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
编写教案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认真的习惯;可使备课充分,上起课来有条不紊。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知道国界线的划分情况。
2、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情况,掌握主要的发达国家。
3、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
学习重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主要内容
1、国家和地区。
提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小的国家?最大俄罗斯,最小梵蒂冈。据图找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记住他们所在的大洲,首都和轮廓特征。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印度。找出人口占前十位的国家,找出所在的大洲,看看哪一个洲的人口最多。
最大的地区:格陵兰岛。
政治制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补充:国界线的划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的依据山脉、河流、海洋,经纬线等自然情况划分,有的根据语言、民族、总结等社会经济情况划分。如美国和加拿大,智利和秘鲁等。世界各国无论大小,贫富,一律平等。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达国家:北半球的北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
发展中国家:北半球的南部,南半球:中国,印度。
强调:南北对话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话,北代表发达国家,南表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如亚洲的韩国,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产业等。这一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掌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所在的大洲和位置,轮廓等特征。
3、国际合作。
读课本,明确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中国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
发达国家需要:资源,劳动力,土地。
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美国的纽约。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
补充:掌握世界主要组织的英文缩写,标志,主要职能等。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国际合作和发展的知识,重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要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奥林匹克等。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
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
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特别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
学生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学生演示他们的区别。地球自转周期的不同实际上是因为其转动的参照物不一样。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
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
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
1.天圆地方
2.浑天说
3.麦哲伦环球航行
4.地球卫星照片
5.地球是圆的
6.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
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
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
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
附:板书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
3、纬线和经线
4、经纬网定位
环节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一节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重点)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线、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经度、纬度的确定方法(难点),记住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重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读图分析和启发式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时间:
约分钟。
教具:
地球仪、经纬仪、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学生每人或两人一个)
教学过程
第一章地球(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导入语: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书)
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看地球卫星照片和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后回答)
地球形状是:球体。
2、地球的球心、极半径、赤道半径和周长在哪里?
答:[结合经纬仪回答]地球的球心叫地心,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地球的周长叫赤道。赤道正好处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
3、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多少千米?[看课本图中注释的具体数字回答]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两者相差21千米。可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5、课堂练习: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
1、什么是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
2、[出示地球仪]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体、地轴组成的
3、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
4、地球仪是围绕什么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到南极和北极,并指示给旁边的同学,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确。)
(1)教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让地球仪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作逆时针转动。告诉学生面对地球仪如何识别东、西、南、北4个方向。
(2)(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3)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5、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没有,是假想的)
6、课堂练习:
(1)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三、纬线和纬度(板书)
[引入]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织的线,你知道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吗?现在我们来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1、什么是纬线?(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纬线的定义,并读出来。)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与经线垂直相交,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出纬线指示给同学,请对方判断正确与否。)
2、纬线是什么形状?是半圆,还是圆圈?圆圈。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是东西方向,还是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4、所有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么地方?赤道的作用(意义)是什么?(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在两极的中间,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它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纬线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
7、纬线有哪些特点?(展示经纬仪,学生观察回答)
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8、在地球仪上大家可以画出多少条纬线?人们是怎样区别每一条纬线的?
[边指示边讲解]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纬度。(这就好像给每条纬线都起了名字,我们就能区别它们了。)
[多媒体展示图片]“纬线与纬度示意图”。
9、哪条纬线是零度纬线?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人们把赤道定为零度纬线,它把地球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10、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是90°。位于南、北极点。
11、赤道南北两侧的纬线在名称上有什么不同?他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来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字母“S”来表示。
[板书]北纬——N,南纬——S
12、如果用字母表示,北纬20度和南纬20度可分别表示为:20°N,20°S。
1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排列,它们的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多媒体图示变化规律)
14、人们通常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分成低纬、中纬和高纬三部分。其中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板书:低纬、中纬和高纬][多媒体展示]“低、中、高纬度示意图”。
课堂练习:让学生将课本、练习册或教师给出的练习纸(多媒体课件更好)中的纬线纬度指读或标注出来。
[示例题]请问北京(40°N)处于什么纬度带?中纬度。
[示例题]中国和南极洲分别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中国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5
(课堂导入)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
指导学生读图6-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晚上。
(讲授新课)
板书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讲述 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板书 2.时区及换算
讲述 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阅读 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什么是“区时”?
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板书 3.北京时间
讲述 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板书 4.国际日期变更线
讲述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板书设计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2.时区及换算
3.北京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6
第三节地图
第一课时
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
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学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提问: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
提问: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学生:把课桌缩小。
提问: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缩小了10倍
提问: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
提问: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要会读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指导学生读P19“C图-c”、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甲、乙、丙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甲点在乙点的什么方向,丙点在乙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甲点在乙点的正北方向,丙点在乙点的正东方向
提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提问:同学们打开书,看图P19“C图-a”,谁发现了这张图与“C图-c”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4、5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断:汽车沿什么方向行驶?
黑板画板图:
讲解: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这样的地图怎么判断方向呢?
学生:用人们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学生活动:1)分别说出B、C、D各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2)假如图中B、C两点的实地距离是90千米,分组讨论怎样确定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B点在A点的正东方,C点在A点的正南方,D点在A点
图2的西北方向。
提醒学生:知道实地距离,确定比例尺,首先在地图上用直尺量出B、C两点的图上距离,再与实地距离相比,可得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2厘米2厘米即:1:90千米9000000厘米实地距离
板书:3、一般定向法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地球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学生: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方;当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南方。
学生活动: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假如在野外考察或旅行迷了路,你能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在北半球)看哪个小组的点子多?
学生:1)可用指南针
2)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定方向
3)晴天的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方向
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提问:同学们想的点子非常多,说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知识,也说明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图可以表示出地面的各种景物,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观察“一些常用图例”。
板书:三、图例和注记
提问: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性。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一种特殊语言,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怎样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相互交流记忆方法;
2)每人发三张卡片,画出三种图例;
3)小游戏: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课后小结: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是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
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观测校园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二、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方向
2、指向标定方向
3、一般定向法
三、图例和注记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发展与合作是本册书的结尾部分,也是人文地理的深化,国家和地区是认识世界的基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原料、产品的供应关系,更突出了国家合作的重要性。本单元只有一节,它是了解国际形势、认识一些国际问题的产生演变的背景资料的基础。《发展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对世界、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目标及确定的依据
(1)确定依据
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联系实际设计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运用数据实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的差异,运用地图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能够用实例说出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以世界热点问题——金融危机为线索,培养积极思维的能力。
(2)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从而为分析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对策做好铺垫。
(3)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比,国际合作,正确认识国际关系,树立对世界、祖国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重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和发展水平差异。
5、难点: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及教材本身的需要,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目标,采取对比、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的方法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益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三、教学流程
(一)设计思路
金融危机影响应该是多方面的,相应的对策也是多样的;本节课针对初中生理解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拓展。
以当今热点问题——金融危机为线索,教学流程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金融危机为什么会殃及全球?
通过分析美国通用汽车生产的国际合作案例,学习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合作过程中的不平等性,来解决金融危机是如何殃及全球的。
2、面临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哪些对策?
通过介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分析金融危机的解决对策,使学生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
(2)教学流程
1、导入本课
通过“冰岛国家破产”等一系列新闻报道,引出如下问题:是什么导致事件的出现呢?金融危机爆发于哪个国家?为什么金融危机蔓延到全球,影响了我们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从金融危机看世界的发展与合作。
设计意图:以当今——金融危机为教学线索,设置有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2、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首先介绍金融危机的背景资料,内容要恰到好处,引入世界按经济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观察“罗斯一家的照片”和“纳米亚的照片”,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划分。通过“国际统计年鉴”和“世界政区图”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家总收入比较”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农业、服务业”图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图表,以图导学,突出学科特点;通过对比,突出特点。
3、案例分析,触类旁通
案例分析: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
思考以下问题:
(1)从生产汽车来看:美国的工业生产是独立自主的吗?为什么美国汽车生产要打上世界各地的烙印呢?(解决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利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图”和“世界政区地图”,解释为什么金融危机会殃及全球。
(3)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通用汽车濒临破产,会带来什么影响呢?(理解国际合作)
(4)在经济联系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我们把它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我们把它称为“南南合作”。
(5)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并不是平等的,这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完成课本第93页活动。
设计意图:利用——美国通用汽车濒临破产的案例分析,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既让学生体会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角色扮演,学以致用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呢?
角色扮演:铁矿开采商、汽车制造商、农民、发达国家领导、发展中国家领导等角色
问题:
(1)金融危机爆发,世界资金的流动性减少,购买力下降,对各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2)针对销售量下降,你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呢?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能够解决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体现了地理学科价值。问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角色扮演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出的措施在现实生活都有相应的例子,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措施也体现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应对金融危机。
结束语:本节紧紧围绕金融危机这个话题,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也希望我们地理课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去了解生活中的地理。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8
教学目标
一、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英国的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了解英国的经济发展与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知道英国的首都。
二、通过学习英国农业与气候的关系,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并由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英国农业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难点
英国新老工业的分布及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英国挂图、英国主要工业分布图,投影片:大不列颠岛的年降水量和农业的分布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欧洲西部大约有30多个国家,它们大都历史悠久、面积较小,其中世界上工业发展最早,目前在世界经济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就是英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英国。
【引导读图】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英国图,对比观察英国、日本,思考它们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岸线曲折方面、领土组成方面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两国的纬度位置近似,但英国的纬度位置偏高,大约位于北纬50°~60°之间。都是群岛国家,英国位于大西洋的东北部,濒临北海,与欧洲大陆相望,日本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隔日本海同亚洲大陆相望;两国的海岸线都非常曲折,多优良港湾,为它们发展航海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它们成为世界的海运国。英国领土主要由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组成,称为“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岛又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英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英国”源自我国对英格兰的简称。后来习惯上用它泛指今天的“联合王国”。而日本由九州岛、本州岛、四国岛和北海道以及周围的小岛组成。英国同日本一样,四周临海,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
【板书】一、欧洲西部的岛国
1.位置和领土组成
【引导读图】请同学们思考,英国沿海多优良港湾,为其发展航海事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英国成为世界的海运国,除了同海陆轮廓有关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英国地图,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这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英国同欧洲之间隔有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这两个海峡是西欧与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重要海上航道,英国正好处于这个航线的枢纽位置,英国还处于大西洋航线的要冲,这些都有利于英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最近英、法两国为了沟通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在多佛尔海峡修建了穿过海峡的海底隧道。
【板书】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航运
【引导分析】优越的海陆位置和众多的港湾,为英国海上交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那么英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哪?请同学们阅读英国挂图,在英国本土找到了哪些矿产资源?它们又对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工业化的国家提供了什么条件?英国海上交通的发展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工业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英国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是依靠国内煤铁资源及靠海洋运输掠夺殖民地的原材料发展起来的。因此,传统工业部门的工业中心多靠近煤、铁产区,如伯明翰、伦敦、设菲尔德、格拉斯哥等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英国殖民地统治的瓦解,原有工业设备陈旧及国内煤铁资源的减少,使传统工业部门中的钢铁、煤炭和纺织工业日渐衰退。英国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和科技优势,发展了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等。这些工业部门多分布在伦敦附近、英格兰中部和苏格兰南部,如:伦敦、伯明翰等。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北海油田的开采及石油资源的利用,对英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板书】二、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l.英国的早期工业及其分布
2.英国的新兴工业及其分布
【承转】英国工业部门比较齐全,工业中心比较多。英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而农业的比重不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哪?让我们来看英国伯明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课本第45页图14.7),分析一下这里的气候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对。这里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年降水量比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空气湿润,云量较大,雨天较多,日照较少,属于海洋性气候。
【引导读图】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大不列颠的年降水量和农业的分布图,思考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英国乳畜业和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从三幅图中你看出英国的气候同农业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东南部产麦区中有一片空白?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英国西部由于降水较多,日照较少,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所以畜牧业发达。东南部降水较少,相对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期较长,是种植业的集中产地。东南部产麦区中的空白,主要是伦敦及其周围的工业区。但是,由于气候原因,在英国乳畜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种植业相对比较少,主要种植小麦和大麦等作物。近年来粮食基本可以自给,但肉类、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板书】三、湿润气候与农业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10
亚洲及欧洲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11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国家和地区【教学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2.理解“领土”、“国界”的本质含义。 3.了解世界上国家及地区的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维护国际和平、全不共同发展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教学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教学准备】 把学生分为5~10个小组,各组分别代表一些国家和地区。【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新课引入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提问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同学之间有过冲突吗?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们之间发生冲突的呢?过程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曾经有过的冲突及原因。讲述国家之间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也经常发生一些冲突。板书国家和地区。§活动一:认识国家和地区设计意图: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认识国家及地区,熟悉国家的名称和位置。过程:让全体学生查找世界政区图并回答下列问题。⑴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⑵哪些大洲现在还没有国家? ⑶在《世界政治地图》查出:1)地跨两洲的国家;2)地跨南北半球的国家;3)地跨东西半球的国家;4)内陆国、邻海国、岛国。 ⑷国家之间的界线有些什么差异?学生看完图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活动2的内容,让学生能正确区分国界、领土的概念。国界往往是引起国家之间争端的主要因素,例如,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印巴战争。§活动二:国家及地区间的差异过程:⑴学生按组别分别代表中国、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伊拉克等国。 ⑵结合教材上图5.1,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查出以上国家,并仔细观察,同时结合自己对这些国家已有的认识探讨一下它们的特点,作好记录。(提示学生注意找出面积较大的前六个国家) ⑶讨论:这此国家之间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⑷各组代表发言。(学生的答案可能集中在:军事、经济、科技的强弱,文化、资源……)教师总结:国家之间在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时补充在位置、资源、文化、经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宗教信仰往往也是引起民族纠纷的主要因素)板书:面积、人口、政治制度、位置、资源、文化、经济、宗教信仰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完成下表。(出示表格)按面积排名123456国 名 面 积 人 口 人口密度 教师补充:补充一些袖珍国家的资料。如梵蒂冈的面积为0.44平方千米,1999年人口只有1380人。过程:⑴学生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查出部分袖珍国。 ⑵动手计算:俄罗苍白面积是梵蒂冈的多少倍?中国的人口是梵蒂冈的多少倍?⑶学生结合上表资料和袖珍国资料谈自己的感想。——学生会(也能够)回答出这些资料体现了世界上的国家有面积大小、人口多少之分,而且差距很大。内容:政治制度的不同。过程:⑴学生说出中国和美国的政治制度。 ⑵学生解释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自由地说出国家及地区间其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板书:其他: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活动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设计意图:打开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树立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观念。过程:⑴怎样才能处理好同学关系? ⑵讨论:应如何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⑶提出自己的建设,教师作鼓励性评价。 ⑷你希望未来是怎样一个世界。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学目标】1.能运用实例和数据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2.知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教学重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图片、数据等相关资料。 2.学生搜集能反映现实生活水平和能代表自己向往的家庭状况的图片、数据等相关资料。 3.将学生分为甲、乙两组。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新课引入设计意图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己的向往切入,活跃气氛,启发思维。内容自由介绍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和自己向往的家庭状况(可引导学生从收入途径、支出方式、居家设施、餐饮等方面介绍)。小结总结归纳每位学生家庭经济存在差距的方面和差距的大小。讲述国家及地区间也存在着这些差距,我们根据这此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类。§活动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图来认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地区分布的差异。过程:⑴各组学生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⑵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⑶试解释“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含义。§活动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间的发展差异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认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师规定甲组学生代表发达国家,乙组学生代表发展中国家)过程:甲、乙两组学生之间模仿“南北对话”进行交流与合作,发展中国家间进行“南南合作”交流与合作。(要求学生注意记录)内容:把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成发达和不够发达两大类。1、甲组学生运用图片或数据说明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2、乙组学生运用图片或数据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3、全体学生自由发挥:用其他事实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4、各组学生提出各自所代表国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进行取长补短。(出示下表)世界主要国家1993~1997年平均经济增长率 世界平均3.7%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美 国2.9中 国11.0日 本1.4新加坡8.7加拿大2.8韩 国7.3德 国1.4印 度8.6法 国1.5印 尼7.2意大利1.2巴 西4.25、学生读上表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的差异。6、乙组学生提出发展中国家中各国的优势与不足,并进行取长补短。教师总结: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生活水平、生产力、进出口商品、对外贸易额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悬殊,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都较快,如中国。§活动三:寻求缩小国家及地区间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全还应经济共同发展的道路设计意图:营造氛围,放开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树立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观念。过程:1、讨论国际上应该如何解决好这些国家及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差异。2、提出自己的看法作鼓励性评价。课外活动:家乡的巨变设计意图:了解家乡、认识家乡,从家乡的发展看祖国的发展内容: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报刊、访谈和家庭调查等方式,搜集当地的资料,完成下表。 20年前__年前现在设想__年后饮 食 居 住 交通状况 着 装 其 他 2、写出调查报告小论文“家乡的巨变”。
国际合作【教学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教学重点】 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由学生推选一们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发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中国的入世问题。教师作为安南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安南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学生“安南”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一)“安南”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二)巴以双方及安理会会员国代表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应提示各方代表:要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讨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得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表明以军撤不撤军,如何撤军?巴方要求以方应怎样做,提请大会裁决。)学生:巴方代表发言,主题是阐述请联合国干预以方并对其实施制裁的理由(列举以方的行为,如对巴方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毁坏等损失情况。)学生:以方代表发言,阐述打击巴方的原因。学生:其他国家代表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如学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教师应加以引导以体现合作的精神,估计多数代表发言的观点可能是:以方应立即撤军,以土地换和平……)(三)“安南”从代表们的发言中选择合理的解决措施,就此提请大会审议通过并宣布照此安理会决议执行。教师:小结,同时建议举行第二个会议——世界贸易组织大会。同学们组织的联合国安理会开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召开这节课的第二个会议,讨论审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会前大家先看教材图5。9,让学生从中获得国际社会需要合作的一些启示,然后提示学生。1)中国的代表:围绕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好处,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国际社会的承诺这几方面思考讨论,如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就是一种承诺。2)其他国家的代表: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同世界很多国家先后经历长达二十来年的艰苦谈判历程:中国入世后对世界各国有什么好外这两方面去讨论思考自己的观点,以便大会对中国入世问题进行表决。讲座两分钟后教师建议第二个活动开始。学生:“总干事”主持会议(一)“总干事”宣布会议开始,并请中方代表首先发言。学生:中方代表根据老师的提示作陈述性发言。(中方其他代表可补充发言)(二)“总干事”发言阐述其本人对中方过去工作的看法(看法应是积极的、有利和),并提议世贸组织成员国举手表决。学生: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基于两个因素获得这个结论:大家是中国人,学生的童心会偏向自己的国家:教师前面的引导)(师生共同鼓掌欢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完成后面的板书提纲。这节课的两个会议大家组织得很好,很成功。那么大家在这两个会议获得了些什么体会呢?同学们思考一下再发言。灵活处理学生答案,学生可能的回答——国际合作非常重要(板书)。中国入世说明中国需要同国际社会合作,国际社会也需要同中国合作。中国需要合作,世界各国都需要合作。课后请大家完成教材p94a、b图,并思考现在国际合作中存在着什么现象。再问:这两个会议体现了在哪些方面需要国际合作?学生思考回答——在政治、经济方面(板书)。那么,同学们根据平常的体会,国际间还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合作,请举例。学生思考回答——中国人穿西装、吃西餐是服装、饮食文化合作交流的结果,航海家麦哲伦使用的指南针是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的结果(板书)。大家再想一想:本节课的两会议都体现了联合国这一重大国际组织的作用,对吗?学生异口同声——不对,只有安理会会议表明了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板书:联合国的作用)。除了联合国这个组织,大家还知道哪些国际组织(板书:其他国际组织)?知道——非统组织、欧盟……结束语:这节课,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合作!国际合作(活动前已板书)① 很重要:② 主要领域:政治、经济、文化……③ 联合国的作用:④ 其他国际组织: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
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
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过程: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1.美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亿,原有居民是,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黑种人占。
3.美国华人、华侨约万人,在、和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
1.小组讨论:外来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给移出国带来哪些影响?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现象?
2.阅读第81页资料,说说华人华侨对美国有哪些贡献?
3.小组活动:
读第84页,完成以下问题。
1.(1)~(5)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
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读图完成(1)~(3)
4.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5.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
Ⅳ、我能掌握我总结。(10-15分钟)
巩固练习:填充图美国部分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美国原有居民是。
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
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
教兴国的战略观念。
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
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教学过程: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分钟)
1.读图9.12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工业产品种类,产量,技术,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美国的硅谷在,因生产而出名。
Ⅱ、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阅读了解目标
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
1.自学内容交流反馈
2.阅读材料第86页说出美国有哪些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二位?从中说明美国是当今世界工业最的国家。
3.小组讨论: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活动:读第87页,完成以下问题。
(1)阅读4则资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2)看图9.11、9.12,总结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
5.学生讨论:中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借鉴美国工业的发展的经验?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信念?
巩固练习:完成填充图美国工业部分
自绘美国本土示意图,要求填注临海、邻国、五大湖、主要工业城市等。
知识拓展: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微电子工业、电脑软件、机器人、通讯设备、计算机辅助设备、光纤技术、超导研究、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
美国在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工程、化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术部门居世界首位,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芯片等方面落后于日本。
目前中国的那些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经常收听天气预报,联系七年级所学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天气方面的要素有哪些呢?在众多的天气要素中,气温和降水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气温分布以及因它而划分的温度带。
(板书)第二节气候
(观看图片)从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冬季不仅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同时也有鲜花盛开、绿草茵茵的南国景致。
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讲授新课]
(提问)那么在“我国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是否也可以分析出同样的结论呢?
看《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
(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怎样读懂这幅图呢?
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②海南与黑龙江的漠河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
③秦岭-淮河一线一月平均气温大约多少度?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板书
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气候》
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复杂多样;二、季风气候显著。三、多特殊天气;四、多旱涝灾害。
教学反思: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14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了解自然环境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四、教学重点: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五、教学难点: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六、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二、讲授新课: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征的四个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学生分别分析西亚地形的四方面特征。
炎热干旱的气候
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伊朗高原和小亚西亚半岛中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黑海、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阿拉伯半岛的西南有小部分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较干燥。在如此干旱的地方,对于人、动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强调西亚地区大部分属干旱地带。
河流
找出西亚两条的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指出这里是古代巴比伦文化的发源地,以此来增加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伊拉克战争引出1991年海湾战争,从而引出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石油的储量、产量、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51页图2-24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
强调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线”。
阅读“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阅读材料,“西亚石油资源和生产特点”
三、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
四、小结:
本课主要内容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15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3、知道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能够说明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讨论课
教学资源
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地球仪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师):今天是大家上学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刚接触地理,大家心中一定有好多疑问。那么,地理课学习些什么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的世界,领略地理的神奇与美丽。
通过阅读课本2至6页与同学们谈地理部分,回答上述问题。
二、合作探究
(一)地理课学习些什么(板书)
地理是研究哪里有煤,哪里有铁矿,哪里有水稻的吗是研究城市、工业、农业的。是研究哪里有山,哪里有河,哪里有草原呀,是研究地球的道理呀。也就是说,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一门科学。总结起来,我们把地理这两个字分开来解释。地,大地,地球;理,道理、原理、规律,即地理是研究地球上一切事物的原理的科学。
(二)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板书)
那我们地理研究的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地理研究这个讲桌的结构吗那我们研究教室里的这个灯管吗我们地理学研究的东西一般都有“地域性”的特点,简单说就是存在地区差异性的东西我们才研究。这里有,那里没有的东西我们才研究。
我们再来看看学习地理到底有什么用处:(板书)
1、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
2、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如:北极熊淹死、瑙鲁举国迁徙(全球变暖),汽车的生产(体现了经济的全球化)
3、学习地理,使我们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一个地区个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水气土地生)
4、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读图。
上面讲的这些例子,都是可以从地理角度说出原因。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只要是科学,就一定能讲出道理,因此地理是一门科学,这就涉及到今后我们地理课的学习方法了。
(三)怎样学好地理(板书)
1、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走到自然和社会当中,仔细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学好地理,得做个问题少年,问题少女,多问为什么。
2、要会读图表,熟练运用。我们学习地理最直接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地图,所以,在平时的学习阅读当中,养成读图的好习惯。
3、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从刚才的学习当中,我们发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地理原理来解释,所以我们要学以致用,把知识学活。我们在大学学习地理,就经常跑出去,去桂林啊、江西啊、庐山啊、鄱阳湖啊。大学那么多专业,学地理是最好玩的,可以经常跑出去旅行,其实也是考察。
4、要放开手脚,拓展视野。学习地理,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更多是是自己迈开双腿走出去,看看家乡,看看祖国是怎么样的;要我们睁开双眼,利用报刊、电视、网络,搜索有关地理的内容。在这里推荐几个关于地理的节目: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边疆行、动物世界、正大综艺、走遍中国、还有最近比较火的舌尖上的中国、国外的有英国广播公司出的“地球”,还有一些电影:如后天、上帝也疯狂、、地心游记、日本沉没、纽约大地震、10.5级大地震、地心毁灭等、可可西里、马达加斯等。培养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
总结起来,地理就是研究:自然、人文、区域的学科。地理讲究登山涉水,求质求真,我们还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我们要在现实的生活中感受地理。地理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咱们作为新一代,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就来放眼世界,探索地球。
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学生听讲联想思考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让学生分组,一组根据图提出问题,一组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
学生充分回答
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
学生思考
学生充分回答
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
作业
1、复习巩固本课时学习内容。
2、预习下节内容。
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地理课学习些什么
二、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1、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
2、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
3、使我们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
4、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
三、怎样学好地理
1、善于观察,发现问题。
2、会读图表,熟练运用。
3、联系实际,勤于实践。
4、放开手脚,拓宽视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本土的问题讨论较多,力争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情开始,投入到以后的地理学习中去。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围绕我们身边地理事物和我们亲身体验过的地理现象展开的讨论题,我认为这些活动比较好。本节课我认为还有可以学习的方面就是师生互动较好,老师始终在和大家“谈”地理、“聊”地理,没有严肃的说教,我想这样学生会学得更轻松、感觉更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