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好的教案应该有合理的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展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里给大家分享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写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时参考。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认识11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达成共识
1、师生互动,初步体会掌声中的涵义。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许多老师,对于他们的到来,你们会怎么表示呢?(生:鼓掌。)
你的掌声代表什么?(生:欢迎,感谢……)
2、对于学生的欢迎,我们的老师会怎么表示呢?(老师们:鼓掌。)
同学们,老师们的掌声又代表什么呢?(生:鼓励,感谢……)
3、是呀,掌声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来信,理解信的内容
1、有时,看似平淡无奇的掌声,却蕴涵着非常伟大神奇的力量,改变了小英的生活。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一起来看一看。
2、(课件出示来信)“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3、指名读信,说说从信中知道了什么?
4、齐读来信,体会小英内心的感激之情。
三、紧抓“变化”,感受情感变化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英子,进一步了解她以前在学校的生活情况。
(一)了解过去,感受小英的自卑。
1、自由读第1节,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怎样的女孩?
2、师生交流:
(1)研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体会小英内心的孤独和沉默。(指导朗读这一句话。)
(2)研读“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体会小英的自卑,寂寞等。(指导朗读这一句话。)
3、再读第1节,想想小英在学校还会怎么做?
4、出示练习题(课件出示),引读第1节。
因为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所以_____。
因为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所以早上,她总是____,放学她总是____。
因为_____,所以_____。
5、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指名回答并板书:孤独、自卑、忧郁、沉默
(2)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小英。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你能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二)了解现在,感受小英的自信
可是后来,就这样一个沉默、忧郁、自卑的女孩却变了个人似的,她有哪些变化呢成什么样了?请你默读课文其他小节,找一找。
1、指名回答,你找到了哪一小节?(课文第5节)
2、指名读第5节,想想小英有哪些变化?
3、师生交流。抓住重点词语“忧郁”“甚至”感受小英的变化。
4、课文最后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生:话还没有说完。)就请同学们说说小英还有哪些变化?
5、再读课文,想想现在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
指名回答并板书:活泼、开朗、自信
6、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三)对比朗读,感受小英的变化。
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四、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同学们,是什么让英子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呢?让我们走进她的课堂,看看当时的情景。
(一)研读上台前的小英,感受小英内心的变化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英的句子,细细体会小英的变化。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让我们先看看掌声响起之前的小英。
课件出示:
A、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B、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C、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4、品读析文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男生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女生齐读。
(3)指名读第3句,体会小英内心的矛盾。
5、指导朗读这三句话。
6、面对此时的小英,如果你是她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二)研读两次掌声,感受掌声的内涵
过渡:小英有你们这样的同学,真为她感到高兴。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课堂上她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1、研读第一次掌声
(1)指名读第一次掌声的内容,想想这样的掌声代表着什么?
(2)师生交流。(对小英的鼓励、信任、期待等)
(3)齐读这部分内容。
2、研读第二次掌声
(1)指名读第二次掌声的内容,想想这一次的掌声又代表着什么?
(2)师生交流。(对小英的肯定、赞赏、表扬等)
(3)齐读这部分内容。
3、听到这样的掌声,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什么呢?
生:说。
4、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她只是——
课件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1)小英是怎样走上讲台的,又是怎样走上讲台的?通过理解小英内心的变化,感悟掌声的内涵。
(2)指导朗读两次掌声,感悟同学之间浓浓的关爱。
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啊!你的内心和小英的内心一样吗?请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谁愿意再读这段话?
(三)再读来信,感悟掌声的神奇和伟大。
是啊,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自卑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自信的阳光女孩,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有多少话要说,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并把它作为一生的宝贵的财富来珍藏——
来,咱们一起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再读一读她的来信吧!
五、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过渡: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不只是小英,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那些身处困境的人,更需要掌声。
1、指名读最后一节
课件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师生交流:指名回答并板书(需要、珍惜、献出)
4、指导背诵。
六、拓展延伸,感悟掌声的伟大
1、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
2、读诗歌(课件出示)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
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
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板书设计:
21
掌声
沉默
活泼
忧郁
开朗
自卑
自信
需要
珍惜
献出
教学反思: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的小英,在同学们的鼓励和关爱,从沉默、忧郁、自卑变成乐观、开朗、自信的小女孩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感悟掌声的神奇和伟大,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但是,在这课堂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对于词语的理解和感悟没有做到位。当然,还有很多,希望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2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3
预设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会背诵古诗,根据《春日》所描绘的情景写一段话。
3、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兴趣。
预设过程:
一、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汉字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是鲜活的。
根据先后提供的汉字“夏”、“春”发挥想象说说所想到的,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得出:想像是无止境的!
二、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收万石谷。
1、课件出示《春日》释题,简介作者。
2、自由朗读《春日》,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诗人找到了没有,从哪里看出?
③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3、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4、你喜欢哪一句诗?
5、体会诗人的心情?
6、想像几幅画面。
7、背诵。
三、红杏枝头春意闹
1、改本诗为记叙文。
2、运用文中的名句。
3、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春日名句运用。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4
《第一朵杏花》: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5
一、课题:
赵州桥
二、课型:
讲读1
三、教学时间:
__年__月__日
星期x第x节
四、教学准备:
图片
五、教学目的:
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读懂第一段。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六、教学过程
(复习、新课、小结、板书……)
(一)、启发谈话。
中国人民历来是勤劳善良、充满着智慧,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其中就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长城、故宫等)赵州桥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它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有什么特点呢?
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
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桥梁,古人有许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的&39;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不少的拱桥图形。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建于一千四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拱券净跨37.37米,桥面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赵州桥由著名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建造。李春在拱桥建造工艺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创造。他创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桥法,在当时堪称独步,桥梁质量上乘。由于李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赵州桥结构合理,外型秀丽,富有民族风格,素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誉。
赵州桥建成之后,成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历经千年风霜以及车压人行、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可通行车辆,成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公元14世纪,法国在泰克河上建造过一座拱形桥,但已毁坏,赵州桥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
我国古代造桥技艺在实践中继承发扬,留下了许多杰作,如广西侗乡的风雨桥,又称廊桥;河北程阳的永济桥等等。如今,横跨江河湖海的大桥比比皆是,谱写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崭新一页。
(二)、指导预习: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标标(自然段)、圈圈(生字)、划划(用直线划出新词,用波浪线划出能回答上述问题的有关词句。)
2、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初知课文内容(建造年代久远,坚固而且美观。)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的意思。
2、指名回答的结果。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单元提示语第1、2记录。一段话中,有些词语或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阅读时,要找出这些词句,想想跟其他词句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下面我们来看第一段,大家仔细找找这一段的重点词语是哪一句。板书: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3、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年代久:隋朝李春建造的,已经有1300多年了。解释:“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距今1300多年。
设计上的独特:这座桥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设计上的独特,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将会学到。
4、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课堂练习。
1、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2、预习课文并想想习题1、2的回答。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激、殊、筒”等17个生字,会写“且、束、敌、钢、断、实、集、造”8个字。认识“斤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感受激光带给人们的生活乐趣。
3、让学生感受激光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准17个会认字。按正确笔顺书写8个会写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认识并正确书写1个部首。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还小,加上都是些街道上做生意、船上挖沙、农村拆迁的孩子,知识面狭窄,不懂得什么是激光,对激光的用途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收集资料,做直观课件!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表演法
学习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制作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师生做自我介绍。
2、引出课文的MP3朗读。
3、由生猜测课文中这位做自我介绍的朋友,板书课题。明确课文的特点。
二、学习生字
1、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互相学习,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3、请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
4、集体交流,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
(1)学生领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激、殊、筒、聚、削、剑、缝、武、炮、强、敌、途、且、棒、幻、晰、类。
(3)男女生赛读。
(4)游戏:猜猜它是谁?师剖析部分字的特点,学生猜字。从而加深学生识字。
5、小游戏——找朋友。(将生字和拼音连起来)
6、我能读词。
(1)明确激光和人类之间的联系。
(2)理解“特殊”,文中说谁特殊,为什么?顺势出示激光的图片,以及其它光的图片,明确激光是集中在一起的。最后练习用“特殊”说话。
(3)文中说谁“削铁如泥”,理解词语,练习说话。
(4)练习用“而且”“所以”说话。
(5)出示图片,认识“激光炮”
7、出示课文,检查学生朗读。
三、简要学习课文
1、师过度:激光想和我们交朋友,那它会干什么呢?
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作记号。
2、出示课件:我是激光,我会—————(学生扮演激光来夸夸自己的本领),师做适当的板书。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还知道激光有哪些好处?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师补充相关图片)
2、你希望激光还能为人类做哪些事情?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师总结:是呀,激光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了它的存在,使人类以前想做却做不成的事,如今变得非常简单,令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丰富多彩。大家更要努力学习,争取将来让激光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作业
朗读课文,办一期激光知识的壁报。
六、板书设计
激光的话
激光刀在工厂里切割钢板
在医院里做手术
在战场上激光枪、]激光炮
在日常生活中装点节日的广场
唱片、光盘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7
《陶罐和铁罐》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卡片。
③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④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②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想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②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③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④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b.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复习巩固
①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②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③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④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⑤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⑥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⑦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②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③教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
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b.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c.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①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④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⑤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⑥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⑦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⑧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⑨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拓展练习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②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8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 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讨论交流。
(1)“蒙蒙的”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的特点)
(2)读中体会:“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引导学生读出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3)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先引导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再讨论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最后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配乐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以大问题为学习背景,通过读、画、悟、想,让学生体会想象春天花、草、树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情景,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燕子的可爱,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句子意思,通过对“斜、掠过、唧唧”的理解尽情的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板画体会“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几痕”和“几根”的辨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2、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六、作业超市(自选两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燕子外形的写法,抓住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外形美活泼机灵
燕子 飞行美
斜身掠过天空掠过湖面
停歇美谱出赞歌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9
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
师: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陶罐易碎,铁罐坚硬,教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
师: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个傲慢无理,一个谦虚礼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情况。
师: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认读得非常好,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好吗?老师看谁的动作快,开始了。
三、品读课文
师: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画,做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对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师:读完了吗?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什么?
生:不要骄傲,要学习陶罐一样谦虚……
师:好了,同学们知道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
师:哪位同学能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对奚落这个词的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生:瞧不起,嘲笑……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词,通过读对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同桌先相互说说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铁罐那么骄傲……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较感兴趣。
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
汇报: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陶罐对铁罐说了哪几句话?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
3、铁罐奚落陶罐还有哪句呢?这时候又是什么态度呢?哪位同学带着轻蔑的样子来读读。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来给老师做旁白好吗?师范读
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铁罐从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谁再来读读铁罐恼怒的句子。
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狂妄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写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谁来模仿狂妄自大的语气来读读。
6、我们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陶罐的态度又如何呢?学习前面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语句来读一读好吗?
7、找到了吗?谁愿意来告诉大家。生答。这一句能体现陶罐的什么态度呢?
8、我确实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句好呢?加上确实更能显出自己的态度。
9、你认为陶罐懦弱吗?哪个词能证明它不懦弱。(争辩)现在请同桌互读对话,老师想请同学到台上来读。然后大家来给评评读得怎么样?
10、这两只罐子的结果如何能,快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11、他们最终如何呢?
四、总结
1、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课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3、人与人之间要懂得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学会全面看问题。
五、作业
同学们联系课文,尝试着自己来编一则寓言故事。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今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出示课件)。看到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
2、了解学习起点
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指生回答。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有大货车、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出示货车图)
3、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去森林公园玩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
(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
(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看他一次能搬几袋这样的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
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于1000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
“老师,老师,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一位高个的男生喊道。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听课的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介绍用字母“T”来表示。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为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吨做单位呢?1吨大约等于()头牛(500千克一头牛)一桶油100千克()桶水泥50千克()袋?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吨”对孩子们来说是抽象的,通过让学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推算、估计、想象。并通过“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学加老师跳一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借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学的体重”等具体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吨”的概念表象。在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如鲸的体重,大象的体重;厚街标志的雕塑,海月岩公园的石头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重量大约是1吨?
师: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杀手”。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
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如钢铁、水泥、煤等等。
5、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货车载重4()
(2)明明体重35()
(3)一个鸡蛋的重量是50()
(4)我国广东籍的举重运动员陈燮霞,在奥运会上以212()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获得08年奥运会首面金牌。
(5)虎门港码头停泊的一艘货轮能载重30()
(二)吨的单位换算
吨和千克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吨=1000千克,你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吗?(课件出示)
(1)一只河马约重那3吨,想一想:3吨=()千克?5吨呢?你是怎么想的?
(2)一只大象重约6000千克=()吨你怎么想?
四、应用
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利用“吨”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2、解决导入时主题画的问题
(出示画面并出示每只动物的体重)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方法让他们过桥吗?
3、课后延伸(数学日记)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的方法?请写一篇数学日记。
五、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日记”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学生开口说)
教学难点:习作(学生动笔写)
教法学法:读、说、写相结合
教学用具: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设计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
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教学后记:这节课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让学生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学生开口说)
教学难点:习作(学生动笔写)
教法学法:
读、说、写相结合
教学用具: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习作: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二、写前指导
1.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交流好词好句。
三、写作
1.根据自己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
2.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自行修改
四、交流、欣赏
1.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4.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五、作业
1.誊写
2.家长写出评价。
3.把画和话贴在教室的墙上。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12
教学要求:
1、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
2、初步认识童话的&39;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段,并能简要复述课文。
4、掌握“哆哆嗦嗦、精致、蹒跚、简直、奇异”等词语,会用“因为……”“虽然……但是……”造句。
课前准备:放大的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自学课文、分段、范读课文、读讲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段1-4节。
第三课时:讲读第二段5-6节、第三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一课我们学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三次擦燃了火柴,展开了美妙的幻想,但每一次幻想都随着火柴的熄灭而破灭。
(出示图画:在原先已经出示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坐在墙角擦燃火柴的光圈上方添上了一个幻想的画面:奶奶微笑着搂着小女孩。)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第四部分。
你们看:
1.描述:现在夜已经深了,天还在下着雪,风是这样的尖冷。小女孩还坐在墙角里,她冷得更厉害了。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她仿佛看到了谁?
2.在亮光里,她看到了奶奶叫了起来,她看到奶奶为什么叫起来?她对奶奶说什么?
3.指名读。
4.奶奶是疼她的亲人,所以一看到奶奶“情不自禁地”,(读“奶奶”)在提示语后面的两句话,哪一句是主要的?“急切地”祈求奶奶把她带走,因为在这儿她再也活不下去了。
现在,假如你们就是小女孩,当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现再你的眼前时,你是怎样的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又是怎样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带走。(通过担当角色,把学生带人课文描写的情境。)
看图齐读。
三、讲读第二段第五部分。
1.为了把奶奶留住,她赶紧又擦火柴,这回不是一根,而是一整把,这是她最后一次擦火柴了。当这次火柴擦亮,她仿佛觉得怎么样?请你读第三部分。
2.自学,做记号。
Δ提出疑问;
Δ分层次;(第一层:写小女孩擦着了火柴;
第二层:小女孩在幻想中和奶奶飞走了。)
Δ在小女孩的幻想中,奶奶怎么疼她,把主要的动词画下来;(“抱起来”“搂在怀中”“飞走了”)
3.再想一想,这一节最主要的句子是哪一句?(“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4.奶奶怎么疼她,又怎么飞走,请看图。
(出示幻想画面)
5.现在请你们抓住这几个动词,看着图想象一下,奶奶见到小孙女会怎么疼她,先怎样,后怎样,小女孩又会对奶奶诉说什么?
看图、想象、描述。
6、她俩飞到哪儿去,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是这一节主要的句子,为什么这是主要的?(概括前面节的内容,这是小女孩强烈追求的境界。)
(1)比较读:
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
②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
为什么要先用“三个来强调?
(2)练:我们可以从全篇来看。
小女孩为什么幻想着自己坐在温暖的火炉旁?
为佬幻想着喷香物质基础烤鹅正向她走来?
这是为什么?回答时,注意胙“国为”。
(3)这说明之所以用“没有。没有。也没有。”强调,是因为她的生活在极度的寒冷、饥饿和痛苦之中。如果她的生活像我们这样温暖,这样幸福,她会不会产生这样强烈的呢?
轻声齐读部分。
7、指点:结合朗读指导,尽管安徒生爷爷用没有,没有,也没有。来表达女孩临前的美好幻想,但她真的能和奶奶飞到那儿去吗?在十九世纪,样的地方,世界上有吗?在人间,穷人和穷有的孩子,活着就是生活中有寒冷、饥饿、痛苦;只有死了,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因此小女孩飞向那里,实际上是向死亡走去。朗读时既要把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求表达出,又要读出这只不过是美好的幻想,把这种凄凉和悲惨读出来。
正如上面的“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用快乐的语气读,吗?这虽然是小女孩的幻想,但实际上这“光明是什么?快乐又是什么?”
指点:光明只不过是那火柴头上燃起的一点微弱光亮,周围依然是一片黑暗,这快乐只是和已经死去的的奶奶抱在一起,这又是多么的可怜、可悲,所以不能用欢快的语调读。
△朗读示范。
速度要慢,因“光明”实际上是黑暗,“快乐”实际上是痛苦。
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意味着起向死亡。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读起来就知道该怎样的语句。
△齐读。
△女生齐读。
现在你们懂了吗?三次幻想得样美妙,是为了什么?
特点:越是幻想美妙,越感到现实的悲惨。
段意:美妙的幻想,悲惨的现实。
四、读讲课文第三段。
1、导入:事实正是如此,小女孩冻死了,现在我们看第三段。
2、自己轻轻地读读想想,那是一幅怎样凄惨的画面。
(自学、想象)
3。“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一句为什么要重复?想一想,在旧年的大年夜当富人或富人的孩子在做什么的时候,她冻死了。
谁能说一句话,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当富人的时候”,冻死了,强调社会的不公平。
4、释疑:她“为什么带着微笑”而小扬科却是“睁着眼睛,眼珠不再动了。”
小扬科被地主管家活活打死,他是含着满腔的仇恨冤屈而死的。而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悲惨,写小女孩含笑而死,从里表现了安徒生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和爱。小女孩死得太惨,她活着不能得到的,而又是她追求的快乐、幸福,让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幻想中享受一下吧,但这样一写更感到现实的冷酷,我们读者更感到小女孩的遭遇是太凄惨了。
但是,当时人们不理解她。“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他们只知道她穷,她苦,她冻死了。今天我们理解了,想得很多也很深,很好。
五、总结全文。
1、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这个童话写的是什么事,请用题目做主语,把句子补充完整。可以加上时间、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____。
2、现在我们看一下全文。
因为是冻死,课文中写“冷”得很多,请你从课文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一起找。板书:
天冷极了
天又黑又冷
小女孩又饿又冷
更冷了
家里和街上一样的冷
一堵又厚又冷的
请用“冷”组词,然后组成词组,说说小女孩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从天气说起,先说自己然后说那社会。
寒冷的天气
冰冷的雪地冷漠的社会
冰冷的寒风冷酷的世界
指点,深化主题:天气寒冷,雪地冰冷,寒风尖冷,但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界,是这冷酷的社会。
3、现在想一想,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接在上面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句子后面,再加一句来提示这个故事的中心,会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从小女孩的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的悲惨遭遇,我自然地想到我国唐代诗人的两句诗。
提示小黑板: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释:朱门:指做官的有钱的人家。下面的意思懂吗?
这句诗非常着名,它是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缩影。从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到这两句诗,又从这两句诗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说明不仅我国封建社会是这样,当时的丹麦王国也是这样。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穷苦的大人、小孩正生活在寒冷、饥饿,和痛苦的人,让全世界的大人、儿童都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光明、美好的社会里。
六、简要复述。
明确了中心,要复述课文就容易多了。
要抓最重要的。什么时候,什么人在哪儿,怎么样。主要情节、幻想、幻想着哪些,结果怎样。
练习:简要复述。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1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3、帮助学生学会“僵、梗”2个会认字和“裙、哆、嗦、烤、蜷、灌、僵、焰、铜、烘、梗、腮”12个会写字,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1.教师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播放课文朗读课件,读课题三遍: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2.学生质疑:
(1)课文写了谁卖火柴?她为什么要卖火柴?
(2)她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卖火柴?
(3)她是怎么卖火柴的?结果怎样?
(4)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教师小结: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
(6)简介作者
二、根据内容→__路
(一)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为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教师适时指导。
(二)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分为“小女儿孩卖火柴——擦燃火柴取暖——捏着火柴梗冻死”三个部分:
(三)小结课文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遭遇悲惨的故事。
三、沿着思路→理层次
学生重点朗读第二段。按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取暖,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美好的幻象,把第二段划分为五个层次:
四、抓住层次→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让人感动的语句下面作好标记,在课文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五、联系课文→学字词
(一)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生字新词,并乐于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
(二)给课文中的生字正音、正形、正义:
1、学生会认“僵、梗”2个生字。
2、学生会写“裙、哆、嗦、烤、蜷、灌、僵、焰、铜、烘、梗、腮”12个生字。
3、学生重点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并自觉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课堂练习:
1、照样子,仿写词语。(至少三个词语)
暖烘烘(ABB):()()()
哆哆嗦嗦(AABB):()()()
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抓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突出“悲惨”
(一)抽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旁批、旁注的&39;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二)师生交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小女孩儿的悲惨遭遇和心情。
1、男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四至第五屏)
(1)小女孩儿卖火柴的时间是(),地点是(),天气是()。想一想: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为什么要着力描写小女孩的鞋?
(3)“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一个“冲”字说明了什么?
(4)从小男孩儿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从“只好”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说明了什么?
2、__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六屏)
(1)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句中的“这些”指什么?“她可忘不了这个”句中的“这个”指什么?
(3)文中写“雪花、灯光、烤鹅的香味”有什么作用?
3、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展示课件第七屏)
(1)小女孩儿不敢回家的原因有哪些?
(2)从这一段课文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师精讲课文→教给学法,体现“扶”学
教师重点指导,精讲课文第二段第一层。
(一)读一读:教师示范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二)画一画:哪些语句是小女孩儿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说一说:这个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层?怎么概括层意?(注意运用旁批、旁注的学法方法。)
(四)议一议:(展示课件第八至第十一屏)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敢、终于、一根”等词语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2、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3、“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这是小女孩儿第()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的,她渴望得到()。
(五)悟一悟:再次感情朗读这一段课文,
想一想: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
三、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2、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改写成第一人称)
————————————————————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改写成陈述句)
————————————————————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自学课文→实践学法,体现“半扶半放”学生尝试自主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层,教师相机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读一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二)画一画:哪些语句是小女孩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说一说:这一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层?怎么概括层意?(注意运用旁批、旁注的学法方法。)
(四)议一议:(展示课件第十二至第十三屏)
1、这是小女孩儿第()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的,她渴望得到()。
2、读了“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这一句话,你有什么感想?
(五)悟一悟:再次感情朗读这一段课文,
想一想: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
二、生合作学习→运用学法,体现“放”手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选取第二段第三层至第五层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合作小组学习,然后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讨论。
三、谈感想体会→品味“幸福”,反衬“悲惨”
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交流讨论:
(一)“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展示课件第二十二屏)
1、小女孩儿冻死了,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2、这里是第几次写到“大年夜”?有什么深刻含义?
(二)“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展示课件第二十三屏)
1、“多么美丽的东西”指的是哪些东西?
2、句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阅读链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展示课件第二十四屏)
(四)揭示中心。作者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展示课件第二十五屏)
四、课堂练习。
1、多音字组词。
几:()()
喷:()()
2、小练笔。
展开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14
一、教材分析:
1、 文本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动物们按照天神发布的命令,在正月初一清晨到神庙拜年,来得最早的十二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为年号,他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故事生动有趣!
2、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浅显,学生 只要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课主要采取个四阶段进行:初读(初读要求要正确,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清楚,做到不丢字)——小组自由朗读、精读(朗读指导)——小组汇报阶段、复述故事、拓展延伸(十二生肖的排序)、结尾(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
3、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话来讲故事的内容
四、 教学难点: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五、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在上课之前呢,同学们先听听老师唱一首歌谣。
歌谣:
小老鼠,吹喇叭,牛儿头上扎彩花
后面跟着谁呢?虎兔龙蛇马。
羊儿踩着高跷跷,猴子乐得摇尾巴。
鸡打鼓,狗敲锣,猪在后面放烟花。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唱得歌谣是与什么有关吗?——十二生肖歌谣。
对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十二生肖的故事》板书——(两分钟)
(自己根据春节乐器《喜洋洋》自己填的词)
2、这个“肖”字是读第四声,那么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第一声,它怎么组词?“姓肖”嗯,对了,同学们要记住这个多音字哦!
(二)学习导航:
师:这节课我们将要完成什么任务呢?看哪里?——学习导航,
师:自己在心里默读下我们学习导航的任务。默读完了吗?——完了。明确了任务,那我们就一起带着我们的任务来一起学习这个故事吧! (一分钟)
(三) 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初读——正确地读】(教学重点)
师:下面我们就由小组长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地朗读课文,不要丢子、添字哦!读完后就与组内同学讨论你所读懂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且讨论自己所读懂的)
师: 刚刚在同学们读的时候,老师大概看了下同学们,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做了预习,看到书上都做了相应的记号,很好!会预习的学生是会学习的好学生!(预习检查)(七分钟)
(四)小组交流汇报环节:【熟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师:下面就跟大家说说你所读懂的或是你们组读懂的吧!
预设学生的问题及对策:
1、 读懂了一、二自然段。(天神发布了命令)。此环节引导学生用:我们组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程序:先让学生讲自己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然后请这位同学读一读!——评价语:你读得真流利!请坐!
2、 三自然段(老鼠把猫给骗了)学生读一读。指导“美美地”后面一个“美”应该是轻声地。让全班同学跟着读,美美地。老师建议加些动作,要是学生能在朗读这里加点动作就好了!全组加点动作来朗读!同学在哪里做动作呢?酣睡、美美地。全组一起来朗读!
3、 四自然段,汇报员稍微读读就可以了,
4、 五自然段!汇报员读一读。讲一讲“蹿”形容很轻、快、声音小。
5、 六、七自然段(重点知道朗读),句子比较。指导朗在读,应该读出老鼠的大声,老牛的缓慢!
6、 九、十自然段:(重点讲排序)汇报员稍微汇报就可以了。十二生肖的排序就在此环节一起出示。
师:有哪些动物呢?同学们按次序来讲一讲!自己在黑板上贴十二生肖的图片。评价:你真的会读书,读出这么重要的信息!
7、 十一、十二:(重点指导朗读)汇报员先读,学生评价,全班一起来!把猫前面的悠然自得表现出来,把后面读一读!
8、 还什么不懂的吗?由学生针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 来回答!(十七分钟分钟)
(五)十二生肖排序,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教学难点】(五分钟)
师:下面我们看到我们的黑板!
这是我们十二生肖的排序!
你们的生肖是?——羊,猴。我们班上生肖是羊的同学大一些呢?还是属羊呢?为什么?(羊的生肖在前面)那么你们知道自己出生的年份吗?知道?2003年。2003年是羊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羊!2004年是猴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猴了!今年是2012年是龙年,那么今年出生的宝宝,他的生肖就是?龙!嗯,同学们明白了!
师:同学们,那么到猪年后呢?接着又是什么年呢?——鼠年。嗯,对又开始新一轮的旋转了!同学们,你们看过我们的钟表是怎么走路的?——滴答滴答。嗯,那么时针走到十二点,是否就不走了?——没有!对!它继续往前走,一直一圈一圈的走着走着,我们的十二生肖也是这样子的,也是这样一圈一圈的轮着走的!
(六)故事的回顾。总结(五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二生肖的故事? 下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话把故事讲一讲呢?一分钟考虑!(复述)。
(七)拓展:(两分钟)
你知道哪些与十二生肖的动物有关的成语吗?知道的就大声读一读!
鼠目寸光 九牛一毛 如虎添翼 狡兔三窟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一马当先 亡羊补牢
猴年马月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猪狗不如
(八)布置作业:(一分钟)
回去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 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15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了解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并会简单运用。
教学重点:
了解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描写身边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复习词语
2、现实中,后羿能不能射下太阳?回顾太阳三大特点
二、品文悟法
1、齐读1-3自然段,了解太阳三大特点
2、学习太阳“远”的特点
(1)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2)品读(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举例子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3)教师小结
3、学习太阳其他两个特点
“大”——重点体会作比较的.方法
“热”——重点体会打比方的方法
三、仿写运用
课件出示: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可任选其二)写几句话介绍一支毛笔。
提示:它有多长多粗,什么颜色,什么材料,形状像什么……把这些写下来。
1、学生练说
2、学生练写
3、展示评价
四、拓展积累
1、观看视频《太阳公公的奥秘》
2、推荐课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