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

时间: 新华 三年级教案

教案按照教学过程的步骤编排,让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教学流程,有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对小燕子外形及动作的描述内容,体会春天生命的气息。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及有序的表达,动词的恰当使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学习文中对小燕子外形及动作的描述内容,体会春天生命的气息。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自读课文,回忆主要讲了什么?(自读后,回答)

二、认定目标:

1.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

2.师导语:春天光彩夺目,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将小燕子图贴在板画边)

三、导学达标:

(一)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1.自由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3.全班学生齐读。

4.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突出了燕子的特点)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

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2)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语调轻快,流露喜欢之情)

(二)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

1.师导入: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地体会。

2.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

(1)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

(2)文中用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

(3)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

(4)读中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3.逐题反馈,欣赏佳句。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三)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

1.教师一边板画一边说:燕子在春光中飞来飞去,累了就落在电线上休息。

2.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要求:

(1)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好在哪?

(2)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让学生读出不理解的句子,齐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1、总结文章的内容。

2、学了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收获?(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归纳总结。

(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达标测评: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俊俏--( ) 光滑--( )

偶尔--( ) 乌黑--( )

2、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采,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 )

2.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

五、作业:背诵全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2

【教材分析】

《燕子》选自现代作家、文学史学家郑振铎写的散文诗《海燕》。课文以燕子从南方飞来为主要内容,捕捉到燕子的各种姿态和特点,描绘了它的外形、飞行和停歇时的特点,全文不到四百字,语言凝练,生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像及一些表达方法。

【课后习题】

第一题:引导学生读文、背文。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背不下来的可以留作家庭作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再背诵下来。指导背诵要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第二题是讨论题,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重点通过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燕子,以及自己对燕子的了解来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大家总结出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就可以了。

第三题要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让学生根据例子的提示,明确什么样的词语称作好词,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然后和同学讨论交流。叶圣陶:“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确是这样。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一个“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大诗人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文中这样的精彩描写比比皆是,本课描写生动形像,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比如“凑成”,有身形灵巧、搭配和谐的意思;“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聚拢”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意思,再体会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生动活泼的春景;“横掠”可以通过画面演示,了解这种姿势,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准确。“掠”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快,一瞬间而过。“多么像五线谱啊”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过五线谱,可以让学生看看五线谱,知道五线谱和音符是什么样子,再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

选做题是积累语言的练习,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还可以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见词语表)。

⑵培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语言,想像语言情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⑶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⑵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⑴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知道它是谁吗?

对,它就是燕子。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

(板书:“1、燕子”,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⑵你们了解小燕子吗?

(学生说说已有知识)

2、教师范读课文。

(播放优美的曲子,教师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新词

根据生字表、词语表自学生字新词。

学习建议:

1、画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问一问:在自学中,遇到读不准的字音,不理解的字词等问题。

3、想一想:哪些生字和自己学过的字是同音字,形近字?应怎样区分?

4、写一写:哪些生字,词语不容易写对,写好,自由练习。

5、读一读: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组词(出示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组词:

俊()俏()拢()拂()倦()

峻()悄()笼()佛()卷()

骏()稍()垄()沸()圈()

符()谱()沾()添()奏()

附()普()粘()填()凑()

4、说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聚拢──(聚集)掠过──(拂过)

反义词:偶尔──(经常)增添──(减少)

5、解决学生自学中的疑难。

四、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质疑、梳理问题

第二课时

一、观察插图,引入新课

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考虑,不仅要了解燕子的特点,更要深入到本单元的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观察插图:这是一幅乡村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

提示:1、观察插图要按一定顺序。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

2、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你看到的小燕子吗?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引导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二研读语言,理解内容

1、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美丽的春景图呢?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发言,可以直接读课文的语句;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

3、你觉得课文中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小燕子?

板书:

()的小燕子

(学生发言:美丽的.可爱活泼机灵充满生机的有趣的……)

4、默读课文:

⑴思考:

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看出这是一只(美丽的可爱活泼机灵充满生机的有趣的……)小燕子?用“____”画出来。

⑵想一想:

怎样朗读才能使人感到小燕子是这样的(美丽的可爱活泼机灵充满生机的有趣的……)?

5、同桌交流。

6、练习朗读:

⑴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后,老师可以这样指导:

听教师读,你们发现老师读的与原文有哪些不同?并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不同之处: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学生发言:去掉了描写的词语。

初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师点拨:添加上这些词语,有什么不一样呢?请你对比着读一读。

学生读书后发言:“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教师引导1:这些词语放在在句子中怎样朗读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练习。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

教师引导2:解决同学质疑中的问题。为什么说“凑”成了活泼机灵小燕子?

(品味“凑”)

①选讲:

凑:A、聚合:~钱。~数。~合。拼~。紧~。

B、接近:~近。往前~。

C、碰,赶,趁:~巧(碰巧)。

课文中的“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

②这句话中指什么聚合在一起呢?

③为什么用“凑”?

学生发言: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

深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指导朗读:一个“凑”字,就使这句话对小燕子的描写显得非常形象生动,朗读时应怎样读呢?

⑵第二自然段:

①过渡: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这些景物画下来。

②归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③自由读书,边读边想像课文语言描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④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看插图便展开想像。

⑤师生问读:

教师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

⑥追问: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出示后齐读比喻句。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教师:想想赶集与春天的草、芽、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赶集的人很多,很热闹,春天的花、草到处都是,很多,也显得很热闹。

教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百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赶集的人是一起到集市的吗?

学生:赶集的人有先有后,春天的草也不是同时长出来的,花也不是一起开的。

教师:我们就要这样读书,要和生活联系起来,和自己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

教师:假如你们就是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都“赶来做什么”?

学生: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教师: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真是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啊!

⑦引导:

课文中有一个小泡泡:我能想像出“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初春,你会看到怎样地景色?哪些景物是报春的使者?

再看看插图,想一想怎样朗读才能使听众眼前浮现出光彩夺目的春天?

⑧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⑶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课文中具体写了燕子飞行的几种姿势?

用“____”画出描写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②引导:

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学生:燕子斜者身子从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师板书:斜、掠过、唧)

教师讲解: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③引导:

大家再读一读第三段,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⑷第四自然段

①过渡:

可爱的燕子飞累了,落在电线上休息,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出示语句: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②朗读,追问:

“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像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引导:

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像力!

走近看,这些小燕子什么样?

(回读第一自然段)

离远看,这些小燕子什么样?这燕子像小黑点,正像曲谱上那一个一个音符。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

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③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想像画面

1、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2、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课文。

(选择段落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

2、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教学重点:

1、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

2、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教学难点: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金丝猴资料、图片

课时:

1课时

教学理念:

给学生完全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表格、质疑等形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到动物园中看到了世界上最小的猴,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种猴,它叫——金丝猴。

在读课文之前,你想了解金丝猴什么?(困)

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

(争取把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39;字圈出来,读完以后看看课后认读字的音,争取记住读音。)

2、标出自然段(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标得准确)

3、同桌互相读(检查语句是否读通顺,朗读是否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回答问题(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提问进行朗读解答)

2、默读课文,文中标划,口头填表

样子

食物

敌害

3、说说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板书设计:

国宝金丝猴

样子

食物

敌害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4

《燕子》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文章记叙了燕子从寒冷的北方回到南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不分昼夜地飞,为了过海,许多燕子献出了生命的情景,赞美了小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的精神。

通过课文的学习,俺从同学若有所思的神情中,感受到了同学对燕子的敬佩之情,如何使这种敬佩得以升华?俺想到了同学的想像,小同学有丰富的想像力,通过合理的想像,同学会感同身受,同学对小燕子的精神深为敬佩。针对这一点,俺引导同学,以《俺的第一次南飞》为题,让同学把自身想像成为一只在北方长大,今年要跟家长一同过海的小燕子,以小燕子的视角来再现课文中描绘的情景,并适当补充课文中没有的内容,给同学以想像的空间。

在俺的引导下,因为有话可说,同学很快发生了动笔的欲望,他们个个奋笔疾书。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天气越来越冷了,爸爸、妈妈更严格地督促俺进行飞行训练。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有一天,俺问爸爸:‘爸爸,能不能让俺玩一天?’爸爸用翅膀拍了拍俺的头,说:‘天气转凉了,俺们马上要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通往南方的路上有一个大海。假如你现要不努力练习,怎么能飞过去呢?’……”

在写到飞至半路,偶遇“船只”这一幕,同学又想像燕子竭力前飞的那种不懈努力,通过“燕子”的心理活动表示出来。以及伏在船只上休息之后飞与不飞的矛盾斗争也有同学想像到了,真让俺感叹同学想像力的丰富。

但是,俺也清醒地看到,这类化物为俺式的写作方法,相对于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难度偏大。因此,俺在布置训练时,让他们选取一个片断来写一写,既不因难度太大而望而却步,也有利于这局部同学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2、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动情况,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使人感到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落大意。

(三)通过了解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一)初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通过了解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它的名字是——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燕子。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2、燕子)

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少,但是除了生字之外还有一些字从语音和结构上需要注意。

比如:“晕”是多音字,它有三个意思。(1)在“昏迷”一词中或表达头脑不清的意思时,这个字读“y&n”,如“头晕、晕头转向”等;(2)因为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光圈,如“日晕、月晕”等;(3)主要指头昏,如“眩晕、晕车”等。“晕”在后面两种情况中都读做“y)n”。本课中出现的“小晕点”是指燕子的剪尾和翼尖轻点水面后漾起的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圆环,是“晕”字第二种解释的引申,读做“y)n”。

“俊”字读做“y)n”不读“z)n”“拂”读做“f__”不读“f$”。

3、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必须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因为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很难准确地理解字、词、句甚至于段的意思。

俊俏:相貌好看。

蒙蒙:形容雨点很细小。

赶集:原指到集市上买卖货物。这里指春天一到,花草都长了起来。

柔柳:“柔”的字面意思是指柔顺,“柳”的字面意思是指柳树或柳条。课文中“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的“柔柳”是指春天到来后的柔枝嫩叶。

生趣:原义指生活的趣味。课文中“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里的“生趣”指的是春天到来后生气勃勃的趣味。吹拂:微风轻轻地吹。

曲谱:原指乐曲的谱子,课文中是用五线谱来比喻燕子、电线和电杆组成的画面。舒展:原指不卷缩,不受约束。

光彩夺目:颜色和光泽鲜艳耀眼。

百花争艳:各种花草争奇斗艳。

聚拢:聚集在一起。

演奏:用乐器表演。

掠过:轻轻擦过或拂过。

偶尔:有时候。

波纹:小波浪形成的水纹。

生机:生存的机能;生命力。

荡漾:水波微动的样子。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

近义词:

俊俏——(俏丽)聚拢——(聚集)

生机——(生气)掠过——(拂过)

反义词:

偶尔——(经常)增添——(减少)

俊俏——(丑陋)机灵——(死板)

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谱(谱曲)奏(演奏)俊(俊俏)

普(普遍)凑(凑巧)骏(骏马)

聚(聚拢)符(音符)偶(偶尔)

取(争取)付(付出)遇(遇见)

5、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并行的课文,教学时要把看图作为学文的手段。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就要结合图来理解课文。但是看图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结合课文内容看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发现这篇课文是按照不同方面来叙述的,也就是说课文的四个自然段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燕子,它们分别是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从南方飞来、飞行的燕子和停歇时的燕子。因此,这篇课文应该是一个自然段为一段共分为四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的直观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这一课时一定要求学生读熟课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结合图画朗读课文,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

(三)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39;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图画是短文的形象表现,短文叙述了图画的内容。在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观察时要抓住特点,并展开想象。具体到《燕子》这一课就要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景色的勃勃生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叙述。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同学们观察燕子时,最好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观察,图上近处的燕子比较大,也比较清楚,这时应该重点观察燕子的外形特点和飞行时偶尔用剪尾或翼尖点一下水面漾起的一圈圈圆晕的情景;中部的燕子则应侧重观察燕子一般情况下飞行的特点;远处的燕子重点观察的就是它们停歇时的特点。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

(这一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了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又写了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分叉的尾巴。这几部分连结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

学生分析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板书: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但是最后一句话不能这样朗读,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小燕子?

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思考: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

(板书:凑成燕子)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小燕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如果用“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与书上的语言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比较着读读,哪句好一看就会明白。很明显书上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更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实际上“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句话既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总起,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板书:活泼机灵)

(二)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

教师出示投影,或将书上的插图放大,并提示观察顺序,指导学生按照由近到远或由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画,再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请一位同学读书,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主要词语画下来。然后找同学来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体会春天的景色之美。

出示小黑板或在投影上打出这样一段话:“才下过几阵雨,风吹拂着柳丝,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请同学们将课文上写的和小黑板上的内容相比较,讨论哪句话写得更好。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两句话对比着朗读,促使学生自己分辨。教师也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用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雨、风、柳丝、草、叶、花等,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而小黑板上的内容就显得很干巴巴的了。

“雨”前面加上“细”而且是“蒙蒙细雨”,这样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比单纯的“雨”要好得多。其它的景物都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板书:赶集)

在这百花争艳的季节里,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导学生理解“生趣”一词,很有生气,很有情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很招人喜爱了,现在小燕子又飞来了,使得春天更有生趣,所以说是“增添了生趣”。

(板书:生趣)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学们可以把这段话分成四个层次来背诵: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教师小结第二段: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三段。

指导看图观察燕子的飞行。图上画的燕子有的在高处飞,有的在低处飞。同学们可以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想一想高处的燕子在怎样飞,低处的燕子又是怎样飞的。认真看书上是怎样写的,然后用最少的字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课文中哪些词写出了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找同学回答,教师抓住重点词板书。

(板书:掠、叫、飞、横掠、沾)

根据板书完成课后练习3,同时练习背诵,并用彩笔画出哪些词表现了燕子飞得快、飞得美。体会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湖光山色增添的情趣。

(五)学习第四段。

上一段描写了燕子飞行的美,实际上燕子停歇时同样很美。请同学们观察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个情景像什么?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为什么说“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这个“落”字用“停”来代替好不好?(不好。因为“落”字把燕子从高处到低处,伶俐轻巧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板书:落)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描写成“几痕细线”“像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板书:几痕五线谱音符赞歌)

齐读第四段,试着背诵。

(六)总结全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动态美静态美)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浓厚。教学时要不断地指导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6

【设计理念】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牢牢抓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这两个基本的阅读能力进行训练。课上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后再给予大量的课外阅读,强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方帽子店》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童话讲述了方帽子店老板一成不变地只卖方形帽子,以至于卖不出去而成了古董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最令你意想不到的部分。

3、明白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也要敢于改变,勇于创新。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話复述故事中最令你意想不到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方帽子店》,指名学生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3、是啊,怎么会有这样的店呢?这些方帽子有人买吗?方帽子店的生意好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跟着作者一起去故事中找寻答案吧。

【设计意图题目中的“方帽子”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是没出现过的,学生看到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一开课,就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这样使学生带着好奇和问题走进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梳理,概括故事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名读。

橱窗不能改奇怪不舒服

碗扣在头上舒服漂亮

香蕉形圆筒形各式各样古董

①齐读词语。

②谁来选用上面的这些词语,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强。为了降低学习难度,这一环节设计了三组词串,分别围绕“方帽子戴着不舒服”“圆帽子又舒服又漂亮”“方帽子成了古董”这三个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只要把这三个内容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降低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让学生知道概括内容有法可循。】

三、对比,呈现故事内容

1、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这一家店。

(1)出示:“这家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

①“这家帽子店”你知道是哪家店吗?

②他们做的是什么帽子呢?

(2)出示:“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

你知道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

(3)这真是一家有意思的店。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这家店吗?

2、这家店卖的方帽子,大家喜欢吗?默读4~10自然段,找一找大人和孩子各是怎样的表现。

(1)出示:“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大汗。”

①这样的方帽子真是又奇怪又不舒服,从哪儿能看出来?

②谁来读读这句话?

③既然这样,那大人们为什么还戴着方帽子呢?(“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④这些大人们给你怎样的印象?

(2)出示:“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①孩子们喜欢的是什么帽子?你觉得这样的帽子好吗?

②“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你想象一下,孩子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帽子呢?

③这些孩子们又给你怎样的印象?

(3)这些大人们宁愿戴着又奇怪又不舒服的方帽子,也不想着做些改变。孩子们可不这样,他们动手做出了自己喜欢的圆帽子。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大人和孩子吗?

3、出示:“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了一惊。”

(1)知道方帽子店的主人为什么吃惊吗?

(2)分角色朗读方帽子店的主人和儿子的对话。

(3)为什么方帽子店主人要让儿子把舒服的圆帽子丢掉呢?

4、后来,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16~20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出示:“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从这句话中,你想还会有什么形状的呢?

(3)出示“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和“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两个句子。

同学们,你们觉得哪家店的帽子才是真正的好帽子?

(4)在竞争中,圆帽子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牢牢抓住“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这一基本的阅读能力进行训练。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次次的讨论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复述做好了准备。】

四、总结,复述意想不到之处

1、出示:“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1)知道“古董”是什么意思吗?这里的“古董”指的是什么?方帽子为什么会成为古董呢?

(2)这节课上,我们对比了方帽子和圆帽子,还对比了人们对待方帽子和圆帽子的不同态度。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2、故事中,哪部分是最令你意想不到的?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此时的复述就轻松多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最令你意想不到的部分给家长听。

2、推荐阅读施雁冰的《外国蜡烛和镀金戒指》《初夏奏鸣曲》。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对课文的阅读。因此,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一篇拓展到多篇,推荐学生阅读作者施雁冰的其他作品。希望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总评】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都是有趣的故事,《方帽子店》是其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样的故事类文本,学生非常感兴趣。整体设计遵循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如敏教授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编写理念,以学生的自读为主,再辅以课外阅读。

本文的设计,借文中的几处重点语段,让学生充分自读。在学生理解文本、讨论交流的同时,一个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为什么大人坚持戴、店家还坚持卖?当又舒服又漂亮的圆帽子出现时,方帽子店主人为什么抓不住商机?路上的行人都戴上了圆帽子,方帽子店主人为什么还执着地卖着方帽子?”这样,复述的难点就分解在这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中,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以提升。

依照“三位一体”的理念,课內阅读还应向课外阅读延伸。因此,教学的最后,推荐学生课后阅读作者施雁冰的其他作品。只有依靠大量课外阅读的支撑,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提升。这样的阅读迁移能打开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学会阅读,并爱上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7

一、教材简解:

课文记叙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胞的信任与感激,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生动感人。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课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多媒体出示课题,齐读)。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那么,课文中“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指的是谁呢?

2、学生交流。

过渡:“菩萨兵”,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称呼,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这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细细地品读。

[意图]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满含感情地读课题和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大致的了解。

(二)品读课文,感悟军民鱼水深情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意图]提出这样一个能够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让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地体会像红军这样的军队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是当之无愧的菩萨兵。

2、读读这几段话,看看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3、交流:

(1)多媒体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A、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B、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D、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老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E、师述: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2)多媒体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总司令着急的心情?他急的又是什么?

B、交流。(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C、师述: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D、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相机理解“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里的“乌云”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呢?)

E、指导朗读。

师:这两段话,一段是翻译说的,一段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相机评价)

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还有谁愿意通过朗读将这样一位朱总司令带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3)多媒体出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A、学生自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

B、学生讨论:“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结合课文说说“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

C、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

D、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的?

E、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更要让学生明白这句话更是指朱总司令所带领的红军战士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他们一心为民的形象扎根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意图]根据上面提出的“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这一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画出有关句子,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面到点,对有关句子进行深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在探究句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F、指导朗读:

a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

b从刚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c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意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涵。

G、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师引读: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多媒体播放录像)像这样的劳动场面,你想到了哪个词呢?是的,当许多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大扫除,植树时就可以用上“热火朝天”。让我们再次朗读这句话。

(三)前后对比,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2、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谢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呢?(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意图]让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这样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同时红军一心为民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也逐渐丰满.

3、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齐读)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怎样的情感呢?(信任与感激)你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吗。(指名学生朗读)

小结:是呀,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这是藏胞们对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

4、感情朗读(让我们带着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5、这么好的司令,这么好的红军战士,为什么刚开始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他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

请学生谈谈自己在电视上、电影中看到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四)总结课文,延伸内化

1、小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们称红军为——引读课题《菩萨兵》。

让我们再来读好课题,把藏胞和红军间的这份鱼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读课题——《菩萨兵》。

2、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3、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萨兵》一样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多媒体出示解放军战士抗击雪灾的图片,5.12抗震救灾的图片)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4、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人——《菩萨兵》。(学生再次读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这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他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二、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入情入境,直接触摸文本,直奔重点词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感受燕子的遭遇,品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动情、移情、抒情,使学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信他们刚接触到课文的题目肯定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他们当中或许大部分和贝蒂一样,关心喜爱小动物,因此读着这篇文章时肯定有很多感触。这篇文章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对动物的深深爱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为体会恶劣气候、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翠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问候下老朋友,板书:燕子。

2.课件出示燕子图片,说说你对燕子的了解。

预设: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的外形特点等。

3.补充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文的题目后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质疑:什么叫专列?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根据课题提问,一方面紧扣了本文课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教给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教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新字。

(2)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舒适启程疲劳料峭覆盖救护车厢濒临死亡

欧洲瑞士特殊长途跋涉气温骤降

【设计意图】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里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有利于促进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3.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生字书写的指导并不是一味的给予,而是通过巧妙分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书写的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分散指导书写,能够有效降低难度。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2.在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简洁解疑。

4.将学生寻找出来的原因浓缩成两个字:麻烦。

引出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话,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

交流:天气恶劣;非常疲劳;昆虫被冻死。

出示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学生比较体会,比较“骤降”“下降”“降低”三个词在表达效果、表达作用上的区别;想象“风雪不止、所有、几乎”等词描述的恶劣情景,体会这样恶劣的天气给燕子飞行造成的困难。

(2))体会“长途跋涉”。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一路上,它们要飞越非洲大陆、阿尔卑斯山脉、撒哈拉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

(3)体会“饥寒交迫”。

燕子飞了这么远的路,昆虫又被冻死了,小燕子们会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随即出示句子“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句子中,进行朗读体会。(个别读,齐读。)

4.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是一列什么样的火车?再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板书:关爱。

5.再读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政府?课件出示有关瑞士政府课外资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机地将前后文的学习联系了起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四、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天气恶劣瑞士政府专列接送关爱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9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是学习的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李四光童年的故事,使我们懂得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提问:你觉得什么叫“失信”?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宋庆龄妈妈小珍

b.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陪、霞、趁”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感受诗歌语言韵律。

3、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准备:

国外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生活情况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请大家慢慢地合上眼睛……(教师充满深情地口述:太阳拨开最后一缕晨雾,光明洒遍周围每一个角落,五彩斑斓的世界便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当我们尽情地享受太阳带给我们的一切欢乐与美好时,你是否曾想过——太阳仅属于你一人吗?)(让学生自由说)

预设:不,她还属于花草树木、各种动物……

过渡语:对,她属于整个太阳系,她属于地球上的万物,自然也包括此时正被黑夜包裹着的西半球的每一位儿童。一句话,太阳是大家的!(板书课题,引导读好题中的重音词“大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想去了解课文的内容吧?同桌不妨来一次读书比赛,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2、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的请举手。指名读诗,适时点拨读音,如:红彤彤(tong)念第一声;睡梦(shuimeng)注意翘舌音与后鼻音等。

3、齐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从课文的内容与形式上看,你有什么发现?(用鼓励的形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或将心中疑惑展现出来供大家探讨。)

(三)自主、合作研究朗读

1、对,这是一首诗歌,大家知道诗歌有什么特点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分小节;句子简短有味;用词准确精炼……)是的,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太阳为我们作出的贡献,还发现了诗歌的特点。大家一定想好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吧!同学们,以往我们在读诗歌时积累下哪些经验?

预设:要注意诗句的情感与语气;要注意诗句间的停顿与快慢;处理重音词要妥当……

2、下面就由大家自己去研究一下这首诗歌的朗读,也可以找伙伴合作。

3、学生展示读(可以合作读)。并结合自己处理最满意的一点,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参与讨论。老师也可适时示范、点拨,如第二节要读得欢快些,第四节后面要舒缓些,再如重音词的处理等。

4、分男女生练习朗读。

读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与大家分享吧?(让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与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因为这只是对学生自读自悟情况的了解,便于调整教师下节课的教学计划,所以不求感悟有多深,只需稍加点拨即可。)

(四)小结朗读,巩固成果

带着我们自己的理解与想象,与全世界小朋友一道,再次感受太阳的公平与无私吧!齐读课文。

(五)巩固生字读音,学会书写。

1、大家一定没有忘记这两位朋友吧?(出示生字卡片“彤”、“陪”)指名认读生字。“红彤彤”一词写出了晚霞的什么特点?谁能给“陪”再找一些朋友(陪同陪伴陪客),字形上与“陪”本家有很多,如“赔”“培”“倍”“剖”,怎样才能区分呢?

2、出示田字格卡片“彤”“霞”“陪”“趁”,开火车认读并组词。书写上,哪个字需要给大家提个醒的?(“彤”字易多点,三撇上下排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多形式认读词语:红彤彤、晚霞、睡梦、陪伴、趁机

2、听写生字:“彤”“霞”“陪”“趁”,当堂反馈。

(二)品读课文,通过语言实践提升情感认识。

1、自由朗读诗歌,划出自己感兴趣的诗句。

2、全班交流。(重点抓住第二、四节)

1)第二节主要讲什么?(太阳做的好事多)让我们带着感谢的语调来读一读太阳为我们所做的好事吧!(学生朗读)

2)你喜欢文中叙述太阳为我们服务的语句吗?(让学生说)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把太阳当作人来写的妙处。(如:可让学生质疑“她”用词的贴切否?)

3)太阳为我们所做的仅仅是这些吗?让我们也学着说几句。(语言实践)

填一填,你能行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让桃花(),

她把__(),

她给__(),……(操作方式:请说说喜欢在阳光下生活的动、植物名称,学生说,老师板书。再想想这些事物是怎样生长或生活的,如桃花绽开粉红的笑脸……用上富有变化的词和有味语言说一说。最后读一读我们的作品——嘿,我们也成了小诗人了!)

4)一切在阳光下成长的事物,无不感谢太阳。让我们用快乐的心情来表达对太阳的感谢之情吧!(再次有表情地朗读一、二节)

5)就当我们在太阳下就要快乐地度过美好的一天的时候,我们的朋友太阳,悄悄地从西边落下,她要去地球的另一边,因为……(引读第四节)

6)既然如此,我们应该用掌声欢送她,对她说:“___________”(通过这一语言实践,让学生能为别国小朋友着想。)

7)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也一定非常地期盼太阳的到来,你可以从什么地方读明白?(在睡梦中等盼……)此时,你猜他们最想说什么?(将心比心,通过这一训练,进一步的引导他们去关爱别国小朋友。)指名读最后一节,让学生评评读得成功之处。(最后一句的“等她”“盼她”要慢些,饱含深情的读。)

(三)表情朗诵课文,升华情感

1、正因为我们对太阳也有这样的感情,所以能这般准确的了解别的国家的小朋友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表情诵读全诗。

2、就在我们享受太阳的恩惠之时,太阳西落之际,你们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3、课件播放国外小朋友的快乐生活与非洲儿童的不幸童年的片子。在沉默中教师小结:太阳只有一个,她是属于大家的;地球也只有一个,她是属于我们大家的。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理应——友好相处!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和如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表达。

3.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4.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重点:

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教学难点:

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有的则发现了小虾的习性。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二、交流平台

1.关键句的概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小虾》中的“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需要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才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

2.练习找关键句

请同学们找出这段话每段的关键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三、词句段运用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1.你平时有没有观察后的思考?都提出了那些问题?

2.试着把你观察后的疑问记录下来。

四、修改符号

1.对调符的画法和使用方法:表示前后相邻两个词语或短语位置的对调。

2.移动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移动的内容,分叉号放在想移动到的位置。

3.删除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要删除的内容。

4.将习作时写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同桌互相修改,用上修改符号。

五、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是韦应物的一首写景诗,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滁州①西涧②

唐·韦应物

独怜③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④深树⑤鸣。

春潮⑥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1]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达到背诵默写。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1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恐龙》第一课时。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

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

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恐龙》第一课时》。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13

课前激趣

1、猜谜: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背诵古诗

《江南》等。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要求:音乐带给你怎样的的画面?

交流:请你用最简洁的话告诉我,音乐带给你怎样面?

2、过渡导入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描写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是我国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1、26、荷花(看老师板书,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因为他们都属于花。)

2、齐读课题,指导朗读。(荷花这么美应该怎样读,再来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吗?(播放荷花录象)

要求: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师有个建议看的的时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讨论以下,看你能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你所见到的荷花。

B、学生交流。

4、过渡进入第二小节。

相看两不厌,唯有白荷花,我觉得大家都是伟大的诗人,把荷花描写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爷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二、教学第二小节。(出示内容)

1、带问题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怎么样?

交流。

2、带着问题再读第二小节。

要求;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交流。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课件出示图片)

你能把你的感觉读好吗?(指导朗读)

b、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抓“冒”

(a)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在这里你用一个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确)

(b)荷花从这么多的荷叶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鼓励)

c、有的……有的……有的……(每种姿态的荷花配图,指导朗读。)

3、齐读课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赞美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学第三小节。

1、叶圣陶爷爷写了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想看吗?(播放图片)

学生带着要求看图片。

要求:仔细观看图片,把你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脑中,呆会讲给我们听。要是给你讲的荷花再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师辅导为荷花加上动作表示。)

2、导读9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A、学生读第三小节。猜猜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齐读课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热爱的大自然的同学一起与这位伟大的画家对话吧。

四、教学第四小节。(出示内容)

1、播放录音带。

2、激读

想不想与录音带比一比。

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朗读。

A、谁来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还有更多的荷花吗?齐读课文。

4、内化感悟。

这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感觉到自己仿佛自己成了什么?

交流。

5、齐读课文。

荷花是那么的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迷人,荷花的魅力是呢么令人难忘,我们陶醉了……

五、小结

1、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荷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练笔。

让我们也来作回作家,模仿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也来写写自己的荷花。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态……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题目来写一写。

七、总结结束。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14

一、教材分析:

1、 文本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动物们按照天神发布的命令,在正月初一清晨到神庙拜年,来得最早的十二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为年号,他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故事生动有趣!

2、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浅显,学生 只要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课主要采取个四阶段进行:初读(初读要求要正确,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清楚,做到不丢字)——小组自由朗读、精读(朗读指导)——小组汇报阶段、复述故事、拓展延伸(十二生肖的排序)、结尾(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

3、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话来讲故事的内容

四、 教学难点: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五、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在上课之前呢,同学们先听听老师唱一首歌谣。

歌谣:

小老鼠,吹喇叭,牛儿头上扎彩花

后面跟着谁呢?虎兔龙蛇马。

羊儿踩着高跷跷,猴子乐得摇尾巴。

鸡打鼓,狗敲锣,猪在后面放烟花。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唱得歌谣是与什么有关吗?——十二生肖歌谣。

对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十二生肖的故事》板书——(两分钟)

(自己根据春节乐器《喜洋洋》自己填的词)

2、这个“肖”字是读第四声,那么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第一声,它怎么组词?“姓肖”嗯,对了,同学们要记住这个多音字哦!

(二)学习导航:

师:这节课我们将要完成什么任务呢?看哪里?——学习导航,

师:自己在心里默读下我们学习导航的任务。默读完了吗?——完了。明确了任务,那我们就一起带着我们的任务来一起学习这个故事吧! (一分钟)

(三) 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初读——正确地读】(教学重点)

师:下面我们就由小组长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地朗读课文,不要丢子、添字哦!读完后就与组内同学讨论你所读懂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且讨论自己所读懂的)

师: 刚刚在同学们读的时候,老师大概看了下同学们,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做了预习,看到书上都做了相应的记号,很好!会预习的学生是会学习的好学生!(预习检查)(七分钟)

(四)小组交流汇报环节:【熟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师:下面就跟大家说说你所读懂的或是你们组读懂的吧!

预设学生的问题及对策:

1、 读懂了一、二自然段。(天神发布了命令)。此环节引导学生用:我们组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程序:先让学生讲自己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然后请这位同学读一读!——评价语:你读得真流利!请坐!

2、 三自然段(老鼠把猫给骗了)学生读一读。指导“美美地”后面一个“美”应该是轻声地。让全班同学跟着读,美美地。老师建议加些动作,要是学生能在朗读这里加点动作就好了!全组加点动作来朗读!同学在哪里做动作呢?酣睡、美美地。全组一起来朗读!

3、 四自然段,汇报员稍微读读就可以了,

4、 五自然段!汇报员读一读。讲一讲“蹿”形容很轻、快、声音小。

5、 六、七自然段(重点知道朗读),句子比较。指导朗在读,应该读出老鼠的大声,老牛的缓慢!

6、 九、十自然段:(重点讲排序)汇报员稍微汇报就可以了。十二生肖的排序就在此环节一起出示。

师:有哪些动物呢?同学们按次序来讲一讲!自己在黑板上贴十二生肖的图片。评价:你真的会读书,读出这么重要的信息!

7、 十一、十二:(重点指导朗读)汇报员先读,学生评价,全班一起来!把猫前面的悠然自得表现出来,把后面读一读!

8、 还什么不懂的吗?由学生针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 来回答!(十七分钟分钟)

(五)十二生肖排序,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教学难点】(五分钟)

师:下面我们看到我们的黑板!

这是我们十二生肖的排序!

你们的生肖是?——羊,猴。我们班上生肖是羊的同学大一些呢?还是属羊呢?为什么?(羊的生肖在前面)那么你们知道自己出生的年份吗?知道?2003年。2003年是羊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羊!2004年是猴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猴了!今年是2012年是龙年,那么今年出生的宝宝,他的生肖就是?龙!嗯,同学们明白了!

师:同学们,那么到猪年后呢?接着又是什么年呢?——鼠年。嗯,对又开始新一轮的旋转了!同学们,你们看过我们的钟表是怎么走路的?——滴答滴答。嗯,那么时针走到十二点,是否就不走了?——没有!对!它继续往前走,一直一圈一圈的走着走着,我们的十二生肖也是这样子的,也是这样一圈一圈的轮着走的!

(六)故事的回顾。总结(五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二生肖的故事? 下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话把故事讲一讲呢?一分钟考虑!(复述)。

(七)拓展:(两分钟)

你知道哪些与十二生肖的动物有关的成语吗?知道的就大声读一读!

鼠目寸光 九牛一毛 如虎添翼 狡兔三窟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一马当先 亡羊补牢

猴年马月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猪狗不如

(八)布置作业:(一分钟)

回去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 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3.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分别找出两段的中心句,并能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内容

分析《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为孩子们揭开了海底世界之谜。是一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去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极好教材。同时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文章。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开篇第一段设问,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紧扣第一段的问题,首重描写了海底的景象。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其中对海底动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一、谈话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每当看到电视上放映着优美风景的时候,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那你能说说你最想去什么地方?你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

老师说说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及理由。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想去的地方

2、师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由课文第一自然段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1、初读全文,做到读通顺课文,并用一句话说说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2、生认真读书,并能说出海底世界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3、检查读书情况。

检查难读的生字词语。

用多种方法理解“波涛汹涌、窃窃私语、反推力、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等词语的意思。

抽读读书情况

重点教学生字“窃、缩、旅”的书写

1、默写词语

2、回忆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1、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海底有什么声音。

2、能合作表演一下海底的声音。

1、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中心句。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特点?

2、默读第三自然段,并能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用刚才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5、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自己试着用围绕中心句说一段话。

师读第5自然段,生画一画海底世界。

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吗?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齐读第六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受。

延伸1.画一副《海底世界》图,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

2.课后收集海洋的资料,做一张海底世界的海报或ppt。

3.习作:《未来的海底世界》。

选择其中一个作业

38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