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

时间: 新华 三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写好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

1、修路队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已经修好了300米,剩下的要在6天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2、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王叔叔每天坚持跑2圈半。他每天跑多少米?

3、小丽走一步长约5分米,她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540步,算一算,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4、兰兰身高134厘米,东东比兰兰高5厘米。东东身高是多少厘米?

5、红领巾小学三年级有男生257人,女生235人,已经体检身体的有387人,没有体检的有多少人?

6、图书室借出456本图书,还剩207本,现在又还回285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

7、红领巾小学买来皮球380个,足球70个,课外活动时借出去423个,现在学校还剩多少个球?

8、三(2)班捐赠图书400本后还剩273本,现在又买来125本,现在三(2)班有图书多少本?

9、冬冬想买一辆310元的滑板车,已经攒了200元。如果他每月攒30元,再攒几个月就够了?

10、东方红小学的学生为希望工程共捐赠900本书,其中故事书326本,科技书475本,其余的是连环画。连环画有多少本?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2

教学内容:“住新房”练习题

教学目标:1、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能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算理。2、2、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

教学设计流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一般乘法,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方法?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练习题,学生做集体订正。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乘法

1、继续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计算。

3、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竖式计算,生板演。

4、肯定该生的板演。

5、师总结:在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大家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6、老师请生讲述自己的思想,为什么少了一个0。

生:用个位2去乘14,得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3

电子备课表

课题(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年级(班级)三年级科目数学上/下册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过程

与方法训练学生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路线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去过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参观动物园。

(1)熟悉导游图。

出示例4主题图。

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请用八个方位说明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解决问题。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2、拓展。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结:通过刚才对行进路线的描述,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作业设计

1、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2、思维训练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计解决问题

行进中以一个地点作为中心来观察其它物体的位置。

(观察点不同,同一物体方向也就不同。)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教学难点:

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633=答案

6033=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导入

师:这天孙大圣来到花果山,看到满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带回去给猴子猴孙们尝尝,于是大圣手一挥,所有的桃子都进入大圣的手心里了。

2、被除数是0的除法。

师:现在,树上有多少个桃子?(0)

师:这时,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来摘桃吃,你们说说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0)你是怎样做出来的?(02=0)

师:又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

(0、04=0)

师:要是再来一只呢?(0、05=0)刚刚是4只,那要是再来4只呢?(0、08=0)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同桌互说一个。

师:好,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结论你又补充吗?(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3、商中间有0的除法、

师:这四个小猴子没吃到桃子闷闷不乐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们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个桃子,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师:瞧,你提的问题和大圣的一样,真了不起!这道题你会做吗?你是怎样列式的?(4084=)结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点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解答。

独立解决后,同教师板书对照,比较两个竖式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观点。

师:咱们看看结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数都一样吗?看来估算是可以检验我们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

[师:你们都太了不起了,老师这有两道题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6033=答案

8022=答案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学说计算过程。

师:那看看结果和我们刚才估算的位数是不是一样。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刚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开心的走了,听说大王在分桃子,又来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个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个桃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独立计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

师:我们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位数也一样。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的绝招是七十二变,几个小猴子想学一学,咱们看看他们变得对吗?

6802=34

3093=13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老师这还有一道思考题,看看你们会不会,不过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样的错误。

思考题:哪题的商最接近150?

9066=答案

7455=答案

4804=答案

4473=答案

四、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的数),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除法的算理。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60÷3=360÷9=80÷4=

300÷6=2400÷6=4000÷5=

2、想一想,填一填

(1)84里有()个十,()个一。

(2)46里有()个十,()个一。

(3)62里有()个十,()个一。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来我们一起看看这道题。

1、动手操作,理解算法

(1)出示例题: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2)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呢?

生:要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3)理解题意并列式

板书:66÷3=

3、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并说明理由,可以借助小棒图。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

生1:66就是6捆和6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2捆和2根小棒,就是22根小棒。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和起来就是22。

师用多媒体演示分一分

5、借助图片,理解算理

出示图片1:

60÷3=20

6÷3=2

20+2=22

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用个位的数去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商。

6、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96÷3=46÷2=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64÷2=84÷4=77÷7=

28÷2=69÷3=63÷3=

210÷3=350÷5=8100÷9=

420÷6=160÷2=1200÷6=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作业:第13页练习三,第5题;

第14页练习三,第7题、第9题、

第10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6

一、 教学目标

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三、教学难点

渗透学习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练习小篇子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

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订正

(3)全班交流

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

(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

(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

(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抢答争第一

(1)出示题目:

(2)学生抢答

2.认真观察填表格

(1)出示题目:

(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

(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可以分钟面时间、经过时间两个方面,从而正确把握有关时间计算的概念。

2、正确计算一天之内的经过时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两种时间概念:

1、我们学习了两种记时法,老师这儿有一句关于时间的话,来看一下:妈妈上午8时,上班一天工作8小时。(板书:8时、8小时)

(1)读一读,问: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请你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要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加以规范:

8时:它表示上午的一个时刻,那时我们正在上课,它还可以写成8:00;

8小时:它指的是一段时间。

出示钟面(画一画)……

指出:8时,是表示的某一时刻,用“时”来说,它是一个钟面时间。(板书:钟面时间—时)

而8小时,是从8:00开始数8个小时,到下午4时下班,这一段时间里经过了8个小时,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时刻。)(板书:经过时间—小时)

(3)指板书说:时,一般是指钟面上的几时,它表示的是钟面时间;小时,它一般表示的是从某一个时间开始到另一个时间结束,它是一个经过时间。(用点●和箭头在钟面旁加以区分)

2、判断,仔细听老师说的话,想:这是钟面时间还是经过时间?

老师晚上10时睡觉;老师晚上睡10小时。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通过一些钟面时间来简单地算经过时间。

(二)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

1、出示:老师今天早上7:00上班,一直到中午11时下班,上午要上班几小时?

(1)出示题目:这里的早上7:00、中午11时是什么时间?问题求上午要上班几小时是什么时间?

(2)学生计算。

(3)交流: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实物投影反馈)

板书:11-7=4(小时)

11:00-7:00=4(小时)

讨论:4的单位是时?还是小时?可以写成4:00吗,为什么?

(4)结:像这样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用后面的几时减前面的几时。

2、王师傅上午7:30上班,中午11:00吃饭,他上午工作了多少时间?

(1)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说说怎样计算:要求的是什么时间?(经过时间)还能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吗?你是怎么减的?

教师借助0—24小时图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方法。

7:30——10:303小时,再加30分钟,是3小时30分

7:30——11:304小时,再减30分,是3小时30分

教师重点介绍横式书写方法,先减分再减时,分不够减想时借1作60。

11:00(10:60)-7:30=3小时30分

3、练一练:同学们下午1:00开始上课,下午4:25放学,同学们下午在校有多长时间?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示图,补充银行营业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1)计算每个商场的营业时间

说说所标内容是什么意思?尝试练习

(2)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每个商场的营业时间的?

(3)比较得出结果

师结: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若两个时间都在上午或下午,就可以直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若两个时间,一个在上午,一个在下午,就要把下午的时间先化成24时记时法,再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求经过时间只要怎样计算?该注意什么?(单位;下午时间转化成24时记时法;退1作60来计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收集一些照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事先准备一个小镜子夹在一本书里,然后说:“老师的书里夹了几张伟人的照片,谁想来看一看?但是看完的同学不能够说出来。”

问:你看到了什么?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谁?你想到什么?

揭示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学习新课

1、引导谈话:

镜子能做什么?镜子里的图象和实际中的图象有什么关系?镜子中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老师演示:把镜子放在“王”字的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放在一半的蝴蝶图形上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问:和原来的图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从镜子中看到的图象是一个什么图形?哪一条线是它的对称轴呢?

3、是不是所有在镜子中形成的图象都是一个对称图形?观察图3,你发现了什么?

在镜子中看到的数字和实际中的数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的图形也是对称图形。

4、运用这个原理,你能想到什么?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做哪些事情?

在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完成18页第1题:

从镜子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正确地进行判断:镜子中的图象和实际的图象是相反的,并是对称的。

1、第2题:

把镜子放在一个对称图形的适当的位置,使你仍然能看到图的全部。

小组讨论,把镜子放在哪里合适?为什么?

实际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就可以了,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二)拓展练习:

从镜子里反射的时间有什么特点?

实践操作:从镜子中观察一个钟表的时刻:5时整。镜子中的时刻是7时整。

再让学生观察一些这样的时刻,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其中的奥秘。

四、全课总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班里展览。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9

教学目标:

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想想做做1

分组练习,并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评讲。

2、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估算,并要求说出估算的依据。

再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小结。

3、想想做做3

问:能不能通过题中条件一眼看出谁跳得比较多?

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比较快一些呢?

先估计,再要求计算。

4、想想做做4

分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完成后观察每组中两题之间的联系。

集体讨论,领会其中的联系和区别。

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理解图意和题意。

同桌互相说说解题策略。

二、课堂练习

1、同学们栽树,上午栽了524棵,下午用了4小时栽了488棵,下午平均每小时栽多少棵树?

2、油厂把610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准备120个油壶够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0

火柴棒的游戏

火柴棒可以摆出许多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也可以摆成一些生活中的物品,通过移动火柴棒,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转化。下面,我们用火柴棒来做一些有趣的游戏。

例1用火柴棒摆出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五边形、一个六边形。

例2用三根火柴棒可以摆出一个三角形,如图.

(1)再加两根火柴棒,摆出两个三角形;

(2)再加两根,摆出三个三角形来;

(3)再加两根,摆出五个三角形来.

解(1)(2)(3)

例3把两根火柴棒添在那里,可以摆出5个正方形?

例4请给下面的'每个数字只添上1根火柴棒,使它们变成一个新的数字。

例5请你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一根火柴,使其等式成立。

例6拿走1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例7你能只移动下面算式中的一根火柴棒,使其等式成立吗?

三.达标测试

1、看图填数。

()个三角形,()根火柴

2、请你添加上三根火柴,使下面的正方形变成3个。你知道共用的火柴是哪几根吗?

3、如图,9根火柴棒已摆成了5个三角形。

(1)拿掉哪三根,可以变成一个三角形?

(2)拿掉哪两根,就可以变成两个三角形?

(3)拿掉哪一根,就可以变成3个三角形?

4、移动下面每个数字中的一根火柴棒,使它们变成一个新的数字。

5、请你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一根火柴,使其等式成立。

6、在下面的算式中拿掉一根火柴后,使等式成立。

四.家庭作业

1、下图是用12根火柴摆成的"田"字,能不能拿走2根火柴棒,使它变成两个正方形?

2、你能拿走2根火柴棒,使下面的等式成立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1)(2)(3)

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

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练习

(1)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2)(3)(4)(5)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

(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

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

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张纸对角对折,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再对角对折,又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呢?

4.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探讨了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特征: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特性:稳定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2

一、用心思考,仔细填写。

1、再算式□÷6=213…当余数时,□里应填上()。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

3、316÷8的商是()位数,708÷7的商是()位数。

4、八、九、十月份共有()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小强是()月()日出生的。

6、一列火车上午6:34从北京开往沈阳,当天下午5:15到达,路上共用了()小时()分。

7、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8、阳光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分别是65人、68人、63人64人。平均每个班有()人。

9、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数字12正对着北方,正对着南方的数字是();数字3正对着()方。

10、期末考试时,王红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95分,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6分。王红英语得了()分。

二、仔细推敲,正确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2、0除以任何数相除都得0()

3、和西北相对的方向是西南。()

4、每年都是365天。()

5、小华说“我这个书包是年2月29日买的。”()

6、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2,那么这组数据中的数一定比72小。()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3

一、学情分析

我们三年级(1)班学生一共有__人,其中男生__人,女生__人。通过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部分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部分学生懒散,基础差,上课又不专心听讲,成绩不太理想,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辅导,针对性为他们设计一些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如闻有城、陈波涛等同学,除了老师辅导外,还要经常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采用“结对子”等方式。

二、教材分析

苏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与原来相比有大的变动,现在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期末复习。一个“探索规律”的活动“间隔排列”,两个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和“多彩的分数条”。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1、数与代数领域:

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数的认识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教学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大小的比较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通过练习,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的运算安排了两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二年级学生已完成表内乘除法的学习,掌握了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本单元涉及乘法的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计算方式,在例题编排上是先口算与估算,笔算稍后一些。主要教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间有0和末尾有0乘法,并掌握相应的乘法笔算法则,教学有关倍数问题,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结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单元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主要教学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本单元首次安排了除法的验算,这就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和作用提供了机会。此外,“千克和克”属于常见的量的知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列表和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图形与几何”领域:

教材共安排了两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计算方法。第六单元编写时注意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3、“综合与实践”:

主要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安排了3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拓展对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认识,如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安排的“周长是多少”。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结合解决问题策略安排的“间隔排列”。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锻炼时间能力,如结合分数的初步认识安排的“多彩的分数条”。

三、总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掌握笔算乘法法则;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会验算除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4、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一些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

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和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并能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6、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抽对称图形。

(二)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2、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3、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2、通过多种学习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理解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笔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并掌握除法验算。

3、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4、初步体会分数的含义。

(二)难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

2、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4、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5、能在方格图中进行图形的平移,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五、方法措施

1、认真钻研新教材,精心备课,能更好完成教案中个性化补充,及时细致地批改作业,对学困生实行面批面改。

2、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4、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8、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演示教具各种秤尺子方格纸教学挂图彩笔等

七、教时安排

本学期实际教学时间17周,三年级数学每周5教时,计85教时。本册教材共安排81课时的教学内容,结余4教时作为机动时间,详细安排见进度表。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21课时

二、千克和克6课时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8课时

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8课时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8课时

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5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8课时

八、期末复习4课时期中测评3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形成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2、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课件)、学具袋〔内装小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小长方形、小正方形、圆形、行四边形各四个〕长方形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玩个数学游戏吧!(投影出示P54图)

1、师讲明游戏规则

①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涂色。

②描出所画图形的边框。

③相同时间内完成多种画法者为胜。

2、学生独自活动、小组交流推选作品。

3、实物投影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4、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面积与周长的含义不同;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二、整理概括

1、在本单元中,你还学会了面积的哪些知识?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面积

单位及进率

应用

计算方法

3、生活中哪些方面会用到这些知识?

三、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P55实践活动的情境图。(小明家厨房装饰,如何选用地砖)。

从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吗?动动脑,动动手,看谁是数学小能手。

(1)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

课件出示解题过程。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用两个边长是6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一个卫生间用长方形地砖铺地,每行铺15块,铺了10行。这个卫生间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如果每块地砖长3分米,宽2分米这个卫生间的面积有多大?

五、思维训练

P55画一画的(1)题。

(1)让学生先动手在课本上画一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亲身体验。

(2)问: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角形和长方形能铺满长方形)

(3)讨论:是不是任意三角形都能铺满长方形?

还有哪些图形能铺满长方形?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动手拼一拼。

(4)全班交流各自所得。

2、你能设计一种图案使它铺满这个长方形吗?

课下动手画,小组内选出作品贴在“数学一角”。大家评出咱班的小设计师,好吗?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何感受?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5

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和24时记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线。引入新课时通过呈现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的'活动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8时古丽才起床,而小兰已经开始上课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完全进入情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依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表、评表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时钟模型

学生准备:时钟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8时的时候北京的小兰在教室里认真地上课,而乌鲁木齐的古丽才刚刚起床,正在穿衣服呢。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两地的日出时间有差别,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要晚大约2时。

2、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地方上课时间表的有关问题。(板书课题:时间表)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中两个小朋友作息时间的不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第一幅主题图和下面的两个时间表,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交流所得,学生汇报。

预设

生1: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天上午都有四节课。

生2:我发现了从上午第一节课到午休结束,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上课与下课的时刻都比北京启明小学推迟2时。

生3: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节课都是40分,午休时间都是1时25分。

生4:上午11时35分小兰开始午休,古丽却刚刚做完眼保健操。

2、根据时间表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哪个时刻?(出示教材72页三个钟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个别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需要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上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

②分析这段时间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特征。

③利用排除法把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去掉,保留下来的钟面就是所求。

(4)汇报答案。

第一幅图是小兰所看到的钟面;

第三幅图是古丽所看到的钟面。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时间表。

(1)出示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内容。

小兰:下午从13:00开始上两节课,第五节课后是1时的大课间,然后上第六节课。

古丽:我们下午从15:00开始先上两节课,然后是1时的课外活动。

(2)组织学生认真读对话内容,理解意思后独立补充时间表。

3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