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

时间: 新华 三年级教案

教案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为教师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教学指导。怎么写好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1

师:自由读第三节,想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用“——”画出,然后向同桌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生物。

(生读、画、说)

师:谁来说说自己喜欢的生物及喜欢的原因。

生:我喜欢海参,因为海参很多,到处都是。

生:我也喜欢海参,因为海参爬得很慢很慢,懒洋洋的,真可爱。

生:我喜欢珊瑚,因为珊瑚颜色很美,形状也很美,像盛开的花朵,像美丽的鹿角。

师:大家想了解更多的珊瑚知识吗?请快速阅读拓展材料。

(课件出示)大海退潮了。海面上露出了美丽的珊瑚,有红的,有白的,还花的。它们一丛一丛,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扇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树枝。

人们看到珊瑚的色彩这样美丽,形状这样奇怪,以为它们是生长在海底的植物。其实它们不是植物,是珊瑚虫发泌出来的石灰质。珊瑚虫是浅海里的一种小动物,它们生活在海底洁净的岩石上,只有几毫米大,它们不断地分泌石灰质,这些石灰质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美丽的东西——珊瑚。

经过几万年,它们遗留下来的石灰质就成了珊瑚礁,再经过几万年,有的珊瑚礁露出海面,就是珊瑚岛。我国的西沙群岛,就是由许多珊瑚岛组成的。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再联系录像画面,还想说说珊瑚吗?

生:珊瑚有红的,有白的,有花的,五颜六色,异常美丽。

生:珊瑚有的像盛开的菊花,有的像一座宝塔。

生:珊瑚有的像美丽的扇面,有的像交错的树枝。

生:我喜欢大龙虾,因为大龙虾的样子很威武,划过来,划过去,威风极了。

师:大龙虾全身披甲,样子又这样威武,它像什么?

生:像一位去作战的大将军。

(师指导学生读描写海参、珊瑚、大龙虾的句子)

师:谁来说说鱼?

生:我喜欢鱼,因为有的鱼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生:我喜欢鱼,因为有的鱼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样子真逗人。

师:想像一下,头上长着一簇红缨的鱼儿像什么?

生:像一位美丽的公主。

生:像一位威武的大将军。

师:那么身上长着彩色条纹,又像什么呢?

生: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裳。

生: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挂着一道道彩虹。

生: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穿着一件迷彩服。

生: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画着一道道斑马线。

师:大家真会想像,把鱼想像如此美丽。大家除了欣赏鱼的美丽之外,还喜欢鱼的什么呢?

生:我还喜欢鱼的种类繁多。

生:鱼多才说明西沙群岛物产丰富。

师:找出鱼多的句子读一读,体会鱼得多,体会西沙群岛得富饶。

(生有滋有味地读)

师:鱼多得数也数不清,谁能用一个来概括?

生:不计其数。

(师板书:“不计其数”,指导学生用不同方法入情入境地读课文第三节)

师:这一节共写了四种生物,作者是什么方法来写的呢?

生:并列的方法。

师:这四种生物,作者用并列的方法向大家作了介绍,但没有用连接句,现在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两种生物写一写,要求中间用上连接句。

(生写,然后交流反馈)

生:海底各种颜色的珊瑚,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有的像交叉的树枝。最美的要算海里的鱼了。他们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穿了一件迷彩服;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像一位威武的大将军;有的浑身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生: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着。海里的鱼更多了。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不计其数。

生:……

[教学评析]

阅读心理告诉我们:要使语言文字升华为自我感受,必先将语言文字具体内化为可感形象,然后借助形象感悟进行理性提升。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案例告诉我们,拓展是一种有效手段。

本教学开放了教学时空,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渠道交流了信息。感知文本前,学生欣赏形声同步的课文录像,视听结合,眼界大开。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心中也油然升腾起对西沙群岛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学珊瑚时,既感知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字材料,学生看着读着新的材料,对珊瑚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教学鱼时,教师让学生想想这么多的鱼可用什么成语来概括,这样借助文本语言,又及时补充新的成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拓展,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获得了感知,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2

【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运用“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去理解体会重点词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模仿声音等手段,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你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2.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片段列举了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这些事物我们再熟悉不过,但正是我们没用心去聆听,失去了听的兴趣,因而什么声音也没听到。同学们,丰富美妙的声音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地倾听生活中平平凡凡、朴朴实实、普普通通的声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美妙演奏手风琴感受激动乐器虫鸣翻动歌曲

拂过温柔狂风合奏雄伟乐曲

威力打击热闹窗户雨滴汇聚小溪轻快散步

轻轻柔柔敲敲打打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哗啦啦唧哩哩淙淙潺潺

(1)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2)教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奏”读“zòu”,不要读成“zhòu”;“喳”读“zhā”,不要读成“zā”。

4.引导学生积累拟声词。

(1)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叽叽喳喳”这样的词语。

(2)交流体会: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

(3)在平时的阅读和交流中你都积累了哪些拟声词?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课件出示:

水声:叮咚淙淙滴沥淅沥哗啦滴答咕嘟扑哧扑通

鸟声:布谷喳喳啾啾啁啾叽叽嘎嘎咕刷啦扑棱

动物:唧唧喔喔咕咕嘎嘎呱呱喵喵咩咩哞哞汪汪吱吱

人物:扑哧喃喃哈哈呵呵嘿嘿

树声:喀嚓嘎巴簌簌唰唰

(5)学生阅读积累。

5.指导写字。

(1)师强调并范写“滴、敲、演”等字。“滴”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敲”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支。”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投影展示优秀写字作业。

三、读通课文,熟悉内容。

1.解除了生字词的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地把课文读下来了,自由读读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节序。(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节序)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3.指名读(任意选择课文某一小节)教师与同学予以点评。

4.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风、水、动物)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指导朗读: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指名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全班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

②教师评议小结:你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

③指名读,教师作适当评价和指导。

(3)谈话过渡:微风是轻柔的,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

(4)指导朗读: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你们都听过狂风吹起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生模仿狂风吹起的声音:“呜呜呜!”)

②你看,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吗?(学生自愿举手试读,师生评议,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5)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壮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的读一读好吗?(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6)教师小结:这段文字写得真美,作者在这里先写了微风的温柔,再写了狂风的雄壮,用这种对比的方法,写得如此生动细腻,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7)谈话过渡: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喜欢水的同学们,你们都勾画了哪些句子呢?把你的感受和我们说一说吧!

2.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这声音多好听,这声音多美妙。像这样描写声音的词,我们叫作拟声词。谁能把小雨滴落在这些不同地方发出的美妙声音,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自愿举手朗读)

②指导朗读:在同学们的阅读声中,我仿佛感觉到这些小雨滴落到树叶上了,声音那么清脆好听。这些小雨滴落到房子上了,多么深沉有力。这些小雨滴落到窗户上了,像风铃一样清脆悦耳。

③自由朗读。

(2)课件出示句子: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朗读。

②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就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谁来读一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③个别读,齐读。

(3)教师小结过渡:从一首欢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水真是大自然里的音乐家。快来看啊,大自然的动物歌手们也来了,生活在这充满音乐的自然里,他们多么快乐啊!谁想读读这一段?

3.生自主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句子分角色读。

①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②走在公园里,;

③坐在一棵树下,;

④在水塘边散步,。

⑤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

!”

四、诵读课文,背诵积累。

1.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2.小组合作,互相检查。

3.小组代表,展示背诵。

五、拓展延伸:

现在正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春天,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走进公园里,去倾听一下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它的美妙,或许你还会有新的发现。

请把你的发现和感受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21大自然的声音

风呢喃细语

美妙水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动物唧唧喳喳唧哩哩

…………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选自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旨在通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习作方法,提高习作水平。本单元主题为留心观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为写作提供素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学词、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然后进行集中指导书写。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观察”也并不陌生,在一年级科学课上就开始有所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实践,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猎。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观、手摸、耳听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但是对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的了解还不够,对细致观察的方法还不够明晰,对针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习作更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知道作者仔细观察了哪些事物,并说出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初步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2、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讨论,关注翠鸟的外貌描写,体会翠鸟的美丽外形;关注翠鸟捕鱼的动词,感悟翠鸟捕鱼的敏捷;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之美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认读写生字;认识翠鸟,感受自然之美。

难点:体会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观察生活,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从而认识“鹦鹉”一词。提问:你喜欢这只小鸟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2)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搭船”一词。提问:你搭谁的才车或船去过哪里?(生回答之后做简要点评)。一次,一只比鹦鹉还漂亮的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这是一只什么鸟?它要做什么呢?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将抽象的汉字转化为具象的图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自然引入本篇课文。

二、复习巩固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声音洪亮)。

(2)脱离课文单独出示生字让同学们认读,全对的给一张贴纸。

设计意图:检查第一课时学习情况,为深入研读做准备。

三、深入研读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①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鸟?②这只鸟长什么样子?③这只鸟的动作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分小组展示。

①翠鸟。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并齐读: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哦,我明白了,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②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板书:嘴——红色;羽毛——翠绿;翅膀——蓝色。得出:外形美丽。

③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标出表示翠鸟捕鱼的动词(冲飞衔站吞)

问:从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翠鸟的动作敏捷)

问:还能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一下子;没一会儿。)

板书:冲、飞、衔、站、吞、一下子、没一会儿。得出:动作迅捷。

我们一直在说翠鸟,翠鸟在哪儿呢?(船头)

在船头干嘛呢?(搭船捕鱼)

船上除了翠鸟还有谁?(“我”、母亲、船夫)

你觉得鸟与人相处的怎么样?(和谐)

小结:正因为人不伤害鸟,才欣赏到了鸟的神奇美丽,也正因为鸟喜欢人,才生活得这么快乐,才出现了这么和谐的画面,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把这一中心思想表达了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课文,得出作者从外形和动作两方面对翠鸟进行了描写,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为自己的以后的习作提供方法指导和素材积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拓展延伸及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同小组的一起交流一下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2、课下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和动作自己动笔写一篇小习作。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39;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完成课后的习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过程与方法:

注意考虑所提问题的意义、价值和启发性;提问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学生思维水平和实际能力;提问应紧扣中心、重点、难点、疑点、关键词语和句段,并使问题系统连贯,合乎逻辑顺序;语言要简明;以思考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要面向大多数及全班提问,必要时,可将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种水平,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间隙给予全面评价,要鼓励多于批评。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字词卡片。

2、与课文插图一样的挂图或录像片。

学生准备:

课前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识字

谈话揭题,理解“检阅”:

1、回忆大阅兵仪式。

2、师小结:像这样的,在重大的节日或庆典中,各个方阵以统一的着装,整齐划一的步伐接受国家领导、外国贵宾及广大群众检查观看的隆重的仪式就叫检阅。板书:检阅

3、如果你就是检阅队列中其中的一员,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4、补充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检阅》齐读课题

理解“检阅”的意思。什么叫检阅?那么,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隆重盛大的检阅的场面吧!

1、观看课文教学挂图。

2、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思考,并讨论自己的发现。

3、体会“检阅”一词的意思。

二、合作交流

1、要求:

大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难读的做上记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语

出示课件:

俱乐部主席台观众队伍局面

广博截肢拄拐洪亮纠正

沉默羡慕情不自禁鸦雀无声

指名读正音

男女生对读

指导书写:慕截

品字形结构:众磊焱等

1、读课文。

2、试着认读生字。

3、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看图听音乐,说说你从歌词和图画中都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

2、大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曲创作背景:

每当唱起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想起刚刚过去,或者早已逝去的童年。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50多年来,乔羽共创作了1000多首歌词,每首都不过数百甚至数十字,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品味着抒情的歌词,心头却会涌起纯真、振奋、美好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

(方法提示: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轮读;同座互相抽查。)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认了字,又读了词,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后还可以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3、指名读,检查生字和课文的认读情况。

4、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精读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同座互相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并说说诗歌写了什么。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浪、周、轻、凉”,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轻”,右边的书写要重点提示。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五、课后作业。

1、认读生词。

双桨、推开、倒映、白塔、凉爽、幸福、波浪、四周、轻轻、安排、做功课

2、写出下列多音字的两个不同读音,并组词。

倒()()()()中()()()()

3、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生词,学会书写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认识到要好好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教师质疑:课文诗歌有三节,分别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你会用怎样的感情来读?为什么?

2、小组选择你喜欢的一节探究学习。教师听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提示: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词,分为三个小节,每节的结构基本一致,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作者在描写景物是按照从远到近,从静到动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远处的白塔、绿树、红墙,后写水中的鱼儿。同时在写鱼儿的时候,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描写手法。最后一节是写小伙伴的质疑“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可以在学生的自我感悟中的出答案。歌词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每一次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朗读的情感也应该不一样,第一次是被美丽的风景陶醉,可以读的轻柔一些;第二次是面对活泼的小鱼,可以读的轻快一些,最后一次出现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快乐,语音可以适当的提高,读出愉悦欢快的感受。

4、学生感情朗读全文。

5、练习背诵课文。

6、指名背诵课文。

三、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洒、做、课、排”,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洒”,右边是“西”。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侧、欣”等13个生字,读正确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迭词以及“抽、封、浸、献、刮”等动词;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初步学习“是……也是……”句式;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3.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领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侧、欣”等13个生字,读正确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2)多媒体出示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画面或挂图,教师引入课题: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瞧!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想去旅游吗?

你们是明媚的春天去,还是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树叶繁茂的夏天去,还是在白雪覆盖着群山的严冬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让我们一直随作者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出示1)

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认读生字词。

(1)同桌互读,正音,评议。

(2)(课件出示3)多媒体出示文中词语。(词语中的生字标注音节。)

nǎodɑiyándǎnɡkùxīng

脑袋严实挡住宝库小兴安岭

shìxiàntánxiǎnruǎnɡuā

视线花坛显得松软刮过

cèrǔjiànshāoshècáilín

侧着乳白利剑树梢宿舍药材来临

xīnjìnxī

欣赏浸在膝盖

(3)指名读,集体评议、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侧材”,翘舌音“视软乳梢舍”,前鼻音“严线坛显软”,后鼻音“兴”。

另外,多音字“兴”,文中读“xīng”,组词“小兴安岭”,还有一个读音是“xìng”,组词是“高兴”。多音字“舍”,文中读“shè”,组词“宿舍”,还有一个读音是“shě”,组词是“舍得”。

(4)开火车读。

(5)齐读。

3.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学习小组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每段写的是什么?

(1)学习小组讨论:课文按时间顺序(春夏秋冬)进行描写。

(2)讨论交流归纳自然段的段意。(课件出示4-9)并出示有关图片。

①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②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

④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

⑤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

⑥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3)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三、识记生字,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10)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脑袋严实挡视线坛显材软刮库”。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识字:脑袋挡线材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视:见+礻刮:舌+刂

坛:云+土字旁软:车+欠

(3)组词巩固:严实显现软和刮胡子

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3.师重点指导“线”。

“线”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边比“戈”多一横。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播放课文范读录音。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简单地说说吗?

(引导学生简单交流:春姑娘来到了小兴安岭,给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溪水欢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似乎想告诉人们春天到来的消息。夏天,小兴安岭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舒展着婀娜的身姿。秋天也不甘示弱,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庆祝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冬爷爷赶着马车也来到小兴安岭,踏上松软的白雪,去寻找小动物朋友们的足迹。)

3.这节课,老师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几张小兴安岭的图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4.(课件出示12)多媒体配乐滚动播放小兴安岭四季图片,学生欣赏风景。教师随滚动的图片简单介绍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被小兴安岭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小兴安岭这么美,我们就继续到那儿去旅游。你准备在生机勃勃的春天去,还是在果实累累的秋天去?或是在夏天去欣赏枝叶繁茂,还是等到冬天欣赏白雪皑皑,结交那儿的小动物朋友?简单说说原因。

(二)作者在课文中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满足同学们想去旅行的愿望。

(三)你喜欢哪个季节就去读相对应的自然段。(学生自由读相应的课文,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找出欣赏或感兴趣的景物,并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绘画、表演、理解词语等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四)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全班交流:

1.春天: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如:(1)“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课件出示13)

“抽出”写出枝条快速有力地长出来,“嫩绿”反映出春天新生树叶的样子和颜色。(板书:抽出树枝)

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树木的喜爱。

(2)“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课件出示14)

“汇”写出雪化成水的动态美。“淙淙”写出溪水流淌美妙的声音。

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溪水的喜爱。

(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课件出示15)

这段话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小鹿生活的快乐,也体现了春天的美好。

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表现小鹿的快乐生活。

(4)指名读,读出生机勃勃的景色,读出对春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喜欢这节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这段课文。(板书:生机勃勃)(课件出示16)小兴安岭春景图

2.夏天: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再来欣赏夏天的小兴安岭。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课件出示17)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挡”“遮”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繁茂的特点。(板书:葱葱茏茏万物生长)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课件出示18)

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这里的“浸”是“浸泡”的意思。你要是置身其中,就像置身于神秘的仙境中。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课件出示19)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穿过树梢的太阳光比做利剑。使内容形象生动。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课件出示20)

写出了花的种类多,色彩艳丽,把开满鲜花的草地比作大花坛。

指导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5)指名读,读出对夏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喜欢这节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这段课文。(草木茂盛,野花盛开,白雾迷茫,阳光明媚,构成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夏景。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节特点。)

3.秋天: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天的小兴安岭哪些景物吸引了你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秋天森林中的变化: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课件出示21)(板书:落叶飞舞)

指名读,男__比赛读。读出这一切变化将小兴安岭装扮得更加美丽,读出对秋天小兴安岭的喜爱。

(2)在这美景之中人们有哪些收获: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课件出示22)(有关图文)

指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秋季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是多么令人惊喜!事实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宝。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物产?(小兴安岭还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素有“红松故乡”之称。地下矿产丰富,以黄金最为突出。盛产兴安岭落叶松、红松、云杉,还有珍贵毛皮兽。)(课件出示23)小兴安岭秋景图(板书:果实累累)

4.冬天: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的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板书:雪花纷飞)

(2)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板书:动物过冬)

(3)学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24)小兴安岭冬景图

(五)教师总结:这节课上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互相交流)

作者也从心中由地发出赞叹。引读最后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__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板书:大花园巨大宝库)

引导学生用“是……也是……”说句子

预设:我们的校园是个美丽的花园也是我们成长的乐园。

(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学习本课特点写景物的方法,观察校园内的景物四季的变化写一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3.发挥想像,仿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体会拟人句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花的图片,指名读花上的词语。

2.过渡:读了上面的词语,同学们一定会想起我们上节课学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花的学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首散文诗。(板书课题)

3.让我们大声地、美美地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复习词语导入,意在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同时自然引入新课。]

二、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一)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

(1)引导学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轰响”来想象画面。

(2)播放雷电交作的图片和声音,直观感受“雷云在天上轰响”。

(3)“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读到这一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呢?

(4)小结: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东风以人的特点。东风可以“走过荒野”,可以“吹着口笛”。这种写法多么形象生动啊!

2.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第1自然段时,运用了“抓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的读书方法。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生的画面。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2、6自然段。

1.过渡:下面我们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第2、6自然段的内容。请同学们放声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可以用笔画一画能让你看到画面或听到声音的重点词语。

2.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1)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群一群”想象花很多,抓住“跳舞”“狂欢”来想象花随风摆动、特别开心的情景。

(3)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3.学生汇报第6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1)课件出示: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2)指名汇报。

预设1:“簌簌地响”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树叶扇动的美妙声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音乐。

预设2:“互相碰触”让我们想象到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似乎在欢呼、在摇摆;“拍着大手”仿佛让我们看到黑云在翻滚,仿佛听到了那隆隆的雷声,像是雷云在为花们鼓掌。

预设3:通过“冲”这个字,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快地出来,像孩子一样着急出来。

(3)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花好看吗?(引导学生抓住“紫的”“黄的”“白的”这几个词,看到花的五颜六色,非常鲜艳。)

(4)指导朗读。

三、激发想象,体会童真

1.小组合作学习第3~9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孩子都产生了哪些想象,哪些想象比较有趣。

2.学生汇报自己感兴趣的想象内容。

预设:

(1)文中的孩子想象了地下有花的学校,那些跑出来的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学生。

(2)他们也要做功课;他们要是放学以前出来玩,是要被老师罚站墙角的;他们也会放假,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想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3.同学们,为什么说他们的.家在天上呢,说说你的理由。

4.小结:多么奇妙的想象啊!想象时要大胆独特,想象时要联系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定会让我们体会到更有趣的事情。

5.指导朗读,感受想象的奇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丰富细腻的想象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使训练语言与想象力相融合。在朗读中,读出孩子的天真、烂漫,读出童真童趣,以达到课标中“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的要求。]

四、想象练笔,拓展阅读

1.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想象花们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想一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用几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小练笔:“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例如: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五、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童趣的语言记录这个美丽的世界。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10

教学要求:

1.借助阅读,在观察、想象、发现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学会有理有据的预测故事将要发生的事情。

3.合理地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学会通过故事情节预测故事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童话乐园里,他是谁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打开课文之前,让我们看看胡萝卜先生给我们布置了哪些任务?

(1)自由读课文五分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真读课文,看看在胡萝卜先生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2.本课中出现了几个生字,谁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读看。

a.指名学生读。

b.加上拼音读。

c.让我们将词语送入句子读一读。

我们刚才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胡萝卜先生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谁来完成第二个任务呢?能告诉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环节。

1.孩子们,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因为近视而漏刮了一根。这根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疯长起来。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浓密的胡子令胡萝卜先生很发愁,但这根胡子在别人看来却有着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用处。(大屏幕出示这段内容)

a.读课文的时候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份子,就能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自由练读)

b.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对自己来说是烦恼,对别人来说呢?

c.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了小男孩解决了什么难题?

d.帮助鸟太太解决了什么难题?

e.还有可能帮助谁解决什么样的难题?想一想,说一说。

所以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

4.设疑感悟: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可是,胡萝卜先生是那么喜欢自己的胡子,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胡子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会生气吗?为什么?想一想。

小结:我明白了,胡萝卜先生不会生气还会很快乐,因为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可是假如有一天,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没有了,他还会快乐吗?不管快乐还是不快乐,我们都能感觉胡萝卜先生有一课乐于助人的心。

四、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帮助了那么多人,让那么多人快乐。当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画笔画下来并写一写你的故事吧。

(2)评价交流。

板书设计: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胡萝卜的长

胡子帮助了小男孩→替代风筝线

鸟太太→替代绳子晾尿布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第一段。

导学流程:

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对他们的欢迎?

(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2、板书课题:掌声(学生齐读课题。)

3、声能传情,读课题也要有讲究,怎么读,就能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热情?(生读得更热情整齐些了。)

4、你在什么时候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学生自由说。)

5、在别人送给你掌声时,你谢过人家吗?(大部分同学没有)带上你心中的那份谢意,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设计意图:重视提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储备,感受掌声的作用。语文不用概念说话,它是感性的。

二、读准词句,整体感知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并借助拼音读准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词是很容易读错的,请留意一下。(学生自由通读课文。)

2、出示本课词语,在字音方面,你认为哪几个词是最容易读错的,给大家提个醒。交流:

(1)落[lào]下:反复正音,直到读准。

(2)麻[má]痹[bì]症[zhèng]:字音读得准,但感觉不够准,(指着麻痹症的偏旁)这是什么?(病字框),是啊,这是一种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传染病,严重时导致残疾甚至瘫痪。有病了身体就不舒服了,那该怎么读啊?(生皱着小眉头读。)

3、同桌互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

5、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容易,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

“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舍得花时间逐词、逐句、逐段地读,必要时教师还要作示范。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听互读是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话也包括“你读我读”,在互读互听中夯实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基础。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1、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外貌及性格特点的词句。

2、交流自学成果,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随机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静是什么意思?你从“默默地”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2)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①学习生字:‘姿、势’老师范写,学生也认认真真地写一遍。

②英子的走路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联系下文的“一摇一晃”来理解“残疾”一词。

③体验说话:英子走路“一摇一晃”,她不能像我们一样。

④她是多么难受啊,带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

(3)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①用心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英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从“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这三个词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是啊,我们带着一种感动,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体会到了她的孤单和自卑。现在你会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好第一段话呢?试一试!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与英子对话,真切地感受、体验英子的内心世界。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想想哪些笔画特别需要提醒。

2、重点探讨“烈、著”这2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范写。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并及时进行指导、评价。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12

教学要求: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二、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

(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

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学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

o野花

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导读出野花的美。

o树木

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自己练习读。指名读,请小老师给他评一评。指名读。

②观看展示夏天美景的视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

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

①出示描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这个学生谈谈为什么认为春天的景色最美。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重点指导:

o写小鹿的句子

自己读写小鹿的句子。你能读懂了吗?谁能加动作读一读?全体学生起立加动作读写小鹿的句子。

o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把“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为什么?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

②春天的这一段,老师也很喜欢,我想读读行吗?教师看着屏幕配乐读该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③指名配乐读该段。学生齐读,能背的站起来背。

2.总结学法,自主运用: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要求:

①看一看,4、5自然段描写了秋、冬季节的哪些景物;

②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用“_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

③抓住划“________”的词反复读句子,体会景色的美。

④读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要求:有不同意见的,一起讨论,看看哪种意见;在自学过程中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请小组内同学帮忙。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①这两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择机请喜欢野果、小动物的同学站起来读有关的句子,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四、总结,深化认识。

1.学完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述:树多、景美

分述春夏秋冬

总结:花园宝库景色美丽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3、介绍诗的作者:杜牧,是我国唐代的诗人。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画出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于、径、斜、枫

3、说说记字方法:

于:同“干”比较。

枫:用旧字“风”带出“枫”。

4、描红、临写。

5、再读古诗。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1)自学:

借助注解或工具书弄懂诗意。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

3、品析诗句,深入体会感情:

(1)读诗,从那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根据诗句发表自己的见解)

(2)看图想象: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不禁停车观看,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如果你就是诗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

(3)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师生齐背。

四、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重点句体会寓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头饰。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顺势导入

1、你对自己的长相哪里最满意?为什么?

看看老师的左右手,哪只漂亮些?(左手)对,所以老师把漂亮的戒指也带在左手上。可左手右手各能做些什么事呢?(对比右手虽不好看,但比左手更有用处)

2、有只漂亮的梅花鹿也跟我们一样,对自己的模样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一起去书中认识认识这只梅花鹿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新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用开火车、请小老师等形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1~10段

1、文中的梅花鹿对自己的模样满意吗?它最喜欢自己的哪些部分,对自己的哪一部分最不满意?(自读、勾画、汇报)随机理解赞叹匀称赞不绝口欣赏陶醉等词。

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巩固赞叹赞不绝口欣赏陶醉等词的理解。

四、学习11~13段

1、出示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自读第11~13段,说说是指的什么?随机理解抱怨没精打采等词。

2、指导感情朗读。随机体会逼近犹豫挣脱拼命等词。

五、表演、复述

小组内完成,班内展示。

六、揭示寓意

1、看完同学们的表演,你对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七、课外阅读

介绍《伊索寓言》,请生进行课外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简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板书

私塾读书像唱歌

唯有一人壮胆问边学边问

27不懂就要问学生惊呆静无声

戒尺拿起厉声道收获多

先生细讲学生听

1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