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简短语文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准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三年级上册简短语文教案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三年级上册简短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上册简短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富、饶”等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会写“富、忧”等12个生字,会写“群岛、位于”等27个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能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5、能选择一幅画,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重点】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
展示图片:
教师提示: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我们一起去西沙群岛,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板书:18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富、饶”,理解词语“富饶”财富充足;物产丰富。)
质疑课题:为什么西沙群岛是个富饶的地方?(学生大胆猜测。)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神奇世界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趋力,把学生自然地引到本课的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介绍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与东沙、南沙、中沙群岛共同称为南海四大群岛。有宣德、永乐两岛群和其他岛礁。主要岛屿有永兴岛、赵述岛、珊瑚岛、甘泉岛、中建岛、东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西沙群岛上栖息着鸟类四十多种,素称“鸟的天堂”。最有趣的是鲣鸟,它会在大海中给渔船导航,渔民们称鲣鸟为“导航鸟”。西沙群岛是我国主要热带渔场,那里有珊瑚鱼类和大洋性鱼类四百余种。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海产品主要有海龟、海参、珍珠、贝类、鲍鱼、渔藻等。西沙群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雨量充沛,岛屿附近海域的水温年变化小。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西沙群岛奇特的景观。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学习生字
①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课件出示)
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③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富饶风景优美瑰丽无比岩石海参龙虾划过来威武鸟粪祖祖辈辈建设
(重点指导生字“饶、参、社”为翘舌音;前鼻音“岩、参、粪”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四字词语:风景优美瑰丽无比祖祖辈辈
(3)学习多音字:数(shùshǔshuò)参(cāncēnshēn)
划(huáhuà)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a、各种各样的鱼多的数不清。
数(shùshǔshuò)
shù1>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如数目、数量、数词、数控等;2>几,几个,如数人、数日。
shǔ1>一个一个地计算,如不可胜数、数九;2>比较起来突出,如数得着;3>责备,列举过错,如数落;4>谈论,述说,如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shuò屡次,如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b、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参(cāncēnshēn)
cān1>加入在内,如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等;2>相间,夹杂,如参杂、参半等;3>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如参考、参照、参看、参阅、参检等;4>探究,领悟,如参悟、参透、参破、参禅等;5>旧指下级进见上级,如参见、参拜等;6>弹劾,向皇帝告状,如参奏、参劾、参革。
shēn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参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2>参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3>中药名——人参。
cēn参差,长短不齐,如“参参不齐”、“参参错落”。
c、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划(huáhuà)
huá1>用桨拨水使船行动,如划水、划船、划艇等;2>合算,按利益情况计较是否相宜,如划算等;3>用刀或其它东西把物件分开或从物件上面擦过,如划一道口子。
huà1>分开,如划界、划分、划时代意义等;2>设计,如计划、筹划、策划、出谋划策等。
②读一读:
a、他朝(cháo)着朝(zhāo)阳的方向慢慢走去。
b、李晓丽和妈妈一起参(cān)加了亲戚的婚礼,宴席上的鸡丝海参(shēn)汤味道鲜美。
c、董青云计划(huà)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和爸爸一起去公园划(huá)船。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瑰丽】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绽开】异常美丽。
【蠕动】(草木)茂盛而繁密。
【茂密】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栖息】物产多;财富多。
【富饶】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主要描述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四、学习“会写字”
富优浅错岩虾挺鼓数厚宝贵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求写的十二个会写字,以左右结构的为主。但这些字左右两部分大小的比例,高低、宽窄都不尽相同。仔细观察课文中的生字,会发现“优”“浅”“错”“挺”要写得左窄右宽;“虾”“鼓”“数”要写得左右均衡;写“岩”的时候,“山”“要变扁,“山”写在横中线的上方,石”要变短,写在横中线的下方;“贵”字的上半部分要写得扁长些,最后一横也要长。)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岩、贵”和左右结构的字“挺、鼓”,学生练写。
富:上下要写紧凑,“宀”要宽,中间一”“口”要窄,“田”稍宽扁。
优:左窄右宽。“尤”的横稍向上倾斜,右上角有一点。
浅:右边两横稍短,都稍向上斜,斜钩要长,右上角有一点。
错:“昔”上边第二横和第二竖都略长,下边“日”稍扁小。
岩:“山”要扁;“石”的横略长,撇在横的靠左位置,上边不出头。
虾:“虫”的“口”略扁,中竖要长;“下”的竖要长。
挺:整体要写紧凑;中间是“廴”不是“辶”;“壬”要小。
鼓:左边横间距均匀,右边的横撇注意穿插。
数:左右略窄。“米”的下撇稍长;“攵”的撇上面不出头。
厚:“厂”的横稍短,撇伸展,“日”稍扁,“子”的横要长一些。
宝:“玉”最下边一横最长,右下角有一点。
贵:上宽下窄,下边一横要长。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学习课文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既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也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群岛山崖峡谷岩石珊瑚鹿角海参红缨鸟粪肥料
(2)表示动作的词语:绽开分枝蠕动栖息建设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富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瑰丽无比各种各样威武成群结队圆溜溜茂密宝贵
(4)描写颜色的:五光十色深蓝淡青浅绿杏黄
(5)叠词:各种各样懒洋洋飘飘摇摇圆溜溜祖祖辈辈
2、练习运用:练习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说话。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重点)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
2、问题激趣:谁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图片上的内容?也可以发挥想象说说自己的和猜测。(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言。)
3、西沙群岛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齐读课题。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文描述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作者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板书:总起美丽富饶)
2、“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子?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方法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
①概念: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态度,抒发自己情感的句子。
②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③运用:本文再第一自然段概括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文章的中心句,只要抓住这句话,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
4、再读课文,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把它圈出来。
(1)指名发言。
(2)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水、海底和海岛三方面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分述:海水海底海岛)
三、品读释疑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第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第二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了解“群岛”的意思。(岛屿是指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而且能维持人类居住或者本身的经济生活。(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客观上来说,可使用的食物、淡水和居住场所就是能够支持人类居住的岛的主要特征。只要这三个基本条件存在,我们就可以认为此岛能够维持人类居住,而无论其可以维持多久,也不论这种居住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岛拥有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在狭小的地域集中2个以上的岛屿,即成“岛屿群”,大规模的岛屿群称作“群岛”或“诸岛”,列状排列的群岛即为“列岛”。而如果一个国家的整个国土都坐落在一个或数个岛之上,则此国家可以被称为岛屿国家,简称“岛国”。)“南海的”是说(西沙群岛的位置在南海)。
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岛,同时通过交流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3、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1)什么是“五光十色”?“瑰丽”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西沙群岛海水图片,小组交流。)
(2)指名回答,教师小结:这一句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五光十色”指颜色多,“瑰丽”是颜色特别艳丽、好看。用“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说明海水的颜色很多,很漂亮。(板书:瑰丽)
4、课件出示: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这句话点明了什么?(点明了海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
(2)课件出示海水海底纵切面的图片,鼓励学生看图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因为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海底是山崖,海水浅,颜色就淡一些;海底是峡谷,海水深,颜色就深一些。所以从海面看,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5、了解构段方试:
(1)课文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本段共有三句话,是围绕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的意思写的。)
(2)每句话之间是怎样连接的?(第一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色彩;第二句具体讲海水的种种色彩;第三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关。这三句话先讲结果,后讲原因,中间用“因为”连接起来,是因果关系的句式。)
6、课堂练习。
(1)因为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所以______________。(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
(2)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
7。教师小结,联系上下文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8。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师生评议,指导朗读,读出惊叹和赞美的语气。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自由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教师用“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检查自读情况。
(1)本段有几句?(本段有三句话。)
(2)介绍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三句话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3)指名分句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是怎样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
3、师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①“各种各样”说明了什么?(“各种各样”说明珊瑚的种类很多。)
②你从“绽开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感受到是什么?(“绽开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是说海参的形状像花朵、像鹿角,这是一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珊瑚的特点是:颜色鲜艳,样子奇特。)(板书:珊瑚)
③仿照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操场上,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跳绳、有的跳皮筋……真热闹!)
(2)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
①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你能说明理由吗?(“到处”一词写出了海参多,“懒洋洋”描绘出海参蠕动的样子,用词很准确,写出了海参的悠闲、自在。)
②“懒洋洋地蠕动”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懒洋洋地蠕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海参的动作与姿态。)(板书:海参)
(3)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①这句话运用了说明方法来描写大龙虾?(写大龙虾运用了拟人写法。)
②你就得哪个词语用得好?能说明理由吗?(“披甲”和“威武”把大龙虾的样子逼真的描绘出来。)(板书:龙虾)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小组交流学习。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西沙群岛的海水里鱼多。)
(2)这个自然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了几层意思?(第一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总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非常多。第二句采用排比的句式连用四个“有的”,具体介绍了海里的鱼的种类繁多。第三四两句概括总结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多,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形象地写出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①“成群结队”说明了什么?“好看极了”说明了什么?(“成群结队”说明鱼特别多。“好看极了”说明鱼的形状美。)(板书:鱼多美)
②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头上长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遥遥;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
①自由朗读。
②互相交流:这段话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描写了什么?(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了西沙群岛的海里各种鱼的外形特征。)
③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④练习说话:试着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4、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各种各样的鱼多的数不清。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你喜欢这个句子吗?为什么?
①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读这句话的感受。
②指名发言,教师小结:这里的“一半”并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西沙群岛里的鱼十分的多,多得像海水一样到处都可以见到鱼。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形容鱼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得恰当,而又形象
③课件出示:这是一个夸张句,它和“成群结队”一样都是说明“鱼数不清”。
(2)此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夸张句,更加形象的说明西沙群岛里的鱼确实很多。)
5、教师引读: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鱼儿的多和美,在朗读中重点突出描写鱼的颜色、形状、动作的词语,表现鱼的多姿多彩。
(五)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课堂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四句)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这段话是怎样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这段话通过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
4、课件出示: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也是非常保贵的肥料。
①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能说明理由吗?(“茂密”说明树特别多;“遍地”说明蛋多;“厚厚的”说明粪多。)(板书:鸟多)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突出“茂密”“遍地”“厚厚的”等词语,表现出“多”。
5、说话练习: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6、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六)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句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1)小组互相交流:为什么说“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2)全班交流,教师介绍相关资料:西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旧唐书》记载从唐朝起,中国政府开始正式管理海南岛以南海域。古代这里被称为“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早在隋代,中国已经派使节经南海到过今天的马来西亚,唐代高僧义净亦由此到达印度。古代那些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这里又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3、理解句子“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大胆推测: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怎样美丽,怎样富饶?(学生交流)
(2)指名发言,教师评议。
(3)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句话与第一句的作用类同,不仅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而且与第一自然段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板书:总结美丽富饶)
(4)引导学生交流文章的写法。
从全文看,课文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安排材料。可分为三大部分:先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概括介绍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然后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包括四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面的色彩、海底的物产、岛上的鸟。这样很有条理地写出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结尾一段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总结了全文的内容,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与开头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而完整。
4、指导朗读。
(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八)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作者在每个方面中都写到的是什么景物?是怎么写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作者描写海水是抓住颜色瑰丽来;写海底是抓住珊瑚、海参、大龙虾的形状和动作来写的和鱼的数量和形状来写的;写岛上是抓住鸟多来写的。作者每写一处都抓住了典型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四、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之后,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进行升华。使学生更加喜爱西沙群岛,进而升华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学习方法指导。
1、说说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我们有时候在写文章时总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个意思往往会在文章中直接表达出来,让人一读就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我们称这样的句子为为中心句。本文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出西山群岛的特点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朗读课文时我们首先理解了这个中心句的意思,就能把握全文的重点。习作时,学习使用中心句,就能使习作内容表达的更清楚、更有条理。
2、举例:
奶奶肚子里的“老话儿”特别多,用“老话儿”教育我们是奶奶的法宝。我吃饭“挑食”,她就说:“吃食勿抢,到老勿长。”爸爸妈妈不注意勤俭节约,她便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奶奶还有很多“老话儿”。她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树要修,孩子要教”,“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段文字就是围绕“奶奶肚子里的“老话儿”特别多,用“老话儿”教育我们是奶奶的法宝。”这句话写的,围绕中心句选择了6句老话组织材料。
3、练一练:写一段学校的场面,注意围绕中心句写。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宝岛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并积累了优美词句,丰富了语言的积累。(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七、主题延伸
1、延伸交流:
多么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搜集西沙群岛的其他资料,利用班会课召开《西沙群岛介绍会》。
提示:可以介绍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历史文化、地质特征、旅游前景、军事作用等。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
(一)阅读《庐山的云雾》思考:
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庐山的云雾描写具体的?
(二)阅读《锡林郭勒大草原》思考:
1、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西沙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怎样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在教学中一方面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借助图片直观地展现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西沙群岛的有关图片,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西沙群岛感知认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同桌读、范读等。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练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中,出示问题这段话是怎样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了解这段话通过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
不足之处: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抓住时机安排画一画、演一演等课堂活动。如开展“我是小画家”活动,让学生用简笔画画一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如开展“我家在海洋”活动,鼓励学生以海底动物的身份,通过、播音员美读这些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三年级上册简短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水泥、排列、规则、迟到”等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词典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
3.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梧桐树树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2.寻找能体现秋天美丽的物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出示梧桐树的叶子)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叶子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片叶子像什么吗?
2.是呀,在作家张秋生的眼中,这梧桐树叶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板书:金色巴掌)那铺满这样叶子的水泥道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
3.板书补全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由实物引出,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一拼,也可以问问同桌,争取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1)自生由读一读要求会认的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与同桌交流,自己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认,交流识记方法。
(3)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其中生字是带拼音的。开火车读这些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水洼wā脚印yìn凌línɡ乱增zēnɡ添棕zōnɡ色雨靴xuē
(2)课件中的词语去掉拼音,请同学读一读。
(3)抽读、开火车读字卡。教师强调:“增、棕”是平舌音。
洼印凌增棕靴
(4)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认?其他同学有哪些好方法呢?
(5)教师适当点拨:
靴: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靴子?(课件出示图片:皮靴、雨靴)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请学生来读一读。
(1)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2)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4)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自读课文,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注重生字学习,通过同桌合作交流、互相检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在重点点拨时,通过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形近字比较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2.理解词语。
(1)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你不懂?找一找不理解的词语,把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重点点拨以下句子中的词语。
①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点拨: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明朗”的近义词是“晴朗”。出示晴朗的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明朗”。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读句子。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点拨:出示“熨帖”在字典中的解释:A.舒服;B.(事情)完全妥当。引导学生联系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明确选择“A”,“熨帖”在句子中可以理解为“落叶舒服地粘在水泥道上”。
③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点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联系上文“排列得并不规则”来理解“凌乱”。同时,请学生找出“凌乱”的反义词来理解“凌乱”。
(3)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法来理解。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我______________时,天开始______________,院墙外的水泥道上铺上了很多的______________,就像铺上了一块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寻找近义词和反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课文插图等方法。最后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观察示范,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铺泥晶紧院印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写。
3.学生汇报交流认为难写的字,教师重点点拨。
(1)铺: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甫”不要少写一个点儿。
(2)印:不要忘了左边的横,右边是“卩”,不是“阝”。
4.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教师临写,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投影展示,师生评价。
6.出示词语,指名读。
铺满水泥亮晶晶紧张大院脚印
7.练习书写词语。
8.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设计意图:经历观察、交流、示范、临写的过程,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三年级上册简短语文教案篇3
一、谈话导入
师:谁知道20__年1月23日这天,是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我们经常说过年过年,而且很多小朋友都愿意过年,那么年究竟是什么?他又是怎么来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30年的来历,一起通过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了解年的来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38页,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出示)
1,、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怪兽?
2、白胡子老人用什么方法把年赶跑的?
3、他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把你找到的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把你的理解写在旁边。然后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汇报:
1第一个问题,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怪兽呢?我们先来看看他的长相。它长什么样子?你想象一下,它还有那些吓人的长相呢?它的性情怎么样?什么叫异常凶猛?从哪里看出它异常凶猛呢?
师:真吓人啊,它不光长的可怕,还吃人呢!你能把年吓人的样子和凶狠的性情读出来吗?面对如此可怕的年兽,什么是这么做的?
师:乡亲们都害怕年,都想躲的远远的,但是有一个人就不怕,他是谁呢?大家在文中找一找,这个人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子?()解释精神矍铄,器宇不凡,参照插图看老人形象。
师:这样一位老人真的不怕年吗?他是怎么说的?从白胡子老人的动作和语言中,你读出了什么?(有信心,有把握)
哪个词看出有信心?(一定)你能读出这种自信吗?
练读,指名读,齐读。
2、这位器宇不凡的老人真的把年赶跑了吗?那么第二个问题,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年赶跑的?你能默读课文第四段,把白胡子老人的方法用横线画出来,把年的反应用波浪线画出来吗?
汇报:方法:贴大红纸亮灯放鞭炮穿红袍
反应:它害怕的浑身战栗起来,解释战栗
吓的它一脸后退好几步
年大惊失色,仓皇逃跑了。
你能把年害怕,惊恐的感觉读出来吗?
看来白胡子老人的方法真管用,他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呢?谁来回答?年害怕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就是年的弱点,白胡子老人知道了年的弱点,根据这三怕,最后把年赶跑了。你觉得白胡子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从此,这位老人的方法就延续了下来,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三、总结拓展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很多古老的风俗,那你还只过年有哪些风俗?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老师希望你能把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年的来历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讲给更多的小朋友听,他大家都来感受我们中华古国的文明,好吗?
三年级上册简短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残、犹、傲、君、橙、橘”,指导书写“赠”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古诗大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39;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古诗大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诗歌导入,揭示诗题。
1.背诵《山行》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板书诗题《赠刘景文》。
3.指导书写“赠”。
(1)学生观察“赠”。
(2)自由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评价。
4.指导理解题。
5.了解诗人(简单了解)。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读好节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荷尽,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橙。
3、检查生字:(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送进句子自由读一读。注意读通句子(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读,齐读,)。
5、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诗歌诗歌,诗中一定藏着动听的歌。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节奏。
6、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对读、叠读),男女生合读(对读、叠读)、齐读。
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中不仅有歌,诗中还有画呢。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秋天景物(不动笔墨不读书)。
2、汇报交流。
3、相机板书。
4、用所圈的词语理解诗句。
(1)看到“荷”你想到了什么?深秋的“荷”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呢(指导看插图,副板书:看插图)?理解“擎雨盖”(副板书:借助注释)
看到这样的景诗人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请你用上一个感叹词。(板书:唉!),带上这个感叹词读:唉!荷尽已无擎雨盖(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根据所圈的“菊残”“傲霜枝”你看到、想到怎样的画面?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副板书:联系生活),诗人看到这样的景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提醒学生诗人虽看到荷已尽,而菊还“傲霜枝”此时诗人的心情会怎样(好一点),诗人会发出“咦!”(板书:咦!)
5、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句,诗人看到这些景会对好朋友刘景文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当你看到眼前一片果园,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哇!)赞叹声。指导学生带着感叹词“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6、指导学生带着感叹词读整首诗,体会诗情、读出韵味。
7、小结:你看、一首诗不光是具有它独特的语言美,画面美,还藏着的情感在里面。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补充创作背景)
8、补充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公元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当时苏轼在杭州见到刘景文时,刘景文已经58岁了,当时经好友苏轼极力向朝廷举荐,刘景文才得到小小的官职,面对刘景文的消极情绪,苏轼做此诗鼓励好友。
9、齐读故事,领悟诗情。
10、填空式的背诵
四、拓展诗歌
刘禹锡《秋词》
五、布置作业:
1、试着默写《赠刘景文》
2、请在理解本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三年级上册简短语文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听课文的范读,体会课文中小女孩的命运。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读流利)
3、学生自学。
4、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5、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小女孩的4次幻想,从小女孩对他们的渴望中体会小女孩极的悲惨。
2、从对小女孩的同情到对小女孩的关。C。
教学准备:课讲;课题在课前已写好。
教学过程:
一、听写一段话: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教师说,学生写。
2、教师出示这一段话,学生校对。
3、齐读这一段话。
二、由“那么美丽的东西”切入,找出课文中的3次幻想,体会小女孩生活的不幸。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曲?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这些美丽的东西。
2、学生交流,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
3、同学们,哪些词句中你能看出小女孩认为这些东西是美丽的?请自由读课文有关的段落,并把你认为是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A、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象生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多么舒服啊!”读出发自内心的感慨,赞美。)(教师指导读)
B、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因为美丽的东西往往会特别珍惜,火炉不见了,小女孩感到很无奈,很失望。)
C、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鹉正冒着香气。(“冒着香气”认为她是美的,很渴望。)
D、她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又,瞒珊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越美的东西,想得越神。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她)
E.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
F、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眼大,还要美。
G、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样,在向她眨眼。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教师指导读)
三、由“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切入,挖掘“奶奶对她的疼爱、
关怀”,“小女孩孤苦”。
1、再次深情地朗读听写的一段话。
2、从那些词句中看出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很幸福?请大家再从课文中的找找、划划。并把它读出来。
A、因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厂‘唯一疼她”)
B、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C、“奶奶厂。”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天,您就会不见的,象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鹉,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教师重点指导朗读:假如你就是小女孩,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项在你的眼前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叫起米,又是怎样祈求奶奶把你带走?自由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D、赋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E、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F、奶奶把小女孩用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
G、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不光是因为她见到了美丽的东西,还因为她跟着奶奶一起度过了一个幸福的大年夜。)
四、抓“曾经”两字,深刻领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l、再次深情地朗读听写的一段话。
2、“曾经”我们可以换成哪些词?(以前、过去、昔日、刚刚、大年夜)刚才有一个同学提到用“大年夜”,我们把它放到句子中去体会一下。(齐读)同学们,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大家刚才读的一句话挺符合课文的,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大年夜”,而用“曾经”?
3、小组讨论。交流。
A、“大年夜”与“新年”似乎已隔一年了,所以用“曾经”;
B、可能过去也看到过类似认为美丽的东西,过去也幻想到与奶奶在一起,所以用“曾经”;
C、可能过去大年夜也是这么在幻想中度过一夜。
D、如果用上“大年夜”,那就不恰当了。因为哪本没有真的看到美丽的东西,没有真的跟奶奶幸福地在一起,这些完全是J、女孩的幻想。(若没发觉,教师便要求学生再次体会读)
E、文章最后写这个就是为了说明小女孩是在幻想中死去的。(师板书:幻想)
4、同学们,小女孩幻想到的这些东西真的都非常美丽吗?她为什么感到跟奶奶在一起是那么得幸福?(对于其他有钱人的孩子来说,这些并不算什么;小女孩没有这些,她渴望得到这些。)
5、是啊,她一直以来没有享受过这些最起码的东西,她只能靠一次又一次幻想来满足。然而,幻想终究不能解决寒冷、终究不能解决饥饿,终究得不到欢乐,得不到亲人的疼爱……请大家找出幻想之后的句子来读一读。品。(《忧伤曲》音乐响起)
五、听《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歌曲。
1、同学们,假如她来到我们中间,那我想结局不会这样。
2、让我们一起听一首题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歌曲。
三年级上册简短语文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能读准生字的字音。
2.读懂课文一、二自然段。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目标2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上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你会怎样做呢?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不懂就要问》。课文讲谁不懂就问,他问谁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划出生词,读准生字字音,标出自然段。
2.正音:孙、诵是平舌音;涂在胡里胡涂中读轻声。
多音字:晃、背、呆。
3.汇报所画生词。
4.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读懂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划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2.理解私塾:旧时私人(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3.学生在私塾里读书与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a.内容不同。
b.教师方法不同。
4.齐读这一段。
四、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理解:
照例:按平常的做法。说明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
3.孙中山学习认真吗?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4.孙中山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5.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胡里胡涂什么意思,如果我要把这句意思不变,后面把问号改成句号,应怎样改。
6.用谦恭、诚恳的语气读孙中山的话。
五、达标测评。
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三年级上册简短语文教案篇7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写景的精读课文。这文章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所以教学这课文除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段落的写法。特别是描写鱼的一段,结构、句式都是孩子们写作的典范。我在预设这节课时,针对三年级孩子的特点主要从两方面去思考:
第一,突出“美”字。这课文的一个特点是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景象,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ipad中设置了很多珊瑚和鱼儿的图片,使学生在情境美之中学习语言美。
第二,突出“练”字。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针对我班学生作文不具体、事情叙述不清楚等情况,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重视语言的积累”,我又设计了第三课时,重点是积累语段和仿课文写片段,目的是通过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指导,让学生主动记忆,摘抄美词佳句,真正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自觉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另外是通过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段落,迁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动中进行重组,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这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拓展,是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发展,让学生在课内学到方法,让他们在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离开了教材,也能够自己去发展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写清楚,我主要抓住第三和第五自然段进行教学。
(1)第三自然段围绕“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分别列举了气鼓鱼和飞虎鱼等说明了海底鱼儿数量多,鱼姿美。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中心句,随后从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也让我们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确是“鸟的天下”。
教学不足:
1、开头的导入不够灵活。总想快速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轨迹上来。结果,学生的思维有偏差时,有些急躁。后来为了显示的完整性,又把一些重要的词句处理,显得有些急切。
2、在教学设计时,预设课堂的容量较大,视频和最后的练习题没有时间做,讲课中如果多抽出时间重点体验学习课文的第三段和第五段,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会更加到位。
3、对课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的分析不够细致,引导不够到位,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理解不是很透彻,未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控意识过强,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方来对待,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机会,没有自主的机会。综观课堂主体部分的教学设计,传统的师生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调整与转变,所有问题都是教师设计的,教师的“主导”痕迹还是比较多的。
4、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贫乏,以后应该加强学习,丰富评价语言。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还应继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钻研教学方法,潜心搞好教学研究,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