恐万分&39;&39;陷入一片混乱&39;,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般作何反应。与鹤群比较,体会鹤群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文章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5.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课文学习小结。

注意结合所学内容的主要点小结即可,突出学习收获即可。

初一语文教案怎么篇15

《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结合信息技术,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能准确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

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嫦娥奔月视频,表明古人对神秘月球的无限向往。展示图片重温登月时刻,开始神秘的登月之旅!

二、新授课。

1、抢答热身篇:?跳读课文,获取重要信息。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学习篇:?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登月的事件进展。同时明确为什么作者将时间精确到秒。展示并播放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的科学知识。?登月过程的四个阶段。展示图片。?宇航员登月后做的几件事?播放登月视频。

3、重点研读篇:人类登月的意义。

4、美点寻踪篇:选文本中的两三美句,结合恰当的图片进行赏析,进而从中了解本文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特点。

例:“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

“‘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

5、拓展延伸篇:通过图片、动画展示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课外探讨篇:创设情境,布置作业——你对月球知多少?

四、结语。

2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