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教学自信心。小编给大家分享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参考,方便大家参考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怎么写。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强化“平分”的概念,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2.能力目标: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折纸游戏
A1米长的纸带被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纸带的长度是1米的(),是()米。
B1米长的纸带被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纸带的长度是1米的(),是()米。
C1米长的纸带被平均分成()份,每一份纸带的长度是1米的(),是()米。
二、巩固新知
1.P67/1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
(1)说说错的理由(没有平均分)。
(2)你是怎么想的?
(3)说说错的理由。正确的应该怎样写?
小结:只有在把这个整体平均分的时候,才能用分数表示。还要看清楚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份是多少。
2.P67/2说说3/8、2/5、4/5分别表示什么?按所给分数涂色,在组内交流。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3.P67/3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
(1)你是怎么想的?(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43)
(2)对部分学生容易写错的2/5进行纠错。
(3)学生汇报,这幅图你是怎么看的?怎样用分数表示?学生常见的回答是:
生1:有21个长方形,其中红色的有9个,就是9/21。
生2:把3个长方形看作1份,共有7份,红色部分占其中的3份,就是9/21。
4.P67/4
(1)你是怎么想的?(要圈1/4,就是把8朵花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2朵,所以圈2朵)学生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
三、拓展练习
折一折,涂一涂,说说它所表示的意义:
1.长方形的3/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都能用3/4表示?
2.等边三角形的1/3学生介绍方法。
3.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张(圆形和正方形),选一张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几分之几。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对于“分数”这个知识,有些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篇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 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游乐园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为下面学习乘法做背景。
二、探究新知
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提出问题:坐碰碰车20元,3人需要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呢?
预设:20×3=
提出问题:要怎样计算呢?
预设1:可以用加法计算,20+20+20=60
预设2:2个十乘3是6个十,也就是60。
提出问题:那200×3=多少呢?
预设:2个百乘3是6个百,也就是600。
2.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提出问题: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呢?
预设1:12+12+12=36。
预设2:把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
预设3:用3乘2等于6写在个位,1乘3等于3写在十位,就是36。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3写到十位上呢?
预设:因为1表示1个十,1个十乘3就是3个十。
提出问题:想一想,12×4=应该怎样计算呢?
预设:2乘4等于8写到个位上,1乘4等于4写到十位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三、巩固练习
1. 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0×7= 200×7 = 700×2=
21×4 = 23×2= 32×3=
2. 一辆儿童三轮车的价钱是90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多少钱?
3. 一共运来多少千克苹果?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口算算法的理解,熟悉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预设2:两位数乘一位数,把两位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乘一位数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理清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篇3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难)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1、经历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认识过程,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合估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难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口算和笔算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法则,同学们还记得怎样算吗?现在老师要考你们一下。
1、完成下列各题76+3724+8998+66980+660985+665
2、980+660985+665不能用上节课学的计算,有同学算出来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估算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2、小组讨论估算值,说明理由。
3、请生列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4、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科书上做一做,集体讲评订正。
2、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练习五第10题,开动脑筋,独立完成。
四、小结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自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式解决问题。
五、作业
课本练习五1~9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认识过程,学会三位数与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估算等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多位数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指生回答)
80—7=56—3=76—12=98—35=
2、竖式计算(指生板演)
654—12=123—100=876—123=587—198=
师小结:587—198=竖式计算应该注意点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二、新授
(一)例1
1、多媒体出示教学例题1: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
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坐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行348千米到达了大理,又从大理出发去丽江。大家在书上可以看到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那么大理到丽江有多少米呢?
2、小组讨论估算大理到丽江有多远?说明方法
3、用线段图的方法来理清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拉成一条直线,可以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
4、列竖式计算,指生到黑板演示
(二)例2
1、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自由发言。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然后选出代表,指生到黑板前讲,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的方法说给大家听,边讲边板书。然后请其他学生讲评。
师小结:改了数字之后还是要按照减法运算法则来计算
(三)例3
1、怎样计算500—185(自由发表意见,方法越多越好)
2、用竖式计算,指生板书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完成第23页的做一做
四、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作业练习六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篇4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形成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2、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课件)、学具袋〔内装小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小长方形、小正方形、圆形、行四边形各四个〕长方形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玩个数学游戏吧!(投影出示P54图)
1、师讲明游戏规则
①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涂色。
②描出所画图形的边框。
③相同时间内完成多种画法者为胜。
2、学生独自活动、小组交流推选作品。
3、实物投影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4、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面积与周长的含义不同;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二、整理概括
1、在本单元中,你还学会了面积的哪些知识?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面积
单位及进率
应用
计算方法
3、生活中哪些方面会用到这些知识?
三、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P55实践活动的情境图。(小明家厨房装饰,如何选用地砖)。
从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吗?动动脑,动动手,看谁是数学小能手。
(1)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
课件出示解题过程。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用两个边长是6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一个卫生间用长方形地砖铺地,每行铺15块,铺了10行。这个卫生间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如果每块地砖长3分米,宽2分米这个卫生间的面积有多大?
五、思维训练
P55画一画的(1)题。
(1)让学生先动手在课本上画一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亲身体验。
(2)问: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角形和长方形能铺满长方形)
(3)讨论:是不是任意三角形都能铺满长方形?
还有哪些图形能铺满长方形?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动手拼一拼。
(4)全班交流各自所得。
2、你能设计一种图案使它铺满这个长方形吗?
课下动手画,小组内选出作品贴在“数学一角”。大家评出咱班的小设计师,好吗?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何感受?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理解竖式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法。
教学难点: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口算 估算
20×3 = 97×4 ≈
300×4= 215×6≈
6×500= 489×7≈
7×800= 316×6≈
课件出题插图
三个小朋友正在准备画画,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支,他们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师:怎么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2.探究新知
学习例1
指名读题目。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
12×3= 36 (枝)
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36这个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呢?
师:12×3表示什么意思?
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组合作探讨。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尤其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及个别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1)进行乘法竖式计算时数位要注意怎样书写?
(2)应该从哪一位乘起?
(3)每一次乘得积的位置该怎样呢?为什么?
(4)每次乘得后的积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汇报交流:
方法一:可以把12×3看成3个12相加。
方法二:把12分成10和2分别与3相乘,再把结果相加。
10×3=30(枝)
2×3=6(枝)
30+6=36(枝)
也可以用竖式
方法三:
师:考考大家,大家想一想,如果列竖式计算213×3,怎么计算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梳理小结: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时:
1、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各位乘起。
2、从个位起,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3、乘得的积写在横线的下面与相应的数位对齐。
火眼金睛
师:学校买了4个电水壶,一个122,一共用去多少钱?
指名读题。
独立完成。
一辆校车可载客21个学生,学校共有4辆这样的校车,可载学生多少人?
独立思考。
附答案:21×4=48(个)
小刚上学骑自行车,每分钟骑112米,他从家到学校需要骑4分钟,小刚家距离学校多少米?
3.拓展提升
共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住11户,这栋楼房共住多少户人家?
丽丽看一本总共365页的连环画,每天看21页,连续看了4天,一共看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
附答案:21× 4=48(页)
365-48=317(页)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师生总结
1、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2、能够用运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笔算乘法(一)
个位:8×3=24,个位上填4,再向前一位进2。
5 4 十位: 1×3=3,3+2=5,十位上填5。
用多位数每一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乘的顺序:先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篇6
一、填空题。
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480×5的积的末尾有()个0,605×5的积的中间有()个0。
3、一个因数是104,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
4、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203×5×0的积是()。
5、5个340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2×3×4×5×0的积比0+1+2+3+4+5的和大。 ()
2、0×9+8=17 ()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或三位数。 ()
4、任何数与1相乘都得1。 ()
5、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0。 ()
6、300×5的积的末尾有3个0。 ()
7、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
8、计算124×2时,十位上的2×2得4,4应写在十位上。 ()
9、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则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
10、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
三、竖式计算。
238×4=630×7=617×8=
209×5=123×5=201×3=
306×7=210×5=
四、解决问题。
1、每名同学发5本练习本,三年级一班有32名同学。一共要发多少本练习本?
2、一丛棉花苗上有600只蚜虫,一只七星瓢虫每天吃103只蚜虫,6只七星瓢虫一天能吃完这些蚜虫吗?
3、小宁每分钟能打字192个,一份1000字的稿件,她5分钟能打完吗?
4、张村计划挖一条水沟,每天挖124米,挖了7天,挖了多少米?
5、青山小学组织330名学生去春游,租了6辆汽车,已知每辆车上能坐56人,租6辆汽车够吗?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篇7
算的活算得巧
我们已经知道,下面的五组成对的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0: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巧用这些结果,可以使计算又快又准。
例1计算6+5=7+9=
解计算6+5时,可以把6换成5+1,所以5+6=5+5+1=11,
计算7+9时,可以把7换成1+6,所以7+9=1+9+6=16.
练习1 3+8=6+9=9+8=4+5=
例2计算15-8=14-9=
解计算15-8时可以这样想:15可以分成10和5,10-8=2,2+5=7,所以15-8=10+5-7=10-8+5=7.
计算14-9时,可以这样想:14可以分成10和4,10-9=1,1+4=5,所以14-9=10+4-9=10-9+4=5.
练习2 16-8=12-3=11-4=15-7=
例3计算2+7+8=16-7-6=
解计算2+7+8时,可以把7与8交换的加顺序,先加8,再加7,就变成2+8+7,2+8=10,10+7=17。所以2+7+8=2+8+7=10+7=17
计算16-7-6时,可以把16-6=10,然后再减去7,使计算简便。16-7-6=16-6-7=10-7=3
练习3 1+8+9=4+2+8=14-8-4=11-2-1=
例4 62+27-32+23=28+36+24+12=
解62+27-32+23 28+36+24+12
=(62-32)+(27+23)=(28+12)+(36+24)
=30+50=80=40+60=100
练习4 63+27-23+33
例5 34-30+44-40+64-60=
解仔细观察34-30=4,44-40=4,64-60=4,所以
34-30+44-40+64-60
=(34-30)+(44-40)+(64-60)
=4+4+4
=12
练习5 6-5+4-3+2-1 100-99+98-97+96-95+94-93
例6 1+3+5+7+9=1+2+3+4+5+6+7+8+9=
解仔细观察算式中的各个加数,可以发现1+9=10,3+7=10,这样可以把能凑成10的数先加起来。因此1+3+5+7+9=(1+9)+(3+7)+5=25 1+2+3+4+5+6+7+8+9
=(1+9)+(2+8)+(3+7)+(4+6)+5
=10+10+10+10+5
=45
练习6 2+4+6+8+10 2+7+3+5+8
三.达标测试
1、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有快又好.
9+4=10-9=
8+18=23-18=
75+26=12-8=
2、口算下面各题.
2+5+5=16-4-6=
28+14+12=37-15-7=
3、计算:
30+68-18+20 28+5+32+25 4、计算:
96-95+94-93+92-91 5、计算:
5+4+9+5+6+1 4+19+21+16+28+12
四.家庭作业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7+9=14+23+6=
25-3-5=81-7+9=
2、计算:
34-30+24-20+48-44 3、计算:
4+6+8+10+12+14+16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
3.情感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超市大买场图、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明天是双休日,今天老师准备下班之后到超市里买一些东西,送给福利园的小朋友。那么老师可以到哪些超市里去买东西呢?
生:华联吉买盛、大润发、家乐福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多!(出示家乐福)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大家想不想去买东西啊?
〔利用书本上的大买场这一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算法
1.出示主题图
点击薯片:12罐一箱,每箱42元老师买3箱薯片,需要多少钱?
师:谁会列算式?(生答)342=?你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计算方法。(交流汇报)
(1)342是3个42,42+42+42=126
(2)342=340+32=120+6=126
(3)342=350-38=150-24=126
(4)342=330+312=90+36=126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不仅让学生交流算法的思路,还让学生进行了互相学习。〕
2.师: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出许多方法解决新的问题,你们看小巧的计算方法和一样,只是写的过程不一样。(出示)
342=□340=□32=□□+□=□
3.师:谁能够说说小巧的计算方法?(个别学生复述)那么谁的方法最好?
学生交流汇报
〔让学生在通过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优劣。〕
4.小结:两位数乘数分拆成几十和几,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相乘,再将两个部分积相加,这样计算又方便又好。
〔这种算法的好处是描述形式的直观,使学生更能理解乘法的算理,同时也为后面的竖式计算和口算奠定基础〕
5.模仿练习
独立完成、说说计算过程
716=117=233=
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328=958=686=
三、学习竖式
1.师:342=?不仅可以用我们刚才学的方法计算,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你们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样算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书第17页,交流汇报。)
〔在学生理解乘法的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书自学,更好的理解乘法竖式的算理,伸展学生数学化的能力〕
2.小结:小丁丁他们使用了能够表现思考过程和计算步骤的竖式形式,但是我们在列竖式时,都会把中间环节省略。
绍竖式一般写法
(1)一般把多位数的数放在上面。
(2)注意数位对齐。
(3)一位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个数相乘,把积写在相应位置上。
3.模仿练习
书上17页练一练
四、总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组内互相交流)
〔通过组内交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篇9
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课间休息10()。
2、小明吃饭用了20()。
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爸爸每天工作约8()。
王艳跑50米用了10()。
3、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看一场电影用了90()。
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4、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
夏天午睡大约1()。
脉搏跳10次用了8()。
跑100米需要13()。
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
5、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
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
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6、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爷爷每天晨练1()。
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总结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没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
(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有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第(1)题应选择估算。因为不需要求出准确结果,从题目可以看出问题是求大约多远,所以只知道大概的结果就可
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
第(2)题应选择口算,因为题目中的多位数是整百数,口算比较方便,
200×2=400;
第(3)题应选择笔算,因为题目要求求出精确的结果,口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要进行笔算。
二、练一练。
1、口算下面各题。
20×4 70×3 12×3 120×4 3×6+5
200×4 600×8 21×4 320×3 4×8+7
500×2 1000×7 32×2 1100×68×8+6
做完后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下面各题。
98×4 79×3 102×5 287×6
53×6 212×4 319×7 72×8
做完后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去乘一位数,就得出了估算的结果)
3、笔算下面各题。
213×3 89×7 28×4 507×5
213×6 354×4 146×9 470×3
做完后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三、课堂作业。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华山旅游,成人票每张125元,儿童票每张60元,有2位老师,9名学生,买票一共要用多少钱?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
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熟悉的50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作铺垫。]
二、新授
(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
师: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
为什么? (生说理由)
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
(二)时间相同时,比速度。
师: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 )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
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想法)
师: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
1、学习速度的单位
师:刚刚我们说,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相等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那么,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该怎么比快慢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谁跑得快
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
师: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对)。 师:再来看看摩托赛车与小汽车之间的较量。
师:小丁丁这里是60米,摩托赛车这里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说,小丁丁和摩托赛车一样快呢?
[相同的数据,不同的意义,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使学生在头脑中出现“冲突”,通过学生自己感悟,得出每个数据表示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路程的表达,从而引出速度的单位,并对速度的意义产生初步的感悟。]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第一个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钟行60米,第二个60米是摩托赛的1秒钟行了60米)
师:我们光从数据上看,是一样的,这样很难区分,所以这时候,我们很需要一个能正确表示速度的单位,像小丁丁这样1分钟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书),我们把它写作60米/分。读作、表示?而摩托赛车的速度则应该是60米/秒。读作、表示?如果我们把速度单位这样来写,我们就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了。
师:照着老师的样子,将自己本子上的单位修改一下吧。
师:思考这道题目,现在,你能尝试着用刚刚学到的这个本领来完整地解答了吗?(一学生黑板)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所计算的吉普车的速度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读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其实,除了我们刚才遇到的物体的速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当遇到狮子的追捕时,鸵鸟甚至奔跑的还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技能;遇到过电闪雷鸣吗?你能说一说,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你知道为什么吗?)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相信你会了解更多。
[通过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让学生练习速度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在有趣的欣赏、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其次,使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速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介绍,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更多。其实,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 3、概括什么是速度:
师:看来,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时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是速度吗?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师:这是我们刚刚用过的6组数据(PPT呈现出之前计算过的6组数据),仔细观察,想一想,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怎样的关系?
5、口答:
⑴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 。
⑵自行车3分钟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 。
⑶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 。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
带有这个标志(标志上标有60)的路共长18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2小时开完这一路段。他会超速吗?
[本节课是《谁跑得快》的第一课时,因而在授课时着重安排解决“速度”,将“路程”与“时间”安排在第二课时,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需求,也预设到了学生求出“路程”或“时间”来解决此题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练习中集中练习了解决不同物体的速度外,在此题中,我特意编写了一些特殊的数据,旨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需要。]
四、回顾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篇12
火柴棒的游戏
火柴棒可以摆出许多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也可以摆成一些生活中的物品,通过移动火柴棒,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转化。下面,我们用火柴棒来做一些有趣的游戏。
例1用火柴棒摆出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五边形、一个六边形。
解
例2用三根火柴棒可以摆出一个三角形,如图.
(1)再加两根火柴棒,摆出两个三角形;
(2)再加两根,摆出三个三角形来;
(3)再加两根,摆出五个三角形来.
解(1)(2)(3)
例3把两根火柴棒添在那里,可以摆出5个正方形?
例4请给下面的'每个数字只添上1根火柴棒,使它们变成一个新的数字。
例5请你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一根火柴,使其等式成立。
例6拿走1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例7你能只移动下面算式中的一根火柴棒,使其等式成立吗?
三.达标测试
1、看图填数。
()个三角形,()根火柴
2、请你添加上三根火柴,使下面的正方形变成3个。你知道共用的火柴是哪几根吗?
3、如图,9根火柴棒已摆成了5个三角形。
(1)拿掉哪三根,可以变成一个三角形?
(2)拿掉哪两根,就可以变成两个三角形?
(3)拿掉哪一根,就可以变成3个三角形?
4、移动下面每个数字中的一根火柴棒,使它们变成一个新的数字。
5、请你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一根火柴,使其等式成立。
6、在下面的算式中拿掉一根火柴后,使等式成立。
四.家庭作业
1、下图是用12根火柴摆成的"田"字,能不能拿走2根火柴棒,使它变成两个正方形?
2、你能拿走2根火柴棒,使下面的等式成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