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初一生物主题教案

时间: 新华 七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初一生物主题教案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初一生物主题教案有帮助。

初一生物主题教案篇1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内容。(2)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教师准备: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以及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袁隆平在20__年颁奖仪式上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在生物方面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讨论分享: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1)教师PPT介绍三则生物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①青霉素的发现、②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③世界断手再植奠基人,引导学生小组汇报时的条理性。

(2)学生讨论整理后分享

(3)PPT出示,小结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衣服的原料,食物的来源;住房的材料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到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离不开生物。

2、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袁隆平杂交水稻》,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

(3)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

教师提示:

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险究的基本步骤,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设计、方法等)、验证---得出结论。

2、阅读短文时,浓缩文字叙述,抓住关键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学生阅读,做标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回,与学生一起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引出生物学概念。并由叶虫的自我保护、鱼会睡觉吗?蚊子都会吸血吗?雷达是怎样设计的?“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及前后几代水稻的生命活动规律”引出概念。(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关键的知识点:(1)生物学是科学,(2)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就学生所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列举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

三、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离不开生物学。

出示一些“人口剧增,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癌症和艾滋病”的画面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来进一步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通过(二)(三)部分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类与生物学密切联系的结论。

师生讨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学生小组讨论:

同学间充分讨论,感受生物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每组请一名代表发言,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温室大棚对于植物的适应环境和优良品种遗传带来的问题),然后师共同归纳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学必将成为21世纪的领先科学。

【教学反思】

这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既然是影响就有正面的和负面的,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感受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但是学生在认识上总是存在这片面性。

这节知识是要通过辩论来让学生感受的,但是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因此辩论就显得有些不足。

补救措施:在教学最后两章时,同样涉及到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这时在进行充分的辩论较好。

一者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同时从时间上来说比较充足,会使学生从客观上有一定的认识。

初一生物主题教案篇2

教学过程

引言:

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证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死掉?

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

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

探究活动: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1.这个实验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现别的变量?

2.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3.你认为对照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4.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

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因为本实验设计难度较大,需注意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在此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然而本实验又是本册书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较为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以考察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所以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后并没有在全班给予统一答案,而是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独立设计井完成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在教师主持下学生交流探究报告,教师与学生根据讨论提纲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及严谨性。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的合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与其他小组一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请他们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1)否定原来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交流结束后,教师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对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并结合教师的评价作为一个阶段性成绩收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地点)请学生讨论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学生归纳)教师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教师对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着教师出示129页的系列数据请学生比较分析。(学生比较分析,对于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

2.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请你预测一下。

(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学生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它们这种差异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合理密植会使植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会造成浪费。)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识了光合作用了吗?你知道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了吗?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再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初一生物主题教案篇3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知识与技能: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难点: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们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课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生:(分组汇报交流)

师:你们知道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什么吗?

生:森林古猿。

师:对。下面你们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和录像,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讨论,组间进行补充)

师:当今,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呢?请谈一下你们的观点。

生:(小组讨论、组间交流、补充)

生1: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技术和工具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使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

生2: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滥捕乱杀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都使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减少。

师: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生:(观察、讨论、交流、回答)

师:由此可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请同学们观察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图片,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

生: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栖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师:我们对森林古猿的一支转变成人类做了初步的分析,那对此是否有什么证据呢?我们来进一步探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资料:(课件展示)

初一生物主题教案篇4

探索生命

1.显微镜:

⑴反光镜:反射光线,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⑵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⑶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

⑷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因此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

⑸粗准焦螺旋:粗略调节,找到物象;

⑹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物象更清晰。

2.临时玻片的制作过程:擦玻片→中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若为动物细胞滴0.9﹪的生理盐水)→取材料→放水中,且展平→盖盖玻片→染色、吸水(染色用稀碘液)。

3.实际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4.显微镜成像的规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d”。

5.怎样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像偏什么方位,就把玻片向什么方位移(如从显微镜中看到物像在左上方,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6.显微镜中污点的找寻(转动目镜,污点动,在目镜上;或者移动标本,污点动,在玻片上;或者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7.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应换大光圈、凹面镜。

8.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让光线能透过。

9.科学探究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即实验变量是的)。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是全透性的。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围墙和门卫”。)3)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4)细胞核:(贮存并传递遗传信息。——“管理和调控部门”)。

5)叶绿体:(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即光合作用的场所——“生产车间”,是能量转换器)。

6)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把有机物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是能量转换器)。

7)液泡:(内有细胞液,与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

2.动物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线粒体。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不同点: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

4、细胞核: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中含有遗传物质,它能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初一生物主题教案篇5

一、教学知识要点和教学目标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本套教科书在教学资料的处理上,是以生态学为主线,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同时渗透了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教育,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还注重对学生潜力的培养,构建了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潜力体系,强调对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思维和应用等潜力的培养。具体资料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认识生命,那里总括地介绍了生命的世界里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也简要的介绍了生物学的来历和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第二单元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单元具体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和细胞透过分裂而增殖。同时用实验和演示的方法介绍了细胞分化构成组织,验证了生物体由器官和系统组成。这两单元资料不多,具有综合性,但务必要慎重对待,个性是要介绍本学科的重要性,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要讲究方式方法,使同学们一下子进入学习生物学状态,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第三单元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本单元的资料较多,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它具体详细的介绍了绿色植物是怎样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这部份是本单元的教学的难点。也是、本教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要多运用生活实例,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第二部份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在这儿告诉我们了种子萌发构成幼苗、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生长。第三部份是绿色植物与生物圈,这部份是需要同学们多看课外资料,多观察生活环境,明确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关系,使他们认识到为什么要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城市。

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关注大多数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在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只关注将来有期望成为生物学家的少数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最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但同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留有空间。所以在全书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潜力安排他们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并鼓励同学之间合作交流。

二、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在教法方面,课前充分备好课,包括教材、教参、相关教具及学生上节说学习状况。上课严肃纪律,首先自己不迟到,不早退,也不拖堂;上课有教学目标,突出教这重点,引导学生攻破难点。维持学生课堂秩序,持续大部分同学进入学习状态。适当活跃课堂气氛,让部分同学能对本科产生浓厚兴趣。在学法方面注意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生物知识。例如:可布置课外做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提高了潜力,也获得了知识。同时注重训炼学生的自学潜力,使他们能利用现有资源:教科书、课外书、网络资源获生物学知识。还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给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的课题题目就是:校园绿化设计方案。本学科运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方式,提倡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是本学科的教学改革研究主题。探究是生物学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学教学就应在必须程度上体现生物学的这一特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科学的特点,获取知识和潜力,构成科学态度,本教材在每个单元中根据教学资料设计了不同选题的探究活动,本人就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向学生带给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

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认真的观察、记录、描述、提出问题、从各种信息渠道寻找相关信息、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收集数据、做出解释,并与他们协作和交流,探究性学习活动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但不应成为唯一的教学方式。所以本人在教学中会运用多样化的教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料,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到达课程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人根据教材资料、要求不同,计划采用以下教学方式:讲授与演示、模型制作,小组讨论、主角游戏等。另外本人将与其他老师结对子,进行互帮互助,使教学工作得到更大的进步。

三、布置作业和单元测试

配合教学进度按时完成教材课后设计的作业,及《名校学案》作业,可适当提示、辅导,每教完一章要求学生上交作业(《名校学案》)进行批改,并进行讲评。可不需要另外布置作业,以减轻学生负担。期中、期末之前各进行1次单元考试,第10周要进行期中复习。期中考试题不能出得太难,让好学的学生有较好的成绩。期末统考前要留有充分的复习时间。

四、课外兴趣活动

为了加深和巩固本学科的知识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和倡导学生勘察本校园绿化状况,画出示意图,收集资料绘出设计校园绿化方案示意图。平时注意收集好作品,配合学校进行优秀作品展。

初一生物主题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和学习,认识什么是仿生,解仿生过程,尝试仿生设计,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作用。

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尊重他人的想法的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不断反省的探究态度。

4、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什么是仿生,解仿生过程,尝试仿生设计,解人们在生物的

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能制作简单科学模型。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仿生产品的信息资料

教师准备:

实验材料:葱叶、纸、双面胶、剪刀等。

观察材料﹙新鲜葱叶,剪刀,苍耳,粘扣,蛋壳,铅笔﹚、分组实验材料(每组棋子若干,卡纸一张,钩码若干,木块、表格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蜘蛛侠》片段。学生欣赏,谈谈蜘蛛侠,从蜘蛛侠的秘密武器---吐丝,得出人们正是受到蜘蛛的启示,根据蜘蛛的一些特性创造蜘蛛侠这个科幻人物形象。

2、观察苍耳。发现它的特征(有刺、刺前有小钩),猜想利用它能做什么(防身用,造这样的衣服扎手,小偷不敢偷),试一试能不能粘到衣服上(很容易粘在衣服上)。

谈话:有人受苍耳特性的启发完成一项发明,他就是瑞士的乔治?迈斯楚先生,利用它发明尼龙搭扣(出示实物),想不到吧,一个不起眼的生物竟引起一项发明!这就是生物带给人们的启示!(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

生活中有很多受到生物的启示进行发明创造的例子,人们发明哪些东西以及怎样发明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从生物中得到的启示。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葱叶的启示

谈话:葱是我们熟悉的一种作调味的植物,你(转载于:的高度自由下落,撞击蛋壳,猜猜它能不能碎?如果把蛋壳的凹面朝上,让铅笔从同样的高度自由下落,猜猜又会怎样?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找发现,班上交流。

预设:凸形的蛋壳不容易扎破,凹形的蛋壳很容易扎破。

蛋壳虽然很薄,但是凸形的蛋壳却很结实。

3、大胆猜想

谈话:刚才我们玩的两个游戏,葱叶为什么吹不弯?而剪开的葱叶为什么容易变弯?凹面朝上的蛋壳容易击碎,而凸面朝上的蛋壳不容易击碎。你们猜这是为什么?

学生大胆猜想,可能与它们的形状有关。

谈话:通过我们观察葱叶和蛋壳,发现筒形结构不容易变弯,拱形结构承受能力强。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大胆的推测如果得到科学的验证,同学们将会像科学家一样获取科学的结论。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活动二: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使学生感受仿生的过程

(1)设计方案

设疑:是不是用其它的材料制成的筒形或拱形也不容易变形呢?你们想研究吗?怎么证明?(做实验)

你打算用什么材料做成葱叶模型或蛋壳模型?(把一张纸卷成筒状)

请先在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并把它记录下来。(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实验材料)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其中。

(2)学生讨论,班上汇报,集体评议。

预设:

①我们组准备用一张白纸(平面形)吹一下,看能不能吹弯?再把它卷成筒形试试,能不能吹弯?

②先将一张白纸展开,代替剪开后的条形葱叶,将钩码放在白纸上,观察结果,再将白纸卷成筒形,用胶水粘好,代替筒形葱叶,然后挂上钩码,观察结果。这样就能对比出哪种结构的白纸承重能力更强。

③我们组准备把一张白纸放在两个木块之间,往上面放棋子,直到变弯,然后再把它变成筒形,放上同样的棋子,看能不能变弯?

小结:同学们的主意都不错,我发现咱班同学真聪明。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

我发现大家设计的都是对比实验,通过葱叶模型对比出平面材料和筒形材料各自承重能力的差别。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就叫它《葱叶模型实验》吧。我们再看看本次实验中还应该注意那些问题。(课件出示,学生读一读)

(3)根据实验方案,实验探究

小组长领实验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案分组进行探究,并做好记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谈话:刚才同学们做的很认真,哪个小组愿意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学生汇报。

预设:

①我们组发现筒形结构不容易弯曲。

②我们组发现筒形结构承受能力强。

③筒状的白纸比展开的白纸承重能力更强。

④平面材料承重能力较弱,而筒形材料的承重能力较强。

(5)得出结论:

谈话:通过我们前面对葱叶结构性能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平面材料承重能力较弱,而筒形材料的承重能力较强)

通过实验同学们都发现与平面材料相比,筒形材料不容易弯曲,圆筒形结构的承受力比较强。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活动三:研究产品的开发

1、学生交流:

生活中,很多产品就是利用这种特性开发出来的。葱叶的这种性能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你知道有哪些?

学生举例(电线杆、钢管、笔杆、窗帘杆、红旗杆……)

2、教师总结提炼

你认为做成筒形有什么好处?(比较轻、薄、节省材料、承受能力强、坚固)根据葱叶的这种性能,依据制作的模型,你打算设计什么产品?

初一生物主题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尝试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

1、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2、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法学法:通过学生观察、体验、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和

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人类食物奥秘。同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第一课时

【知识准备】预习课本资料

【学习内容】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回答:1、食物中所含的六大营养物质是:

和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

2、三大产热营养素是、、

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

回答:3、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里才能被吸收利用。人

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左右。

4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参与体内代谢活动。例如,儿童缺钙会患病,(成人患症)钙的来源主要是,深绿色和等食物;缺钙会造成,补铁的食物主

要有、、和等食物。

5、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糖类主要包括没甜味的

等。糖类主要来自和食物。

6、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供。成人缺少蛋白质会出现肌肉萎缩等现象。蛋白质主要从和豆类中获得。

7、通常作为备用能源的物质是。、等食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

脂肪。

8、维生素可分为维生素两大类,常见的维生素中属于脂溶性的有和;

属于水溶性的有和。

9、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素可维持人体,是其他营养成分不可替代的,人体缺维生素A时易患缺维生素D时

【学习小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达标检测】

10、课后思考与练习P81-5

11、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鱼肝油等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等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牛肉、动物的,各种的外皮中;维生素C存在于新鲜的和中;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动物中。

12、李奶奶最近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到医院检查后,医生不仅给她开了药,而且还要求她加强营养,进行食物辅助治疗。在下列物质中,请你帮她选择,她最需要的食物是:A鸡蛋B牛奶C带鱼D猪肝()

13、组成细胞的有机物是、、和。三大产热营养素是、、。

14、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A水B无机盐C糖类D蛋白质

15、缺乏维生素C时会患病.A消化不良B坏血病C佝偻病D夜盲症

16、晓明刷牙时,经常会出现牙龈出血,你应建议他多吃()

A肉类和蛋类B奶类和蔬菜C豆类和水果D蔬菜和水果

17、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A水B糖类C蛋白质D脂肪

2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