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七年级美术设计教案

时间: 新华 七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以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连贯。小编给大家分享七年级美术设计教案参考,方便大家参考七年级美术设计教案怎么写。

七年级美术设计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垫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三)拓展创新:

教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地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并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完成后请学生大胆地到台前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的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四)作品展示:

对本小组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张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张抽象作品。讨论之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

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及反思》,来自网!

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压印时纸张不可移动,可用小夹子或双面胶固定。(加说明图例)

(三)当采用吸水性强的材质做底板时。颜色要水少色浓。

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2个步骤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对制作与拓展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的参与热情,其次观看学生的对印作品。

评价点:

(一)学生是否对对印制作有兴趣?是否体验到快乐?

(二)能否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运用色彩压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对印效果?

(三)能否凭借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

(五)有没有发明出新颖的对印方法?

(六)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挥合作精神?

(七)是否与同学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印的创作活动?

(八)能否运用各种技法,有创意地进行创作活动?

(九)按下表评价自己的作品(用短语自评)。

自然天趣肌理效果色彩搭配独创性制作方法师生评价

四、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由于本课的难度较低,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拓展创新,同时还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深化创作主题。

七年级美术设计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__欣赏面具艺术,认识面具的来历与演变,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手法。

2、能力目标:__通过面具艺术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各小组合作,选用恰当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多种技法,设计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锻炼协作能力与培养互助精神;

举办面具表演活动,增进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小组制作,让学生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通过表演感受面具独特艺术魅力,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

重点

1、从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

2、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材质特点)和材料的综合利用。

难点

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教学准备各种面具图片、实物;彩色卡纸、皱纹纸、瓦楞纸;及时贴、麻绳、毛线、羽毛等;颜料及着色工具(毛笔、水、调色盘);彩色笔、蜡笔;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方法

探究、辅导法等

板书设计

1、面具文化:

2、面具的类型、造型、色彩特点。

3、面具的技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什么吗?(出示面具成品).

见过吗?----在哪见得?-----了解吗?-------做过吗?几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面具世界。

二、知识探讨

1、面具的功能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艺术,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一些原始部落头戴面具,挥动兵器驱鬼降魔。当时的人们认为面具可以赋予他们一种神的魔力。面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原始的乐舞、仪式、巫术、图腾及民间的歌舞、社戏、戏曲、脸谱、面具舞会相互融洽、依存、渗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造型特点,特别是藏戏面具更具特色,因此面具作为民间艺术广泛流传。

2、面具的现在

如今,古老的面具艺术正向现代文明走来,从“神”的.文化圈里跳出,步入一个多元、文明的“人”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旅游,从民间艺人、旅游商品店那里购买面具,作为自己家里的装饰品,欣赏面具的雕刻技艺。

如课文24页藏戏面具——它的制作非常讲究。在皮革上裱蓝底花缎,蓝色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轮廓嵌贝壳、玛瑙和绿松石,面具大额头正中是太阳和月亮,两耳垂有流苏,整个面具光彩夺目。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体验面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喜悦。如课文25页就有我们同龄人设计的面具:彩纸、皱纹纸等做成的萝卜娃娃,有各种五彩颜料彩绘制成的五彩面具。

好!通过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优美的面具文化,下面

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面具设计制作》教案》,来自网!

我们来总结下面具设计思路有哪几种、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3、面具设计思路的种类、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种类:人物、也可以选择动物或者植物的形象。

造型:

师:面具通过对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性格和塑造。如表现人物的凶猛、威武、滑稽、忠诚等。

师:通过对五官的哪些地方进行刻画的?

生:眉毛、鼻子、眼睛、牙齿进行刻画,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形象,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的美感。与我们实际看到不一样。而是非常的?神态夸张!

色彩:色彩强烈、艳丽、装饰感强。

4、最后我们看一下面具制作要求:

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

(1)根据构思剪刻眼睛,

(2)剪刻粘,成半立体面具

(3)彩绘图案,剪粘彩色纸片、毛线、玻璃绳等,

(4)贴鼻子、嘴巴。

三、课堂作业--面具的设计制作

教师:在过一个月左右,就是新年了啊,我们可以举办一个新年假面舞会祝贺我们的新年,祝贺我们的成长,怎么样?

题目一:以小组为单位为新年假面舞会制作一个生动的面具。

题目二: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部影视片或语文(哈利波特、西游记等)、英语、历史课文设计制作一组面具。并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对白。

以上题目每小组任选一题。

要求:1、充分利用所带材料的质地、色彩和肌理,大胆设计,使面具造型新颖别致,色彩艳丽,神态夸张。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2、各小组合作完成,

各小组相互看看准备的材料,参考面具图片及实物,确定自己要制作的面具造型;讨论制作步骤;分工合作制作面具。

五、作品展示

形式一:新年假面舞会。

欢快音乐;新年好

教师:请同学们戴上自己的面具,站在自己的位置边,唱起歌、跳起欢快的舞蹈,让我们尽情享受面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形式二:选择一部影视片或语文(哈利波特、西游记等)、英语、历史课文的一段故事情节。并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对白。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勉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面具演出很精彩!今后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灵动的双手使色彩飞翔,制作出最美、最有个性的面具,使面具这一古老艺术品得以发扬光大,使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七年级美术设计教案篇3

1、教学目标:通过本科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的表达物象,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教学重点:

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

③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的表达再现生活中见过的形象。

4、教学用具:

①范例与相关图片。

②学生用具:纸、笔。

5、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欣赏:看flash线条先生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这些线条有什么变化?组成什么图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外宾旅游遇到困难,语言不通怎样去帮助他呢?(画一杯牛奶,一块面包)

导出课题:(定义)手绘线条图像:是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他可以把表达不清楚的内容,直观的表现出来。

组织引导观察思考创设情境

师生探讨

创新理解领悟

师生共同感受:

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

玉米生长过程图项目开发示意图明确表明观点插图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外的“第三语言”。

引导学生认识功能意义激发兴趣

师生探讨创新

我来画大家猜游戏接力赛:

任选一个图形展开联想,通过联想感受体验表达的乐趣。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具有丰富美感的艺术性,在没有文字出现以前,人们使用手绘图像传达和交流今天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由简单的图形展开联想及与生活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动手动脑,表达体验

表达: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用手绘线条图像大胆果断地表达,发挥想象力,运用丰富的&39;手法进行表达。

1、画一张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2、告诉大家你喜欢的服装款式。

3、展示你的房间布局。

4、失眠了,你能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来吗?

指导启发深入观察

展示评价图片展示:明确手绘线条图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图片参见课本8—9页。

共同赏析,交流感受。

注重自评和互评找到闪光点

小结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和在各种场合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把难以用语言表达和表达不清楚的内容,清楚地表达给对方

七年级美术设计教案篇4

教师:蔡__

班级:(美术多媒体教室)

时间:__年__月__日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美术版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课型是欣赏课,安排两课时。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而《对景创造》的学习,是为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二.学生学习情况

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学生对美术的特点已有初步了解,但如何通过欣赏来体会画家的情感还是比较难于理解。而且学生主动性不强,特别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设计思想

我们的学生对画画并不陌生,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欣赏、讲解。搜集关于对景创造性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来感受、体验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本课教学,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对景创造艺术特点,初步了解对景创造技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一些对景创造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2.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观赏、探究、归纳等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丰富了艺术情感的表现能力以及提高了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在愉悦中接受美的教育,增强从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赏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

2.难点:通过欣赏,评述,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在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我们很多同学心里常常会有一种疑惑?这么美丽景色,画家是怎么把它搬到画面上呢?

为什么我就不会呢?

唉!人家是天才,是画家……

自我安慰,天生我材必有用。

那么,我们今天就把这个时常盘旋在我们脑海深处里的疑团?做个简单地分析。

因此,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对景创造》

二.分析作品

1.《芒种》

看——问——回答(感想)

总结:画面中呈现,好像我们曾经去过某个地方,我们村或我们村的某一处。

画中的小桥,清晨上学时,我刚从这桥上走过,池塘上还飘浮着嫩绿的浮萍。画面中一切都是那么平静、淡泊、亲切。是的,它就是我们生活中身边的景色。

大自然中总是蕴含着美的生机。

古人所谓的“造化为师”,就是在写生的过程中活用传统表现技法,并从中生发出适时的新技法。

对景写生与对景创造成了历代画家的必修课。因此,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2.李可染——《苏州拙政园》

这是一幅水墨写生佳作。

顺着场景的特点构图造境,形成了一个倒置的“v”字形,具有随景推进的幽深之感。

平淡之景通过水墨画技法的发挥与意境的营造,使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李可染——《灵隐茶座》

画家以层层积累表现层林掩映下的&39;光感效果,寺庙通道旁的茶座场景呈现出光影闪烁的清凉景趣。

假如没有这些光影,那么整个画面也就平淡了。而这些光感表现也是作者李家山水的一大特色——“光感效果”,西为中用的水墨效果。

4.傅抱石——《四季山水——冬》

近代山水画家傅抱石一张册页山水画。

画中生动感人的原因在于何处?

平实的景致一经其巧妙运作,使得画面楚楚动人而有鲜活的生命内涵,充满着意境。

画中意境营造一种冬季气氛。

在画中只呈现四种物品:枯木、远山、小溪、山里人赶着牲口、雾。

疏叶将尽

远岫蒙胧

寒气袭人

山里人着牲口缘溪而行

萧疏之境

在中国画中,意境营造回绕冬季气氛所作的艺术化处理,其表现手法的精妙与严谨确乎已至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则少的程度。

5.《樟树下》

先看景色照片——再看画

借助樟树与周边环境关系,营造树阴下的休憩小景,强化了静谧恬淡的意境。

意境总是有诗意,让我们想起古人的诗句,将画境定格在“芳树无人鸟空啼”的虚境中。

6.《泊舟塘栖》

先看景色照片——再看画

就取景而言,笔直的河道不宜入画。因此,强化河道的弯曲处理,突出泊舟岸边的生活气息。树枝、船相互交织为构图赢得了拓展画境空间。

画中一群鸭了让画面更加增添生活气息,生动描绘泊舟岸边的情形。并且让画面动了起来。

三.欣赏作品

1.微雨云林

2.农闲季节

3.东风吹绿又一年

4.秋阳渐高

5.溪出幽篁

6.夏至

7.荷风徐来

8.家在画屏中

四.讲解写生步骤

照片《古桥旁的老梧桐》

梧桐的美丽在于内在的丰富与外表的苍凉,经过严冬的风霜一叶不剩,呈现了一份凄美,加上古桥的凝重与沉默。让我们有一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审美感受。

画法要领:

1.顺着构图框架,从形体结构的关键处着笔生发干枝。

2.边勾边皴,由主干及枝叉地生发形体结构。

3.由树及桥地完整画境,把握布局上的虚实关系。

4.于勾勒与皴擦间施以淡墨擦染以衔接浑然的方式强化形体结构和体面关系。

总结:对景创造不仅要有发现美的眼光,也要善于调动积极因素,创造富有美感的构成关系。

五.视频:云山深处——溪山行旅图

宋元山水画堪称台北故宫宝藏中的极品。从北宋的巨碑型风格到南宋诗意的小景,再到元朝的心灵山水,古代画家用不变的笔墨线条,勾勒渲染出千般世貌,万种情怀。一幅幅旷古世制,依然延续着“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禅思。

六.教学小结:

诚然,对我们在座的中学生而言,美术课的主要意义在于同学们接受美的教育,从而增强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的能力。

罗丹:“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如何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美,认识美的知觉度,成了我们中学生写生课的主要目的,也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写生,才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步入对景创造的佳境。

吴冠中说:“培养慧眼比锻炼巧手重要!”

七年级美术设计教案篇5

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题

1-2周《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1课时

3-4周《美术是个大家族》2课时

5-6周《小伙伴》2课时

7周《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

8周《我们的风采》1课时

9周《有创意的字》1课时

10-11周《精美的报刊》2课时

12-13周《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

14-15周《设计我们的校园》1课时

16周《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1课时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39;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__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教学反思

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27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