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时间: 新华 七年级教案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流程,从而增强教学自信心。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的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行程问题。

2.难点:间接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2.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 / 时间

二、新授

例1.小张和父亲预定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在行驶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计继续乘公共汽车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火车站,随即下车改乘出租车,车速提高了一倍,结果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已知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时,问小张家到火车站有多远?

画“线段图”分析, 若直接设元,设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x千米。

1.坐公共汽车行了多少路程?乘的士行了多少路程?

2.乘公共汽车用了多少时间,乘出租车用了多少时间?

3.如果都乘公共汽车到火车站要多少时间?

4,等量关系是什么?

如果设乘公共汽车行了x千米,则出租车行驶了2x千米。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3x千米,那么也可列出方程。

可设公共汽车从小张家到火车站要x小时。

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复杂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设未知数时要有所选择。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7页练习1、2。

四、小结

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常见的一个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以及由此导出的其他关系。如何选择设未知数使方程较为简单呢?关键是找出较简捷地反映题目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怎样设未知数。

四、作业

教科书习题6.3.2,第1至5题。

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绝对值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

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3.在绝对值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绝对值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关于绝对值的概念,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还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都揭示了绝对值的一个重要性质——非负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无论a取任意有理数,都有。

教材上绝对值的定义是从几何角度给出的,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出发,得到的定义。这样,数轴的概念、画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相反数,以及绝对值,通过数轴,这些知识都联系在一起了。此外,0的绝对值是0,从几何定义出发,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二、知识结构

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的表示方法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用语言叙述绝对值的定义,用解析式的形式给出绝对值的定义,或利用数轴定义绝对值,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的.初学绝对值用语言叙述的定义,好像更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以后逐步改用解析式表示绝对值的定义,即

在教学中,只能突出一种定义,否则容易引起混乱.可以把利用数轴给出的定义作为绝对值的一种直观解释.

此外,要反复提醒学生: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不能是负数,但不能说一定是正数.“非负数”的概念视学生的情况,逐步渗透,逐步提出.

四、有关绝对值的一些内容

1.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2.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3.绝对值的主要性质

(2)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4)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五、运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因为两个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是:绝对值较大的负数一定在绝对值较小的负数左边,所以,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比较两个负数的方法步骤是:

(1)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

(2)比较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3)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两个正数大小的比较,与小学学习的方法一致,绝对值大的较大.

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3

平行线的判定(1)

课型:新课:备课人:韩贺敏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二、练一练1、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如果∠2+∠5=______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2)

(3)

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三、选择题

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A.AB∥EF,CD∥EFB.∠5=∠A;C.∠ABC+∠BCD=180°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五、作业课本15页-16页练习的1、2、3、

5.2.2平行线的判定(2)

课型:新课:备课人:韩贺敏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毛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学习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第1题)(第2题)

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若一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_____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

二、选择题.

1.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因为∠1=∠4,所以DE∥AB

B.因为∠2=∠3,所以AB∥EC

C.因为∠5=∠A,所以AB∥DE

D.因为∠ADE+∠BED=180°,所以AD∥BE

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使∠1=∠2≠90°,则()

A.∠2=∠4B.∠1=∠4C.∠2=∠3D.∠3=∠4

三、解答题.

1.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

2.已知,如图2,点B在AC上,BD⊥BE,∠1+∠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

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能力目标: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态度:让学生了解有关负数的历史、体会负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难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础分均为0分.两个队答题情况见书上第23页.

二、分析探索、问题解决

分组讨论扣的分怎样表示?

用前面学的数能表示吗?

数怎么不够用了?

引出课题.

讲授正数、负数、有理数的定义.

用负数表示比“0”低的数,如:-10,读作负10,表示比0低10分的数.启发学生再从生活中例举出用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各题中的数量:

(1)如果火车向东开出400千米记作+400千米,那么火车向西开出4000千米,记作______;

(2)球赛时,如果胜2局记作+2,那么-2表示______;

(3)若-4万表示亏损4万元,那么盈余3万元记作______;

(4)+150米表示高出海平面150米,低于海平面200米应记作______.

分析:用正、负数可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负数表示;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定为用正数表示,则另一个方向用负数表示;如运进与运出,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买进与卖出,胜与负等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东5米”与“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义的量;

b.如果汽球上升25米记作+25米,那么-15米的意义就是下降-15米;

c.如果气温下降6℃记作-6℃,那么+8℃的意义就是零上8℃;

d.若将高1米设为标准0,高1.20米记作+0.20米,那么-0.05米所表示的高是0.95米.

三、小结回顾、纳入体系

学生交流回顾、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如下:

概念:正数、负数、有理数.

分类:有理数的分类:两种分法.

应用:有理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平面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平面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整理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建构知识网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边形纸模

五、教学步骤与过程

(一)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整理和复习有关这些多边形的面积的知识。

板书课题:多边形面积计算复习课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复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⑴请大家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经过平移、旋转等方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七、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从整理图中能看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吗?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九

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

(二)能力训练点

在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解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从上节课学的相反数到本节的绝对值,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和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数学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辅之以讲授,学生讨论,力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

2.学生学法:研究+6和-6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绝对值概念→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绝对值代数意义)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给出一个数会求出它的绝对值.

2.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

3.疑点: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6和-6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研究讨论得出绝对值概念;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出绝对值代数意义.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数轴、相反数.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并标出表示-6,0及它们的相反数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绝对值的学习是以相反数为基础的,在学生动手画数轴的同时,把相反数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也为绝对值概念的引入奠定了基础,这里老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练习.

(二)探索新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6与6是相反数,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它们什么相同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很难得出答案.

师: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师:显然A点(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6,B点(表示-6的点)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吗?

学生活动:产生疑问,讨论.

师:+6与-6虽然符号不同,但表示这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6,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6与-6的绝对值.

[板书]2。4绝对值(1)

针对“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只有符号不同”提出问题:“它们什么相同呢?”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但这时学生很难回答出此问题,这时教师注意引导再提出要求:“找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这时学生就有了一个攀登的台阶,自然而然地想到表示+6,-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同,从而引出了绝对值的概念,这样一环紧扣一环。

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7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 ,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 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重点难点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出右图中所有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 图中的∠1与∠5,∠3与∠5,∠3与∠6 是邻补角或对顶角吗?

若都不是,请自学课本P6内容后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关系的角?

二·问题导学

1.如图⑴,将木条,与木条c钉在一起,若把它们看成三条直 线则该图可说成"直线 和直线 与直线 相交" 也可以说成"两条直线 , 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构成了小于平角的角共有 个,通常将这种图形称作为"三线八角"。其中直线 , 称为两被截线,直线 称为截线。

2. 如图⑶是"直线 , 被直线 所截"形成的图形

(1)∠1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 ,在截线EF 的 ,形如" " 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位角。

(2)∠3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 ,在截线EF的 ,形如" " 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内错角。

(3)∠3与∠6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 ,在截线EF的 ,形如" " 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3.找出图⑶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4.讨论与交流: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邻补角、对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2)归纳总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

同位角:"F" 字型,"同旁同侧"

"三线八角" 内错角:"Z" 字型,"之间两侧"

同旁内角:"U" 字型,"之间同侧"

三·典题训练

例1. 如图⑵中∠1与∠2,∠3与∠4, ∠1与∠4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什么角?

小结 将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各组成一个角,两食指相对成一条直线,两个大拇指反向的时候,组成内错角;

两食指相对成一条直线,两个大拇指同向的时候,组成同旁内角;

自我检测

⒈如图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与∠2是同位角 B、∠2与∠3是同位角

C、∠1与∠3是同位角 D、∠1与∠4不是同位角

⒉如图⑸,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和 是同位角,∠A和 是内错角,∠A和 是同旁内角.

⒊如图⑹, 直线DE截AB, AC, 构成八个角:

① 指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②∠A与∠5, ∠A与∠6, ∠A与∠8, 分别是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而成的什么角?

⒋如图⑺,在直角ABC中,∠C=90°,DE⊥AC于E,交AB于D .

①指出当BC、DE被AB所截时,∠3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②试说明∠1=∠2=∠3的理由.(提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

课型:复习课: 备课人:徐新齐 审核人:霍红超

一.基础知识填空

1、如图,∵AB⊥CD(已知)

∴∠BOC=90°( )

2、如图,∵∠AOC=90°(已知)

∴AB⊥CD( )

3、∵a∥b,a∥c(已知)

∴b∥c( )

4、∵a⊥b,a⊥c(已知)

∴b∥c( )

5、如图,∵∠D=∠DCF(已知)

∴_____//______( )

6、如图,∵∠D+∠BAD=180°(已知)

∴_____//______( )

(第1、2题) (第5、6题) (第7题) (第9题)

7、如图,∵ ∠2 = ∠3( )

∠1 = ∠2(已知)

∴∠1 = ∠3( )

∴CD____EF ( )

8、∵∠1+∠2 =180°,∠2+∠3=180°(已知)

∴∠1 = ∠3( )

9、∵a//b(已知)

∴∠1=∠2( )

∠2=∠3( )

∠2+∠4=180°( )

10.如图,CD⊥AB于D,E是BC上一点,EF⊥AB于F,∠1=∠2.试说明∠BDG+∠B=180°.

二.基础过关题:

1、如图:已知∠A=∠F,∠C=∠D,求证:BD∥CE 。

证明:∵∠A=∠F ( 已知 )

∴AC∥DF ( )

∴∠D=∠ ( )

又∵∠C=∠D ( 已知 ),

∴∠1=∠C ( 等量代换 )

∴BD∥CE( )。

2、如图:已知∠B=∠BGD,∠DGF=∠F,求证:∠B + ∠F =180°。

证明:∵∠B=∠BGD ( 已知 )

∴AB∥CD ( )

∵∠DGF=∠F;( 已知 )

∴CD∥EF ( )

∵AB∥EF ( )

∴∠B + ∠F =180°( )。

3、如图,已知AB∥CD,EF交AB,CD于G、H, GM、HN分别平分∠AGF,∠EHD,试说明GM ∥HN.

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8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徐新齐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重点、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课件.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自学指导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三、问题导学

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OC和∠BOD有公共的顶点O,而是∠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

(3).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四、典题训练

1.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2.: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

小结

自我检测

一、判断题:

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二、填空题:

1.如图1,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三、解答题:

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

(2)若∠BOC比∠AOC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毛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序数对

有序数对

课型:新授备课人:霍红超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二.概念确定

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1.在教室里,根据座位图,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2.教材40页练习

三.方法归类

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1.如图,A点为原点(0,0),则B点记为(3,1)

2.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处。

例2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巩固练习]

1.如图是某城市市区的一部分示意图,对市政府来说:

北偏东60的方向有哪些单位?要想确定单位的位置。还需要哪些数据?火车站与学校分别位于市政府的什么方向,怎样确定他们的位置?

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方法

学生尝试描述位置

2.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小结]

1.为什么要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没有顺序可以吗?

2.几种常用的表示点位置的方法.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44页:1题

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位置关系.

2.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教学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号简化的规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 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面对大家,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

交流 如果向前走为正,那向前走5步与向后走5步分别记作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观察下列数:6和-6,2 和-2 ,7和-7, 和- ,并把它们在数轴上标出.

想一想 (1)上述各对数有什么特点?

(2)表示这四对数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

(3)你能够写出具有上述特点的n组数吗?

观察 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是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即:我们把a的相反数记为-a,并且规定0的相反数就是零.

总结 在正数前面添上一个“-”号,就得到这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把负数前的“-”号去掉,就得到这个负数的相反数,是一个正数.

2.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是原数的相反数.如-(+5)=-5,表示+5的相反数为-5;-(-5)=5,表示-5的相反数是5;-0=0,表示0的相反数是0.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填空

(1)-5.8是_____的相反数,_____的相反数是-(+3),a的相反数是_____;a-b的相反数是_____,0的相反数是_____.

(2)正数的相反数是_____,负数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例2】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  )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②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点一定在原点的两边;③所有的有理数都有相反数;④相反数是符号相反的两个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例3】 化简下列各符号:

(1)-[-(-2)];  (2)+{-[-(+5)]};

(3)-{-{-…-(-6)}…}(共n个负号).

【归纳】 化简的规律是:有偶数个负号,结果为正;有奇数个负号,结果为负.

【例4】 数轴上A点表示+4,B、C两点所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且C到A的距离为2,则点B和点C各对应什么数?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归纳】  (1)相反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

(3)符号的化简.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判断题

(1)-3是相反数.(  )

(2)-7和7是相反数.(  )

(3)-a的相反数是a,它们互为相反数.(  )

(4)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

2.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并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0,4.5,-2.5,3

3.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  )

A.正数 B.正数或0

C.负数 D.负数或0

4.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小,这个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5.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4,则这两个数是_____

提升能力

6.若a与a-2互为相反数,则a的相反数是____

7.已知有理数m、-3、n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将m、-3、n的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将这6个数用“<”连接起来.

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10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五、新授。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①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②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11

教学目的: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前后的坐标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图形平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什么叫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2、平移有什么性质?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中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问:一个点平移后的坐标会发生变化吗?

二、新授

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a(-2,-3)

1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点 a1的坐标是什么?

2将点a(-2,-3)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点 a2的坐标是什么?

2、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

简称:横移纵不变,纵移横不变。

3、问: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是a(-5,3),b(-3,0).将线段ab两个端点的横坐标都加上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 、 b1 , 连接a1 、b1 ,所得线段与原线段的大小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4、例题: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三角形a1 b1 c1与三角形a b 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 、b2 、c2 ,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5、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 )平移 a个单位长度.

6、思考:如果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同时纵坐标都减去5,这时图形在哪儿?把它画出来!(有几种平移方法)

7、p53t1:图中三架飞机p、q、r保持编队飞行,分别写出它们的坐标。30秒后,飞机p飞到p`位置,飞机q、r飞到了什么位置?分别写出这三架飞机新位置的坐标。

8、课内练习:

1p53练习;

2口答:p53习题t2、3、4、6。

9、小结: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 )平移 a个单位长度.

10、作业:p55t7、8

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12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方法,并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

2.利用绝对值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4.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39;价值.

二、教法设计

通过实体模型或问题实例创设学生参与情景,在自主看书寻找问题答案后探求绝对值的意义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

难点:对绝对值意义的初步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思路

(一)、导入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数轴模型,让学生观察后摆放在讲台前,叫两个学生站在绳上标有点12、点6的位置,让其他学生观察度量后回答:这两个同学与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

另外叫两个学生分别站在绳上标有点一6、点一12的位置,其他学生观察度量后回答:这两个同学与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相互讨论、探讨.)

或:创设问题情景

挂出画有数轴的磁性黑板,两只小狗分别站在数轴上原点的左、右两侧3个单位的点上,向它离开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激情引趣,导人新课)

2.概念的引述.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举例说明:什么是一个数的绝对值?如何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

(叫学生板书)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可相互合作、探讨,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进行个别指导.)

3.引导学生思考书中“想一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说,并叫5个学生上黑板举例说明这个关系.)

(二)、新知识运用

四、知识拓展

师生互动,先要求学

思考、解决,再在组内互相交流.

五、小结

1.知识点:

(1)绝对值的定义二

(2)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关系.

2.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