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三年级免费教案

时间: 新华 三年级教案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整合教学计划、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等,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小编给大家分享三年级免费教案参考,方便大家参考三年级免费教案怎么写。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来是和大家初次合作,同学们想了解为什么由我给大家上数学课?这是我们老师抽签决定的,第一次先抽教几年级,一至五年级你觉得会有几种可能性?抽到那个年级的可能性比较大?第二次抽科目,语数英你们说会有几种可能性?哪一科的可能性比较大?

真聪明!今天我们就利用数学课研究研究生活中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既活跃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玩一玩:

1、活动一——转盘(五分钟)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转盘)现在老师想转动它,大家猜一猜指针最有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学生说)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转动转盘,验证。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转盘,想不想再猜一猜?(出示两个转盘,学生观察,判断)

班内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说可能性大的原因。

设计意图:在判断的基础上说明理由,是锻炼孩子判断说理的能力,初步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某些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会不同,同时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活动二——抛纸杯(十二分钟)

1)问:老师这里有一个纸杯,如果老师把纸杯抛出去,掉到桌面上,大家猜一猜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引导学生补充完整三种情况)

2)问:出现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一样大吗?(学生猜)

3)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抛纸杯,验证一下。

活动要求:

A、先独立活动,每人抛5次,把抛的结果记录在抛纸杯表格中。

B、抛完以后,小组长汇总,把你们小组出现每种情况的次数进行合计。

C、组长统计完以后,观察组长记录的表格,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D、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小伙伴之间的合作,仔细观察,认真操作,认真记录。

4)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到小组中,指导学生的活动。

5)班内反馈。

A、请学生在班内说说自己的发现,用出现次数的多少来证明可能性的大小。

B、看到这种情况,你有问题吗?(如果学生提不出,教师问)为什么纸杯躺着的可能性大呢?(让学生说说)

C、与我们的猜测怎么样?看来,同学们的猜测能力很棒!

过渡语:我们平时都玩过纸牌,现面咱们看一看纸牌中有没有我们要研究的可能性。

3、活动三——摸纸牌(六分钟)

第一步:摸纸牌

1)教师出示盒子,内装1黑桃2红桃。“盒子里有1张黑桃,2张红桃,任意摸出一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种花色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2)盒里再加3张梅花。“如果老师再放入3张梅花,任意摸出一张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种花色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为什么”

(出现三种可能性与牌的颜色有关)

第二步:讨论

师:大家看,现在盒子里的牌,怎么样?(2黑桃2红桃)如果老师要摸出两张牌,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会有哪些结果,填在表格里。

2)班内反馈:三种情况(黑黑、红红、黑红)“哪种可能性比较大?”

3)摸牌验证。9个人上前抽牌验证,组长纪录。

4)观察摸牌记录,说说发现。“观察你们的摸牌记录,是不是我们猜测的三种结果,哪种可能性最大?”

第三步:练习(四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两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人文性的教学内容能有效的接轨学生的生活现实、有效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小组探究,学会合作学习,进一步验证可能性发生的大小与什么密切相关,从而为推理和猜测提供理论依据,弥补各自知识上的缺陷。

4、活动四———抛骰子(八分钟)

师:同学们真棒,都可以当猜测家了。可能性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来读一读这个小知识。课件出示“你知道吗?”,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瞧,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可都是有心人,那比赛中,会怎么样呢?下面请同桌小朋友,一个当甲、一个当乙,进行比赛,以抛骰子决定胜负,每人抛一次,如果抛到骰子数大于2,甲胜,在这里打个钩,如果抛到小于2,乙胜,在这里打个钩,如果抛到2,重新来一次。

请同桌小朋友一边玩一边填写记录表。

活动结束,师:哪一桌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玩的结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师:你喜欢当甲,还是当乙?并说说为什么?

(甲胜的可能性大,乙胜的可能性小)为什么说甲赢的可能性大,乙赢的可能性小呢?

(甲抛到3,4,5,6就赢,乙抛到1才能赢)

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从实验中发现,甲只要抛到3,4,5,6就赢,有四次机会,乙只有抛到1才能赢,只有一次机会,结果是甲赢的可能性比较大,乙胜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不公平)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他们的比赛变得公平?

小结:我们同学多会动脑筋啊,用自己的智慧,使比赛变得公平而有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游戏的公平与否,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基础出发来解决,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人文性,因为学生需要的不是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构建自己的数学。

三、返回生活,巩固延伸(两分钟)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么?为什么?

师:小朋友今天学到的还真多,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说生活中摸奖的现象吗?

师:那你想跟周围摸奖的人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你快乐吗?”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用数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保持好奇心继续去学习,这才是我们最理想的数学课堂。

四、思考

1、盒子里装9个白球,3个黄球,1个红球,闭上眼任意摸出两个球,结果有几种可能,请列举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有了充分的感官认知,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让学生把感官认知与理论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事物发生可能性的理性认识和思考。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教学时间: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4、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再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3

情感目标:从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学习本课按地点转换的顺序记叙的方法。

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叙述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的词句;学习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叙述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海滨风光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投影、挂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交流课前收集的海滨风光的图片及有关资料,并表扬认真收集的同学。

2、激趣:同学们,从我们刚才收集到的资料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海滨很美、景美……)

3、现在,大家想不想去欣赏更美的海滨小城?

(想)那老师带大家去。(板书课题)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也可以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二、欣赏画面,激发探究欲望。

1、放录相欣赏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2、过渡:同学们被海滨小城的美给迷住了,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跃然于纸上呢?

(想给静态的学习内容注入生命,让其变得鲜活,让学生在欣赏鲜活的景物中生成初步的表象,自觉形成乐学、会学的学习习惯。)

三、欣赏语言,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1、个性朗读,自主欣赏,感悟质疑。

(1)读第一遍,把课文读通,并思考:文中描写了哪几处景物,把点明这几处景物的词语画下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并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读第二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注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3)读第三遍,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2、合作欣赏,感悟语言的表现力。

把你刚才读的收获在小组中交流,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再讨论,组长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不用紧张,待会儿我们就会读懂的。

(我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感情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尝到自主学生的甜头,乐此不疲)

3、读细赏,再现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1)各小组汇报读、思、议的结果。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如画画,朗诵或以小导游的身份。

(2)抓住重点词、句、落实语言训练点,点拨学习方法。

结合语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全班讨论、交流。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交流,取长补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消除了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学习也更主动、积极、畅所欲言。)

a、“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镀”来感悟。课件出示相应的景物感受其美。

b、“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红云中。”

引导学生抓住“热闹”“笼罩”来理解。

请同学们想象这情景怎样,请学生描述,出示课件感受。

c、“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指导朗读,感悟。

(3)指导读课文。

a、师范读一段。

b、指名读,分男女读,小组赛读。

(鼓励读得不太好的同学再读读,如“你愿意再读吗?老师相信你行的。”对读得好的同学加以肯定、表扬,如“你真棒,让大家感受到了小城的美丽、整洁,谢谢你。”我相信这些关切的话语定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三维教学融为一体,有机渗透。)

过渡:海滨小城这么美丽、整洁,谁带大家再去游一游?

四、欣赏技巧再造想象,拓展延伸。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以小导游的形式带大家游,愿意当游客的同学跟在导游后面。

(创设激趣的情景,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并进一步拓展延伸,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体现了语文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要求,“选择你喜欢的……”能让学生的自主性、自信心得到很好的张扬,内心的情感得到自由放飞。)

五、总结全文,巩固方法。

1、同学们,刚才真了不起啊!未来秀的导游会在我们同学中产生,你们真有悟性啊!很快就会用文中作者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空间的变换顺序记叙。

2、同学们,汕头也是一座海滨小城,如何把我们的家乡汕头建设得更美呢?(自由发言)

(鼓励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巩固了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结合教材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爱美的情感。)

六、作业。

把这篇课文美美地读给你的家里人听。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散文所描绘的多彩迷人丰收的秋天,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运用个人的经验想象画面,仿编新的散文。

3、用歌唱、朗诵和舞蹈等方式来表现与赞美秋天。

4、能分析散文情节,培养想象力。

5、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教学准备:

《秋天的雨》图片、挂图、磁带、有关《丰收的秋天》音乐。

教学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呢?

请举手回答。

生:四个季节

2、师:他们分别是哪四个季节?

生: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3、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你知道夏天的天气是冷还是热呀?

秋的天气呢?

生:夏天很热热。

生:夏天特别热,雪糕拿在手里很快就化了。

生:秋天比较凉爽。

4、师: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秋天有很多落叶很好玩。

生:喜欢,因为秋天的天很蓝。

师小结: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

出示挂图《秋天的雨》。

二、欣赏和理解散文的画面与内容。

1、师读散文《秋天的雨》生听并回答问题。

(1)秋天的雨是什么?

(2)秋天的雨有什么?

2、分段欣赏并回答问题

(1)秋天的雨,真是一把钥匙吗?为什么散文中说它是一把钥匙

(2)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还可以把什么颜色给谁?(两个小朋友讨论)然后玩开火车老师说第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请小朋友仿编散文"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

(3)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你还闻到过什么好闻的气味?

(4)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告诉人们冬天快要来了,你知道小动物、植物还有我们人是怎么准备过冬的吗?(先自由发表意见,再请教你们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接下来分组分批仿编散文。

3、再次完整欣赏《秋天的雨》

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师小结并听有关《丰收的秋天》的音乐。

三、总结与延伸:

秋天的颜色五彩缤纷,秋天可以收获那么多好吃的、好闻的、有用的东西,你们喜欢秋天吗?刚才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散文,下面我们一起用我们的歌声、舞姿来夸夸秋天,表现秋天的收获。

游戏:《小汽车》

全体幼儿一起玩开车游戏,和教师边唱边做动作。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授让幼儿体会到秋天的美丽并愿意去发自内心的热爱大自然及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加以赞美。幼儿们很享受这样轻松愉悦上课氛围。

小百科: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153÷4≈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学习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

生1:124≈120190÷3=40124÷3≈40

生2:124=120+4120÷3=404÷3≈1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生1:143≈160160÷4=40143÷4≈40

生2:143≈120190÷4=30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200÷3≈_____。

生1:200≈210210÷3=70200÷3≈70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180÷3=60200÷3≈60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____0÷3=6020÷3≈660+6=66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185÷4≈

生1:185≈____00÷4=50185÷4≈50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160÷4=40185÷4≈40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6个十是多少?②8个百是多少?②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十多少?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10个2相加是20。

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

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7

教材分析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胜,在于西湖。西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三面青山一面城,远山含黛,湖光旖旎。它是大自然和我们人类共同创造的杰作。许多声名显赫的文人贤士曾用诗一般的心境整治、疏浚西湖,方才造就了今天西湖“长堤数痕、岛浮几点”的基本格局。“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春夏秋冬、阴晴昏晓、雨雪风霜,都呈现出各自特有的美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具有平和之美、淡雅之美、恬静之美。

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如同一幅水色交融、淋漓流畅的水彩画,二者在审美意趣上非常相似。本课整体上的框架就是以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观为内容,以水彩画的技巧技法为形式,两者有机结合,既让学生初步地了解了水彩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热爱西湖、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本课内容编排上,先让学生在古人赞誉西湖的诗词佳句和西湖图片的欣赏中感受西湖的美,有了美感后再寻找表现形式,既而转到对水彩画的欣赏。

水彩画有系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本课尽量避开这一点,从比较容易掌握的水彩风景画切入。色彩调和等知识、技能、技巧,安排学生在尝试探索中自主获得。在呈现顺序上较之传统的水彩画教学有了较大转变,如先出示各种各样的小技法,再由学生说说这些技法最适合表现什么。降低了难度,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彩以及水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

2.初步掌握水彩风景画的技法,学习用湿画法、干画法表现自然景物。

3.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西湖的美,初步掌握水彩画的技法,体会水彩画的美感。

难点:掌握水彩画技法中的湿画法、干画法以及对树木、景物的造型与表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西湖的传说、诗词等

(教师)音乐、有关西湖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从西湖的神话传说导入课题,揭示课题,板书《美丽的西湖》

2、感受西湖

(1)我们班有没有同学游过西湖?老师想请他们为没游过西湖的同学做个小导游,谈谈西湖的美景,及对西湖美景的切身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导向:三潭印月(出示图片:月西湖之美)、断桥残雪(出示图片:雪西湖之美)......

(2)还有哪些诗词也是赞誉西湖之美的?

学生讨论、教师导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示图片:雨西湖之美)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示图片:晴西湖之美)

教师评价:西湖是历代文人贤士共同筑建的一个天然大盆景,春夏秋冬、阴晴昏晓、雨雪风霜,不同的情景会给人不同的美感。

(3)由学生讲述、讨论他最喜欢什么时候的西湖,它具有怎样的美。

教师小结:西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秀丽的美、淡雅的美、恬静的美。

3、欣赏作品

你觉得下面这些水彩画是否把西湖的那种秀美感觉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水彩画《春到西湖》、《断桥初春》、《满湖曲折》。

(1)欣赏课本中的《春到西湖》、《断桥初春》,感受水彩画是通过怎样的效果表现出西湖春意盎然。 (画面表现出的是淡雅、轻快、朦胧的效果,水色交融,雨雾朦胧。简介并板书湿画法)

这种效果是怎样表现的?(学生看画面效果讨论,师生交流)

(2)欣赏《满湖曲折》,可以通过与“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西湖盛夏景象进行对比欣赏。

(画面表现出的是淡泊、简单、萧疏的美。线条画在底色上不渗化且很干枯,简介并板书干画法)

这种效果是怎样表现的?(学生看画面效果讨论,师生交流)

夕阳余辉下,西湖的残荷别具一番风味,让人感受到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但是同一景点和事物,往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取决于作者当时的心境与对大自然的不同感受。

4、尝试与探索

带着干、湿画法的效果如何表现的问题,请四组同学分别按相应的四个要求做一些尝试与探索:

第一组:将整张纸弄湿,也可以弄湿一小块地方,向纸中分别滴入或涂上不同颜色观察其效果。

第二组:将含水量较多的颜色抹在纸上,趁湿往上滴清水或另一种颜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第三组:将含水量较多的颜色抹在纸上,趁湿紧挨边上画上另一种颜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第四组:将含水量较少的颜色抹在纸上,干后紧挨边上画上另一种颜色,或这两种颜色相互的叠加,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1)注意观察画面的变化,并请每组选出代表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2)说说哪组是湿画法?哪组是干画法?

(3)这些效果分别在以上欣赏的画面中或哪些地方可以看到?

5、深入了解

(1)结合潘天寿先生的《荷花图》,请学生说说水彩画与我国传统水墨画有什么相同之处。

(2)根据水彩画的艺术特点,由学生谈谈它还适宜表现什么样的景物。

6、课堂总结

附:课件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8

一、引子

出示录像[夏天景色]

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广场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

二、课题。

中国的作家冰心奶奶写了一首有趣的诗歌《雨后》。

三、朗读第一关:正确朗读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3、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活动: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的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四、朗读第二关:流利朗读

1、喜欢读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喜欢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

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五、朗读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

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闯入第三关,朗读要求:有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六、附加关:背诵

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七、实践作业: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呢?

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许他们会有一些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结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对读、赛读感受一家人对大海的爱,理解海的气息塑造了“我”的品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ppt课件

视频短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大海的视频后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入课题《海浪》

二、新授

1、师范读诗歌,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观察诗的格式和以前学习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2、向学生介绍阶梯式诗体。

3、学生自读诗歌,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4、课件出示4个生字,指名认读、组词说识记方法。

5、指名读文,同时思考问题(大屏幕出示问题)“诗歌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海浪的喜爱?”

6、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师相机板书:爸爸、妈妈、我。

7、爸爸用了什么方式?(录音)那你能说说爸爸喜欢的是海浪的什么吗?(声音)

过渡语:是啊,那海浪是个多变的家伙,时而轻柔,舒缓;时而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爸爸怎能不喜欢呢?下面我们伴着海浪声,读第一小节来感受爸爸对海浪的喜爱之情。(出示配有海浪声的图片)

8、那么妈妈用了什么方式?她又钟情于海浪的哪个方面呢?(把海浪曝光在软片里。说明妈妈喜欢看海浪)想一想在妈妈的照片里会看到些什么呢?(生自由说)师:同学们说的很美,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海景图,些看吗?好,我们一起看一看。(向学生展示海边图片)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美)那让我们带着美美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吧。(指名读)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课件出示“把海浪在他(她)的里。”)让学生说句子。

过渡:那么作者呢?(齐读3、4、5小节)

9、谁能说说作者喜欢什么?海浪带给他哪些好处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能抓住几个词语说一说吗?

经过同学们的回答,相信你们都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并从中得到了勇气。让我们来读一读吧,读出你的斗志昂扬,独处你的远大理想。(指名读3、4、5小节)

三、巩固练习

1、男女生对读诗歌(男1、3小节,女读2、4小节,齐读第5小节)

2、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

3、试着背诵全诗

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课件出示课后题)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写大海吗?(生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你们愿意记住他们吗?(出示词语)让同学们抄写到积累本上。

小结:大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分享,现在让我们乘着海浪,再次感受作者对大海的深深眷恋。有感情地齐读诗歌。(伴随海浪音乐)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些自己心中的大海。

板书设计:

海浪

爸爸——“录”妈妈——“照”

我——“学”

深沉、坚毅、无穷无尽······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的基本形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概念。

2、能根据物体的特征,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故事配画。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时:2课时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让学生带一件生活用品获图片,请学生说一件你喜欢的生活用品,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造型特征、色彩、功能等方面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二、新课

1、看一看,说一说

我们现在的生活用品琳琅满目、美观又实用。它们都是具有长、宽、高的立体物。如:

方体柱体球体

找一些生活中美观的生活用品,观察一下它们都是什么形体。有什么特点?与哪个基本形体相似?

2、了解线描共10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

师:老师把我喜欢的一件生活用品画出来了,你们想看一看吗?这种表现方法叫线描。线描是一种简便而美观的表现方法。它要求线条简练、刻画细致,表现出物体的具体特征。

3、学习绘画方法

我们的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了,他们的种类和形状纷繁复杂,我们该怎么画才能又轻松又简单地画出物体呢?

1)首先我们要观察物体,把它归纳成一个基本形体,如照相机是方形体、豆浆机是柱体、足球是球体等或形体组合。

2)按一定的次序细致描绘物体。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使物体造型生动。

注意:一定要先画基本形,不要一开始就画细节,抓住物体的主要形体和特征。

4、学生实践活动。

根据物体基本形体,画一两件你熟悉的生活用品。

5、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出色的地方。

三、小结

我们的生活用品实用美观,我们同学们要留生活用品独具匠心的设计,分析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尝试一下自己设计你喜欢的生活用品。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雏”,积累词语若干个。

2、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理解题意“信”。

1、激趣:你曾经给谁写过信,你曾经收到过谁的信?

2、交流信的内容。(自愿)

我曾经收到过____的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曾经给写过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信的作用:信是用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课文。

3、说说课文大意:

“我”学会了______,想写______信,替______写、替______写、替______写,……也想给______写,通过写信,让大家的心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学习语言。

学习第一节。

1、朗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归纳:写信是感情的交流,写信就是用笔和纸,用手写心里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和话语。

3感情朗读。

学习第二至五节。

1、自读思考:这些诗节分别写“我”替谁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你能把信的内容说具体吗?

2、师生交流,投影显示相应的情境。

(1)教师示范:

“我”替雏鸟给妈妈写信,信中说:夕阳西下,天色近黄昏,盼您快回巢。我们肚子饿得咕咕叫,您快把虫儿带回家,快把我们喂个饱。

(交流中教学“雏”字。)

(2)学生尝试:(由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诗节,尝试把信的内容说具体;随机理解诗句中的部分词语。)

“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大海给小船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云给他的伙伴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树给他的朋友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二至五节。(看图配乐)

学习第六小节。

自由朗读第六节,思考:你是怎样理解“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的意思?

四、读诗总结,学习创作。

诗歌创作:“我们来当小诗人”。

要求:以信的内容为题材,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将课前收集的代表性信件展示出来),进行诗歌创作,评选出我们中间的小诗人。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新年向长辈、亲友祝贺的方法。

2、能用不同的语句向不同的人物进行祝贺,并进行礼貌教育。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回忆新春欢乐、激趣入题。

2、说说新年里你去哪些地方。

3、老师,点明教学内容。

二、示例学法:

1、示例:王老师,新年好,我向您拜年。谢谢你对我的关心和学习的帮助。我祝您新年快乐,全家幸福。

2、讨论。这位同学在向老师祝贺时注意了什么?

(很有礼貌,语言得体)

三、拓展训练:

1、对不同对象应该用什么贺语: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办厂)、

阿姨(开店)、伯父(干部)、姐妹(哥弟)、同学(朋友)

2、不同年份不同的贺语:

鸡、龙、虎、羊、

四、模拟练习:

1、选择以上不同人物交流祝贺的内容。

2、在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祝贺,互相评一下。

五、作业:

回家后向爸妈爷爷奶奶祝贺。让亲人给你评一评,说得好不好。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3、了解借助生活媒体测量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4、感受周长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从各种具体物体中正确找出物体表面的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带图形的`练习纸40份、教具图形4个、水彩笔(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从字面上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周长?(指名回答)

过渡:物体外围的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那么树叶的周长是指它的哪部分?

(示课件)

二、感受周长

1、感受实物的周长

学生看四只甲虫爬过树叶的动画,并说说三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有什么不同,指出树叶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结语:小甲虫从树叶的某一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这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边线周长

过渡:树叶有周长,那么天天陪伴我们学习的课桌,数学书,(偏板书:课桌、数学书)它们的周长又是指哪部分呢?

摸一摸课本、课桌的边线,摸时用指尖去摸,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部分。(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经过的边线就是书的封面的周长。)(几名学生重复说)

2、感受图形的周长

(1)刚才我们摸到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师示教具图形)

()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试试看。

学生自己描,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情况,寻找提高的对象)

描好后,师先取两名同学的作业展示,并对全班的作业作出简单评价。

师相机问: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一个?为什么?

根据生说的图形特点,师板书:曲直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图形内部边线是否也为周长(书P45第一题,说一说它们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三、感知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那么,刚才所描的四个图形当中,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三条边的长度之和)正方形呢?圆形呢?花形呢?

请你从四个图形中选择两个图形,量一量各边的长度,再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各自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试算,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学生把计算过程板演在黑板上对应图形的下方)

问:你是怎么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量算)

剩下的两个图形()大家怎么没有选择呢?(学生自由说)

追问: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师整理学生发言并形成板书:圆滚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结:由直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知道各边的边长,再将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边长加起来,就能知道图形的周长。(板书:各边长之和)

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们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

四、练习

1、判断:课件

2、口算周长。课件。

3、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出示:

(师现场演示:第二个正方形剪去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

小结:都看清楚了吗?移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与判断图形的周长。

2、指导完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

这里还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经过裁剪,变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的样子,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看一看,议一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你现在觉得周长就是什么?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用到周长吗?(腰围、鞋底等)

六、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演示)

根据头围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帽子。

根据胸围的尺寸,选择合身的衣服

板书:

周长

曲化曲为直

圆滚

边线周长

直各边长之和

直量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14

《信箱》: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弄清楚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2、会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3、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三、反馈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逐一交流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尤其是对第三题的处理要让学生说心里话,各抒己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

1、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2、再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表达。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案点评: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内容引人入胜。一封被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哥什提亚把它丢在台阶上,妹妹娃丽却冒着风雪把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中。这篇教学设计示例设计了一课时,主要以学生朗读课文为主,在反复朗读中去体会情感,把握内容。

探究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自排课本剧表演。

2、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辩论会,针对哥哥与妹妹的不同表现,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

三年级免费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富”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富”等12个字和“群岛”等27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参”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自然段意思,知道一个自然段讲一个中心意思,讲这个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关键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别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4.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5.在教科书中选一幅图,写几句话。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5。

教学准备:

教师:“富”等11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富”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祖国美好山河的内容和热爱、赞美祖国美好山河情感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要围绕一个意思写。

3.小结:通过对单元导读的学习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关于祖国美好山河的内容,以及表达热爱、赞美祖国美好山河的情感的。这个单元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知道什么是关键语句及其在阅读理解上的作用;(2)习作要尝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3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