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时间: 新华 七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大多数学生,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写好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这里给大家提供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1

【设计意图】

达成目标: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珍爱生命。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6.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雨的四季》是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它是写景抒情散文。要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美,赏析散文的画面美及其情趣美。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趣。因此,赏析好本文,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会有一定帮助。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运用自读、诵读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2、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也已不陌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文本内容对他们不陌生,教学本文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梳理情节理清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体验作者情感。

2.在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的语言,感受文章所表现美,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粗犷痒嗦嗦诱惑静谧莅临吝啬咄咄逼人”

2、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3、运用自读、诵读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4、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5、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去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

播放四季之雨的&39;配乐图片。

学生说观感

(二)拜访作者

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听雨篇

1、师生共同诵读文本。感受作者的优美文采。

2.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2,初步感知文本。概括事物特点。

三、【合作交流】

活动一品雨篇

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这句运用了(感官、写作手法或修辞、特点.)”表述出来。

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拟人句子: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表达作用:“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示出雨后春景;”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的给我们展示了对雨的热爱。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绿茵茵的波浪““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整棵树,以及她的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体富有人的形态,“明亮的眼睛”“手臂顿时柔软”“萌发的叶子像绿荫的波浪”更加替下了书的生动,形象,也给了读者不一样的感受

活动二:悟雨篇

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2、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3、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雨的四季》写得美轮美奂,打动人心?

调动感官显色彩

巧用修辞绘神韵

按照顺序层次清

融情入景巧抒情

活动三:炫雨篇

雨使你想到什么?

提示:有关雨的诗词、歌曲、谚语、文学作品、电影……

美文四读

音韵美正确读

意蕴美理解读

境界美品味读

人性美感情读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4,学会分析,善于联想想象。

四、【综合建模】

课外拓展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刘湛秋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飘落的羽毛

像一阵爱的抚摸

秋天,异样的恬静

苹果神秘地挂上白霜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一只解缆的船

像滚动的绒线球

西风扬起蓝透了的云帆

枫叶在偷偷地把你张望

也许追求比秋天更多寥阔

也许幸福会不期而降

大自然

你的美每搅动

心灵便有一千种和谐的音响

教师小结:岁月像一条长河从我们的生命中缓缓流过,总会有一些东西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也许是一处风景。只要你热爱生活,就能在孤单时享受寂寞的美丽,在黑暗中看到黎明的曙光,在风雨中想见七色的彩虹!让我们一起睁开慧眼去书写美好的生活吧!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2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

2、品读课文,掌握生动描写的方法、体会饱含感情的语言。

3、联系生活,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柳叶的特殊感情,学习生动的描写方法。

一、情景导入

柳是春的使者,美的化身,对于柳,人们吟诗、作画,总是感叹它的多情、赞赏它的多姿。然而有一个人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随着当代作家宋学孟回望童年,感受柳叶儿那苦中带涩的滋味。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诱思探究

(一)识记字词:

嚼(jiáo)柳叶、捋(luō)柳叶、逞(chěng)能、飕(sōu)飕、噌(cēng)噌、兀(wù)地、吃光了一茬(chá)、攥(zu

àn)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课文,思考: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本单元都是回忆童年趣事的。8岁的我的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有关语段感受“我”的快乐。学生读上树爬高的语段,抢柳叶,吃柳叶的语段。

过渡语: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

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

(四)、回顾历史,感悟真情

1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中国非正常死亡人数高达4060万!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广大人民因食物缺乏、营养不良,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农村因饥饿死亡增加,据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减少1000多万。

思考:本文抒发了作者对柳叶儿怎样的感情?读了本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五)、品味语言:

童年的故事令人难忘,儿童的可爱跃然纸上;清晨的乡村充满诗情画意,初升的太阳让人浮想联翩。诗意的表达会激发人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离不开生动的描写。请你找出富有感染力的语句,体会描写的作用。

人物描写的句子:

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时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

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超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景物描写的句子:

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学生赏析交流。

四、归纳梳理:

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

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

衬托人物的感情和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和环境背景

渲染环境气氛,从而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赏析的方法

描写的方法+内容+描写的作用

五、课堂训练:

运用描写的笔法写过一个片段,可以写一个人物,写出它的一系列活动;也可以写一瞬间美景。50字左右。

六,结束语:

作者以生动的描写表达苦涩的情感,阅读《挖荠菜》,进一步感受那苦难的岁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苦难岁月的人们千方百计得以活命,以乐观的态度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需要用心去珍惜。冬去春来,柳树又发芽了,在暖和的阳光下舒展着新叶,希望流水枝繁叶茂,欣欣向荣,让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生机。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3

活动目标

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教学目标

对学生分析楷书和行楷的关系,辨析行楷与楷书的异同。让学生理解行楷技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展示一些硬笔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点击多媒体,显示《祭侄文稿》)

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这篇作品是颜真卿为追祭在“安史之乱”中被杀害的侄儿季明的即兴之作。全文气势磅礴,雄奇豪迈,跌宕多姿,其沉痛悲愤之情溢于笔端,是一件以情入书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钢笔行楷作品:

这幅作品,神态潇洒,富于魅力,字体匀称舒展,清爽悦目,很适合初学行楷字的人学习。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行楷技法。

二、点击多媒体:行楷字的特点

1、用笔流畅。行楷的用笔灵活、方便,一般需要逆锋、顿笔、停笔、回锋等严格的运笔,不强调用笔中更多的提按、笔画形态,只要求笔道流畅,多取顺势,变转合理,行笔巧妙。

2、连笔。所谓连笔就是把字笔画之间的运笔过程连起来书写,即前一笔画的收笔与下一笔画的起笔相连接。连笔分为实连与虚连。笔画之间通过游丝来联系的为实连,笔画之间没有游丝但笔断意连的为虚连。连笔的原则是按照汉字书写的笔顺,除了少数的笔顺变化以外,大体上与楷书的笔顺相同。如:

3、省笔。所谓省笔是指在行书中,有的笔画可以省去不写,或与别的笔画连起来一笔写成。在省写的过程中,有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的形态,楷书中一笔、两笔,甚至三、四笔的点画,在行楷书中可以一笔写成。注意:省笔不能自己随心所欲地减省笔画,必须合符约定俗成的规矩。如:

4、改变原有的笔顺。与楷书相比,行楷书的笔顺不是一成不变的。行楷书的书写,根据实际需要,个别地方由于书写到具体部位时,笔画的连结、萦带、减省等使字形发生变化,相应的笔顺也随之改变了。当然,笔顺的变化也不是随意的,也必须符合约定俗成的规矩。如:

5、形态多样。楷书的每个汉字形态单一,而行楷字由于结字自由,字形变化多样。对我们初学者来说,只需掌握其中常见的一种即可。如:

三、点击多媒体:行楷字笔画写法(见右表)

练习时注意:

1、行楷书中的点最富于变化,有时成为一条短的、斜的线段,有时直接与前后笔画顺势相连,有时需要加钩挑,加强呼应。

2、悬针竖“”一般用在竖画的最后一笔的字,如:等,但不可写得太长。

3、行楷书中的捺一般可以写成反捺“”。

4、行楷书中带有“折”“钩”的笔画,要写得比较圆转,不要棱角太多,过于生硬。其中的钩已基本消失,变成了笔画的延伸。

学生进行行楷笔画练习。教师巡视,将一些习作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教师进行以表场为主的点评。

四、学生临写下面的例字(见教材第110页)

练习时注意:

行楷中自然连带的规律是笔画组合中最基本的规律。难就难在“自然”二字上,要达到自然须细心练习。

“三”字是横式笔画,在上一笔收笔时,自然地带出牵丝向左下,再写下一笔。最后一笔横停笔后抬笔即可。

“川”字是纵式笔画在前一笔收笔时,自然地向右上带出牵丝,再书写下一笔。

“合”字是撇、捺两笔的自然连带,向左下写出撇后,不用出锋,沿原路返回一半处,自然向右下转笔写出捺。

“少”字是左边点和右边点的自然连带与呼应。笔断意连,而最后一笔撇,直接由右点向左下带出。

“自”字是撇和竖连为一笔书写,字框中横画笔笔相连至最后横收笔。

写“布”时,首笔横自然提笔向上,与撇的起笔连接一笔写完。写“巾”的钩时,也是收笔后自然向上提笔后带出一竖。

“书”字的首笔是横折,书写时直接向左折45°角,带出下一笔横折钩的书写。

“打”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提的收笔恰好是右边“丁”的起笔,一笔连接写完。

写“享”字横向笔画右上带向左下,是可以多处出现牵丝现象的一个例字,不要写成处处牵丝,应是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省略,“子”的钩笔和横可连可断。

第二行:“单”字,上头是左边点与右边点的自然边带;“朴”“仙”“得”“明”“到”字均是左右结构的自然连带;“之”字,上头点与横的自然连带;“开”字,先是横式笔画的连带,后是纵式笔画的连带;“子”字,钩笔与横画的自然连带。

第三行:“就”字,两点为左边点与右边点的连带;“向”字,竖与折的连带;“己”字,折与横的连带;“她”字,撇与横、钩与竖的连带;“两”字,横与竖、竖与折的连带;“那”字,撇与横、横与横的连带;“回”字,里面的口字的笔画连带;“经”字,绞丝旁、横撇与点、横与竖与横的连带;“么”字,折与点的连带。所有这些连带,都应重在自然。

第四行:“发”字,撇与折的连带;“还”字,折撇与竖的连带;“要”字,横与撇折的连带;“同”字,横与竖的连带;“把”字,横与竖、钩与提、提与横折的连带;“着”字,左边点与右边点、横与横的连带;“作”字,撇与竖、横与竖、横与横的连带;“多”字,撇与折、折与点、点与撇的连带;“前”字,上头左边点与右边点、下面横与横、横与竖的连带。以上这些连带,同样要讲究自然(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练习结束后,同桌互相点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将部分习作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表扬好的习作。

五、点击多媒体:行楷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见教材第111页)

练习时注意:

1、第一字是领头字,下笔前应认真想一想它的位置、大小及落笔的轻重等,后面的字都要以这个字为准。

2、字距疏密要安排妥当。字与字之间既不要太拥挤,也不要太稀疏。

3、所有文字的中心点都应安排在同一条横轴线上,切忌一头高一头低或成一条弯曲线。

4、行与行的间距要明显大于字距,行距及字距一般自始至终都要均匀。

5、标点符号的书写要规范。

6、书写格式有两种:一是内容在前,作者及题目写在最后一行偏右处;二是题目居前头,写在中间,作者写在题目的下一行居中处。

7、纸的上、下、左、右要留出适当的空间,切忌撑满,要给人以疏密得体、和谐清新的感觉(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挑出几份习作,通过投影仪展示、点评、鼓励)。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主要介绍了行楷字的特点,行楷字笔画的写法及行楷字的自然连带。有许多同学通过两个月的练习,行楷字写得相当漂亮。请同学们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好好地练习行楷字,记住:能写一手漂亮的行楷字,你的学习、工作、生活是占尽便宜的!

七、作业

临写课本第110—111页上的行楷字。行楷字写得好的同学,请用行楷字抄写课文中的古诗。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4

我说课的题目是《犟龟》,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     说教材

1、         说体系。《犟龟》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

本课是学生升初一之后接触到的第一篇童话,第一课时简介了童话特点,引导学生默续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情节。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课文,进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探讨和主题的争论,最后进行拓展创新练习,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         说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新课改语文第一册的要求,结合《犟龟》一文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实际,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指导学生品味、感悟课文。(2)发展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1)回顾课文、师生到互动,,设疑解疑、感悟课文、发散思维、想象创新。(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道德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做任何事情,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困难。

3、         说教材处理。本文是一篇童话,因此品味、感悟课文是阅续的重点,在品味、感悟的基础上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探讨和主题的理解,进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说教法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质颖、探究、互相对同学提出的有价值问题进行归纳、补充,在教学时,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

三、     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须教。在教学中我着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中也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合作分角色读对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在自主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对有争议的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我还设计了两个拓展创新题,让同学们自由想象,开阔思维的视野。

四、     说教学程序

(一)        说课型和结构设计

课型:“续、议、练”式

结构设计:组织教学——导入——研讨——小结——拓展练习——作业。

1、组织教学:教师用目光巡视课堂,稳定学生情绪,然后师生问好。

2、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把握了故事情节,了解了童话的特点,同学们也知道了小乌龟历尽千辛万苦去参加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那么它的理想实现了吗?它算个成功者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共同学习德国当代儿童文学家米切尔﹒恩德的《犟龟》。目的是通过设疑,激发本节课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研讨:结合上节课学生质疑,确定思考题:

①    小乌龟并未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算不算个胜利者?

②    归纳主题

③    狮王二十八世已经战死,没有举行婚礼,怎么会有狮王二十九世?

4、小结:这节课我们深入分析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做任何事情,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而且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5、拓展练习:

给出两个童话的开头,续写后面的内容,要求大胆想象,合理创新。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想象力和创新力。

6、作业:将续写练习写在小作文本上,不少于200字。

(二)      说练习和作业设计

童话就是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初一学生正是爱幻想、想象的年龄,设计这两个续写练习,正是培养他们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创新中有合作意识,学以致用,寓教于乐。

五、     课后反思

师生互动、各具特色

《犟龟》一文是两课时,我结合新课标及课改教参设计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全新精神。第二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漫画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第一课时学生自由质疑的基础上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研讨,并渗透思想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三个问题讨论完毕,并且不同组有不同的想法,体现质疑精神。最后的习题设计是学练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教师仅仅是知识的发现者与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起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因在学院上课,听课教师多,学生对环境也较为陌生,有点放不开,不如在平时的课堂上活跃,座位变动也大,平时的合作小组多数没坐到一起,也影响了上课的情绪。

真金不怕火炼。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力求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中学生。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5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不进入我们的课文学习,我们不妨先进行一场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的欢迎仪式,或者说是语文学习的启动仪式。这场欢迎仪式将分为三个主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二、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乐园;三、确定语文学习的目标。

切入主题之前,我首先要讲一下学习上的要求:

⒈准备四本本子:

①笔记本(学习日志):每一天都记号日期,记下错题、基础字词知识、上课要求、作业要求、课堂重点内容,来不及先记书上,课后整理,课下反反复复多回顾。

②作业本③听写默写本④作文本⑤课余读书摘抄本读书札记

⒉准备好语文学习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⒊上课要求:

①双手放桌上

②除规定的讨论朗读时间外,保持教室安静,不讲和上课内容无关的话,树立公共课堂的公共意识,上课不认真不守纪律由课代表扣分记入期末总评成绩

③主动答疑:课上完之后,都可以到办公室提出疑问。

⒋作业要求:

按时完成作业,字写端正,第二天到校立即上交小组长,没有做完的(包括听默写没有通过)中午到办公室检查,完成后回家

预习:字词摘录、课文熟读、思考课后问题

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

我们看到幻灯片上特别凸显了这个“大”字,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两个字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学。它有一个很大的彰显其特色的学习范围,你的视野会变得非常开阔。

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

⒈课文:

现代诗歌、现代散文、民间传说、说明文(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新闻通讯、人物传记、小说节选、微型小说、文言文、古典诗词。

人物分析、语言分析、情感分析、段落分析、语义分析、自我启发和感悟

⒉语言文字基础:

现代文:注音、字形、多音字、成语、熟语、造句、词义、句型、修辞、语法、标点符号。

文言文、古诗词: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

⒊写作:以记叙、抒情、议论文章为主

以上这些是我们三年系统性的学习要接触的内容,由此可见第一即是内容范围上的大,跨越古今、国别,现代性、古典性、启蒙性、社会性相杂糅。第二则是学习效用之大,小学时你们的老师肯定说过,学好语文就意味着为其他学科的审题解答奠定基础,语言文字是人类沟通交流最基本的条件,在一些思想家比如卢梭看来,语言文字认识和接受的不平等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之一,语言被划为了贵族语言和平民语言,文字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导致了人类的贵贱有别,而我们现代教育的语文学习即是要打破这种不平等,要每个人都掌握相同的语言文字运用才能,获得人类文明中平等的认知权、沟通权和思考权。

二、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乐园

下面我们来继续探讨语文学习的第二个主题,我们学习语文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简单地阅读分析课文,写命题考场作文,以及反复的做题上,这是理科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在课堂外有很大的延伸空间,这就是所谓的大乐园主题。学习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我们应该提倡一种快乐语文的学习方式,这些乐趣总的体现在:

⒈阅读的乐趣

上课,完成作业,只是我们看到的学习的表面,学好语文,离不开阅读大量的文字,阅读应该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一本课外的好书可以提前几年提升你的知识境界,可以更新你的知识含量,21世纪一份报纸一周的信息量比18世纪人类一生掌握的信息量还多。你们不用抱着学会什么的任务心态去阅读,要利用课余非学习的时间,仅仅是捧起一本书,随意的翻开,不用怕读不懂,第一遍不懂,多读几遍肯定就会有自己的理解。抄下你感到有意义的句子,当你确实有了很深的感悟想要抒发的话,写一篇读后感是水到渠成的事。

⒉电影、音乐的乐趣

一本好电影比我们的课文有更深的心灵震荡,一首好的歌词会有诗一样的语言,让我们获得更美的文字体验。

三、确定语文学习的目标

阅读、欣赏电影和音乐,提升的是我们的文艺素养和气质,我希望这是你们一辈子都离不开的事。但是三年,我们有一个短期的目标,每一学期的期末考,三年后的中考,要检查你掌握的知识能力,决定你能不能升入杭二、学军、杭高这样的全国。所以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掌握良好的阅读文章能力、文字运用及写作能力;会背诵一定篇目的古诗词、文章;掌握现代文、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知识。我的要求是:把我当做你们的向导,跟着我,多思考,把每一次课当做一步楼梯,一步一步的走,认认真真地上好课,做好作业,背诵好文字,持之以恒,千万不要落下。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6

教学设想:

1、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预习中通过阅读自己提出问题,经归类整理后由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回答(或布置为作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通过阅读指导教会学生怎样提出恰当的问题从而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2、锤炼学生的语言敏感力:通过揣摩语句、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文本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3、学以致用,不为学习而学习。教学要以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提高认识为终极目标,对于课文既要让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揣摩和研读,又要让他们远离文本本身做客观的审视(从形式到内容)从而获得启发。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掌握训诫、耸立、蓬乱、攀、颤抖、瘦骨嶙峋、蹲、心惊肉跳、凝视、嘲笑、头晕目眩、啜泣、纳罕、疲乏、小心翼翼、屡次等字词。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情感、态度教育: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个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从而得到人生的启迪。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记叙文中如何以实寓虚,即文章如何借事论理;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提前一天阅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问题,如:词语的音、形、意;文章的结构;语句的理解等等,以组为单位归纳整理由课代表上交。(注意:自己的问题要做好答案)

导入: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它就如同一座座高山挡在我们的面前,面对它,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海,也正因为这样,世界上才就有了弱者与强者之分。然而,弱者和强者并没有天然的不同,只是他们面对“高山”时,眼中所见到的景物不同而已。今天就让美国作家莫顿·亨特领着我们回到他的童年,和他一同回味那次让他终生受益的际遇,来领悟他面对大山时眼中看到了什么。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4分钟,教师投影学生预习时所提问题并提醒学生在默读时对问题加以注意。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孩子为什么要爬悬崖?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我眼中的悬崖有多高?

孩子们是否爬上了悬崖?情况如何?“我”的情况如何?

故事的结局如何?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

2、教师组织学生抢答

(可以采取男女生分组加分的奖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学生复述并由教师指导总结

叙事要注意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师要根据抢答阶段的内容加以总结并投影六个要素,引导学生全面复述)

(1)、起因玩厌游戏别出花样

(2)、经过其他孩子:顺利攀越,安全返回;我: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3)、结果朋友求援父亲解困

(4)、蕴涵走一步再走一步

自主探究:

1、写攀越悬崖的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可能有哪些内容不写?

(由学生评价同学复述的情况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内容的主次、详略)

明确:

本文写作上详略得当。开头介绍时间、地点和故事的起因是略写,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回忆是详写;在写攀爬悬崖过程中,详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39;活动则略写;写“我”爬悬崖的过程详写,好友杰利回家领父亲来的过程则略去不写;以后则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详写“我”的行动与心理,父亲的指导则略写。

2、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材料?

(学生讨论,回答)

文章通过一次攀爬悬崖的过程,揭示了怎样去对待困难和克服困难的道理。“我”攀爬悬崖的过程和心理是叙事的重心,因而详写,其他则略写,这样安排,文章才能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从表达手段看,全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从表达手段看,本文前面主要侧重记叙(叙事),最后一段是议论,作者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来揭示人生道理,这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体验反思: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让自己难以忘怀的事情,它给了自己什么启发?

布置作业:

1、读文章中记叙攀爬悬崖经过的部分并划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让自己难以忘怀的事情,它给了自己什么启发?将之写成一段话。

3、搜集三、五条对待困难的名言、警句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7

教学角度:

1、以语用行为之一的“读”为聚会的主要行为,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形成对如何学习诗歌的个性认知。

2、借读之机用圈点勾划做旁批,通过有针对性的“读”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形成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

2、请学生朗读此诗,并做点评。

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读诗?(读出停顿、重音、感情等)

二、听录音范读

1、放第一遍录音,请学生用“/”标出停顿之处。

2、放第二遍录音,请学生用“.”标出应重读之处。

3、生生听读,查找自己所标与同伴之异同,并就不同之处相互讨论,形成一致意见。

4、听学生范读,全班核对所标停顿、重音;师生就不同之处进行研讨,达成一致。全班齐读此诗。

三、析内容,品诗美

1、学生默读全诗,找出诗中所写景物,并用“△”标出。

2、师生就景物进行逐节分析,析诗所用想象与联想之写法和诗各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就诗中所引民间传说进行研讨

①说牛郎织女故事之原型(点学生讲此故事)

②问题:在诗中,作者将故事做了哪些改变?(小组讨论)

③问题:师生就改变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作者做此改变之动机是什么。

④问题:所改故事之结局一定会实现吗?作者在诗中用哪些词向大家表明?

⑤问题:作者借诗抒了什么样的情怀?我们在读诗时,应如何读出这种情怀?

⑥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出诗情。

⑦教师配乐范读(所选音乐为《梁祝》)。然后学生再读,直至能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将本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2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