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

时间: 新华 三年级教案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桥,也走过各种各样的桥,对吗?

你能把你见到的或走过的桥告诉大家吗?(生说)

是啊,我们曾经踏过乡间那小小的石板桥,也走过县城那雄伟的嘉陵江大桥,还在电视中见过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大桥。可是,今天我们要走进的却是一座1300多年前的石拱桥。他就是横跨在河北省赵县小河上的赵州桥。(板书齐读)

二、品读课文

1、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到语言文字中去细细的游赏这座世界闻名的桥。请打开书,翻到74页。请你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不过,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看:{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的桥。}

2、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1)品读:雄伟的桥

谁来告诉我们你的感受,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

你从哪个自然段感受到他的雄伟?(评:你读书真用心,边读边思考,习惯非常好)

现在我们比比看,还有谁比他更细心,能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最能表现赵州桥气势雄伟的句子。请大家拿起笔,边读边画出来。

(生勾画,师巡视)

谁来读?(抽生读)(评:)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再次感受兆周桥的雄伟。(齐读)

不知你发现了没有,在我们刚才读的这几句话中,有几组数字,他们是

对,就是这几组数字,让我们对赵州桥有了更准确的了解。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会用到,请大家读这段话:

雄伟的嘉陵江大桥横跨在米多宽的河面上。桥长,有多宽,中间行车,两旁走人。

(2)品读:坚固的桥。

孩子们,赵州桥不但雄伟,而且还是一座()的桥?

刚才,我们在感受桥气赵州势雄伟的时候,运用了朗读、勾画、体会的方法,现在,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在第二自然段的后面几句话中去品读、感受他的坚固吗?(生自学)

你从那句话中感受到兆周桥的坚固?(生读

时评)

这种设计到底是怎样的设计,请看图。(幻灯)你能用书上的语言来介绍吗?(你介绍的真好)

让我们来读读这段文字,一起来感受这种巧妙的设计。(齐读)

作者把对照周桥这种巧妙设计的夸赞藏在一个词语中,细心的孩子们,我想你们一定能找到的。(生说)

读读这句话。(生读)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试一试,是什么?(创新)

是啊,在赵州桥没有出现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设计,正因为有了这种设计,才让赵州桥屹立了1300多年而不倒,学到这里,我真想说,赵州桥,真是一座()的桥。

(3)品读:美观的桥。

我们来到赵州桥,除了感受到他的雄伟、坚固,还让我们感受了他的()

是啊,凡是来到赵州桥的游客,都留恋忘返,惊叹于赵州桥桥栏两侧那精美的雕刻,虽然我们不能去亲眼目睹,但作者用了美的语言给我们做了描述,现在我们请我们班读书读的的男女生各一名来读读课文的第三段,其于同学请轻轻地闭上你的双眼,让我们一起踏上那千年沧桑的桥面去细细的观赏。(生读

评:不愧是我们班的读书能手,读的真好)

孩子们,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们看到的画面真美,让我们来美美底读一度。

读的不错,这次水平很高,一个字都没错,也很有感情。想不想读的更美一点儿?生:想。

师:我有两个绝招,大家想不想学?生:想。

师:第一招:读的再慢一点儿;第二招:读的声音再轻一点儿。听清楚没有?生:听清楚了。

师:我读最后一句你们听听,大家看着我,不要看书,看我怎么读的。(师范读)慢了吧(生答:慢了),轻了吧(生答:轻了),那条龙就活了吧(生答:活啦)!(笑声)咱们都能把它读活。拿起书来,试试!生:(齐读课文)。

师:读的美极了,太美了!赵州桥美不美──?

这么美,我们应该把他记住了,试试。(生背)

除了书上描写的这几种形态各异的龙以外,栏板上还会有怎样的龙?

3、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同学们,赵州桥的游览到这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

理解: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是啊,这句话给老师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就在我们的文章中,找出来,读一度读。(生读

)它不但写出了桥的两个特点,他在文中还是一个特殊的句子,前半句是讲的上文的内容,后半句是讲的下文的内容,这种句子,我们叫他过渡句。(生写:过渡句)

他的作用是什么呢?(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用一个词叫做承上启下(生写)

4、结束课文

今天,我们游览了这座世界闻名的的赵州桥,你想说点什么吗?

对于建造了这样了不起的起桥的古代劳动人民,你又想说些什么呢?(齐读最后一段)

三、延伸拓展,深入实践

是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无穷无尽的,你们看,这些就是我们今天的设计师设计建造的一座座现代化大桥。(幻灯)

同学们,看完这些大桥,你一定也想当一名设计师,请你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一座新式的桥,爱画的同学画出平面图,爱写的同学写出你的设计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2

概述:

1、本教材是小学语文第六册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

2、本课共需1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条目后标明重、难点):

1、认读4个字。

2、默读课文,说说太空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3、将《太空人的生活》与《机器人》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总分的文章结构及围绕特点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4、运用所学的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打写创编。

教学重点:

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巩固总分的文章结构及围绕特点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打写创编。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以前的学习表现作出的

1、学生能借助课件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积累归纳语言,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3、学生对发明创造很感兴趣,对于这样的科普类文章乐于阅读。

4、大部分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画批,完成表格任务,并能在小组活动时进行交流。

5、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拓展阅读要求,并能够进行简单复述。

6、学生能够通过打写来表达自己发明的心愿。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多种创新识字,画批、小组讨论、打写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设计特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写法,培养学生在网络上阅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作表达,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资源:

1、跨越式语文资源。

2、语文书、表格、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回忆学法

1、《嫦娥奔月》的故事同学们一定听说过,故事中的嫦娥因为吃了王母娘娘的仙丹而飞上了月球,而今,许多宇航员则借助科技的力量登上了月球,太空对于人类来说已不再神秘。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上是怎样生活的,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32课《太空人的生活》。

2、看到课题旁边的星号,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该怎样学习?

出示投影:自主学习,了解课文。

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梳理结构,总结写法

这节课,我们要运用这种方法自学两篇略读课文,有信心吗?

二、学习课文,梳理结构。

《太空人的生活》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太空人的生活。

2、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那么太空人的生活究竟与我们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来进行深入的学习。

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太空人的生活,用~~~画出来。

(2)、太空人的生活与我们有什么区别。

独立思考后同桌进行交流。

3、汇报交流。

4、回顾课文,梳理结构。

(1)、师: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同学们刚才汇报的内容,赶快找出来读一读。

(2)、想一想:这一段中哪些词最能说明太空人生活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概括地说了太空人生活的特点,也就是先总写,3——6自然段围绕这从不同方面具体描写了太空人的生活,再分写,这种文章结构叫总分。

(3)、这篇课文运用了总分的结构,从衣、食、睡、洗等几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太空人的生活)。

师: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今天,不但《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们发明、使用机器人也已不再是梦想。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篇文章《机器人》。

1、这篇文章中也蕴含着总分结构,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用——把总写的句子画出来。

2、默读4——6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围绕重点句从哪几方面描写了机器人的本领,用~~~画出来。

3、比较:两篇文章在结构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拓展阅读,领悟写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在资料城中还有许多这样这样有意思的科普文章,让我们赶快去读一读吧!

出示阅读提示:

1、边读边将前三篇文章的内容按要求填写在表格中。

2、想一想:这几篇文章在结构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写法课文《奇妙的音乐建筑》《“鸟巢”式国家体育馆》《有趣的机器人导游》

概括一个特点(总写)

从哪些方面把

特点写具体

(分写)

结构类型

四、尝试运用,打写创编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和阅读,我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一定迸射出了创造的火花。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未来的()为题,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主题从不同方面将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打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3

一、情境导入

1、大家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什么礼物?

(出示杨桃)这是——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2、(对照课前板书:岑桑)在著名作家岑桑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那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出示课题)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你来,(第2段)真不错!

你来读,(第1段)你把藏在这段话里的生字读得多正确呀!

你读(第13-16段)

你来读,读得一字不差,真了不起!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内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你来,你来,你来。

4、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三、探究“我”的作画态度,初识“实事求是”

1、自由读读第2小节,想想:在课堂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划出句子多读几遍。(生读书动笔)你来读,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你说,你从“认认真真”这个词上发现他画得很认真,很仔细。请你把那份认真读出来。

你说,你从“老老实实”上读懂了他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没有凭自己的想象去画。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

你来,噢,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

(2)(课件出示)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你读懂了“想当然”。对呀,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你来,你来,你来。

对,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画成平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画走了样”。

所以,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你来,好一份“语重心长”。我正是老老实实地听从了父亲的叮嘱,才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发现了“我”的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

你来,你可真会读书!你发现了“我”老老实实地在座位上观察。

课件出示: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自己读读这句话,你怎么发现“我”的老老实实的?

你来,原来他将眼前的杨桃和平时的杨桃进行了——对比。

还有什么发现?

你在从小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听着你的理解,你仿佛同作者感同身受!真高明!(师走到前排靠边的位置)是不是这样的座位?现在就让坐在这里的同学“现身说法”。(示意一同学起立)

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到的可能和平时所经历的完全不一样。你能将这种和小作者相同的感受读出来吗?

还有谁想读?你来,(请同样坐在前排靠边位置的同学再读句子)

我似乎听到了小作者的心声了。假如你就是这位小作者,此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我该不该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心中升起一种疑惑。

2、你说,正是父亲经常叮嘱我的话使我消除了心中的疑惑。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

(课件出示)齐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就是这样,我老老实实地听从父亲的教诲,在座位上看到杨桃像五角星,我就老老实实地画出了——五角星。

把自己对“老老实实”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你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老老实实作画的孩子。

你读,从你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一份如此坚定的“老老实实”。我坚持着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换种说法就是——实事求是。

师板书:实事求是(生齐读)

我正是抱着这种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画杨桃的,(对照板书)尽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觉得还是——很满意、很自信

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你读,多自信的孩子!你来,大家一起来。

四、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师: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自己读读下面两则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生读对话思考)

(1)你说,多么会读书的孩子!你不仅仅是发现了省略号,更找到了文章的眼睛呀!还有什么发现?

你来,噢,你发现了,第一则后面是个感叹号,感叹号的语气是很肯定的。那第二则呢?

(2)同学们从这两则对话的字面上发现得不仅多,而且很有价值,我知道你们都在思考,文章的味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品出来的。

那么,该怎么把自己的发现读出来呢?自己联系上下文读读2-18小节想一想,怎么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呢?自己有收获了,就和同桌一同分享,合作读一读。

2、(课件出示第一则对话)

(1)哪对同桌愿意第一个尝试?你们吧。

你为什么这么读?噢他画错了,杨桃怎么可能是五角星呢!

请你们读(另一同桌对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大声呢?

噢,杨桃根本不可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知道,大家的回答是异口同声的,

请你们吧,为什么你的语气中还带有笑意?同学们觉得很好笑,竟然有人这么画杨桃,太不可思议了。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你说,你说,你说。

(2)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师生对读)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

3、(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这则对话呢?又该怎么读?哪对同桌想试一试。

你们来,为什么你读得如此吞吞吐吐?噢,原来这里有很多省略号,

你们来,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联系上下文发现问题,提出想法,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真了不起。

4、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聚集目光的力量,注视着我这里。此时我就是文中的那位老师,我把杨桃的一端正对着大家,(现场演示、慢慢移动让全班同学都体验这个角度)看,你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放声地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5、现在,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说的话。(学生动笔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很多同学都已经写完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学习成果吧!请鼓起自己的的耳朵用心地倾听,别人的理解可能就是自己不曾想到过的。

(1)你读。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尊重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了。

你说。你真会学以致用,用省略号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了。你说。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评价别人的画了。

(2)请你再说。从你的感悟中,我发现你对父亲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课件再次出示父亲的话)一起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从这以后,我们不需要父亲经常的叮嘱了,我们已经将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自信的说出这句话:(课件出示)

我们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6、父亲就是在教导我们作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听着你们用真情写下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愧疚!就把这份愧疚送到这则对话中说出来吧!(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

孩子,现在的杨桃还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那么,它像什么?

听着这些充满愧疚的回答,看着你们充满愧疚的脸庞,我知道你们再也笑不出来了,(对照板书)因为你们已经学会如何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五、探究“老师”的引导过程,深化“实事求是”

画杨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只要用心地去品,还能品出更多的味来!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思考、去探索老师是怎样引导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别人的画的?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实事求是”有更深的理解。

作业:预习“画杨桃”下节课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进行说、写训练,发展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了解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以及为科技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知道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介绍玻璃的表达方法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难点:

领悟各种玻璃的不同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玻璃的资料,了解科技发展的情况。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了解生活中的推销员: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到家里推销商品的推销员,他们是怎样推销的?指名简要介绍。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假如要让你当一个“推销员”向客户推销一种“新型玻璃”(板书课题),你们认为,怎样推销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呢?(引导学生领悟出:必须了解新型玻璃“新”在哪里?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怎样准确表达出来等等。)

3.教师导入:好,我们每个同学都来当一次推销员,看哪些同学推销的水平?我们先来了解关于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内驱力。本环节与社会生活联系,采用“创境激趣”法,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产生学习需求,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二、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1.学生自学,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理解带点字: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

(2)重点检查字形易混的几个字,并注意辨别相近的几个字的字形和意思:嫌—谦、歉;粘—沾、贴;噪—燥、操、躁;废—费。

2.这篇新型玻璃的“说明书”,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找出五种新型玻璃。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感知内容,了解文章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理解内容。

1.要当好推销员,让更多人了解 “新型玻璃”,我们应该先了解其特点和作用,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要求

(1)自学课文: 读、思、画、圈、收集资料……要重点画出特点和作用,概括出来。

(2)填写表格并注意玻璃名称与特点的联系。

新型玻璃名称特点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有层丝网,自动报警防盗, 用于重要部门

夹丝玻璃坚硬不碎,藕断丝连安全不易伤人,用于高层建筑

变色玻璃反射阳光,改变颜色调节室内光线,用于建筑物

吸热玻璃夏天挡光,冬天挡冷房间冬暖夏凉,用于窗户

吃音玻璃临街窗子,消除噪音房间减少噪音,用于临街窗子

2.交流自主学习和填写表格的情况

交流时先小组后全班。全班交流自学情况时,注意比较同学填的内容的异同,抓住生成点,在比较与释疑中得出更好的答案。这儿要注意:学生填写的内容没有,只有更好。

3. 指导逐段细读品析,领悟多种说明方法。

这篇课文除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之外,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新型玻璃的?

引导领悟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特点,同时领悟出“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诠释、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夹丝网防盗玻璃”运用了“举事例”的方法。说明“夹丝玻璃”的坚硬时,用“藕断丝连”来形容。说明“变色玻璃”时运用“打比方”,比作“自动窗帘”。把噪音比作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在介绍吃音玻璃时,作者又运用拟人和通过具体例子和数字加以说明的方法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自主细读文本,感悟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的方法,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个环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

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评选推销员。

1.组内自主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为了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并购买,下面大家就来当一次推销员,想想怎样介绍才能赢得顾客的青莱呢?请同学们先自己在小组内推销,选出一个最有特点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友情提示:

(1)要介绍好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

(2)推销要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3)推销具有创意,注意语言表达、态度等。

2.全班交流,评选。老师当主持人,学生当评委,师生共同评选出创意、推销词、推销效果的“推销员”。

[设计意图:通过评选“推销员”,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能力的空间,学生全身心投入,主体参与性极高,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提高口头表达、倾听和评析的能力,真正实现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拓展延伸,训练表达

1.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的需要,运用本文学到的说明方法,每人结合课前预习时对新科技的了解,创意一种新型产品,用一段话写清楚了,最后评出“小小发明家”。

2.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读,师生点评,评出“小小发明家”。

4.小结:真是奇思妙想,富有创意,新奇实用,相信大家只要刻苦学习,不断探索,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史写上更加光彩夺目的一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迁移运用领悟出的表达方法,进行创造发明。重点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习语文和发展思维相结合,阅读与表达相结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4、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再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6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录音机播放抒情音乐)

师: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得到父母的关爱。我们就来说一说父母爱我们的事儿吧。(小组中讲述,倾听,感受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师:《冰灯》一课讲的是什么事儿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二)了解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词语。第一组词语逐一出示:走街串巷、称赞、融化、习俗、棉被(学生抢读,认得快的可以连读两遍)第二组分组出示:适应合适;废玻璃浪费;腊月蜡烛;后悔教诲;提着问题(在认读词语中发现并辨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2、接读课文,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请4名学生接读,随机正音)

听完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会从课文内容、人物情感等方面来说明自己的收获,教师激励为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明白,以便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随机板书:爹为我做冰灯。发现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便于以学定教。)

(三)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领悟品味

师:除了我们刚才知道的以外,你还想知道什么?(允许学生畅所欲言。猜想学生的问题:父亲为什么做冰灯?父亲为什么起那么早?“我”看到父亲做冰灯,为什么后悔?……)

不管学生有没有提到课文后面设计的问题,教师都要激励引导:同学们记着我们的问题,用心读课文后就会明白。(课文后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出示问题: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指导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自学,画出相关的词句,并记上自己的想法。(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逐步学会边读边想,并能够把自己的想法简要地记下来。)

教师巡回察看,指导学困生品味重点词句,学习简单记录。

(四)交流、指导,解决问题

1、你读懂了什么?怎么读懂的?(说明自己的想法,展示思维过程,学习读书方法。)

2、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语句,体会父子情深:

(1)等适应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后,我才看清楚,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为了给我做灯笼,父亲起的很早)

(2)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3)父亲回过头去,继续用力磨了起来。(父亲很不容易,太辛苦。)

(如果学生从其他方面来谈,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全文,只要敢于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说明白,教师就应给予肯定与赞赏。)

(五)朗读训练,积淀语感

1、小组分工合作,朗读第5-10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自己的理解)

2、师生合作朗读:师生分别扮父与子。

师生共同评价:从以下几方面评价并指导读出感情:

(1)“我”问的是否急切。

(2)当我发现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的语气(联系生活实际,着急时语速是急速还是缓慢;怎样说话才是“喊”呢?)。

(3)“连声说”在语速上是否紧凑。

3、生生合作:同桌分别扮父与子。(在合作中,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六)想像情境,升华感情

“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想像小伙伴见了“我”会怎么说呢?(“哎呀,你的灯笼真不一般,还透亮来!”“这么漂亮的灯笼,比买的还迷人呢!”“这么冷的天,谁给你做的?他怎么做出来的呀?一定不容易。”“你爹真好!我也让爹给我做一盏。”)

“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这一句中的“它”指的是什么?(联系全文畅所欲言,进一步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它”表面上指冰灯,实际上指父亲对我的关爱。)对呀,那是父亲对我的爱呀!我们怎么会忘记?

(七)综合实践设计

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做呢?(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实践性作业,如:复习字词、读书、上网查有关冰灯的资料,帮助父母做事等。)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会写11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重点:

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各种桥的课件图片)

在生活中个,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乡下村头,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桥。车水马龙、耸立空中的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的长江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上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见证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聪明才干。

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参与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石孔桥。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吧,请欣赏(赵州桥的课件)

请大家说一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雄伟、坚固、美观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文内容,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板书:(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三、检查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1.展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

县济匠砌横坚雕抵智慧

设参部跨举击固栏案爪贵

2.指名学生教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3.教师引导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

4.指名认读多音字、组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读音

cān (参加) héng(横跨)

参{ 横{

shēn(人参) hèng(蛮横)

zhuǎ(鸡爪) gàn(干部)

爪{ 干{

zhǎo(爪牙) gān(干净)

5.检查词语认读,教学

让全班学生参与,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句子。

生:雄伟.......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真棒)

生:精美......朋友送我一个精美的文具盒。(多么深厚的友情啊)

生:宝贵......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珍惜我们的生命,让生命更精彩)

生:创举.......北京鸟巢的造型设计是世界建筑的伟大创举。(说的多好啊)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选择雄伟、精美、宝贵、创举四个词语,让学生感知这四个词语的美感,并为揭示赵州桥的坚固、美感埋下伏笔。】

6.请同学们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读出自豪的感情

2.指名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文中介绍说明了赵州桥的位置、名称、设计者、历史状况。

师:赵州桥成为我国桥梁建造一颗璀璨的奇葩,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汇报,积极调动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赏析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品读本段课文。

2.引导感悟:(1)写赵州桥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它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介绍了桥的哪方面知识?(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这种设计好出在哪里?(4)写作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生: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写作,是本段中心句,具有总领全段的作用。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生:写“赵州桥的长50多米、宽9米多,......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那个方法,具有科学性。

生: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①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②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的作用:“减轻流水的冲击力,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是建桥的一个创举”。

生:本段写作上的特点是:“总写——分述”的写法,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交流和汇报方式学习本段,让学生更加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六、指导书写

1.教师提示;书写时,坐直,保持身姿的正确,握笔姿势。

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

七、通过课下搜集,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检查巩固

1.引导学生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2.完成练习(课件展示)

赵州桥非常_________,长________,宽_______。.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________,只有一个________,大桥洞顶上___________,还各有________,这种设计,在建桥是_________,既减轻了___________,使桥不易___________,又减轻了_________,节省了__________。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欣赏赵州桥的魅力。

二、品读欣赏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朗读第3自然段

2.思考问题:(1)本段围绕哪句话写作?(2)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文中主要写了那些精美图案?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3)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生动的画面吗?(4)写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3.大家分组交流讨论,汇报

生:课文围绕第一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来写。这一句在全文中是一个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又提示下文要写的是赵州桥的“美丽壮观”。

(写话练习)不但......而且.......

生:本段主要写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课件展示)三种龙的不同姿态: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遥首相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分角色朗读)理解语句意思

生:作者用的关联词是: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些龙的生动图案,用词语形容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生:练习写话

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在打乒乓球,操场上热闹极了。

有的........,有的........,还有的.......池塘里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羞羞答答,有的刚绽开娇嫩的花苞,还有的怒放,开得正艳,美丽极了,引得游人流连忘返。

有的.......,有的.......,还有的..........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在考场里,有的正奋笔疾书,有的正沉思苦想,还有的已经答完试卷,正在检阅,大家的表现真是千姿百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写话这一环节,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4.引导赏析课文

作者写作中,秒写赵州桥的特点,用总----分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分层写作,使中心表达得更准确详细。我们要借鉴这种写法,在自己的习作中,试着把事情写具体详细。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交流:

前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什么还要再写第4自然段呢?

2.怎样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3.指导朗读

四、完成课后习题,试着运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一下赵州桥。

五、总结全文

作者写赵州桥的雄伟,壮观,美丽,刻画描写生动细腻,栩栩如生。不仅是再赞桥,更是在赞美造桥的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爱我们的祖国,立志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拓展延伸

1.赵州桥的知识介绍: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洨河上,始建于隋朝开皇大业年间(581-618),它是我国最早建造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独特设计,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节省了石料,既美观,又大方,这种“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的首创,比欧洲的设计早了1100多年。在中国文学,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赞扬,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诗曰:“驾石飞梁尽一红,苍龙惊蛰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199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你的家乡还有什么样的桥?动手画一画,写一写。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8

《花的学校》教案

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段。

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9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10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赵一曼,知道赵一曼的感人事迹。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上的资料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珍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必须要牢记国耻,发愤学习,勇于拼搏,克服一切困难,用聪明才智建设一个更强大的祖国。

教学准备:

学生整理有关赵一曼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一位哲人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

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有无数的抗日英雄在誓死保卫着我们的国土。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她是众多抗日英雄中为数不多的一位女英雄——赵一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山黑水间的抗日英雄(四)赵一曼”(教师板书)

二、体验交流

1、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教师出示赵一曼的照片和简介。

2、赵一曼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但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他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最前线,在他的身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由于我们手中没有教材,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材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读一读他的事迹,一会老师再请一名同学把她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交流资料。

4、各组讲述赵一曼的故事。

5、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赵一曼闭口不语,受过多种酷刑从没有开口喊叫一声,这就是我们的女英雄赵一曼,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出示课间)

6、赵一曼不仅仅是一位英雄,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虽然他在他的孩子宁儿只有一岁大的时候就离开孩子到异地参加革命去了,但是他的心永远牵挂着她的宁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7年没有相见的孩子宁儿,他在临终前给宁儿写了这样一封信,(出示课件)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教师朗读信的内容。

这张照片是赵一曼和儿子的照片,赵一曼是多么想再见一见自己可爱的宁儿啊!我相信宁儿同样也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同学们,如果你是宁儿,现在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三、激发感情,延伸感受

在我们今天和平的年代里,人们不会忘记你,哈尔滨不会忘记你,共和国不会忘记你,虽然现在不再有硝烟、不再有战场,但我们不应忘记国耻,为了民族的富强、为了祖国的强大,让我们永远记住抗日英雄赵一曼、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为我们祖国的未来打一仗胜仗!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激、殊、筒、聚、削、剑、缝、武、炮、强、敌、途、且、棒、幻、晰、类”17个生字,会写“且、束、敌、钢、断、实、集、造”8个字。认识“斤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感受激光带给人们的生活乐趣。

3.让学生感受激光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准17个会认字。按正确笔顺书写8个会写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认识并正确书写1个部首。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世界上最亮的光是它,最快的刀是它,最厉害的武器还是它。]

生猜对后,师板书课题,生读题目认识“激”。[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一)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节、结合上下文猜字、问同学、问老师等。)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式。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独立解决,不依赖他人。比如自己可以拼读的音节,不能为图省力而去问别人。]

(二)小组学习,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个人把圈画出来的字和同学说一说,并把不理解的词放在小组里讨论。

[让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努力探究,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请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四)集体交流,学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1)学生领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激、殊、筒、聚、削、剑、缝、武、炮、强、敌、途、且、棒、幻、晰、类。

3)不认识的字再进行重点学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在认字过程中渗透汉字的知识、培养识字的能力。分析字形以会写字“且”、“断”、“集”为主。]

4)再读读易错字,组词或造句。

2.小游戏:

猜一猜:木中间有个口念什么?隹下面是个木念什么?……

(五)再读课文。

生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三、指导写字。

(一)生整体观察字形,指出易错字。

(二)重点指导:

且:独体字,注意笔画间的间架结构,位置安排。可与“目”比较。断:先写“米”,再写“竖折”,右边”“斤”的撇应过竖中线。

集:上面是“隹”,比“住”多一横;下面的“木”横要长,托住上半部。

(三)学生读读、写写。

四、作业。

1.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问:上节课,我们初读了13课,同学们认识了“激光”这种神奇的光。这节课,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它,和它交朋友。

二、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一)会认字(组词)。

(二)会写字(说记字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体味。

[出示课件]

要求:1、仔细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2、读了课文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组交流解决)

3、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生谈收获,师随机出示有关句子。

(一)第一自然段。

师板书:特殊,并让生说对这个词的理解。

(二)第二自然段。

1.体会“散开”和“集中”两词。

2.朗读时“都不一样”,“而是”,“最”要加重语气,最后一句应读出自豪的情感。指名读,同学评价,指导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三)第三自然段。

1.生读有关内容,师出示课件:

[我把很多的力量聚集到一点上,就成了削铁如泥的利剑。]

体会“聚集”、“削铁如泥”、“利剑”。观察53页插图。要求:朗读出自己的感受。练读,指名读。

2.[……最快的刀,……又细又光洁。]

生说体会后,练习朗读。指名读。

3.[……理想的手术刀,……减少流血,……减轻痛苦。]要求:读出激光的优点。

4.[……强大的武器,……准确无误……]

结合课外资料(如生没有相关资料,教师就用课件出示)让生理解激光枪、炮的巨大威力。生表情朗读。

5.放本段写的内容的实际课件,一生朗读,其他生边听边看。

[把对词的理解放在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自读、自悟,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词汇,形成良好的语感。感受激光的神奇,科学的伟大。]

(四)第五自然段。

生汇报自学成果,师打相应课件。

[……不同颜色……,彩色……飞舞,……不断变幻……图案,装点……]生谈体会后,感情朗读。要求:读出美丽与趣味。练读,指名读。

(五)第六、七自然段。

1.第六自然段,理解“清晰”,放课件。

[减低学习难点,对留声机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2.第七自然段,生结合生活理解。

(六)总结归纳。

看板书,生归纳:激光有哪些用途?自由谈感受。

四、拓展延伸。

问:生活中,你还知道激光有哪些好处?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问:你希望激光还能为人类做哪些事情?

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师:是呀,激光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了它的存在,使人类以前想做却做不成的事,如今变得非常简单,令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丰富多彩。

五、作业。

朗读课文,办一期激光知识的壁报。

板书设计:

13激光的话

激光刀 削铁如泥

激光枪、炮 准确无误

特殊的光用途很大 彩色光束 不同色彩、图案

激光唱片、光盘 ……才能……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13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4、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响起的前后内心的变化。

2、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四、教具准备

1、歌曲《掌声响起》、《爱的奉献》。

2、小红花一朵。

3、学生准备卡片。

4、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周我校召开了运动会,我班的同学……都为班上争得了荣誉,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吧!

2)孩子们,还有一些人却常常被我们的掌声所遗忘,如果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在他们身上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掌声》。

板书:掌声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课文写了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通过一件事使她在孩子们的掌声中发生了改变。)

3、精读课文,品读领悟(学习1,2自然段)

(1)细读课文,想一想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的?(找出有关句子划出来并读一读)。

①学生将找出的句子读出来。

②多媒体显示,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把勾出的句子读一读,生边读师边指导(男女生比读)。

③思考: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这时的英子内心怎样?

(自卑、痛苦……)板书:自卑

④带着这种自卑、痛苦的心情齐读第1,2自然段。

(2)后来英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学习第4自然段)

①分4人小组学习

要求:

A、找出有关词语、句子认真读,认真体会。

B、想一想,在英子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C、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英子内心变得怎样?

D、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②抽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同时板书:快乐

③抽几个学生读这一段,比一比,评一评,谁读得好?

④用快乐的语气齐读这一段

孩子们,是什么使自卑、忧郁的英子变得这么坚强快乐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自然段。

4、汇报交流,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创设擂台,精读课文

A:挑战要求:

①各小组寻找挑战对手,并互相交换所提出的问题。

②各小组合作探讨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没法解答对方的提问。

③各小组画出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比赛读一读。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14

【学习目标】

1、能写清楚练绝招的过程中有什么趣事,有什么体会。

2、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初步学习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口头引导,不做技能训练)。

4、自觉运用目标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灵感碰撞

(板书:“绝招”)

谁知道,什么是绝招。

(生活中、学习上的与众不同的本领,有天生的,也有练成的)

昨天马老师告诉我一个秘密:我们班同学练了许多绝招。是不是啊?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陌生的老师,她们来自天河区的另一间学校,和我一样,都是想来见识见识你们的绝招。然后,还想让自己班上的同学和你们比绝招呢。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二、头脑风暴,打开思路

1、你有什么绝招?静静地想一想,在作文纸上用符号快速记录下来,看谁想得多:(学生记录)

2、指名发言:

指导:你的绝招是什么,取个有意思的名字。

(绝招:生活中的、学习上的)

在黑板上随机板书。

三、对话平台,指导表达

1、全班交流(1~2个):

这么多的绝招,你们对哪个最感兴趣?(指名说)还有谁也对这个感兴趣?你们想知道什么?(是怎么样的?怎么练的?练的时候有什么体会?如何发现自己的绝招的?)

──板书

指名说,其余同学认真听,要求:听完后扮记者采访,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交流。学生轮流讲,互相提问,互相补充。

四、记录思维轨迹

说绝招说得很棒,写绝招你们一定更棒。在动笔写作之前,把要写的内容想清楚可重要啦。请你静静地把“练绝招(发现)”的过程在脑海中“放一放电影”,尽可能“放”长一点,“放”出来的画面越清晰越好。一边“放”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画下来(简笔画或符号记录)。

五、目标定向,完成习作

教学目标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五

一、趣谈绝招

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什么是绝招吗?

(绝招就是你有别人不容易学会的本领,绝招又可叫绝技、绝活)

2、老师再考考大家几个生字词,看能不能读正确:

(撒了气、腮帮子、蔫蔫、攥饺子、露馅、调换、尴尬、下巴颏)

3、那么文中三个孩子的绝招各有什么绝招,你最佩服谁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想听故事吗?那好,不过,老师在读时你们要边听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停下来时,你就可以问。

4、好了,爱听故事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故事是这样的:

二、趣读绝招

1、读1~5节后:

⑴听着心痒痒吧,你想读哪儿!指名读

⑵好,现在请大家说说有什么实在想不明白的地方?

引导关注鼻尖为什么出汗?

⑶能用一句话说说刚才我们读的内容讲的什么吗?

小结:这是他们第一次比绝招,小柱子输了。请大家继续边听边想。

2、谁愿来接着讲下去──(师生共读6~12节,指导将读不好的自然段读好)

⑴故事讲到这儿又暂停一下,请大家想想刚才读的这些自然段在讲什么?

⑵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①奶奶包饺子这一招弄明白了吗?指名说,说不清再读读,想想后再说,注意专管一词,引导学生用动作体会。

②日子一天天过去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

Ⅰ如果问到尴尬,则肯定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的好习惯。什么是尴尬?联系前文理解并找近义词难堪,然后读读这两个词。

Ⅱ抓住有新鲜感的句子不放,你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吗?学生可能问大树下的尴尬是什么尴尬?为什么不能忘记?为什么暗暗的练?(重点肯定后两问,并引导我们也要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和同学、伙伴比本领,但不能是争着比吃穿玩)

Ⅲ小结学法:你们看,读书的时候,遇到有意思的地方停下来想想问问,问问想想,收获多大呀!

3、小柱子的绝招练起来了吗?指名接着读──读(13~17节)

⑴随读指导

①读到保准不错时,指导读出小柱子说话时的自信。(你看小柱子说这话,显得怎样?)

②(读到把嘴撇到下巴颏了)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注意到这句话了吗?喜欢吗?说说看,(生说理由,引导做动作,指导:你看作者写活了人物的表情,也就写出了人物的心理,这就叫以表情写)要是读书的时候不停下来想一想,多可惜呀!

③指导读好随口说到、脱口而出后面的语言

⑵这故事的后半部分又写的是什么呢?

⑶还想读读吗?想读哪儿就练习哪儿。

三、趣议绝招

1、故事,我们就热热闹闹的先读到这儿。接下来大家应该回过头去把课文默读默读,勾画出自己欣赏喜欢的语言,并想想读了整个故事自己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很想知道。

⑴你勾画了哪些喜欢的词句,简单说说理由。

⑵一个故事读完后,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我们应该知道的,谁来说说。

⑶读完全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接下来我们看看对这三个小朋友的绝招的人气支持率,佩服()绝招的请举手,看来最多只能加()颗星。

3、下面,看看书,说说你最佩服谁的绝招,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从三胖开始:

(说完佩服三胖和二福的理由后,引导:奶奶的话,道理也是落在这上面的。我们读读)

4、我想:

大家对有个问题一定很感兴趣,是什么问题呢?──小柱子的绝招是怎么练成的呢?小组讨论讨论。

⑴组内讨论。

⑵集体交流:

①围绕想了哪些办法?牺牲了哪些时间?吃了哪些苦?你想用怎样的词,怎样的话夸夸他?议。

(注意引读:日子一天天过去,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日子一天天过去,休息玩耍的时间一少再少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柱子费劲心思办法,废寝忘食挤时间,他)

②小结:

难怪大家最佩服小柱子。真是个有志气、能吃苦的孩子!

5、过渡:

学到这儿,我们已经很清楚文中几个孩子的绝招是什么,并且还明白了谁的绝招最绝。不过,老师还特别佩服文中一个人的绝招,猜猜看。学生猜奶奶的绝招,奶奶的绝招我佩服,但不是我特别佩服的,再猜,学生茫然。

四、趣探作者语言绝

1、其实,老师特别佩服写这个故事的作者,因为他的语言太绝了:

举例:村东头,大树下六个简简单单、朴朴实实的字,就把孩子们比绝招的地点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像一般人写成在村子的东头,大树的下面那么罗嗦。再有:作者写三胖憋气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短短十个字,三胖憋气时的样子就在我们眼前活灵活现。而且这十个字,一点不华丽,就像我们说的话,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还有八自然段的要过不说成拿过,十五自然段的腾地不说成一下子,感觉作者用的词又简单又生动得像在放电影。

2、同学们,你们愿意不出声音的默读默读课文,去寻找发现作者语言上的绝招吗?待会,给我们讲讲你的发现。

3、学生说作者语言上的绝招,教师引导猜猜作者语言的绝是怎么练起来的。

4、你们佩服作者的语言吗?请你把想抄下来,品一品的语言勾出来。同学们,会读书的小朋友,不但会边读边想,停一停想一想,而且在读过想过后,还会把自己欣赏的语言勾画出来,在笔记本上品味记录,并随时拿出来读读,记记。

五、我也要比绝招

总结拓展: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知道了故事中谁谁谁,什么绝,同学们尤其佩服小柱子的绝招,因为他的绝招反映了他的志气大,勤学苦练的精神。同学们,比绝招有意思吗?你们想不想也练一个绝招和你的伙伴比比?下去,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不过借小柱子的话老师提醒大家,条件是。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15

《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16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1·生读。

2·生评。

3·齐读。

2、比较差的。

1·生自由读。

2·生评。

3·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1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一个多音字“抹”,理解“无拘无束、嬉戏、啄食、高楼林立”等词语的意思。了解窗外四季美景的特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真切感受四季的变化之美,憧憬淳朴的乡村生活,思考大自然的现状和未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表达的感情,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乡村的景色是非常美丽的。如果我们坐在窗边,看窗外的美景,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板书课题:窗外)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

3、用合适的方法识记生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4、画出一类生字所在的词语,在小组内读一读。

5、检测识字情况。

6、识字游戏认字比赛

三、生字回文,朗读课文。

1、找生逐段朗读课文,师重点指导课后“读一读”中词语的读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或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把课文美美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师板书,看到这个题目总会让人浮想联篇,谁愿意告诉老师这篇文章写的是窗外的什么?你初读了课文,你觉得窗外的景色怎样?看谁读书读得细,能用书中的词语概括一下。生答师板书(古朴美丽),生齐读最后一段。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窗外景色的古朴美丽的,准备好了吗?

二、感悟、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选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

2、请你默读选出的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一会与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3、学生汇报,师适时点拨:

春天披:换词法“冒、顶”(不情愿、雨大)体现“细雨如丝”

抹:换词法“涂”(重、颜色深)随意自然、体现“淡淡”

扑:换词法“迎”(有准备)突然,味浓。

唱:拟人句、生动。

作者用词真准确、贴切、生动,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应怎样读?指导生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夏天映:闭目想象“小河映夕阳”的情景,让你想到了什么?

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眨:拟人好像:比喻写出了星星怎样的特点?怎样读?有感情读这段(生动、活泼、轻快)

秋天这段中有个“也”字,还有谁是快乐的?为什么?能读出丰收的喜悦吗?

冬天啄食:把啄去掉,生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何不同?

这段结束时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吗?能发挥你的想象,帮作者补充完整吗?

老师很喜欢结尾,“很久以前”这个词让你想起了前文的哪个词?和前文的哪句话有联系?什么写法?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师板书(首尾呼应)

三、写法借鉴

纵观全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窗外景色的古朴美丽的?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四季景物变化的?这篇文章的`结构也常有特色,开头结尾是总写,分别写四季,师板书“总-分-总”,以后你在习作中也可以试着应用。

四、积累

如丝的细雨,习习的晚凤,丰收的喜悦,滚圆可爱的小鸡,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乡村四季图,让我们再次去欣赏、感悟、积累吧,请同学选择喜欢的段落熟读、背诵。

五、练笔

作者窗外的景色如此美丽,同学们家窗外四季的景物老师相信更是迷人多彩的,愿意写一写吗?拿出练笔本,写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就行。

板书设计

窗外景色(总)首

(分)夏呼

秋应

古朴美丽(总)尾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三年级篇18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8054