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的教案设计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写好七年级的教案设计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七年级的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的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
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1、 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板书设计: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东南亚的国家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
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1、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板书设计: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七年级的教案设计篇2
小插曲:本来毛老师准备上《两小儿辩日》,可七年级仅有的一个班已上过这篇课文了。上课前,毛老师上哪篇课文还琢磨不定,我建议说,初三借一个班上《两小儿辩日》吧,他说那也可以。可一位老师说要借书,很麻烦,恐怕时间来不及,只好改变主意。自己的《土地的誓言》课件又找不到,他从邮箱里临时找到了一个人家的《土地的誓言》课件下载到桌面上,在作一些修改。此时,学生已来到多媒体教室,问毛老师上哪篇课文,毛老师回答还没确定。随即他拿过学生的几本语文书翻了一下,发现《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上都写得密密麻麻的,而《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上基本一片空白,这时毛老师说了一句,这篇课文没怎么上,看得出他主意已拿定。上过的课文该怎么上,南湖论剑时沈老师上《爸爸的花儿落了》已作了有益的尝试,好戏就在下面:
【片断实录】
一、导入
让学生用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来猜老师此刻的心情,学生猜“好”、“很好”、“非常好”,猜对了前两个,三个字的老师说是“太好了”、“好极了”,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简单介绍1931、9、18和1941、9、18这两个时间段的历史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情况。
二、要求学生划出新词、喜欢的语句,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读后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可见朗读效果之佳,学生的兴趣、情绪又一次被调动,为下面的成功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这篇课文刘飞耀老师在宁波参加省优质课评比时朗读得十分成功,普通话标准,声音好听,又很动情。毛老师在朗读时对课文钻得深,在语气、语调、抑扬顿挫、感情方面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
三、让学生把目光投向第一段
师问: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并板书:这是一片的土地。
生1:刻骨铭心。(老师要求学生说理由,读课文中有关语句。)
生2:很怀念。(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生3:十分想念的家乡。(我无时无刻……)
师问:这土地上有那些东西?(一学生回答)
师问:这些土地上的东西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学生答:美丽、富饶。)
齐读:“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怪诞的狂风”。(读后师评:读得流畅,但要读出层次感:植物、土地、人、动物、资源矿藏。)
再齐读。
上面学生回答了富饶的土地,这时一学生说了默契的土地(……要汇合在一起),老师补充说是奇怪的土地(学生说“狐仙姑……怪诞的狂风)”,老师说自己读第一遍时,觉得这话是多余的,学生说这表达了我对土地的爱。
师问:“我”想起了什么东西?
齐读:“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在原野上呻吟”。
师问:该读出什么语气?(生答:怀念。)
再齐读。
师问:“呻吟“什么意思?(生答:很伤心地叫。)
师问:白桦树为什么会呻吟?(生答:把自己比作白桦树。)
师:提供背景材料:关东原野被占领了,连白桦树也忧伤了。呻吟是作者从心灵上流出来的一种痛。
师问:第2段,作者是怎样去描写土地的?(哪些词好,或有什么问题?)默读或出声读(学生选择默读)。
生问:为什么说“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土粒”?
生答:因为他是土地的儿子。
生问:欢乐能“埋葬”吗?(师让这位学生领读这句)
师:换成“飘荡”多好啊?(生交流)
生1:土地被日本人侵占去了,少年时的欢乐没有了。
生2:现在剩下的是悲愤。
生3:把悲愤的情绪体现出来了。
师:读出悲愤的情感。(生齐读)
生问:“我不能离开她”。为什么用这个“她”?
生答:体现出他对土地的怀恋,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土地就是母亲。
生:这段很美。“在春天,……响到那头”。
师:读出欢喜的语气,齐读。
生问:末句:为什么用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生答:用生命去洗。
师问:泪水隐含作者怎样的感情?(生答:悲、愤恨。)
齐读:“为了她……污秽和耻辱”。
师:这样美丽富饶的土地被日本人占领长达十多年之久,日本军国主义者干了什么?(师想出示材料,屏幕不能显示,师讲了两个日本人残杀中国人的例子。)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青年作家,他发出了血泪的控诉,他面对土地发出了誓言,究竟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找出来。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污秽和耻辱。”(学生自己放声读)
师:请那位可以当央视台播音员的同学来读一下。(师评:放慢一点效果会更好。)
师:“我永不能忘记……”,全体起立,齐读。
【评析】
这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不愧为一名名师,有大家风范,课前还没确定上什么(最终上什么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定),临阵不乱,体现了一位名师扎实、深厚的功底,良好的心理素质,机智、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的组织、调控课堂及与学生对话的能力。
2、对文本深入的解读,使教师开始的朗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范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情绪,给了学生很好的示范和引领。在赏析课文时,教师时时不忘学生的朗读,且辅以朗读方法的指导,这样有感情的文章,在师生富有激情的朗读中,顺利展开了对话,深入理解了课文,使学生感情得以共鸣,情操得以陶冶,成功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3、以生为本,在教师提问的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富有价值的问题,而且大多是学生自己解决的。
4、在多媒体教室上了一堂不用多媒体的常态课,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充分体现了一个名师的水平和实力,让人信服。
七年级的教案设计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P5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板书设计, 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七年级的教案设计篇4
一、回忆往事,激趣导入
记得我们前段时间写过一篇《童年趣事》,同学们写得妙趣横生,再现了童年的欢乐那我们再想一想,除了趣事,有没有冒险的经历还留在我们脑海中呢?回忆一下,一分钟后将你的经历与大家分享(学生回答时可追问父母当时的表现)
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美国,情况又会是怎样的?美国作家莫顿&8226;亨特与我们分享了一次童年的冒险经历,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迈开脚步,走近课文
(一)勇闯词语关
出示重点词语,找学生读并纠错
(二)速读课文
掌握了重点词语,我们再向前走一步请同学们在3分钟内快速读完全文,阅读时留意并圈点出有关环境、人物及情节的语句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生速读课文
1、看谁抢得快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57年前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当时我几岁?(8岁)
(3)故事中包括“我”在内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他们的名字是什么?和“我”关系如何?
(一共有六个孩子,有名字的有2个,他们的名字是内德、杰利后者与“我”的关系比较前者更加亲密因为杰利是“我的朋友”)
2、我要来帮忙
同学们的闯关又快又顺利,可现在有一个同学却遇到了麻烦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本文取的小标题,可是他忘记把具体段落标上了哪位同学能来帮帮他呢?
决心爬崖( )
陷入险境( )
脱离险境( )
脱险有感( )
三、质疑激趣,再走一步
师:咱们同学还真是和这位同学英雄所见略同啊!可是,有人认为前6自然段占篇幅太多,建议大刀阔斧地砍去,将其提炼成“费城7月的一天,我和我的5个小伙伴一起决定爬悬崖”然后就进入第二部分,大家看可以吗?
参考答案:
不可以原文开头的巧妙和功效是修改后的“一句话”所不具备的,理由有二:首先是“呼应内容,作好铺垫”比如,“闷热”的天气要素的交代,不光是引发后面爬悬崖情节的要素之一——天气的异常,让人更加烦躁,也预兆着其后事态的发展其次是“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比如,身体方面自小的孱弱及母亲训诫的内容交代,会引起读者关于作者遭遇内容的__和好奇心一系列的问题,会如同“钩子”一样,将读者阅读的欲念牵引向后续的阅读
四、仔细思考,走近人物
师:原来这前6段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啊!下面我们再向前走一步,结合715段,完成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述“我”的遭遇,再尝试用一个字来概括文中“险境”的特点
2、用“‘我’是一个 的小男孩,因为”的句式来谈谈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参考:
1、“我”的遭遇是“我”在悬崖上一个狭小的岩石架上进退两难,陷入困境
这个“困难”的特点是:“陡” “高” “险”
2、“我”是一个“身体瘦弱,性格软弱”的小男孩,因为第8段 第11段 第14段
师:这样一个身体瘦弱,性格软弱的8岁的孩子,却陷入这样一个有着“陡”“高”“险”特征的“险境”,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他最后成功脱离了险境,这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来与文中的“我”一起,重温这段经历及此后的感悟吧!
五、深入思考,走进中心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1623段,分别按照下列指定句式,小组合作来说说阅读的收获、感悟
1、“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过程中,“我”变得越来越,成了一个 的人
2、读完作者的感受,我受到的启发是
参考:
1、“我”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自信),成了一个充满成就感(成熟的、有成就)的人
结合原文第21段、第22段、第23段
2、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谈
从心态角度上来说,意味着面对困难,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良好心态
从方法的角度来说,只有把大目标分解成如同一步一步的小步骤,才可能完成
从意志力角度来说,展现了意志的坚定,乃实现人生目标的必要因素之一
从人生境界来说,感受到一个朴实而又极致的道理:非凡的成就,往往也是由平凡的点滴积累而成的
六、品读“父亲”
师:我们一步一步走到这里,当我们为主人公的表现而感动不已时,是不是忽略了一个人呢?其实,指导“我”走出困境并收获成长的“父亲”形象,也有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
请大家带着自己对“父亲”形象的思考,仔细品读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依照下面的示例,为文中的父亲写一则颁奖词
示例:高淑珍颁奖词
你用粗糙的手,支起课桌;你用宽阔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学生写完后展示
七、小结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在“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七年级的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用火
穿着
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比较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五、收获与疑问
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六、练习
书后“学习测评”。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