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

时间: 新华 七年级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有及时的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启示。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希望对大家写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1

教材分析

《东南亚》一节教材,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等。教材利用“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的国家”、“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几幅图和对应的活动,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国家,特别突出了东南亚处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众多地处热带的临海国和岛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进而影响到东南亚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分布。教材在介绍了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热带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突出体现了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教材在介绍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后,联系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了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条件和因素,归纳出了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教材介绍了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为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东南亚众多沿海国家风景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容易,尤其是农村学生,见识较少,对东南亚的位置的优越性、气候的分布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来引导学生漫游东南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2.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3.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尊重不同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通过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过程

师曰:关于我们的近邻东南亚地区,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十分投入地制作演示文稿,现在很多同学已跃跃欲试向大家展示制作成果。我们就把这次学习当做是一次东南亚旅行,依次请各组代表来当向导,带领我们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环境,领略东南亚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1.位置交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政区”,“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文字说明:位置:亚洲东南部,23oN—10oS,90oE—140oE

组成:两大部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在投影屏幕前据图认识和寻找教材P28活动1中的有关内容;在屏幕前据图指出马六甲海峡连接的地区;理解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师适当补充。

2.气候与农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亚洲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东南亚的梯田”,“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东南亚的油棕种植园”,“东南亚的椰林”,“马尼拉蕉麻”

文字说明:东南亚地区处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属于两种热带气候类型。曼谷——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一起分析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区;对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天气过程进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认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3)导游:请大家参观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据查阅资料对图片进行讲解)。

3.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文字说明:中南半岛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宽,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农业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2)师曰:我请大家欣赏陈毅元帅的一首诗《赠缅甸友人》,从诗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关系。

(3)组间互动:在投影屏幕前据图认识和寻找教材P31活动内容1中的河流及上游所在地;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分别位于哪条河流的沿岸,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4)组织讨论教材P32活动内容2。

4.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

(2)教师介绍。

(3)演示文稿:图“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曼谷佛塔”,“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图片及当地民俗风情的内容加以讲解)。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0,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算一算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6,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8,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57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授课体会:

这节课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对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虽然使用了挂图,但同学们还不是很理解。在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这一规律,计算某些些题目时失分率还是很高。下节课对于这个知识点还要加以练习。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

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

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②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④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讨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图的步骤:

①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③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④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小结]

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等高线: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图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不一定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如右图140m的等高线)在同一幅图内,除了陡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闭合等高线的判读在图廓内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平距成反比,等高线平距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越大;等高线平距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等高线是一条闭合的曲线,如果不能在同一幅内闭合,则必在相邻或者其他图幅内闭合。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或者山谷线应垂直于等高线转折点处的切线,即等高线与山脊线...图片搜索更多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教案

2、好习惯:好习惯是汉语词语,是指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并长期坚持,直到成为习惯性的行为。好习惯成就大未来。拥有好习惯的人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好习惯也是指在学习上。好习惯,顾名思义,就是良好的习惯。那么,什么是“良好的习惯”呢?良好的习惯,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并长期坚持,直到成为习惯性的行为。拥有好习惯的人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好习惯也是指在学习上。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知道搜索更多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教案

3、比例尺: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一般来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三棱比例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1)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1∶或1/(2)线段式(又名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必须化单位。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知道搜索更多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教案

4、地理: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上的六风七带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层,由此就产生了地理的各个分支,例如气候现象、水文现象以及水环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现象,土壤的分布以及类型等等很多现象,除了这些以外,自然地理现象还关注于由于样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统现象以及由于...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

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1、 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板书设计: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东南亚的国家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

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1、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板书设计: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5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布置作业:做下面练习: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A、4万千米B、8万千米D、4万米D、8万米

3.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A.60°WB、60°EC、120°WD、120°E

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B、0°C、160°ED、20°W

5.赤道是()

A.划分经度的起点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D、90°纬线

6.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间D、20°W以东到160°E

7.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N未必位于北半球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8.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最大的经度是360°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经线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6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2(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6—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

第2课时(课堂导入)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

指导学生读图6—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晚上。

(讲授新课)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2.时区及换算

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什么是“区时”?

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3.北京时间

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

讲述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板书设计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2.时区及换算3.北京时间4.国际日期变更线

第3课时

4(课堂导入)

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亚洲全有——地形复杂)

(讲授新课)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活动:

(1)读图6—3,亚洲地形图,6—4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填图练习)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

(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5)小组讨论:

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6—3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第4课时(课堂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讲授新课)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讲述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提问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结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气候复杂多样

提问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2.大陆性特征明显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6—10图”,并在上面点出利物浦、华沙、赤塔、漠河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

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赤塔、漠河,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三种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板书3.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过渡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特征,那么欧洲的气候特征又如何呢?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读图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来了解欧洲的气候特征。所以,要多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找有用的知识,增加读图的练习。

板书设计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2.大陆性特征明显3.季风气候显著

第5课时(课堂导入)

复习提问判断下列有关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

(1)除温带海洋气候外,大多数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

(3)季风气候显著。

(4)大陆性特征显著。

(5)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讲授新课)

我们都知道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说我国黄河注入到那个海洋中去?看图1—1,找找亚洲还有哪些大和分别注入到周围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去?

板书

五、河流

(一)亚洲

1.大河众多。

讲述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活动学生在6—3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并根据亚洲河流的特点,总结欧洲河流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地形图,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总结。

(二)欧洲

气候温暖湿润—水量丰富,大部分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长,航运价值高。

活动完成教材P.11的活动来认识多瑙河和莱茵河。

小结

欧洲河流的特征: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3.航运价值高。

练习利用地图找出欧洲著名的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观察河流流经的国家。

列表总结亚洲、欧洲河流与湖泊的特点、河流特点。

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今塞黑)、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9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课堂总结)

河流的特征与天气、地形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掌握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有助于学习气候和地形特征,在讲授是要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总体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

板书设计

五、河流

(一)亚洲

1.大河众多。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

(二)欧洲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3.航运价值高。

第6课时(课堂导入)

放一段录像资料,反映亚洲人种、民族的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的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有这些资料引入亚洲的人口。

(讲授新课)

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指导学生读图6—15,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

1.人口最多的大洲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列举。

讲述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__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

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2.人口分布不均匀

活动课下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板书设计

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1.人口最多的大洲2.人口分布不均匀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7

(一)知识目标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4.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4.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3.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

2.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3.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4.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二)教学难点

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

3.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他们相貌上有什么特征?(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板书:黑种人的故乡。

2.今天我们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的区域。首先,我们每个组将你收集到的有关黑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回看一下,找出有代表性的小组在班上交流。教师把自己收集到的黑人小朋友照片奖给回答问题好的小组,最后我们看哪个学习小组结识的黑人小朋友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3.总结:世界上有5.5亿多的黑人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和南部,占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90%以上。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结合课本69页8.29图说明)

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及其他手工艺晶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根据师生收集到的音乐材料向全体学生展示一下。学生根据课本68页的阅读材料去欣赏。

黑人真了不起,我们一定要更多的了解他们,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

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1.展示课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图。(课本67页)(可以采用板图形式,画出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同学们分小组读图,合作探究下列内容。

(1)分析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前面学习的欧洲西部比较)?(该区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3)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教师引导分析特征,得出结论: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参照图6.12“非洲的气候图”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2.教师提问: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

1.教师小结并过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生活在那里。有几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用教师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

2.教师把自己收集的关于非洲热带草原景观的录像放给同学们看,增强直观、生动感。

3.教师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出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热带草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恩贾梅纳各月气温都在20cC以上,可以说是终年高温。降水,7月、8月、9月相对较多,1-4月和11、12月相对较少。确实是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教师引导,干季和湿季,热带草原上各是什么景观?结合课本72页,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描述一下情景。(培养发散性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与生活的动物有怎样的关系?(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时,风调雨顺,植物繁茂,农民的收成很好,生活也不错;干季时,缺水少雨,植物一片枯黄,农民收成不好,生活难以维持。因此,热带草原有涝灾和旱灾的威胁。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湿季时再迁徙回来)

教师小结:因此,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有随着水草迁徙的特征。

4.教师过渡: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你收集资料时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里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象牙、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四、外来民族的入侵

1.教师过渡: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前面我们交流了一些,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者相继人侵,出现了怎样的结果?分析课本69页8.29图说明:

(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和西南部的盆地和高原区,气候以热带的草原为主,常受到洪涝与干旱的威胁。

)简单描述一下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

(2)本区都有哪些外来移民?(本区外来移民有从欧洲、中东来的阿拉伯人,还有印度人、中国人、东南亚人等。)

教师小结:欧洲殖民者最初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把黑人当奴隶运往美洲贩卖,因此非洲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在,经过努力,黑非洲的国家都已经独立。(为学习本区经济打下基础)

2.教师提问:上面我们对黑人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古老、美丽、富饶、神奇.........)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8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复杂的气候: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连云港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P7“亚洲气候类型图”)

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3、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4、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5、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6、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农业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8、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活动】

展示非洲气候图P9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板书设计:

复杂的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天气的含义;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够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

教师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关心天气的变化状况,也经常用到反映天气或者反映天气变化的术语。那么,请大家思考:

1、你见过那些天气的现象?

2、知道哪些反映天气状况的术语?

3、这些天气现象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自由回答。

二、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

1、请学生看这窗外,用自己的语言将此时的天气状况描述出来。(板书:一、天气及其影响——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

2、讲述:除了我们刚才描述的教室外的天气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从电视、广播、网络、旅游中看到或听到其他地方的天气状况。

(1)、请一位同学将头一天听到的天气预报中的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的天气向全班同学做一个预报。(学生活动:预报四地昨天的天气)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并思考:他是从那些方面描述天气状况的?(学生活动:是从阴晴、风雨、冷热、湿度等方面描述的。)

(3)、从我们刚才对天气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天气发生的时间长短怎么样?(学生活动:时间短)

(4)、在同一时间,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的天气状况是否相同?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活动:不相同。得出结论,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引导学生回想昨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看看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猜猜明天的天气又会是什么样。从中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得出结论: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不同。)

4、讲述:由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天气到多变的。(学生活动:明确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多变.)

三、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1、引导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板书: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2、请几位同学上台分角色扮演不同职业人员对天气的感受。(学生活动:几位同学上台扮演,其他同学作评)

3、讲述:由此可见,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不同职业人员的生产和生活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请大家结合课本活动题总结一下:天气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从实际出发,举例说出天气从哪些方面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1)天气与交通。

(2)天气与农业。

(3)天气与战争。

(4)天气与日常生活。

4、引导学生结合这项活动,结这项活动拟定一个名称。写一篇小短文,或以此为素材画一副画。

四、课堂活动:

地理填充图完成。

五、板书设计

板书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天气及其影响

1、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

2、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影响

3、阅读天气预报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10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2、了解香港的地形特点及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方式。

3、知道香港、澳门的经济特征,理解香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资料分析港澳地区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学习过程:

学习主题一:人多地狭

1.香港和位于珠江口,毗邻市;澳门位于珠江口,毗邻市。

2.香港由、和三部分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澳门由、三部分组成。

3.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政策,祖国内地实行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制度。

4.香港“人多地狭”而且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方式有“上天”和“下海”。

学习主题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港澳地区发达。香港是中心、中心、中心、中心和中心。澳门的经济支柱是。

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祖国内地经济优势:。

香港的优势。

3.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香港出口额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高达80%左右。

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香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是因为

A.建筑水平高B.资金充足C.人多地少D.眼光远大

2、连接北京和香港九龙的铁路干线是:

A、京沪线B、京哈线C、京九线D、京包线

3.关于香港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B.业和旅游业是经济支柱

C.重工业发达D.重要的自由贸易港

4.关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东侧,北与珠海接壤B.面积约16平方千米,人口400万

C.经济以业和旅游业为主D.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5.关于香港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口西侧B.北面与广东省的深圳市接壤

C.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

D.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

6.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A.英国B.美国C.中国大陆D.澳门

二、读图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特别行政区)

②(岛屿)

③(海域)

④(省级政区)

⑤(铁路)__________

经济特区A____B

(2)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

(3)香港和祖国内地发展经济的优势分别是什么?

怎样合作的?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11

教材分析

1、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人情。

2、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学情分析

1、学生只清楚全国有56个民族,但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居住特点都不清楚,本节课应先从地理位置上找出各民族居住的大致位置,了解各民族的风俗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2、比较难理解的是我国民族的构成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民族政策,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开展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开阔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个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引入,多个民族节日片段的剪接)

二、讲授新课

1、活动一:将图片与其民族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维吾尔族

壮族

问题: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

2、活动二:大屏幕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人口)

3、活动三:大屏幕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

4、讨论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什么好处?

5、活动四:大屏幕展示(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民族,知道了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知道了我国民族政策。总之,我国这个有着众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家庭,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的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他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课

(一)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__年中期,菲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非常高,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区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之为Eerb,意为西方日落之地,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教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①最北:北纬81度;最南:南纬11度

②最东:西经170度;最西:东经26度。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三)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四)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点拨练习

1.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A.恒河B.布拉马普特拉河C.红河D.印度河

2.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

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流人阿拉伯海D.印度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3.印度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4.给印度带来丰沛降水的季风是()

A.6—9月盛行的西南季风B.6—9月盛行的东南季风

C.10一次年5月盛行的东北季风D.10一次年5月盛行的

西南季风

5.下列情况中,易形成印度水灾的原因是()

A.东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B.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

C.东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D.西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

6.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麦、玉米B.水稻、玉米C.小麦、谷子D.水

稻、小麦

7.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是()

A.加尔各答B.新德里C.孟买D.班加罗尔

8.印度水稻主要分布在()

A.恒河上游地区B.阿拉伯海的西岸

C.德干高原西北部D.德干高原东北部和恒河中下游地区

9.印度农产品的产量很大,而出口量很少,其原因是()

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大

C.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D.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

不合格

10.以下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独立后大量引进国外人才,发展本国工业

B.钢铁、机械、化学和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C.印度是世界第一软件大国

D.印度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所以几乎没有高科技工业

二、综合题

11.读印度略图7-8,回答下列

问题:

(1)把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

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空

格上:

邻国名称:①②

③④

河流名称:⑤

地形区名称:⑥首都名称:⑦海、湾、洋名称:

⑧⑨

(2)印度地形分三部分,北部是,南部是

12.读图7—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国家是。该国人口居世界第位。

(2)该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应该是图中城(填数字),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是图中城(填数字)。

(3)该国的主要矿产有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形区)上。

(4)图中的阴影区为该国的主要工业区,试分析该国工业区的分别与原料、燃料产地之间的关系?

(5)图中④是该国的计算机软件的生产基地

13.读南亚地区风向图7—10”,回答问题:

(1)图A中的箭头表示的是(方向)风,此风从吹向,称为季风。

(2)图B中的箭头表示的是(方向)风,此风从吹向,称为季风。

(3)能给印度带来丰富降水的是

(4)在这两种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5)在图A中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进人季,该季节时间大致是每年的月至月,在图B中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进入季,时间大致是每年的月至月。

(6)请把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变化关系用直线连接起来

A旱灾B水灾

①来得早②来得晚③退得早④退得晚⑤风力不足⑥

风力强盛

1.A2.A3.D4.A5.D6.D7.A8.D

9.C10.B

11.(1)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恒河德干高原新德里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2)喜马拉雅山地南麓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12.(1)印度(2)①③(3)煤铁锰德干高原(4)工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工业原料和燃料产地(5)班加罗尔

13.(1)东北大陆海洋冬季(2)西南海洋大陆夏季

(3)西南季风(或夏季风)(4)热带季风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5)旱105雨季69(6)A:②③⑤B:①④⑥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13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国家和地区【教学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2.理解“领土”、“国界”的本质含义。 3.了解世界上国家及地区的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维护国际和平、全不共同发展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教学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教学准备】 把学生分为5~10个小组,各组分别代表一些国家和地区。【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新课引入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提问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同学之间有过冲突吗?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们之间发生冲突的呢?过程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曾经有过的冲突及原因。讲述国家之间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也经常发生一些冲突。板书国家和地区。§活动一:认识国家和地区设计意图: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认识国家及地区,熟悉国家的名称和位置。过程:让全体学生查找世界政区图并回答下列问题。⑴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⑵哪些大洲现在还没有国家? ⑶在《世界政治地图》查出:1)地跨两洲的国家;2)地跨南北半球的国家;3)地跨东西半球的国家;4)内陆国、邻海国、岛国。 ⑷国家之间的界线有些什么差异?学生看完图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活动2的内容,让学生能正确区分国界、领土的概念。国界往往是引起国家之间争端的主要因素,例如,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印巴战争。§活动二:国家及地区间的差异过程:⑴学生按组别分别代表中国、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伊拉克等国。 ⑵结合教材上图5.1,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查出以上国家,并仔细观察,同时结合自己对这些国家已有的认识探讨一下它们的特点,作好记录。(提示学生注意找出面积较大的前六个国家) ⑶讨论:这此国家之间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⑷各组代表发言。(学生的答案可能集中在:军事、经济、科技的强弱,文化、资源……)教师总结:国家之间在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时补充在位置、资源、文化、经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宗教信仰往往也是引起民族纠纷的主要因素)板书:面积、人口、政治制度、位置、资源、文化、经济、宗教信仰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完成下表。(出示表格)按面积排名123456国   名      面   积      人   口      人口密度      教师补充:补充一些袖珍国家的资料。如梵蒂冈的面积为0.44平方千米,1999年人口只有1380人。过程:⑴学生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查出部分袖珍国。 ⑵动手计算:俄罗苍白面积是梵蒂冈的多少倍?中国的人口是梵蒂冈的多少倍?⑶学生结合上表资料和袖珍国资料谈自己的感想。——学生会(也能够)回答出这些资料体现了世界上的国家有面积大小、人口多少之分,而且差距很大。内容:政治制度的不同。过程:⑴学生说出中国和美国的政治制度。 ⑵学生解释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自由地说出国家及地区间其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板书:其他: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活动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设计意图:打开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树立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观念。过程:⑴怎样才能处理好同学关系? ⑵讨论:应如何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⑶提出自己的建设,教师作鼓励性评价。 ⑷你希望未来是怎样一个世界。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学目标】1.能运用实例和数据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2.知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教学重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图片、数据等相关资料。 2.学生搜集能反映现实生活水平和能代表自己向往的家庭状况的图片、数据等相关资料。 3.将学生分为甲、乙两组。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新课引入设计意图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己的向往切入,活跃气氛,启发思维。内容自由介绍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和自己向往的家庭状况(可引导学生从收入途径、支出方式、居家设施、餐饮等方面介绍)。小结总结归纳每位学生家庭经济存在差距的方面和差距的大小。讲述国家及地区间也存在着这些差距,我们根据这此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类。§活动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图来认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地区分布的差异。过程:⑴各组学生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⑵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⑶试解释“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含义。§活动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间的发展差异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认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师规定甲组学生代表发达国家,乙组学生代表发展中国家)过程:甲、乙两组学生之间模仿“南北对话”进行交流与合作,发展中国家间进行“南南合作”交流与合作。(要求学生注意记录)内容:把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成发达和不够发达两大类。1、甲组学生运用图片或数据说明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2、乙组学生运用图片或数据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3、全体学生自由发挥:用其他事实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4、各组学生提出各自所代表国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进行取长补短。(出示下表)世界主要国家1993~1997年平均经济增长率 世界平均3.7%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美 国2.9中 国11.0日 本1.4新加坡8.7加拿大2.8韩 国7.3德 国1.4印 度8.6法 国1.5印 尼7.2意大利1.2巴 西4.25、学生读上表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的差异。6、乙组学生提出发展中国家中各国的优势与不足,并进行取长补短。教师总结: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生活水平、生产力、进出口商品、对外贸易额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悬殊,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都较快,如中国。§活动三:寻求缩小国家及地区间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全还应经济共同发展的道路设计意图:营造氛围,放开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树立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观念。过程:1、讨论国际上应该如何解决好这些国家及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差异。2、提出自己的看法作鼓励性评价。课外活动:家乡的巨变设计意图:了解家乡、认识家乡,从家乡的发展看祖国的发展内容: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报刊、访谈和家庭调查等方式,搜集当地的资料,完成下表。 20年前__年前现在设想__年后饮   食    居   住     交通状况    着   装    其   他    2、写出调查报告小论文“家乡的巨变”。

国际合作【教学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教学重点】 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由学生推选一们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发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中国的入世问题。教师作为安南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安南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学生“安南”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一)“安南”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二)巴以双方及安理会会员国代表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应提示各方代表:要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讨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得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表明以军撤不撤军,如何撤军?巴方要求以方应怎样做,提请大会裁决。)学生:巴方代表发言,主题是阐述请联合国干预以方并对其实施制裁的理由(列举以方的行为,如对巴方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毁坏等损失情况。)学生:以方代表发言,阐述打击巴方的原因。学生:其他国家代表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如学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教师应加以引导以体现合作的精神,估计多数代表发言的观点可能是:以方应立即撤军,以土地换和平……)(三)“安南”从代表们的发言中选择合理的解决措施,就此提请大会审议通过并宣布照此安理会决议执行。教师:小结,同时建议举行第二个会议——世界贸易组织大会。同学们组织的联合国安理会开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召开这节课的第二个会议,讨论审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会前大家先看教材图5。9,让学生从中获得国际社会需要合作的一些启示,然后提示学生。1)中国的代表:围绕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好处,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国际社会的承诺这几方面思考讨论,如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就是一种承诺。2)其他国家的代表: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同世界很多国家先后经历长达二十来年的艰苦谈判历程:中国入世后对世界各国有什么好外这两方面去讨论思考自己的观点,以便大会对中国入世问题进行表决。讲座两分钟后教师建议第二个活动开始。学生:“总干事”主持会议(一)“总干事”宣布会议开始,并请中方代表首先发言。学生:中方代表根据老师的提示作陈述性发言。(中方其他代表可补充发言)(二)“总干事”发言阐述其本人对中方过去工作的看法(看法应是积极的、有利和),并提议世贸组织成员国举手表决。学生: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基于两个因素获得这个结论:大家是中国人,学生的童心会偏向自己的国家:教师前面的引导)(师生共同鼓掌欢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完成后面的板书提纲。这节课的两个会议大家组织得很好,很成功。那么大家在这两个会议获得了些什么体会呢?同学们思考一下再发言。灵活处理学生答案,学生可能的回答——国际合作非常重要(板书)。中国入世说明中国需要同国际社会合作,国际社会也需要同中国合作。中国需要合作,世界各国都需要合作。课后请大家完成教材p94a、b图,并思考现在国际合作中存在着什么现象。再问:这两个会议体现了在哪些方面需要国际合作?学生思考回答——在政治、经济方面(板书)。那么,同学们根据平常的体会,国际间还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合作,请举例。学生思考回答——中国人穿西装、吃西餐是服装、饮食文化合作交流的结果,航海家麦哲伦使用的指南针是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的结果(板书)。大家再想一想:本节课的两会议都体现了联合国这一重大国际组织的作用,对吗?学生异口同声——不对,只有安理会会议表明了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板书:联合国的作用)。除了联合国这个组织,大家还知道哪些国际组织(板书:其他国际组织)?知道——非统组织、欧盟……结束语:这节课,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合作!国际合作(活动前已板书)①    很重要:②    主要领域:政治、经济、文化……③    联合国的作用:④    其他国际组织: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发展与合作是本册书的结尾部分,也是人文地理的深化,国家和地区是认识世界的基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原料、产品的供应关系,更突出了国家合作的重要性。本单元只有一节,它是了解国际形势、认识一些国际问题的产生演变的背景资料的基础。《发展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对世界、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目标及确定的依据

(1)确定依据

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联系实际设计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运用数据实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的差异,运用地图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能够用实例说出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以世界热点问题——金融危机为线索,培养积极思维的能力。

(2)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从而为分析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对策做好铺垫。

(3)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比,国际合作,正确认识国际关系,树立对世界、祖国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重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和发展水平差异。

5、难点: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及教材本身的需要,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目标,采取对比、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的方法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益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三、教学流程

(一)设计思路

金融危机影响应该是多方面的,相应的对策也是多样的;本节课针对初中生理解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拓展。

以当今热点问题——金融危机为线索,教学流程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金融危机为什么会殃及全球?

通过分析美国通用汽车生产的国际合作案例,学习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合作过程中的不平等性,来解决金融危机是如何殃及全球的。

2、面临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哪些对策?

通过介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分析金融危机的解决对策,使学生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

(2)教学流程

1、导入本课

通过“冰岛国家破产”等一系列新闻报道,引出如下问题:是什么导致事件的出现呢?金融危机爆发于哪个国家?为什么金融危机蔓延到全球,影响了我们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从金融危机看世界的发展与合作。

设计意图:以当今——金融危机为教学线索,设置有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2、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首先介绍金融危机的背景资料,内容要恰到好处,引入世界按经济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观察“罗斯一家的照片”和“纳米亚的照片”,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划分。通过“国际统计年鉴”和“世界政区图”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家总收入比较”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农业、服务业”图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图表,以图导学,突出学科特点;通过对比,突出特点。

3、案例分析,触类旁通

案例分析: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

思考以下问题:

(1)从生产汽车来看:美国的工业生产是独立自主的吗?为什么美国汽车生产要打上世界各地的烙印呢?(解决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利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图”和“世界政区地图”,解释为什么金融危机会殃及全球。

(3)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通用汽车濒临破产,会带来什么影响呢?(理解国际合作)

(4)在经济联系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我们把它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我们把它称为“南南合作”。

(5)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并不是平等的,这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完成课本第93页活动。

设计意图:利用——美国通用汽车濒临破产的案例分析,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既让学生体会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角色扮演,学以致用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呢?

角色扮演:铁矿开采商、汽车制造商、农民、发达国家领导、发展中国家领导等角色

问题:

(1)金融危机爆发,世界资金的流动性减少,购买力下降,对各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2)针对销售量下降,你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呢?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能够解决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体现了地理学科价值。问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角色扮演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出的措施在现实生活都有相应的例子,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措施也体现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应对金融危机。

结束语:本节紧紧围绕金融危机这个话题,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也希望我们地理课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去了解生活中的地理。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课件篇1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实地定向的方法;

2.掌握地图上的方向;

3.区分经线与纬线的不同特点,并了解经纬网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经纬网、东西半球、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

2.教学难点:经纬网定向法。

三、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球仪、经纬仪、地图册、投影片、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地图的概念

把地面上的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方位和比例,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及颜色绘在纸上成了地图。

(二)地图的作用

勘察、筑路、航空、航海、旅游探险、科学研究、国际交往、行军打仗。

(三)地图的三大要素(称地图的“语言”)

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1.方向N

(1)常用的三种定向方法:WNEN

1)一般定向法:W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WSES

2)指向标定向法:用箭头标出正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最精确的定向方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例: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

(2)实地测方向:

1)太阳测方向(太阳自东向西)

住房坐北朝南;

独立大树:叶:南茂北疏;树轮:北密南疏;

山坡:南面:繁茂、北潮湿背阳(多青苔)。

2)北极星定方向:指正北;

3)钟表定方向:太阳:6时在E;12时在S;18时在W;

①手表当时的时间数的1/2的数对准太阳,其12点处向北(24小时的表用正点计)

②对准太阳,时针与12点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即一头指北,一头指南。

(3)经纬线:

1)经线:

①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②指示南北方向;

③呈半圆,长度相等。

2)纬线:

①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

②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自成圆圈,称纬线圈;

④赤道最大,极点为“0”,长度不等。

3)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东经度:(E)O0经线以东的1800为东经;

5)西经度:(W)O0经线以西的1800为西经。

6)东西半球:国际上习惯于用于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我国位于东半球。)

(4)南北两半球:

1)赤道:O0纬线,长40075KM,把地球平分南北两半球;

2)北纬:赤道以北至900N,也称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

3)南纬:赤道以南至900S,也称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O0~300300~600600~900

(6)经纬网:

1)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2)作用:可以准确地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三)小结

通过设问,让学生了解地图上常用的三种方法中,普遍采用和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分别是什么定向法。巩固00经线和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以及中国所在半球的位置。

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