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将师生活动和教学资源事先加以计划,以便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写好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
《不会叫的狗》
教学要求:
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出现“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小狗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干吗 讨厌 批评 来访 搞不清 刀叉 压根儿 差不多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
2.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从文中找关键性的词语与句子。
(小鸡-同情、杜鹃-怜悯、狐狸-嘲笑)
3.狐狸为什么嘲笑它?从哪句话中你读出了这种嘲笑的。
4.面对这种嘲笑小狗有怎样的反应?(指导读出伤心的语气)从动作表现来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师引导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五、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1.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速读并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2.你希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六、联想续写,布置作业。
读童话需要一颗童心,还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间流出。学完这篇童话相信你也会按捺不住写作的欲望,请你提起你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为此文加上第四个结局,能像作者一样,在文中有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不会叫的狗
小公鸡 同情
小狐狸 嘲笑
杜鹃 怜悯 和善待人,互相尊重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
2、能够有序地介绍出节日的场面或节日的来历,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点、面结合交替介绍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板书《过节》。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说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读书上提示,明确本次的习作所要写的内容:写自己过节时场面和心情及节日的来历。
3、小组交流。
三、提供场景,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佳节扭秧歌,国庆节放礼花的场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场面中“点”的描写。
2、交流归纳。
3、好词花篮、好句筐。投影出示描写好的场面、气氛的词语、句子。(供学生参考)
直冲云霄五彩斑斓天女散花香气四溢津津有味万紫千红……
锣鼓催春闹元宵识字花灯显神威
悟空降临元宵夜八戒背媳妇逗人乐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略)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
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让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郊,步,或,散,敢,者”
2.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2)令人惋惜。()
3)抬着头向上看。()
2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板书:
两只粉红一只深红
三只灰雀惹人喜爱
来回跳动婉转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1)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五、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想什么?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8条词语,发现并掌握词语特点,以此积累更多词语;
2.过程与方法:以“大眼睛”为教学激励名称,在几种情境中,发现汉字、词语之中的特点、顺利、自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极动脑的学习热情,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自信心,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掌握词语特点,有主动积累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观察发现,掌握词语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8条词语,发现并掌握词语特点,以此积累更多词语。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选出课堂上的“大眼睛”,每名同学都是挑战者,都有机会,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来闯关。
二、闯关学新知
第一关:说反义字。快速说出与其意思相反的字。
出示汉字:左、生、里、悲、头、深、天、寒
第二关:仔细观察找特点。
请观察以下8组词语,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左邻右舍、生死存亡、里应外合、悲欢离合
街头巷尾、深入浅出、开天辟地、寒来暑往
(成语中蕴含反义词,把对应的反义词画下来)
第三关:准确读词。请你准确地读出这8个词语。
请大家联系过去的读书经验,或是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大胆地猜测,尝试理解不解的成语,必要的&39;时候我们还可以利用资料,借助于老师,包括老师手中的教参!请大家行动起来吧!动起来,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就能解决问题!”
第四关:根据意思,猜词语,每条意思读两遍。
(1)道理阐述得很深刻,使用的语言却通俗浅显。——深入浅出
(2)开创人类世界是,与神话传说人物盘古有关。——开天辟地
(3)外面围攻,里面接应。——里应外合
(4)泛指生活中的悲哀、欢乐、离别、团聚等种种遭遇。——悲欢离合
(5)左右邻居——左邻右舍
第五关:成语填空。准确地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左()右()生()存()
悲欢()()()头()尾
()入()出里()外()
()天()地()来()往
第六关:说类似的词语,看谁知道得多。
三、趣味猜一猜
同学们,咱们刚才玩的成语竞赛还不过瘾,这次老师也参加,当主考官,你们来闯关,猜含有数字的成语。(画图)
三长两短、横七竖八、丢三落四等。
四、积累
1.读准成语。
2.找特点。其中“天南地北”“出生入死”“舍己为人”是由两对反义词组成的成语。其余的是由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组成的成语。
3.根据意思猜成语。
4.你还能发现哪能些特殊类型的成语?
五、作来设计
1.书写本课所学生字。
2.找一找特殊类型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练读、猜字谜等识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街、巷。
“舍”注意第三笔是“一”,不要写成“丿”。“巷”注意“巳”,不要写成“已”或“己”。
三、积累词语。
教材9页,能主动理解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四、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学到了什么本领?想进一步探索汉字的奥秘吗?
板书设计:
一组反一组近两组相反
左邻右舍生死存亡
开天辟地悲欢离合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5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时,我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我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有的说;“盘古的手指指甲变成了雪花。”有的说:“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座高山,盘古的头发变成了茂盛的草地,从高处往下流的瀑布。……等等。复述是中年级很重要的一个学习要求。我在教学中也注意到这一点,这篇课文比较适合训练学生复述,学生学习完课文后我让他们看着画面复述课文,还让他们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我还建议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外古代神话故事,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这节课,我觉得也用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方法,如课件作用、教师范读等,但可能我朗读基调把握得不够好,学生朗读还不够精彩。神奇的感觉读得不够。还有第四自然段教学时我对句式“盘古的身体部分变成了怎么样的什么?“渗透不够,且前后事物的联系渗透不够,后面学生的想象虽然不错,但是有些同学只说出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什么,有些同学想象就不够合理。下次教学我就要注意到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6
《小读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把杂志当作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及时帮助他改正”的真诚态度。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板书课题。
2、小读者是谁?课文写了这位小读者的意见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运用已学的方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思考:“良师益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在这两段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什么是“良师益友”?这段话中“他们”是指谁?“我们”又指谁?
3、小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作者的心情,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是什么引起作者心情的变化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姑娘是“我”的良师益友?
2、小姑娘为什么敢于向编辑提意见?
3、感情朗读第二段。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五、归纳主要内容。
1、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题扩展法; 抓重点段的方法; 段意归并法。
2、确定归纳方法,并说明理由。
3、归纳主要内容。
六、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板书设计:
提意见
小读者 编辑
良师益友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7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案例】《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宋庆龄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习,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养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案例】《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使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
【案例】《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们需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使用上灵活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方式来认读生字。
2.运用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课文,领会课文大意。
3.在评画讨论的过程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象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4.参与绘画比赛,在说“画”中,练习想象,渗透人文关怀。
5.渗透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评画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象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前几天,老师参加了一个班的绘画比赛。今天我带来了其中的几幅作品,你们看出示课件:四幅图莹莹画了一座金灿灿的宫殿;兵兵画了一条清澈的小河;扬扬画了一对大翅膀;明明画了一把大锯,锯上满是尖尖的齿。他们为什么画这些画呢?我看不明白。我们打开课本,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新授课。
1.师:在学习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怎么办?查字典、查书、问老师请你打开书,轻声读一遍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生读。
2.师:读完了课文,你找到答案了吗?那课文中他们是怎样向老师解释的呢?请你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把同学们说的话用直线画下来。
3.师:谁愿意替文中的小朋友讲讲自己的画?指导生用书上的语言回答,当学生说完画的内容后,师回答:哦,我懂了。
师:他读得准确吗?谁再读读?
正音:我们看电视里拿着金箍棒的是谁?(孙悟空)叫孙?空!认读字表里没有,又拿不准的字怎么办?
生:查字典(悟wù)
师:这也是一种认识字音的方法。
4.师:哦,同学们,我懂了,我全懂了。谢谢你们!可是,同学们画得都是那么漂亮,想象得都是那么美妙,到底谁的画该得第一呢?板书课题
(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引导学生回归课文,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5.师点评:宫殿---象征善良;大翅膀---象征正直;小河---象征关心环境;大锯---象征着关心他人。
师适时板书:献出爱心
6.师:这几个小朋友的想象力是那么的丰富,他们有的想到了童话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有的想到了小动物,有的想到了动画片里的黑猫警长,还有的想到了孙悟空。这四个小朋友都献出了自己美好的心愿,如果让你也像他们一样,带着一份爱心去参加绘画比赛,你想画些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A.请你自己静静地想一想。如果“我”参加绘画比赛,我想画……出示课件:如果我参加绘画比赛,我想画……要求:说的时候要说明白“我”要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B.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我们大家说一说?说的时候要做到声音洪亮,把意思表达完整。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你的看法。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几位小朋友的作品,并且对这些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也从这些画中感受到了他们那颗善良的心。通过学习课文,你们一定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当我们遇到读不准字音的字时,可以请字典朋友来帮忙;当你读不明白的时候,还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希望你们多读书,与书交朋友。
板书设计:
20.谁该得第一
献出爱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9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恐龙》第一课时。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
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
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恐龙》第一课时》。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0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放音乐,多么熟悉的歌曲,大家都知道这是《爱的奉献》,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爱吗?(学生3-4个)你们对爱都有着不同的体会,是呀!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座,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热茶,爱是向有困难同学伸出友爱之手,爱还可以怎样表达呢?这节课我们就在掌声里体会这篇课文当中深深的爱。
2、按一下大屏幕,齐读课题。
3、看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
4、那好,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相信你们读了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快去读读吧!
二、团结合作,读中感悟
1、谁愿意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们说得很对,英子是一个自卑、胆小的人,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呢?
3、汇报
4、对,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掌声,是为什么呢?你从两次掌声里有什么体会呢,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把你的体会在小组内说一说。
5、学生通过读文、找词、谈感受,与此同时追问,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样想。
6、我们就带着英子这种矛盾、胆小、自卑的心情读一读(指名、齐读)
7、对呀!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体会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两小组的同学读一读,感受一下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另外两个小组请你们为英子的勇气响起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8、同学们听到这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英子的话你会怎么想。
9、是呀!这掌声里充满了同学对英子的鼓励,这掌声时充满了同学对英子的信任。与此同时,英子的心里也充满了同学们的无限感激。
10、这是同学们送给英子的第二次掌声,那么第二次掌声中你又能体会出什么呢?请其它小组继续汇报。
11、对呀!这一次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把赞扬的掌声送给了英子,那就让女同学试着读一读,男同学响起那赞扬的掌声。
12、师:从那以后,英子就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变成了什么样子?
三、升华感情
1、英子的变化真大呀!是什么力量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转变,是掌声、是爱、拉近了心的距离,是掌声、是爱给了英子巨大的鼓励,让英子勇敢地笑对人生。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2、希望同学们都来做传播爱的使者,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播洒爱的种子,让爱滋润每个人的心甜。
反思:爱,对于现在孩子说,并不陌生。但在生活中他们只知道去接受别人的爱,却从末体会到向别人付出爱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本文就是通过同学们向英子献出爱,这爱改变了英子,使英子笑对人生。文章很感人。因此,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主要是让学生在文中体会同学们对英了的爱,和英子对同学的感激之情。不仅要把一节语文课上好,还要让学生从中受到更为深刻的思想教育。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1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案
教学要求:
1.借助阅读,在观察、想象、发现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学会有理有据的预测故事将要发生的事情。
3.合理地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通过故事情节预测故事的发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童话乐园里,他是谁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打开课文之前,让我们看看胡萝卜先生给我们布置了哪些任务?
(1)自由读课文五分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真读课文,看看在胡萝卜先生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2.本课中出现了几个生字,谁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读看。
a.指名学生读。
b.加上拼音读。
c.让我们将词语送入句子读一读。
我们刚才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胡萝卜先生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谁来完成第二个任务呢?能告诉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环节。
1.孩子们,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因为近视而漏刮了一根。这根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疯长起来。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浓密的胡子令胡萝卜先生很发愁,但这根胡子在别人看来却有着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用处。(大屏幕出示这段内容)
a.读课文的时候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份子,就能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自由练读)
b.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对自己来说是烦恼,对别人来说呢?
c.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了小男孩解决了什么难题?
d.帮助鸟太太解决了什么难题?
e.还有可能帮助谁解决什么样的难题?想一想,说一说。
所以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2.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
3.设疑感悟: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可是,胡萝卜先生是那么喜欢自己的胡子,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胡子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会生气吗?为什么?想一想。
小结:我明白了,胡萝卜先生不会生气还会很快乐,因为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可是假如有一天,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没有了,他还会快乐吗?不管快乐还是不快乐,我们都能感觉胡萝卜先生有一课乐于助人的心。
四、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帮助了那么多人,让那么多人快乐。当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画笔画下来并写一写你的故事吧。
(2)评价交流。
板书设计: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胡萝卜的长胡子 帮助了 小男孩→替代风筝线
鸟太太→替代绳子晾尿布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2
一、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我们国家最伟大的文化成果。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二、人物介绍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宫,时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有着巨大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自尽而亡。
三、生字组词
术shù(算术、术语、武术)
伟wěi(伟大、雄伟、伟人)
录lù(录取、录音、录用)
册cè(上册、史册、纪念册)
保bǎo(保护、保存、保证)
存cún(存心、存在、存钱)
约yuē(约会、大约、节约)
验yàn(验算、验血、经验)
阿ā(阿姨、阿爸、阿婆)
欧ōu(欧洲、姓欧、欧元)
洲zhōu(亚洲、非洲、大洋洲)
社shè(社会、报社、社团)
四、多音字
累:lèi(累坏)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
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
五、近义词
笨重—沉重轻便—简便粗糙—粗陋
吸收—吸取改进—改善促进—推动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六、反义词
文明—野蛮贡献—索取笨重—轻巧
粗糙—光滑促进—阻止
七、理解词语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传承:传授和继承。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八、词语积累(形容知识渊博的.词语)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博览群书博古通今
九、概括段落意思
第1自然段:总说造纸术的意义;
第2自然段:早在几千年造纸方法发明以前人们将文字先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刻在竹片木片上,再后来写在帛上;
第3自然段:西汉时代懂得用麻造纸;
第4自然段: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
第5自然段: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的发展。
十、课文主题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了解国情历史,具有文化自信,尊重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3
一、谈话导入
1、师:有人给你鼓过掌吗?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的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
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
2、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
思考:掌声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响起的?
1、指名说。
2、先走进演讲前的小英。指名读一自然段。
理解体会、指导读。板书:忧郁自卑
英子的忧郁还表现在哪儿呢?读2、3小节,画出表现忧郁的词句。
3、交流反馈
过渡:后来,英子变了,她变得怎样了?指名读第4自然段。
板书:开朗自信
是什么原因让忧郁自卑的英子变得开朗自信?板书:掌声
4、出示两次掌声响起的句子
理解“骤然”。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掌声再次响起,此刻小英会说些什么?
指导读句子
5、读英子的来信,你对掌声有没有新的认识?
交流
四、升华
听到掌声响起来,我们的心更明白,珍惜别人送给我们的关爱,同时把鼓励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下面我们就行动起来,写一句鼓励或赞美的话送给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写出的秋天各种事物的味道,感受深秋时节特有的成熟与满足。
教学重点:
积累好词佳句,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导语: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秋天的文章,说说你的感受。
2.的确,初秋时节是美好的,它给秋高气爽的感觉,然而深秋时节作者家乡那特有的味道却留给作者永远的.怀想和追忆,使作者久久不能忘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2)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3)当当小老师。
三、再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可前后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描写秋天味道的句子,多读几遍。
2.做填空练习
初说感悟:由这些特有的秋天的味道,你能感受到什么?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验。
1.再细读文章,把你喜欢的部分大声读一读,思考这些秋天的味道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把你想到的与组内的学习伙伴交流。先读读相关的句子,再谈谈你的想法。
3.把小组的学习内容向全班汇报。汇报方式可以谈体会,可以有感情朗读。
三、比赛促读,升华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2.合作指点朗读。
3.比赛,多方点评。
板书设计:
秋天的味道
秦艽花红薯地玉米秸____亲切幸福
葡萄:色香态____满足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时,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
2、设疑激趣:你见过小露珠吗?是什么样的?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又在什么时候消失?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齐读生字词。
(3)指导书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理清脉络。
三、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读读写写
2、比一比,再组词。
湖()股()蝶()
蝴()投()碟()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语句。导读第一自然段。
2、(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夜幕”是什么意思?这一句主要讲了什么?(2)齐读第二句后提问:第二句讲了什么?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
(3)知道朗读。引导学生用轻柔的语调、稍慢的语速读出夜幕中和睦宁静的氛围和小露珠的小巧玲珑。
3、导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1)指名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进行诵读,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小露珠外表的美丽及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赞美之情!
(3)分角色朗读,品味语句的节奏美,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导读第6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
(1)启发思考: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仅仅表现在外表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2)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把这一段的第二句话进行重组,从而理解句意!
(3)读最后一句话,想想最后一句话,想想为什么会有“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的说法!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进行朗读,把万物在阳光下充满了活力、生趣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三课时
一、继续精读训练
1、导读第7自然段过渡:小露珠在阳光下反射霞光,把美丽带给了大家,可是她自己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启发思考:小露珠“笑着”说明了什么?
(2)师诉:太阳越升越高,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体也越来越轻,她就要与大家分别了。那么,大家是如何向她告别的?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告别的场面?
(3)用由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体会大家对小露珠依依不舍的情感!!
二、总结全文
1、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
2、朗读全文
3、教师总结:同学都喜欢小露珠,这是因为她的美不仅仅表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她那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指导背诵。
(1)结合板书,熟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名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