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

时间: 新华 三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怎样才能写好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这里给大家提供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篇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有这么多人听课,彭老师真是好紧张啊!同学们能不能用掌声鼓励鼓励我呀!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使我充满了自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掌声》。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看到题目,你都知道些什么呀?(谁鼓掌?给谁?为什么?)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必须把课文读懂才行。现在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对照拼音,把不认识的生字读准。

2、同桌合作读:

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认真。现在同桌互读课文,读的同学把字音读准,听的同学当好小评委。

评:得到帮助和帮助别人的同学分别举手示意,咱班同学真是团结互助的好孩子。

3、齐读字卡:

生字掌握得这样好,生字宝宝可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了,有信心把字读准吗?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4、词语中复现生字:

生字掌握的这样好,不服气的字宝宝可带着伙伴来考验你们了,还能认识它们吗?(全班开火车读,强调多音字调、落,)谁能做好上课认真听讲的姿势?

5、句子中复现生字:

就知道这些问题难不倒你们,这次淘气的字宝宝又来到句子家族了,这次还能战胜他们吗?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课件)

6、认读要写的字:

哇,你们太棒了。这次生字国王可动怒了,又派来几个字宝宝考查我们写字基本功。我真担心你们要输给它们了!(课件)快找同桌读一读,试着给它们组个词。

7、写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

(1)画字:

生字都认识了吗?谁能快速找出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

(课件展示,注意愿是半包围结构。)

(2)观察:

找得真全面!现在我们就把这两种结构的字练写几个(课件)仔细观察,这3个字怎样才能写正确?写美观?(指名回答)

(3)练写:

感谢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共同练写这3个字。

(强调势的笔画。)

(4)展评:

谁来评一评他的字是否正确?是否美观?

(5)练写共它字:

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写字方法,把3个字中你认为写得不好的字再练写一个,然后把这两种结构中其它的字各练写一个,最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我们的生字学的这样好,肯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我们就结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找同学读一读课文,看你能解决哪些疑问?(指名读课文)

2、同学们真善于思考,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围绕掌声写了一件什么事?

评:你真是细心读书的好孩子/你真是个善于总结的好孩子。

(设疑:英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感受五花山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续写五花山的冬天。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感受五花山美丽,激发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续写五花山的冬天。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要请你们欣赏美景。你们期待吗?(配乐图片展示)美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同样是风景优美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五花山。揭题(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引入五花山

学生自由读文,了解内容,理清脉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把

你喜欢的句子多读两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同学们,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叫五花山?课文写了五花山哪几个季节?(师相机板书:春、夏、秋)

(三)走进“五颜六色”的五花山,畅谈美

1、了解春、夏两季五花山的颜色。出示描写五花山春天的句子,指名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春天。(绿中透黄)出示描写五花山夏天的句子,指名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夏天。(绿意浓浓)女生读春天、男生读夏天。

2、感受五花山秋季的五彩缤纷。过渡:同学们,春天的五花山是绿中透黄,夏天的五花山是绿意浓浓,那么秋天的五花山还是绿色的吗?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颜色?用“——”划出表示色彩的词。指名回答(金黄色火红色紫红紫红翠绿)找出这些颜色所含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3、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

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只有松柏不怕联想的写作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使文章更加优美。那么多的颜色,你还会用哪个词来形容它的颜色呢?(五彩缤纷)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五花山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五彩缤纷,什么是多姿多彩,此时此刻你想发出这样的感慨呢?(美不胜收)请全体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吧。在熟读的基础上,课件欣赏秋天的五花山。

(四)合理想象,写下美文

过渡:秋去冬来,转眼间,五花山的冬天来临了,(出示一张冬天的图片)请你展开想象说说五花山的冬天。先指名学生说,然后让学生写下来,开头是:冬天,一场雪过后,五花山(写一句、二句均可)然后交流,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冬天,并板书(冰天雪地)。同学们,我们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首小诗,齐读板书。

(五)拓展延伸,热爱家乡

欣赏家乡美景(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六)布置作业

写一段文字来赞美家乡。

板书设计:

五花山

春来、绿中透黄

夏至、绿意浓浓

秋到、五彩缤纷

冬临、冰天雪地

课后反思:

我设计整节课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来完成。基本按自己的预想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但还有点遗憾是:没能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联想、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说话练习,学生对这些方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尽量地多一些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练习。

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篇3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学写14个生字。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习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①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

②谈话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A、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B、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C、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③引导。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各两遍。

②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二、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四、启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从小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

五、布置作业

1、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2、摘抄第三自然段生动的词句。

3、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21个汉字,认读其中的9个汉字;会写其中的12个汉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库中的24个词语,并能运用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为“龙”的传人的喜悦和自豪心情。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龙”虽然是传说中的动物,却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在读中体会作为“龙”的传人的喜悦和自豪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字词卡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龙”,认读生字词

能力目标:根据课文内容正确朗读和理解,准确认读生字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与“龙”的渊源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流利朗读中解决生字读音

教学关键:读中理解,理解助读

教具:多媒体、生字卡片、地图

课前活动:谈有关龙的话题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导读课文

3、指认生字,运用词语

巩固知识:观看电影中有关龙的片段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语系词语库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学习会写字,运用部分词语,学习句子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一条主线朗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与“龙”的渊源

教学重点:感情读课文,会写字

教学难点:根据段落内容感情读

教学关键:读中理解,理解助读

教具:多媒体、田字格小黑板或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欣赏歌曲《龙的传人》

讲授新课:

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2、引导感情读课文,按照“象征的主线”导读课文

3、学习句子

4、指导会写字

巩固知识:引导朗读课文竞赛

布置作业:

1、练习背一背课文,写一写写字本中的汉字。

2、收集一些课外的“龙”的知识,包括成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述课文,积累词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关键:以趣导入,突破难点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发表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龙”的知识或者成语

讲授新课:

1、说明自己喜欢“龙”的原因:。

2、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会抓住垄的哪些特点来介绍

4、巡视参与复述

5、积累词句

巩固知识:组织成语擂台赛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的内容

2、完成自读课本中相应的课文朗读

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赏析生动优美的句子及句中的重点词。

2.识记9个生字。

3.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4.背诵《忆江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赏析生动优美的句子及句中的重点词。

2.背诵《忆江南》。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第一个句子生动地描写了小燕子的动作,用“偶尔沾”表现了其动作之轻。

第二个句子形象地描绘了荷花未开时饱胀的样子,令人如临其境。

第三个句子连用了“落”“折”“收拢”这几个动词,再加上“款款地”“顺顺溜溜”“严丝合缝”等修饰性词语的运用,将小瓢虫细致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识字加油站

这三组字,每一组都有其共同点。

第一组字都是表示动作的,所以部首都是提手旁。

第二组字组成的词语都和丝线有关,所以部首都是绞丝旁。“束缚”可以用丝线来实现;“缭乱”是指“处于零乱、混淆状态心绪缭乱,也可形容事物杂乱无章”,丝线缠绕散乱的样子就可以用“缭乱”来形容;“网络”是将互联网比喻成蜘蛛用丝结的网。

第三组字都与钱财有关,部首都是“贝”,因为古时都以贝壳做货币。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说说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

答案:

(1)荡漾

(2)轻快

(3)灵敏

点拨:

(1)“荡漾”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飘荡”指“随风飘动”“漂泊”,二者使用的对象不同。

(2)“轻巧”和“轻快”都含有“轻”的意思,“轻巧”指“重量小而灵巧”“轻松灵巧”“简单容易”,用于形容动作、身体等;“轻快”指“(动作)不费力”“轻松愉快”。“歌曲”只能用“轻快”来形容。

(3)“灵活”作形容词时指“敏捷;不呆板”,一般用于形容手脚、脑筋等,也可以作副词,指“善于随机应变;不拘泥”;“灵敏”指“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可以形容动作,也可以形容嗅觉。

2.读一读,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示例:一身雪白的长毛,一对直竖的长耳朵,再加上三瓣粉红色的嘴唇,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兔子。

四、日积月累

(原文见教材第14页)

(一)大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二)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之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

(三)词语解释

忆江南:词牌名。原题下有词三首,教材所选是其中第一首。

曾: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

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词作主旨

这首词通过回忆曾观光游览江南春景时所留下的印象,抒发了词人对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的无限赞美和怀念之情。

(五)词作赏析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于传闻,而是作者在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表达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

3、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回顾导入

1、师生一起回顾那迷人的风景。

2、检查新词:郁郁葱葱、湛蓝深远。

3、问题导入: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深入理解,体会内涵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从课文中找出来,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

2、集体交流:请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都来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②体会拎:你想怎么读?(师评读。)

③把体会读出来。

(2)村民们这样的行为使得小村庄出现了什么变化?看图,体会读。

(3)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发生了变化?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①都来读一读,你知道什么了?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又感受到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

③可是,这样做小村庄又出现怎样的变化?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体会反义词的用法。

②交流资料。

③展开想象。

④带着这体会完整读第三自然段。

(4)但是,作者却说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再次提到了那锋利的斧头。

就让我们看看靠着斧头,这里的人们得到了什么,能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吗?

(5)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变化了?解决书中黄泡泡的问题。

(6)什么都没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呢?体会着读一读。

(三)表达感受,总结升华

1、表达感受:

我对这小村庄的人们说……

我想对还在破坏环境的人们说……

我想对我们全人类说……

2、重温单元导读。

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和太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课文在介绍太阳有关知识时,运用数字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把有关知识说得很具体、很通俗、很明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上课的学生不是本班的学生,而是四(3)班的学生。太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它,陌生的是对于太阳的日出东方,从西边落下这种现象、太阳是怎样的、它离我们有多远等在脑袋里有一连串的问题。而对于有关太阳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谜语、文章都接触得比较多。但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就不太了解。

设计思路:

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教学目标:

1、会读13个生字,正确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大概意思,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几个特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引入(齐读谜面)

2、指名猜(师板书:太阳)齐读课题

3、(幻灯出示图片)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在晴天我们都能与太阳见面,从古到今人们对太阳都有不同的描述,你还知道哪些?(指名学生说)学生说不出时师简介。

4、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挺多。那现在面对着太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指名学生质疑题目)

5、师小结:同学们真会提问,那刚才的问题有些^答~`案已经在这篇文章里,有些还得让同学们课后从课外书中寻找^答~`案,有些问题可能到现在还没有^答~`案,正等着你去解开其中的奥秘呢?

过渡:那现在就让我们读读这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打上小问号。

2、检查字音

座位读————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去掉拼音的生词)————全班读

3、指名说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当真正理解后再擦去问号)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把课文读通了,下面请同学们用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再读课文。(师幻灯出示方法)边读边画出或写出课文的每一段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4、座位讨论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5、指名汇报

师板书: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

与人类的关系

6、根据课文叙述的内容,你能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主要讲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特点、与人类关系密切

7、通过读第四段开头一句和最后一段,理清课文整个的脉络。第二大部分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过渡:那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三、理解课文

1、请四人小组学习1—3自然段,想想课文运用了什么方法说明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汇报:师板书:列数字、举例、比较、比喻、引用

3、读句子,再次体会这些方法的具体、通俗、明了、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既然这些方法有这样的作用,那我们也学着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上吧!

四、拓展练习

1、(出示月亮图)这是什么?那月亮的特点是什么?(远、小)

2、(出示月亮的有关资料)请同学看着这些资料,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运用刚才的方法把它写具体,通俗好吗?

3、生小练笔

4、师点评

五、总结

看到同学们这节课能学以致用,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希望我们以后能再有机会坐在一起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与人类的关系

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时,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

2、设疑激趣:你见过小露珠吗?是什么样的?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又在什么时候消失?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齐读生字词。

(3)指导书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理清脉络。

三、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读读写写

2、比一比,再组词。

湖()股()蝶()

蝴()投()碟()

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篇10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课前准备】

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自学课文、分段、读讲第一段。

2、第二课时:

读讲第二、三段,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个小时,同学们密切注视着太阳的变化,同样在这样的这个时间,有上亿万眼睛注视着太阳,观看、研究日环食这奇异的天象。从同学们的热情来看,大家对探索天体的奥秘怀有相当大的兴趣。

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板书:太阳)

二、创设研究太阳的情境,促使儿童对新课主动地思考(出示太阳幻灯)

(运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灯的电光源使画面富有真实感。此时,距离地球三万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这鲜明的形象加上儿童的强烈的求知欲,进入问题情境。)

1、启发:

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

学生提问。

(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2、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教师鼓励: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这样处理问题,不仅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学习课文──这是最主要的;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导引作用。

三、自学课文,寻找答案(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并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阅读。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会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无形之中,就把学生带入了研究科学,查找、阅读资料的情境中。他们似乎是一个小小科学家。这时,他们读起课文来分外专注。)

2、学生自学:

指导①。

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小节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概括出每节的内容。

(板书:一节一意)

要求学生读时把每个节概括的内容写在每一小节前,像加注一样。

指导②。

每小节内容概括出来了,就要进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交流,充许多种分段起讫:

指点:阅读说明文,一节一意首先分清层次,概括段意。(板书符号〢〢)

(实际上,这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弄清每节每层说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报告答案

(让学生继续担当小小科学家的角色,这就把学生进一步带入研究太阳,深入了解学习资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学生回答,教师将数字填入表中。表格见下)

2、指点:

从这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的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

(板书:列举数字)

对资料中数字比较多,可以列表,将数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办法?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后回答:

⑴ 引用传说(板书:引用传说)

谁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个关于太阳传说的`故事?(《后羿射日》)谁能说说。

如果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这三节课文就变为:

太阳离我们很远,有3万万公里,

太阳很大,有130万个地球大,

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有1800万度。

文章这样写,你们的阅读兴趣怎么样?

(这样教学丰富了课文内容又紧扣课文,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 指点:

传说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上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须说明它的实质。这儿

在传说以后,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揭示实质?(其实)文章中引用传说,引人入胜,接着用其实一词揭示实质。

(板书:说明实质传说其实)

下面一节说明实质的又用了什么词?(板书:觉得实际上)

⑶ 说太阳,怎么又说了地球,说了沸水和钢铁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词语。)(板书:进行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所说明的事物。

⑷ 引导学生从事物相互关系上思考问题。太阳的大、热、离我们远这三大特点,与我们的地球关

系是相互联系的,你们要做科学家,阅读资料时,就得认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问题。

例句:(出示句式:因为所以)

太阳虽然大,但因为远,所以看起来小。

太阳虽然热,但因为远,所以烧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为太阳大,所以整个地球太阳都照得到。

因为太阳热,又离我们远,所以太阳光使我们感到温暖。

第二课时

一、第二段

1、提出:

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体说来,太阳与人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这个问题我们要好好研究。现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你们自己读第二部分,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

提供句式:

⑴ 有了太阳

⑵ 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出示两种句式,由学生自己任意选择,以体现因材施教。)

3、阅读、讨论后学生回答,进行以上句式的说话训练。

4、指点:

这一节先正面说,有了太阳再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太阳就说明了关系密切。用看起来其实从现象说到实质。

5、提问:

这一节内容可以用哪一句话来概括?书上把这一段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写在这一段的开头,这叫段首概括。(板书:段首概括)

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小节开头的话,那样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全小节的内容。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照理关系不大,这里意思转折,所以用上虽然但是。

6、朗读全段:

齐读第一句,以下几句轮读。

二、第三段

第二段说了太阳与我们人的关系,那么太阳与自然关系怎样呢?我们学习时可以用箭头标明,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别出示两组卡片:

1、太阳水雨雪水蒸气小水滴云。

2、太阳热量多热量少热冷风。

三、第四段

指名读。齐读。(突出没有就没有)

四、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习

1、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78年9月23日,在我国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用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部分。现在请一个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2、同座对话。(全班进行分角色普遍训练)

3、指名扮演讲解员。

4、动画表演。

此时创设情境需具有综合性,不仅要巩固本课学得的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能灵活运用,培养能力。创设展览会情境,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尤其是动画片角色的扮演,这种形式使儿童兴趣浓厚。

【总结】

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文章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一般在写作方法上是一节一意、段意概括,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实质和因果关系。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一节一意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可画表,抓住实质明因果。

同学们能注意观察天象,又能认真学习有关书籍、资料,并进行研究,就有点像小小科学家。

三年级学生语文的教案篇11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安排了四大项内容,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及语文大课堂。这些练习既巩固了本单元的一些基本知识,也注重语言的积累,训练了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发现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观察及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带“束”和“朿”的字本义上的差别,让学生明白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仿写句子,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把话表达得既形象又生动,发掘想象力。

3、背诵关于描写春天的成语及诗句,积累语言。

4、阅读短文感受想象的丰富。

5、课文大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花的世界的美丽,从中学会观察,学会收集资料并训练说和写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汉字,激起兴趣

1、出示课件展示“束”和“朿”字部在本义上的差别。

2、学生观察比较图画及字体,说说有什么发现。

3、出示“策、枣、棘、刺”和“速、赖、懒、剌”两组字,进行区分。

4、读对话框里的对话,加深理解,教师归纳:一个字的偏旁的本义与这个字的字义是相关联的。

5、拓展: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学生举一反三。)

二、品读句子,仿写句子

1、读句子,对比,思考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2、归纳。

(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更具体可感。第二组中的第二个句子展现了水花四散时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水花的美。这两个句子都在描写事物的同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3、学生用“……仿佛……”和“……如……如……如……”造句。

4、指名回答,师生点评。

三、背诵词句,积少成多

1、读背成语,了解大意。

2、指名背诵成语。

3、学生举一反三,说说描写春天的成语。

(“春意盎然、春色无边”等。)

4、读背诗句,了解大意。

5、指名背诵。

6、学生补充其他描写美景的诗句。

四、阅读短文,自主感悟

1、读短文,了解短文意思。

2、细读短文,思考:作者希望

一年四季的风是什么颜色的?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3、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汇报成果。

(作者希望春天的风是绿色的,它能把花儿衬托得更美;希望夏天的风是浅蓝色的,让人感到凉爽;希望秋天的风是金色的,使人有丰收的感觉;希望冬天的风是鹅黄色的,令人觉得暖和。)

5、有感情朗读短文,体会想象的丰富及其强大的感染力。

6、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五、作业

1、把成语及诗句背给父母听。

2、写三个比喻句。

第二、三课时

教育目的: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探寻花的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活动准备:

1、举行一次班级春游活动,搜集表现春天百花盛开的素材。

2、春游时,爱画画的,准备一个速写本;爱照相的,带上相机;爱写作的,带上笔和本子。

3、春游回来后要求把画和照片整理一下,写上说明;把记录下来的景物写成文章;通过查找或访问,搜集你喜欢的一种花的照片、图片和有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乙上场。)

甲: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开展了“探寻花的世界”的春游活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为了让春之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中盛开,今天我们举行“花的世界”的主题展示活动。现在,我宣布活动开始!

乙: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重要的季节,春天是无限美好的,百花竞相怒放,到处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通过春游,同学们一定收获了很多。今天,就让我们把收获展示出来。

(各小组长分别向大家汇报活动概况。)

(各小组表演节目。)

1、音乐表演。

全班齐唱《春天在哪里》。

2、书法、图画现场表演和部分书画作品展览。

请小书法家、小画家上场,现场书写和作画。

3、摄影展。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对摄影作品进行展览并说明和介绍其内容。

4、写作汇报。

请各组的小作家上台表演朗诵。

5、总结,颁发奖品。

37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