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将教学计划、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优秀的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指导朗读和背诵
2.了解文章清晰的层次,学习“总——分——总“的结构。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课前布置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部分生字。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香港吗?香港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在他的身上有着一段不平常的历史。早在1842年香港被英国占领,直到1997年香港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如今的香港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有谁知道香港又被人们称为什么?(生答"东方之珠")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19、"东方之珠"
2、解释课题:人们把香港比做东方的一颗明珠,表示人们对香港的喜爱。
3、香港为什么值得人们的珍爱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三、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那几个地方?
2、学生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学生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重点指导(舒服、观赏、倾听、店、焰火)
指读生词,指点学生从边音、翘舌音、后鼻音方面指导
(2)开火车逐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五、自读课文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板书:祖国的南大门)
2、这段告诉我们香港有什么?(学生答:有沙滩、公园、街市)师板书沙滩、公园、街市
沙滩是什么样?公园是什么样?街市是什么样?(学生答:迷人著名繁华)
3、指导读第一段。(强调"迷人著名繁华")
六、教学生字字形
1、开火车认读
2、同座位讨论自己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记忆生字,学生回答。
3、重点指导倾--耀--焰
4、指导书写,师范写
七、我的十分钟
学到这里,你明白“倾听”是什么意思吗?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倾听”是侧着头听,形容很注意地听取。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倾听”这个词?谁能用“倾听”来说个句子?
那你明白“闪耀”是什么意思吗?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发出耀眼的光彩,如“灯光闪耀”。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形容闪耀?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闪耀”来说个句子?
出示: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倾听()的音乐闪耀着()的灯火
八、作业
在回家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
(背诵课文)向家人、朋友介绍香港。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歌,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以及大海对“我”的意志品格的影响。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语文能力。
教学难点:
“我让奔腾的浪花钻进我黝黑的身体”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浪》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看你对本课的生字掌握的怎么样?那就让我们开上小火车来读一读吧。
2、指生分节读诗歌。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朗读了诗歌,并知道这首诗和以往我们学习的诗歌有所不同,是阶梯式诗体,读起来朗朗上口,那么谁愿意跟着音乐读给同学们听?
二、感情朗读诗歌,品析词句,感受诗情。
同学们读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踏着这美丽的浪花走进诗歌,去感受大海的浩瀚与博大吧。
1、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诗歌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海浪的喜爱的?
学生汇报诗歌写了哪几个人?教师板书:爸爸、妈妈、我
爸爸把海浪装进录音机,你知道他喜欢的是海浪的什么吗?
师:是啊,大海就象是个调皮而有善变的孩子,它时而轻柔、舒缓,时而又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爸爸又怎么能不喜爱它呢?你能读出爸爸对海浪的喜爱之情吗?(相机指导朗读)
2、爸爸对海浪是如此的喜爱,那妈妈呢,她又钟情于海浪的什么呢?
对了妈妈把海浪暴光在软片里,这说明妈妈喜欢(看海)那请你想一想在妈妈的照片里会留下那些美丽的景色呢?她会看到大海的什么呢?
你们想的真美啊,那就让我们带着美美的感觉去读出海浪的美来吧。朗读第二节。(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发散思维训练:爸爸妈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对海浪的喜爱,那你能想像一下: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用谁,把海浪在他的里,说句子。
4、你们想的真好,替那么多的人表达了对海浪的喜爱,那么我呢?文中的小作者喜欢的是什么呢?海浪又给他带来了哪些好处呢?谁来读读诗歌的三到五小节?
5、作者喜欢让奔腾的浪花进他黝黑的身体,想象一下:奔腾
的浪花是什么样?(不断涌起的,向前不断推进)
6、哎呀,浪花怎么会钻进我的身体里呢?
过渡:是啊,小诗人在不断的与海涛的搏斗中,身体练得强壮、黝黑(联系生活实际,黑得发亮)了。于是他有了——,他还有了——
7、查字典理解“坚毅”的意思。
8、什么叫“无穷无尽”?还可以用“无穷无尽”形容什么?
“无”--“无”—的词语都是表示没有的意思,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9、想像:于是,我有了……
小结:在海浪的洗涤之下,小诗人得到了锻炼,他有了强健的体魄,塑造坚韧了品格。让我们带着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来读读3到5节诗吧。
三、欣赏美丽的大海。
大海是博大的,大海也是宽广的,下面就让我们乘着海浪去感受一下大海的浩瀚无边吧。课件欣赏美丽的大海。学生说感受。
四、欣赏儿歌
五、仿写:模仿本文诗歌的形式,写出你对大海的喜爱。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身边的‘小事’”。通过这样的口语交际,促使学生能够具体清晰地讲述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或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在对比中感受到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带给别人的困扰,受到文明礼仪的熏陶。
教学目标:
1、乐于与同学交流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或是一些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从中受到文明礼仪的熏陶。(重点)
2、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文明礼仪规范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抓拍一些校园生活中的照片。
学生准备:搜集了解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向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请看(课件出示课前拍摄的两张照片)。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生1:红领巾值日生拉着一年级新生进校门。我觉得红领巾值日生真棒。
生2:一个同学乱扔垃圾,把垃圾扔在垃圾桶边上。我觉得他很不文明。
师: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有一些是令人感到温暖,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有一些是不文明的,需要大家去纠正和防范的。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这些“小事”。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拍摄的校园生活照片来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进而引入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对身边的“小事”的看法。初步的交流使学生对好与坏两种不同的身边的小事有了初步明确的感受。
二、借助图文,交流探讨
师:请同学们先来观察书本上的四幅插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上面两幅图体现了不文明的现象,而下面两幅图体现的都是比较文明的现象。
师: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取其中一幅图,首先讲清楚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再结合图说说自己的看法。交流后,选取一名代表来发言。
(学生自由讨论)
生1:我讲的是第一幅图,图上有许多人在排队乘公交车,有一个孩子插队上车了,我觉得这种现象很不文明,我们要批评这个孩子。
生2:第二幅图画的是一位小男孩在墙上乱涂乱画,我觉得他太不文明了,这样乱涂,墙会变得很脏很难看。
生3:我讲的是第三幅图,一位小哥哥进门以后发现后面有人,他就礼貌地推好门,让后面的人进来,他的举动可真有礼貌哇!
生4:我讲的是最后一幅图,在公园里,小哥哥带着小狗去玩,小狗随地拉了一堆屎,小哥哥看到以后,主动将狗屎用纸捡起来扔掉,他的文明习惯可真好哇!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既把看到的说了出来,又能分析具体的情况,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让我们也很有启发,谢谢你们的精彩发言。
设计意图:首先,我们要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书上四幅插图,上面两幅图讲述了同学们身边不文明的小事,而下面两幅图则介绍了一些生活中的文明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却能让别人感到温暖,在看、听、说的过程中,学生表达得更加生动了。
三、联系生活,深入探讨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小事”呢?请和四人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你发现的不文明的行为,或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再和组内同学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看法。最后,请推荐一名代表,汇总组内谈到的“小事”,和其他小组交流。对于讲得比较好的小组,老师要奖励你们。
(四人小组交流谈论)
师:首先我们来谈谈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和你的看法,好吗?
生1:我们小组内提到了几件不文明的小事,比如:有的同学在教室里乱扔纸屑,有的同学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乱拿别人的东西,还有的同学破坏学校的公物,这些行为真的很不文明,大家应该改掉这些坏习惯。
师:你的事例讲得很简洁,很清晰,还谈了自己的看法,真棒!
生2:我们小组发现了一些现象,有的人在大街上随地吐痰,很不卫生,很不文明,还有的人随地大小便,真是非常不文明。
生3:我们小组还发现了有的人乘车不排队,在车上看到老人也不主动让座,真的很不文明。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更有一颗正义的心。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人像你们一样,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他们的一些行为经常令人感到温暖,我们要帮他们宣传宣传。
生4:我们小组发现,有的人在乘车时,看到老人或者孕妇就主动让座,也获得了大家的赞扬。
生5:我们班的小何同学主动帮助同学打扫教室,有人受伤了,她也是主动搀扶受伤的同学去医务室,她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们要向她学习。
师:你们觉得他们说得好吗?好在哪里?
生6:说得很好,他们既说清楚了事情的大概经过和结果,又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说得十分清楚。
师: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小事”,就能从这些“小事”当中获得一些启示。好的,我们向他们学习;坏的,就告诫自己,以后不要有类似行为,这样,我们自己的品行就会越来越优良,受到身边人的喜爱。
设计意图:真正能打动人的是身边人和身边事,真正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是充分说和及时点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说,四人小组讨论环节保证了所有人都有表达的机会,推荐同学概括说则考验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组织语言概括表达的能力。同学和老师的点评则起到了引向中心、点拨方法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画“文明之心”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文明、美丽的心,那么我们随时随地都会在自己身边感受到令人温暖的言行,请你设计一颗“爱心”,加上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文明礼仪,携手前进的心意,好吗?
生:好的!
设计意图:进行实践的延伸,意在将这份口头表达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这份文明的快乐,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言行,使教学更有意义。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积累作文材料。
教具准备:
大字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看听话说词语。
笑盈盈、庙门、恍恍惚惚、揉眼睛、霞光
威武、凶猛、镇静
2、看课件说说这些颜色的名称。
3、课文怎样分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新授
(一)体会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在霞光的照耀下,地上的人和动物有哪些变化?(把句子在文中划出来。)
2、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仔细:写了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喂猪的老头儿、小白猪等。
3、教师小结:这一段具体写了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过滤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有哪些变化呢?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说说哪部分是写火烧云颜色的?哪部分是写火烧云的形状的?
(课文第二至三自然段是写火烧云颜色的,四至六自然段是写火烧云形状的。)
2、指名读二、三自然段,划出文中表示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和关联词语。
(1)课文中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关联词语具体介绍了火烧云的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美丽颜色。
(2)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体会天空的绚丽多彩。
(3)结合学过的关联词语“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说一段话。
(4)默读四、五、六自然段:火烧云的形状有哪些变化?课文是什么怎样具体描述的?
a、火烧云的形状首先是什么样的?文中是怎样写的?(指名学生说)
b、总结学法,指导学生分组学习五、六自然段。
c、各组推荐汇报。
d、教师点评,总结。
(5)指导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特点:一是火烧云有各种各样的开头一是火烧云开头变化很快。
(6)教育学生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留心观察,平时注意积累作文材料。
(三)自由读第三段
体会句子意思“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这句话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感受。
(四)课终小结:本课具体地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平时注意积累作文材料。
三、巩固练习:
1、结合图画内容说说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具体有哪些变化?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作业:仿照课文观察朝霞或晚霞,并写一篇短文。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5
一、课文说明
《咏鹅》是一首古诗,用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写鹅鸣叫时的声音及神态;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后两行写鹅游水嬉戏时的情景: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绿绿的水面上,一双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表达了作者对鹅十分喜爱的情感,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图片。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那请大家先猜个谜语,猜对了,它才肯和大家见面。你们有信心吗?(放录音)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脚蹬一双红靴子,唱起歌来鹅鹅鹅,快快猜猜我是谁?
2.出示“白鹅戏水图”,(放录音)你们看,我长得漂亮吗?你能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吗?我在干什么?
3.(放录音)你们说得真棒!唐朝的时候,有位大诗人叫骆宾王,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有一天,他到池塘边散步,看到大白鹅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样子,他非常喜欢,便即兴写下了一首诗《咏鹅》,(板书课题)一直流传到现在,你们想读读他的诗作吗?
(二)学习新课。
1.对照拼音初读古诗,读准、读好10个生字:咏、曲、项、歌、毛、浮、绿、掌、拨、波。
2.检查读的效果。
(1)难读字音:项
(2)易读错字音:曲、拨、波
3.同桌互相检查,指名读。
(1)朗读时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教师帮帮你。(学生质疑、答疑,如答不出,老师再启发引导)
(3)大家说得那么好!连大白鹅也想说了,你们想听听大白鹅说些什么吗?(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刚才说得都非常好!可是,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4.(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
(2)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诵读古诗。
(3)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5.(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象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连放数遍录音)。
(2)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唱唐诗、跳舞、绘画、朗读、表演、语言描述等,也可合作完成)
(3)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6.(1)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感人画面,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中吟出了这首小诗?(体会朗读、练习背诵)
(2)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跟读、诵读、赛读等)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大白鹅都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放录音)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棒!我听了非常感动!可是,聪明的你们,能不能也像骆宾王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集体、分组、个人)
2.学习生字:咏、曲、项、毛、浮、绿、掌、波、拨、马、乌、鸟、写、毛、车。(抽读生字卡片)
(二)新授。
1.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
出示新笔画,说明名称、写法。教师范写一个,带领学生书空。
2.学习写字。
(1)出示:马、乌、鸟、写
观察:在这些字中,有我们新学的笔画吗?请你找出来。(学生找出来后,教师用彩笔标出)
分析字形,比较这四个字的异同。(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忆字形,如画画儿、形象记忆、讲故事、编儿歌等形式)指导书写:先书空数遍强化字的笔顺,让学生明白每一笔在格中的位置,再指导书写。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毛、车、火”。(观察:与前面学的几个字有什么不同)
3.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写。
(三)知识延伸。
让学生将课前找的一些五言诗和同学交流,按照课上所学的诵读五言古诗的节奏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体会。
五.作业安排。
1.在田字格中,书写7个生字,并组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搜集一些有关鹅的资料,了解更多鹅的知识;找几篇描写鹅的文章读一读,知道更多有关鹅的有趣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是学习的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李四光童年的故事,使我们懂得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提问:你觉得什么叫“失信”?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宋庆龄妈妈小珍
b.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苍白、煞白、惨白”等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揣摩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听[课件:炮声]这是什么声音?这声音让你们联想到什么?是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就让这炮声,带着我们来到一百多年前的一个战场,认识一位无名的英雄吧。——炮手。[板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初读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01,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一些难读的词语,你们能认清吗?【课件:词语】
3、大家预习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
1、理解要点:出色完成任务
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自卫战,本文的主人公炮手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他的任务是什么?他到底完成的怎样呢?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1)师: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指导朗读。谁来当这位将军,现场夸夸炮手?
2、理解难点:怎样的情况下出色完成任务
(1)学2—10段,心情极端痛苦的情况下。
①请同学们默读2—10段,画出最能说明炮手完成任务时神态变化的词语。
②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苍白?
③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变成煞白了?读一读这段对话,从中体会体会。
④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变成惨白?
⑤这道命令“这”指什么?房子里住着谁?此刻,炮手的心里会想什么?
⑥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特别能说明他此刻的心情?你发现什么?
⑦顶着巨大的压力,炮手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
⑧第十自然段这么精彩的段落,想读吗?齐读。
(2)非炸不可的情况下讨论。
师:现在说说炮手明明知道那是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呢?
3、深化中心
(1)所有的将士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这时炮手怎样?
(2)将军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称赞,现在会称赞什么呢?
(3)我们分角色读读最后一部分吧?
(4)【课件:插图】炮手这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心感动着我们,感动着将军。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炮手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榜样,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学习他勇于奉献。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幻灯片。翠鸟彩色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cuìyànfùchìhèchèn
翠鸟鲜艳腹部赤褐色衬衫
língjídàipáoruì
灵活疾飞等待小泡锐利
sìdǎixī
饲养逮住希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ǔ。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一)提问: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二)回答: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第一句: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第二、三、四、五句:讲翠鸟身上的羽毛非常鲜艳。
第六句:讲翠鸟小巧玲珑,突出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及“又尖又长的嘴”。
(三)作者是怎样观察、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1.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子,再查字典讲讲“鲜艳”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鲜艳:鲜,有光彩的;艳,色彩鲜明。
鲜艳:鲜明而美丽的意思。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另一种方法:“联一联,想一想”。)
(1),画出描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几个句子,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翠鸟羽毛的颜色又鲜亮又美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鲜艳”。)
(2)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个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介绍翠鸟羽毛颜色时,用“头巾”、“头巾上的花纹”、“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二)查字典,讲讲“清脆”一词的意思。
(三)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疾飞”一词的意思。(为了准确理解词语,常把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结合使用。)
翠鸟活动的特点,先讲了翠鸟动作敏捷。通过“贴着水面疾飞”和“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对比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翠鸟捉鱼时等待小鱼非常专心,“一动不动”。
清脆:声音清亮好听。
疾飞:疾,快。疾飞,飞得很快。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句话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停得急而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尖锐,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齐读第4自然段。
(二)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这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了“我们”的想法:想捉一只翠鸟。再讲听了老渔翁的话,知道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们”想捉翠鸟的想法。最后讲了我们的希望:多看看翠鸟。
(三)“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五)小结: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动作怎样?(外形美,动作快),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收获。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
(一)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翠鸟的外形。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1自然段:共6句话
红色的小爪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二)朗读并背诵第2自然段,翠鸟的活动特点。
1.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2自然段:共2句话。
(1)动作敏捷——鸣声清脆疾飞
(2)捉鱼专心——注视等待
3.指名学生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三)朗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翠鸟捉鱼的过程。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3自然段:共4句话。
(四)连起来朗读,并背诵第1、2、3自然段。
二、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飞得很快——()
眼睛感觉灵敏——()
三、指导学生掌握生字字形
“翠”字应注意上半部和“羽”字区别。
“褐”字应注意是“衤”旁,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希”字应注意上边的第二笔是一大点。
练习课后作业第三题,词语的填写。
四、听写句子,教师读三遍
第一遍,教师完整地读句子,学生听。
第二遍,教师按标点(逗号),一部分一部分地读,学生听一部分,写一部分。
第三遍,教师再完整地读句子,学生检查。
听写内容: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9
《黄山奇松》: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展示是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__,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10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像______X。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11
《日记两则》
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9个生字,复习以前记字的基本方法。
2、试着根据旁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初步学习自主阅读,自己动手批读学习体会,领悟简单的表达方法。
4、学习写日记的方法、格式,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激发儿童记日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借助旁批读懂课文。
2、了解日记的要求和方法,知道日记的内容可以写哪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小动物的繁殖过程的资料、图片,自制生字卡片。
教师:母鸡孵蛋的挂图或录像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讨论谈话:说说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
2、小鸡是鸡妈妈生出来的吗?
3、看挂图(或录像):这只大母鸡在干什么?
4、小鸡是怎样从鸡蛋壳里钻出来的呢?有一个小朋友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我们一起随他去看看。板书课文题目《日记两则》。
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随文识字。
2、生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间互相抽认。
3、开火车认读生字,师正音。
4、把生字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想办法解决,然后小组交流。
5、课文主要讲什么事?(能说大意即可)
三、借助旁批,自读课文
1、生仔细阅读两则日记,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前面的课文比一比,日记有哪些不同?
(1)日记没有题目。
(2)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记日记的日期和天气情况。
(3)内容是当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自己的新发现。
2、生小声或不出声读第一则日记。讨论:“我”为什么要记下这件事?
(1)生读文讨论,师巡回指导。
(2)抓住重点词语“好奇地问”“真想亲眼看看”,引导生体会作者记下母鸡孵小鸡的事,是因为感兴趣。
(3)师小结:日记就是把自己感兴趣的事记下来,多有意思呀!
3、生默读第二则日记,结合旁批读懂“小鸡怎样出壳的”。
(1)用“”勾画出描写作者所见、所听、所想的句子。
(2)请生把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提出来,考考同桌,相机助生理解不懂的词句。
(3)全班讨论:小鸡出壳的过程。
板书:
听:嗒、嗒嗒看:硬喙、小脑袋想:帮、剥
(4)讨论: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
(5)学生讨论总结:写日记还可以怎么写?
4、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把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四、小结提炼,了解写日记的好处
五、巩固生字,学习写字
六、实践活动
写一则日记,尝试写日记的快乐,然后评一评,看谁写得好!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12
《月球之谜》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根据文本特点,我把第一课时重点确定为: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综观整节课,并综合各位评课老师的意见,觉得以下几个地方比较有特色。
一、定位明确,有效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这篇课文虽然散发着科普知识的光芒,但其文字优美,要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神秘,不失语文的本味。因此,我把文本的三维目标定位为:1、认知目标——会认悬皎遐壤藻等几个生字,会写幕、临、奥、撒等字。了解“遐想、奥秘、令人费解”等词的意思。2、技能目标——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积累有关月亮的诗句。3、情感目标——感受月亮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的欲望。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月球的奇异与神秘。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例如,课文的第一句话,“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由于这句话的生字较多,而且易读错,我通过多媒体画面及多形式的读(范读,指名个别读,齐读)来启发学生“遐想”。再如,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是通过问题的设计:“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来让学生先找出答案,再通过朗读来理解什么是“奇异”,在读后感悟“荒漠”。又如:在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时,通过朗读品味其文字的优美与用词的准确性,达到“读中品”、“读中悟”的目的。整节课以读代讲,书声琅琅。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13
《小英雄于连》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以及两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讲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们又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揭示课题:8小英雄于连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快速识字。
分组做“生字妈妈找宝宝”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快。
3、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说一说识字方法。
4、学生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指名说说。
三、感悟课文。
1、创设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观光。
(2)出示图片。
看到这个撒尿的小男孩,你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主发言。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找出描写这个铜像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4)知道朗读。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解难,教师讲解,指导朗读。
3、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体会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读课文。
二、语文实践。
请你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于连的铜像。
1、自由练习。
2、分组说。
3、全班反馈。
三、总结。
你从于连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给生字交朋友。
3、观察生字的位置。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1、写字。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14
金色草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钓(diào)鱼
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
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教学过程:
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板书:2、金色的草地
玩耍绿色
快乐草地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同学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布置: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7个生字)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身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考虑: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考虑: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
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同学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
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身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局部是“廿”,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 ”,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同学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学习2—4自然段,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考虑:这段话讲什么?(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丰满。让同学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16
第一课时
(一)咏读古诗,引入情境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大家想读吗?
在音乐声中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咏读想象,进入情境。(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在你的心目中,荷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你喜欢吗?如果可以,想不想再欣赏欣赏?
(二)课件欣赏荷花
师: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欣赏到的荷花的美。
师:同学们的词语很丰富,句子也很美。说起看荷花最入迷的人要数叶圣陶爷爷了,他看着荷花时仿佛自己也变成荷花少女,而且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三)欣赏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四)抓2,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引导学生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
抓住“挨挨挤挤”,“碧绿”,体会荷叶的长势美和形态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2、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学习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师:课文中一共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3、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4、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学生自由谈,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5、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
抓住“冒”字教学,给“冒”换个字,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6、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7、指导学生质疑。
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8、小结指点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这一课,通过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
(二)、初步感受荷花之美
1、师:现在你们想欣赏一下荷花吗?那就随老师的摄像机镜头一起到荷花池边美美地欣赏一下那多姿多态的荷花。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设,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的时候,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发出赞叹,可以相互议论。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2、学生观察荷花视图。
3、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4、学生汇报。
(三)分析品味荷花之美
1、师:同学们,你们真会观察,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么叶圣陶爷爷看
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的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3、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自己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赶快行动吧,(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4、学生相互交流
5、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
读给他们听一听,把人的感受告诉我们。
6、生:汇报
片断a冒
(1)师:我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吧!(使劲)
(2)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3)师:那还觉得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快)
(4)师:那你能读出快的感觉吗?
(5)师: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学生汇报(跳、探、钻)
(6)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
(7)师:叶圣陶爷爷在现场的话,他一定会为你们而骄傲的。课件展示荷花,冒出图片,学生观赏。
(8)师:同学们,这就是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呢?
(9)师: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片断b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1)、学生汇报:挨挨挤挤
(2)、师:作者写得好,你也读得不错!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多)
(3)、生人来写a多b茂盛c当人来写
(4)、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公共汽车、火车站、超市等)片断c(半开、未开、全开)
(1)学生汇报(半开、未开、全开)
(2)展示课件,学生观察
(3)学生个别读、齐读。
7、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荷花还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8、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作者写出的荷花,才能有这么多的感受,作者写出的荷花太美,我就美美地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学生读)学生齐读第三段
9、师:你们读的太美了,这一池荷花也太美了,看一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你们也像作者那样,被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笑脸。你们愿意变成一朵荷花吗?(愿意)
10、师: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故事。
11、展放课件,教师范读。
12、师:可爱的孩子们,可爱的荷花仙子们,能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吗?
13、学生展开想象汇报。(翩翩起舞梦)
14、看课件,朗读表演
15、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作者刚才为什么自己是荷花,现在却不是荷花呢?)
16、是的,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老师也陶醉了,现在我们美美地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17、学生齐读。
(四)、总结、课外延伸。
1、荷花开得很美,不过荷花是从河底的淤泥中生长出来的,但她开的洁白、清雅、秀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以她为题材,吟诗作画。小朋友,这么美的荷花你们不想把她画下来吗?这么美的文章,你们不想把它背下来吗?下课以后,自己试着画一画,背一背。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17
《一只小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
2、初步练习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继续学习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
教具:投影仪学生准备剪纸鸟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小鸟什么事?
师:大家翻开书自己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联系有关语句说一说。
生: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师:你从课文的哪儿读到的?
生:读书
师:从哪些词感觉到快乐?(啁啾…)你们能把他们这种快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
师:你从课文的哪儿读到的?……
师: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评一评
师:多美的景致,多可爱的小鸟,咱们怀着美好的心情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师:鸟儿欢快的歌声吸引了树下玩乐的孩子,他们天天来听小鸟唱歌,有一天,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发生了。
师:默读5、6段,读到自己感受很深的句子就画下来,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几个词语概括地写在句子旁边。交流体会(多找几个学生谈),教师投影出示有关句子,指导朗读。
(1)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2)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3)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师:你怎样评价树下的那几个孩子?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爱护鸟类的行为?
师:读了《一只小鸟》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小鸟或者孩子说?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剪的小鸟,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美丽的鸟儿,美丽的生活,美丽的大自然,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真正的喜爱,不是占有、不是破坏,而是让美丽的事物更加美丽,让美丽的世界更加美丽。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再次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有关创新的教案篇18
一、导入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是一段视频,想知道内容吗?认真观看,看后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眼中的大海。(美丽、蔚蓝、宽阔)从古到今无论是诗人还是画家都曾用自己的笔来描摹过大海,但有一个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她叫周深,她用一首极其富有想象力的诗歌表达了她对大海的独特感受,你们想读吗?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脚步去读海。板书课题,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字,读出自己的滋味,自己的感受。
二、读文
1、好,这首小诗不长,生字也不多,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把它读正确、读流利,哪个字读不准把它标上拼音;哪里读不通顺,请多读几遍。
2、指名读
谁来读读,大家来听,倾听是良好的习惯。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老师要给你竖起大拇指,才读过一遍就读正确,我们就像这个同学那样读准确。他读得怎么样,看着他的眼睛说,因为你读得好,给别人留下了好的印象,才得到好的评价。
3、分节读
这首诗歌一共有4个小节,我们分节再来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读完你发现前三个小节有什么特点?用了相同的句式,都分别写出了大海的什么特点?板书(蓝、宽、清)不仅写出了特点,最有趣的就是小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她都想到了什么?贴(海浪海风礁石等)选节读
这三个小节,你喜欢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读出大海的特点。自由练读。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谁想读读。
第一节“神秘”
1.先问学生生活中什么让你感觉神秘?2.教师:向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这样,.....这就是神秘,让人捉摸不透。3.那么,蓝的让我感到神秘,该怎样读呢?谁来试一试?4.大家评一评,他刚才有没有读出神秘的感觉?5.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指导朗读:读神秘,应该读的轻一点。你看他眉头一皱,用他的表情读出了这种神秘感。看来,我们在读诗歌时,不仅通过声音,还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传达你的情感。6.教师可以范读。7.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节诗读一遍。(给出蓝的那段)蔚蓝的海浪拍打着沙滩,洁白的海鸥在海面上翱翔,勾画出一副多美丽的海景图啊,想象着这幅画面再来读读。
神秘的秘还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呢,指导写“秘”强调笔顺,从左往右写。
第二节“宽阔”
你读得他读出海的宽阔了吗?究竟有多宽?用一个成语形容“无边无际、一望无垠”除了天空称得上无边无际的就是海,老师希望你们的胸怀也像海一样宽,男生读,女生读。如果沙滩身上带着字,就让海风读写。在沙滩上你们最爱玩什么?捡贝壳、堆沙煲、踩脚印)沙滩是孩子们的乐园,这就是美丽的沙滩(图片)带这你们对沙滩的美好向往读这小节。滩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因为和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右面是难,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结构,写得紧凑些。
第三节“清”
老师特别喜欢第三节,我想读一读行吗?请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在清澈的海水下面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想向老师这样读一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水的清读出来。这小节中也有一个生字“礁”你怎么记住它?焦:1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2焦急,表示着急的成语,和石头有关,加石字旁,礁石是离水面很近的石头。在第二板块我们学习了瞧,蕉,他们都是形声字。
第四小节
小诗人不仅抓住了大海的特点,还把与海有关的事物想象成能像人一样读写,真是充满童趣,那怪诗人说大海是一本书,板画书。在你们的眼里,大海是什么呢?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语言真美。都说诗歌是最美的语言,我们看着前面这本书就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了,试试。
多美的语言啊,如果配上音乐就给动听了,谁想读?(配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