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案是指每节课教师所写的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优秀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蔡桓公”等词语。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Hello,howareyoutoday?
生:(自由回答)
师:Iamfine,too、我很高兴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在这里上学。老师有一个疑问想问问大家,假如你们生病了,你们会怎么做呢?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寓言故事,来看看故事里的病人生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课件呈现课题并板书:扁鹊治病师引入“扁鹊”一词的介绍以及扁鹊的真名秦越人的介绍。
二、自读自悟,读悟文章主要内容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这篇课文,大概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回顾上次课学习的课文中的生词,生齐读)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师生一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感悟故事情节
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思考从文中的“站了一会”“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能得到什么启发?(扁鹊医术高明)。
师:作为医生,都有给病人记录病情的习惯,现在就让我们来扮演扁鹊,一起为蔡桓公记录病情。完成第一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二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三张扁鹊专用诊笺。
讨论:扁鹊三番五次的劝说,可蔡桓公还是不听,由此可见,蔡桓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五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四张扁鹊专用诊笺。
师:一个劲儿劝蔡桓公治病的扁鹊,现在却掉头就跑,这是为什么呀?
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四、回顾课文,领悟文章主旨
1、回顾课文,梳理情节病在皮肤热水敷烫病在皮肉扎针病在肠胃服汤药病在骨髓无药可救
师:认真观察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你有什么发现?
(病情越来越严重,治病的方法越来越困难)
2、思考:该寓言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成语:“讳疾忌医”与“讳疾忌医”的学习。讳疾忌医[解释]讳:忌讳。
疾:疾病。原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的缺点和错误。防微杜渐[解释]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比喻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五、小组交流,拓展想象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初步学习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字,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一叶落而知秋,铺满落叶的水泥道路上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张秋生的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欣赏秋天的美吧!
师板书课题。顺势指导铺和泥的书写,生在练习本上书写两个,强调书写要求和三星评价标准,同桌互评。
2.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含义。
“金色巴掌”是指的什么?(文中是指“水泥道两边的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它们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过渡语:我们不仅知道它是法国梧桐叶,我们还知道它是掉在地上的落叶啊!(板书落叶)
作者把梧桐树的落叶当作金色巴掌多有童趣啊!生再读题目。
如果你走在这样的水泥道上,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课文,再读课文。
二、民主导学
1.快乐读文,初读课文,争取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1)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11个)
(2)读课件(落叶上)的词语(凌乱、水洼、印着、增添、棕红色、小雨靴)开火车进行检测,抽火箭组(后进生)进行检测读词语,读完后强调増、凌是后鼻音。
重点学习“靴”字,带有“革”字旁的字还有哪些?举例:“鞋”和“鞭”都有革字,出示靴字的演变过程,从金文到楷体。以前指手持工具除去兽皮上的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明了一种皮革能代替兽皮的东西,所以“革”字偏旁的字和皮革有关。出示皮靴、皮衣等图片让学生来欣赏。
借助拼音读一读“熨帖”和“粘在”这两个词语。放入句子中,一起再来读一读。
过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3.积累课文短语
亮晶晶的水洼湿漉漉的水泥道
金黄金黄的叶子闪闪发光的地毯
其实每一个短语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学生边读边感受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完成堂清一到三小题)
4.再次回文,合作读文,前后桌互读,一人一段。
5.出示最后一段,水泥道天天走,为什么作者头一回觉得水泥道美呢?我背着书包在上学的路上有什么新奇的发现呢?
预设:我会发现水泥道的美,每一片梧桐叶在水泥道上的美是()的,许多梧桐叶子在水泥道上的美是()的。
6.出示学习提示一:默读课文,用圆圈圈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用横线画出你认为能体现水泥道美的句子。生思考,先回答有新鲜感的词语。
预设:熨帖、放晴、湿漉漉、水洼、凌乱、明朗等。先感受熨帖,出示带有熨帖的句子: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提示在文中找见有熨帖的句子多读几次。(预设:学生答出平展的粘在,联系下文。)师提示:上文也有。(预设:生答出这一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找出句子中体现“熨帖”的词语:紧紧地粘在。试着完整的说出熨帖的意思:平展地、紧紧地粘在。这个方法就叫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副板书张贴方法)
7.在这句话中还有一个有新鲜感的词:湿漉漉。体会湿漉漉,在本文中还有一句话能体现潮湿的句子。(预设: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正是因为地面是潮湿的,所以梧桐树叶才能紧紧地粘在地面上,这一切都归功于(秋雨),读出文中的原话“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8.男女生合作读文中的1-5段。
9.前面用联系上下文的办法理解了“熨帖”,借助联系上下文学习“凌乱”这个词语,出示句子:“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顺势引导“乱”的意思,(预设:乱七八糟、一片狼藉)知道了乱的意思,就可以猜测出“凌乱”的意思,就是借助熟字猜词义。(副板书张贴方法)
出示课本中的插图图片,从这个插图中可以看到什么?预设:看到地面上的落叶比较凌乱,总结:这个方法就叫借助插图猜词义(副板书张贴方法)
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凌乱”之美?(预设:花瓣落在地上的美,天空云朵的任意飘动的美)
10.分享最能体现水泥道美的句子。
预设:第五段“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指导朗读:要读出叶子的多。
第六段:“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的图案。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抽一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来感受画面,让学生说说朗读的好的地方。
第七段,齐读第七段,通过熨帖和凌乱感受水泥道的美。
第九段“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体会为什么会走的很慢很慢。预设(因为景色很美,想停留在这个水泥道上多看一看。)
思考:你走在水泥道上突然看到了一片水洼,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惊喜的)
除了亮晶晶的水洼,还有什么值得惊喜?(明朗的蓝天)“明朗”这个词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理解?预设(天气晴朗),这是借助近义词的方法(副板书张贴方法)请同学说一说今天的天气,用明朗造个句子。
天气非常明朗,天空中有很多的白云,白云的形状各种各样。这种方法就叫(联系生活实际)(副板书张贴方法)。
其他方法:用分解组合法(明亮晴朗)也叫(根据字义猜词义)(副板书张贴方法)。
11.整体出示文章,学生读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秋雨过后“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景色。走在院墙外看到泥道上的景象,被美景吸引住舍不得离开。
三、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通过一边朗读,一边感受美,还运用了多种方法理解了这么难懂的三个词语,课下借助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总结一下学到的方法。
四、堂清检测
(5小题)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设计说明:
课文用一个小孩的眼睛去发现梧桐叶落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美景,体现了孩的天真烂漫。
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小作者观察到的每一个景点,体会比喻句的妙用,感受到小作者的观察细致,想象丰富。
学前准备
1.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学生)
2.自学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精读感悟
(用时:10分钟)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的每个景点。
2.理解词语:明朗、亮晶晶、湿漉漉、熨帖、凌乱。
3.欣赏文中的比喻句。
4.根据课文内容释题。1.作者观察了明朗的天空、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亮晶晶的水洼、金黄的叶。
2.联系课文内容和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4.“金色巴掌”指梧桐树的叶,课题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6.仿写词语。
亮晶晶________________
7.仿写比喻句。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美句(用时:20分钟)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美景的句,用“”画出作者高兴的句。
(学生读后,课件相应出示)
2.欣赏、体会这些句中的美。
1).美景:
(1)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一掉下来,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2).高兴:
(1)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2)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8.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水洼
()的地毯
()的巴掌
()的天空
()地走着
()地歌唱
三、总结仿写(用时:10分钟)1.多美的水泥道啊,你们喜欢吗?
2.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小练笔:用几句话写下你上学或放学看到的景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文的小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语言也很优美。教学中,我注重对重点句的理解、感悟,先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优美,再去想象欣赏美丽的图案,让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片段
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水泥道的美丽(教学重点)?
师:一条普通的水泥道,作者却认为它很美丽,你能感受到这种美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交流)
生1:我认为水泥道很美,水泥道的小水洼都映出小小的蓝天了,蓝天都铺在水泥道上,不美吗?
生2:水泥道的美在于梧桐树叶的装饰,金色的树叶落满地面,这种图案很美。
生3:我从文中的两个比喻句中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一句是把梧桐树叶比作我们的手掌,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掌看看,美吗?一句是把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真美啊!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你们读书很认真,还有吗?
生:梧桐树叶落在水泥道上,是自由落下,随意地贴在地面上,虽然不规则,但这也是一种不对称的美。
师:是啊,看来同学们也喜欢上了这条水泥道,和作者一样,你们能找出写作者喜欢水泥道的句吗?
(生齐读倒数三、四自然段)
(板书:小心地走着、仔细地数着、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师:由于作者的细心观察,把水泥道描绘得像一幅图,你能画下这幅画吗?
(学生画出这条美丽的水泥道)
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品读文中重点句,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想象出了一条美丽的水泥道。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词语。
学前准备
1.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学生)
2.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问题导入(用时:5分钟)1.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每天上学、放学走过的水泥路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概括。
2.今天,我们要欣赏到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你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板书课题)1.学生交流走过的水泥路的样。
2.齐读课题。1.用一句话概括你走过的水泥路的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识字(用时:15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凌、增、棕、靴”的读音和“铺、印、图、迟”的笔顺。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同桌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识字:
加一加识字:案、规、图
熟字加偏旁识字:
甫(铺)尼(泥)完(院)
非(排)贝(则)尺(迟)
谜语识字:三天(晶)2.给加点字注音。
水洼()凌乱()
增添()棕色()
3.比一比组词。
洼()综()
娃()棕()
列()愉()
烈()偷()
三、熟读感知(用时:15分钟)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自己喜欢的句。
3.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自己喜欢的句。
5.同桌互讲课文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按结构归类复习生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字的结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读拼音写词语。
shuǐnítúàn
()()
páilièɡuīzé
()()
教学反思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较多,学生随文识字,还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最后又按结构归类巩固识字,效果较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以及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公,从而深刻的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产生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不懂得生字记下来。
教学设计: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一)概括课文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复述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3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体会情感。
(一)浏览课文。
师: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小女孩一共擦亮了几次火柴?(5次)
(二)小组合作,探究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1)在每一次擦燃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都看到了什么?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小组汇报、交流。
(1)提问: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
(预设: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小女孩需要用那微弱的火光来取暖。但是她开始不敢擦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是不敢擦火柴的,连一根也不敢,因为要靠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但是“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小女孩抽出这根火柴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鼓足了勇气,擦燃了一根火柴来取暖。)
师: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
师:当小女孩看到大火炉时,她什么心情?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低沉的语调来表现小女孩幻象破灭后的失望和痛苦。
(2)提问:小女孩第二次擦火柴的看到了什么?(一桌子食物)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使学生理解到小女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她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而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个饥饿难忍的&39;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呀!)
(3)第3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
(预设:是呀,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兴奋的时刻,可以围着美丽的圣诞树跳啊唱啊,尽情地欢乐。又冷又饿地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欢乐。小女孩家里一贫如洗,生活贫苦。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小女孩才渴望得到欢乐。)
(4)第四次擦燃火柴。
老师导读完第8自然段后,提问:小女孩为什么第四次擦燃了火柴?(因为她想起了奶奶说的话。)
师:提问:她为什么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预设:从“她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来看,小女孩是多么孤苦可怜啊!家里只有奶奶疼爱她。在小女孩面
临绝境的情况下,很想念奶奶,自然在幻觉中看到了奶奶。)
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把小女孩怕奶奶消失,要留住奶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5)讨论第五次擦火柴,理解重点句含义。
老师接着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导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为的是——学生说出原因(要把奶奶留住)。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结果怎样?
出示重点句,理解其含义。
师:“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预设:小女孩是在产生幻觉的绝境中死的,仿佛是奶奶搂着她一起飞走的。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死亡才能摆脱这一切。可见小女孩十分可怜和悲惨,可见当时社会十分黑暗和不公。)
3.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
师: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么?
4.师: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打开书,把你认为最能打动人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三、仿写训练,升华情感
1.是啊,小女孩形象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个悲惨的故事曾给无数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一位九岁小女孩在看完这个故事后写下
了一首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出示《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让学生读读,体会情感。
2.如果小女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想为她做些什么?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与小女孩来一次“心灵对话”,来仿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
3.小结
虽然我们生活得都很幸福,但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身边,仍有像小女孩一样贫困的孩子等待着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布置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词语理解。
同学们,读读词语,你能理解吗?
生解释词语并进行词语运用练习。3.再读课文。
思考回答问题:再读课文,想一想:红头为什么会去牛肚子里旅行?
预设:红头和青头捉迷藏玩,红头躲在草堆里。藏在草的红头就被大黄牛卷进嘴里。
师点拨:红头就被大黄牛吃到肚子里是故事的起因。
师继续追问:事情发生的经过是哪几个段落描写的?你能找到吗?
布置任务:请根据刚才的分段,简要地说一说段意。
(设计意图:先认字扫清阅读障碍后再读文,为整体把握课文作好铺垫。了解故事起因、经过,概括段意,有利把握课文整体结构。)
4.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知道本课大意之后,我们来看看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教师提问: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预设
1: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归类识字法。
教师引导:本课形声字不少,你能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举例说说吗?
预设
2:“管”就是形声字,“管”上部部首是形声,表示意思。下边“官”是声旁,表示读音。
教师强调:①要注意书写提示,结构不同书写的规律也就不一样。②注意“命管
算”三字的写法,提示容易写错的部位。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每个
2
遍。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生字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关键笔画和易错笔画,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四、总结提升
教师小结:红头的旅行真是凶险,要不是有青头帮忙可就坏大事了。遇到这么凶险的旅行,这两位小蟋蟀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写童话故事的时候应该借鉴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细品课文!
五、课堂练习
1.
给加点字选择读音。(见课件
17)
2.
读词语。(见课件
18)
3.
抄写词语表中的
18
个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受,谁再来回顾一下大家文章分为几部分,
各写了什么?
预设:文章分为
3
部分。
第一部分(1-6
段)讲两只小蟋蟀玩耍的情境。
第二部分(7-19
段)讲红头在
“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第三部分(20
21
段)讲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景。
2.
谁能按提示回忆一下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真是一个玩耍误入了牛嘴啊!
板书:(起因:捉迷藏误入牛嘴)
(设计意图:通过按照提示说关键词语来概括故事起因,引导学生学习总结概括段意的方法,提高其概括能力。)
二、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习
7-19
段。
1.
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
7-19
自然段,圈出表示红头所在位置变化的词句。
预设
1:进了牛肚子,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从第二个胃到牛嘴里。预设
2:我补充一下,先到牛嘴里,最后喷出来。
2.
教师引导学生边找边说边做笔记。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教师小结并相机板书:(经过:红头
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
3.
教师引导质疑,用导语安排学习任务。
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先自己勾画,然后同桌两人交流,再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并告诉学生牛的这一个吃食的特点叫“反刍”。
5.教师引导巩固本文的学习重点:请大家再重新回忆吃食的特点,填写下面的内容
教师引导:看着这个提示,请用自己的话给你的同桌讲一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经过吧。
(设计意图:通过画出和讲述红头旅行路线,了解牛有
四个胃、会反刍这一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由学到讲,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习
20-21
段。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故事的结局。预设
1:红头从牛嘴里逃出来了。
预设
2:青头安慰红头,两人相拥。板书:(红头脱离危险)
(三)感受人物心理。
教师过渡:刚刚我们体会了红头旅行过程的惊险,当时两位主人公在经历惊险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两人的对话来体会一下,并且要练习读出当时的语气。
1.
读红头语言,体会旅行的惊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6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以儿童的&39;视角,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深秋美景:雨后初晴,道路两旁的水泥道上铺满了金色的梧桐落叶,整条道路上就像铺上了一块色彩绚丽的地毯。全文充满着童真童趣,饱含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为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课文结构清晰。第一、二自然段以“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开头,写经过一夜秋风秋雨,天放晴了,“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结尾呼应开头,第十、十一自然段仍以“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结尾,写“我”第一次发现门前水泥道真美。首尾呼应,使课文浑然一体。第三至七自然段写“我”在上学路上观察到的景物,对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课文描写细致,层次分明。既写观察到的景物,又写感受与心情。其中第五自然段写梧桐树叶掉落;第六自然段整体描写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第七自然段描写水泥道上的每片落叶。而第八自然段则写“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愉悦心情。
学情分析:
三上学生已积累了多种识字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在阅读积累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在低年级对词语的理解方法也有所接触。教学中,我们重唤醒、点拨和引领。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洼、印”等6个生字;会正确、规范地书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会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2.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毕、废、购、酒、斤、录、疾、驶、郊、段”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了”。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借题激疑
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3、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收购废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师: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记生字词,和本课出现的一些成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师:都找出来了吗?我想请来把第一行的字词读一读。生:……
师:真不错,普通话很标准,声音也很洪亮。
师:第二行的字词老师还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希望你也能像一样,做
到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
生:……
师:你可以当小老师了,你来带大家把第二行读一遍。
师:下面再跟老师把生字词读一遍,注意咬准字音。生:……(去掉拼音读)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汇报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师:在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觉得比较难记或者是难写的字呢?
生:…
师:你又是如何把这么难的字给记住的?请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
生1:……
生2:……
2、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购、酒、驶、段”,注意左窄右宽。
师:老师认为呢,难写的字有“购、酒、驶、段”,请大家自觉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注意左窄右宽。(生练)
3、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出示“明了”)你还能给“了liǎo”组几个词吗?
师:请大家看到大屏幕,我想请字写得的一位小朋友读读第一句话。
生:……
师:你来读读读第二句。
生:……
师:认真听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我们这里有一个…、、
生:多音字。(板书)师:谁能分别给它们组词?
生:……、
师:相信通过你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能记住这组多音字,谢谢你!师:课文当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成语。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成语有哪些?
生:(预设)一望无际、画蛇添足、关门闭户、自相矛盾。
师:那你能说说你对一望无际的理解吗?一望无际在我们书本的第5自然
段。请其他同学做好笔记。
生:……
师:解释非常到位,表扬。师:那画蛇添足又是什么意思?
生:……
师:看来你对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理解了。我们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就不要画蛇添足了。
师:再看到关门闭户,你来解释。生:……
师:自相矛盾呢,是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
(四)听范读,划分段落大意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范读,注意听清楚字音,
边听边思考:
本文可划分为多少段?每段分别又说了什么?(段落大意连线)
师:你把课文分为了几段?是怎么分段的?生:……
师:真会归纳。下面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分段的。(PPT连线)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8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梦中出现了一个小女孩,她想通过我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是怎样过大年的?”(吃、穿、住)你们是幸福的,可这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却是悲惨的。(课件)这个小女孩就是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例如:(课件)安徒生写的童话的插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近卖火柴的小女孩。开书:
二、新授:
1、孩子们,我们悄悄地走近了坐在墙角的小女孩,静静地看看这个可怜的孩子擦燃了第一根火柴。
(1)请孩子们自由读一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情景。板书:读
(2)你能说说: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呢?寒冷
(3)在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过程中,你感受到小女孩此时是怎样的心理呢?(矛盾)你怎么知道小女孩矛盾呢?(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上面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分析“哪怕、小小、敢、问号”等地方可以看出她此时是真的是非常非常想要温暖,她经过了很强的思想斗争,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冷得不行了才擦了一根火柴。
(4)为什么她会经过这么强烈的思想斗争啊?(她怕啊,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家里人还要责备她,她怎么还可以再去用火柴取暖呢?)
(5)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了火炉,她觉得自己好像就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光的铜脚和铜把手,火是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她刚想把脚伸出去……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火柴梗。
你感受到了什么?(寒冷,寂寞,现实的残酷。说明这种幻想所带来的幸福的短暂、只有一根冰冷的火柴梗。)
(6)小结:短短的一根火柴,让我们感受了她的幸福与失落,体会到了小女孩对于温暖的向往。
(7)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读这一部分,用我们善良的心去感受一下小女孩的寒冷和矛盾。板书:读。
2.指出并总结学法。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最后,再朗读了。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渴望想象丰富
第一次寒冷火炉温暖虚实结合
第二次饥饿烤鹅食物对比鲜明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快乐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幸福
4.小结自学情况。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39;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指导朗读。小女孩寒冷、饥饿、孤独、痛苦,遭受了多少的委屈,但她只能向奶奶诉苦,因为奶奶是惟一疼爱她的人。此时的她有多少的感受多少的话想向奶奶说,让我们带着这样沉甸甸的感受一起来读。出示课件: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奶奶带着她飞到那没有……出示课件: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只是小女孩的什么?(幻想和愿望。要想真正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痛苦的生活,只有推翻那人剥削人的社会。)
6、孩子们,读到这儿,如果小女孩真正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你的心情又会是怎么样的?(快乐)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可是现实呢?(她死去了)你为什么说她死去了?(这样的地方是根本就不存在着的。)是的,小女孩带着微笑冻死在旧年的大年夜。此时,我们的心情应该是悲伤的。出示课件:谁也不知道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谁也不知道”这几个字给了我更沉重的感受。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与小女孩的美好愿望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三、总结全文。
1.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这个童话写的是什么事,请用题目做主语,把句子补充完整。可以加上时间、环境、结局。出示课件:
________,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_。
2.现在我们看一下全文。
(1)因为是冻死,课文中写“冷”的很多,请你从课文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一起找。出示课件:
天冷极了天又黑又冷小女孩又饿又冷
更冷了家里和街上一样的冷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2)请用“冷”组词或者词组,说说小女孩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从天气说起,先说自己然后说那社会。出示课件:
寒冷的天气冰冷的雪地冰冷的寒风冷漠的社会冷酷的世界
指点,深化主题:天气寒冷,雪地冰冷,寒风尖冷,但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界,是这冷酷的社会。
3.现在想一想,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接在上面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句子后面,再加一句来提示这个故事的中心,会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冷酷)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4、从小女孩的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的悲惨遭遇,我自然地想到我国唐代诗人的两句诗。出示课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何等类似的凄惨的情景啊!
四、拓展练习:出示课件:诗歌:孩子们仿写,根据时间写1、2节。然后展示自己写的诗歌。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3,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鸭、鱼、虾等好菜,大家生活在这里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只要你认真学习,就知道小女孩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师生正音。
2、讲字形,用色笔标出易写错的笔顺。
3、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4、边读边写,识记生字。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看课文边思考:
(1)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2)你对这个小女孩有什么感觉?
(二)、自由读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讲授第一段
(1)教师范读课文
(2)师:在万家喜庆团圆、都在准备丰盛菜肴过年的`大年夜,在又冷又黑的晚上,小女孩还要在大街上卖火柴,她可怜吗?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天冷极了,下着雪,而小女孩却“关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光”是不是没有头发?是指什么?(是指没有帽子戴)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的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已饿了一整天。“她爸爸会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没有温暖,没有人关系疼爱她,小女孩很可怜。
(3)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想些什么?(指名讲,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四)再自由读课文,可以小组读,个人读,找出你喜欢的一段。
四、巩固练习:
辨字组词:
烤()焰()烘()橱()
考()掐()哄()厨()
五、结束语:
同学们,究竟小女孩想的跟你们想的一不一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PPT演示。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拿出语文课本,翻到第15课。我们一起齐某某课题:15预备齐。这是一篇观察作文,那作者观察了什么呢?
2.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同学找一找作者写了什么呢?并画出来。谁来说一说?(生:雨、船夫)
那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PPT)“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师:作者把他们的交通工具都写出来了。)“到乡下外祖父家去”(师:还写出了他的目的地)
作者观察得真细致呀!
作者还观察到她和妈妈坐在哪里?(船舱里)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作者还观察到那天的天气,那天的天气怎么样?(男生读)她观察到那天天还下着大雨,雨点打在哪?(船篷上)发出怎么样的声音?(沙某某沙某某地响)。沙某某是一个拟声词,这是作者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呢?(听)。同学们观察得也很仔细。
作者还观察到了什么呢?(第一二组读)这一句作者观察到了什么呢?(船夫用力地摇着橹)这是对船夫的什么描写?(动作)。
总结:所以这一段话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ppt出示:听、动作)
精读课文,品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后来呢?(齐某某句子:后来雨停了)这是一句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明了下面要写的是即将发生的情况。下面发生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生:我看见__________红色的长嘴。)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句话。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这句话的中心句(中心句就是,后面的话都是围绕着那句话写的)我请赵某某说一说他找的是哪一句?(生:我看见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非常准确,同学们找的也是这一句吗?没找对的同学要改正过来。
小结:这就是这句话的中心句,总写了鸟的美丽。大家一起齐某某一遍
他是从哪个地方观察的呢?圈出来。谁来说说他圈了什么?(羽毛、翅膀、长嘴)。我们一起看,作者观察到小鸟的羽毛是什么色的?(翠绿的)翅膀呢?(蓝色)还有一张什么样的长嘴?(红色的)。这是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做出来观察,把“外形”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作者觉得翠鸟比(鹦鹉还漂亮),这里用翠鸟和鹦鹉一起对比,突出了翠鸟的美,比花花绿绿的鹦鹉都漂亮,那是多么美丽啊!在我们写作文时,我们想表达一件事物的优点或缺点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比如陆子毅很高,比老师还高。
填一填。齐某某句子,再次体会翠鸟的美丽。
看见这样一只美丽的小鸟,“我”会产生哪些疑问?谁来说一说?(生:他什么时候__________外祖父家里去吗?)嗯你把作者的疑问都读出来了,这是对作者的心理描写。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呢?(因为他一直注意小鸟)是的,作者一直注意着、关注着小鸟,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他很喜欢这只小鸟,只有喜欢才会一直关注着它、观察着它,为下文他要对小鸟作出仔细观察作铺垫。
ppt出示总结,齐某某
接下来作者又观察到小鸟什么了呢?我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这是作者对小鸟的什么进行描写?(动作)
你从哪看出来的呢?用三角符号找一找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太棒了同学们!现在拿出笔一起把这几个动词画出来,并把”动作描写”写在这段话上面。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动词看出小鸟的捕鱼技术怎么样?(很厉害、熟练),我们也可以说它的捕鱼技术很娴熟,娴熟也是熟练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从“一下子、没一会儿”看出小鸟捕鱼的速度很快很敏捷、用横线画出来。
小鸟捕到鱼之后,站在船头一口把鱼吞了下去。作者居然还观察到小鸟吃鱼是一口就把鱼吞了下去,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也可以学一学作者这样的观察方法,留心身边的事物。
最后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的名字叫“翠鸟”,这真是一直有灵性的鸟儿,它居然还会搭我们的船捕鱼吃,一点儿也不怕人。在小鸟搭船时,我们也没有打扰它赶它走。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一次普通的旅行,翠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景象。
2.(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见这张图觉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美好,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所以我们以后遇到小动物要与小动物和谐相处,默默地观察它就好了。
板书
羽毛翠绿
外形翅膀带蓝色
红色长嘴亲近美好自然
搭船的鸟人鸟和谐共处
动作冲、飞、衔、站、吞
五、课后习题
1.它一下子?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起来了,红色的长嘴?着一条小鱼。他?在船头,一口把小鱼?了下去。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对那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练笔:学习本文写翠鸟的方法,写一写你认识的一种动物,把它的相貌写清楚(100个字左右)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虚实结合写法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4月2日是什么节日吗?(世界图书日)这天,还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生日,他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曾被翻译成150多种语言。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等。
2、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齐读课题。
3、故事看过吗?这个故事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是的,那么作者是怎样把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用文字展现给我们大家的呢?为什么能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对这小女孩如此念念不忘呢?
二、了解梗概
1、让我们打开书本P67,请您快速默读课文,借助课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__(板书:卖火柴幻想死去)
__(板书:卖火柴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死去)这些美好的事物呀,都是小女孩擦燃火柴以后看到的——(板书:幻想)
2、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卖火柴,她擦燃了火柴看到许多了美好的幻想,最后却独自冻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里。同学们,看了整个故事以后,你有没发现,这个故事和我们平时看的童话故事有点不同?
__动物为主——大部分童话故事都是想像、幻想的手法展开的,这个故事中,不光有幻想,还有——小女孩的——现实生活。
__美好的结局居多——幻想中也有美好的事物,但是你读着这美好的幻想,再联系结尾,你有什么感受?幻想终归是幻想,当幻想破灭时,我们反而会更加失望。
3、是的,安徒生正是用了这种幻想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一步一步地带到了我们的眼前。
4、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小女孩悲惨的现实生活。
三、重点研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1-4自然段,找找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难过,请你用横线画下来,在旁边谢谢批注。
【寒冷】【饥饿】
1、学生说句子
2、——那是有多冷啊!(板书:寒冷)
2、还有哪些细节也让你感到寒冷?(两处即可)
你能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句子,真是太会学习了。
3、把你的感受放在朗读当中。
4、学生继续找句子。
5、我听到了赤着脚
那是一种刺骨的冷啊
我不光听到了寒冷,还有——饥饿(板书:饥饿)这么寒冷的&39;大年夜,小女孩独自一人在卖火柴,已经够冷了,现在还没有吃的,这是一种饥寒交迫的痛苦啊!
小女孩实在是走不动了。
6、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能让我们读出这份寒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PPT集中出示配乐)
你们的朗读深深地扎到了我的心里。
__【痛苦】
1、小女孩面临的残酷现实仅仅只有又黑又冷的环境吗?同学们,文章还有哪里让你难过?
__拖鞋__
1、——为什么穿妈妈的拖鞋——自己有没有鞋——穷、可怜
——穿着不合脚的拖鞋遇到了什么事——大人——你想说什么——
还遇到了什么事——小孩——你会怎么做——
别人怎么对你——
2、小女孩走在大马路上,有钱的大人不顾忌她的安危,同龄的小孩也欺负她,她的内心是有多么——(板书:痛苦)
__大年夜__
1、文章不止一次出现大年夜,说明什么?
2、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大年夜。(欢天喜地、喜气洋洋、拿红包、穿新衣)
3、小女孩她有欢天喜地吗?有新衣服吗?有红包吗?她有的是什么?(指板书)她有的是寒冷天气下冻僵了的手脚、有的是咕咕直叫的肚子,还有火柴,她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板书)
__一整天__
__1、火柴卖出去了吗?哪里看出?
2、读得真棒!再请一位。
3、我呀,我这句子稍稍做了改动,请你对比着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4、(2生回答)
5、是的,哪怕是一根火柴,哪怕是一个硬币,对小女孩都是极大的帮助啊。
6、让我们一起动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7、那么,这究竟会是怎么样的一天呢?
8、PPT引,凛冽的寒风练笔、(配乐)
8、你看,这比天还要冷的是人情呐!
9、__这让小女孩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
__所以小女孩的内心才会如此痛苦呀!
【孤独】
__1、一个人在外是如此痛苦不堪,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呢?
2、父爱是最伟大的,为什么小女孩的父亲会这样对她呢?——补充一个背景,安徒生出生于19世纪初,而他开始创作的时间是19世纪二三十年代,此时的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的工人成几何数上升,全世界的失业人数达到3000万。(父亲是被生活所迫有苦衷的)
3、失去温暖避风港的小女孩,你会有一个什么词来说说她现在的处境。(板书:孤独)
四、结尾
1、我们一起来读读此刻的小女孩。(PPT出示渴望)
2、请生回答。
3、小女孩的渴望就是我们读者的渴望,是我们每一颗善良心的渴望。小女孩的渴望在现实中实现了吗?最后的命运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小女孩去世了,不过,她死的时候(点红)
3、这是为什么呢?从小女孩的笑容中,我们又能读出些什么呢?下节课学习。
板书
卖火柴幻想死去
寒冷火炉
饥饿烤鹅
恐惧圣诞树
孤独奶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读本课5个生字,理解词语“胸脯、婉转”的意思,会写本课生字。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部位法”“演示法”理解“胸脯、婉转”的意思。以“列宁、灰雀、男孩”三者关系为故事线索,理清课文内容。通过资料展示、描写体会、比较想象等加深对列宁这一角色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感受列宁对儿童的爱护,并受到爱护鸟类,热爱自然的熏陶。
教学重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即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收集有关列宁的资料。
2、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的磁带和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最难写的是哪几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
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临帖、写“步、者”等字。讲评字写得又漂亮又端正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布置学生摘抄本文中的好词好句,做“日积月累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悟课文。
(一)出示灰雀歌唱的声音,突然一只剩下两只了,还有一只哪去了呢?列宁心里会怎样呢?(急)那时因为列宁喜欢灰雀呀!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二)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体会: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
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2、小结:
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三)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对待小朋友的句子小声地读一读,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体会:(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鸟儿会回答吗?)
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板书:宽容
(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
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
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还有哪儿不明白的地方吗?
二、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四、课后作业:收集名人故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宁、惹、仰”等10个生字。会写“郊、雀、养”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师补充: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指名读:雀、郊、养、粉、粒、男、或、者。
重点指导:
或:半包围结构,不要漏写一撇。
诚:左右结构,注意不要写成“城”。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你的体会朗读给大家听。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学生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地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课件出示3:列宁简介)
3.(课件出示4)灰雀图,板书:灰雀。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过关检测
同学们,课前大家认真地预习了本课,你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和疑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次闯关比赛。
(一)第一关:随文识字词
(课件出示5)出示比赛规则
闯关任务:逐段读文,圈画出生字新词,读准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尤其注意多音字、平翘舌音。
过关奖励:完成任务的选手奖励“智慧星”一颗,取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评为优秀小组。
1.闯关准备
(1)自由朗读《灰雀》,圈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小组内朗读生字、新词。
2.闯关过程
(课件出示6:生字)
quèjiāoyǎnɡfěnlìnánhuòzhědònɡxīkěnchénɡ
雀郊养粉粒男或者冻惜肯诚
(1)指名读。
(2)重点强调:读准翘舌音“者、诚”,前鼻音“男”,后鼻音“养、冻”,边音“粒”。
(3)指名小组齐读生字。
(4)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7:词语)
胸脯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诚实可惜
(1)指名读。
(2)打乱顺序,随机出示词语,指名读。
(3)用“或者”一词练习说话。
(4)全班齐读。
3.过关评价
(1)表现好的同学、小组发放小星星。
(2)小结:在本轮比赛中多名同学、多个小组都得到了星星,后面的比赛会更加精彩,相信同学们表现得会更加出色。
(二)第二关:熟读课文
(课件出示8)比赛规则
闯关任务: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不添字不落字,尝试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过关奖励:完成任务的选手奖励“智慧星”两颗,取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评为优秀小组。
1.闯关准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内朗读练习。
2.闯关过程
(课件出示9)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1)指名读。
(2)抓住“没看见”“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等词语,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
抓住“多好的灰雀”“可惜”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练习情感朗读。
(三)第三关: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10)
雀郊养粉粒男或者冻惜肯诚
1.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识字。如,“粒”,植物的一部分,“米”是表意的,“立”是表音的。另外“冻、惜、诚”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2)熟字比较。如:羊一养
(3)组词扩展:“雀、男、或、者”,可以组词为“麻雀、男人、男生、或者、或许”等。
2.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3.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4.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养”——注意倒数第二笔是撇。
“男”——上下结构,“力”的撇不能写到“田”里去。
5.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6.展示学生作品。
7.过关评价。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生字的读音,生字的书写,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很多同学、多数小组都闯关成功,让我们用掌声再一次祝贺。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有更精彩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课件,了解故事人物的情况,解释了题目。激发学生学习的__。】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引起别人的喜爱。()
(2)令人惋惜。()
(3)抬着头向上看。()
(4)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2.看拼音写汉字。
huīquèyǎnɡɡǔlìnán
()()鱼()()孩
参考答案
1.(1)惹人喜爱(2)可惜(3)仰望(4)自言自语
2.灰雀养谷粒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12)三只灰雀在枝头的画面。
2.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板书:灰雀惹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哪几段话是列宁讲的,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3)
(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板书:可惜)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课件出示14)
(1)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板书:男孩:没看见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喜欢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圈养起来)讨论,交流相关语句。
列宁:
(1)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板书:每次都要经常带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课件出示15)“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分角色朗读课文的2—10自然段。
三、烘托__,深入体会。
1.(课件出示16)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又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4.课堂练笔:(课件出示17)
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学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积累巩固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放回了灰雀。男孩及时改正了错误,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3.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辨字组词。
郊()渣()诚()
效()查()城()
胸()低()惜()
淘()底()蜡()
2.看拼音写字组词语。
()格()定
yánjiān
()热()苦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诚实()坚强()高大()
寒冷()幸福()喜爱()
4.帮助词语找到自己的家。
果然居然仍然
(1)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
爬上来了!
(2)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3)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的,它活着。”
参考答案
1.郊外渣子诚实胸脯很低可惜
效果检查城市淘气河底蜡烛
2.严炎坚艰
3.虚伪懦弱矮小
炎热悲惨讨厌
4.(1)居然(2)果然(3)仍然
【板书设计】
26.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果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会认读本课“亲、鹦、啦”等5个生字,重点会写“搭”和“翠”。
2.通过小组合作品读描写翠鸟“外形”“捕鱼”的语段,了解“我”对翠鸟颜色、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创设观察实践活动,记录观察所得,初步树立留心观察的意识。
教学重点
品读描写翠鸟“外形”“捕鱼”的语段,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板贴、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学习篇章页,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1)启发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五单元是个特殊的单元,这是一个习作单元。读一读篇章页,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单元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2.引入课题,理解“搭船”。
3.激趣、再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感知大意
教师引语: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首先考考你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学习生字词。
(1)认读词语。
(2)教学多音字“啦”。
(3)指导书写“翠”。
2.交流初步印象: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三、整体把握,品读观察细致之处
教师引语:这是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作者偶遇了这只搭船的鸟。在这次出行中,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你能够找出来吗?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画出有关句段。
2.交流:你画出了哪些句段?
3.预设(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1)雨、船夫
(2)翠鸟的外形
(3)翠鸟捕鱼的动态
四、聚焦翠鸟,感知多重观察方法
观外形
1.出示要求: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外形的?
2.交流作者观察方法。
预设:
(1)从整体到部分。
作者先总写这是一只彩色的小鸟,然后分别写了羽毛、翅膀、长嘴。
点拨:这样有序地观察,能够让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板贴:从整体到部分)
(2)抓住特点。
抓住“一些蓝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细致。
质疑:为什么没有注意到翠鸟的眼睛、爪子、尾巴去观察呢?
可见观察外形的时候,要抓住事物最有特点的地方。(板贴:抓住特点)
迁移:观察大象的外形,你会抓住?(扇子似的耳朵和长鼻子);斑马在你眼前,你会抓住什么观察它?(黑白条纹和大尾巴);如果是蒲公英呢?
3.指导朗读:出示翠鸟的贴图。说感受,指导朗读。
观动作
教师引语:刚才作者观察的是静静的翠鸟(板书:静态),用了这些好的观察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美丽。它捕鱼的动态,作者又是怎样细致观察的呢?(板书:捕鱼动态)
1.课件出示第四段:它捕鱼的动态,作者又是怎样细致观察的呢?同桌交流。
2.交流作者观察方法。
(1)抓住动作观察。
圈出动作的词。这其实是一个连续的画面,作者却将它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的&39;动作,这是观察动态事物的好方法(板贴:分解连贯动作)。
结合动词,谈感受,随机指导朗读。
你从这些动作的词语感受到了什么?特别是哪个词。(重点:飞、衔、吞)
(2)关注动作细节。
关注了捕鱼的速度。(一下子、一会儿、一口)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不仅关注到了捕鱼的动作,更关注到了这动作的细节。(板贴:关注动作细节)
3.读文字,想象画面。
读这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先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4.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说感受,指导朗读。
五、仿写片段,迁移运用
教师引语:作者将翠鸟捕鱼一连贯的动作分解,细致地观察,为我们呈现出一个身手不凡、动作敏捷的翠鸟。这样的观察方法,值得模仿。
1.观察视频“金鱼觅食”。
老师带来一段“金鱼觅食”的视频。请仔细观察视频中小金鱼都有哪些动作,关注这些动作的细节。
2.交流:小金鱼怎样在觅食。教师适时板书关键动词。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分享。
六、总结全文,延伸课外
大自然中,不仅仅是这只外形美身手快、有灵性会搭船的翠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流淌的小溪、雪中的松树、欢快的鱼儿,无处不是多彩多姿。同学们要用心感受,并用文字记录这个美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