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
编写教案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认真的习惯;可使备课充分,上起课来有条不紊。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快来看看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本文为你提供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写作技巧和示例!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由小精灵带来一张藏宝图引出“百数表”
二、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规律。
1、观察百数表,找规律。
出示41页百数表第一、二行所给的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按照这个顺序,你能填出它们之间的数吗?
依次出示两支特殊的数队伍(两个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数你能填出来吗?(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百数表填完整)。
2、涂色,找规律。
(1)完成41页例4(1)的涂色活动。并交流涂色中发现的规律。
(2)你还发现哪些新的规律了吗?
自己观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说一说。
全班交流。
3、课堂小结。
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
1、给数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41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
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运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如:按法则1计算:原式;按法则2计算:原式。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如;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如写成就麻烦了。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则互为倒数。
如:,则2与,-2与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如:求的倒数:计算,-2就是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如-2可以看作,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为,就是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如:,2与互为倒数,2与-2互为相反数。其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而互为相反数符号相反。如:-2的倒数是,-2的相反数是+2;另外0没有倒数,而0的相反数是0。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2.理解倒数的意义.
3.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运算、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
(四)美育渗透点
把小学算术里的乘法法则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构思启发导语并及时点拨,使学生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2.学生学法:通过练习探索新知→归纳除法法则→巩固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和倒数的概念.
2.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
3.疑点: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彩粉笔.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除法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这节我们应该学习,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同小学算术中除法一样—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必须以学好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为基础学习.(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倒数.
(出示投影1)
4×()=1;×()=1;0.5×()=1;
0×()=1;-4×()=1;×()=1.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题目.
【教法说明】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0、负数,又有整数、分数,在数的变化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问:两个数乘积是1,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师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题目0×()=1得出0乘以任何数都不得1,0没有倒数.
师:引入负数后,乘积是1的两个负数也互为倒数,如-4与,与互为倒数,即的倒数是.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题目,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
【教法说明】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出,对于有理数也有倒数是.对于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学生还很难总结出方法,提出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下组练习.
(出示投影2)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2);(3);
(4);(5)-5;(6)1.
学生活动:通过思考口答这6小题,讨论后得出,求整数的倒数是用1除以它,求分数的倒数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必须先化成分数再求.
2.
计算:8÷(-4).
计算:8×()=?(-2)
∴8÷(-4)=8×().
再尝试:-16÷(-2)=?-16×()=?
师:根据以上题目,你能说出怎样计算吗?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讨论.(一个学生回答)
师强调后板书:
[板书]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亲自演算和教师的引导,对有理数除法法则及字母表示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教师放手让学生总结法则,尤其是字母表示,训练学生的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计算(1)(-36)÷9,(2)()÷().
学生尝试做此题目.
(出示投影3)
1.计算:
(1)(-18)÷6;(2)(-63)÷(-7);(3)(-36)÷6;
(4)1÷(-9);(5)0÷(-8);(6)16÷(-3).
2.计算:
(1)()÷();(2)(-6.5)÷0.13;
(3)()÷();(4)÷(-1).
学生活动:1题让学生抢答,教师用复合胶片显示结果.2题在练习本上演示,两个同学板演(教师订正).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中两个题目都是对的直接应用.1题是整数,利用口答形式训练学生速算能力.2题是小数、分数略有难度,要求学生自行演算,加强运算的准确性,2题(2)小题必须把小数都化成分数再转化成乘法来计算.
提出问题:(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怎样确定,商的绝对值呢?(2)0不能做除数,0做被除数时商是多少?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1—2个同学回答.
[板书]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3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指导,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加强学习,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班和2班的数学,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适应了初中数学的学习,学生在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图形及图形间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但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高度,另外学生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因此本学期在此方面应当加强!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章节:有《整式的运算》、《平行线与相交线》、《生活中的数据》、《概率》、《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运算》: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平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生活中的数据》:包括数和数据的表示两部分内容、在数的讨论中,使学生认识很小的单位分数(百万分之一)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体会其意义和作用、重点是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能按要求取近似数,能读懂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难点是用生活中的事例感受和表述百万分之一的大小,培养数感和建立统计观念,正确掌握近似数、有效数字的特点及数位的关系;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加工的能力、
《概率》: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重点是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总之,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
4、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5、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6、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自习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7、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
8、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9、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10、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11、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12、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3、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14、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
2.会按要求进行近似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实数?实数怎么分类?
2.在有理数范围内学过的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在实数范围内还适应吗?
3.做一做
如果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平方厘米,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和大约是多少厘米(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交流上面问题的做法
(1)估计同学们会有两种做法:
用计算器分别求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然后相加,得:(厘米)
(2)用计算器直接求出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得:
如果没有两种做法,也要想办法引出这两种做法
两种做法的答案不同,哪一种答案正确呢?
请同学们把第一种做法修改一下:将的近似值分别取到小数点后第二位,然后相加。你发现了什么?
这时两种做法的答案就一样了。
从这个例子看出,在进行实数的加减运算时,如果要求答案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那么参与运算的每一个实数的近似值应当多一位,即取到第二位,最后结果才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
2、引入有效数字的概念
在上面运算中1.73是的近似值,它是用四舍五入得到的,1、7、3叫近似数1.73的三个有效数字。什么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呢?
先思考:0.010256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等于多少呢?
0.0102560.0103
近似数0.0103有三个有效数字1、0、3
现在你能说说,什么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吗?
从第一个不是零点数字起到最后一个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考考你:1近似数0.03350有几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5万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等于__________
3有_______个有效数字。
3、怎样进行近似值的运算?
在近似数的加减法运算中,如果被减数与减数相差较大,那么参与运算的最大数多取一位有效数字,其余的数取到与最大数最低位相对应的那一位止。
例1计算:27.65+0.02856+-3.414(保留三个有效数字)提醒:最后一位数字为0,不能省略。
(2)在进行近似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中,参与运算的每一个数应多取一位有效数字。
例2在上面做一做问题中,如果分别以正方形ABCD、EFGH的边长作为宽与长,做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考考你:1.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1),(2)
2.计算(保留三个有效数字)(1)(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3(1)一个正方形的体积变为原来的27倍,它的棱长变为多少倍?表面积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变式:上面问题中27倍改为:8倍,其他不变
例4已知求a+b的值。
例5设a、b为实数,且求的值。
四、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这节课,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1.有效数字的概念;2.实数的近似数的计算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3.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图里.
教学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 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3,5.7,-7,-9,-10,0, , ,-3 , -7.4,5.2…
议一议 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正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 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试一试 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
有理数
做一做 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
有理数
数的集合
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
试一试 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1416,0,2004,- ,-0.23456,10%,10.1,0.67,-89
【例2】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有理数 有理数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两种分类的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意“0”的正确说法.
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7,0.125, ,-3 ,3,0,50%,-0.3
(1)整数集合{};
(2)分数集合{};
(3)负分数集合{ };
(4)非负数集合{ };
(5)有理数集合{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整数就是自然数
B. 0不是自然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D. 0是整数,而不是正数
提升能力
3.字母a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说明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提问:
1、图1—3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7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诸方面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计算器是如今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带的计算器,结合教学目标自学课本,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中认识计算器,学会基本操作方法,并在应用中感受到计算器带来的方便,体会到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准备:
1、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的计算器,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吗?我昨天也去了超市,并选购了好多东西,可是,要到付款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我就带了1000元钱,也不知道够不够,这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算一算)
师:怎么才能又准确又快地算也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计算器)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
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
(2)请一生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实物投影)
②小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③展示文曲星、商务通
(3)师:文曲星、商务通的主要功能不是计算,但它们也有计算功能,可以作为计算器来使用。
2、过渡指出: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象开机按?关机按?
3、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1)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它吗?试试!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2)小黑板出示:
75+47=24×7.6=6.28-0.95=
(3)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三题的。
(4)指名学生上演示(实物投影)
(5)问:6.28-0.95的操作有不一样的吗?
用新方法操作,学生齐操作。
(6)师:通过计算这三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
(7)小黑板出示:0.092÷1.15×25
问:计算这题,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可以吗?
为什么?(因为这题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8)看谁算的最快,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演示
问:有没有不一样的?
三、结束:辨证看待计算器的使用。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8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学习重点:
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难点:
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学习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第1题)(第2题)
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若一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_____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
二、选择题.
1.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因为∠1=∠4,所以DE∥AB
B.因为∠2=∠3,所以AB∥EC
C.因为∠5=∠A,所以AB∥DE
D.因为∠ADE+∠BED=180°,所以AD∥BE
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使∠1=∠2≠90°,则()
A.∠2=∠4B.∠1=∠4C.∠2=∠3D.∠3=∠4
三、解答题.
1.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
2.已知,如图2,点B在AC上,BD⊥BE,∠1+∠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9
【知识讲解】
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
1、代数式的意义
2、列代数式的注意点
3、代数式值的意义
其中列代数式是重点,也是难点。
下面讲述一下这三点知识的主要内容。
1、代数式的意义
用基本的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以及后面所要学的乘方、开方)将数及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单个的数字或字母也叫代数式。如:5,a,4x,ab,x+2y,,a2等
2.列代数式的注意点
⑴在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写作“·”或者省略不写。如3×a可写作3·a或3a,2×(x+y)可以写作2·(x+y)或2(x+y)。
⑵数字与数字相乘时乘号,仍然用“×”,不宜用“·”,更不能省略不写。
⑶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⑷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如s÷t写作。
⑸代数式中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写成假分数与字母相乘的形式,如应写作。
(6)两个代数式相乘,应该用分数形式表示。
3.代数式值的意义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就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典型例题
例1填空
①棱长是a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cm3。
②温度由t°c下降2°c后是___°c。
③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___千克。
④a和b的倒数和是___。
⑤a和b的和的倒数是___。
解:①a3②(t-2)③(1+10%)m④⑤
说明:⑴列代数式的关键在于仔细审题,弄清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运算顺序,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说法,要仔细进行对比,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先分段考虑,要正确地使用括号。
⑵像a3,(1+10%)m这样的式子后在可直接写单位,像t-2这样的式子,需写单位时,要将整个式子用括号括起来。
例2、用代数式表示
⑴被4整除得m的数
⑵被2除商为a余1的数
⑶两数的平均数
⑷a和b两数的平方差与这两数平方和的商
⑸一项工程,甲独做需x天,乙独做需y天完成,甲乙两人合做完成的天数。⑹某人先用v1千米/时速度行完全路程的一半,又用v2千米/时的速度行完另一半,若全路程长为a千米,用代数式表示此人行完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⑺个位数字是8,十位数字是b的两位数。
解:⑴4m⑵2a+1⑶设这两个数分别为a、b、则平均数为。
⑷⑸⑹⑺10b+8
分析说明:
⑴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称a能被b整除。
⑵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两个连续奇数,若较小的是n,则较大的是n+2。
⑶对于题⑶中两数没有给出,为说明其一般性。可先设这两个数为a,b;用字母表示数时,在同一个问题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⑷题⑷中的a,b两数的平方是a2-b2,不能颠倒,也不能写成(a-b)2。
⑸题⑸中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分别是和,所以甲乙两人合作完成的时间是即。
⑹平均速度=
所以平均速度为解答本题容易错写成,这主要是概念不清造成的。
题⑺中主要应清楚自然数的十进制表示方法:n=an×10n+an-1×10n-1+……+a1×10+a0即一个自然数总可以用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来表示。
例3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⑴3a+2⑵3(a+2)(3)
(4)a-(5)(a-b)2(6)a2-b2
分析:说出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致引起误会为出发点。
①不含括号的代数式习惯从左到右按运算顺序读,如(1)小题3a+2读作“a的3倍与2的和”;
②含括号的代数应该把括号里的代数式看作一个整体,按运算结果来读,如(2)小题3(a+2)读作“a与2的和的3倍”;
③由于分数线具有除法和括号的双重作用,应该把分子与分母看成一个整体来读。
解:(1)a的3倍与2的和;
(2)a与2的和的3倍;
(3)a与b的差除以c的商;
(4)a与b除以c的差;
(5)a与b的差的平方;
(6)a、b的平方差。
例4、当x=7,y=4,z=0时,求代数式x(2x-y+3z)的值。
解:x(2x-y+3z)=7×(2×7-4+3×0)=7×(14-4)=70
说明:⑴由比例题可以看出,求代数式值的一般步骤是:①代入②计算⑵在代数式中,数字与字母之间,字母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是省略不写的。而当代入数据求值时,都变成了数字相乘,原来省略的乘号“×”应补上。
【一周一练】
1、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属于代数式的有()个。
,s=ah,5×,-y,x-2=y,a-b,3x>y
a、2b、3c、4d、5
(2)下列代数式,书写正确的是()
a、2b、m·nc、mnd、(m+n)÷2
(3)用代数式表示“a的乘以b减去c的积”是()
a、ab-cb、a(b-c)c、a(b-c)d、
(4)用语言叙述代数式,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比a的倒数小2的数;b、a与2的差的倒数
c、1除以a减去2的商d、比a小2的数的倒数
2、判断题
⑴n除m用代数式可表示成()
⑵三个连续的奇数,中间一个是n,其余两个分别是n-2和n+2()
⑶如果n是偶数,则紧跟在n后面的两个连续奇数分别是n+1,n+3()
3、填空题
⑴每本练习本是0.3元,买a本练习本需__元。
⑵小明有5元钱,买了a支铅笔,每支铅笔是0.2元,则小明还剩__元。
⑶被3整除得n的数是__。
⑷个位上的数是a,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数的2倍少3的两位数是_。
⑸加工一批零件共m个,乙先加工n个零件后,甲单独再做3天才完成任务,则甲平均每天加工零件__个。
⑹一种小麦磨成面粉后,重量减少数15%,b千克小麦磨成面粉后,面粉的重量是__千克。
⑺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宽是长的还多1,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_
⑻a、b两个码头相距s千米,一轮船从a码头到b码头的速度是a千米/时,返回的速度比从a码头到b码头快2千米/时,这艘船在a,b两码头间往返一次,共需__小时。
4.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⑴其中a=2
⑵当时,求代数式的值。
5、填表
x
y
x+y
x-y
xy
5
15
6、某班级里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多16人,男生人数是a,问a的代数式表示:⑴女生人数。⑵该班学生总数;当a=25时,求该班学生总数。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能力目标: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态度:让学生了解有关负数的历史、体会负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难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础分均为0分.两个队答题情况见书上第23页.
二、分析探索、问题解决
分组讨论扣的分怎样表示?
用前面学的数能表示吗?
数怎么不够用了?
引出课题.
讲授正数、负数、有理数的定义.
用负数表示比“0”低的数,如:-10,读作负10,表示比0低10分的数.启发学生再从生活中例举出用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各题中的数量:
(1)如果火车向东开出400千米记作+400千米,那么火车向西开出4000千米,记作______;
(2)球赛时,如果胜2局记作+2,那么-2表示______;
(3)若-4万表示亏损4万元,那么盈余3万元记作______;
(4)+150米表示高出海平面150米,低于海平面200米应记作______.
分析:用正、负数可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负数表示;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定为用正数表示,则另一个方向用负数表示;如运进与运出,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买进与卖出,胜与负等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东5米”与“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义的量;
b.如果汽球上升25米记作+25米,那么-15米的意义就是下降-15米;
c.如果气温下降6℃记作-6℃,那么+8℃的意义就是零上8℃;
d.若将高1米设为标准0,高1.20米记作+0.20米,那么-0.05米所表示的高是0.95米.
三、小结回顾、纳入体系
学生交流回顾、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如下:
概念:正数、负数、有理数.
分类:有理数的分类:两种分法.
应用:有理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1
一、有理数的意义
1.有理数的分类
知识点:大于零的数叫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的数叫负数;如果一个正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那么加上“﹣”号后这个量就有了完全相反的意义;3, ,5.2也可写作+3,+ ,+5.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数轴
知识点:数轴是数与图形结合的工具;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的三元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这三元素缺一不可,是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的作用:1)形象地表示数(因为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以后会知道数轴上的每一个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2)通过数轴从图形上可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3)比较有理数的大小:a)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b)正数都大于零,c)负数都小于零,d)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 相反数
知识点: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且分别在原点的两边;规定:0的相反数是0。
4. 绝对值
知识点: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的绝对值记作∣a∣;绝对值的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若a>0,则∣a∣=a. 若a=0,则∣a∣=0. 若a<0,则∣a∣=﹣a ;绝对值越大的负数反而小;两个点a与b之间的距离为:∣a-b∣。
二、有理数的运算
1. 有理数的加法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②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多个有理数相加时,把符号相同的数结合在一起计算比较简便,若有互为相反的数,可利用它们的和为0的特点。
2. 有理数的减法
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b=a+(-b)。
注意:运算符号“+”加号、“-”减号与性质符号“+”正号、“-”负号统一与转化,如a-b中的减号也可看成负号,看作a与b的相反数的和:a+(-b);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0减去一个数,应得这个数的相反数。
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可以运用减法法则统一成加法运算;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以后,可以把“+”号省略,使算式变得更加简洁。
4. 有理数的乘法
知识点: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bc
5. 有理数的除法
知识点: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数的倒数,即a÷b= =a• (b≠0即0不能做除数)。
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倒数:乘积是1的两数互为倒数,即a• =1(a≠0),0没有倒数。
注意: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
6. 有理数的乘方
知识点: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乘方的结果叫幂,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乘方的符号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为0。
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知识点: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遇到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有多层括号时,从里向外依次进行。
技巧:先观察算式的结构,策划好运算顺序,灵活进行运算。
【巩固练习1】一.选择题
1. 关于数“0”,以下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0是整数 B. 0是偶数 C. 0是自然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3.782: ( )
A. 是负数,不是分数 B. 不是分数,是有理数 C. 是分数,不是有理数 D. 是分数,也是负数
二、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1,12,0,-3.01,0.62,-15,- ,180,-42,-45%,π,1。
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负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负整数: _________________ 非正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负有理数:_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填空题
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6 ,这个数是 。 2、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 个。
3、 的相反数的倒数是 。 4、计算: 。
5、如果 ,那么 a= 。 6、如果规定上升8米记作8米,那么-7米表示 ______________。
7、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的负整数是_____,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_______
8、 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m记作-0.2m,那么比正常水位高0.1m记作________。
9、一潜艇所在深度是-80米,一条鲨鱼在艇上30m处,鲨鱼所在的深度是________。
【巩固练习2】一.填空题
1. 数轴上与表示﹣2点相距3个单位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
2. 数轴表示+3和﹣3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______个单位,这两个点的位置分别在_______点右边和左边。
3. 在有理数中的负整数是________, 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____, 的非正数是________, 最小的非负数是________.
4. 用“>”或“<”号填空:
1)3.5 ____ 0 ; 2) ﹣2.8 ____ 0 ; 3) ﹣1.95 ____ 1.59 ; 4) ____ ;
5) ____ ﹣0.3 ; 6) ﹣0.67 ____ ; 7) ____ ;
8) ﹣π ____ ﹣3.14 ; 9) ﹣1.6 ____ ﹣1.6 ; 10) ﹣( ) ____ ﹣(﹣∣ ∣) .
【巩固练习3】一.填空题
1. 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则这个数是________.
2. 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小的正整数, 则这个数是________.
3. 若 , 则a与b________; 若 , 则a与b________; 若a+b=0, 则a与b________.
4. 在数轴上与-3距离4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
5.写出大于-4且小于3的所有整数为______________;
二、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0.26 ; ;π-3 ;﹣a ;﹣x+1 ; m+1 ;2xy ;a-b 。
三、 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的点,并比较大小。
,4,﹣1.5, ,0,1,8,﹣2,﹣(﹣4.5),∣ ∣
【巩固练习4】一.选择题
1. ﹣∣﹣3∣是 ( ) A. 正数 B. 负数 C. 正数或0 D. 负数或0
2. 绝对值最小的整数是 ( ) A. 0 B. 1 C. –1 D. 1和-1
二、填空题 1.若a= , 则∣a∣=________; 若∣a∣=3, 则a=________.
2.﹣∣﹣ ∣=______; ∣﹣ ∣-∣﹣ ∣=______; ∣﹣0.77∣÷∣+ ∣=_______;
3.绝对值小于4的负整数有 个,正整数有 个,整数有 个
三、解答题
1. 已知∣x+y+3∣=0,求∣x+y∣的值。
2. 已知 A,B是数轴上两点,A点表示﹣1,B点表示3.5,求A,B两点间的距离。
3. 已知:∣a+2∣+∣b-3∣=0,求2a2-b+1的值。
【巩固练习5】计算:1) ﹣ - + -( ); 2) 1-2+3-4+5-6+…+99-100;
3) ﹣(﹣8)-∣﹣6∣-∣+8∣-(+7); 4) 。
【巩固练习6】计算:1)( )× ; 2) × ÷( ); 3) ×(-5);
4)( )÷ ; 5) ÷( ) ; 6) ÷(-5);
【巩固练习7】1.计算:(-5)3; -53; ; ;(-1)2001; 3。
2. 若∣x+1∣+(2x-y+4)2= 0 ,求代数式x5y+xy5的值。
【巩固练习8】计算:(1)3 ; (2) (3) (4)
(5) (6) (7) (8)
(9) (10)–32-∣(-5)3∣× -18÷∣-(-3)2∣;
(11) -3- × -6÷∣ ∣3; (12)(-1)5×[ ÷(-4)+ ×(-0.4)]÷ ;
(13)如果 ,求 的值.
一、 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答案填入表格中)
1. 在下列各数中,-3.8,+5,0,- 1 2 , 3 5 ,-4,中,属于负数的个数为(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 计算:-6+4的结果是( )
A.2 B.10 C.-2 D.-10
3. 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A.1 B. C.±1 D.0
4.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任何数的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 B.一个负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C.一个正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D.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5. 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0>c B.b>0>a>c
C.b
6.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积是负数,则这两个有理数(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 D.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7.若│a│=8,│b│=5,且a + b>0,那么a-b的值是( )
A.3或13 B.13或-13 C.3或-3 D.-3或-13
8. 大于-1999而小于2000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
A.-1999 B.-1998 C.1999 D.2000
9. 当n为正整数时, 的值是( )
A.0 B.2 C. D.2或
10. 补充下列表格:
31 32 33 34 35 36 37
3 9 27 81 243 … …
根据表格中个位数的规律可知,325的个位数是( )
A.1 B.3 C.7 D.9
二、填空题(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1. 的相反数是 .
12.若水位上升20cm记作+20cm,则-15cm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13.4个-3相乘写成乘方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4.比较大小: .
15. 在数轴上距2.5有3.5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16. 用“偶数”或“奇数”填:当 为_________时,
17. 一根2米长的小棒,小明第一次截去一半,第二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截下去,
第五次后剩下的长度为______米.
18. 观察下列图形: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10个图形共有 个★.
三、解答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9. (+4.3) -(-4) + (-2.3) -(+4) 20. (-48)÷6- ×(-4)
21. (- + - )×(-12) 22. 16÷(-2)3-(- )×(-4)2
23. (用简便方法) 24. - -[-5 + (0.2× -1)÷(-1 )]
25. 若│a│=2,b=-3,c是的负整数,求a + b-c的值.(6分)
26.某牛奶厂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上设有O,A,B,C四家特约经销店. A店位于O店的南面3千米
处;B店位于O店的北面1千米处,C店在O店的北面2千米处.
(1)请以O为原点,向北的方向为正方向,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画一条数轴.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O,A,B,C的位置吗?(4分)
(2)牛奶厂的送货车从O店出发,要把一车牛奶分别送到A,B,C三家经销店,最后回到O店,
那么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千米?(4分)
27.股民小杨上星期五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每股涨跌 +2.20 +1.42 -0.80 -2.52 +1.30
(1)星期三收盘时,该股票涨或跌了多少元?(4分)
(2)本周内该股票的价是每股多少元?最底价是每股多少元?(2分)
(3)已知小杨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还需要付成交额的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税,
如果小杨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则他的收益情况如何? (4分)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
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本节课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回顾与思考、情境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练习应用、课堂小结、探究拓展思考、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回顾与思考
1、如何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2、如何表示一个角?
第二环节 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课上让学生举例,并观察图片.
活动目的: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几何图形的世界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环节 三角形概念的讲解
(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与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通过上题的分析引出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三角形的边角的表示方法.并出两道习题加以练习,从练习中归纳出三角形的三要素和注意事项.
第四环节 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3
教学目的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重点、难点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二、新授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
让同学们看图(2)。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
由图(1)、(2)可归结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让学生观察(3),由学生自己得出方程的第二个变形。
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x-5=7 (2)4x=3x-4
(1)解两边都加上5,x,x=7+5 即 x=12
(2)两边都减去3x,x=3x-4-3x 即 x=-4
请同学们分别将x=7+5与原方程x-5=7;x=3x-4-3,与原方程4x=3x-4比较,你发现了这些方程的变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就是说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先变号后移项。
例2.解下列方程
(1)-5x=2 (2) x=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以上两个例题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a的形式。
练习:
课本第6页练习1、2、3。
练习中的第3题,即第2页中的方程①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他们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由他们自己得出采用哪种方法简便,体会方程的不同解法中所经历的转化思想,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感觉。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7页,练习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天平实验,得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1.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2.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第①种变形又叫移项,移项别忘了要先变号,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
五、作业
教科书第7—8页习题6.2.1第1、2、3。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4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进入初三,学生成绩差距较大。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今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本着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目标,特制定本计划。
一.完成九年级下册的内容
1.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五种基本函数关系式,会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用逻辑推理的思想来证明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定理。
3.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方法,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4.通过关於图形和证明的教学,进一步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
二.本学期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采取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七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5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例2结合整数除法的问题,“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激活学生对除法数量关系的回忆,并用这个数量系列出求吃1/2个、1/3个、1/4个,可以分给几人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出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就等于这个数乘以几分之一的倒数。例3是对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方法的拓展。通过在条形图上分一分,让学生直接得到4÷2/3的结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最后,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5——8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新学的计算方法,并与分数乘法和前一节课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作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是为了汲取生理上的营养,学是为了汲取精神上的养份。今天,我们采用“边品边学”的方式,学习“整数除以分数”。
揭题:整数除以分数
二、提出猜想
1、谈话:老师带来了同样大小的4个橙子(媒体呈现)
如果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怎么列式?
学生口头列式。
提问:为什么用4÷2计算呢?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也就是说把4个橙子,按2个一份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计算。
问:如果每人吃一个呢?
学生口头列式。
2、出示:如果“每人吃1/2个,可以分给几人”又怎么列式?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4÷1/2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就是把4个橙子,按个一份平均分,因此也是用除法计算(课件出示)
3、谈话:请看屏幕,从图中你数出4÷1/2得多少?(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4÷1/2=8)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一个橙子分给2个人,4个橙子就能分给8个人。)
学生回答,教师恰当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如果这样想又怎样列式?(教师板书4×2=8)
4、思考:仔细对比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反馈时恰当评价。(教师板书4÷1/2=4×2)
三、进行验证
(一)验证一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整数除以分数都能用以上几个同学说的方法做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进一步验证。(板书猜想、验证)
1、出示:如果每人吃1/41/4个,可以分给几人?
学生口头列式
提问:按刚才的方法,可以怎么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1/4=4×4=16)
谈话:结果是否正确,我们来验证一下
请每个同学拿出4个同样大小的圆片代表橙子,用笔分一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你是怎么分的,分得结果是多少?(随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
小结:操作的结果和刚才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
2、出示:如果每人吃1/31/3个呢?
请学生先列式计算,用圆纸片分一分的方法求证结果是否正确。
反馈交流(辅以电脑演示)
小结:通过验证,再次证明了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
(二)验证二
过渡:刚才研究的都是整数除以几分之一的题目,整数除以几分之几的题目,有没有类似的规律,我们继续探索。
1、出示例3(电脑出现图示)
提问:怎么理解2/3米?
2、让学生独立列式算一算。
3、学生做好后追问:这个结果是否正确,请同学们打开书57也在例3的图中动笔分一分进行验证。
4、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全班反馈时指名学生在投影仪下演示。
四、获得结论
1、观察比较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一些算式:
4÷1/2=4×2=8
4÷1/3=4×3=12
4÷1/4=4×4=16
4÷2/3=4×3/2=6
说说这些乘式中的第二个因数与除式中的除数有什么关系?
3、思考概括
通过以上操作活动你认为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小组里交流回报。
五、巩固练习
过渡:今天的知识大餐你品出了哪些滋味,不妨来回味一番。
1、填一填12÷2/3=12×(3/2)=189÷6/7=9×(7/6)=21/2
2、找朋友
3、练习十一第5题
先出示前一部分要求,学生想一想后再让学生算一算,体会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4、算一算10÷2/58÷2/33÷6/712÷8/7
说明:转化成乘法后,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5、算一算、比一比
(1)逐一出示第一组题,师:老师这儿有一组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准备笔和草稿纸,算出答案马上举手。
提问:做这组题要注意什么?
6、实际问题
谈话:现在,人们出行都有便利的交通工具,下面是自行车、小轿车、摩托车行使30千米所用时间表,你能求出它们各自的速度吗?
提示:单位用千米/时
六、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整数除以分数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明天将要学习分数除以分数,你有什么想法呢?
七、布置作业
书60页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