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

时间: 新华 三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规范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优秀的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是怎么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过程与方法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预习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纸的发明的过程。

3.引导学生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纸是怎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

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人们将字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这就是最早的古文。周朝时,人们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借助工具书,熟悉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1)确定生字部首,学习部首字法。

(2)以“豪”字为例讲解部首查字法,学生跟着做。

要点:部首目录→部首几画(部首)→检字表→部首→数除部首外几画→找到相应字的页码→字典正文。

(3)口头归纳:查上不查下,查左不查右,半包围查外面,独体字查起笔。

2.对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伟”左窄右宽,右边的“韦”第三画是横折钩。

“册”左右疏密宜均匀,“册”的第一、三画是竖撇。

“存“的第一笔和第三笔要写得稍短点。

易错提示:

“社”的部首为“礻”而不是“衤”。

3.多音字。

累léi:累赘lěi:积累lèi:劳累

鲜xiān:鲜明xiǎn:鲜为人知

4.理解下列词语。

创造:发明、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事物。

(例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铸刻:在金属上刻、铸文字。

(例句: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携带:随身带着。

(例句:图书馆禁止携带宠物进入。)

蚕茧:蚕吐丝结成的壳,椭圆形,蚕在里面变成蛹。

(例句:蚕茧是织造丝绸的原材料。)

篾席:竹篾编的席子。

(例句:夏天躺在篾席上很凉爽。)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讲述了纸的发明过程。

2.在发明纸的过程中,先民们都做出了哪些尝试?

明确: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或者青铜器上--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将文字写在帛上--麻纸的出现--蔡伦改进造纸术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部首查字法,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试着去查找我国四大发明的故事。在下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重点讲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手术伟大录入手册保存

约会经验阿姨欧洲社会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在掌握了部首查字法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本内容,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是用什么记录文字的?

2.我国最早的纸是什么做成的?

明确:是用麻做成的。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3.蔡伦对西汉时期的麻纸,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明确:蔡伦吸收长期积累的经验,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4.为什么蔡伦改进的纸能够被流传下来?

明确:蔡伦改进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5.课外拓展。

(1)蔡侯纸: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2)四大发明: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明确:读了这篇课文,我了解了纸的发明过程。在纸的发明创造中,我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通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纸的发明

纸发明以前——甲骨、青铜

西汉时期——麻纸出现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促进文化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2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灰雀失而复回的故事,学习小男孩用送回灰雀的实际行动改正错误的诚实品质,感受列宁对孩子、对鸟类的爱。

2、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列宁为什么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教学难点】

小男孩第一天离开列宁后是怎样想的?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讲:同学们,你们看正向我们走来的这位老人就是列宁,他不但善良,和蔼可亲,而且他还非常喜爱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学习《灰雀》(板书课题)。

2、开门见山:

今天我们学《灰雀》,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意图:导入激趣。老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看看用哪种方法更好。

二、预习课文

1、出示学习方法:

⑴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看哪些词不会。

⑵带着问题读,想一想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教学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⑴自己学。

⑵分小组学。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检查学习情况:

⑴同学们,你想找几个人来读这篇课文呀?为什么?

学生如果答出三个人分角色朗读就达到学生明白这篇课文的人物是列宁和小男孩。

教学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⑵通过读课文,你有那些词不会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相互解答。

自言自语

可惜

坚定

果然

诚实

欢蹦乱跳

仰望

微笑

如果有一些词答不出来,教师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或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

⑶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飞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回答:

①小男孩特别喜欢这只灰雀,所以把它抓走了,想自己养着。当他看到列宁是那么喜爱关心这只灰雀,为再也看不到它伤感时,小男孩被感动了,所以又悄悄地把灰雀拿回来了。

②小男孩被列宁说的话深深打动了,他为自己想独自养灰雀的事感到不安,于是没跟列宁说出事情真相,但他已经觉得自己这样做太自私了,于是第二天他又把灰雀放回来了。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播放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你应该怎样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

2、要求:

两人为一组,读一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出示表格)

⑴你是怎样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的?给大家读一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⑵找2个同学用不同语气来读,通过对比读、抓重点词,体会出列宁和小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情。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3、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3~10自然段。大家边听边体会此时此刻列宁和小男孩是什么心情。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同时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4、那么,第一天小男孩离开列宁后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都怪我一时糊涂,把小灰雀抓回家来。

②由于我的过错,让时刻惦记灰雀的人们担忧。

③我太喜欢灰雀了,真不想把它送回去,可是我已经答应人家了,男子汉说到做到。

学生可能说出很多种情况,至于小男孩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同样也不限定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感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那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11~13自然段。

提问:

⑴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认为那个小男孩是诚实的?

⑵同学们学完课文,你认为那个小男孩是诚实的孩子吗?为什么?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

①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了,所以列宁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②小男孩一开始没说真话不诚实,可是后来他被列宁说的话感动了,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所以列宁仍然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③小男孩一开始不诚实,后来他又把灰雀送回来了,我认为他还是个诚实的孩子。

④那个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因为他最终把灰雀送回来了。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6、回读课文:

方法:

⑴小组同学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有语气朗读课文。

⑵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对话;第三部分:结果。你喜欢那部分,起立读。

教学意图: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回读全文,整合内容。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四、说话、写话训练

方法:

1、用上“列宁”“灰雀”“小男孩”这三个词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列宁爱灰雀。

②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

③列宁爱小男孩。

2、你想对列宁、灰雀、小男孩说出什么?写下来。

学生可能写出:

①列宁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善良老人。

②多可爱的灰雀呀!我喜欢你。

③我希望小男孩也像列宁那样做一个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的人。

教学意图:发散思维,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和写话能力。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1、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2、回家后有语气的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老师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六、教师小结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3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6、齐背成语。

三、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下面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小船顺着水流向前漂去。

()看着一只只小船漂远了,我们心里在说:"小纸船,希望你漂到大海去。"

()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小溪边。

()我们拍着手,沿着小溪追着小船。

()我们用五色彩纸折成一只只小船,放在水里。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荷花()

2、(),多开心啊

3、下课了老师对我说()。

指名交流,师总结。

提醒一定不能忘记加上标点。

复习引号的用法。

养成好的习惯,句子填完后要再用心读一读。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回答《掌声》一课课后习题四的内容。

3、出示填空:

沃克医生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一块会说话的&39;()!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

4、听答。

5、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6、齐答。

六、选词填空。

宽阔辽阔广阔

1.南沙群岛位于我国()的南海之中。

2.一辆宝蓝色的小汽车奔驰在()的公路上。

3.牛羊在()的草地上嬉戏玩耍

强烈热烈剧烈

1.她的歌声刚停,音乐厅里就响起一阵()的掌声。

2.课间,我们不能玩太()的活动。

3.中午,()的太阳光刺得我们睁不开眼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蜂鸟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是把比作。

3、“五光十色”形容颜色多,你还能写出与“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词吗?、

4、你喜欢蜂鸟吗?为什么?

八、复习作业(见试卷)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4

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2周1节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书: 3、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 互相鼓励 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5

《海底世界》

一、导入课题。

我们一进入教室,就置身于汪洋大海之中,谁能就这幅图画面(黑板上的海底世界图)说说。

二、借助重点句,指导分段。

1、听课文录音,思:海底世界怎样?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2、幻灯出示: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特产丰富。

3、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海底世界的?

4、结合“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尝试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划出这段中你认为最能反映海底世界景色特点的两个词。

(2)创设情境。

学生当潜水员。

(3)在深海里发现什么?

出示句子朗读:“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围绕哪一句话写?(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2)幻灯出示: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有的还好像在()。

(3)这些句子中用上许多叠词,好好地读一读。

(4)创设情境。

听海底动物的声音(录音)

(5)延伸说话(尽量用上叠词)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6)引读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

师:海底静中有(声音)有(动)。

(7)指导背诵(出示重点词)

四、学习第二段。

1、快速阅读4、5、6自然段,想想写什么?

海底特产丰富。不但有(),有(),而且还有()。

2、再读课文,准备说话。(抓住特点)

海底特产丰富。不但有()的动物,有()的植物,而且还有()的矿藏。

3、读好第4自然段。

(1)扶:“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师:写海参什么特点?人哪几个词看出来?这几个词,我们可以读得突出一点。

(2)放:“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火车还快。”(学生自己练读)

(3)练习读写“乌贼和章鱼”的句子。

4、训练:

(1)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练习:

校园里的花朵真多,有(),有(),也有()。(花朵的色彩多种多样),有(),有(),还有()。最()的(),最()的()。

五、总结课文。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6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 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 )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内练习

一、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石级——铁链

似乎——发颤——奋力——

攀登——终于——纪念——

辫子——勇气——决心

意思——一取得——

┌───┬───┬───┬───┬─────┬─────┐

│要查字│ 音节 │ 音序 │ 部首 │ 再查几画 │ 组两个词 │

├───┼───┼───┼───┼─────┼─────┤

│ │ │ │ │ │ │

│ 陡 │ │ │ │ │ │

├───┼───┼───┼───┼─────┼─────┤

│ 攀 │ │ │ │ │ │

├───┼───┼───┼───┼─────┼─────┤

│ 念 │ │ │ │ │ │

├───┼───┼───┼───┼─────┼─────┤

│ 勇 │ │ │ │ │ │

└───┴───┴───┴───┴─────┴─────┘

三、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 暑假

发颤 应该

四、选字填空。

纪记 年( ) ( )住 日( ) ( )念

作做 工( ) 留( ) ( )( )业

相像 ( )声 ( )片 好( ) 照( )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啊,峰顶这么——,在——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暗示——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7

教学目的:

1、感受自己创设的游戏乐趣,关用画表现出来。

2、综合练习表现不同角度的人物形象。

3、通过趣味性绘画,培养绘画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记忆、表现创作不同角度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创作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美的、有情趣的画面。

作业要求:

画出孩子们吹泡泡的场面,画面要富有情趣、色彩鲜艳明快。

教具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磁性黑板动物人体模型范画图纸肥皂液或洗涤剂吹管油画棒。

学具准备:

铅笔橡皮彩笔油画棒肥皂液或洗涤剂吹管(草杆笔杆塑料管)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1分钟)

师生问好,安稳纪律,有秩序地摆放用具。

二、导入新课程:(游戏导入3分钟)

教师向空中吹出皂液泡,引起同学极大兴趣,然后组织同学做“吹泡泡”游戏(配欢快音乐),同学隔行轮流吹泡泡,一行吹,相对一行扇动泡泡。然后全班同学相对吹泡泡,看谁吹的泡泡大,吹得多。钱班同学在尽情游戏中,体会到肥皂液(洗涤剂)吹扇等人的动态,看到了大小不同的泡泡在空中呈现出来的如彩虹般园长七色光。

出示课题吹泡泡

三、讲授新课:(10分钟)

1、体现与观察

引导学生的回忆刚才吹泡泡的形态,色彩以及同学们的不同动态。然后看书20页图:(刚才我们有些同学在吹泡泡时,就是这样的表情,亿们多高兴,炊泡泡时多努力。)

2、摆动态

根据学生的回忆,老师用活动人体模型先在磁性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

3、幻灯灯出示范画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范画,并分析画面的构图,色彩及人物动态。

4、构思

引导学生思考要画几个小朋友在吹泡泡?这几个小朋友动态怎么样?

5、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1)定位构思:

先按自己的构思摆出人物动态,再根据所摆动态用铅笔轻轻勾出人物动态骨式。无论全身人的都要充满画面。

(2)用铅笔勾画人物:

仍用铅笔勾画人物动态骨式上画出头部、五官、发式、颈部、衣服、四肢。

(3)用彩笔勾线刻画:

用一颜色较深的彩笔细致描画人物形象,并添加手中拿着的小杯子,吹管和大小高底各异的泡泡。

(4)涂色:

由学生任意选用丰富的颜色染人的。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中的二、三染色在一个泡炮里,每个泡泡的颜色都不同。染色时手要轻,颜色要淡、干净。最后用与人物颜色有差异的颜色涂涂背景,以人物,完成画面。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25分钟)

1、放轻音乐。

2、提出作业要求,要评出“课堂能手”并授予奖牌。

3、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展出优秀学生作业。

五、小结:(1分钟)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2、讲评:用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学参与欣赏评定,评出8—9名“课堂绘画能手”,并授予每人一枚自制奖牌,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怜、雏、禁、耀、瘙、痒、颊、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谁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3、出示课题:春的消息。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的方法。

3、读词语

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欣喜、雀跃、照耀

绿苞、唤醒、沉睡、溪流、瘙痒、面颊、嫩绿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后说说你体会到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的心情?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说说你体会到课文的小朋友是怎样的心情?(欢快高兴)

4、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找出有关的词句。

5、反馈

随机理解:

禁不住:禁不住就是忍不住。

欣喜:欣喜的近义词是什么。(开心喜悦)

雀跃:谁来表演一下小朋友雀跃时的样子。

6、春天已经来到,是谁告诉了我们这个好消息呢?

7、出示句子: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

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来到去年叶落的枝头,

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

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

听它歌唱,和它一起奔跑。

是谁瘙痒了我的面颊?

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读读这些句子,说说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朋友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投身大自然中的情趣。

8、配乐朗读课文

四、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五、拓展想象,发现春天。

1、课件出示春天美景图:桃花盛开柳树发芽小溪解冻等

2、用比喻或拟人的方式说说这些事物又是怎样告诉我们春天到来的消息的。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9

一、单元学习要点

1、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2、注重体验与思索,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4、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敬畏自然》从宏观上议论人与自然的关系。采用激趣法,让学生理解本文题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学习反问修辞方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明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的悲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的解读能力;透视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旅鼠之谜》用记叙、主要是对话的方式讲述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旅鼠繁殖能力之强堪称动物世界之最,每当繁殖高峰,就会出现奇怪的自杀行为,或招引天敌,或死亡大迁移。教学本文,让学生明白:介绍知识的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大雁归来》抒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教学本文,让学生品读抒情的语言,体会浓郁的抒情色彩;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着重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喂──出来》是一篇科幻小说。理解本文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理解想象奇特的艺术美;中两处照应题目的“喂——出来”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1、本单元阅读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2、五篇科学文艺作品的共同特点是蕴涵丰富,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但要注意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而且要注意探究内容,感受作品,从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要使学生懂得,不掌握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缺乏人文关怀,盲目的短期行为必将造成公害,毁坏自己的家园。

3、科学文艺作品的体裁是多样的。本单元有散文、有报告文学、有科幻小说。《敬畏自然》《旅鼠之谜》《大雁归来》三篇散文也各不相同,有侧重议论的,有侧重说明的,有侧重抒情的。教学时,既要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4、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同时教师尽可能提供相关背景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努力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的习惯。

四、自主学习思路探究和拓展迁移设计

《敬畏自然》

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提示: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宜分解成几个问题:其一,“敬重自然”意味着应该怎样对待自然?其二,“畏惧自然”是不是意味无所作为?其三,为什么应该“畏惧自然”?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敬重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课文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这些话都充满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畏惧这层意思有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人之“敬畏自然”,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2、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提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3、句意理解

⑴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提示: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⑵以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⑶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提示: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4、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提示: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5、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提示:本题旨在培养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与作者平等对话。学生不仅要发表看法,而且应尽量说出根据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根据事实来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精读课文,找出撼人心灵、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揣摩体会其作用。

提示:

⑴从词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方面来品读。

⑵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读后的感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然后再全班交流。

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先看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看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再看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再看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作者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列数据等说明方法,使具有震撼人心力量。

2、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提示:这个问题要抓住重点片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探究深层含义,从中获得启发。

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问题是当年的开发没有考虑水资源,简单的以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顾了上游不顾下游。

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3、讨论:假如你是当年xq建设兵团司令,你怎么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的开发?然后交流各自看法。

提示:“事后诸葛亮”语带贬意,但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教训必须总结,吸取。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假想,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深入领会课文。

4、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提示:运用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列数据等说明方法,抒情等表达方式。

《旅鼠之谜》

1、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提示:第一大奥秘是,旅鼠繁殖能力惊人;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2、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提示:可以这样探究,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

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这样看来,说这篇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可见,介绍知识的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3、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一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提示:可以提供下列材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4、读整篇课文,真像读有趣的故事一样,叫人越读越起劲,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叙事文学讲究波澜,讲究高潮,仔细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可以发现,这篇科学小品也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

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再说对话的详略,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文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5、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提示:本题意在迁移应用,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研究自然。这种读写结合的练笔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写法,研究怎样写出一个“奇”字,让读者真正感觉奇妙。

《大雁归来》

1、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⑴作者为什么喜欢归来的大雁,以欣赏的目光注视大雁飞临沼泽时的种种动作,为大雁栖息农场而骄傲?

⑵作者为什么喜欢倾听大雁的鸣声,而且他把它们的鸣声称之为辩论、议论、集会、发言?

⑶作者为什么对大雁对动物有这样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有怎样的理念?

提示:课文中有“爱鸟者”这个概念,作者称自己为“爱鸟者”,一个“爱”字贯穿全文,抓住这个“爱”字就容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知之愈多,爱之愈深。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可谓全球一体化,正是人类所不及的。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来的鸣叫,简直是带有野性的诗歌。总而言之,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

2、利奥波德这位伦理学家周末就到农场度假,他用心观察研究大雁,这样多情地感受大雁,这样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

提示:伦理,本是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作者由人间的伦理推及人与自然关系。在他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作者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也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况且大雁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及的品性,它们向来有联合的观念,它们对人类是有益无损的。人类回归自然,可以从自然中获得无穷乐趣。现代化固然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福利,但是自然界自有无可替代的情趣,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趋势。

3、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⑶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提示:

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⑵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⑶春分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极,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4、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大雁”的诗句。

提示: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_《忆秦娥娄山关》)

《喂——出来》

(一)课文内容理解

1、这个故事真实吗?这样的洞真的存在吗?

提示:是虚构—幻想。

2、这篇小说围绕什么话题来写?有什么意义?

提示:环保话题。意义略,言之有理即可。

3、这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

提示:表面无底,其实未必。正如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

4、小说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

提示:表明“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十分拥挤。希望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

5、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

提示:人类生存的地球。

6、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处照应文题,同时为下文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

第二处照应文题和前文,同时启发读者领悟其中蕴涵的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

7、小说中写了几类人?这些人有何共同点?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提示: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类人。

8、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提示:人类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总有一天人们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二)问题探究

1、作者怎样展开想像?可以通过画“情节链”,来揣摩作者的想像活动。

2、探究想像与现实的关系。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耳闻目睹,人们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和废气、废水、废渣的?再问一个“为什么”:人们为什么这样处理垃圾与三废?由此悟出人们的幻想,人们把江河湖海天空大气看成了无底洞。这篇科幻小说用幻想的无底洞讽刺了人们的幻想。

(三)拓展延伸

1、以前你对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小说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2、你身边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的吗?

3、除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4、续写《小石头飞出之后——》

提示: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的叫声和小石头从哪里来?掉下那块石头之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10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携、蔡等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3.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积累知识吗?老师有几个小问题要考一考大家,看看谁平时积累的知识最丰富。谁发明了电灯。(爱迪生);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的(张衡)发明的。

看来大家平时的积累着不少呢,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发明)我们今天的课就与发明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纸的发明》。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明确:

第一部分(1):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部分(2-4):纸发明的过程。

第三部分(5):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文章主要内容明确:

3.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明确: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三)深入研读

1.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我从中体会到了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很敬佩他,赞叹又自豪。

2.文章第1、4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关系?

明确: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3.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明确: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所以是说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4.小组讨论环节:

(1)从文本中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蔡伦是纸的发明者。由于他发明了纸,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2)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书写流利,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被传承下来。

(四)巩固提高

观看视频《四大发明》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五)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作业:搜集各种新型的纸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种介绍给大家,并写几句节约用纸的广告宣传词。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11

《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通过阅读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走进春天

1.课件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的课件,让学生一起唱。

2.复习:诗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春天的消息?

二、感受春天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但它很美,我们去这优美的诗歌中找一找春的消息吧!请打开书,自己赶紧选一小节,先读一读这一小节,再找一找,你选的这一小节中,有哪些春的消息?

2.交流:你选的是第几小节?请你先来读一读这一小节。那你在这一小节中,又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学生说哪节就学哪节。

学习第一小节(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先说说看到了什么)

1.枝条绿了。

(1)你看到哪些枝条绿了?

(2)(出示小黑板)风,摇绿了树的枝条,风____________________,

2.鸭羽毛白了。

(1)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小黑板)水,染绿__________,水,映出____________。

“摇绿、漂白”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的大自然的神奇变化,显示出勃勃生机。读出惊奇之情。

3.指导朗读三四句。

(1)春姑娘这么美丽,你们欢迎她的到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读声来表达出来!用你的朗读把春姑娘叫出来!

(2)她有点想出来了,谁再来把她呼唤出来。她能听到你这么希望她来,真高兴!指名朗读。

(3)我们一起把她带到我们面前吧!(齐读)

4.欣赏美丽的春天。

(1)你看,春天已经来到!(欣赏春天图片)

(2)小朋友们,让我们和清风流水一样,把春的消息传递给这位找春天的朋友吧。(齐读这一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

1.让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袄,换上轻松舒适的春装吧。(课件展示春装的多种款式、颜色)

2.我们像小鸟一样还飞过什么地方?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快乐之情。)

学习第三小节

1.感受蝴蝶飞。(课件展示)

2.看到这只蝴蝶,你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

3.做一做,演一演:“高兴地捉住”又“爱怜地放掉”,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喜爱。

4.这只美丽的蝴蝶又能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玩耍了,这时候,它会想说什么呢?

5.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飞翔。让我们和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吧!(齐读第三小节)

学习第四小节

1.欣赏美丽的迎春花。

(1)出示迎春花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花?

(2)说说你看到的迎春花是什么样子的?

2.感受欣喜,雀跃的心情。

(1)导语:看到第一朵迎春花,你会怎么样呢?(高兴、兴奋)让我感受一下你的高兴好吗?

(2)请同学上台表演“欣喜又雀跃”是怎样的一副神态,把你的欣喜大胆地展示出来吧!师生共同评价哪位同学表演得最像。

(3)看到这么美丽的迎春花开放,我也忍不住想像小鸟一样连蹦带跳,谁想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

(4)模仿诗句,让我们也来写首诗:

例:看到第一只燕子飞,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第一朵梨花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小花朵对话。

练习句式:小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高擂台。

(1)谁再来亲切地问候一下可爱的迎春花?(出示: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2)我们来比一比高吧!谁长高了?

(3)自豪极了,真羡慕你,又长高了!还有谁想长高的?

(4)还有谁想和他们比一比的?

学习第五小节

1.“绿苞”是什么?(绿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可以让学生看图片感受)

2.为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设想:冬天溪流结冰了,春天来了,溪水融化了。)

学习第六小节

请同学们描绘躺在田野草地上晒太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美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1.春天是这么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快乐的春天吧!

2.课件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引导学生背诵。

三、再找春天

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到处都向我们传达春的消息。让我们再找一找春还有哪些消息?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你看到过哪些关于春天的诗,短文,对联,歌等。

2.可以用笔来画一画。可以一边读一边画。

四、作业

模仿课文写写春天。

板书设计:

枝头吐绿

换上春装

蝴蝶飞舞

春的消息

迎春花开

溪流唱歌

钻出小草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12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而受到启发向小朋友学习,认真刻苦读书掌握更大的本领。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

2、掌握课后思考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

体会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艰苦,并进行比较,了解现在城市中孩子优越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是生长在城市中,你们知道山沟里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和读书的吗?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自由读课文,看看他们的情况。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山沟里的孩子生活和学习是怎样的?可以结合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教师加以适当讲解。

三、课文通过三方面来讲山沟孩子的,先讲了清晨孩子去上学的情景,天还没有亮,山沟里还黑着,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去上学。通过描写野葡萄、牵牛花、女孩子身上的新褂子颜色的变化,来描写孩子们上学要起得很早。

四、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

五、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傍晚山沟里的孩子才从学校放学回家,孩子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回家,天色已晚课文通过对山楂果、路边的草垛、男孩子身上的褂子的颜色的变化,说明孩子放学回到家天色很晚。

六、天边的云黑黑的,山沟里的路黑黑的。远处狼在嚎,羊栏边的黄狗往往叫,天黑洞洞的。这些景物的描写充分体现出了孩子们上学的艰苦条件。只有月亮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

七、小组讨论: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小组分别汇报学习。

八、说说自己是怎样学习的?通过比较学习谈谈自己今后应如何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要向山沟里的孩子学习些什么品质?

九、把学过的课文再读一读,争取有感情流利的朗读。

十、布置作业:

预习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说一说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些什么?指名回答。

二、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有一个怎样的传说?

三、指名回答

四、这把金钥匙其实指的是什么?回答:是知识的钥匙。山沟里的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掌握知识,用知识使自己的山沟变一个样,把山沟建设得更好。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把认字表中的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画一画,并读一读,再自己组一个词,扩充词汇练习。

七、学习写字表中的生字。

罩:笼罩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是四字头,注意不要写成四。

匙:钥匙半包围结构,注意最后是的最后一笔要长一些。

慧:智慧这个字笔画较多,中间一部分横要出头。

貌:面貌本字的左边部分较难写,要重点指导。

勤:辛勤这个字左右结构,左边的部分注意不是草字头,最后一横要变成提。

程:启程左右结构左边是禾木旁,字形较简单。

八、布置作业:

本课生字写在作业本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设计意图: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二是学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自己专研→造纸术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14

教学目标:

1、体会小作者对良好学习环境的喜爱,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宽敞、崭新、优秀、苗圃”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找出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它们的意思。能用“又……又……”造句。

4、初步知道按方位顺序写的段的特征,认识方位词,了解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能按方位顺序介绍自己教室的某一地方。

教学重点:

学会按方位顺序介绍自己教室的某一地方。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老师带我们在这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反馈课前预习情况

1、用自己的话说说初读课文后对“我们的教室”的了解。

2、交流字词自学情况。

(1)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读、记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着重正音:敞崭

●重点分析:敞、崭、喇、圃

(2)你是怎么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宽敞、优秀、苗圃、栏目

(3)当堂听写生字,校正后请学生将写错的字上黑板订正,再强调。

3、通读课文

●给尽量多的学生读的机会。

●及时纠错。

●难读的几个长句重点跟读。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读“我们的教室又宽敞又明亮”,理解“宽敞”,找找近义词。

2、这句话总的写出了教室的什么?

3、带着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2、交流。

●这一段写了教室中间(方位词,明白是什么方位)的课桌椅。(板书:教室中间,课桌椅)

●“教室里最多的要数课桌椅啦!”这一句把第一段和第二段很自然地连起来了。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积累好词:崭新(反义词:陈旧)

整整齐齐、闪闪发亮(写出了教室的“明亮”)

4、用自己喜欢的语调读读这段话。

五、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堂作业本(1)中的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方位顺序写的段的特征,了解读懂这样的段的方法。

2、能自己找出文中的两句比喻句,并明白句意。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自己教室某一处的陈设。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作者对良好学习环境的喜爱、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按什么顺序写的段落?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1)这一段话也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时间顺序写的吗?

(2)想想每句话在写什么?哪几句是写同一方面的?用“∣”分开。

2、怎样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1)先看看写了哪几个方位?用“”划出方位词。(板书:课桌前面的墙上、黑板的左上方、黑板右上方)

(2)再看看每个方位写了些什么?用“△”标出。

(3)用“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式说说这段话写的内容。

(4)读懂写出来的几句话,重点读懂比喻句。

A、让学生自己找出比喻句,读一读。

B、引导学生质疑:“一方土地”、“播撒希望的种子”各指什么?

在学生了解了把“大黑板”比作农民耕种的“一方土地”后,启发学生联系本段第2句,理解“播撒希望的种子”,播撒下去知识的种子通过耕耘者的辛勤劳动,将会发芽、开花、结果。学生们通过黑板,接受老师的教育,学好知识和本领,长大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为祖国作贡献,感受到学习的幸福。

(5)带着这种情绪读整段话。

(6)结合“单元学习提示”小结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①注意写了哪几个方位?②每个方位写了些什么?

(7)把表示方位的几个词写到插图的相应位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段内容。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用学到的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分别用“——”和“△”标出方位词和写的内容,交流。(板书:课桌后面的墙上学习园地)

2、找出比喻句,说说意思。

把什么比作“美丽的花”?“优秀作业”与“一朵朵美丽的花”有什么相象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同学们喜欢这些栏目吗?从哪里看出来?为什么喜欢?朗读。

4、提供“左边、中间、右边”三个方位词,把这一段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1)自由说(2)指名说(3)同桌说

四、学习第5自然段

读这一段,再一次感受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幸福。结合说说自己的学习环境,懂得珍惜这样幸福的学习生活。

五、小结

小作者介绍自己教室时,介绍得很清楚。先写教室中间,再写到前面的墙上,最后写后面的墙上,全文也是按方位顺序写的。

六、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1)中的第3—7题。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1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师:品析重点词句法。

生:读议法、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点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汲取:吸取。

四、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

2.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16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小燕子的快乐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燕子闹春”挂图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喜欢猜谜语吗?猜一猜:身穿黑色袍,尾巴像剪刀,消灭害虫是能手,每年春天都来到。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课题旁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拼读生字,画出本课新词。

2.组内认读生字,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4.教师用词语卡片抽读词语,练习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小燕子,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

三、细读课文,感悟快乐

1.读课文,画出自己能从中体会出小燕子快乐的句子或段落。

2.在小组内将自己画出的&39;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并交流各自的体会。

3.在全班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的。教师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第1段:借助挂图或课件,抓住“小巧玲珑”、“轻悠敏捷”、“清亮圆润”等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第2段:引导品读“如烟如雾”、“水雾碎雨”、“绿莹莹”、“红润润”等词语,感受小燕子在明媚的春光中欢叫、起舞的快乐。

第3段: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抓住“窜”、“掠”、“跃”、“射”等词语,切实体会小燕子的轻悠敏捷、自由自在。

第4至11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积累去联想、想象,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鼓励学生对“剪春”、“闹春”提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四、感情朗读,品味快乐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读出小燕子的快乐。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燕子的知识。

2.师生互相推荐有关小燕子的书籍或文章,进行课外阅读。

六、书写生字,自主积累

1.指导完成生字书写,提醒注意“捷”、“瞬”、“漾”等字的字形。要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2.完成课后“自主积累”。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燕子可爱的外形

春雨中欢叫

阳光下飞翔

靠近房梁的墙上筑窝

能消灭害虫保护庄稼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17

学习目标:

1.认识“全部,正确”等五个新单词。能写“都、都”等14个新单词。

2.能够正确读写“点评、评论”等21个单词。(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带着感情大声朗读。(困难)

法律指导:

利用参考书和上下文来理解新单词。

知识链接:

在波兰,有两个特别隆重的国庆节。一个是5月3日,1791年5月3日波兰宪法通过的纪念日(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世界第二部宪法)。另一个是11月11日,是波兰的独立日。

第一节课

第一、自主学习:

1.通过自学,我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词汇。我可以写:

聚乐杰布之队陈武馍焗面

()()()()()

雅雀无声黥布紫金仙木酒蒸

()()()()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参考书的帮助,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词。它们是:

3.我要把课文读几遍,才能读得通顺流畅。

第二,合作探究

1.独立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词。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创造性的识字方法。

2.仔细观察今天要写的.新单词,告诉我们写这些单词要注意什么。

3.讨论交流。课文里写了什么?

4.思考:这篇课文说了关于球员的什么?观众是怎么称赞他们的?用笔画出最感动的地方。

第三,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中最感人的句子。

第四,课堂测试

填空,明确课文的思路。

文中有()自然段。()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背景,()写了队员们讨论了一件“棘手”的事情,()自然段写了儿童队员参加国庆游行的情况。

第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带着感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感受大家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学习儿童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和博乐士的勇敢参与精神。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

一、自主学习:

1.听写单词。

2.请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带着感情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学习3-9自然段。

1.有些事情已经达成一致,但是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讨论。这是什么?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发言?

2.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玩家怎么看?大家满意吗?你经历了什么?

学习第十——十六自然段。

1.我们小组一起读课文。

2.你知道哪些关于伯乐当时心情的句子?用笔画。

3.讨论:为什么观众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阅读第12段,理解伯乐希的心情。

为什么你又说“这些家伙很棒”?

三,课堂小结

学完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都深受感动。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也检阅了他们美丽的心灵!

四,课堂测试

1.指导写作。

(1)看着团队中的伯乐,我想对你说:

(2)检查结束后,伯乐对母亲说。

2.抄写课文中的好词。

五,课后反思

小学三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18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通过句子比较,体会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3、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4、自选句子读一读或写一写。

5、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背诵。

3、自选句子读一读,写一写。

4、激发写字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写字。

教学难点:把字写得正确、规范、整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

二、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检查背诵课文3或5自然段。

引导:一只小喜鹊掉到了地上,被好心的郭奶奶带回了家,郭家母女对小喜鹊关怀备至请你背一背描写郭家母女关心、爱护小喜鹊的自然段。

从此,小喜鹊就离不开郭家母女了,小喜鹊都是怎样做的,你再背一背。

三、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

狂刮弱存至展跃止撒跳蛋

2、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合体字

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存至止可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也可以按笔画或笔画加部件的方法记。

注意:撒、坠、巢的读音

3、指导书写。

展:被包围部分是7画,不要在竖提旁边加一撇。最后两笔是撇、捺。

存:书写时注意“丨”、“子”的位置。

跃:右边是“夭”不是“天”

4、写生字。

要求:

a、从整体上去观察一个字,观察时,要用心地把字形记在心里,然后一气呵成,不要看一笔写一笔。

b、写好后,要对照范字进行自我反馈,要争取每写一个字都有所进步。

四、完成课后习题: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3个生字,希望大家记住所学生字,并能运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或“我知道的益鸟”为题写稿,向板报组投稿。

六、作业:抄写生字,读或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11、小喜鹊的两个家

展撒

课后反思:生字掌握的较好。

第二课时(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程理念:课文学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在学习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自学,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掌握学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真正原因。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话能力。

4、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以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以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难点: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真正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小喜鹊的两个家》,请同学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喜鹊有两个家

师:同学们你们有几个家呀?

生:一个

二、整体感知

师:奇怪了,小喜鹊怎么会有两个家呀?它到底有哪两个家呀?请同学快速读课文后告诉我答案。

生:一个是大喜鹊建的鸟巢,也就是它自己的家;一个是郭奶奶的家。(师板书:郭奶奶的家、小喜鹊自己的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书读得真仔佃!一下就找到了答案。下面谁再来说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使小喜鹊本来有自己的家――鸟巢了,怎么还会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自己的家?

(一天,狂风刮断了树枝,鸟巢从树上掉下来,三只柔弱的小喜鹊坠落到地上,其中两只当场就死了,只有一只幸存。被郭奶奶发现后,救回了家并对它关怀备至,使小喜鹊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狂风过后小喜鹊的家被破坏成什么样了吗?(指名说)

生:散了、烂了。

师:假如你在现场看到这种情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特别伤心、特别难过

师:那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生:立刻把小喜鹊救回家。

师: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同学们如果你们看到这种现象是不是也会这样做呀?

生:是

师:那好,带着你的感情出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是怎么做的?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指名读)

师:郭奶奶也跟你们的做法一样,把小喜鹊带回了家。下面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把小喜鹊带回家后是怎样照顾它的?请你在书上画下相关的句子(生自读)谁来说说。

生:①买漂亮的鸟笼;②每天用小米、鸡蛋喂它;③把长大的小喜鹊放飞。

师:你们能想象一下,郭奶奶给小喜鹊买了一个什么样的鸟笼呀?

生:特别大、特别好、特别漂亮。

师:它怎么个漂亮?

师:你们再想象一下郭奶奶平时是怎样照顾小喜鹊的?(提示:那么柔弱的一只小喜鹊在笼子里呆着多孤单呀,郭奶奶会跟它说什么呢?在喂小喜鹊吃食时又会对它说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照顾非常好、非常周到。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那好,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师: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一下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好到什么程度?

生:关怀备至。

师:你能给我们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吗?(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关怀备至”这个词,郭奶奶对小喜鹊怎么“关怀备至”了。

生:对小喜鹊特别的关心,特别的好,什么都为它想到了(吃的,喝的,住的,还陪它聊天)。

师:你觉得谁对你关怀备至呀?(困)

师:带着你的感情再给我们读读这一段。(指名读)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

过渡:

师:小喜鹊在郭奶奶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天地长大了,于是她们就把小喜鹊放飞了,小喜鹊找到了妈妈,回到了自己的新家,心情多么高兴呀!请你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来读读第四段。(学生出声自由读课文)

四、体会小喜鹊对人的友好

师:小喜鹊回到了自己的家,但是它忘记了郭奶奶一家人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呀?同学们快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1、〔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他们的不同。

①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

②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

③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2、读读这三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每一句都比前一句写的具体,生动。)

3、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小喜鹊与郭家母女的亲密程度。)

提示:①抓词体会。“立即”“跳跃不止”“撒娇”

②抓句子体会。“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方法:想象一下你躺在妈妈怀里撒娇是个什么样子呀?)

生: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师:你能读读第③句让我们也体会一下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好,就像一家人一样吗?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第③句。

师:文中还有没有说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好的句子,谁来给我们说说?

生:郭奶奶的女儿上班时,小喜鹊会跟随着她;郭奶奶的女儿下班回到家时,有时小喜鹊会在门口叫喳喳地迎接她。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一谈吗?(比如:你上学的时候爸爸妈妈把你送到学校,放学时又把你接回家。)

生:小喜鹊和郭奶奶一家很亲密。

师:你来给我们读读吧!

师:同学们也来读读体会一下他所说的。

师:还有没有。

生: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

师:小喜鹊为什么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呀?

生1: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

生2: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了。

……

师:你真是拥有一颗童心的孩子,把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了,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说的真好!

4、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下,小喜鹊为什么会与郭家母女相处的这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体会人对小喜鹊好,小喜鹊也会对人好,因为动物也是通人性的。)

5、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对小喜鹊的关爱?

①小喜鹊受伤了,郭奶奶把它救回家;②为小喜鹊买鸟笼,喂它小米和鸡蛋;(师:这些是最有营养的东西呀,也许平时郭奶奶自己都不舍得吃,今天为了受伤的小喜鹊也拿出来了。)③大喜鹊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又造了一个新家。(师:同学们对这一条可能会提出疑问了,这句跟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好没关系呀?我们再仔细想一想,实际上有没有关系,谁来给我们说说?生:有,郭奶奶如果对小喜鹊不好,大喜鹊就不会再在原来的地方做窝了。)④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跳跃不止;⑤郭奶奶的女儿上班,小喜鹊会跟随着上班,下班会在门口迎接;(师:小喜鹊和郭家母女那么亲密也从侧面说明了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⑥晚上在郭奶奶家过夜。(师:小喜鹊决得在郭奶奶家过夜安全,它才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呢?如果郭奶奶对它不好,它也就不会回来了。)

五、总结全文

师:回到我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小喜鹊为什么会有两个家?”谁来说说?

师总结:就是因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关爱,使得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产生了感情,才和郭奶奶一家相处的那么友好,小喜鹊才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才使得它有了两个家。从而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了一幅人、鸟共处的合协画面。

七、写作

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作为小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去关爱它们呢?请你以《关爱__》为题,范围:关爱他人、关爱集体、关爱动物、关爱社会、关爱世界、关爱自然等。展开思维的翅膀,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字数(300字左右)。

六、板书

11、小喜鹊的两个家

关爱

郭奶奶一家小喜鹊一家

友好相处

板书:在教学中,我选择了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句子训练,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